中国古代的两种小说概念(罗宁)

中国古代的两种小说概念(罗宁)
中国古代的两种小说概念(罗宁)

中国古代的两种小说概念

作者:罗宁

《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摘要:中国古代实际上同时存在着两种小说概念,一为广义的小说概念,原本只是一个普通语词,统称那些不合经艺大道之说,也是一个批评术语,具有价值评判的色彩。另一种是狭义的小说概念,它从《七略》(《汉志》)着录小说家开始,成为一种特殊的文类。唐代以前文献中出现的“小说”一词主要是广义概念的运用,唐宋以后两种小说概念往往同时并用,直到清末。

关键词:古代小说、广义小说概念、狭义小说概念、文类小说

在古代小说研究中,有一个长期令研究者困惑的问题,即古代小说的观念、概念以及范围界定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以什幺样的标准来确定哪些是古代小说?古代小说的研究范围到底是什幺?现代学者一般以西方现代以来的小说观念绳之古代,而不顾中国古代实际的小说传统,在研究中已经引发不少问题。比如,中国古代小说的发

生问题,同样是以近世小说观念作为判断标准,有说春秋战国时已有小说者,有说唐代以前没有小说者,二者判若云泥。可以说,对古代小说的模糊和错误认识已经影响到我们的小说史研究和小说资料的汇编。现在已到了该对此问题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以古人的小说观来认识古代的小说,对古代小说的概念进行尽可能地还原和摹写,就会发现,古代小说其实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所谓广义的小说是一个作为普通语词使用的概念,指那些与经义大道相违背、内容浅薄不中义理的东西,既可以仅仅是言说的形态,也可以表现为文字。所谓狭义的小说是指历代公私书目子部小说家着录的小说,当然不同时代不同书目的着录也有一些差别,但都可以归入一个文类的小说概念。这里要对“文类”、“文体”等概念作些说明。在西方文学批评中,有type、genre、kind、style等概念和术语,原本就存在着概念之间含混交叉、术语使用混乱的状况,翻译为中文后就更为混乱。本文不打算做这些概念术语的清理和规范工

作,只是要界定一下本文所使用的“文类”的含义,说明本文是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这一概念的。之所以将历代公私书目着录的小说称为文类,因为这些小说有明确的外在形式(以文字书籍为载体),有明确的归属(隶属于四部分类法中的子部小说家),而且在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定(即符合广义小说的要求,与经艺大道相悖或无关)。但是,这种文类的确定与其体裁(如韵文还是非韵文)、内容(如志怪还是轶事)、风格(如传奇还是非传奇)、语体(文言还是白话)等无关,而体裁、语体、风格等要素属于一般所说的“文体”的范畴。中国古代书目中的“小说”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文类”。需要强调的是,文类的小说概念,是建立在语词的小说概念基础之上的。

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作为语词的小说,也就是广义的小说概念,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

从“其于大达亦远矣”到“舍五经皆小说也”——广义的小说概念“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

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毫无疑问,“小说”在这里仅仅是作为一个语词的使用,指与高言宏论相反的、无关于大道至道的言论或思想。此外,《庄子·齐物论》还提到了“小言”:“大知闲闲,小知闲闲。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这是把那些喋喋不休、辞费而无当的言说称为“小言”。又《庄子·列御寇》云:“彼所小言,尽人毒也。”陆德明《释文》:“言不入道,故曰小言。”可见“小言”和“小说”一样都是以是否合道入道为判断标准的。在《庄子》那里,“小言”和“小说”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

《荀子》中有“小家珍说”的说法。其〈正名〉篇云:“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杨倞注:“知治乱者,论合道与不合道而已矣,不在于有欲无欲也。能知此者则宋墨之家自珍贵其说,愿人之去欲、寡欲者皆衰也。”这里的宋子墨子之徒被视为小家,与论道的知者相对,其“珍说”也是指不合大道、不中义理的浅薄之论。很多学者已指出,“小家珍说”也就是“小说”,二者只是称呼不同罢了。此外,《荀子》

中还有一些地方论及“邪说”、“奸说”、“怪说”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是与正道、王制、礼义等相对而称的,如: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非相〉)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其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非十二子〉)

辩说譬谕,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非十二子〉)

以正道而辨奸,犹引绳以持曲直,是故邪说不能乱,百家无所窜。(〈正名〉)在荀子看来,凡不合王制、先王、礼义的百家之说,一概可视为“邪说”、“奸说”,正和“小家珍说”一样。荀子虽然没有使用“小说”一词,但他这种价值取向十分明显,“小家珍说”可以说正是“小说”的另一个表达,都用来指与大道或王制相对的东西。

从先秦以至两汉,凡言称小者,如小利、小数、小知、小辩、小道之类,往往都含有鄙陋浅妄不及大道之义。如《论语·子路》:“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孟子·告子上》: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庄子·缮性》:“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淮南子·泰族》:“故小快害义,小慧害道,小辩害治,苛削伤德。大政不险,故民易道。”《汉书·夏侯胜传》:“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扬雄更直接以礼义作为判断“大”、“小”的标准,《法言·五百》:“‘请问小?’曰:‘事非礼义为小。’”由此可知,所谓“小”,本身即含有价值判断的色彩,作为语词的“小说”自然也不例外。可以说,“小说”本来只是对某种不合大道的言论或著述的统称,有时候甚至可以作为一个批评术语,并不专指某一种著述,更谈不上有什幺语言、形式、风格、题材等方面的明确规定。

汉代以前提到小说者,只有《庄子》中一处。而整个西汉直到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图书创立小说家之目以前,文献中再没出现过“小说”一词,但不能由此认为西汉对“小说”概念的形成无甚贡献。事实上恰恰相反,这一时期继承发展了先秦时小说不合大道的思想,增添并形成了“小说”一词的基本含义,即小说谓不合经艺之说。这也是

最广义的小说概念。由于以六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被普遍接受的正统观念,这样,凡思想内容不合经艺的言说,自然就会被视为“小说”。这一广义的小说概念或者说最基本的小说观,为文类小说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虽然我们无法找到这一时期有关“小说”的文献记载来进行讨论,但从《史记》、刘向《别录》、扬雄《法言》等书的论述中可以发现有关的思想,只是他们没有使用“小说”一词,而使用其它的表述罢了。如: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史记·伯夷列传》)

