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1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1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1

课程简介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学习目标是:1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为考察对象,发现、认识、解决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2改进教学实践,完善教学理论;提高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内容由具体问题生发,具体问题划分到专题。本课程不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和学科的完整性,走出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的藩篱,打破以专业学科为主线的结构,以适应教师以需要为主线、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促进教师发展发展为目的,每个专题内安排具体问题。不避挂一漏万,但愿窥豹一斑。具体问题既回应语文课程教学实施中的实际困惑,又是“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具体案例。研讨具体问题,语文教师不仅发现、认识、解决问题;而且要在具体案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培养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本课程学习和考试使用的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蔡明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教材设9个专题(含导语),以专题为号旗聚合学习版块;每个专题内安排2个问题,以问题为纪纲牵引学习内容。教材内容次第呈现为4个环节: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理论阐述—实践拓展。通过问题导入,促进教师反思;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通过理论阐述,使经验得到提炼和升华;通过实践拓展,把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把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认识。

本课程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习,促进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语文教学理性认识能力的总结性评价,评价的方式规定为闭卷考试;以之促进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事实的把握。加强语文教学实践应用能力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对象规定为反思札记;事实上,不断地写反思札记,就是不断地回顾教学(叙述事件,发现现象)、分析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认识教学(探究问题,形成看法)、改进教学(解决问题,完善认识),就是不断地达成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目标。

导语“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认识

学习要求

导语部分学习研究两个问题:怎样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怎样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

通过“导语”的学习,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类型;明确“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定位与目标任务,了解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把握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更好地学习本课程,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活动,提高对于语文教学问题的发现、认识、解决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导语“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认识

问题一怎样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

问题导入

为适应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开辟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的新渠道,搭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平台,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简称全国考委)颁发考委[2009]2号文件,决定开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同年,教育部颁发教师厅[2009]1号文件表示支持该专业开考;并决定在本专业学习中,开展在职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互认试点工作。高等教育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正式实施。

高等教育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课程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成为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怎样的课程?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原本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作为教学行为,我们需要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类型。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进入高等教育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课程体系中,作为课程,我们需要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性质定位与目标任务。问题认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类型

中国古代就已倡导反思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的历史发展中,“教学实践与反思”的性质目标更明确、内容任务更具体、类型方法更多样。我们首先认识作为教学行为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类型。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

1.反思。即“反省”,思考检查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注:“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主张:通过反思对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进行主动、持久、周密的思考,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

美国学者舍恩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指出实践者的专业性知识是在模糊和不确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化的教师应是反思实践者。

2.教师成长与反思的关系。优秀语文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成长起来的。于漪老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向大家示范:教师一是要学而不厌,二是要努力实践,学习和实践都要聚焦在反思上。

3.优秀语文教师在反思中的追求。追求实践的改进和理论的提升。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法”的经验总结与升华,欧阳黛娜“序列化语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理论与实践,洪宗礼“观念、教材、教法”的一体化改革,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4.新课程对“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说明:

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9.)

语文教师据此认识和把握“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4.“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回顾与思考;初中语文教师回顾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发现重要现象;在对重要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典型问题;在对典型问题的探究中,形成对语文教学的理性认识;在对语文教学理性认识的运用中,改进语文教学实践和完善语文教学理论。

5.“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对教师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在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发现现象,提出困惑,分析问题,探寻对策,改进教学,提高水平,实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主要类型

1.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学后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施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想法、行动的反思;通过“教学后的反思”,语文教师分析所发生的教学事件,并得出自己的认识;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教学中的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施活动过程中及时、自动地对自己的想法、

表现进行反思;通过“教学中的反思”,语文教师观察教学行为,理解教学行为与学生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前的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结果,以前两种反思为基础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前的反思”,语文教师用自己的认识,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教学后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不断地循环往复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实践不断地相互融合、有力促进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实践不断地完善的过程,是语文教师不断地提高和发展的过程。2.按反思的走向。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纵向反思:在语文教学的历史过程中,思考和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不断地获取外界(特别是学生)的反馈意见,把反馈意见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合在一块儿思考。横向反思:在听课观摩与交流中,思考和认识他人的教学实践,跳出自我来反思自我,通过探寻、比较、研究,区别自己与他人理念的差别、方法的差异等,取长补短,提升自己。

3.按反思的主体。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个体反思:是个人对教学的回顾思考。集体反思:是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或同事的教学,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互动式的对话讨论,合作学习,分享成功,共同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课程定位与目标任务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作为教学行为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成为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初中语文方向的一门课程。作为课程,我们需要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课程定位与目标任务。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课程定位

1.“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初中语文方向设置的一门课程,是初中语文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和必修必考课程。

2.“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也可以是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和小学教育等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

3.“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还可以是初中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

(二)“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目标任务

1.“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目标任务。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为考察对象,发现、认识、解决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改进教学实践,完善教学理论;提高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课程的目标任务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直接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的目标任务、发展性的目的任务。

2.“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直接目标任务。发现、认识、解决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不是回顾语文教学一般的教学情况,而是回顾特殊的教学情况。“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不是探究和解决语文教学的一般问题,而是探究和解决特殊的问题。

3.“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进一步目标任务。追求语文教学实践的改进和语文教学理论的完善。

追求语文教学实践的改进。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追求语文教学理论的完善。初中语文教师所接受的各种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指导初中语文教学行动。如果只满足于实践经验的获得,而不对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理性反思,那么在教学中,就很难发现和纠正旧有观念及不当行为。如果只满足于理论知识的探求,而不对理论知识进行联

系实际的反思,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那么就只能凌空蹈虚,不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获得真正的理论。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教学理论存在着差距,“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可以有效地缩短这个距离。

4.“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发展性目标任务。明了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与过程环节,促进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础教育新课程指出: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9.)

