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岁。

A.0~10

B.0~12

C.O~14

D.0~16

2.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儿童提供服务时,有时需要重构和代偿给儿童的先天需要是()。

A.爱的需要

B.学习的需要

C.生存的需要

D.游戏的需要

3.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都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方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这说明儿童具有()特点。

A.基础性

B.成长性

C.发展性

D.可塑性

4.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具有()。

A.发展性

B.探索性

C.可塑性

D.模仿性

5.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6.()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A.心理社会发展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心理分析理论

7.黄敏敏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门从事儿童服务。她和同事最近要在某社区开展“预防儿童性侵害’’等活动。那么在上述活动中,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多种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是()。

A.倡导者

B.保护者

C.支持者

D.协调者

8.儿童社会工作中,对那些家庭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经出现压力,如果不介入外部力量,则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损害,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或者过度亲密等情况,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给予支持的服务是()。

A.保护性服务

B.补充性服务

C.支持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9.在儿童的(),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10.目前已在我国进行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同时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研究的儿童测量量表是()。

A.社会期望量表

B.儿童受虐量表

C.自我意识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1.社会工作者王艳专门负责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服务工作,这属于儿童社会工作中的()。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12.近年来,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亲子类的活动。于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林萍决定对家长团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开展活动,训练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巧、家庭改变技巧等,这些活动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林萍的这种工作方法属于()。

A.儿童小组工作

B.儿童团体辅导

C.儿童社区工作

D.儿童个案辅导

13.任何一个儿童的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并未提供对其适当或必需的支持、法定教育、医疗或其他法律认定儿童权利必要的相关照顾;或者儿童遭受其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的遗弃,这种情况属于()。

A.儿童虐待

B.儿童疏忽

C.儿童歧视

D.儿童冷遇

14.社会工作者唐倩在对社区9岁的小女孩慧慧开展个案辅导时发现,慧慧的手

背和眼角都起了大包,背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发现这种情况后,唐倩首先应该()。

A.向公安机关举报

B.通知慧慧的监护人到场

C.辨别慧慧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

D.继续按计划进行个案辅导

15.在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实施救助的过程中,()是指通过介入外部监督或者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及剥削。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多项选择题

1.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有()。

A.儿童生物学

B.儿童心理学

C.儿童行为学

D.儿童教育学

E.儿童社会学

2.下列各项属于微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的有()。

A.建立弃婴弃儿救助小组

B.创立贫困儿童救助专项基金

C.社区开办婴幼儿营养及卫生保健专栏

D.某市为少儿保健医院增加拨款

E.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外市儿童社会工作先进经验

3.下列各项属于儿童行为特点的有()。

A.成长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探索性

E.模仿性

4.下列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类型有()。

A.课外兴趣班

B.少先队小队

C.幼儿园集中教学

D.假日服务小队

E.课外补习小组

5.儿童社会工作中,要考虑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这些要素包括()。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媒

E.社区环境

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的有()。

A.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各项服务

B.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C.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

D.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E.参与各项有关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2.[答案]A儿童在家庭或者机构中生活,除了摄入营养使身体成长以外,还需要爱,以使他们的情感也能够获得发展,使他们在成年进入社会以后,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正常相处。但在实际中,儿童获得的爱会被各种因素所削弱和剥夺。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服务对象的具体实务中,有一部分就是要重构对儿童爱的供给,或者是帮助儿童建立起爱的代偿机制。

3.[答案]B儿童的成长性体现在: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

肉骨骼组织等都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方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

4.[答案]C基于生理的发育,儿童的智力和心理也不断地发展,但与成年期相比,儿童在心理上还存在强烈的初期特征,表现为:①发展性,儿童的心理与其生理一样处于发展期,人格基本成形,认识和社会化还处于雏形;②依恋性,儿童对其抚养者的依恋,不仅基于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

③可塑性,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

5.[答案]C补充性服务是通过专业介入,对儿童境遇中存在的某些薄弱或者缺失环节以适当的增强。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补充性服务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

6.[答案]D心理分析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7.[答案]B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活动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教育者、中间人、调控者等。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一保护者。社会工作者要从保护社会的未来的角度出发,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资讯,联络有关部门共同抵制侵害儿童权益的事件,无论这种侵害是来自于家庭外部,还是直接来自于儿童的抚养人。