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之言,疑后世辨士所为言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观。(刘向《晏子叙录》)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而〈穆王〉、〈汤问〉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也。

(刘向《列子叙录》)

刘向校定秘书,撰写《别录》,对其子刘歆编写《七略》有很大影响。他们都以经术、六经为一切思想、著述的判断标准,所以把那些荒诞不经、浅薄不中义理的东西称为“小说”。《七略》于诸子略中设小说家之目,其基本出发点即是如此。

此外,扬雄的论述也值得注意。他与刘歆、桓谭是同时代的人,交往甚多,他们在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上有一致之处(我们知道,刘歆、桓谭对“小说”的论述极为重要)。扬雄是一个以正统自居的学者,《汉书·扬雄传》下记载:“(扬)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迂怪,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譔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所以《法言》一书,全以六经或圣人为标准,极力批评六经之外的不经之说以及各家著述。《法言·寡见》:“或问:五经有辩乎?曰:

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有趣的是,宋咸注“舍斯辩亦小矣”一句曰:“舍五经皆小说也。”宋咸是宋人,他的这句话不知有没有更早的根据,但这无疑是对广义小说概念的最好说明。《法言》里还有几处文字与“小说”相关,可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小说”的含义。在这些地方,扬雄所要强调的都是著述或言说应以五经或圣人为价值判断标准。

或曰:“焉知是而习之?”曰:“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法言·学行》)

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李轨注:铃以喻小声,犹小说不合大雅。(《法言·吾子》)

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吴秘注:不闻诡辞何以表经旨之约,不见小说何以知圣道之卓。绿衣三百,色如之何,丝絮三千,寒如之何矣。吴秘注:绿衣非正色,絮非纯

棉,虽多不益于实用,犹诡辞小说不益于正理。(《法言·吾子》)

所谓“众说之小”其实就是“小说”。扬雄虽然没有使用“小说”一词,但他的意思十分明显,而为宋咸、吴秘等一语道破。《后汉书·桓谭传》记载了桓谭给光武帝的上疏,其中也说到:“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像刘向、扬雄、桓谭等人这样以宗经、征圣为著述标准的思想,从汉代至清末从未中断,与之相应的小说观念也就一直存在。

不合经艺或圣人之道的著述言论就是“小说”,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广义的小说概念。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徐干的“心通乎短言小说之文”、《魏略》中的“诵俳优小说”,王微说的“方复就观小说”,以及丘巨源所说的“开劝小说”,从汉代到六朝,这些文献中出现“小说”都不是特指某种成为文类的小说。有的学者从徐干之说发现“小说”的娱乐性,从《魏略》的“俳优小说”发现市人小说的兴起,但是,他们

却忽略了一个常识,即这些文献中的“小说”仅仅是一个普通语词。徐干将“耳听乎丝竹歌谣之和,目视乎雕琢采色之章,口给乎辩慧切对之辞,心通乎短言小说之文”称为“详于小事而察于近物者”,认为这是“人君之大患”,会招致乱亡。所谓“短言小说”在这里指什幺,一目了然。至于“俳优小说”,也不能当作小说的一个类名,它不过是“俳优”和“小说”两个普通语词的偶然组合罢了。

将“小说”作为一个普通语词使用,不仅是汉魏六朝如此,唐代文献中也很常见。举几个例子:

杀青甫就,轻用上闻。享帚自珍,缄石知谬。敢有尘于广内,庶无遗于小说。(李善《上〈文选注〉表》)

故夫子之道,消息乎两仪;夫子之德,经营乎三代。岂徒小说,荩有异闻。(李邕《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全唐文》卷二六二)

至如诸子相腾,小说奔竞,有惭屑玉之化,无异杂铅之宝。(孙嘉之《对书史百

家策》,《全唐文》卷二五九)

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说,不足备之大典,故系之小说之末。(刘餗《隋唐嘉话·序》)仲尼末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大义乖则小说兴,微言绝则异端起。……斯所谓排小说而扶大义,斥异端而阐微言,辨惑向方,化人成俗之要也。(白居易《策林四·黜子书》,《白氏长庆集》卷四十八)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壸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史臣曰》)李善用“小说”一词来谦称自己的《文选注》;李邕的“小说”是与“夫子之道”、“夫子之德”相对的东西;孙嘉之的“小说”是百家杂说之谓;刘餗的“小说”指与“大典”相对的著述;白居易的“小说”与“大义”相对;李贺的“小说”用《庄子》的典故,也是与大道相对的意思;撰写《元稹白居易传》的史臣所说的“小说”,字面义为

刻录在盘盂等器物上的警省之语,引申指一般的训诫之词。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是与正经大典相对的东西。可以认为,在唐五代“小说”一词多数时侯是广义的概念,作为一个普通语词被使用。唐末五代时林罕将自己的文字学著作称为《字源偏傍小说》,也是就广义的小说而言。

宋元以至明清,情况仍然如此。郭璞《尔雅序》云:“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错综樊孙,博关群言。”宋人邢昺疏:“群言,谓子史及小说也。言非但援引六经,亦博通此子史等以为注说也。”这里邢昺将小说与六经对举,正如《法言》吴秘注中以“小说”与“圣道”、“正理”相对举,都是作为普通语词使用的。再举数例:

此书本欲存君臣鉴戒,所以经史之外,异端小说,咸所不取。(宋真宗论修《册府元龟》,见《宋麟台故事·修撰》)

虽秘藏之多,俾加于采正;在小说之异,罔忽于弃遗。(宋咸《进重广注〈扬子法言〉表》)若使圣人之道遭杨墨之害而遂衰微,则亦一家之小说尔,又乌足谓万世之法

哉?(张俞《谕韩愈称孟子功不在禹下》,《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三)

南北史,除了《通鉴》所取者,其余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说。(《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四)

明清很多小说作品的序中也谈论到“小说”: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可一居士《醒世恒言序》)

小说者何别乎大言?言之也。一言乎小,则凡天地经义、治国化民,与夫汉儒之羽翼经传,宋儒之正诚心意,概勿讲焉;一言乎说,则凡迁固之瑰伟博丽,子云、相如之异曲同工,与夫艳富辩裁清婉之殊科,《宗经》、《原道》、《辨骚》之异制,概勿道焉。(罗浮居士《蜃楼志序》)