5.“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环节。回顾语文教学实践,发现重要教学现象;观察重要教学现象,提出语文典型问题;分析语文典型问题,获得语文教学认识;运用语文教学认识,完善教学理论实践。

作业练习

阅读下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然后思考和讨论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精心设疑,发展创新个性。问题是创新之源。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从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疑,对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尤为必要。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均可精心设疑。比如,用“襟怀坦白”造句,可设疑:该词是褒义词,可否同时形容优秀人物和反面人物?这一疑问便打破了学生以为褒义词只能形容美好事物的定势思维。新奇的问题激活了思维,学生能写出许多新颖独特的句子,还可以发现用于反面人物采取否定说法的褒义词使用规律。再比如作文《从牛想开去》,可设疑启发:除了赞颂老黄牛精神外,可否从相近或相反的方面立意?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立意:①从牛的反刍,联想到学习中的温故知新;②从牛的默默辛劳,联想到谦虚求实;③从牛的犟劲,联想到不服输精神;④从牛的走路慢腾腾,联想到要有时代紧迫感;⑤从牛的好斗,联想到反对内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创新意识和个性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示。

◎创设情景,触发创新灵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工夫。”创设情景是触发创新灵感的有效手段。生活展示、实物演示、表演体会、音乐渲染、图象再现等都是它的途径,而运用最广的当是语言表述情景。而一般复述无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运用变式复述,效果大相径庭。如学罢《巴东三峡》,可让学生模拟充当导游介绍长江三峡的景观。显然,这一变式表述情景,包含着创新因素,能够有效地触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调动积极思维,完成对内容的创新复述。

◎运用想象,激活创新意识。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它是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发展创新思维,可以进行想象训练。阅读教学中,如学习《巴东三峡》时,可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现在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请想象并描述大坝建成后长江的景象。学生运用想象创造出诸多浪漫瑰丽的新奇景象:或是桥通南北,一脉坦途;或是坝截长江,江湖坦荡;或是人间欢庆,载歌载舞;或是天上震惊,神女畅游,等等。

◎引导比较,实现求异创新。比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能从中发现矛盾,提出疑问,进行鉴别,获得创新。语文教学中,小到一个标点、一个词语,大到篇章分析,都可以引导学生多向比较,展开求异思维。比如,引导学生比较《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可以看出两文内容的异同如此比较,求异创新思维得到了有益的训练。

◎留些问题给学生,激发创新意识。问题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把问题留

给学生,也就是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造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点燃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留些通常练习问题之外,还应注意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语文课上也谈其它科学,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语文课上谈些其它科学,如在学习《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时,可谈谈地理、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做法不仅对学习语文本身有益,而且把其它学科的知识渗透在语文中,深化了对“海洋”的认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沟通了多学科的知识,产生丰富的联想。

◎注意语文教学的延伸,为创新提供活力。思维活动依赖于充足的材料,没有广博的知识面,就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形成。语文教育要立足于课堂,但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中学,可以建立阅读实验室,举行辩论会,进行课本剧汇演和各种形式的语文竞赛活动等;在家庭,可以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阅杂志,与家人谈话讨论等;在社会,可以参观展览会,参加报告会、访问、游览、搞社会调查等。总之,要使学生从多渠道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获得创新的源泉。(河南固始慈济附中语文教研组)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中,叙述了哪些教学故事?发现了哪些教学现象?提出了什么教学问题?

(参考答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在教学故事的叙述中,发现教学现象,在教学现象的观察中,提出教学问题。例如:叙述了学生作文立意的教学故事,发现了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立意的教学现象,提出了怎样设疑启发的教学问题;叙述学生模拟充当导游介绍长江三峡的教学故事,发现了学生积极思维、完成对内容的创新复述的教学现象,提出了怎样运用复述、创设情景的教学问题;叙述了学生运用想象的教学故事,发现了学生创造出了浪漫瑰丽新奇景象的教学现象,提出了怎样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问题;叙述了学生比较《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内容异同的故事,发现了学生展开求异思维的教学现象,提出了怎样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问题;等等。

(建议意见)要明白教学故事、教学现象、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中的教学故事不是一般的教学故事,故事叙述中要能够发现突出的教学现象;教学现象不是一般的教学现象,现象观察中能够提出了教学问题;教学问题必须在叙述教学故事、观察教学现象中提出。

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分析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回顾中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分析中获得认识。获得的认识有:精心设疑有利于发展创新个性;变式复述创设情景,可以触发创新灵感;运用想象,可以激活创新意识;引导比较展开求异思维,可以实现求异创新;等等。

三、简言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环节是:在教学回顾中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分析中获得认识,在认识运用中完善教学。你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的各个过程环节是否有需要改善之处?

(建议意见)要了解“什么是教育叙事?(可学习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内容有哪些?”

教育叙事是教师叙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故事,应该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自己与学生的体会,故事情节,对故事的思考。即详细系统的事件描述+对事件解释性的理解。详细指全面收集有关研究问题的素材,系统指对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加工;解释性理解指阐释被描述事件的意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中叙述教学故事,应该以语文教学为中心,讲述鲜活的语文教学故事。将语文教学活动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

再认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感触、思考和困惑,谈自己的教学收获和教学缺憾,表述对教学改进的看法。把“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内容有哪些?”弄清楚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的各个过程环节是否有需要改善之处也就清楚了。

四、按教学的进程,按反思的走向,按反思的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分别是教学反思的哪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否实现了这种作用?

(建议意见)要了解“教学反思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学后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施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想法、行动的反思;通过“教学后的反思”,语文教师分析所发生的教学事件,并得出自己的认识;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教学中的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施活动过程中及时、自动地对自己的想法、表现进行反思;通过“教学中的反思”,语文教师观察教学行为,理解教学行为与学生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前的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结果,以前两种反思为基础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前的反思”,语文教师用自己的认识,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按反思的走向,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纵向反思。在语文教学的历史过程中,思考和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不断地获取外界(特别是学生)的反馈意见,把反馈意见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合在一块儿思考。横向反思。在听课观摩与交流中,思考和认识他人的教学实践,跳出自我来反思自我,通过探寻、比较、研究,区别自己与他人理念的差别、方法的差异等,取长补短,提升自己。

按反思的主体,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个体反思,是个人对教学的回顾思考。集体反思,是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或同事的教学,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互动式的对话讨论,合作学习,分享成功,共同提高。

五、联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中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与“初中语文学科基础”课程、与“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的关系。

(建议意见)首先要了解“初中语文学科基础”课程、“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分别承担的不同任务,要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与另两门课程的联系。

“初中语文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依据初中课程计划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介绍有关学科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并进行相应的学科专业能力训练。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初中课程计划规定的各学科课程与教学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初中课程某一学科的性质、特点及该学科在初中课程地位的说明,该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要求、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课程资源开发与教材选编的基本原则与策略、课程实施与教学的策略要求及基本程序、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与学习指导的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的标准与策略、该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策略,等等。“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本课程旨在引导考生在学习初中各科学科基础和中学各科课程与教学的基础上,能够依据新课程的要求组织专题研究,引导考生通过教学实践、校本研修和教学反思,明了本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过程,帮助他们形成专业发展意识,在总结与提升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全国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

六、联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中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目标的认识。

(建议意见)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目标任务。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目标任务是: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为考察对象,发现、

