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_的教学反思_吕诗言

_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_的教学反思_吕诗言

教学实践2012年2月28日

新课程学习

摘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思想,设计实验活动来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教学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关键词:高中化学;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反思“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的教学反思

文/吕诗言

一、教学依据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基础内容。

拓展要求:索氏制碱法和侯氏制碱法。二、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实验探究和性质分析。授课时需注重实验探究方法的引导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温故知新,练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总结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本节课程按照实验探究的方式展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联系以前所学的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知识,学生大胆思考和推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同时让学生去自己设计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思考的能力。这一节课主要是碳酸钠和碳酸钠的性质和比较,所以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实验贯穿这节课的始终,由学生自己发现反应的本质以及区别。

三、教学过程简介

回顾单质钠、钠的氧化物及氢氧化钠性质,通过“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这条主线引入,再根据教材要求和课程设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填写报告手册,交流、讨论、对比、归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最后,通过教学网络,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索氏制碱法和侯氏制碱法,从而拓展、分析、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鉴别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

综合教学反馈信息表、课后学生座谈以及听课老师的分析建议,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气氛融洽,进展顺利、内容丰满、讲授自然,本节课是成功的。有些方面的经验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借鉴,也有需要改进并完善的地方。

1.教学中凸显的优点(1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分组探究,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原理,组内讨论、组外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组织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2)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进行了引导,维持整个课堂的秩序,调控教学的进程,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者的性质进行了列表比较,强调了两者与酸反应的异同,对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进行了点拨,拓展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

(3)准备充分

课前分析了教材内容,查阅了有关的文献和教学资料,整合了课题资源,突出新课程新理念,整体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切实体现在探究中提高学习,完善学生思维过程。根据教学内容自主设计了实验报告手册,探索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对所需的实验仪

器和试剂进行了准备,对实验操作要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了预见,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

(4)讲授完整,教态自然

对重难点进行了剖析讲授,线条明晰,内容细致丰满。衣冠整洁,举止得体,语言简洁流畅。授课过程突出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详细分析了两者与酸反应的现象及原理,对两者的鉴别、转化以及除杂纯化的方法进行了拓展。

(5)交流学习

备课期间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与科组老师进行了交流,参考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2.教学中需要完善和创新的方面(1)改进实验,创新探究方法,提高认知

在本节的教学中,探究实验较多,比如热稳定性探究实验,可以改进如图实验装置。

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把碳酸氢钠与CaCl 2、Ca (OH )2反应的实验插入进来,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在做与盐酸反应的探究实验试验中,可以把课本的实验方案改进,

取现配的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2~3mL 于试管中,向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观察现象,然后继续在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观察现象。实验简单易行,

通过颜色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反应的过程。

(2)创造机会使学生多做实验

新课改之前,演示实验大多是由教师课堂演示,学生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新课程实施以来,提倡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本节的教学中,

探究实验都是分成六个小组,每组独自完成的。这种由学生操作和评价,学生当主角,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老师当配角的做法,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设计创新探究实验方案,自主编排实验报告手册,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全面发展学生。

(3)建立宽松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主角。

(4)不断自我提高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参加培训学习和听课交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素质修养,进一步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积累更多的经验,向精品教学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

Na 2CO 3

NaHCO 3

12

石灰水

3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评课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评课稿今天我在高三(6)班听了我们学校谢老师的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该课高三复习的一节专题复习课。谢老师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开出了一节相当精彩的课。在此,我对谢老师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之前教师发展中心曾国眼老师就“弹性先学课堂变革”做了专题讲座,提出要由学会变为会学,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提出来要有预学任务单,以问题设计为主形式,让学生把课堂内容事先做个学习,那么谢老师的这堂课就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 在上课前一天晚上,谢老师就把预学案发给学生,里面的内容包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这些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因此可以让他们在复习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在课堂上,谢老师先根据预学案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复习,通式通过投影学生答案的方式,来指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接着通过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来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整个课堂谢老师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充足,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来思考,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超前性和主动性。整节课教学三维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上教学思路运作的效果较好。 以上几点是本节课值得我学习和鉴赏的。当然本节课也存在

