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移动图书馆五种主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我国移动图书馆五种主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我国移动图书馆五种主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探索知识服务模式提升创新服务水平

少期刊在数字与单位符号之间均未留适当空隙。8 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 如:1ml /kg 体质量,应改为1m l /kg 。9 组合单位用法不规范 如:mg /kg ·h 应为mg /(kg ·h );μg /kg ·d 应为μg /(kg ·d )。 在生物医学期刊中,量和单位在使用上不规范的例子还很多,这里只举了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子,以引起有关的作者和编辑同仁们重视。我们只有以国家标准为标准,努力改变原有的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习惯,认真钻研编辑出版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生物医学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10 参考文献 [1]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 ].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8:81. [2]陈浩元.科技出版物使用量和单位存在问题浅析(一), (二),(三)[J ].科技与出版,1996,3:17-19;1996,4:15-19;1996,5:12-15.[3]G B3100~3102-93量和单位[S ]. [4]温树传,翁爱湘,侯翠香,等.科技期刊中作为单位符 号“d ”的用法问题[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6):411. [5]姚清林.科技术语、符号和单位变更的处理对策[J ].编 辑学校,2005,17(1):18-20. (收稿日期:2005-04-12)   【情报信息】 探索知识服务模式 提升创新服务水平 汤 旭 [关键词] 知识服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6-4028(2005)06-701-02新疆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服务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作者简介:汤旭:女,助理研究员,信息服务。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的集散中心,如何抓住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提高和发挥其知识服务功能,是现代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面临的新的课题。本文就疾病预防机构信息服务中心探索知识服务模式,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提出如下观点。 1 疾病预防机构信息服务中心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以及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使信息的获得变得大众化并日益便捷,因特网的发展使科研人员不需要通过信息服务中心也可以方便地获得所需信息,甚至可能拥有比情报人员更多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众多的出版发行、检查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机构主持开发的各种虚拟信息系统,可直接提供给读者,所以以往图 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垄断优势已逐渐消失 [1] 。另 外,现在随着疾病预防机构科研人员素质的提高,外语已经成为他们的基本技能,过去信息服务人员所具有的外语也不是强项了,因此,面临着一部分读者流失的局面,而一部分科研人员迫切需要的是能够针对其知识需求、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信息和知识服务,而不是在信息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盲目搜寻,因此,如何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中挖掘、整理出有用的信息,并使其转化为知识产品,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知识产品,满足用户高层次的知识需求,因此知识服务是文献情报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文献情报机构创新的服务模式,推动信息服务的知识化、学科化方向发展,这就是疾病预防机构信息服务中心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2 疾病预防机构信息服务中心制定知识服务模式 所谓知识服务就是不仅把读者带领到信息大门,而且要帮助他们深入信息去获取能够带来时间、效

超星移动图书馆技术参数

超星移动图书馆技术参数 1.与图书馆OPAC系统完成统一认证,无需读者重复注册账号。 2.通过该系统访问本馆购买的资源,将不受IP限制,而是通过认证,直接针对每一个读者进行权限控制,只要通过随身设备连接网络,就可在全球任何地点访问,无需单独分开的登录、认证等。 3.基于本馆opac系统功能,在手机终端具备馆图书馆公告浏览、热门图书预览、热门检索词展示、馆藏书目查询、馆藏复本情况、在架信息、在线预约、个人借阅信息查看、在线续借、预约取书提醒、催还信息告知等功能。 4.通过手机扫描图书馆纸质图书条形码,可实时查看对应该图书所在的馆藏架位信息和可预约、可借阅情况,并且可查看本书对应的电子版,并实现手机下载,文献传递等全文获取方式。 5.根据opac系统功能智能分析判断可预约图书,将可预约图书自动标示出来。 6.移动图书馆可在不同移动终端上阅读访问。提供适合手机使用的图书资源,需包含图书封面信息、目录及在手机中完成试读,支持图书馆已购买的电子图书、中外文期刊等学术资源全文阅读和全文检索。 7.把在互联网上已经高效运行的云服务共享体系嵌入移动图书馆平台,读者不但可以查找到本馆馆藏纸书和电子资源,还可以一站式查找全国范围的资源分布情况,不但可以方便快捷的访问本馆拥有的资源,更可以利用图书馆强大云服务能力获取馆外七百家图书馆的资源及文献传递服务。 8.整合的期刊、论文等摘要页面要显示相关文献来源,且能提供适合移动设备的链接访问,并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9.目前,我们与全国700多家图书馆实现资源集成,中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96%,外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90%。 10.提供适合不同手机阅读的EPUB格式热门图书,不少于2万种。提供100万种以上原貌图书,所有图书支持全文下载,并保存在手机中。并提供相关搜索服务 11.提供300种以上适合移动阅读的全国主流报纸资源,并且实现报纸的当日更新。 12.提供适合手机使用的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公开课,支持有声读物播放,为满足读者视听需求,移动图书馆视频内嵌资源量要求不少于2万集。