认识、解决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改进教学实践,完善教学理论;提高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目标任务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直接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的目标任务、发展性的目的任务。“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直接目标任务是:发现、认识、解决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进一步目标任务是:追求语文教学实践的改进和语文教学理论的完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发展性目标是:明了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与过程环节,促进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问题二怎样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

问题导入

“为什么教学”的目标问题、“教学什么”的内容问题、“怎样教学”的方法问题是教学中的三大问题,目标制约着内容和方法。

本课程的目标任务是:

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为考察对象,发现、认识、解决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改进教学实践,完善教学理论;提高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可见,本课程学习由“具体问题”切入。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反思着许多“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教师发展。

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主要问题有:语文教案研制的反思,包括明确目标、驱动内容、安排过程、选择方法、做出评价等。

教学操作的实践与反思涉及五个领域: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

教师发展的实践与反思包括:不断反思自己的专业意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完善人格,优化心理,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本课程不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和学科的完整性,不必也不能包容以上三个方面的所有问题。为适应新课程需要,本课程关注具体问题的认识、发现、解决过程。

据此,我们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把握“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

问题认识

一、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走出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的藩篱,打破以专业学科为主线的结构,建立以适应教师需要为主线、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课程。本课程依据以上指导思想组织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内容

1.“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学习研究的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的指向,应该由具体问题切入,应该由具体问题生发。具体问题涉及: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面,初中语文教学操作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发展方面。

2.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语文教学方案有哪些基本要求?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3.初中语文教学操作方面的主要问题。涉及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

识字与写字教学领域的主要问题:初中阶段还要关注识字写字吗?如何理性地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阅读教学领域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课文组织语文教学活动?阅读教学如何选用一般教学方

法?

写作教学领域的主要问题:写作教学怎样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怎样对待写作规范和创新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教学领域的主要问题: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如何注重听说读写相互联系?综合性学习教学领域的主要问题:怎样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怎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4.初中语文教师发展方面的主要问题。怎样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怎样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语文工具书有哪些作用?怎样利用好语文工具书?文学的变化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文本的多元意义对语文教学有怎样的要求? 5.“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走出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的藩篱,打破以专业学科为主线的结构;建立以适应教师需要为主线,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课程。

(二)“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结构

以专题为号旗聚合学习版块,版块内存问题;以问题为纪纲牵引学习内容,内容次第呈现为四个环节: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理论阐述——实践拓展。

1.问题导入。在深入调研、广泛收集一线教师教学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经过对问题的归类和梳理,筛选出一线教师真正急需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促进教师的反思。

2.案例分析。选取、剖析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引导教师观察教学现象,提出教学问题,思考理解问题本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获得反思体验和理性认识,掌握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3.理论阐述。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理论层面的知识需要,配合反思案例的分析,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理论阐释;使经验得到提炼和升华,成为一种开放性系统和理性力量。

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紧密结合而融为一体。

4.实践拓展。为检验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能力,设计多种形式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实践拓展,引导教师思考、讨论、反思、解决问题,把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把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认识。

二、把握“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我们明确了“为什么教学”的目标问题,认识了“教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要了解“怎样教学”的方法问题。“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学习研究由具体问题切入,需要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遵循一定的学习要求。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反思札记,教学叙事,交流讨论,行动研究等。

1.反思札记。教师叙述教学故事,反思教学得失,记下自己的感悟,包括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重点难点把握如何、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有无不当、教学思想正确与否等。札记即笔记。其特点是不拘体例,取材广泛,随手记录,留存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印痕,以作反思的对象或参照。札记可以是日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写教育日记。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札记的基本格式:回顾教学(叙述事件,发现现象),分析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认识教学(探究问题,形成看法),改进教学(解决问题,完善认识)。

2.教学叙事。教学叙事就是“讲教学故事”。教师回顾自己的或相互观摩的教学,叙述教学情景,提出问题讨论分析,获得对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和解释,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

的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形成有关的教学经验或个人认识。

教学叙事要叙述教学故事。但是,教学叙事不是叙述一般的教学故事,而是叙述那些能够让我们发现重要现象的故事;重要现象是那些含有问题或困惑,并能够让我们提出典型问题的教学现象。

3.交流讨论。教师们聚集在一起,提出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展开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认识,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提出新的实施方案。

4.行动研究。研究教学行动,明白问题的实质,着力于改进教学实践,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探索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

(二)“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学习要求

1.形成自觉反思行为。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自觉反思,养成习惯;勤于实践探索,理性认识教学实践;深入理论钻研,在教学实践中,深刻理解、全面领会语文教学理论,追求语文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2.做到行思知一体化。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做认真的观察、分析和反思,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认识能力,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逐渐探求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

3.反思过程循环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环节是:在教学回顾中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探究中获得认识;在认识运用中改进教学。反思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螺旋发展,不断上升。

4.反思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有不同目标任务、不同对象内容、不同方式方法的反思,可以有整体的局部的反思,……不拘一格,切忌统一。

5.加强阅读写作锻炼。在阅读写作活动中,展望高远的境界,确立坚定的志向,沉静浮躁的思想,培养严谨的学风,以阅读写作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活动,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6.营造反思学习氛围。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探索“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方法,为教师搭建教学实践、校本研修和教学反思的平台。教师要明了专业发展的要求与过程,把发展教师与培养学生统一起来。

作业练习

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院的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教授是世界著名教育学家,他在论述教师教育智慧时曾说:“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谈谈本课程学习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应该有哪些。

(参考答案)要认识和理解教学实践与反思的重要性。(联系教学实际略)语文教师的智慧和机智是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产生的,语文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成长起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学习研究,应该由具体问题切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学习研究的内容,应该由具体问题生发。“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中的问题不是语文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也不追求知识的系统化和学科的完整性,而是回应一线教学实施中的实际困惑及重点、难点问题。“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教学实践案例为载体,选取、叙述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观察教学现象,提出教学问题,思考理解问题实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获得反思体验和理性认识,掌握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二、反思教学的得失,记下自己的感悟。养成写教学反思札记的习惯,并辑录成册,留存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印痕,以作反思的对象或参照。

(建议意见)了解反思札记的内容和基本格式,坚持定期写教学反思札记。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札记的内容:教师叙述教学故事,反思教学得失,记下自己的感悟,包括教学实施状况、目标达成情况、重点难点把握如何、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有无不当、教学思想正确与否等。“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札记的基本格式:回顾教学(叙述事件,发现现象),分析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认识教学(探究问题,形成看法),改进教学(解决问题,完善认识)。

三、以某一次语文教学活动为中心,讲述鲜活的语文教学故事;将语文教学活动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再认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感触、思考和困惑,谈自己的教学收获和教学缺憾,表述对教学改进的看法。