一些需要探讨的地方,比如说,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钠两种不同情况的反应方程式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对最后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鉴别上,定性和定量分析,特别是实验,应该有一定的提炼。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实验探究,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一些用途。 2. 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既能加深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能为以后要学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对两种物质的观察,设计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总结,归纳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与目标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探究实验的技能,对比学习法,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通过化学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用具 碳酸钠(固体和溶液)、碳酸氢钠(固体和溶液)、澄清石灰水、药匙、铁架台、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在蒸馒头时用来发面的发酵粉,小苏打吗?两外还有我们平时喝的苏打水,建筑物里放的泡沫灭火器,等等都有小苏打的身影。碳酸钠简称苏打,碳酸氢钠简称小苏打或苏打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者的一些性质。 【授课】这节课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观察,归纳,总结。我们常用的研究物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等等。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实验法的定量分析法,和对比法探究。下边每四个人分一个小组,进行设计实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采集信息,形成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鼓励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四、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教学用品: 实验药品:Na2CO3(固体、溶液)、NaHCO3(固体、溶液)、CaCO3(s)、稀盐酸、石灰水、B 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试液等; 实验仪器:药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2014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第2讲 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第2讲 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考试说明】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课前检测】 如图中A 到F 是化合物,且A 、B 、E 、F 均含钠元素,G 是单质。 A(固体)――→加热 ① B + C + D +E +E B +G F +G A(溶液) +F 溶液② +C +D ③ B(溶液) (1)写出A 、B 、E 、F 的化学式:A ,B ,E ,F 。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梳理】 一、氢氧化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俗名 ,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____,易溶于水并____热,水溶液有涩味,有强腐蚀性,属于可溶性 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通性。 2.化学性质 ⑴碱的通性(与酸碱指示剂、SO 2、酸及酚、盐等发生复分解反应) ⑵与某些有机物的反应(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酯类的水解与皂化) ⑶特殊性(与某些非金属单质氯气、硫、硅等反应;与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反应) 【例题1】(2010上海卷)将0.4gNaOH 和1.06g Na 2CO 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 -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 【思考交流1】 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 钠溶液中,其溶液中的溶质的可能组成: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俗名 水溶液酸碱性 色态 溶解性 与盐酸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与BaCl 2溶液反应 与硫酸铝溶液反应 稳定性 课堂记录 课堂记录

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两种重要的钠盐——Na2CO3和NaHCO3 导学案 学生版

宜春一中化学学科金属及其化合物—两种重要的钠盐:Na2CO3和NaHCO3第一课时导学案学生版 审核:高三:化学备课组学生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1、掌握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2、学会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 3、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碳酸钠的俗名;用途 二.自主学习: 1.Na2CO3与NaHCO3的鉴别与除杂 (1)鉴别

(2)除杂 233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

的混合溶液中逐 233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阴离子的不同 (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四.检测练习: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2)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是因为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 (3)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4)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5)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6)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 (7)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2HCO-3+Ca2++2OH-===CaCO3↓+CO2-3+2H2O。() (8)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9)可用Ca(OH)2溶液鉴别区分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 (10)Na2CO3(s)混有NaHCO3(s)时可用灼烧方法提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强 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产生的CO2多 C.足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反应,两者产生的CO2一样多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消耗的盐酸多 1.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2CO3比NaHCO3的热稳定性强 B.Na2CO3和NaHCO3溶液中离子的种类不同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 2.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下列与碳酸钠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的稳定性介于Na2CO3·10H2O和NaHCO3之间 B.“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指NaHCO3 C.可用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D.纯碱有时可代替烧碱使用,比如溶解石英、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等 3.[2016·泉州模拟] 下列可以用来判定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A.加热时有无色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 C.溶于水后,滴加稀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4.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 实验,如图6-4所示。 (1)只根据图Ⅰ所示实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Ⅱ、Ⅲ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填化学式)________。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导学案