自来小说,从无言及大道。(刘廷玑《〈女仙外史〉品题》)

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即书,都无体例。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纪昀《滦阳消夏录自序》)

时彦尝谓先生诸书,虽托诸小说,而

义存劝戒,无一非典型之言,此天下之所知也。……夫着书必取熔经义,而后宗旨正,必参酌史裁,而后条理明,必博涉诸子百家,而后变化尽。(盛时彦《姑妄听之跋》)

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皆足以明道。再降而为稗官小说,似无与于道矣。然《汉书·艺文志》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亦皆着录,岂非以荒诞悖妄者虽不足数,其近于正者,于人心世道亦未尝无所裨欤?(盛时彦《阅微草堂笔记序》)

又以《庄》、《列》小说,近于依托之词,别为《杂事》、《遗谶》、《寓言》,附之卷末。(孙星衍《孔子集语序》)大而言之,“舍五经皆小说也”、“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这就是广义小说概念的最好说明。盛时彦所说的“夫着书必取熔经义”云云,与刘向、扬雄等人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明清文人在承认以经史大道为标准的前提下,试图为小说寻求其合法性,尽量地抬高小说的地位。如上

述可一居士、罗浮居士等为白话小说作序,说到最后还是落脚到这些小说的价值,要幺是辅翼经史,要幺是“义存劝戒”。如可一居士《醒世恒言序》称“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无碍居士作《警世通言叙》,也称小说“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纪昀及其弟子盛时彦的大段说明代表了正统观点,也是一种流行观点,希望小说有近于正者,于世道人心有所助益。而孙星衍将《庄子》、《列子》中的一些故事称为“小说”,无疑是使用“小说”一词的基本意义。凡此种种,皆可视为广义小说概念的延用。

需要说明的是,唐代以后文献中出现的“小说”一词,其狭义概念的运用也逐渐增多,有时很难分辨哪一种情况使用的是狭义概念,哪一种情况使用的是广义概念(上引明清人的序,有些地方就有狭义小说概念的使用)。而且,唐以前的“小说”原本是一个具有贬义的名称,多指不合经艺大道的言说,而在一些明清文人那里,已视“小说”

为经史的辅翼,不全然是贬低之词了。这些转变,都与狭义小说概念的产生有关。

从《汉志》开始的文类小说——狭义的小说概念

前面讲到,刘向、刘歆父子以及扬雄等人以六经、经术作为判断一种言说、著述是否正当的标准,这直接影响到《七略》对小说家这一类目的设立以及对它的看法。《七略》(《汉书·艺文志》)在“诸子略”中设立了“小说家”的名目,着录了十五家小说,无疑是小说观念史上的重要事件。让

我们来分析一下“小说家”的小序:小

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

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小说家出于稗官之说,看似与诸子出于王官之说统一,似为中性的评论,其实隐

含贬义,至于“道听途说”则明显具有贬义。《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然而,自“孔子曰”开始则使用了转折语句,先是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小说亦有可观之处,所以不会消灭。其实这句话原为子夏所说,见于《论语·子张》,原本是对小道的否定,正如前面所讲的,凡言“小”者多具有否定含义。《正义》的解说比较符合原意:“此章勉人学为大道正典也。小道谓异端之说,百家语也。虽曰小道,亦必有小理可观览者焉,然致远经久则恐泥难不通,是以君子不学也。”但是刘歆在这里有意或无意地张冠李戴并且暗中改变了引文的本来含义。接下来的“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前半句用“小知”有贬低的意思,但后半句说“亦使缀而不忘”,又承认其存在的现实性和合理性。最后将小说比之为“刍荛狂夫之议”,最终又肯定了小说家的价值。

“刍荛”语出《诗·大雅·板》:“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郑笺:“服,事也。我所言乃今之急事,女

无笑之。古之贤者有言有疑事,当与薪采者谋之,匹夫匹妇或知及之,况于我乎?”刍荛本指割草打柴的人,引申为草野之人。他们的议论对于治国经邦的圣贤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价值。采集民间议论,有助于帝王了解民情,以便改善其治国牧民之道。“狂夫”语出《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狂夫本指狂愚之人,“狂夫之言”在汉代往往指代民间言论,和刍荛之议相同。《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这种采集民间言论和思想以观风俗行教化的做法,与我们熟悉的采诗以观风俗的传统是一致的,西汉设乐府采风诗,东汉时朝廷遣使者观风俗、举谣言,都是这种政治思想的具体表现。

综观《汉志》对小说及小说家的论述,要之有两点:一、小说是小道,君子不为;

二、因小说乃街谈巷语、刍荛狂夫之议,王者可用以观风俗、正得失。头一个观点是对此前小说不合经艺大道这一思想的发展,而

第二个观点则是《汉志》的创造:将小说与采风诗歌谣之传统联系起来,强调小说有益治道与教化,这样就赋予了小说一词以正面的意义,并且通过设立“小说家”之目,使小说作为一种文类的地位得到确立。

桓谭云:“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他虽然没有像刘歆那样将小说上升到治道王化的高度,但也强调了小说家的可观之处——“治身理家”,这也是对小说一词原来负面意义的反动。《隋书·经籍志》,沿袭并发展了《汉志》的思想:

小说者,街说巷语之说也。《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于刍荛。古者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周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而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而观衣物”,是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小说?白话小说 《西游记》明?吴承恩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100回.〔天都外臣序本〕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120回.〔程乙本〕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 《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2回.〔尚友堂重刊本〕 《三刻拍案惊奇》19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型世言》明?陆人龙40回.〔奎章阁本〕 《花月痕》清?魏秀仁56回.〔通行本〕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60回.〔通行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糊涂世界》清?吴趼人12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瞎骗奇闻》清?吴趼人8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发财秘诀》清?吴趼人10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劫馀灰》清?吴趼人16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说岳全传》清?钱彩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 《说唐》清?无名氏66回.〔通行本〕