(建议意见)关注实然的故事,清楚事件的过程,捕捉事件的细节,解读事件的意义,基于教学实践、运用语言生动地概括事实、准确地提升经验和升华理论。

可以是围绕主题的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一个较长的故事(按时序)。不仅对故事的过程进行描述,而且要借助事件,提出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对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展示出立场和理论视角。要总结描述事件,提出其成败利弊,并分析成败利弊的原因。要加深对故事的认识理解,点明事件主题,揭示事件蕴涵的某种意义。

四、为什么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应该是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应该是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我们应该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自觉反思,养成习惯;勤于实践探索,理性地认识教学实践;深入理论钻研,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理解,全面地领会语文教学理论,追求语文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五、举例说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过程的循环发展。

(建议意见)首先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过程的循环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环节是:在教学回顾中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探究中获得认识;在认识运用中改进教学。反思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螺旋发展,不断上升。

六、根据实际需要,制订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计划。

(建议意见)“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当前自己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和不足,教学中发现的实践困惑和理论问题,认识提高及教学改进的目标和措施,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预设活动。

专题一语文教学设计实践与反思专题

学习要求

本专题学习研究两个问题:语文教学方案有哪些基本要求?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通过本专题学习,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方案的形式要求和内容要求,正确地设计编制并反思评析语文教学方案;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效达成三维目标,辨析与避免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

问题一语文教学方案有哪些基本要求?

问题导入

语文教学方案即语文教学计划,有单元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这里主要谈的是课题计划或课时计划。

语文教学方案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书面成果,简称教案。

教案可因课不同、或因需不同,呈现为不同类型。例如:适合阅读课的教学方案,适合写作课的教学方案;适合经验不足新教师的详细教学方案,适合经验丰富教师的简略方案等。

多数语文教学方案包含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反思等要素,语文教学方案的基本样式如下表所示:

课题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方法教学工具

教学活动

1.(方法、内容、时间)2.……

3.……教学反思现象

问题

认识

教学板书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语文教学方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由于侧重点不同,各自的语文教学方案中所列项目不尽相同。但是,必须符合基本要求:从形式上看,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完整正确;从内容上看,语文教学方案中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必须踏实有效和适应需要。

问题认识

一、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完整正确

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完整;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正确(符合一定的要求)。

(一)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完整

1.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完整。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包括:课题和课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

2.语文教学目标在教案中的呈现。语文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厘定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向,而不是三个目标;不能割裂三维目标,要保证三维目标的一体化。

3.语文教学内容在教案中的呈现。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方案中未单列项目;但在教案的教学重点难点项目中,要列出重要的、疑难的教学内容;教案的教学活动项目中,各个过程环节也都要列出具体的教学内容。

4.语文教学活动在教案中的呈现。教学活动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方法、活动程序。课题教学活动总时间在教案的教学课时项目中列出,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环节也要列出这个环节活动需要的时间。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主要运用的方法,在教学方法项目中列出,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环节也要列出这个环节具体运用的教学方法。教案的教学活动项目中,显示教学活动的程序(步骤);教学活动的程序(步骤)包括若干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由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组成。

5.语文教学反思在教案中的呈现。教案中的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后反思,也可以是教中或教前反思,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新认识,是调整和逐步完善语文教学设计(实施)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正确

1.课题和课型符合一定的要求。课题单一,每课一题;课题清楚,概括本次课的学习任务。课型适当,与预设的学习任务相适应。

2.教学目标符合一定的要求。目标具体,具有操作性。目标合适,符合纲要精神、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编写者意图,其中的变异有依据、有价值、有积极作用;目标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参与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目标;目标阐述清楚,与已经达成的目标无重复或断层现象,有一定的弹性。

3.教学内容符合一定的要求。内容恰当,能为达成本次的教学目标服务;内容充实,为达成目标,合理有效地使用了学校内外已有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了教师和学生自身资源,所需课程资源具备,并有继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重点准确、突出,注意分解教学难点,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符合教育原理和教学实际。

4.教学活动(内容、时间、方法、程序)符合一定的要求。教学活动(内容、时间、方法、程序)。教学活动(内容、时间、方法、程序)适宜,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选择和组织了合理而有效的活动,注意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内容、时间、方法、程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5.教学评价符合一定的要求。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整体评价,重视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语文教学评价所得的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起到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作用。

6.教学反思符合一定的要求。关注语文教学事件,在回顾教学事件中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分析中获得认识,在认识运用中完善教学。关注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的表现情况,关注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提高。

二、教案中的活动须踏实有效和适应需要

语文教学方案的主体是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活动在教案中或呈现为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语文教学方案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必须踏实有效,语文教学方案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必须适应需要。

(一)教案中的各项活动必须踏实有效

1.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方案的主体是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活动在教案中或呈现为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语文教学方案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必须踏实有效,语文教学方案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必须适应需要。

2.语文教学方案中的各项活动踏实有效。踏实有效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学方案中的各项活动实、活、新。

3.语文教学活动的“实”。“实”追求的是过程真实、目标扎实、内容充实。

过程真实。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学生的语文生活和社会的语文生活。各项语文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扎实。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内容充实。教学活动中,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又有学生和学生之间思想智慧的碰撞;既有资源内容的开发和创生,又有过程状态的建构和生成。教学活动有收获,效率高。

4.语文教学方案中的“活”。“活”追求的是形式活泼、气氛活跃、充溢活力。

形式活泼。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活动多变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积极主动地学习。

气氛活跃。教师学生,思维活跃,思想碰撞,情意共鸣,信息交流,畅通互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充溢活力。视野开阔,思维深广;有教学机智,能随机应变;善于激发兴趣,巧妙提出问题;勤实践喜有收获,多激情时有创新。

5.语文教学方案中的“新”。“新”追求的是观念新、创意新、方式新。

观念新。教学活动体现语文课程新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创意新。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方式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二)教案中的各项活动必须适应需要

语文教学方案的各项活动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国家需要,适应学生需要,适应教师发展需要。1.适应社会需要、国家需要。教学活动需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规定,需要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适应学生需要。教学活动需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运用语文和掌握语文的规律,切实可行;能反映学生的愿望和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

3.适应教师发展需要。语文教学方案应能够反映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活动,教师能够运用语文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调整教学,并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发展。

4.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差异

课程实施过程中差异产生的原因很多。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过程和产生的差异是实施者和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差异的性质和作用是不同的。它可能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偏向、课程实施目标的偏离或丢失,但也可能是课程实施的调适、课程的创生和完善发展。

作业练习

阅读下面《周庄水韵》教案,然后思考问题。

周庄水韵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培养依据文本,由浅入深,品析文章关键词句。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体会作者抓住水乡特征来体现周庄的优美和韵致的写法。

教学难点

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发学生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初步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成为中国“第一水乡”。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感悟他笔下的“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周庄水韵》之美。(板书)。

解题:韵A.好听的声音B.韵母C.情趣D.姓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有感情的诵读中,品析文章关键词句,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从1-3段中找一句话来阐释:体现作者对周庄饱含感情,又印证了本文课题的恰当?

