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医综合

1995年中医综合
1995年中医综合

199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试题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 阴虚阳亢

B. 阴阳两虚

C. 阳盛伤阴

D. 阴盛伤阳

E. 阳虚阴盛

2. 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互根互用

C. 阴阳互为消长

D阴阳相互转化 E. 阴阳协调平衡

3. 肝火犯肺属于:

A. 子盗母气

B. 母病及子

C. 相乘

D. 相侮

E. 以上都不是

4. “肾者,胃之关也”主要针对:

A. 肾主宰水液代谢的作用

B. 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

C. 肾司二便的作用

D. 肾的固摄作用

E. 以上都不是

5.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丈夫五八”在生理上的表现是什么:

A. 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班白

B. 肾气衰,发堕齿槁

C. 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

D. 肾脏衰,形体皆极

E. 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6. “泌别清浊”属于:

A. 胃的生理功能

B. 大肠的生理功能

C. 小肠的生理功能

D. 肾的生理功能

E. 膀胱的生理功能

7.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

A. 神

B. 魂

C. 魄

D. 意

E. 志

8. “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A. 厥少二阴之气相通

B. 相火寄于肝肾

C. 肝肾同属于下焦

D. 精血之间互生互化

E. 肝肾之阴相通

9. 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制:

A. 控制血液的流速

B. 控制血液的流量

C. 控制血液向外周运行

D. 控制血液向内脏运行

E. 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

10.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由于:

A. 心者,生之本

B. 心主身之血脉

C. 心主神志

D. 心藏脉,脉舍神

E. 心者,君主之官

11. 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理论基础是

A. 六腑的形体特点为空腔器官

B. 六腑都是接受饮食物的受盛器官

C. 六腑都不是储藏精气的器官

D. 六腑是受盛水谷又传化糟粕的器官

E. 以上都不是

12. “一源三歧”的奇经是指:

A. 冲、任、带脉

B. 任、督、带脉

C. 冲、任、督脉

D. 督、冲、带脉

E. 冲、任、跷脉

13.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形式为:

A. 循环贯注

B. 手足贯注

C. 左右贯注

D. 上下贯注

E. 以上都不是

14.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和证候诊断的巨著,此书的作者是:

A. 张仲景

B. 王叔和

C. 钱乙

D. 李时珍

E. 巢元方

15. 《灵枢·五色篇》把眉间部位称为:

A. 明堂

B. 阙

C. 庭

D. 藩

E. 蔽

16. 在病色交错中,肺病见赤色属于:

A. 正病正色

B. 吉中之顺

C. 吉中小逆

D. 凶中之顺

E. 凶中之逆

17. 牙齿光燥如石,属于:

A. 肾阴枯涸

B. 阳明热盛

C. 胃阴不足

D. 燥邪犯肺

E. 肝肾阴虚

18. 太息多因:

A. 肺失宣降

B. 肺气不足

C. 脾气虚弱

D. 肝气郁结

E. 肾不纳气

19. 湿温潮热的特点是:

A. 持续高热

B. 入夜低热

C. 日前热甚

D. 身热不扬

E. 烦劳则热甚

20. 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多少种脉象

A. 28种

B. 27种

C. 24种

D. 16种

E. 32种

21.以下哪项不属于实脉类:

A. 结脉

B. 滑脉

C. 紧脉

D. 长脉

E. 弦脉

22. 尿道灼痛,尿频,尿急,尿中有沙石,属于:

A. 小肠湿热

B. 大肠湿热

C. 脾胃湿热

D. 肝胆湿热

E. 膀胱湿热

23. 阴证的舌象应为:

A. 舌质苍老

B. 舌质胖嫩

C. 舌质红绛

D. 舌有芒刺

E. 舌上生痈

24. 惊悸失眠,烦躁不安,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属于:

A. 心火亢盛

B. 胆郁痰扰

C. 心血不足

D. 心肝血虚

E. 心脾两虚

25. 肾气不固的主要表现:

A.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

B. 男子阳痿,女子闭经

C. 五更泄泻,完谷不化

D. 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

E. 大汗淋漓,四肢厥冷

26. 足太阴脾经的病证可见:

A.舌本强,食则呕,胃脘胀痛,腹胀善噫

B.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

C. 嗌干,胸满,呕逆,飧泄,狐疝

D. 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

E. 胸肋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

27. 持续低热,暮热早凉,手足蠕动者,证属:

A. 厥阴病证

B. 阳明病证

C. 少阴病证

D. 营分病证

E. 血分病证

28. 酸味药的作用能:

A. 止汗平喘

B. 止泻止痢

C. 固崩止带

D. 固崩止遗忘

E. 收敛固涩

29. 潬法属于:

A. 水制法

B. 火制法

C. 水火共制法

D. 修制法

E. 其他制法

30. 下列哪类药材的采收季节是错误的:

A. 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荆芥等宜在植株成长充分或者开花时采收

B. 叶类药材如大青叶、艾叶等宜在花蕾将放或者正开时采收

C. 果实类药材如白豆蔻、茴香等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摘

D. 根和根茎类药材如天麻、大黄等宜在早春或晚秋采收

E. 树皮类药材如黄柏等宜在春夏植物生长时采收

31,下列哪项不是酒制的目的:

A. 矫味矫臭

B. 活血化瘀

C. 熄风止痉

D. 止泻止血

E. 清热消痰

32.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构成道地药材的因素:

A. 地域特点

B. 产量大,品种好

C. 疗效高

D. 毒副作用底

E. 历史悠久

33.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明矾的功效:

A. 解毒杀虫

B. 燥湿止痒

C. 熄风止痉

D. 止泻止血

E. 清热消痰

34. 下列哪味药无收涩敛疮作用:

A. 乌贼骨

B. 孩儿茶

C. 乳香

D. 炉甘石

E. 龙骨

35. 下列除哪组外都是镇惊安神药:

A. 龙骨、牡蛎

B. 朱砂、磁石

C. 龟版、鳖甲

D. 珍珠、琥珀

E. 珍珠母、紫贝齿

36. 下列除哪组药外都具有疏散风热明目的作用:

A. 桑叶、菊花

B. 蝉衣、蔓荆子

C. 谷精草、刺蒺藜

D. 木贼、薄荷

E. 夏枯草、密蒙花

37. 有止血作用的补血滋阴润燥药是:

A. 制首乌

B. 桑葚

C. 旱莲草

D. 阿胶

E. 熟地黄

38. 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的药组是:

A. 乳香、没药

B. 红花、桃仁

C. 血竭、儿茶

D. 五灵脂、续断

E. 自然铜,骨碎补

39. 五倍子的全部功效是:

A. 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B. 敛肺降火,涩肠固精

C. 敛汗固表,缩尿止遗,固崩止带

D.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精止遗

E. 敛肺平喘,涩精固肠,敛汗止血

40.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既能祛风、又能止痉的药物:

A. 防风B. 蝉衣 C. 白僵蚕 D. 蜈蚣E刺蒺藜

41.下列药物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乌梅丸的组成药物:

A. 乌梅、肉桂

B. 干姜、附子

C. 蜀椒,细辛

D. 黄连,黄柏

E. 人参,当归

42.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除“四物汤”外其余的几味药是:

A. 官桂、干姜、莆黄、五灵脂

B. 乌药、香附、枳壳、延胡索

C. 柴胡、桔梗、枳壳、牛膝

D. 香附、牛膝、没药、五灵脂

E. 葱白、麝香、红枣、黄酒

43. 原方用法要求药后“饮粥二升”并“当一日食糜粥”的是:

A. 吴茱萸汤

B. 小建中汤

C. 大建中汤

D. 小柴胡汤

E. 大承气汤

44. 原方用法要求药后“多饮暖水”的是:

A. 生脉散

B. 五苓散

C. 玉屏风散

D. 桑螵蛸散

E. 天台乌药散

45. 牡蛎散的功用是:

A. 镇惊安神

B. 益气养阴

C. 益气养阴

D. 益气固表

E. 固表止汗

46. 温脾汤的功效是:

A.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B. 温脾散寒,缓急止痛

C. 温中补脾,涩肠止泻

D.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E. 温中行气,燥湿除满

47. 定喘汤的功用:

A. 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B. 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C. 解表散寒,化痰平喘

D.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E. 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48. 健脾丸的功效是:

A. 益气健脾,和胃渗湿

B. 益气健脾,和胃止呕

C.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D. 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E. 健脾和胃,消痞除满

49.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治宜选用:

A. 三子养亲汤

B. 苏子降气汤

C. 半夏泻心汤

D. 旋覆代赭汤

E. 枳实消痞丸

50. 脾胃伤于寒湿,症见脘腹胀满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者,治宜选用:

A. 理中丸

B. 平胃散

C. 实脾散

D. 厚朴温暖中汤

E. 藿香正气散

51.“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症见烦热干渴,头痛,牙痛,齿龈出血,舌红苔黄而干,或消

渴善饮者,治疗选用:

A. 琼玉膏

B. 玉女煎

C. 玉液汤

D. 增液汤

E. 清胃散

52.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症状见虚寒不眠,惊悸不宁者,治宜选用:

A. 酸枣仁汤

B. 珍珠母丸

C. 蒿芩温胆汤

D. 清气化痰丸

E. 温胆汤

53. 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腿无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者,治便:

A. 清营汤

B. 清骨散

C. 竹叶石膏汤

D. 青蒿鳖甲汤

E. 秦艽鳖甲散

54. 温病热邪久羁,灼伤真阴,症见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治

宜选用:

A. 增液汤

B. 生脉散

C. 复脉汤

D. 大补阴丸

E. 大定风珠

55. 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始于哪个朝代?

A. 汉唐以前

B. 汉唐以后

C. 金元

D. 明清

E. 清以后

56. 王某,男性,23岁,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兼恶寒发热,头疼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当按何病症处理?

A. 风寒咳嗽

B. 风热咳嗽

C. 风燥咳嗽

D. 凉燥咳嗽

E. 阴虚咳嗽

57. 肺痈之溃脓期,治疗方法应该选用:

A. 清肺、化痰、排脓

B. 清热、解表、排脓

C. 清热、解毒、排脓

D. 排脓、解毒

E. 以上都不是

58. 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

A. 肺肾两虚,气失摄纳

B.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

C. 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D. 痰气交阻,伤及肺、脾、肾,本虚标实

E. 阴盛阳微,本虚标实

59. 水饮在胃,化热伤阴时应用何方治疗为佳:

A. 黄芩温胆汤

B. 大半夏汤

C. 己椒苈黄汤

D. 木防己汤

E. 甘遂半夏汤

60. 患者两年来,因工作繁忙劳累,时觉心中烦急,夜不能寐,或寐而多梦常有惊醒,心悸,

头晕健忘,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阳浮者,治疗当选:

A. 安神定志丸

B. 酸枣仁汤

C. 琥珀多寐丸

D. 归脾汤

E. 朱砂安神丸

61.吴某,因为愤怒之极,突然昏到,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约五分钟后清醒,现在仍然头昏

脑胀,胸肋涨满,善太息,不思饮食,失眠,苔薄腻,脉沉弦,此证宜有何法治疗:

A. 理气化痰,养心宁神

B. 平肝降逆,养血安神

C. 理气宽中,化痰宁神

D. 理气达郁,调和肝脾

E. 顺气开郁,安神宁志

62. 白某,女,证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属

郁证中的哪一症候:

A. 心脾两虚

B. 阴虚火旺

C. 忧郁伤神

D. 气滞痰凝

E. 气郁化火

63. 治疗痰气交阻之噎嗝的首选方剂为:

A. 香苏散

B. 柴胡疏肝散

C. 旋覆代赭汤

D. 半夏厚朴汤

E. 以上都不是

64. 呃逆的发生除由于胃气上逆所致以外,尚与下述何脏腑有关:

A. 脾

B. 肝

C. 肺

D. 肾

E. 胆

65. 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欲绝者属:

A. 寒邪入侵,阳气不足

B. 下焦受寒,气血凝滞

C. 中焦受寒,气滞血瘀

D. 脾阳不振,阴寒内生

E. 肾阳不足,寒邪内袭击

66. 因为砂石阻滞胆道,而见身目黄染,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或有寒热往来,大便色淡灰

白,宜用何方加金钱草、鸡内金、郁金、茵陈?

A. 小柴胡汤

B. 柴芩清胆汤

C. 大柴胡汤

D.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E. 甘露消毒丹

67. 古代哪部书论述鼓胀病机认为“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

A. 朱丹溪《格致余论》

B. 喻嘉言《医门法律》

C. 李中梓《医宗必读》

D. 李挺《医学入门》

E. 虞抟《医学正转》

68. 眩晕发生时,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A. 肺、脾、肾

B. 心、肝、肾

C. 肝、脾、肾

D. 肺、胃、肾

E. 心、脾、肾

69. 老妇体胖,眩晕时作,近日眩晕明显加重,头胀目痛,烦躁少寐,面时潮,手指麻木,

舌红少苔,脉弦滑,诊断首先考虑为:

A. 肝阳头痛

B. 肝阳眩晕

C. 阴虚眩晕

D. 中风先兆

E. 风中经络

70. 癃闭的病位,主要在

A. 脾

B. 肺

C. 肾

D. 三焦

E. 膀胱

71.从某,男,22岁身发疮痍,甚者溃烂已一年,久治不效。近一周眼睑突然浮肿,延及全

身,伴见恶风发热,小便不利,舌质红,苔薄黄,脉搏浮数,治疗宜选:

A.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B. 越婢加术汤

C.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D. 五苓散合五味消毒饮

E. 防己黄芪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72. 患者因为过劳而反复腰痛,静卧痛减,阴雨天加具,一天前左侧腰疼剧烈,不能转侧,

日轻夜重,痛处拒按,苔薄白腻,脉弦,治首选何方加减:

A. 身痛逐瘀汤

B. 独活寄生汤

C. 右归丸

D. 肾着汤

E. 青蛾丸

73. 患者遗精频作,心烦少寐,口苦或渴,小便热赤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其最佳治疗

方剂是:

A. 程氏萆薢分清饮

B. 二妙散

C. 导赤散

D. 龙胆泻肝汤

E. 知柏地黄丸

74. 肝郁发热日久,热邪伤阴,治宜,滋养肝肾,疏肝清热,宜选用何方为先:

A. 青蒿鳖甲汤

B. 滋水清肝饮

C. 一贯煎

D. 丹栀逍遥散

E. 知柏地黄丸

二、B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以次类推,每个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者一次以上

A. 生之本

B. 气之本

C. 罢极之本

D. 封藏之本

E. 仓禀之本

75. 心为:

76. 肝为:

A. 肝经

B. 肾经

C. 脾经

D. 心经

E. 肺经

77. 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78. 到达颠顶的经脉是:

A. 湿热火毒内蕴,气血淤滞

B. 气血虚而寒痰凝滞

C. 湿郁汗出不彻

D. 风热之毒阻于肺卫二经,湿热熏蒸皮肤而发

E. 温病邪入营血

79. 白锫的病机是:

80. 阳斑的病机是:

A. 邪气入经

B. 邪气入络

C. 邪入脏腑

D. 邪犯皮毛

E. 邪入关节

81.小儿食指脉络显于气关为:

82. 小儿食指脉络显于命关为:

A. 寒湿困脾

B. 脾胃气虚

C. 食滞胃脘

D. 胃寒

E. 中气下陷

83. 胃脘水声漉漉,口泛清水属于

84. 小便浑浊如米泔属于

A. 实热积滞,燥屎坚结

B. 脘腹冷痛,大便秘结

C. 腹大水肿,二便不通

D. 津枯血少,肠燥便秘

E. 虫积腹痛,大便秘结

85. 大黄配附子干姜可用于:

86. 甘遂配牵牛子可用于:

A.既能宁神益智,又能补脾益肺

B.既能宁心安神,又能止泻止汗

C.既能宁心安神,又能祛痰开窍

D.既能宁心安神,又能健脾利水

E.既能定惊安神,又能利尿通淋

87. 茯苓的功效是:

88. 远志的功效是:

A. 疏散透表

B. 解肌清热

C. 疏肝解郁

D. 升阳举陷

E. 透邪舒郁

89.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的配伍意义是:

90. 柴胡在四逆散中的配伍意义是:

A. 疏肝解郁

B. 疏散风热

C. 清利头目

D. 疏表透疹

E. 散邪利咽

91.防风通圣散中配伍薄荷的主要用意是:

92. 养阴清肺汤中少佐薄荷的主要作用是:

A. 补气升阳

B. 益气固表

C. 补气行水

D. 疏表透疹

E. 补气行水

93. 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的用意是:

94. 防己黄芪汤中重用黄芪的用意是:

A. 营卫不和

B. 肺卫不固

C. 邪热郁蒸

D. 心血不足

E. 阴虚火旺

95. 玉屏风散适用于哪种病证?

96. 当归六黄汤适用于哪种病证?

A. 滋阴降火

B. 滋阴润肺

C. 清肺泻热

D. 清热润肺

E. 清肝泻火

97. 鼻衄,口干舌燥,或身热汗出,咳嗽痰粘而少,舌红,苔薄黄,宜用何法以凉血止血

98. 齿衄,血色淡红,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红少苔,脉细弱宜用何法以凉

血止血?

A. 连理汤

B. 驻车丸

C. 地榆散合槐角散

D. 香连丸

E. 乌梅丸

99. 久痢不愈,痢下赤白脓血,或下鲜血粘稠,脐腹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舌

质红绛,少苔,或者光红乏津,脉细弱,宜选用何方:

100. 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薄,或有腹痛,口苦,苔黄腻,脉濡数,宜选用何方:

三、C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 4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

则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有关,请将C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无关,请将D写在答题纸上

A. 阳跷脉

B. 阴跷脉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101. 具有司眼睑开合功能的是:

102. 具有司下肢运动功能的是:

A. 尿量增多

B. 尿量减少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3. 肾的蒸化功能失常,则:

104. 肺的宣降功能失常,则:

A.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B. 身热恶寒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5. 燥邪犯肺可见:

106. 肺阴不足可见:

A. 体痛

B. 干呕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7. 太阳伤寒证可见:

108. 太阳中风证可见:

A. 清实火

B. 退虚热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9. 地骨皮的功效是:

110. 黄柏的功效是:

A. 熄风止痉,解毒散结,祛风止痛

B. 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11.白僵蚕的功效是: 1

12. 守宫的功效是:

A. 生地

B. 熟地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13. 当归补血汤的组成药物含有:

114. 百合固金汤的组成药物含有:

A. 天门冬

B. 麦门冬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15. 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含有:

116. 贝母瓜蒌散的的组成药物含有:

A. 小便浑浊如泔浆水

B. 小便不畅尿道涩痛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17. 膏淋的临床特点是:

118. 尿浊的临床特点是:

A. 射干麻黄汤

B. 小青龙汤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19. 治疗冷哮时间可以选用:

120. 治疗寒饮伏肺的咳喘可以选用:

A. 关节肿大变形

B. 肢体瘦削枯萎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21.萎证日久不愈肢体软弱无力

122. 痹证明反复发作,肢体活动受限可见:

四、X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 4个备选答案,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

据题意,有几个正确选项,请你在答题纸上把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写在答题纸上,多选或者少选都不得分

123. 阴偏盛的病机是指:

A. 阴邪偏盛

B. 阳不化阴,滋生痰湿

C. 阳气被遏制

D. 阳不制阴虚寒内生

124. 脏腑失调的病机,是指:

A. 脏腑功能的太过或者不及

B. 禀赋不足,脏气虚弱

C. 脏腑本身的阴阳气血失调

D. 气血津液生成不足

125. 心开窍于舌的主要机理是:

A. 手少阴之别系于舌本

B. 心血荣于舌

C. 心气通于舌

D. 舌为心之外候126. 水谷精微的转输和布散依赖于:

A. 肝的疏泄功能

B. 肺的宣发功能

C. 肾的蒸化功能

D. 脾的升清功能127. 肺气虚损可导致:

A. 腠理不密

B. 津液疏布代谢失常

C. 肾不纳气

D. 脾失健运化128. 形成心血痹阻的主要原因:

A. 胸阳不振

B. 寒客胸中

C. 痰浊阻滞

D. 宗气虚衰129. 影响冲、任两脉气血充盈的因素是:

A. 肾中精气不足

B. 阳明脉衰少

C. 肝失疏泄

D. 脾失健运130. 三焦气化失司,主要概括了:

A. 气血生化失常

B. 有关脏腑气机不利

C. 血液运行失常

D. 全身水液代谢障碍131.目瞤多见于:

A. 风热外袭

B. 气血不足,经络失养

C. 中气下陷

D. 痰热内闭132. 裂纹舌的主病是:

A. 热盛伤阴

B. 阴虚液涸

C. 血虚不润

D. 脾虚失浸133. 但头汗出的病机是:

A. 上焦邪热

B. 中焦湿热

C. 外感风热

D. 虚阳上越134. 多食易饥可见于:

A. 脾胃湿热

B. 胃火亢盛

C. 胃强脾弱

D. 胃阴不足135. 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可见于:

A. 肝气郁结

B. 肝血虚

C. 肝胆湿热

D. 肝阳上亢136. 火淫证候的表现有:

A. 谵妄

B. 斑疹

C. 痈脓

D. 烦躁

137. 中气下陷证可见:

A. 久泻久痢

B. 头晕目眩

C. 便中夹血

D. 小便浑浊如米泔138. 下列哪些药组可用醋制:

A. 甘遂、大戟、芫花

B. 柴胡、香附、青皮

C. 五灵脂、延胡索、自然铜

D. 三棱、山甲、皂矾

139. 下列哪些是用于治瘰疬痰核的药组?