《说唐后传》55回.〔姑苏绿慎堂藏板本〕 《说唐三传》清?中都逸叟编次90回.〔通行本〕 《薛刚反唐》清?如莲居士100回.〔通行本〕 《绣鞋记》清?乌有先生20回.〔通行本〕 《海上花列传》清?韩庆邦64回.〔通行本〕 《平山冷燕》佚名20回.〔通行本〕 《赛花铃》清?白云道人16回.〔通行本〕 《九命奇冤》清?吴趼人36回.〔通行本〕 《狐狸缘全传》22回.〔通行本〕 《二度梅全传》清?天花主人40回.〔通行本〕 《情梦柝》清?蕙水安阳酒民20回.〔通行本〕 《老残游记》清?刘鹗20回.〔通行本〕 《品花宝鉴》清?陈森编62回.〔通行本〕 《绿野仙踪》清?李百川100回.〔通行本〕 《飞龙全传》清?吴璇60回.〔崇德书院本〕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100回.〔通行本〕 《杨家将》清?佚名50回.〔通行本〕 《呼家将》清?佚名40回.〔通行本〕 《济公全传》清?郭小亭240回.〔通行本〕 《熊龙峰四种小说》明?熊龙峰刊4回.〔日本内阁女库藏本〕《京本通俗小说》7回.〔缪荃悄刻本〕 《宜春香质》明?醉西湖心月主人20回.〔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沈鸣鸣版)2019尔雅答案

…………………………………………………^_^………………………………………………… 1.1 1 【单选题】“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谁的观点?( ) 答案:王国维?A、梁启超 ?B、胡适 ?C、鲁迅 ?D、王国维 2 ?【单选题】“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 请问是谁的观点? 答案:鲁迅?A、梁启超 ?B、胡适 ?C、鲁迅 ?D、王国维 3 【多选题】《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中包括( )。ABD ?A、阴阳家 ?B、名家 ?C、兵家 ?D、纵横家 4 【判断题】1904年林传甲编中国文学史,对古典小说完全排斥。 ( ) 答案:√5 【判断题】胡适认为所谓《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乌有先生亡是公”,即假托的名字。 ( ) 答案:×

1.2 1 【单选题】以下哪一部不属于唐代传奇?( ) 答案:《错斩崔宁》 ?A、《长恨歌传》 ?B、《错斩崔宁》 ?C、《虬髯客传》 ?D、《聂隐娘传》 2 【单选题】以下小说中题材类型不同的一部是( ) 答案:《世说新语》 ?A、干宝《搜神记》 ?B、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C、《世说新语》 ?D、《聊斋志异》 3 【多选题】以下属于爱情主题的唐传奇有( )。答案:《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 ?A、《枕中记》 ?B、《莺莺传》 ?C、《李娃传》 ?D、《霍小玉传》 4 【判断题】凌濛初编撰了“三言”、冯梦龙编撰了“二拍”等小说集,开创了全新的文人拟话本小说。 ( ) 答案:错误 1.3 1 【单选题】“中国文学史上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不应向那‘古文传统史’里去寻,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学。因为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请问这是谁的观点?( ) 答案:胡适 ?A、梁启超 ?B、胡适 ?C、鲁迅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纪录片

如需观看、下载本课程,请联系QQ93,保证全网最低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培训光盘介绍: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上) 神秘的天体,遥远的星空,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的祖先关注的对象。月亮的圆缺代表了什么?太阳的运动轨迹有规律可寻吗?天上恒星有多少,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一代代的古天文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无数的发现。陨石,北极光这些天文现象很早就出现在古代的神话里,战国时期的石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汉代的史官司马迁写了《天官书》,这是对前代天象观测记录的一次总结。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下) 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天象观测继续发展。两晋时期的陈卓,建立了全新的星官体系,并用《玄象诗》将其记录下来;到了宋代,流传下来了一副石刻星图,在公元1054年的时候,观测到了一次罕见的超新星爆发,这对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天象观测记录丰富,古代天文学人才辈出,使得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历法的变迁 原始社会,人们发现天象的变化与四季交替存在可循的规律。这个规律成为了古人天象观测的最实际的应用,历法便在百姓生存与贵族统治的双重需求下诞生了。 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天象观测工具 古人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制造工具的天赋,圭表、漏壶、浑仪、浑象,每一件都显示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尤其是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天象观测仪器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非常遗憾的是,元朝以后,这些仪器的制造水平也停滞不前,随着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声,这些精美的仪器成为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 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地震档案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是地震记录最丰富的国家。打开古代地震档案会发现:有智者超前地发明仪器观测地震,也有勇者身处险境去记录分析地震,更有许多无名史官记录下两千多年的地震资料,让我们有可能分析研究脚下的大地何时会发脾气。 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神农沧桑(上) 远古时期,人类靠打渔、捕猎采集着野果为生。农业的产生让人类的脚步踏上了文明之路。从此人类开始了定居、耕种、养殖的生活……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引言:作为四大文学体裁的小说,在今天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网络小说,奇幻小说等等的兴起,给小说带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然而随着新派小说的兴起,古典小说却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中国小说之发展历程,需要更多人们去关注。对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大家下了苦功夫,其中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鲁迅先生以严谨的笔墨写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曲折的发展趋势,本文也参考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很多观点,再加入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希望以此来展现另一个方面的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小说,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没有诗歌的高雅,没有散文的韵味,没有戏剧的复杂,然而它却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究其原因,实在是与小说的本质大有关系。 “小说”一词来源于《庄子》,这种带有故事性的说理被庄子认为不可取,小说即小道理之意,事实上,这是小说的本意和本源。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多数情况是作者心目中几个人的集合体,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的主体是故事,虚构性是它的本质,新奇是它的防腐剂,通过故事反应组综合创作思想是它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中国古代小说经过几千年曲折漫长的发展,才逐渐有了后来辉煌的成就,它比诗歌散文晚熟,略早于戏曲。古代小说坎坷的发展,它强大的生命力终于使得它有了成就辉煌的那一天。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叙述。