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教师小结:周庄的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凭添了韵味。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又是泛舟水乡,人们的美好感受等多方面的情趣。因此,水韵一词更能全面地概括文章内容。

3.局部朗读

细节品味:看前三段,你认为哪一段最富有诗意,通过你精彩的朗读和品评,带领大家初游周庄,领略它的情趣?

朗读,理解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游览,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的周庄比作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哪一位同学愿意带领我们欣赏春雨雾中的周庄水韵?

教师小结:请同学们再次体味,自己朗读一遍。

齐读,提问: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的周庄比作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教师带领学生,轻声朗读积雪融化的句子,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教师小结。

配乐,朗读接龙,邀请两位同学。

师:仲春时节雨雾中的周庄像水墨画,冬天雪后的周庄像版画。在作者眼中,温暖春夜的周庄像什么?读课文,说说第五段描绘了哪两幅和水有关的场面?

彩灯闪烁的水面——多姿多彩水面上绚丽的烟花——变幻奇妙

4.拓展发散

虽然我们不能亲临周庄,但是,作者优美的文笔,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写意的画卷。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你读文中得到的、写周庄之美的句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5.课堂总结

周庄的情趣在于它多变的水,阅读的乐趣在于深入探究之后的惊喜发现。只有投入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才能读懂作者,才能与文本对话。也才能走出文本,引发你的独特思考。紧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常多浮躁,也让我们的心蒙尘埃,希望这节课,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静下心去读书,品味文字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放牧心灵于美文中。回归古朴的宁静,净化灵魂,陶冶性情。

作业

(1)自学,圈点批注,赏析课文5、6段,深入感知周庄水乡童话世界绚丽之美。

(2)比较阅读:本文与《感悟周庄》、《绝版的周庄》,联系历史与现实,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教学内容丰富,难以面面俱到。前期试讲设计了好几种方案,但都找不到感觉,感觉很困惑。最大的困惑是师生难以融合。再后来才确定通过品读来完成这篇文章的解读。要想上好这篇文章,首先要借助学生全面透彻的预习。我以学案的形式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渗透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朗读。尽量做到课堂训练有明确的指向性。想通过这种品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去想象。力争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生成性知识。

我这班的学生比较听话,虽然平时训练有素,可是很少上公开课。周五的下午学校放假,让

学生去附近的公园找陌生人,家里的邻居,亲戚去练习读课文。学生认真完成练习,获得别人的认可,这算是一种成功的收获吧。

这节课结束了,觉得很多地方很遗憾。也有些环节处理比较拖沓。自己灵活应变的能力还差一些,比较拘谨。自己的紧张情绪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虽然学生在这节课上有强烈的品评意识,但我觉得在公开课上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细致入微,与学生的沟通缺乏过去的默契。这些都是以后我需要改进的。

在教学引导环节中不够自然,导语比较生硬,刻板,这是以后我需要注意的地方。这节课给我很多启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更加深入地去思考,精心地设计教学预案。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吕颖丰)

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

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奔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水流探索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一定能够理解。说一说,在《周庄水韵》教学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的?

(建议意见)要具体分析,学生是怎样在教师引导下,一步步感受作品情韵的。通过初读课文,怎样感知作者对周庄饱含的深情;通过局部朗读,通过哪些细节品味前三段,领略周庄的情趣;通过朗读第四段,怎样深入体会体会作者前两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和感受;通过轻声朗读积雪融化的句子,怎样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周庄水韵》教案是简略的语文教学方案,适合经验丰富的教师使用;请你将其改为详细教学方案,以供经验不足的新教师使用。

(建议意见)将简略教案修改为详细教案,重点在于对教学活动的修改。比如,各个过程环节要列出这个环节活动需要的时间;各个过程环节也要列出这个环节具体运用的教学方法。每个环节教师、学生分别需要完成哪些教学活动。有多元意义的内容要针对学生学情作出预测并提出应对策略。

三、从形式上看,语文教学方案的要素必须完整正确;根据语文教学方案的形式要求,评析语文教学方案《周庄水韵》。

(参考答案)从形式上看,语文教学方案的要素必须完整。应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周庄水韵》教案中具备的要素有课题(周庄水韵),教学目标(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培养依据文本,由浅入深,品析文章关键词句),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体会作者抓住水乡特征来体现周庄的优美和韵致的写法;教学难点是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发学生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初步思考;教学活动各个过程环节有课文组织的听说读写思活动),教学评价(教师小结如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教学反思(这节课结束了,觉得很多地方很遗憾。也有些环节处理比较拖沓。自己灵活应变的能力还差一些,比较拘谨)等,从形式上看,语文教学方案的要素基本是完整的,但各要素需要完善,例如教学反思应增加经验总结和规律认识。

四、从内容上看,语文教学方案中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必须踏实有效和适应需要,根据语文教学方案的要求,评析语文教学方案《周庄水韵》。

(参考答案)《周庄水韵》教案中,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周庄的历史、位置、名人以及吴冠中对其评价;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对周庄包含深情;通过局部朗读,深入体会周庄的情趣;通过交流分享,领略周庄的诗意;通过课外作业,增加对周庄的了解和认识。各项教学活动目标扎实,内容充实,过程真实;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

五、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

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周庄水韵》教学恰当地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效果很好,但未将其列入教案。请你按照自己的认识,设计《周庄水韵》课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将其列入教案中适当、必需的位置。

(参考答案)可以播放周庄相关的影音视频资料,使同学们初步感受周庄情韵;可以通过配乐朗诵,体会周庄的诗情画意。比如,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周庄水乡的美丽图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曲悠扬、和谐的笛声从远方悠悠响起,一艘乌篷木船慢慢从水面上滑过,木橹在水面上轻轻搅动,两岸的楼房,头顶的石桥一一从身旁掠过……,教师利用课件对周庄进行简要介绍: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有9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仍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全镇60%以上的民居是明清及明初建筑风貌,仅0.4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共同营造出一幅动人的风景画。引导学了解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请学生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要点:河水,波光,倒影,石桥,小舟,行人,古雅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六、“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环节是:在教学回顾中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分析中获得认识;在认识运用中完善教学。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学后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中的反思,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据此,组织一次《周庄水韵》教学(也可以是其它课的教学)的集体反思活动。

(建议意见)反思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

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目标预设是否符合学生学情、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和时机是否恰当,教学是否能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思考教学内容是否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正确、合理利用了语文课程资源,是否恰当安排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使学生更乐意、更有效地学习;是否符合该班学生的实际需要,包括学习实际需要和生活实际需要;是否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的语文知识,驻留了相关的语文经验,获得了相关的语文技能。

各项教学活动实施的时机、正误、效度。

主要包括评价是否得当?是否关注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评价的主体是否多元化?评价的方法是否合理?