8.[答案]C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提高儿童所处环境(通常是指其家庭)的功能,强化照料者的能力,以促进儿童发展。此种服务对那些家庭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经出现压力,如果不介入外部力量,则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并对儿童发展产生损害,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或者过度亲密等情况,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予以支持。支持性服务的重点是充分运用环境自身的力量,通过环境培育的方法来促进儿童发展。

9.[答案]B在幼儿期面临的问题有:除了生理发育方面的问题外,婴儿期的儿童会有分离焦虑,而处于儿童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10.[答案]C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是美国心理学家Piers及Harris于1969

年编制、l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可用于临床问题儿童的自我评价及科研,也可作为筛查工具用于调查。该量表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可信度与效力较好。2001年由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教授联合国内20多家单位,将此量表进行了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现已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的研究。

11.[答案]D替代性服务是通过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如对极度危险家庭监护权的剥夺,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此类服务时前期评估十分重要,另外也必须考虑到是否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的问题。

12.[答案]A亲职教育服务是儿童小组工作方法中的一种,是指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诸如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亲职教育服务大多以训练方式为主,其训练的内容有:沟通技巧、环境设计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巧、家长训练、家庭改变技巧等。

13.[答案]B儿童疏忽是指任何一个儿童的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并未提供对其适当或必需的支持、法定教育、医疗或其他法律认定儿童权利必要的相关照顾;或者儿童遭受其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的遗弃。14.[答案]C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社会工作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在本题案例中,慧慧的手背和眼角都起了大包,背部还青一块紫一块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辨别慧慧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以保护慧慧。

15.[答案]B保护性服务,是指通过介入外部监督或者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和剥削。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侵害发生的可能,或者制止已经发生的侵害。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E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儿童生物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社会学。

2.[答案]ABC微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社会工作者直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各项服务。按照服务对象的类别可分为一般儿童社会工作和特殊儿童社会工作。一般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一般儿童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

康乐等方面的服务;特殊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残障儿童、问题儿童及特殊身世儿童(孤儿、弃儿、受虐儿)提供救助、教育、医疗及机构照料、家庭补助、寄养和收养等方面的服务。DE项属于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

3.[答案]DE儿童的行为特点有:①探索性,由于儿童对事物认知的能力尚有欠缺,其很多行为表现出探索的性质,其过程和结果也是增加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②模仿性,整个儿童阶段都是人的学习期,儿童在行为上,也经常会去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AB两项属于儿童生理特点。C项属于儿童心理特点。4.[答案]ABDE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儿童小组类型有很多,如幼儿园和小学里各种课外兴趣班、少先队小队、课外补习小组、假日服务小队等,只要在这些小组中加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手法,就可以展开儿童小组工作服务。当然,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招募手段来组成儿童小组。

5.[答案]ABCD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6.[答案]BCDE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包括:①参与各项有关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

②参与保障并推动适合儿童需要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监督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③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④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并努力使其符合社会整体对儿童的期望目标;⑤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服务计划书

七彩童年,伴我成长 ——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服务计划书 项目地点: 实施单位: 提交时间: 联络方式:

一.项目背景: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市周边县城的村民因为生计问题,大量的家庭劳动力选择去西安市区或更远的地方打工来贴补家用,导致家中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而父母外出打工对儿童成长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留守儿童脱离原生家庭的保护,当负向影响发生时,更易陷入困境。以往仅仅关注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心理服务和仅仅关注学业发展的支教活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发展的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的必要性愈发突出。 西大“益成长”社会工作服务小队更强调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注重多角度的系统介入,从优势视角和儿童的成长发展取向出发,以“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为主线,充分运用保护性、平等性、去标签化原则,将留守儿童个体、家庭、学校、社区作为多维度的切入点,提升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困难的能力;协助留守儿童建立“红领巾志工团”,逐步建立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提高自身效能感;创新性的为留守儿童学校的教师和工作人员提供减压服务和替代性支持,倡导新媒体运用,运用互联网+社工服务模式,构建全方位立体服务体系,为陕西省留守儿童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二.项目名称: 七彩童年,伴我成长一一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服务计划书 三.项目人员:指导老师:项目组员:

四.项目实施时间: 五.项目目的: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项目目标: (1)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 (2)塑造留守儿童的正确生命观; (3)改变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 (4)增强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促进留守儿童形成积极乐观、有责任、懂感恩的健康心理; (6)缓解留守老师的压力,提高全社会对这一行业的关注; 七.项目活动: 第一阶段:生之语---生命的起源与保护 本阶段主题小组活动主要由一生有你----相遇、契约与陪伴、感恩父母、我的身体我爱护——生命只有一次等开展生命主题小组活动构成,本项目组主要通过破冰游戏建立关系、儿童教育讲师专家的指导自我保护课程、小组内分享、动手折爱心感恩孝道等形式开展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感恩父母赋予自己生命,促进流动儿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儿童社会工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儿童社会工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1.0分,共15.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私立的“培智学校”和“爱心家园”,全社会和众多爱心人士支持特殊教育,他们为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提供了空间,这属于儿童社会工作中的( )。 A 增强儿童权益保护 B 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的环境 C 提供有关儿童的信息 D 开展儿童家庭服务 E 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是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手段之一。选项 A为正确答案。 第2题 针对孤儿、弃儿的救助中,需要通过社会工作人员进行联系并予以督导的服务是( )。 A 儿童福利院安置 B 日间照顾中心 C 家庭寄养 D 家庭领养 E 收养服务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在对孤儿、弃儿的救助中,家庭寄养是经社会工作人员联系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等诸方面都适宜的家庭,给予协助并予以督导,逐渐使双方能和谐相处。选项C为正确答案。 第3题 中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阶段,0~5岁儿童的工作主要由在各地( )中设立的专门的儿童工作部门来负责。 A 学校 B 民政局 C 工会组织 D 妇联组织 E 共青团组织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中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儿童的工作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在各地妇联组织中设有专门的儿童工作部门。选项D为正确答案。 第4题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 )。 A 消极性的儿童社会工作 B 一种积极的儿童社会工作 C 工作对象是所有的儿童群体 D 已逐渐成为儿童工作的发展方向 E 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或称消极性的儿童社会工作,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

儿童社会工作练习题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一、单选题 第1题我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 )岁。 A.0~10 B.0~12 C.0~14 D.0~16 第2题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儿童提供服务时,有时需要重构与代偿给儿童的先天需要就是( )。 A.爱的需要 B.学习的需要 C.生存的需要 D.游戏的需要 第3题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都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方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这说明儿童具有( )特点。 A.基础性 B.成长性 C.发展性 D.可塑性 第4题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与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具有( )。 A.发展性 B.探索性 C.可塑性 D.模仿性 第5题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 )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第6题 ( )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A.心理社会发展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第7题黄敏敏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门从事儿童服务。她与同事最近要在某社区开展“预防儿童性侵害’’等活动。那么在上述活动中,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多种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就是( )。 A.倡导者 B.保护者 C.支持者 D.协调者 第8题儿童社会工作中,对那些家庭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经出现压力,如果不介入外部力量,则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损害,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或者过度亲密等情况,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给予支持的服务就是( )。 A.保护性服务 B.补充性服务 C.支持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第9题在儿童的( ),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第10题目前已在我国进行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同时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研究的儿童测量量表就是( )。 A.社会期望量表 B.儿童受虐量表 C.自我意识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第11题社会工作者王艳专门负责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服务工作,这属于儿童社会工作中的( )。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第12题近年来,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亲子类的活动。于就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林萍决定对家长团体进行指导,帮助她们开展活动,训练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