A. 大贝母、黄药子、海浮石

B. 海蛤壳、瓦楞子、生牡蛎

C. 夏枯草、玄参、山慈姑

D. 连翘、昆布、穿山甲

140. 以下哪项所述是不妥的:

A. 紫河车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品

B. 鹿茸专壮肾阳,补命火

C. 龟版、鳖甲都是滋阴补阳的佳品

D. 菟丝子、沙苑子都是清肝明目的良药141.下列哪些是治疗肺肾虚喘的药组:

A. 人参、蛤蚧

B. 胡桃、补骨脂

C. 五味子、紫河车

D. 坎脐、磁石142. 下列哪项是青蒿的主治病证:

A.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B. 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C. 暑邪发热、口渴尿赤

D. 疟疾、寒热往来

143. 贯众的主治病证是:

A. 钩虫病、绦虫病

B. 风热感冒、温热斑疹

C. 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D. 痄腮咽痛、大头瘟疫

144. 下列哪些是刺蒺藜的主治病证:

A. 肝阳眩晕

B. 肝郁肋痛

C. 乳闭不通

D. 风疹瘙痒145. 临证遣药组方的基本要求是:

A. 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依法制方剂

B. 不一定君臣佐使俱全,但君药不可缺少

C. 君药在全方总药量所占比例最大

D. 方中必设一药专作引经之用

146. 下述各类药物属于佐药范畴的是:

A. 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B. 用以消除或减低君臣药毒性的药物

C. 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D. 制约君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147. 可以直接影响方剂功用的是:

A. 体质强弱

B. 四时气候

C. 年龄大小

D. 剂型、服法148. 地黄饮子的功用是:

A. 滋阴

B. 补阳

C. 开窍

D. 化痰

149. 普济消毒饮中配伍升麻、柴胡的用意:

A. 疏散发热

B. 举陷升提

C. 火郁发之

D. 引药上行150. 四逆汤中配伍炙甘草的主要用意是:

A. 解生附子毒

B. 缓生附子、干姜之峻

C. 益气温中

D. 调和诸药151.参苓白术散中配伍桔梗的用意是:

A. 载药上行以益肺

B. 升清举重以止陷

C. 开肺以利渗湿

D. 开肺以利通肠152. 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应辨析下列哪些病机的不同:

A. 阴寒凝滞

B. 痰浊壅塞

C. 气滞血瘀

D. 水气凌心153. 痫证未发作时,宜用何法调治:

A. 健脾化痰

B. 养心安神

C. 清肝开郁

D. 补益肝肾154. 黄疸之阳黄与阴黄当见:

A. 目黄的有无

B. 黄色的明暗

C. 舌苔的黄白

D. 大便的秘或溏155. 用仙鹤草冬芽可以治疗哪种虫证:

A. 蛔虫

B. 蛲虫

C. 绦虫

D. 钩虫

156. 便秘之热秘,若兼郁怒伤肝者,可选用何方:

A. 麻子仁丸

B. 更衣丸

C. 龙胆泻肝丸

D. 当归龙荟丸157. 消渴日久,可见哪些合并病证:

A. 肺痨

B. 水肿

C. 中风

D. 厥证158. 虚劳的预后,与下述哪些因素关系密切:

A. 病因的祛留

B. 及时正确的治疗与护理

C. 脾肾的盛衰

D. 反复感冒159.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治疗原则,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 饮证

B. 痢疾

C. 黄疸

D. 泄泻

160. 藿香正气散可用于治疗哪种内科病证:

A. 外邪犯胃之呕吐

B. 感受寒湿之泻泄

C. 寒霍乱之轻证

D. 外邪客之胃痛

1995年中医综合试题标准答案

(一)1E 2B 3D 4A 5B 6C 7C 8D 9E 10C 11D 12C 13A 14E 15B 16E 17B 18D 19D 20C 21A 22E 23B 24B 25D 26A 27E 28E 29C 30C 31C 32D 33C 34C 35C 36E 37D 38A 39B 40E 41A 42C 43C 44B 45E 46D 47B 48C 49D 50D 51B 52E 53D 54E 55D 56D 57D 58C 59E 60B 61E 62C 63E 64C 65E 66C 67B 68C 69D 70E 71C 72A 73A 74B

(二)75A 76C 77C 78A 79C 80E 81A 82C 83D 84E 85B 86C 87D 88C 89A 90E 91B 92E 93C 94E 95B 96E 97C 98A 99B 100C

(三)101C 102C 103C 104B 105C 106A 107A 108B 109C 110C 111A 112D 113D 114C 115C 116D 117C 118A 119C 120B 121B 122C

(四)123ABC 124AC 125AC 126BD 127ABCD 128ABCD 129ABCD 130D 131AB 132ABCD 133ABD 134BC 135BD 136ABCD 137ABD 138ABCD 139ABCD 140BD 141ABCD 142ABCD 143ABCD 144ABCD 145AB 146ABCD 147D 148ABCD 149ACD 150ABC 151AC 152ABCD 153ABD 154BC 155C 156BD 157ABCD 158ABCD 159ACD 160ABC

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方

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方 干燥综合症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准确及时的诊断有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中医对干燥综合症的病因认为乃因素体阴虚,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清窍、关节失其濡养致口鼻干燥、眼干及涩痛,异物感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性疾病。中医认为干燥综合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阴虚津枯,清窍失养素体肾、肝、肺之阴虚,阴虚内燥,津液干枯,津不上承,清窍失于濡养,则目干涩、口咽干燥,鼻干等症经久不去。 2、内外燥邪,毒邪蕴结素体阴虚内燥,若外受燥(热)之邪侵袭,内外燥合邪上攻,攻于目则目干涩、赤肿,迎风流泪;攻于鼻则鼻干燥,鼻痒结痂;攻于口则口咽干燥,频欲饮而不能止干,咽痒不适;犯于肺,肺失清肃,则咳嗽,气急,咳嗽少。且合邪致病,内外邪气胶着,不易速去,日久致毒邪蕴结而发为舌下、颌下结肿等症。 3、阴虚津枯,痹邪阻络阴虚津枯,筋骨失于濡养,筋脉失于濡养,痹邪乘虚入侵,阻滞经络、筋骨、关节致骨节、肌肉酸痛,活动不利。 上述内容阐述了中医对干燥综合症的认知,本病性质属虚,以肾、肝、肺之阴虚为主,病程中出现因虚致实或邪气外袭之证候;病位以五官清窍,尤其是目、口为主,病情日久,五脏均可发病。少数病人阴损及阳而成虚劳。