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但个人的教学反思不必也不能面面俱到,要能够抓住其中亟待解决、突出集中或有所思考的问题,探索其得与失,认识其利与弊,在反思中不断修正,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问题二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问题导入

一次教学比赛,一位教师陈述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描写知识,体会描写作用,培养语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评委点评时,联系这节课安排的具体教学内容,批评其陈述和教学割裂了原本一体的三维目标。参赛教师困惑不解,觉得自己正是为了突出目标的三维度,体现新课标精神,才这样划分教学目标的。

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一节课的教学发生了转折:

当教师引导学生默读《山中访友》课文,有同学批评作者没有安全意识,雷雨中竟然跑到“大树”下避雨,这是不应该的。这个话题立即引起许多同学的兴趣和呼应,教师也参与其中,大家讨论和总结了许多雷雨知识及雷雨天安全知识。

对这次教学转折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执教者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一种认为执教者放弃引导,迎合尾随,迷失目标。

上面的两个教学现象各自产生出一个教学问题:语文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问题,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问题。

语文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问题和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问题,大家虽然耳熟能详,但许多人并没有具体而正确的认识。所以,我们应该清楚认识这两个问题,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问题认识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三维目标,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一)正确认识三维目标

1.对三维目标的错误认识。语文教学方案中将语文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老师把对字词句的理解运用作为知识和能力目标,把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当作过程和方法目标,把对文章的体验感悟当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实际上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割裂、混淆三维目标。

(二)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1.有效达成三维目标需要关注过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在过程中融合为一体,有效达成三维目标,就应该关注过程。

2.关注过程,更深层次体现为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因为过程蕴涵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中包括着方法;过程中融合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过程,才能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二、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

语文教学目标无疑应该指向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并非如此,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问题十分突出。我们需要认识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表现,解决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表现

1.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具体表现。语文教学中无视目标的方法维度,具体背景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被误认。

2.语文教学中无视目标的方法维度。教学中重视目标的知识和能力维度,重视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看不到方法维度。

3.语文教学中方法非常重要。作为形式的方法应该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应该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忽视甚至无视目标的方法维度,必然严重伤害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

4.具体背景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被误认。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而忽略了“怎么写的”或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些语文教学内容。认为文本内容就一定是语文教学内容;而对其语言形式较少关注,好像文本形式就一定不是语文教学内容。

5.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中,形式和内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文本内容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内容,文本形式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形式。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中,文本内容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是语文教学内容赖以存在的形式,而文本形式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解决

解决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问题,需要清晰地认识“为什么教语文”;解决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问题,还要关注“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三维目标给我们提供了认识语文课程目

标任务的理论工具,我们应该清楚认识、正确把握语文课程三维目标。

1.清晰地认识“为什么教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具体目标的设计,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与内容。

2.关注“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一是紧紧抓住语文这个纲。语文能力就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来达成。二是要关注课文的形式,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与方法。只有这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不至于成为空谈。

要把语文学习方法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文本内容的理解,只能是学习过程中经历与体验的凭借,而不是最终目的。

3.清楚认识、正确把握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和解决语文课程目标任务问题的理论工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缺少任何一个维度的目标都是错误目标。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与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程目标设计与实施要做到“三维目标”的一体化,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业练习

研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例,然后认识以下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

3.文学讲座法。

(解说: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选用。基础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基础中等的,可选用1、3。也可综合运用3种方法,勾连起课内课外。)

媒体设计

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增加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2.运用文学讲座法,最好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

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因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滋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

(解说: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两个。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

2.解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3.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教师范读(配乐)

(解说: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感受诗的美,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②学生自由诵读。

(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造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③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④理清诗歌内容与形式。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的深度挚爱。

(解说:先由学生体悟,暗示自主求知意识;然后巧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料;最后老师向宽拓展,把学生眼界打开。)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①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

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二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解说: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在引导、点拨中渗透,分节概括这一能力训练点,一法多用,一石两鸟。)

②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点拨:

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吻合。

(解说: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③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说: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提这几个问题,有搭桥铺路的作用,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④诵读全诗。(解说:再次强化感受。)

(3)欣赏品味

①体会圆周句式的表达效果。

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解说:落实节奏美教学。)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涵,落实语言美教学重点。)

(4)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解说:这两个题目前者进一步落实概括能力训练,后者抓住具体句子加以理解。)

(5)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见“教学设想”部分)

(解说:总结学习方法,养成积累习惯。)

4.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课外找相关读物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可以就整体谈,也可以从某一角度谈)。

5.齐声诵读全诗。(解说:把感受推向高潮。)

(河南固始桃花坞中学范启会)

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例中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

(参考答案)在本案例中,缺乏对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描述。比如在教学目标------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中,缺乏对感知方法的描述;在教学目标----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中,缺乏对理解和体会方法的说明;在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中,缺乏对如何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等方法的描述;在教学目标-----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中,同样只有学习内容而缺乏对过程与方法的描述。

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目标预设中,教学重点的预设是否合适?谈谈教学重点与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