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

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 [摘要]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管理人员需要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面对不同人群,管理人员需要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案,这样才能够达到图书馆服务管理的相关要求。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到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状况。本文围绕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用户服务;图书馆;管理模式;体系完善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实际服务需求,因此管理人员需要转变服务理念,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其服务质量。在服务过程中应该将用户放在中心位置,一切从用户角度出发,给用户

更加贴心的服务,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为今后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就要充分尊重用户的想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让用户在借阅图书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有一种满足感,最终实现图书馆的良好发展。 1.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 1.1提高用户主动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在管理中需要积极提升用户的主动性,让他们对图书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利用网络来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要主动面向社会、面向需求,利用先进的服务系统来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提高用户的主动参与性,让图书馆资源得到利用,最终达到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1.2保证对用户借阅的开放性 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它应该具有公共服务功能,因此在构建服务模式时,应该要保证期对用户借阅的开放性,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高图书馆对用户借阅的开放性,可以让用户结合自身的兴趣来选择图书资源,寻找查阅所需信息,帮助他们节约查阅资料的时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多元化探索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现代图书馆的 服务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社会重要文化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如何顺应时代趋势,秉承平等、尊重、宽容和理解的价值观,融入新时代元素,寻求多元化服务新举措,已成为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用户对多元文化的需求,对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存在形态以及如何在多元化的需求下进行服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标签:网络公共图书馆多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人们对知识获取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了,在这些高新技术的作用下,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受到强大的冲击,作为提供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的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公共图书馆由过去单一的服务模式向多元化服务模式转变,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满足不同读者对图书馆信息的需求,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公共图书馆跨越式发展,是公共图书馆馆员目前必须面对一道现实问题,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对未来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些看法。 一、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态 对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态,钟何香在2008年就提出了“混合型图书馆”的设想,混合图书馆是指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存,并对它们进行有机整合、管理与利用的图书馆形态。笔者认为,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将进入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优势互补的新时代。 1.传统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以纸质文献馆藏为主。由于纸质文献不会被数字化的资料所代替而完全消失,因此,传统图书馆的职能也不被任何图书馆形态所取代。1978年,美国图书馆雪茄兰卡斯特曾预言2000年人类社会将进入“无纸社会”。事实并非如此,到目前为止,纸张的用量不是减少,而是成倍增长。1996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在南京大学的报告会上回答提问时谈到:电子形式方便快捷,要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是电子文献好,但真正做学问、搞研究还是印刷型文献好,倘若两者只能选择一样收藏,则宁可收藏印刷型文献,因为数字型文献阅读不方便,容易使眼睛产生疲劳感,不如看印刷型文献那样舒适,此外,阅读印刷型文献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约束,因此,图书馆必须使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同存在。 2.數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DL),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