32CO Na 与3NaHCO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鉴别。 重难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规律、鉴别。 一、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1..二者溶解性及水溶液的酸碱性: 步骤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滴入几滴水,手摸管外壁 加10ml 水,用力震荡 滴入1~2滴酚酞 初步结论 2.热稳定性: 3.与盐酸反应: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为什么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更剧烈? ? 问题思考: 1、你知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还能与那些物质反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2、你能用几种方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和溶液)? 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如何相互转化? (1) 碳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的相互转换: (2) 碳酸氢钠固体转化为碳酸钠固体: 二、小结并填写下表: 物质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碳酸钠 澄清石灰水: 碳酸氢钠 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部: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称 化学式 色、态 水中溶解度大小(同浓度) 水溶液中碱性强弱(同浓度) 热稳定性方程式 与同浓度盐酸反应 快慢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与某些盐(氯化钡)反应 现象 离子方程式 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相互转化方程式 用途制玻璃、肥皂、造纸、纺 织等 发酵粉、灭火器、医用等 三、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受热时Na2CO3比NaHCO3稳定 B.相同温度时,在水中Na2CO3比NaHCO3溶解度大 C.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与NaHCO3分别溶于水后,Na2CO3水溶液的碱性较强D.相等质量的Na2CO3与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Na2CO3放出CO2比NaHCO3的少 2.除掉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固体的最佳方法是(),除掉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盐酸B.通入CO2C.加热D.加入NaOH溶液 3.可用于判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的实验方法是() A.将固体加热B.将固体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C.向固体中滴加盐酸D.将固体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4.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是() A.分别加热B.加入澄清石灰水 C.滴加盐酸D.加入氯化钡溶液 5.可以肯定溶液中存在大量碳酸根离子的理由是()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C.加入氯化钙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D.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6.完成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碳酸钠的性质与作用说课

碳酸钠的性质与作用说课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第二专题的《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 单元第二课时,主要包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区别及用途。本教材通过4个实验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再通过活动与探究归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这是重点内容。难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和实验鉴别。 这是学生第一次完整地学习一种盐。碳酸钠是典型碳酸盐,工业制碳酸钠是以氯化钠为原料,表明了碳酸钠主要也是从海水中转化来的,与专题一脉相承;碳酸钠相关的反应大部分在溶液中进行,这是为了下一课时《离子反应》做准备,离子反应一直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把碳酸钠的教学安排在此,能为离子反应做铺垫,可以分散难点。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学生部分知识基础和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转化及鉴别。通过对侯氏制碱法的学习,知道其原理,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Na2CO3和NaHCO3 鉴别并培养学生的交流思考与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外对侯氏制碱法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精神神和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 本节是一节物质性质的新课,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确定 教学方法时,我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采取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实验,启发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去探索隐藏在实验表象背后的实质,归纳出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其差异。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学生已经在人教版初三第十一章《生活中常见的盐》中学过了碳酸钠和碳酸 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本学期,也学习了研究物质的方法,并在实验室做了相应实验,因此总体来说,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现代教育理论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人教版高一化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一、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已学习过的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学习它们的碱性、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性质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使学生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 (3)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载体探究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性质的异同。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对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四、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五、教学用具: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 钥匙、Na2CO3固体、NaHCO3固体、Na2CO3溶液、NaHCO3 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气球等。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归纳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投影“杭州保姆纵火案”和“北京大兴11.18火灾”图片 。 【问题】火灾出现了,可以怎样灭火? 【讲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的泡沫灭火器。大家知道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吗? 【趣味实验】模拟泡沫灭火器灭火 【讲解】灭火器中采用了碳酸氢钠,又名小苏打,它的兄弟叫碳酸钠,又叫纯碱或苏打。碳酸钠是工业三酸两碱之一,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可是在解放前,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却掌握在英美帝国主义手中,被他们用来榨取我国的经济,后来一位民族英雄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垄断,为我国及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板书】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及用途 【实验探究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探究 1、实验目的:对比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 2、猜想和假设: ①颜色、状态 ②溶解性 ③酸碱性 3、实验设计(见教材56页)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 2CO 3和NaHCO 3固体各约1g (约1/4钥匙),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 (2)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 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4、学生活动: 对比操作完成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 5、实验结论归纳:(学生归纳) (1)颜色、状态: Na 2CO 3 白色粉末状固体 NaHCO 3 白色晶体 (2)溶解性:Na 2CO 3>NaHCO 3,且Na 2CO 3溶于水放热,NaHCO 3溶于水吸热 (3)酸碱性:两水溶液都呈碱性且Na 2CO 3>NaHCO 3 【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推测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碳酸钠为正盐,碳酸氢钠为酸式盐,请问二者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实验操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并进行性质对比。 【实验探究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探究 -++=23 32a 2a CO N CO N -++=3 3a a HCO N HCO N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汪娜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 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第一节 第3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学案及课堂检测