“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参考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参考 一、前言 初中生正处在特殊的教学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吸收能力较强,对于问 题的反思有着举一反三的能力,但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处于敏感的新鲜时期,学习的过程 中很难保证长足的学习劲头,因此这一时期的初中语文也面临着尴尬,一方面新课改教学 大纲规定,要加强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构造,打造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初 中生认为初中语文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可以通过日常的积累完成自主累加,并不需要通过 课堂教学重新学习,因此对于初中语文存在轻视表现,导致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出现壁垒,因此如何正确的面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使其行之有效就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掌握课堂教学方向提升初中语文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孩子迅速的获取知识,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快速提升孩子获取知 识的速度,现在被认可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包括,快乐教学法,构建教学法,情景 教学法等,然而这些教学方式如何结合初中语文,如何行之有效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上还有 所欠缺,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学更多方面是让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生僻字、发音等内 容的教学是这一时期教学的主要目的,但随着教学方式的持续开展,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 并没有作用在这样的基础教学上,而是作用在了“课堂表演”上,许多教师将新颖的教学 手段当成了积累课堂资本的工具,因此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不断上演,这不仅违背了初中 语文教学的根本基础,同时违背了是学生快速获取阶段性知识的实质内涵,造成课堂教学 有效性低下。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语文的发音与写字都是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的,天生能够 自然学习,所以对语文的基础学习并不重视,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连基础的错别字无法分清,有些单词无法进行正确的发音,不仅使课堂丧失了进本的讲课作用,同时阻碍了自身 学习的发展,因此想要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使其真正 的融入到教学当中,而不是一味的炫耀自身的讲课技巧,其次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家 长及教师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化引导,帮助孩子转变传统错误的观念,以正确的学习态度 面对初中语文教学。 三、孩子的具体表现是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教学的关键 初中孩子在学习初中语文的过程中常常有以下三种表现,第一学习方向有所差异,第 一偏向古文诗词类型,许多孩子对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并不重视,但对其中的古文诗词及其 喜爱,这种“偏科”的行为造成学习过程中孩子自动的将初中语文进行了分类,只有在自 己喜欢的文章上用工夫,忽略了基础教学。第二种是学习态度较差,一些学生自由喜欢看 书籍,因此年纪不大但积累了相当多丰富的文学素养,对一般的课本感到没兴趣,觉得课 本当中的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上无法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学习,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这一时期的初中生虽然积累了较多的文化素养,但是并不扎实,如果不通过反复 的锻炼,根本无法理解到语文的精髓,这也浪费了课堂上有效的时间。第三类学生属于 “洗好偏差”型的对于正统语文不屑一顾,偏偏喜欢古怪杂谈,与第二种类型的学生一样,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9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什么是情感?情感是指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在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它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什么又是情感教育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指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发展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有一些老师为自己工作扎实认真,但学生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而困惑。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情感教育。小学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入手,这是语文课应该特别加强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所在。正如美国爱华兹说的那样:“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如何创设富有激情的成功的语文课堂呢? \ 一、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 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学年工作已经结束,我的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学年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将这一学年的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研,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组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年,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

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另外,我还注重朗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目的确定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教师还要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强打精神,磨来磨去,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突现不出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过多让教师在45分钟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下,一节课学生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3.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本体性。由此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体,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甚至建筑课、数学课等等,就是不像语文课。用洪镇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我们语文老师个个都是学雷锋的模范”。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寺》《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2.确立教学目标应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一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可以面面俱到,过于宽泛,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例如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一课,教学要求一课时,虽然文章很短,只有81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所谓一字千金。从思想内容上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孤岸的节操、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从表现手法上看,文章使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陋室来表明自己志向;从语言上来看,第一,含蓄精炼,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第二,骈散结合,一韵到底,平易流畅,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第三,运用多种修辞格,除了骈文的排比对偶之外,还运用了比兴、借代、反问、互文、引用等多种修辞格;从构思方面看,新颖别致,反向立意,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比兴开头,引出陋室,类比作结,突出陋室;从文言知识上看,名词动用、一词多义、倒装句式、实词虚词,不可谓不典型。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想让学生掌握众多的内容,根本不可能。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只能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必须结合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筛选出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其中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 3.要突出语文本体性。在确定目标时要结合文本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品味欣赏语言和评价语言的能力,重视学习语言,重视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本体。文本中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刘雅轩)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在小学阶段,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学生时常而感到努力无点,无处下手。教师同样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____ 。”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

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 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会使学生看得头昏目眩,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得到感想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

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将以别人的长出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虽然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但是一定会让我在成长的同时收获到更所惊喜。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全市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研讨会,真的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么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聆听了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校长—李怀源教授的课与报告,亲眼目睹了四位曾参赛精英的课堂教学,以及刘洪星老师的精彩点评,收获颇多,感受颇多。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李怀源老师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生互动是一大亮点,她握着学生的手,摸着的学生的头,扶着学生的肩,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她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听课的老师叹服。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 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了解诗词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一 大家好!做为一名青年教师,非常感谢学校和各位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能坐在这里发言,我很高兴。下面,我就将自已在这一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一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现在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 一、基础教学 平时的教学工作,可以说大家做的都一样,我不觉得自己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与大家交流,所以我选择了两点来谈谈我的做法: 字词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更为重要,所以我加强了生字、词的学习。除了多写、多练习外,我要求学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练写生字10分钟,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内容一定要是课本内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觉前再把所学的生字读一遍,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生字词的练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因此,每节课教学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自查字典,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要求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记录有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生字的书写和记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会预习 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但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让学生们先了解什么是预习,于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1、将课文读三遍:要求文中的长句、难读的句子或出现生字、词较多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预习的必要性及其好处,我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内容。2、自由学习生字、词。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问? 5、读文第五遍,写出你初读文章的感想。 现在,课前预习以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二、作文教学 模式教学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是一样,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达到创新进步、作文有成。其实模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一个样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认为,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应对孩子们要求过多,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三

语文课堂教学三“激活” 长期以来,讲析式传统教学模式困扰着人们,使语文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状,如何有效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仍然是一个问题。究其原因:师者,一成 不变的教法轻视了学法。 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素质,更多地应有赖于学生的学,因而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上下功夫,使其“想学”、“乐学”、“会学”,真正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 一、“激活”教师——让学生想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应试教育的长期束缚,限制了课堂教学,使教师失去了活力和个性,变得正经、刻板,以致一些教师不了解现实社会,不问津新的信息,这是语文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从教师自身来说,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一位诗人说过:幽默是教育最主要的和第一位的助手。为了高质量的组织教学,使学生轻松地学习,更有成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必要尽可能的因人因时地发挥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因为它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想学”。 有次课中,我发现有个别同学“神情恍惚”,便加重语气提醒说:“XX同学有些…目似瞑,意暇甚?了吧!”这种情况下,大多同学会意的笑,自然要比生硬地抛出一句“XX同学,不许开小差!”效果要好得多。“目似瞑,意暇甚”句,学生在初一课文《狼》中即已学过,旧语重提,既引起了该名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全体同学在轻松的环境中巩固了旧知识。 一次布置学生写片断作文,内容是描写英语老师的外貌。当我打开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本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把老师形容得美若天仙。第二天,我抱着作文本走进教室,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你们的英语老师昨天去做整容手术了。她的眼睛变大了,鼻子变高了,脸上还挖了两个小酒窝。”学生一听,先是惊讶,接着开始怀疑。这时我才说:“怎么没有呢?英语老师在你们作文里不都是变样了吗?难道不是做了整容手术?”这么一说,学生恍然大悟,个个在伸舌头。我说:“英语老师看了你们的作文可伤心呢,和你们一起这么久,你们竟然连她长得什么模样都没有看清楚。不过不要紧,我们今天再写一回。这一回你们可别当…整容师?了,要当一回…摄影师?,看谁把老师拍得最象,好不好啊?”学生一 听都齐声说好,兴致十足。 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它是幽雅、优美而高尚的。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而且在谈笑风生中阐述了教师的主张和观点,在妙趣横生中让学生获得了美感享受。实践证明,幽默只要运用得巧妙,就能象喜剧台词那样微妙而有艺术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排斥而且很 需要幽默艺术的参与和点缀。 2、以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如举办朗诵会、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知识竞赛和作文竞赛等,还可举行专题讲座,培养学生专题讨论研究的兴趣。组织文学社团,如组织“萌芽”、“小草”等文学社团。组织学生开展课余剪报活动。让学生自备一个“艺海拾贝”的小本子,定期交流比赛。教师自身带头参加做示范,参与比赛。如教师自己上台演讲,自己示范朗读课文等。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另外在每次作文的后面,要求学生加两条知识性趣闻或名人、哲人的语录。长期坚持,学生获益匪浅,学生语言的兴趣自然受到激发与培养。 二、“激活”学生——让学生乐学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