“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的探索 摘要:“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在短暂低迷期过后,其发展速度呈现出势如 破竹般的快速发展之势,而相关人员对“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模式的探索依然没有停止。文章对“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模式的相关内容、营销服务模式产生的必要性及其优势进行了探究,希望对促进“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模式探索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服务模式;互联网技术;O2O模式;“大数据”营销 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越发成熟,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第 三产业发展的一匹黑马,“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逐渐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动力。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稳步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购买力不断增加,对电子商务平台的需求甚至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电子信息及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工作中,其市场营销的范围也变得更加广阔,“互联网+”形 势下营销服务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模式 1.1 O2O模式探索 O2O即Online To Offline,又称为线下购买和线上服务相互结合的购买方式, 这也是当前最为普遍,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的快速、便捷的购买方式。O2O 模式的优势表现在其能够为消费者范围分布广,消费者群体庞大,并能够为消费 者提供广阔的消费选择。在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进行线 上支付,如信用卡支付、储蓄卡支付、微信支付、余额宝支付和他人代付,消费 者还能够借助相关途径采取先消费,再进行还款的方式来进行购物,大大增加消 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者还能够进行线上订单查询、动态追踪,实时掌握所购买 物品的动态,并能够进行退货和换货,保证消费者的最大利益。 1.2 “大数据”营销模式 “大数据”营销模式也是“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模式之一,“大数据”营销 模式指的是在一、二线城市的大中型商场的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对客户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分析、计算和整合,深度挖掘客 户的购买需求,更加精确地对潜在客户进行记录,以地域、时间、兴趣、关键词、回头客定向等因素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定向广告投放,并为客户定制新产品,打造个性化服务,这对商场的服务态度和商场的整体形象的提高有着巨大的 帮助(具体流程可参考图1“大数据”营销模式)。 二、“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的优势 2.1 确定有效目标客户群 确定有效目标客户群也是“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的优势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营销服务模式的核心和导向是没有目标的,而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 平台的引导之下,相关人员能够通过对客户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数据通过分析、 计算和整合,真正了解客户的购买需求,并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营销服务,避免广撒网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确定目标客户群,并集中全力为其进行新产品的 定制和个性化服务的打造,从而大大提高营销的效率。 2.2 降低营销费用 “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的优势首先在于降低营销费用。正如上文所说

谈移动图书馆特点及其服务模式

谈移动图书馆特点及其服务模式-旅游管理 谈移动图书馆特点及其服务模式 吴碧丹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移动图书馆的内涵、特点、发展概况、服务模式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言 在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天,移动设备的配置及智能化程度逐步升级,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遍推广应用,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使得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的移动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人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实体图书馆看书,移动图书馆应社会需求而生,在公交车、休闲场所等地使用手机阅读的读者随处可见。 二、移动图书馆内涵和特点 (一)移动图书馆的内涵 移动图书馆指利用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让用户不受时间、地点及IP限制,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地访问图书馆各类数据信息的查询、浏览图书馆资源、获取图书馆信息提供的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服务是一种新型服务方式,用户以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如手持阅读器、智能手机、MP3\MP4\MP5、笔记本PC、PDA等,利用无线网络进行查询、阅读、访问和接受图书馆馆藏资源及信息服务。 (二)移动图书馆的特点 1、实时性

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平台在正常运作情况下,可以24小时全天候为读者提供不间断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获取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这是传统实体图书馆无法做到的。 2、便携性 移动图书馆依托于可持移动终端设备,这类设备一般体积比较小,极其轻便,可方便携带,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或者一台平板电脑,利用从互联网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进行在线浏览、检索、查阅、下载,更加及时快捷地享用馆藏数字文献资源,既方便读者又节省大量时间。打破传统图书馆的空间限制。 3、移动性 移动性是移动图书馆的最显著特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移动阅读服务。用户不必亲自到实体图书馆,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阅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使用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资源信息和各项服务。图书馆需要建立现代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搜索和阅读数字信息资源、自助查询和完成图书馆借阅业务,真正实现任何用户(Any user)能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访问到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的数字图书馆的“5A”梦想。 4、互动性 传统图书馆业务是单向的,读者单方面向图书馆借阅书刊,移动图书馆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读者可通过移动设备,利用微博等方式与图书管理员进行实时交流,如网上图书续借和预约服务、主要书目检索查询等。 三、移动图书馆发展概况 移动图书馆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崭新时代。我国移动图书馆始于2000

超星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客户端使用说明 目录 一、扫描下载客户端二维码 (2) 二、登录 (2) 三、功能说明 (4) 1. 馆藏书目查询 (4) (1)馆藏查询 (4) (2)图书预约 (6) (3)借阅信息 (6) (4)借阅图书续借 (7) (5)条码扫描 (7) 2. 学术资源查询 (7) (1)学术资源查询 (7) (2)获取全文方式 (9) (3)评论 (11) (4)微博分享 (11) 3. 阅读视听空间 (12) (1)图书 (12) (2)报纸 (13) (3)视频、有声读物 (14) (4)公开课 (15) 4. 我的订阅 (19) 添加订阅 (19) 四.个人中心 (21) 1.用户信息编辑 (21) 2.我的收藏 (22) 3. 扫描历史 (22) 4. 借阅信息 (23) 5.账号绑定 (23) 6.离线下载 (24) 7. 设置 (24)