第一节第3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运用变化观念理解并掌握Na2CO3、NaHCO3相互转化的途径。2.了解焰色试验的现象及原理并能够作出解释,提升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3.通过阅读科学史话《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参与研究与实践“了解纯碱的生产历史”,认识化学在纯碱生产中的贡献,增强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及酸碱性的实验探究 2.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实验探究 3.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1)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碳酸钠:CO2-3+2H+===CO2↑+H2O; ②碳酸氢钠:HCO-3+H+===CO2↑+H2O。 (2)与NaOH溶液的反应: ①碳酸钠:不反应; ②碳酸氢钠:NaHCO3+NaOH===Na2CO3+H2O。 (1)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HCO-3在强酸性、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3)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加热除去() (4)Na2CO3、NaHCO3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5)Na2CO3俗称纯碱,所以Na2CO3属于碱() 答案(1)√(2)√(3)√(4)×(5)× 1.(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振荡,开始几乎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文字解释原因? +H+===HCO-3,无气泡,一段时间后当CO2-3完全变提示开始盐酸量少,发生反应CO2- 3 成HCO-3后,再滴加盐酸,发生反应HCO-3+H+===H2O+CO2↑,产生大量气泡。 (2)向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现象呢?试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文字解释原因? 提示开始即有大量气泡,由于盐酸量多,开始直接发生CO2-3+2H+===CO2↑+H2O。(3)试着利用图像粗略描述上述两种情况,Ⅰ.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Ⅱ.向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 提示 2.根据初中所学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及反应,联系所学Na2CO3、NaHCO3的性质,思考下列问题。 (1)Na2CO3和NaHCO3相互转化的方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 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三、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2006年广东省高中化学说课比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设计 郑裕彤中学孙垂鑫广东顺德 本教案设计是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一、教案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案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 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体验。 三、教案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课本中的实验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操作该节课内容中所有的化学实验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教案方法,即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对比探究为主的教案方法,着重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学生实验探究之后再播放一段录象,介绍侯德榜及其制碱法,既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又可起到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的运用价值。 四、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比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严谨求是 的态度和善于合作的品质;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的介绍,对学 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五、教案重点与难点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的鉴别 六、教案过程 【引课】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小苏打,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为什么家庭厨房常备有这两种物质 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哪些主要性质。 1 / 6