干燥综合症属中医“燥证”范畴,以泪液、唾液分泌减少为特征。专家认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要抓住主要症状,以调整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润燥为主,分证分期辨证治疗。 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心肝血虚,筋脉失荣证 表现为面色无华,语声低怯,口干咽干,目干少泪,心悸易惊,心烦急躁,易疲乏,胸胁不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隐隐作痛,舌质淡,苔薄。治以益气养血,滋阴通络。药方用四逆散、四物汤、补肝汤加减。 ◆四逆散 方药: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4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四物汤 方药:川芎2克,白芍6克(炒),人参、当归各4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补肝汤 方药:甘草、桂心、山茱萸各3克,桃仁、柏子仁、茯苓、细辛、防风各6克,大枣24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肺脾阴虚,津液亏乏证 此证临床较常见,多出现于疾病初期,干燥症状比其他证型明显。表现为眼干口燥,少泪少唾,少涕少汗,目红咽红,时时饮水,阴道黏膜干涩,干咳无痰,皮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_姚东升

中 华中医药学刊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姚东升1,2,刘平1,2,3,胡义扬1,3,孙明瑜 1,3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3.上海高校中医内科学E -研究院,上海201203)摘要:目前我国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已大于15%,患者人数已超过2亿,其防治日益受到关注。但由于其病 因病机尚不明确,临床症状复杂,西医目前尚限于对症治疗。而基于辨证论治的中医药在代谢综合征防治中有独特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特色用药等方面综述近几年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药;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3)05-1113-03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YAO Dongsheng 1,2,LIU Ping 1,2,3,HU Yiyang 1,3,SUN Mingyu 1, 3 (1.Key Laboratory of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s ,Institute of Liver Diseases ,Shuguang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China ; 2.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China ;3.E -institute of Shanghai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Shanghai 201203,China ) Abstract :The current rate of metabolic syndrome who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ave been a growing concern is greater than 15%in China ,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s more than 200million.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pathogenesis is not clear by now.Since the complexity of clinical symptoms ,Western medicine is currently limited to symptomatic trea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has good efficacy.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bout the etiology ,the pathogen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etabolic syndr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genesis ;treatment 收稿日期:2013-01-20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1DZ1971702);上海市教育 委员会E -研究院建设计划项目(E03008);上海中医药 大学首届杏林学者资助项目;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胆病重点学科、慢性肝病虚 损重点研究室和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姚东升(1987-),男,辽宁人,七年制学生,研究方向:中 医肝病。 通讯作者:孙明瑜(1973-),女,副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 师,博士。E- mail :mysun369@126.com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 MS )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高尿酸血症等合并出现为其主要特点,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 )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临床症候群。目前我国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大于15%, 患者人数已超过2亿[1] ,其防治日益受到关注,成为中西医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临床症状复杂,西医目前尚限于对症治疗。而基于辨证论治的中医药采用整体性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在防治代谢综合征中有 显著的疗效, 也彰显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1 病因病机 既往中医对代谢综合征无系统认识,尚无相关病名探 讨,现代医家大多从其对应的中医病名“头痛 ”、“眩晕”、“湿阻”、“消渴”、“肥胖”等命名论治。中医认为其产生与 先天遗传有关, 又是后天多饮多食、肥胖少动的结果,一般认为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多由痰浊、瘀血、郁热、毒 邪、气血阴阳失调等因素所导致 。《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仝小林等认为过食和少动为MS 发病的主要病因;脾气郁滞、脾失健运,进而水湿内停而为痰、为湿、为浊、为脂,进而变证百生为病机的根本;肝脾郁滞为疾病的核心病机。MS 的发展演变,可以用“郁、热、虚、损”四个阶段来概括其 从未病到已病、 从潜证到显证的整个过程,因郁而热,热耗而虚,由虚及损,形成MS 发生、发展的主线[2]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治病求本,徐远从脾肾两脏 入手, 认为脾肾两虚是内因,饮食失调、运动过少等是外因,肝失疏泄是重要环节,痰瘀互阻是主要病机,虚损变证是代 谢综合征的不良结局[3] 。《灵枢·五变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说明先天禀赋不足是造成代谢综合征的重要 原因。但其临床症状复杂,除正虚外,痰浊、瘀血、毒邪等实 邪在其发病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百病多由痰3111

中医综合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6 V ol.(8) No.5 -142- [12]林巧云.不同灸时温和灸对高脂血症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3]付晓丽,展倩丽,孟繁军,等.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5):27-30 [14]张家炎,邹冬吟.清脂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300-302 [15]闫玲,曹志宏.疏肝健脾降脂汤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2):70-72基金项目: 安徽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qn011);安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2014088)。 作者简介: 戴婷婷(1987-),通讯作者,女,硕士。 编辑:段苏婷编号:EA-150413134(修回:2016-02-19) 中医综合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A review on application of TCM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 during recovery period 张春朝唐莉尹君闵奇* (上海浦东新区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301)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6)05-0142- 【摘要】中医站在整体观念的宏观角度与辨证论治的微观角度双角度上,对疾病的防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等特点。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研究颇多,从临床、实验、方法学至理论的提出皆有涉足。通过查阅文献,从干预措施、基础研究、疗效评判方法及研究展望几个方面归纳中医综合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医药;综合疗法;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研究进展 【Abstract】TC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at doubl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concept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schemic stroke is a common and multiple disease, with a high morbid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some prevention researches of TCM about clinic, experiment, methodology, theory, for ischemic stroke. Base on literature, a review on TCM combination therapy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 during recovery period about interventions, basic research, efficacy evaluation method, and prospect was preformed as followed. 【Keywords】TCM medicine; Combination therapy; Ischemic stroke during recovery period; Review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6.05.082 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等特点[1]。较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三高一低”现象,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低死亡率。对脑卒中的防治到了刻不容缓的节点[2]。缺血性脑卒中在疾病阶段分期上分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其中恢复期通常指5周~6个月。目前急性期的治疗以西医手段为主,而恢复期(包括后遗症期)的治疗中医药方法占有相当的优势。查阅近20年的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文献,资料颇多,从临床、实验、方法学到理论的提出皆有涉足。为充分展示中医综合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进展,从干预措施、基础研究、疗效评判方法及研究展望几方面铺开综述。 1干预措施,众彩纷呈 从中药、针灸、推拿的传统干预思维,到结合熏蒸在外、 心神在上的维度干预思维,到结合现代康复、高端设备的开放尝试思维,一步步在前进,如果说一种方法称作一元素,则中药、针灸、推拿、熏蒸、心理等元素有很多种组合可能。 1.1 传统思维干预研究 1.1.1 单元素的干预认识 杨国荣等[3]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血黏度指标均优于西医对照组。常富业[4]对化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研究,中药治疗组证候疗效及抑制脂质过氧化物、降低丙二醇(MDA)等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性。陈幸生[5]对芒针治疗中风偏瘫120例对照观察,芒针透刺可明显提高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 1.1.2 二元素组合的干预认识 于振章等[6]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中药加针灸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干燥综合征防治指南