一、扫描下载客户端二维码 打开扫描的网址,如图所示, 选择相应的版本,会跳入相应的页面,然后选择安装或者下载。IOS版会直接安装,Android版本会下载好,然后下载完成,选择安装。 二、登录 第一步:点击左上角进入个人中心,点击进入院校选择页面,选择相应的单位。

第二步:输入借阅证号及密码,点击登录,即可成功进入移动图书馆。

三、功能说明 1.馆藏书目查询 (1)馆藏查询 第一步:点击首页“馆藏查询”,打开馆藏书目查询页面。 第二步:输入想要查询的图书,点击搜索。 第三步:在检索结果页面选择要查询的图书,如图所示。

第四步:查看馆藏信息,如图所示,

(2)图书预约 (3)借阅信息 在个人中心中点击借阅信息,即可查看图书的借阅情况。

论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论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贵阳医学院图书馆,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文章认为:图书馆服务体现于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服务场所和服务空间以及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图书馆服务;用户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XX)17—0131—02 当今意义上的图书馆包括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大大超越了为到馆用户提供服务的局限,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图书馆的围墙以外,使得“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利用图书馆的服务。由于用户需求的存在,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各自满足了用户的一部分需要,但从泛在图书馆的角度看,目前的图书馆服务仍然是以图书馆(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及其需求为中心。用户仍然需要到物理的图书馆或登陆图书馆的网站才能得到图书馆的服务。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是固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是有限度的,服务场所和服务空间是明确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是常规的。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则需要真正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以用户及其需求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1 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与图书馆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破现有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藩篱,打破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认识,真正从用户及其需求出发,遵循用户新的需求,适应用户的行为变化,将图书馆的服务融人用户科研和学习的一线,嵌人用户的科研和学习过程之中,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消除与用户之间的隔阂,模糊和淡化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边界,创造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空间和过程有机融合的一种新的平衡状态,为用户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服务。 2 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 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通常都有非常明确的政策。这既受到资源数量的限制,也受到资源的知识产权的限制。所以,我们对用户有合法用户和校外(院外)用户之分。对合法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对校外用户,则提供有限度的服务。在实践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用户的这种划分带来很多困惑。比如,如何区分网络上的用户哪些是合法用户,哪些是校外用户?随着网络的发展,更多的用户是网络用户,也难以要求用户提供其身份的合法性。从泛在图书馆的角度,图书馆应在合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扩展服务的范围,将服务延伸到更多的用户中,特别是网络用户。对非本校的到馆读者,应给予渎者最大限度地利用

移动图书馆需求分析及过程设计

一移动图书馆现状分析 1情报规划 1.1需求评估 ◆高层访谈:对决策者的关键信息需求进行评估与调研。 任务主题决策者意图 以某高校图书馆实施移动图书馆为背景,进行情报需求分析以及情报服务过程设计 设计情报服务流程,用此流程完成“通过对其他高校图书馆建设移动图书馆的情报搜集与分析,为某高校图书馆实施移动图书馆提供策决依据”的任务。 1.2界定情报需求 ◆需要搜集的情报: 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及应用调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建设,调查分析,个性化服务 2情报搜集 2.1情报搜集的渠道 ◆个人关系网络: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同学间曾做过的相关调查研究等 ◆公开资料搜集:郑大图书馆“中文搜递”(数据库、期刊报刊、论文等) ◆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高校移动图书馆试用法,询问法 2.2情报搜集的手段 通过网络获取,以手动信息采集为主。 3情报分析 3.1背景分析:开展移动图书馆的必要性及条件 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移动信息技术促进着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变,国内外一些高校已逐渐开始探索将移动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移动网络的发展催生了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也促进了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我们将应用于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称之为“移动图书馆服务”,详细地说,所谓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移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iPad)等,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其次,图书馆基本条件的具备,如数字资源拥有×××,藏书×××,拥有数据库资源×××,是否形成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是否已全面实现计算机现代化管理,是否配置有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服务设备。例如郑大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资料713.9万册,拥有国内外重要网络、光盘数据库138个,包括世界著名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在全球享有盛誉、学术价值很高的电子期刊全文库、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等。全校师生通过校园网可以检索、利用的中外电子图书约249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共计1.8万种。另外还有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可提供600多个大型专业数据库的使用。 最后,目前无论是2G还是3G网络,套餐使用费在一般读者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无wifi地区的使用。2013年12月26日,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66%,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的普及率,但居于韩国之后。因为目前国内智能手机价格实惠,促进了高校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很多学生拥有两个以上的智能手机。同时,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大学生往往是高端智能手机的追捧者,而且为了追逐更好的性能和服务,手机更换频率比较高。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智能终端的覆盖率