《中国古代小说欣赏》讲义

《中国古代小说欣赏》讲义 第一章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 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寓言故事,已经具有了志怪小说的苗头;《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记述人物言行的史书,又给小说创作以启发;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产生了志怪小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以谈神说鬼或记录名人轶事为主的小说。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志怪小说中,一方面多有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的作品,一方面也有反映广大人民思想愿望的作品。前者如:《阮瞻》叙述素不信鬼的阮瞻被鬼吓坏的故事;《蒋济亡儿》叙述蒋济的儿子在阴司官府当差的故事。后者如:《干将莫邪》记写巧匠莫邪为楚王铸成雄雌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紫玉韩重》记写吴王的小女紫玉和童子韩重相爱,吴王不许,紫玉愤恨而死,韩重痛哭墓前,紫玉灵魂出现,两人墓中结为夫妇的故事;《宋定伯捉鬼》记写宋定伯不但不怕鬼,而且捉住鬼,卖了鬼的故事。后者是志怪小说中的精华。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志人小说的代表是《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义庆,刘宋宗室,封临川王,他喜招聚文学之士,此书可能是他与其他手下文人杂采众书加进所闻而编的,此书成后不久,到梁朝,有刘孝标为其作注,此注引书达四百多种,且多散失,故此注保存了许多古代资料,很有价值。 《世说新语》原只名《世说》,因西汉刘向也有《世说》(已佚),故唐人为区分,称为《世说新说》,到宋朝,又改为《世说新语》,一直沿用到今天。此书记载的是从汉代到东晋的逸闻轶事、言行风貌,其中尤详于东晋,全书按内容分三十六门,如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 1、《世说新语》的内容: (1)作者以欣赏赞扬的态度,描写了大量“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故事,比较清楚地反映士族阶级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如作品选《任诞篇》“王子猷居山阴”表现了士族崇尚“自然”,主张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的名士风度。如《雅量篇》载谢安----------,表现喜、怒、忧、惧不形于色的名士风度。 (2)暴露晋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以及高门士族穷奢极欲、凶残贪婪的丑恶本性。如《汰侈篇》,“石崇要客燕集”载石崇每燕客-------。 《侈汰篇》“石崇王恺斗富”。石崇的残暴,王敦的冷酷简直是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西南大学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小说杂谈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年级: 2011 学号: 222011321081058 姓名:伍贤龙 教师:郭川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中国古代小说杂谈 摘要: 小说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身临其境的典型环境、物我一体的文本接受以及通俗易懂的大众传播等特性而成为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中国古代小说情况自然也是如此。可以说,成熟晚于诗歌散文而略早于戏曲的中国古代小说,虽然为封建正统文人所鄙视,但它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茁壮生长、成熟并繁荣起来,并拥有了最多的读者,且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情操作用也最大。直到今天我们仍受着中国古代优秀小说的滋育。 关键字:中国古代小说特征发展唐传奇鉴赏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一,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叙事从头到尾,过程不可或缺,而且情节总是讲究张弛相间,曲折有致,如《西游记》即特别典型。这和中华民族认知世界的整体性和曲折性判断取向有关。而西方小说往往是截取生活中的某一个点、某一个面来叙写开掘,情节不求曲折,较多采用陡转手法,如“欧?亨利式结尾”。这与西方人求深刻的认知习惯有关。 第二,第二,中国古代小说刻写人物多动态描写少静态刻画。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是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外在的矛盾冲突,借此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基本上不静态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小说根植于客观叙述的历史和以故事情节吸引听众的说唱艺术。西方小说多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是相对静态的心理描写,有时是对人物潜意识活动的动态挖掘。这可能与西方重人的个体性的观念有关。 第三,第三,中国古代小说描写环境时是写意式的,很少有精描细绘的长篇幅刻画,但却极讲究表情传神。如历来为人们所激赏的《水浒传》中“那雪正下得紧”便是神来之笔。这一点与中华民族认识外界重神略貌的传统有关。西方小说对环境描写是写真式的,对人物活动的场景往往作全方位的详尽描写,如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在其《日瓦戈医生》中对雪景的描写便如泼浓墨。这与西方人对外界重理性观察的传统有关。 第四,最后,中国古代小说结局往往是大团圆式的。即便是《红楼梦》,最后的“兰桂齐芳”,究其实质,也是大团圆。大团圆式的结局有利有弊。利是它反应了人们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的乐观精神,弊是往往违背事理逻辑和历史真实,从而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思想价值。这一点,主要是中华民族务实乐观的审美心理造成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甚至是现当代作品少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原因也正在于此。当然,这不是说我国古代小说就都是“大团圆”结局,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便遵循历史和事物发展规律,跳脱了大团圆的窠臼。西方小说则不追求结尾的“团圆”与“光明”,是怎样就怎样,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的卧轨自杀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喝药自杀,便体现了这一点。这说明,西方人有着较浓厚的悲剧意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比较只是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作为传统文化得源泉之一,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其独特得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从远古神话得诞生,到明清章回小说得高潮,古典小说有如其她文体般曲折而漫长得发展历程。然而,一直生存于正统文人鄙夷眼光下得小说,由点点萌芽到后期得繁盛,它艰难得发展史更值得我们去了解与研究。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在先秦时期得《庄子》中,就有了对小说得定义。古典小说起源于上古得神话传说,如女涡补天、夸父逐日等,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有记载。这些神话传说,就是先人渴望得到神灵庇护,并用来解释现实生活无法理解得现象,而生发想象出来得,同时也就是小说发展得最早源头。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便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指出:“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见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在当时得文化氛围与社会因素得影响下,小说雏形以志人志怪得形式诞生了。 而“称道灵异,张皇神鬼”,并非像后来那样为了影射社会现实,而就是当时得人们确实相信阴阳神鬼得存在,并且作者自认为就是实况记录,而非虚构捏造,也就就是无意创作了小说,这些与当时得社会文化

有着密切得关联。其中,志怪以干宝得《搜神记》为代表,内容多为神灵感应,妖祥卜梦,怪物作祟,以写神灵鬼怪及妖异怪诞之事为主。志人得代表作为刘义庆得《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以记录士人得言谈轶事为主。小说得共同特点为作者自认实录,且篇幅短小、叙述简略,一般被学界称为“古小说”,就是小说得史前形态。这为之后小说得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影响着之后小说得创造。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录,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现者,乃在就是时始有意为小说。发展到唐代,小说发生了巨大得变异,由六朝时无意创作转变为“有意为”之,由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转向了现实生活,由简略“实录”转化为辞藻丰富,在文化艺术上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就是一次质得飞跃。其间作品多为传奇故事,代表作有李朝威得《柳毅传》,元稹得《莺莺传》,白行简得《李娃传》,杜光庭得《虬髯客传》,李公佐得《南柯太守一梦》等。 至于宋代,一方面,文言小说得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只就是对志人志怪、唐代传奇得继承,并无过多得发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不过,宋代时期对文言小说得发展还就是起了一定得铺垫与推动作用。北宋初年,朝廷组织文人编纂了一部 500卷得《太平广记》,收集前代野史、小说、传记之大成者,使得许多六朝志怪、唐代传奇都借此得以流传,为明清小说得创作提