一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

一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一、所教班级现状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人数24人,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对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大部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说完整话,老师应该加强常规的管理。这些学生原来所处的教育环境、家族情况各异,行为习惯和知识基础相差较大,给老师的管理带来困难。 二、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能按顺序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并初步掌握大写字母。 3、初步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650个,会写其中的250个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顺序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初步掌握识字方法。 (三)阅读 1、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鼓励学生多阅读,扩大阅读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理解课文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本册教材教学重难点 1.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训练。专心倾听、勇于发言重在平时的培养。 2.汉语拼音教学。 (1)要在平时注意对汉语拼音的巩固。 (2)要正确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能在四线格上正确、工整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在音节教学时,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培养,帮助自主识字。3.关于识字 (1)词串识字:要将词语与事物挂钩,即通过识字来认识事物,读词成串要边读边想,连串成篇,形成积累,熟读成诵。 (2)看图会意识字:让学生自主发现图与字的联系,让学生意会字义,韵文重在诵读。 (3)转盘识字: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识字能力。 4.关于课文 (1)多读精讲,注重积累。朗读和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2)讲究方法,提高质量。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在识字过程中重视写字指导,求质量,不求数量。 (3)教学中注意图文结合,构成整体,要把观察图画、理解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协调配置,引发想象、启发思维。 (4)保证时间,严格训练。 5.关于单元练习。 (1)练习以综合性为主,主要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板块。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泰山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刘玉鑫2008160140 专业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提高 中文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英文摘要: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ed out:To let the student fully reading,reading in overall perception,reading to comprehension,reading of training the language sense, experience the taste.Visible in the new Chinese standard,has read as a teaching reading of"hot spots".Therefore,in the face of the new situation,as a language teacher to put the"read"the sword dance swim blade enough to spare will have to"read"the attention the focus of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do some deep thinking. I

二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篇

二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个学期末,都在认真总结学期经验,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下面给大家分享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二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本班共有学生2人,基础知识比较好,各方面能力也比较突出。他们作业认真,积极回答问题,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 二、主要工作和成绩 我始终按照语文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 1、良好习惯的培养。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之前都要先预习,预习要求有:读课文三遍,在文中画出生字。查字典给一类生字组词,并读两遍。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第二天早读我还要检查预习情况,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备课原则:扣大纲,抓重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

等等。 3、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等。 4、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5、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6、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准备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通过教学,我所带班级成绩稳中有升,学科学风良好,按质按量完成了教学指标。 三、工作体会 1、积极反思。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有所进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就各种问题进行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整个学期。近到课堂上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思考。这些都让我逐步进步。 2、紧抓作业批改。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学的怎么样,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由扶到放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由扶到放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的确,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以让他们走出了校门之后仍然能够 继续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要实现这一目标是较为艰难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并且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去做,循序渐进地去做,不可一蹴而就,那 么怎么去做呢?我觉得可以分三个阶段去做: 第一阶段:以扶为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得先都会他们如何学习,也就是要“扶”。因此第一阶段的重点是以教师的“扶”为主,为什么说是以“扶”为主,因为有些内容还是能放手让学生去学的。 教师的“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传授: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的知识点还是要教师给学生传授的,只有让他们 先学会,才能学以致用。而传授给学生知识点的重点应侧重于让学生会用,更多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比如相关的文体知识,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都有其相应的知识,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也都有其相应的知识,还有相关的修辞知识等等。对于这类知识我们就得传授给他们 ,但传授的过程中要具体地结合相应的文章段落或者句子让他们结合知识加以分析,而不是一味地“满堂灌”,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 2、启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不能很好地理解时,我们要能很好地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 解这一问题。比如在《心声》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结合小说相关的情节知识,说说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当学生用较为详细的语言复述完 之后,我又要求学生概括总结。学生这时陷入了困惑,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要抓主要事件,要以主人公为主去概括。也就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这时学生就知道了怎 样去概括,从而使得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更佳了,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也要适时教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3、学法指导: 除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一些学习方法以外,有时候还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如何学习一篇文 章,如何学习一类文章,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如何归纳写作特点等等都有一些具体的方法,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以学生具体的指导,以小说为例,要让学生学会 学习小说就应指导学生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再结合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小说主题,对于小说的艺术特色则侧重于运用演绎的办法,让学生先知 道然后结合再结合文本分析。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方法之后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了,他们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独立地学习一些内容。 第二阶段:扶放结合,逐步放手让学生动起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李场小学莫璐 摘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重要性形式技巧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目前的语文教学,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屡见不鲜,重视“讲”的功能,而忽视学生的“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辨证地处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不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之所以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语文教学的起点教学,即学生对文本的“熟读”。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少不了

老师对课文的串讲,少不了老师对繁琐词句的分析,少不了对文章中心的提炼,更少不了对段意的概括等。总之,学生始终都会围着老师的各种问题及深入的个人讲解转,“读”则成了一种形式。一篇课文讲完了,可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所记住的那些“理解”、“体会”,全都是凭借老师嘴“倒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滞留不前,仍不会说话、作文。究其原因无疑是:读得太少,自己理解体会的太少,语言积累太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尽量摒弃纷繁复杂的繁琐分析,让学生去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真正的发挥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朗读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发挥范读的作用较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