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传统的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过于死板,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个层面提出实现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以推进图书馆阅览室的积极创新,以服务管理创新推进整个图书馆全面发展和进步。 标签: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前言 现代化的图书馆阅览室早已打破传统封闭式的借阅模式束缚,当前阅览室功能更加全面和强大,实现了借、阅、管、藏、查与咨等为一体的功能体系。随着阅览室硬件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能用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服务于现代阅览室管理和读者。为了全面推进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急需从多个层面全面创新图书馆阅览室服务模式。 二、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1.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观念 要想实现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要求在图书馆的阅览室进行服务管理的时候,要以读者为中心,全面从读者需求出发,为读者提供针对性需求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在服务管理当中建立正确的服务管理意识,以观念为先导积极推进实际管理服务的优化和创新。比如在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当中可以实现全开架、全方位以及全开放的借阅服务,使读者可以自由的出入并自由选书,同时能够实现自由借阅,促使读者和图书实现更近距离的接触,达到人书合一境界,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便利,读者选书以及借阅时間也大大减少,馆藏书籍流通和周转也更加顺畅,提升了图书借阅率,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极大的满足了阅读者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在此基础上,读者可以自助的进行图书借还活动。同时,还可直接在阅览室进行热门图书推荐专架的设置,促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热门图书,并全面提升读者在阅览室进行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图书馆阅览室在进行服务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对读者阅读规律、阅读心理、阅读习性以及阅读行为等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读者内心潜在服务需求,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并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通过全开放服务管理模式全面发挥自身最大效益[1]。 2.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阅览室要实现服务管理的创新,就要积极利用当前优质的网络环境,并在阅览室内创建网络环境,全面对读者自身阅读服务需求进行体会,在全面了解和认识读者需求基础上,增加电子阅读资源,实现网络图书资源的巨量化供应,为读者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图书资源服务。

图书馆服务模式分析论文

图书馆服务模式分析论文 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人类社会正面临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急剧变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受到新时代的冲击与震撼。知识更新经济朝代和网络时代的一些特征,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更新为基础的经济,这各经济直接领带于知识更新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中国在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进程中,提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奋斗目标。根据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任务和目标,已经提出和实施了《知识创新工作》、《技术创新工作》、《211工程》以及国家其他重点科技计划,形成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完整的总体战略布局。国家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配置新资源,直辖市国家创新活动。国家创新资源配置中包括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和创新资源的分配体系。图书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应成为国家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发挥依靠基地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网络化浪潮的兴起,一个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光纤技术、数字卫星技术为主要信息传输载体的社会基础设施的新的信息环境已经在我国形成。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其天职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在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社会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知识总量的不断的增长,知识领域不断扩展,用户自身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整体上开始从劳动密集性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增加,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图书馆无论在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等诸方面将发生更深刻的变革。 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的展开。中国图书馆由于受封建时期皇家图书馆、古代藏书楼的影响,图书馆和图书馆文献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