【概述】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其血清中则有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指不具另一诊断明确的结缔组织病(CTD)的干燥综合征。后者是指发生于另一诊断明确的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的干燥综合征。本指南主要叙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属全球性疾病,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 3%~4%。本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9~20。发病年龄多在40岁~50岁。也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多隐匿,大多数患者很难说出明确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差异较大。 1.局部表现 (1)口干燥症:因唾液腺病变,使唾液粘蛋白缺少而引起下述常见症状:①有70%~80%患者诉有口干,但不一定都是首症或主诉,严重者因口腔粘膜、牙齿和舌发粘以致在讲话时需频频饮水,进固体食物时必需伴水或流食送下,有时夜间需起床饮水等。②猖獗性龋齿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约50%的患者出现多个难以控制发展的龋齿,表现为牙齿逐渐变黑,继而小片脱落,最终只留残根。③成人腮腺炎,50%患者表现有间歇性交替性腮腺肿痛,累及单侧或双侧。大部分在10天左右可以自行消退,但有时持续性肿大。少数有颌下腺肿大,舌下腺肿大较少。有的伴有发热。对部分有腮腺持续性肿大者应警惕有恶性淋巴瘤的可能。④舌部表现为舌痛、舌面干、裂、舌乳头萎缩而光滑。⑤口腔粘膜出现溃疡或继发感染。 (2)干燥性角结膜炎 此因泪腺分泌的粘蛋白减少而出现眼干涩、异物感、泪少等症状,严重者痛哭无泪。部分患者有眼睑缘反复化脓性感染、结膜炎、角膜炎等。 (3)其他浅表部位如鼻、硬腭、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粘膜、阴道粘膜的外分泌腺体均可受累,使其分泌较少而出现相应症状。 2、系统表现除口眼干燥表现外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低热等。约有2/3患者出现系统损害。 (1)皮肤 皮肤病变的病理基础为局部血管炎。有下列表现①过敏性紫癜样皮疹:多见于下肢,为米粒大小边界清楚的红丘疹,压之不褪色,分批出现。每批持续时间约为10天,可自行消退而遗有褐色色素沉着。 ②结节红斑较为少见。③雷诺现象多不严重,不引起指端溃疡或相应组织萎缩。 (2)骨骼肌肉 关节痛较为常见。仅小部分表现有关节肿胀但多不严重且呈一过性。关节结构的破坏非本病的特点。肌炎见于约5%的患者。 (3)肾 国内报道约有30%~50%患者有肾损害,主要累及远端肾小管,表现为因I型肾小管酸中毒而引起的低血钾性肌肉麻痹,严重者出现肾钙化、肾结石及软骨病。表现为多饮、多尿的肾性尿崩亦常出现于肾小管酸中毒患者。通过氯化铵负荷试验可以看到约50%患者有亚临床型肾小管酸中毒。近端肾小管损害较少见。小部分患者出现较明显的肾小球损害,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甚至肾功能不全。 (4)肺 大部分患者无呼吸道症状。轻度受累者出现干咳,重者出现气短。肺部的主要病理为间质性病变,部分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少数人可因此而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早期肺间质病变在肺X片上并不明显只有高分辨肺CT方能发现。另有小部分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有肺纤维化及重度肺动脉高压者预后不佳。 (5)消化系统 胃肠道可以因其粘膜层的外分泌腺体病变而出现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约20%患者有肝脏损害,临床谱从黄疸至无临床症状而有肝功能损害不等。肝脏病理呈多样,以肝内小胆管壁及其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界板破坏等改变为突出。慢性胰腺炎亦非罕见。 (6)神经累及神经系统的发生率约为5%。以周围神经损害为多见,不论是中枢或周围神经损害均与血管炎有关。

考研中医综合必背笔记

中医方剂学 一、解表药主入肺、膀胱经,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虽有表证,也要慎用(一)发散风寒药 1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桂相配治疗风寒表证】 2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性味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桂枝单用解肌发表,配伍芍药,调和营卫;类似:柴胡单用疏肝解郁,配黄芩和解少阳。 eg: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配伍有:桂枝和白芍,生姜和大枣 3 紫苏(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不宜久煎,主治: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4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半夏南星及鱼蟹毒)—呕家之圣药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炭) 止血(肺胃等多种出血证)治外感表证,无论寒热皆可。荆芥穗祛风作用强于荆芥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风药风中润剂,既能祛外风,也能熄内风,祛风湿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独活为下半身) 8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夏月麻黄 9 藁本:散寒除湿,祛风止痛—太阳引经药 10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经引经药 11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少阴经引经药,细辛辛燥伤阴,“辛不过钱” 12苍耳子: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通鼻窍—治鼻渊要药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包煎,有毛易刺激喉咙 14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通经下乳 (二)发散风热药 1薄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注:薄荷能发汗,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2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宣肺祛痰、解毒消肿、润肠通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退翳明目、熄风止痉、镇静安神(3-6g) 4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5桑叶: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6菊花:疏风清热(黄)、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白)、清热解毒(野) 7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8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透疹、降压 9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10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疏肝要药与黄芩配伍和解少阳 11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2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麻黄汤 桂枝配芍药,生姜配大枣—调和营卫—桂枝汤 生姜配半夏—胃寒呕吐—小半夏汤 荆芥配防风—风寒证—荆防败毒散 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升麻配葛根—外感风寒所致头痛,麻疹初期—升麻葛根汤

风湿性干燥综合征

风湿性干燥综合征 一、风湿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尚浅,易引起漏诊、误诊。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其常见的症状有: 1. 系统损害:有些风湿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2. 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3.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

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 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7. 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风湿性疾病包含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瑞特综合症等)、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上百种以上的以累及骨、关节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总称。 二、干燥症属于中医“燥症”范畴,多因内热津伤或久病精血内亏;或失血过多所致,症候表现以内燥为主,也有外燥表现。治疗上多以滋养肝肾、益气养阴润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等法治之。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综合征,即称代谢综合征。例如糖代谢紊乱时就出现糖耐量低减,导致糖尿病;脂肪代谢障碍时出现高脂备症,脂肪肝。肥胖症、高血粘稠度等,蛋白质代谢障碍,出现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并可由以上三大代谢障碍而出现许多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可概括为“八高症”: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稠度,高尿酸血症,高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因为胰岛素抵抗,致胰岛素过度分泌,引起的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高体重(肥胖症)。 症状体征 1、腹部肥胖或超重; 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胆固醇(HDL-C)]低下; 3、高血压; 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5、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 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的风险大为增加。 治疗方法 由于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所以有人将代谢综合征称为“死亡四重奏”(中心性肥胖、高血糖、和高血压),因此代谢综合征是对一组高度相关疾病的概括