中国古代小说史

绪论 一.中国古代小说史可分为准备期(远古先秦两汉)、成熟期(魏唐)、繁荣期(明)、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中叶)、演进期(清末)。 二.中国古代小说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两大系统。 三.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可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大类,又可归为讲史、世情、神魔三大类。 第一章志怪传奇小说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志怪传奇小说:古小说的一种,以记载神鬼怪异故事以及人的异行幻梦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二、志怪传奇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萌芽和形成(先秦两汉)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演变期(唐)萧条期(宋元)复兴兴盛和终结(明清)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一、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A社会动乱人民幻想的寄托。B宗教迷信盛行C谈风盛行。 二、《搜神记》干宝(神仙鬼怪法术)、《博物志》张华(山川地理异物神话)、《拾遗记》王嘉(历史遗闻佚事仙山灵物,想象丰富语言雅畅)--作者、作品内容。 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A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干将莫邪》《韩凭夫妇》代表.B歌颂纯真美好爱情,对婚姻自由的追求《紫玉韩重》.C对和平幸福的渴求.《桃花源》 四、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小说史上的意义:艺术成就(A加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情节曲折多变,表现手法富于现实性B赋予描述对象人性和音容笑貌C初步注意了场面人物动作语言进行细节性的描写渲染,以衬托人物性格.)意义(具有更多的小说因素,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唐传奇,为白话小说,戏剧提供丰富的神怪故事素材.为后代小说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第三节唐代传奇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与科技成就,直至今日,每一个中国人依然为之自豪与骄傲。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古代世界独领风骚,发出了夺目的光芒,现代西方科技的发达,使中国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今天的我们更有必要去学习研究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寻找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从中可以更好去发展现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等方面。在天文学方面。《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东汉末年,第一台浑象仪由张衡制成,张衡同时还提出了浑天说的观点。汉代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有确切年代的成文历法——《太初历》。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我们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是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在数学方面,《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此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南朝祖冲之利用和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他还写了数学专著《缀术》,后来传到日本、朝鲜。在医药学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的《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第一次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类总结。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

著有《千金方》,总结了历代的医学成果,在我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农学方面。农具制造在战国已出现,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像赵过的铁脚耧车、杜诗的水排、竖炉冶炼法等等都是突出的成果。牛耕的推广与代田法耕作制度的创新,则在当时条件下起到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综合性的农业著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理论缺陷,值得历史学者们去探讨与研究。第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具有实用理性。如中国传统数学则主要是以计算见长,并通过直接的途径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明显的实用性思想体现了与西方数学迥然不同的风格,并足以和古希腊数学相媲美。围绕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实用观念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心理的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又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最后,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同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儒家思想,以及与之互相渗透的佛教、道教思想也有密切关系。第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且有工匠传统的文化特质。在古代科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传统:一种是偏重理论思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pdf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我国的古典小说,比较合乎现代“小说”概念的应从唐宋以来出现的用文言 或白话写成的传奇、话本小说算起。但是,“小说”一词早在先秦《庄子·外物》篇中就有记载: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远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是指于社会人生无涉的琐屑言谈,与后来的小说概念相去极远。西汉时的“小说”,形式上与先秦小说稍有差异,内容有所变化,开始涉及社会人生。东汉时,刘歆在《七略》中 首辟“小说家”一类。随后,班固《汉书·艺文志》据此著录各家人物和其著作, 指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他著录“小说家”书十五种,可惜已经亡佚。但从班固的论述来看,这些“小说”,大概指来自民间的传闻轶事,与后代作为文学创作的一大部类的小说不完全相同。根据 以上记述以及传世的文学史料来看,我国先秦至两汉尚未有近似现代小说的文 学创作。 我们知道,先秦文史哲不分家,汉代仍不脱这一习惯,因此,先秦两汉出 现的神话传奇、寓言故事、传闻轶事以及史传文学,当然不能看成为小说,但 它们又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后世小说创作做了准备,特别是《史记》,对我国的 小说创作影响最大。但《史记》毕竟是历史,而不是小说,所以,我们称先秦 两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孕育期。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大量谈论神鬼怪异以及记述名士的奇闻轶事的故事, 较有代表性的是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这类作品,有人物形 象,有故事情节,结构完整。如《搜神记》中的《三王墓》、《韩凭夫妇》、 《李寄斩蛇》、《白水素女》、《东海孝妇》等篇,把人神怪异之事混杂在一 起,后世称为“志怪小说”。一般比较短小,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较有特色,被称 为“志人小说”或“轶事小说”。这两类小说带有明显的捏合“丛残小语”的痕迹。 唐代,我国古典小说创作开始出现新的局面,作家在六朝志怪、志人小说 的基础上,创造了“传奇”体短篇小说。其中《古镜记》、《白猿传》、《游仙窟》等,是由志怪向传奇过度的早期小说,艺术上比六朝志怪小说有了重大突 破,较有代表性的是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李朝威的 《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许尧佐的《柳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课后题答案

1.1《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上) 1 .最早指出《红楼梦》突破传统方法写人物的特征的是哪位作家? A、胡适 B、鲁迅 C、朱自清 D、沈从文 正确答案: B 2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角是 A、甄士隐 B、贾琏 C、贾宝玉 D、贾雨村 正确答案: D 3 .鲁迅先生讲,自从()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正确答案: C 4 .如果我们要了解二百多年前康熙雍正乾隆这个时代封建大家庭的生活,就要看()。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正确答案: C 5 .下列不属于《红楼梦》的第一男女主人公的是 A、贾宝玉 B、王熙凤 C、林黛玉 D、薛宝钗 正确答案: B 6 .《红楼梦》之前的小说写法属于()。 A、历史主义写法 B、现实主义写法 C、古典主义写法 D、理想主义写法 正确答案: C 7 .《红楼梦》之前的小说经常弄不清作者的原因是()。 A、读者不关注作者情况 B、成书过程经常有很多人参与 C、年代太过久远 D、古代政治影响 正确答案: A