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产生的背景,然后介绍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工作模式;最后提出实施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 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开展不仅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在新形势下进行服务创新、深化服务内容的需要。在图书馆现有条件下或创造条件下如何开展切实可行的学科化知识服务是当前图书馆亟待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产生的背景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用户需要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献服务,而是需要能直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服务。因此,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基于文献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图书馆提供基于知识或知识解决方案的服务,即那种以信息知识的搜寻、分析、重组、组织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知识服务。 二、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工作模式 图书馆实施学科化知识服务,就是将对用户的服务过程融合到相应学科的教学、科研全过程中,通过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进行知识从捕获、挖掘、重组、创新与应用等的全程一站式服务,形成融洽的学科馆员、学科专家学者与各类型学科用户的互动关系,展现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内容。如图所示。 该模式下的学科知识服务具体包括:(1)知识服务用户提出问题。(2)学科馆员明确用户提问,确定用户需求。(3)学科馆员制定服务策略并选择服务工具,提供知识服务,(4)用户对知识服务进行意见反馈。(5)学科知识库的补充与管理。 三、提升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思考与建议 1、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组织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立并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是实施学科化知识服务的主体,图书馆只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学科馆员制度,才能为学科化知识服务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2)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组织机构。图书馆应建立一种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组织机制,即在图书馆建立以“学科馆员”命名的实体部门,同时在图书馆其他相关部门配备兼职的学科知识服务人员,辅助学科馆员进行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有关工作,从而形成一个围绕“学科化知识服务”工作的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组织机制。(3)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应将传统的量化式管理机制转变为以量化式管理机制为基础的质量化管理机制,将馆员的工作业绩和用户的评价相结合进行综合衡量,提升馆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加强学科化信息资源平台建设 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是基于网络动态的知识资源体系的服务,无论是信息资源库还是学科专题知识库,都采用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共存的方式来满足用户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需求。图书馆要紧密结合本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制定按学科性开发建设学科信息资源的方案,在集中现有学科资源的基础上,注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管道燃气优质服务模式探索(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管道燃气 优质服务模式探索(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管道燃气优质服务模 式探索(通用版) 摘要:通过客户需求专项调查和充分利用现有获知客户需求的渠道,全面了解客户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客户需求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市场细分。采用差异化策略,开展优质服务效果评价和动态管理,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优质服务模式。 关键词:客户需求、导向、服务管理、服务模式膜式燃气表;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 1前言 服务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方式,其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创造符合客户期望的美好生活。优质服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服务内容,满足客户的期望,让客户对服务产生认同,从而继

续支持和购买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优质服务模式,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科学分析,构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工作系统和工作过程,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契合企业使命和愿景,不断完善工作系统,持续改进工作过程,打造精品服务,铸就企业品牌。 现代服务业广泛依赖于科技手段,诸如电子银行、网上自助服务等方式虽为我们带来便利,却不免让人有缺乏沟通之感,个别服务方式如热线电话中的语音提示,其复杂、繁琐、冗长、呆板的提示和转接更让人不胜其烦,为人诟病。针对此现象,客服分公司本着真诚沟通和体现人性化服务的宗旨,适时对管道气客户服务热线进行了优化。在2012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管道气客户服务热线25199999将实行全人工直接接听,是目前深圳唯一采用全人工接听的服务热线,为客户带来了更真诚、更亲切和更专业的服务,彻底解决了市民反映热线电话自动语音提示繁琐、操作费时的弊端,有效提升了管道燃气服务热线的响应速度,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作出有益探索。看似一次服务方式的小小改变,却蕴涵着

浅析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浅析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了理论回顾,对比分析了中美之间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对国内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提出了相关建议。要加大技术投入;不断融入新的服务内容;依托强大的数据库和信息交互平台,为读者们提供个性特色服务。 标签: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一、引言 21世纪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手机的普及范围与速度都逐渐变大。这样的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也为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可能。越来越多的读者,采用更加便捷的移动装置进行阅读。移动图书馆的出现,是站在风口浪尖的崭新挑战与机遇。移动信息服务也已经是现代图书馆必须接受的改变。而这些移动图书馆能够提供的移动服务及其服务模式,却是现如今各方探索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理论回顾 1、移动图书馆的定义与发展 移动图书馆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手机等移动装置,为读者提供不限时空的服务。因此,移动图书馆需要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服务传递。它必须实现与OPAC系统的交互,通过数字图书馆门户和云服务,进行信息传递。然后,在信息交流互动平台上面,实现一种较为交互的服务模式。 移动图书馆萌芽于国外。2000年,日本开发出的收集数目查询系统,为移动图书馆的诞生提供了一个技术基础。之后,芬兰一大学图书馆也开始了手机短信的服务,韩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理论研究。2008年,国内的移动图书馆在上海图书馆正式开通。随后,国内移动图书馆也开始与推出WPA、手机短信等一系列服务模式。 2、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则是通过信息技术,采用的不一样的移动服务实现方式。它主要有短信、WAP、客户端这三种模式。 短信作为最常用、最广泛的服务模式。它有着对移动设备要求低、便宜便捷的优势。同时,因为其简单的信息技术,基本上只适合进行读者的提醒服务,无法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因此,短信的服务模式缺乏互动性。 WAP是一种采用无线应用协议进行的网站服务模式。读者往往可以通过移