儿童社会工作内容和方法

社会工作者: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人事考试教育网2011-3-18 11:18 【大中小】【我要纠错】 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1、儿童养育和保健 儿童的养育主要是指在饮食喂养、合理营养、居住环境、托儿设施等各个方面对儿童更完善、更全面和更科学的抚养和培育。 儿童的保健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妇婴保健,即利用各种有效措施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指对儿童的卫生工作,即通过健康检查、身体缺点的锻炼及矫治、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宣传等等方式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全面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 2、儿童照顾和教育 儿童照顾是指在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环境中给予儿童在生活、学习、成长等各方面的呵护和关怀。 儿童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多个径途使儿童学会认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具备生活中必需的能力,习得初步的社会规范,培养基本的道德品格的过程。 对残疾儿童的照顾、教育和康复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和采取各种特殊的工作方法。 3、儿童救助和保护 儿童救助主要是指对孤儿、被遗弃儿童以及生活困难儿童的救济和帮助。对前者的救助形式主要有儿童福利院教养、家庭寄养和收养等。对后者的救助的主要方式是为贫困或单亲家庭提供经济和物质上的救助,以使儿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儿童保护包括三个层面上的工作:一是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从制度上规定和保护儿童的各种权利;二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具体手段切实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如生命权,被抚养权、健康权等;三是保护儿童的成长,与各种有关的社会力量(家庭、学校、警署、法院、青少年保护专设机构等)合作,对一切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行为作斗争。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1、儿童辅导 (1)儿童辅导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1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的含义 儿童的特点 儿童的特点 儿童的需要 和需要 儿童面临的问题 儿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童 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 会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工 儿童社会工作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作 的主要内容 求助和保护儿童、 儿童社会工作 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 的主要方案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第一节 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知识点一、儿童的定义 儿童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与“未成年”同义。 知识点二、儿童的特点 (1) 社会属性的特点 每个人人生的基础、每个家庭的基础、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2) 成长发展的特点 快速性 阶段性:婴儿、幼儿、学前、学龄(6-12)、青少年(12-18) 顺序性:身体、社会心理 不均衡性 个体差异性:不同于整体特征。 分化与互补性:身心发展,协调性。 知识点三、儿童是需要(重点) (1) 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社会存在。 (2) 发展的需求:良好家庭生活、受教育机会、足够的休闲与娱乐。

(3)受保护的需要:免遭伤害需要 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儿童忽视(生活照料与医疗照顾的忽视、 教育需要的忽视、社会化发展的忽视)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 性剥削)。 (4)社会化需要:基本生活技能、自我观念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品德。 知识点四、儿童面临的问题 (1)儿童生存问题: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儿童户籍。 (2)儿童发展问题:贫困的问题、家庭监护问题、受教育问题。 (3)儿童保护问题:免遭伤害需要。 ①儿童遗弃:遗弃的婴幼儿 ②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 ③儿童被性侵的问题 ④儿童被忽视的问题 ⑤儿童被外卖的问题 知识点五、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1、儿童社会工作的层面 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 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 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微观:围绕儿童个体本身的个案工作。 →中观:围绕家庭或团体开展的小组工作。 →宏观:社会组织或社区政策倡导等工作。 2、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重点) (1)支持性儿童服务:全体儿童及家庭。 (2)补充性儿童服务: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亲职教育(3)替代性儿童服务:亲职不当和亲职缺失的儿童,家庭收养、寄养和机构养 育等。 (4)儿童保护服务:遭受人为伤害的儿童及家庭。 2 知识点五、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社工个案例子留守儿童演示教学

社工个案例子留守儿 童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小丽,女,9岁,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小丽从小由奶奶抚养。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生活中缺少玩伴,因此小丽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上学以后由于和同学缺少沟通,同学们都排斥她,使得小丽缺少自信,上课也不能集中精神听课,成绩一直不佳。一次与同学发生争执,同学们都排斥她、耻笑她,更让小丽觉得无地自容,并且不愿再去学校上课。小丽奶奶不知道怎样教育孙女,于是叫回在外打工的小丽父母,小丽母亲知道小丽不愿上学,非常生气,不问缘由将小丽痛打一顿。小丽认为父母只知道挣钱,出了事情不问缘由就打她,不够关心她,不够爱他。小丽害怕妈妈再打她,回到学校上课,可是厌学情绪依然存在,性格更加封闭。小丽奶奶,经人介绍来到社区,为小丽救助。 个案记录 一、基本资料 小丽,女,9岁。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小丽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丽由奶奶照顾。奶奶体弱多病,没上过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对小丽的照顾都力不从心。小丽父母工作忙很少回家,与小丽的沟通不够,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 2、个人经历:小丽从懂事起就是与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疼爱,看见别的孩子经常有父母陪伴小丽很是羡慕,于是小丽从小就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人沟通。上学后由于和同学间沟通不当引发矛盾,同学们都排斥她,自己又不知怎样解决,于是产生厌学心理。 三、主要问题 1、小丽奶奶年迈多病,文化水平低,对小丽照顾力不从心。