8 .我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正确答案:√ 9 .《红楼梦》在运用素材题材方面,已经跨进了近代小说的门槛。正确答案:√ 10 .《红楼梦》是以切实感受的事,作为小说的题材。 正确答案:√ 11 .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之中,《红楼梦》有特殊的地位,是最伟大的作品。 正确答案:√ 12 .小说《红楼梦》就是作者写自己的经历? 正确答案:× 1.2《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下) 1 .()采用了以假存真的特殊手法。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正确答案: C 2 .惜春最后的结局是以下哪一种? A、客死他乡

《中国小说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 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 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 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ⅡⅢⅣⅤⅥ 概念:“小说”志怪、志人传奇话本演义小说 时间:汉代结束以前主要魏晋唐宋宋元明清近现代 阶段:萌芽、起源发展成熟变迁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 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吴组缃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

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鉴赏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07 —20 08 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054D08AGX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鉴赏改卷教师: 学号:072130725 姓名:章璐得分: 同源不同流 --杜十娘与王美儿从良之路试析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无数个绝代佳人用上苍赋予的美丽与智慧向自己悲惨的命运发出呐喊,然而可惜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更何况是地位如此卑下的妓女?从良是她们脱离苦海的唯一机会,那从良就真的都能有个美满幸福的结局吗?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刘四娘的话来概括“有个真从良,有个假从良,有个苦从良,有个乐从良,有个趁好的从良,有个没奈何的从良,有个了从良,有个不了的从良”,下面我们就用杜十娘与王美儿的从良经历来进行分析。 首先要提的是她们从良之后的结果比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陨身大江,这是个悲剧的结束。王美儿从良嫁夫之后,团聚一堂是圆满的归宿。那么同为花魁娘子的二人,为何最后结果却有天差地别呢? 我认为第一是出生不同。王美儿出身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美好的童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为当地一有名的才女。杜十娘自幼卖入娼门,左右所学皆卖笑之才,没有结果过正统细致的教育。知识一词,有知才能有识,知之越多所识也就越多,从《三言二拍》中可以读出王美人比杜十娘考虑的更周全,更细致,思维也更沉稳,更加的谨慎。而杜十娘却颇有风流之名,号称“坐中若有杜十娘,斗宵之量饮千觞”可见一般,风流之人必思风流之事,由此可见从性格表现上来说杜十娘比王美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将自己陷入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之中,所以在她们选择从良对象的时候,杜十娘是有冲动的因素在里面,于是就有了一遇风流的李甲便“甚有心向他”,然后更到“向无他志”;而王美人则不同,思想更全面,考虑的更多,于是在遇到秦重之后,依旧过着“朝欢暮乐真个口厌肥甘,身嫌锦绣”的生活,只有“每遇不如意之处,或是子弟们任情使性,吃醋挑槽,或自己病中醉后,半夜三更,没人疼热,就想起秦小官人的好处来”,之后更是到了一年之后才定下从良嫁与秦重之意。可见王美儿的选择比杜十娘更理性,杜十娘更具备感性。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增城四模)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这部著作是() A.《史记·食货志》B.《齐民要术》 C.《农书》D.《农政全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6世纪”“黄河流域”“农书”等信息可知是《齐民要术》,故选B 项。 【答案】B 2.(2011·江苏盐城中学二模)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基础上,没有什么能比那在古代鲜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按此说法,下列最不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①四大发明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③任何科技发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 ④四大发明自古以来享誉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四大发明并没有直接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①;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排除③; ④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

3.(2011·大庆实验中学模拟)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中国通史》对分封制的评述 B.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 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 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 【解析】A、C、D三项都是后人的记述和评价,并非原始资料,应排除三项。 【答案】B 4.(2011·沈阳联考)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谐”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观点;“纸卷轴”反映的是造纸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中国古代小说史笔记整理

汉代小说 (一)《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1、近史之书《周考》、《青史子》 2、似子之书《伊说》、《师旷》 3、方士之书《皇帝说》、《封禅方说》 (二)汉代其他小说 《燕丹子》、《列仙传》(西汉向) (三)汉代托名小说 《神异经》、《十洲记》、《汉武故事》、《洞冥记》 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一)兴盛原因及其题材容 1,长期分裂与黑暗的社会现实。 2,巫风、方术的兴盛和传播。 3,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的翻译。 (二)志怪小说代表作——《搜神记》 材料来源:1承于前载 2广收遗逸 3采访近世之事 其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赞扬神仙方士的幻异之术 2、写神灵感应,怪物变形之事 3、写精怪妖魅的故事 4、神的传说,历史故事 思想容及艺术特征

1、揭露统治阶级的凶残,表现人民反抗强暴,反抗迫害的斗争精神。如《干将莫邪》、《东海孝妇》。 2、表现人民群众的优良品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寄》、《董永》。 3、反应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婚姻的自由幸福而斗争。如《紫玉》、《河间郡男女》。 4、个别不怕鬼怪的故事。如《助砍树》、《宋定伯》。 其他志怪小说 1、记怪类《搜神后记》、《列异传》、《异苑》。 2、博物类《博物志》、《外国图》、《玄中记》。 3、神仙类《神仙传》、《拾遗记》、《幽冥录》。 《幽冥录》主要思想容: 1、宣扬佛法,鼓吹轮回报应。 2、关于街头巷语,鬼怪异物的传闻。 3、爱情题材的故事。 晋南北朝轶事小说 (一)兴起及发展概况 一、笑话类 《笑林》淳撰 容广泛,主题鲜明,以夸的漫画式笔法写人,充满滑稽和幽默的情趣,浓厚的生活气息。 是我国的笑话之祖,它开创的笑话文体,为后世人所继承,从晋一直到明清绵延不绝。 《解颐》松玢《启颜录》侯白 二、琐言类 《语林》东晋裴启《郭子》郭澄之《俗说》梁代约 三、轶事类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以文喻史,以旨达志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中文(编辑与出版)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学生姓名:方磊 学号:2014055627 指导教师:罗立群 2016 年6月20日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以文喻史,以旨达志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通过描述或刻画故事情节和环境,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进而来反应社会现象和作者或写作者的心中所感。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那时还只是一个简答的幼雏时期,历经朝代的变迁,更迭,和人类思想的进步,婴儿时期的小说体裁也在逐步完善并愈发成熟。而在我看来,小说与其它文学体裁的基本不同之处分别体现在,首先,它的语言较诗歌,散文来讲,更加平实,普通,浅显易懂,但是较话剧而言,又更加普通容易接受。另外,小说与诗歌相比较起来,描述的更加具体,而且一定会有核心事件,同时,它描述的东西也更加全面,完整,而与形散意不散的散文相比,小说又更加充实,完全。总之一句话,小说这样的文学体裁极其大众化,可接受化。不需要过多的文学功底或文化素养,适合社会各阶人群去阅读,同时,还会给人以发人深思的思考。 本学期,我们这门课重点学习了古代不同阶段,不同朝代,各个时期所具备代表性的小说。在从先秦时期的小说开始读起,到明清甚至是近代小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的发展过程,实则也是历史的推移脚步,不同时期的文章,它的语言特点,描写手法,往往会折射出同时期的社会的风气,人们的心理感受,而其中作者所期待的所希望读者读到的情感,往往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基层人民的生活情况。 这次,我打算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小说的发展过程,来研究小说的发展所折射的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