性和经济的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概念,要求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和精神协调),降血糖、调脂和抗高血压治疗都同等重要。 所有的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 1. 减轻体重 任何肥胖伴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减肥。主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必要的药物。研究表明,要使肥胖者体重长期降至正常的可能性较小。减肥的目标是至少使体重持久降低5%~15%。 ● 饮食调节: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摄入。对于25≤BMI≤30mg/m2者,给予每日1200kcal(5021千焦)低热量饮食,使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 ● 运动锻炼:提倡每日进行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分钟,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等。 ● 减肥药物:如(sibutramine),可抑制和再摄取,减少摄食,减轻体重。常规用药量是每日5~15mg。(orlistat),可通过抑制胃肠道胰,减少脂肪的吸收,每次120mg,每日3次。 2. 减轻胰岛素抵抗 在减肥和运动外,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即噻唑烷二酮类物(TZDS)都是临床常用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但是两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有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1)作有机制不同:TZDS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部位是脂肪组织,它通过逆转肥胖体内游离脂肪含量下降近50%。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二甲双胍可以显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糖异生。 (2)对体重的影响有很大差别:荟萃分析显示,TZD使用后体重增加4%~6%,而二甲双胍却使体重明显下降。而且二甲双胍引起的体重减轻更大程度上是的减少。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后,总体脂减少约9%,皮下脂肪减少7%,而内脏脂肪减少高达15%。 对新发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也不同:大型临床研究的资料证实,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可以预防新发糖尿病(DPP研究)和心血管事件(UKPDS研究)的发生,而TZDS目前缺乏临床研究结果以证实其具有相似的作用。 3. 改善血脂紊乱 调脂治疗在代谢综合症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常见药物有贝特类和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贝特类:降低TG,同时轻至中度降低TC及LDL-C,升高HDL-C。常用药物有:、苯扎贝特、吉非罗齐。 ● 他汀类:降低胆固醇作用较强,轻度降低TG及增加HDL-C作用。常用药物有:阿妥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 4. 降低血压 (1)根据美国第七届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的全民委员会的报告(JNC7),对于收缩压 ≥140mmHg/≥90mmHg的患者必须接受治疗。 (2)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当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时必须开始降压治疗。

2007年中医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中医综合2007年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A型题:1~7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择一项最符合的。 1.<<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说明了 A.阴阳消长平衡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相互转化 2.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指阴阳何种关系失常 A.消长平衡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互根互用 3.<<难经经释>>所说"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那种疾病传变形式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4.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滋水涵木 D.佐金平木 5.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肾主封藏 B.心主血脉 C.脾主运化 D.肝主疏泄 6."天葵至"、"太冲脉盛"的生理效应是 A.月经来潮 B.汗尿排泄 C.血液运行 D.津液代谢 7.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其中肝之精气上注于 A.瞳子 B.黑眼 C.眼络 D.白眼

8.下列与"气主煦之"无关的是 A.气郁久从阳而化热 B.体温的维持恒定 C.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正常的活动 D.血和津液的循环运行 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10.十二经脉气血贯注的形式是 A.循环贯注 B.手足贯注 C.左右贯注 D.上下贯注 11. 具有"主束骨而利机关"作用的是 A.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 C.十五别络 D.十二皮部 12.<<素问·举痛论>>所说导致"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恐则气下 13.导致"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的因素是 A.味过于甘 B.味过与苦 C.悲则气消 D.味过于咸 14.食指络脉诊法始见于 A.<<小儿药证直决>> B.<<水镜图决>> C.<<幼幼集成>> D.<<望诊遵经>> 15.唐以前文献中"哕"是指 A.干呕 B.噫气 C.呃逆 D.呕吐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中西医综合疗法应用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治疗获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各25例的观察组与参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治疗参照组患者,在采取参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同时接受润目丰液汤联合治疗。将两组获取的临床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眼干及眼干V AS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远优于参照组,且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引起的干眼症状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优良,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 标签: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症;中西医综合疗法;路氏润燥汤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以明显的眼干症状为表现,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临床对此病多采取西药对症治疗,但是并未获取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学对此病的治疗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气阴两虚为此病病机,可采取益气养阴的治疗方案。为此本研究主要探究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应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取得的临床疗效,并将结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我院伦理会批准同意下,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主动参与研究。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各25例的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7.5±5.5)岁,病程为2~5年,平均病程(3.5±0.5)年;参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7.5±4.8)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3.5±0.8)年。两组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参照组:人工泪液(生产厂家:湖北中佳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65894、规格:5 mL/瓶)2滴/次,4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润目丰液汤。基本组方:百合15g,生地、熟地、山药、当归、白术、杏仁、玉竹、麦冬、沙参、女贞子各10 g,菊花、密蒙花各8 g,桔梗、甘草各5 g,每次一剂,复煎一次,每日服用两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概况讲解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李兆福1 指导:彭江云2 (1 云南中医学院2002级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00 2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200 )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疗法;综述 干燥综合征(SS)是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最常见症状是口眼干燥,但临床表现远不限于此,任何系统、任何器官都可累及。其发病率在我国高于RA,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首位[1]。SS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此病名,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燥证范畴,多称“燥毒症”,又因可能累及周身,故称周痹。1989年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明确命名为燥痹。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替代和对症处理,尚无积极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中医对SS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临床治疗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辨证论治 薛氏[2]根据干燥表现侧重部位的不同,提出了不同治法:①以口舌干燥为主的,治宜滋养胃阴,方选益胃汤、五汁饮等加减;②以鼻部干涩为主的,治宜滋养肺阴,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③以眼部干燥为主的,治宜滋养肝阴,方选一贯煎加减;④以咽喉干涩为主的,治宜滋养肾阴,方选左归饮、增液汤等加减。马氏[3]辩治本病分三期

四型:①初期——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方以桂枝汤加减;②中期——气滞阴亏,治以柔肝理气、养阴和血,方用四逆散、四物汤加减;③重症——阴虚火旺,治以清肝泄火、养阴生津,方用龙胆泻肝汤、一贯煎加减;④后期——阴亏血瘀,治以滋阴益气、化瘀生新,方用大定风珠、大黄虫丸加减。姜氏等[4]查阅近十年文献,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将本病分为四型:①燥邪犯肺,治以疏散风热、宣肺布津,方以桑杏汤加减;②阴虚内热,以滋养阴液为法,偏于肝肾阴虚者,方用杞菊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偏于脾胃阴虚者,方用益胃汤合玉女煎加减;偏于肺胃阴虚者,方用百合固金汤合益胃汤、玉女煎加减;③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④气虚阳弱,治以助阳益气、温化水湿而布津液, 方以补中益气汤或桂附理中汤加减。陆氏[5]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在于阴虚液燥,病理机制在于气、血、痰、瘀,临床辨治分五型:①阴虚内热,治宜滋养肝肾,药用生地、玄参、枸杞子、炙龟板、炙鳖甲、丹皮、知母、天花粉、茯苓、钩藤等;②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助运,气运则津行、阴充则燥解,药用黄芪、白术、淮山药、玄参、石斛、当归、女贞子等;③湿热型,治宜化湿清热,药用白术、川朴、黄柏、生地、丹皮、山栀、茯苓、车前草等;④脾肾阳虚,治宜补益脾肾,温养阳气,药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当归、仙灵脾、肉桂等;⑤痰瘀阻滞,治宜活血化瘀、逐痰散结,药用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丹皮、山慈菇、贝母、牡蛎、青木香等。 董氏[6]根据本病病因病机及病变的特殊性,分为四型:①阴虚津亏证,