2、小丽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缺少对小丽的关爱与沟通,并且文化水平低,不知如何教育孩子。 3、小丽自卑、孤僻,缺少与家人、朋友、同学的沟通,有强烈的厌学情绪。 四、服务目标 1、使小丽恢复自信,能够正常与他人沟通,乐观的看待生活及身边的事物,理解父母的辛苦,重新建立对学习的兴趣。 2、改变小丽父母的教育观念,凡事多与小丽沟通,多关心她。 3、引导小丽奶奶对小丽的照顾方式,让小丽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4、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照顾。 五、服务方法和过程 1、建立关系:开始与案主(小丽)接触,并进行初次会谈。初次会谈时,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案主面临的问题及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状态及变化,运用相关技巧赢得案主信任,可以通过与小丽玩一些小游戏,增强小丽对工作者的信任,工作者要在多种场合给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励案主的成长动机,并与小丽家人及班主任老师进行会谈,了解相关情况。并制定治疗计划目标等。 2、本案主要采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者认为,问题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家庭结构存在异常造成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改变家庭结构来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社工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对小丽的家长定期做辅导,减少生活中的冲突和不愉快等,引导他们能够正确的指导小丽的学习及生活。建立正常的家庭沟通模式,让小丽在“爱”中成长。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题库14-1-8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题库14-1-8

问题: [多选]下列各项属于儿童行为特点的有()。 A.成长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探索性 E.模仿性 儿童的行为特点有:①探索性,由于儿童对事物认知的能力尚有欠缺,其很多行为表现出探索的性质,其过程和结果也是增加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②模仿性,整个儿童阶段都是人的学习期,儿童在行为上,也经常会去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AB两项属于儿童生理特点。C项属于儿童心理特点。

问题: [多选]下列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类型有()。 A.课外兴趣班 B.少先队小队 C.幼儿园集中教学 D.假日服务小队 E.课外补习小组 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儿童小组类型有很多,如幼儿园和小学里各种课外兴趣班、少先队小队、课外补习小组、假日服务小队等,只要在这些小组中加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手法,就可以展开儿童小组工作服务。当然,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招募手段来组成儿童小组。

问题: [多选]儿童社会工作中,要考虑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这些要素包括()。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媒 E.社区环境 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手游模拟器 https://www.360docs.net/doc/8088283.html,/)

问题: [多选]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的有()。 A.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各项服务 B.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C.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 D.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E.参与各项有关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 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包括:①参与各项有关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②参与保障并推动适合儿童需要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监督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③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④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并努力使其符合社会整体对儿童的期望目标;⑤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导读:本文是关于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案例描述 陆同学,男,12岁,留守儿童,是个学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个孩子非常的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腼腆。成绩很差,书写潦草,个人卫生极差。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犯了错误嘴硬,不承认错误,反抗心很强。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陆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致使陆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其监护人只是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

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对结对子的每一个留守儿童,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敷衍老师,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害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方法是:一是询问监护人,二是询问其他学生的家长,三是询问同学。 这个陆某,星期天到同学家里写作业,共两三个同学,陆某偷拿了这家一盒烟,在这个孩子家吸了一根,剩余的装到自己的书包里。周一时,一个学生在班里说陆某抽烟了。很快就传到了我的耳朵。我随即叫来陆某,问其是否抽烟,谁料他大嗓门的喊,我没有,我没有。我是软的硬的都用了,但他就是不承认。我只好叫来其他的几名同学, 来个当面对质,最后陆某没办法,只好认错。我随即召开班会,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然后,我给陆某的监护人打电话说这事,但监护人只是说孩子平时挺好的,家务忙,有空再好好教育,让老师多用心。 2、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程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小组计划书

小组策划书 ——**村“青少年成长”小组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即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节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从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人格的培养。[2015年真题] A.信任 B.自主 C.勤奋 D.独立 【答案】B 【解析】儿童的社会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从积极人格培养的角度,婴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信任人格的培养;幼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自主人格的培养;学前阶段的儿童则需要完成勤奋的人格培训。这些社会心理人格的培养,必须在儿童成长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完成,这些阶段无法变更顺序。 2.某儿童服务中心计划为3岁以下的儿童及家长开展科学喂养知识讲座和亲子活动,为3~6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辅导、娱乐等活动,为7~14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以及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上述活动主要是依据()特点而设立。[2014年真题] A.儿童性格 B.儿童发展 C.家长心理 D.家长行为 【答案】B