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话本产生。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笔记

概述 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1、萌芽期—先秦两汉 2、文言小说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3、文言小说繁荣时期—隋唐五代 4、通俗小说繁荣时期—宋元 5、通俗小说繁荣时期—明代 6、古代小说的高峰时期—清代 7、古代小说的衰变时期—晚清 二、鉴赏方法 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叙事技巧与语言特色 第一章 一、志怪小说《搜神记》干宝“性好阴阳术数” 这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主旨是:“发明神之不诬”,是儒家思想方术巫术道教迷信的大杂烩,鲁迅称是“半真半假的书籍”。 《三王墓》 1、艺术上具有完整地结构和丰富合理的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夸张的艺术和成功的心理描写。 3、对话的叙述方式是内容更具生活片气息。 4、成功塑造了赤和侠客形象。 二、志怪小说特点: 1、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 2、曲折中反映现实 3、为后进戏曲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艺术借鉴。 三、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刘义庆 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在当时起到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艺术风格:鲁迅“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写人重在表现人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性格。 赏析《王子遒……》 1、文字极简约 2、句式短小却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3、情景交融,相映成趣 志人小说特点: 1、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独特的举止和人物的只言片语,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善于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幽默机智。 第二章唐传奇成熟期 一、类型 1、以神怪梦幻为题材的一类 2、以爱情题材的一类 3、以豪侠为题材的一类。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试卷1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 一.填空 1.最早提出小说一词的是《庄子`外物》,最初肯定小说价值,探索小说文体特征的是。 2.被鲁迅称赏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的作品是:《》。唐传奇开创“痴情女子负心汉”故事框架的作品是蒋防的《霍小玉传》。 3.今存最早话本是敦煌发现的【唐】时期话本,其进一步的繁盛在【宋元】时期。 4.被称为“七实三虚”的作品是《三国演义》,“游戏中暗传密谛”的作品是《西游记》。 5.“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的作品是《儒林外史》,借奇幻世界为“水,镜”照现实世界之“花,月”的作品是《镜花缘》。 6. 两汉杂史杂传风行一时,其中《燕丹子》被胡应麟誉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 7.旧红学的代表是索隐派,主要人物为蔡元培;新红学代表是考证派,主要人物为胡适。 8.汉代百戏的著名作品是【】。 9.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10.南北朝志怪作品最著名的是干宝的《搜神记》。 11.明代小说主题类型分为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四类。12.中国戏曲理论史上系统全面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是【】。 二、单项选择 1.取经故事流变中最早出现猴行者的作品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2、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 3、现知最早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 4、鲁迅目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纪昀讥为“一书兼有二体”的作品是:()A:《传奇》 B:《莺莺传》 C:《子不语》 D:《聊斋志异》 5、被人称为“以公心讽世之书”的是《儒林外史》 6、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度”作品是:() A:《聊斋志异》 B:《红楼梦》 C:《儿女英雄传》 D:《林兰香》 7、《红楼梦》中“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人物是妙玉 8、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教育小说的是:()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老残游记》 D:《歧路灯》 9、明代写实为主的长篇小说中以魏忠贤一生劣迹为主线的是:() A:《梼扤闲评》 B:《辽海丹忠录》 C:《型世言》 D:《照世杯》 10、《西游记》最著名的评点者是:金圣叹 11.《水浒传》流传史上最著名的刊本是:金评本 12.现历史演义《三国》之后影响最大的是余劭鱼著,冯梦龙增补,蔡元放评改的:《东周列国志》 13.语言通俗具:“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琐语”特色的小说是:《金瓶梅》 14.被自称为“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15.被指为“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不能自己”的清小说是:《镜花缘》 16.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是:梁启超 17.清代以后《三国演义》最流行的刊本是:毛评本《三国演义》 18.《西游记》的故事流变中孙悟空形象最早出现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9.结构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作品是:《儒林外史》 20.水浒续书中最著名的当属陈忱所著的:《水浒后传》 三、多项选择 1、鲁迅小说中表现知识分子命运与悲哀的形象有:A:吕纬甫 B:魏连殳 C:涓生 E:孔乙己 2、下列作品属于“三部曲”的有A:《家》,《春》,《秋》 B:《雾》,《雨》,《电》 C:《幻灭》,《动摇》,《追求》D:《春蚕》,《秋收》,《残冬》 3、下列人物属于巴金《家》的形象有:A:克定 B:觉民 C:鸣凤D:瑞珏 E:梅 4、晚清侠义公案小说有A:《三侠五义》 B:《小五义》 C:《英雄大八义》 5、下列人物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有A:元春 B:迎春 C:探春 D:惜春 6.明代文言短篇小说最著名的是A:《剪灯新话》B:《剪灯余话》C:《觅灯因话》 7.下列人物故事属于《世说新语》中的有:() A:王戎卖李 B:王蓝田性急 C:管宁割席D:郑婢通诗 E:柳毅传书 8.下列作品属于神魔小说的有A:《三宝太监西洋记》 B:《西游补》 C:《封神演义》 9.宋话本的四大家数为A:讲史 B:说经 C:小说 D:和声 10.下列作品属于清代文言小说的有A《谐铎》B《夜谈随录》C《萤窗异草》D《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