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

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 随着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互联网+”的发展为传统图书馆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图书馆逐渐向智慧图书馆转变,济南市图书馆在做好文化前沿阵地的基础上,坚持用理念创新促进功能提升,借助活动优化馆藏结构,为图书馆新型模式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标签:互联网+ 智慧图书馆创新活动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RFID、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逐步融入人们生活,与各个领域专业技术结合,发展迅猛。在技术革新大浪潮中,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服务的前沿阵地,面对读者越来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为图书馆在可持续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完善管理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提供新思路。济南市图书馆为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全民阅读发展,积极更新服务理念,学习引入前沿技术,本文通过“你借书,我买单”、“送书到家”两个案例,探索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服务模式。 一、“互联网+”是什么 作为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核心对象,“互联网+ ”概念的界定无疑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众多的学者,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语境与使用环境下,对“互联网+”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与定义[1]。 1.狭义层面与广义层面的“互联网+” 狭义上的“互联网+ ”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简单结合,它的主体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作用方式是将互联网作为工具,作用于传统行业。再通过技术运用,以技术优势来优化生产要素、业务流程与商业模式,最终达到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增加传统行业财富的目的。很明显,狭义层面的定义是对“互联网+”作简单、机械地字面解释。所以,它不仅造成人们对“互联网+”认识的误解。同时,也使得其实践陷入唯技术论、唯意识论的怪圈与迷途[2]。 互联网因其具有兼容性,所以可以将传统对象与之嵌入式对接,广义层面上的“互联网+”思维是从整体角度来认知的,不能进行割裂。这种深度融合对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变革思路:首先,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发展,使传统行业有了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有效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高效存储和提取数据;其次,因互联网“开放”、“互动”的特性,可以与传统行业内容互为补充,转化为优势产能,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再次,通过创新改造,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服务,逐步形成线上线下紧密合作,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经济业态[3]。这就是广义上的“互联网+”。 2.“互联网+”思维的构成

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

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 移动互联网的普遍推广与信息环境的广泛发展,对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推进作用,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在此背景下,用户在心理上能够得到很大的满足,且中国移动网民的团队日益壮大,相关统计调查,我国手机网名的规模于二零一二年六月底已经达至三点八八亿,已经高于使用台式电脑的人数。庞大的用户群体及高额利润激发了众多商家的兴趣,且这些商家都逐渐走进了移动内容和服务领悟,以及引发了图书观传统服务模式和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竞争。因此,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定义 图书馆服务實践的不断开展引发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理论探索的热潮,然而事实上,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没有得到图书馆界的充分认识与理解,还处于初级认知阶段,即图书馆界固执地认为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仅是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扩展,以及仅仅创新了服务功能与服务手段。依据相关探索成果,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定义为:图书馆结合先进的无线网络通讯技术选取的不同类型的移动服务实行模式。 二、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及优缺点 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主要包括SMS、WAP网站、APP三种模式,部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提供方式是有效结合其中两种模式或者三种模式。首先SMS,其服务内容主要涉及借阅提醒、图书馆简介、新内容通知、书目核对、预约、续借等,优点是内容丰富、结构单一、信息传播及时,缺点是信息内容枯燥、操作指令繁杂、发生地址复杂、服务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其次WAP网站,其服务内容主要涉及图书核查、特色资源、留言板等,优点是内容多样化、拓展领域较广泛,缺点是必须依赖服务器才能服务,且受网络环境影响;最后APP,其服务内容主要涉及书刊推荐、读者服务等,优点是直观便捷、拓展性较强,缺点是开发成本过高,且受网络环境影响。 三、构建移动图書馆服务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开展短信息服务推送 个性化定制与交互式信息服务模式是短信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从个性化定制角度而言,图书馆可以在充分了解与掌握读者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促进一系列推送服务的开展,如图书预定、新书推荐、逾期图书催还、新书通知等服务;从交互式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学习与借鉴移动网络运营商短信平台服务模式,即引导读者依据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的标准编辑相关的短信息,促进交互式服务的实现,主要应用有馆藏书口搜索、移动参考询问等。但短信服务模式旨在发展信息推送,主要原因在于短信服务受一些因素的束缚,如字数、格式等因素。现阶段,部分图书观已经开展了此服务,即电脑无法上网