【解析】儿童成长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有的典型特点。儿童从出生到18岁以前,其成长阶段通常包括婴儿阶段(0~1岁)、幼儿阶段(2~3岁)、学前阶段(4~5岁)、学龄阶段(6~12岁)和青少年阶段(13~18岁)。不同阶段的儿童,不仅具有较为相似的生理发展特点,也具有需要完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发展任务。题中,该儿童服务中心为不同年纪的儿童开展不同的活动,依据了儿童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设计的。 3.小李发现邻居小张经常打骂女儿,于是向社会工作者小邓反映,希望小邓进行干预。小张表示打骂孩子是自己的家事,不用外人管。小邓告诉小张,不能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管教不当造成严重伤害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小邓上述说法依据的基本价值理念是()。[2016年真题] A.家长对儿童具有权威性 B.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 C.保障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D.儿童教育发展的最优化 【答案】B 【解析】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儿童社会工作要以保障儿童的基本生存和发展,保障所有儿童获得公平服务,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保障儿童参与社会等为专业服务活动的基本原则。儿童受国家保护,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禁止虐待、残害儿童,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等。小张经常打骂女儿属于虐待行为。 4.某地自实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办法以来,接收了100多名孤残儿童。为了提升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其中属于宏观层面的选项是()。[2013年真题] A.走访寄养家庭,了解寄养家庭的实际困难 B.开展调研,撰写报告,向政府提交政策建议 C.开办支持小组,提升孤残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088283.html, 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作者:魏三珊覃柳萍农凤妍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年第05期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生活存在诸多问题,如心灵受损、学业和安全问题、家庭教育缺陷、社会支持较少等。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社会工作将积极有序参与到留守儿童问题解决中来。其路径创新主要有:从物质关爱到心灵关爱、从补救性工作到预防性工作、补充性服务与支持性服务并行、从零散的关注到整合服务、服务方法与内容多元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工作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亲情缺失导致心灵受损 2015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以下称“白皮书”)中指出,留守儿童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亲情缺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情感慰藉和及时的家长指导。即使表面懂事的留守孩子也可能有心理隐患,笔者走访的一位留守女童,平日乖巧勤奋,其爷爷说不能提她爸妈,要不马上沉默掉眼泪,爷爷奶奶对她好,物质条件也不错,可祖辈无法代替父母的角色。一些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不重视自己,赚钱比自己重要,心底渴求父母的关爱。笔者接触实务案例留守儿童带刀子上学,这是对不满的宣泄,自己无力应对现实时,会采取对内或对外的伤害性行为。 2.缺乏监管导致学业和安全问题 儿童行为更多处于外控阶段,内控力较差,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他们在上学时可能会爱迟到,不完成作业,甚至还会逃学辍学。监护不到位,也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留守儿童溺水、触电、被拐卖、性侵害事件时有报道。《白皮书》显示留守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的比率比非留守儿童高8%。 3.非常规的抚养方式存在缺陷 老年人一般没有足够精力看管活泼好动的儿童,因为代沟、方法不当等也不能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隔代教育容易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偏差、叛逆任性、生活单调。寄养或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会造成性格发展不完善或缺乏心理归属感与安全感。 4.社会支持的普及性和获得感较弱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自我测试题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一、多选题 1.童年是人生命的起点,“儿童”是一个人生命的起始阶段,是与成年人相对应的群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其独特性,下列()属于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 A:快速性B:阶段性C:分化与互补性D:顺序性E:基础性 2. 童年是人生命的起点,“儿童”是一个人生命的起始阶段,是与成年人相对应的群体,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具有()社会特点。 A:童年是人生的基础B:儿童是家庭的基础C:儿童个体发育不均衡 D:儿童成长有个体差异E:儿童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3. 儿童的发展包含了身体从弱小到强大、智力从低到高、心理人格从无到有、行为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需要获得不同方面的照顾、引导、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下列哪些是儿童发展过程的需要()。A:生存的需要B:发展的需要C:受保护的需要D:社会化的需要E:休闲的需要 4. 儿童发展需要有基本的经济保障,获得适当的父母关爱以及良好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因此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 A:贫困的问题B:家庭监护的问题C:受教育的问题D:拐卖的问题E:遗弃的问题 5.下列关于儿童社会工作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社会工作是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 B:儿童社会工作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为理论依据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C: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 D: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得到适当的养育、照料和教育。 E:儿童社会工作的中观层面指以儿童需要为中心,针对政策改变开展的调查研究、宣传等工作。 6.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能力、救助和保护受伤儿童。下列()是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内容。 A:儿童问题辅导B:亲子关系辅导C:家庭辅导D:婚姻辅导E:亲职辅导 7.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与其社会化发展需要相符合的社会化引导服务,主要内容包括()。A:自我认同B:技能学习C:团队精神D:娱乐休闲E:社会责任 8.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有其使用于自身的实务原则,那么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家庭中心方法的实务原则()。A:在服务过程中,包括制订和落实服务计划,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 B:在服务过程中,儿童和家庭不应因为语言、宗教、发育迟缓等原因受到不同对待 C:儿童社会工作者必须通过相关服务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 D:家庭寄养照料为了让儿童适应尽可能时间长 E:凡有可能,家庭应获得服务以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发生亲子隔离创伤 9.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又包括()内容呢。 A.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知识和理念B.提供家庭支持服务C.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D.链接现有政策资源E.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 10.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包括()等常见的倡导方法。 A:网络媒体倡导B:名人效应倡导C:海报宣传倡导D:讲座论坛倡导E:政府干预倡导 二、单选题 1.某儿童服务中心计划为0-1岁以下的儿童及家长开展亲子知识讲座,为2-3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辅导、娱乐等活动,为6—12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以及身心健康教育。上述活动主要是依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而设计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互补性 2.儿童的()也被称为儿童的成长需要,是指导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 A:生存的需要B:发展的需要C:保护的需要 D :社会化需要 3.某儿童机构组织4-7岁的儿童进行日常生活用品使用与维护的辅导,社会工作者的这项服务工作是根据儿童