2020届北京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28学案及训练%29

2020届北京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及训练) 知识梳理 1.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2.转化关系 Na2CO3①CO2+H2O;②适量H+ NaHCO3 ①固体(加热);②适量OH- 3.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应用 (1)Na2CO3、NaHCO3的鉴别 ①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固体。 ②溶液的鉴别可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测pH法。 a.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是Na2CO3溶液。 b.气体法: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溶液。 c.测pH法:用pH试纸测相同浓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Na2CO3溶液。 (2)Na2CO3、NaHCO3的除杂 课堂练习: 1、判断 (1)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会分解() (2)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有NaHCO3晶体析出() (3)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4)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

(5)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炊具上的油污时,不涉及化学变化() 答案(1)×(2)√(3)√(4)×(5)× 2请设计实验方案,用50 mL 2 mol·L-1 NaOH溶液和足量的CO2气体,制取50 mL 1 mol·L-1的Na2CO3 溶液。 答案将50 mL NaOH溶液,等分成两份,一份通入过量的CO2,然后加热煮沸、冷却后与另一份混合,即可。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第一步:NaOH+CO2===NaHCO3 第二步:NaHCO3+NaOH===Na2CO3+H2O 典型题目组训练 题组一Na2CO3、NaHCO3的性质及生活中的应用 1.(2018·雁峰区校级一模)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相同温度下,0.1 mol·L-1盐溶液的pH:Na2CO3>NaHCO3 C.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量:Na2CO3NaHCO3 答案 D 2.(2018·宜昌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煤油 B.日常生活中,小苏打常用作食用碱使用而苏打不能 C.在牙膏中添入Na2PO3F、NaF,能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D.向含有纯碱的废水中加入适量生石灰,能消除水的污染 答案 C 题组二Na2CO3、NaHCO3的鉴别和除杂 3.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 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 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答案 D 4.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Ⅰ~Ⅳ所示。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讲课

§3.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任课老师:何群英人教版必修一 一、课型: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鉴定,使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等实验技能; 2、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生活实例为课题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美; 2、通过实物演示、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达到共知识的目的; 3、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和实验探究,务实基础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4、通过课外拓展——侯氏制碱法,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和知识提取、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美,树立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2、通过演示对比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 3、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集体讨论、讲解-演示、化学实验探究 五、教学器材及药品 试管若干、酒精灯、火柴、导气管、滴管、烧杯、铁架台、气球 Na2CO3、NaHCO3固体、蒸馏水、酚酞、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钠的氧化物,本节课我们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提问】大家仔细想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呢?生:根据自己所知回答。 师:【PPT】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碳酸钠主要用于洗涤剂和食用面碱中,而碳酸氢钠主要用于面包糕点发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食用碱,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 【推进新课】我们知道用途和性质往往是相联系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 2、Na2CO 3、NaHCO3的物理性质 师: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知道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要知道它长什么样?【实验1-药品展示】在两个小烧杯里分别加入约2.0gNa2CO3和NaHCO3,观察两者的颜色及状态。 生:略。 师:这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那么它们的溶解性又是怎样的呢?请2位同学做溶解实验。 【实验2—溶解实验】分别向这2个烧杯中加入20ml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生:自告奋勇上台做实验。 师: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是不是2种固体都易溶于水,并且碳酸钠溶解得更快一些。 【PPT】练一练: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可见到有细小的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讲解] 1.看来呀姐姐虽然外观没有妹妹细腻,但是 溶解度大,溶解时放热,显然要比妹妹更合群、活泼一些。我们再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2滴酚酞溶液,测测她们的酸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小结一下呢: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遇酚酞溶液颜色变 红;碳酸氢钠遇酚酞颜 色变粉红色。碳酸钠的 碱性更强些。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的一些物理性质与 化学性质。那么两姐 妹的热稳定性如何 呢关键时刻,她们谁 更HOLD住呢,我们 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老师已经连接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5g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2.看来呀姐姐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妹妹碳酸氢钠好的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 3=Na 2 CO 3 +H 2 O+CO 2 ↑ 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 [板书] 讲解并板书表格二(见最后页)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 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 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 生,分解了,并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思考并重点笔记。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