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初探

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初探 发表时间:2012-09-24T16:50:36.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吴嬛1 许啸虎2 [导读] 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吴嬛1 许啸虎2 ( 1 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武汉 4 3 0 0 0 0 ) (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代谢综合征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已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手段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中医学对于防治代谢综合征这一现代病尚缺深入的研究,本文力图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发病特点,阐述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和发病机理,分析了代谢综合征的动态演变和内在的整体关联性,探讨中西医结合处理代谢综合征的理论基础及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证治分型及治则治法,强调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优势,为防治代谢综合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证侯分型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320-02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体力活动少等诸多因素,现代人大多都受到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症”的困扰,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最终发展成代谢综合征。防治代谢综合征,除了要减轻体重、改变膳食结构、适度运动外,必要的药物辅助治疗十分重要。现代医学研究通过调节血粘、血脂,扩张毛细血管,增强胰岛细胞分泌降低胰岛素抵抗,使血压、血脂、血糖恢复正常。然而长期临床实践表明,单纯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某一疾病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需长期使用且疗效并不显著,同时罹患并发症几率增大。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阴阳平衡,注重辨证论治,在防治代谢综合征方面日益显现重要的作用。以下分别从中,西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加以阐述。 1 现代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是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Reaven 发现了胰岛素抵抗,并将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血压统称为“X 综合征”[1]。世界卫生组织(WH O)最终推荐使用“代谢综合征”来命名。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日渐增高。经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国7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4%~ 16%,并随年龄而增长。有代谢综合征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无代谢综合征者的2 倍[2]。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被认识到是一种临床证候群,内脏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内分泌失调和缺少体力活动,这些因素将直接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增加了发生2 型糖尿病的危险[3-5]。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2 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发生,原则上应先启动生活方式治疗,包括减轻体重,体力活动,控制饮食,如不够,再采取针对个别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6]。 2 中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2.1 病名 中医学并无代谢综合征这一病名,且历版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统编教材也未对代谢综合征作专篇论述,然根据其证候,可归属于中医之“肥胖”“消渴”“眩晕”“胸痹”“胁痛”“脾瘅”等范畴。但并不能说我们的祖先对这一病症一无所知,事实上,古代医籍中有关代谢综合征的论述也较多。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为形体肥胖,困倦乏力,胸脘痞闷,口甘口粘,大便溏滞不爽,舌苔腻,脉滑或弦或濡。故《素问? 奇病论》有云:“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现代人的饮食过于壅腻,以致痰浊壅滞于体内而形成肥胖。 2.2 病因的探讨 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代谢综合征属于中医内伤杂病,其病因主要与先天禀赋、饮食、劳逸和情志因素等有密切关系。目前的研究也证实,代谢综合征属于多源性疾病,主要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精神状态不协调(紧张、抑郁、焦虑等),生活方式不科学(缺少合理的运动、起居无规律等),肥胖,年龄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致病。 2.3 病机的探讨 从临床观察可以发现,高脂血症,肥胖,糖耐量异常,常常相伴出现并最终发展成为代谢综合征。这也为我们研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提供了思路:①把高脂血症,肥胖,糖耐量异常与代谢综合征作为一个整体观察比较,可以看出过食和少动是代谢综合征发展的两大主因。食量过大,塞滞中焦之气,有碍脾胃升降. 枢机不得斡旋,最终导致运化失职,脾气郁滞;喜食肥甘,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所碍的也是中焦气机。少动是活动减少,脾主四肢、肌肉,活动的减少必然影响脾的健运。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痰、为湿、为浊、为脂,进而变证从生,进而可以得出脾虚不运是其基本病机。②从代谢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演变观察,脾气虚衰,痰浊中阻,中焦不运则气滞,临床可见困倦乏力,胸脘痞闷,大便溏滞不爽;又气为血之帅,久之则化为血瘀,可见心慌胸闷,舌质暗红或隐紫,可有痕斑寮点,舌底脉络淤滞;瘀而化热,则面色隐红,口干,口渴,口苦,口臭,多饮,多食,急躁易怒,两胁胀满,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实有力;热甚则伤阴耗气,气阴两虚,可表现为疲倦乏力,气短自汗,口干多饮,夜尿频频,小便清长,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最后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五脏失职,面白无华,畏寒肢冷,心慌胸闷,动则气喘,神疲欲寐,纳差,预后不佳。 2.4 对代谢综合征中医诊断依据的探讨 由于当前尚无对代谢综合征中医诊断依据的标准,而单纯以疾病临床症候诊断尚不足成立,必须要以临床相关检查为依据,但从以下几点可以考虑:①由于本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有相关家族遗传史可供诊断参考。②患者多于中年后发病,形体肥胖,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不喜劳作,好逸享受;或病久并发眩晕,胸痹心痛,中风,疮痈等病症者,应考虑代谢综合征可能。③对有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肝功能不良者应注重考虑,或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燥热发汗,气短乏力等阴虚燥热表现者,应考虑代谢综合征可能。 2.5 症治类型及治法的探讨 由于代谢综合征其核心只胰岛素抵抗,有学者[7] 通过模拟胰岛素抵抗大鼠探讨中医症候,结果显示I R 大鼠的指标变化可分为3 类,

妇科 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门诊患者。 一、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月经后期(TCD编码:BFY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ICD-10编码:N92.6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妇科内分泌学(第2版)》(丁传鑫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协作组制定的“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诊疗方案”。 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血亏证 肾虚肝郁证 脾肾阳虚证 阴虚血燥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协作组制定的“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 2.月经周期≤90天,年龄20~39岁之间。 3.有妊娠可能、卵巢早衰、卵巢肿瘤、垂体腺瘤、子宫内膜结核、人流术后宫腔粘连或内膜损伤等器质性病变及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药物等引起的月经后期,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月经2~4天检查内分泌激素五项(FSH、LH、E2、PRL、T、TSH); (2)盆腔超声(无性生活者选择经腹B超); (3)妇科检查(无性生活者作肛腹检);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或尿β-HCG、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检查、甲状腺功能、胰岛素释放试验、垂体M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血亏证:补肾益精,养血活血。 (2)肾虚肝郁证:补肾活血,疏肝理气。 (3)脾肾阳虚证:温肾健脾,益气养血。 (4)阴虚血燥证:滋阴润燥,养血活血。 2.针灸治疗 3.耳穴 4.中药封包热敷治疗 5.辨证食疗 6.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或较前明显缩短。 2.FSH恢复正常或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