超星移动图书馆网页版功能说明

超星移动图书馆网页版功能说明 1.功能概述 我们精心优化操作流程和页面布局,将web页面转化为适合移动终端阅读的页面,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内容,让用户每一次操作都只用最少的步骤就能得到目的。我们还为图书、期刊等阅读都提供纯文本形式和图片形式两种阅读选择。 找到并得到全部有用信息是我们与读者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把在互联网上已经高效运行的云服务架构共享体系嵌入超星移动图书馆平台,读者不但可以查找本馆馆藏书和电子资源,还可以一站式查找全国范围的资源分布情况;不但方便快捷访问本馆拥有的资源,更可以使用图书馆强大云服务能力获取馆外数百家图书馆的资源传递服务。 2.馆藏书目查询 馆藏书目查询,主要是查询本馆纸本资源的基本情况,让读者方便快捷的对本馆资源进行查询、预约、续借等操作。 点击首页“馆藏书目查询”,打开馆藏书目查询页面。 1)检索结果页面

2)查看馆藏信息

不可预约图书,见图一:

可预约,见图二: 3.数字资源的检索与阅读

超星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立在我们已有的海量的中外文文献数据基础之上。可以搜索到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了互联网搜索引擎方式的检索体验。目前,实现与700多家图书馆馆藏书目系统、电子书系统、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文数据库系统集成,读者直接通过网上提交文献传递申请,并且可以实时查询申请处理情况,以在线文献传递方式通过所在成员馆获取文献传递网成员单位图书馆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 我们拥有3.8亿条元数据(包括文献有:中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中外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并且数据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整合了264个中外文数据库,310万中文图书书目,收录中文期刊6420万篇元数据,外文期刊10872万篇元数据,收录7800万篇报纸全文。利用我们的平台可以搜索到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资料,包括纸本和电子资源,如中外文图书、期刊、论文,标准,专利和报纸等,基于元数据检索的搜索引擎将实现检索速度快、检索结果无重复,格式统一等特点。查询和传递,中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96%,外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85%。 1)图书 图书频道建立在我们已有的310万种图书、10亿页全文资料、240万种图书原文基础之 上,提供海量信息资源供读者搜索和获取最想要的那部分知识资源。 读者可以通过文本方式(即手机电子书)和图片方式,方便快捷的利用移动终端查看图 书目次和全文。 通过整合,我们将全国文献单位所收藏的纸质馆藏集成于一体,构成了一个最大的在线 全国图书联合目录。读者可以通过“全国馆藏信息”查看这些图书的全国馆藏信息,实现纸本馆藏的合理调配。 提供周到完善的文献传递功能,让读者不仅检索到图书,还能通过“文献传递部分页” 到邮箱,获取需要的全文。 在首页选择图书频道

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多元化

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多元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年代,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现代信息环境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图书馆正面临着从技术到观念的变革,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能否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决定着图书馆未来生产、发展的空间。因此,图书馆服务呈现出服务功能和形式多元化的趋势。 标签:服务图书馆多元化 图书馆在努力做好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始积极为读者提供各种延伸性、扩展性和保障性的非文献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效益、使读者在方便快捷地获取文献信息的同时,还能获取其它优质服务更重要的是多元化服务带来的收益也有效促进了图书馆自身发展。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更多考虑的是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并不以获取投资最高回报率为最终目标,但获取较好的利益回报的确也是图书馆所追求的。图书馆在满足多元化的知识信息需求时,重要的是服务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必须作到服务的特色化。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树立全员服务观念,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才能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一、拓展多元化服务的原因 第一,社会竟争是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首先因素。现代图书馆面对科技、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各领域的全面飞速发展,现代图书馆必须提供相应的知识、信息、教育、文化、休闲等服务。这些服务在现代社会并不是图书馆所独有,因此,图书馆面临着激烈的外界竞争。最终导致服务功能和形式的多元化。 第二,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决定了图书馆自身必须具备财政造血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事业经费的缺口,这也是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重要原因。图书馆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因此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必须是免费的,以保障公民从图书馆获取文献及相关信息的权利。但要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实力还不是很雄厚的国家,发展大文化、大教育,确实还有很多困难,而且我国公共事业经费的财政拨款,目前还没有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国家现在对图书馆的投入,远远跟不上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跟不上文献价格上涨和馆舍、设备投入的需要,馆员的收入水平也明显低于其它行业。以我们县图书馆为例:目前,图书馆可使用面积500平方米,借阅室240平方米、阅览室80平方米,电子阅览室80平方米面积。藏书仅3万余册,共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历史、自然科学及综合类图书22大类。阅览室订阅报刊60余种,阅览座席40个,县财政每年拨付5000元购书经费。面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必须有所作为,寻求多元化服务以增加收入。当然,缓解自身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紧缺问题,多元化服务的前提依然是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必须确保免费,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基本原则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