儿童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儿童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来源:《社会工作实务》作者:范明林时间:2007-11-11 一、心理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人类的本质是先天的,决定个人行为的力量并非是环境而主要是人的内在驱力。大部分行为的背后都潜藏着生物性的驱力,如性与攻击,等等,它们会依据个人人格成熟程度的不同而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佛洛依德(S.Freud)是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包括人格结构、意识层次、焦虑和自我防卫、俄狄普斯情结等多个方面,其中,个体自我发展理论或个体心理性发展阶段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及其开展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佛洛依德的自我发展理论包含五个主要阶段: 1、口腔期:从出生到1岁。在婴儿及幼儿时期,嘴巴是获取满足的主要器官,吸吮和啃咬占据儿童的大多数时间。如果个体在口腔期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将产生冲突,同时在成人阶段也可能会产生诸如依赖与忧郁的特质。 2、肛门期:从2岁到3岁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另一种挑战,在这个时期,肛门成为注意的焦点,由对大便的保留和排泄会引起儿童的愉快的推迟或者满足。一般认为幼儿时期惩罚性的排泄训练,会造成日后成人时期许多的负面结果,如强迫性行为特质、过分谨慎及焦虑。 3、性器期(又称男性生殖器阶段):从3岁到5岁。在此阶段生殖器官变得重要起来,儿童开始发现自己的外生殖器,或是进行性别的分化。这个阶段的负面影响出在成人期的特征是:强烈占有欲、爱出风头和好胜。 4、潜伏期:从6岁到12岁。在此阶段儿童持续对同性别父母认同,个体的超我也透过父母的价值而被增强。基本上,在此时期儿童学习新技巧并发展较好的自我价值感。 5、青春期(又称女性生殖器阶段):12岁以后。这个时期成熟的外生殖器是个体满足的主要来源。 在佛洛依德的理论中,儿童上述阶段的的发展表现了先天与后天的复杂结合,人类生理影响着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许多环境因素(如父母的疏忽或严厉、与兄弟姐妹的关系)确定着各阶段的发展结果。总的来说,生理成熟过程引起快乐的重点从身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从口腔到肛门到生殖器官),发展阶段中的经历影响着不同个性的最终结果。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同的个体的基本需要和渴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满足或受到挫折;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会体验到不同的愉快和满足,以及不同的痛苦和心理冲突。 佛洛依德强调,为了成功地度过上述心理性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要求有最佳程度的满足——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在一个阶段中得到的满足太多,就会不愿意继续前进;如果得到的满足太少,挫折和焦虑会伤害未来发展。比如,在生命的第一年得到过多的口腔满足会引起对这一阶段的固结。结果是不完全的个性发展,成人之后仍会过度依赖他人,对

2017年邯郸市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专项练习题4

2017年邯郸市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专项练习题4 1[案例分析题]张亮,男,15岁,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从小就不在身边,一直由乡下年迈的 奶奶照顾长大。张亮出生可是张家的一大喜事,乐坏了爷爷奶奶,全村人都来道喜,张亮是在全村人的夸赞中长大的。张亮很小就知道孝顺奶奶,放学后经常帮奶奶做家务。张亮个子长得高出同龄孩子,篮球打得比较好,在村里是孩子王,在学校还是班干部。去年奶奶离世后他被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生活。张亮的爸爸做装修,有自己的公司,生意还不错,妈妈在一所大学的食堂打工。张亮和父母的感情并不深厚,父母也曾尝试着关心他,来补偿对孩子多年的情感缺失,但张亮并不愿意理会。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课程跟不上,也感到很不适应,周围的同学经常因为他的口音取笑他,久而久之他就不愿再和同学交流,一个人独来独往,张亮常常感到很孤独,很想念和奶奶一起在乡下的愉快时光。 后来,张亮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开始跟他们混在一起,经常逃课去网吧玩游戏,向父母无节制地要零用钱。对此,他母亲十分焦急和担心,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梅求助。 问题: 1.结合案例,请以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评估服务对象张亮的生态系统。 2.结合案例,请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评估服务对象张亮的需要。 3.结合案例,请以优势视角评估服务对象张亮的资源与优势。 参考解析: 1.社会工作关注人与环境的谋和,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们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相互 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 依据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评估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对本案服务对象张亮做如下分析和评估:

(1)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意义。案例中张亮一出生就备受欢迎和喜爱,是在家里人的疼爱、全村人的夸赞和同伴的崇拜和追随中长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家族及村里的社会力量对张亮生命发展阶段的正面影响,但是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也是一种遗憾。15岁进入青春期,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熟悉的村庄来到陌生的城市,从爷爷奶奶身边来到父母身边,由“孩子王”“小领袖”变成了被排斥、被嘲笑的对象,支持的环境变成了排斥、歧视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又一个社会力量——不良少年出来对张亮施加影响。 (2)人际关联与能力:人际关联与能力是指个人与环境交流及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每个人都需要且他们也拥有与他人联系而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建构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对人际关联能力与状况的评估是认识人与其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本案中的张亮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校、在村子里他是大家拥戴的对象,从幼年生活经验发展出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来城里后的挫折是暂时的,正因为本人较强的能力和以往良好的人际交往经验导致的自我期望值高,才会有后来的失落。 (3)角色: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表现,会受到个人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的影响。张亮在学校和村里都是领袖角色,爷爷奶奶面前是孝顺的孙子,但在父母面前角色扮演遇到些许障碍。以往的生活经验带给自己对新环境自我角色的高期待与城里现实的遭遇出现反差。 (4)地位与栖息地:栖息地是指个人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环境,地位是指个人在其所在的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张亮目前经历的两个栖息地及相关的地位形成巨大的反差。 (5)适应力:适应力即指人对环境适应。生态系统理论认为,适应良好与病态、偏差等问题无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成功交流,而适应不良则是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的状态。张亮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是个人需求与环境提供的资源和支持不协调造成的。 【提示】此题帮助考生理解和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概念,亦可以同样的方式学习运用其他理论。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习题(初级社工)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岁。 A.0~10 B.0~12 C.0~14 D. 0~16 2.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儿童提供服务时,有时需要重构和代偿给儿童的先天需要是()。 A.爱的需要 B.学习的需要 C.生存的需要 D.游戏的需要 3.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都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方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这说明儿童具有()特点。 A.基础性 B.成长性 C.发展性 D.可塑性 4.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具有()。 A.发展性 B.探索性 C.可塑性 D.模仿性 5.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6.()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A.心理社会发展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心理分析理论

7.黄敏敏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门从事儿童服务。她和同事最近要在某社区开展“预防儿童性侵害’’等活动。那么在上述活动中,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多种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是()。 A.倡导者 B.保护者 C.支持者 D.协调者 8.儿童社会工作中,对那些家庭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经出现压力,如果不介入外部力量,则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损害,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或者过度亲密等情况,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给予支持的服务是()。 A.保护性服务 B.补充性服务 C.支持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9.在儿童的(),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10.目前已在我国进行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同时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研究的儿童测量量表是()。 A.社会期望量表 B.儿童受虐量表 C.自我意识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1.社会工作者王艳专门负责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服务工作,这属于儿童社会工作中的()。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12.近年来,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亲子类的活动。于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林萍决定对家长团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开展活动,训练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巧、家庭改变技巧等,这些活动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林萍的这种工作方法属于()。 A.儿童小组工作 B.儿童团体辅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