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法学3班0707124 赵沐芙

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从我做起

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似乎不该是我这种初学宪法、法条都没背全的人谈的问题。但是正因为题目大、涉及各个领域的人,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我觉得我有必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当代中国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无庸置疑的。据有关媒体报道,今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过德国。但是,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太协调的是,中国公民的宪法意识、法律意识却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中国的立法者有两个目的。一是要老百姓听话安分,二是要他们勤劳而有技巧”(1),这是古代的法,但现代老百姓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还是极少有想到用法律维权的,甚至不愿意在目击真相的情况下出席法庭作证,这些事实无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实际法治进程的缓慢,中国还处于有法制没法治的时代。那么,如何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呢?

我认为,首先要进行比较彻底的教育制度改革。以我个人为例,入大学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宪法,只是在政治课上听到过它、知道它的地位,只把它当作得分的工具,不考虑实际意义。这代表了大多数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学生的心理,学是一回事,学问进没进心中是另外一回事;教育不是丰富知识的途径,而是升学发财乃至升官的工具。这使得教育者很少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宪法意识等“课外”的东西的培养。从小就缺乏基本的宪法观念、宪法知识,长大后如果又不进行法学专业的学习,宪法意识从何谈起?

老师说过,美国的孩子在不识字的年龄就能把宪法背得滚瓜烂熟,而中国的孩子呢,忙着学画画、舞蹈,准备着将来也许能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增加一分筹码的才艺,中国的孩子也许没背宪法,但他们比外国的孩子忙得多。可当我们深究一下,这不是个好现象。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不止包括市场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法制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国民宪法意识的培养,中国正一步一步融入世界,对基本宪法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把宪法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在教授和学习宪法这样重要的课程时少一些功利心,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将宪法时刻记在心里,从宪法中寻求援助,我们整个国家的宪法意识才有可能不断增强。

不仅如此,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也要给我们的下一代树立好的榜样,在实际生活中模范地遵守宪法;如果一下子不能纠正所有行业的不合宪法的行为,至少要保障在未来的国家建设者们生活的领域中,没有反面教材。

还有,宪法教育要贯穿义务教育的始终。一种教育,要保证在受教育者离开学校后长时间发挥作用,必须要贯穿收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全过程,才能漫漫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一种体系、一种理念,

成为受教育者终生的信仰。当宪法成为我们国家受过义务教育的人的信仰时,我们国家的公民的宪法意识自然就强起来了。

其次,我们法学学生首先要增强自己的宪法意识。“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权利,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2),作为一名大学本科学生,我将来的职业极有可能与宪法、法律有关。而作为一名将来的法律工作者,知宪法、守宪法、宣传宪法、信任宪法的权威性,是绝对要做到的义务,这个义务不能放弃。我们也许现在还无力制止某些社会上违反宪法的行为,但我们一定不能丧失对宪法的信心,宪法是根本法,它是国家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我们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坚持正义,永远保持一个法律人应有的良知。要记住,我们是离宪法最近的人,如果我们对社会上的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视而不见,都不去维护宪法的尊严,那普通百姓有如何形成对宪法的信仰,没有信仰,不相信宪法能帮助他们,他们又怎么会主动维护宪法的权威,全社会的宪法意识也只能停滞不前甚至后退。

我们现在也许只是学生,然而,我们可以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周多向公众做些宪法方面的宣传,使宪法知识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宪法观念能深入百姓心中。还可以定期到中小学、工厂进行宪法普及教育,使人们消除对它的陌生感,使宪法平民化,不在是躺在纸上的文字,而成为真正为大众熟知、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与义务的代称,毕竟“宪法就是一张写着公民权利的纸”(3)。

我们的宪法意识的增强,还要避免流于形式,进行刚刚提到的那些活动,可不是为了

加学分,应付工事;也不止是为了锻炼自己。知识分子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我们有可能决定着祖国明天的法制进程,因此要时刻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事情踏踏实实做就做好,真正为国家做点贡献。

当然,我们能做的还很少,还需要不断学习。除了大学生,我认为最该有所作为的是法律工作者。司法独立,司法公正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当今中国社会的司法领域,总体上是可以的,但他们还不够好。百姓不了解律师、法官、检察官,觉得他们太遥远,与自己的利益无关。这并不是正常的现象,因为法律工作者不是一般的从业者,他们的工作与每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他们在用宪法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的正常运转。但一般人不了解他们,对他们的工作毫无概念,也就没法提高法律意识和宪法意识。所以,要逐步开放现有的法律部门,让人们知道,法律工作者并不遥远,法律和宪法与生活也很近,人的很多基本权利都是宪法赋予的,离开他们,人们不止无法参加政治活动,甚至无法生存,从而让人们形成正确的宪法观念,消除距离感,愿意用宪法和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且关注社会上众多的宪法行为,关注国家宪法方面的进展,进而使宪法问题成为百姓可以自由讨论的问题,那么这时,公民的宪法

意识就增强了。

说了这么多,毕竟还只是字面上的,并不难,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可以写出这样的文字,但却做不到,那么再多的宣言也没有用,我并不想欺骗任何人,对于我来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是很容易,看到不公正的事情能勇敢站出来还是很需要一番勇气的,但是,既然选择了法学这个专业,既然宪法又是母法,又是根本法,那么,我就必须做出一些牺牲,因为,我是一个“法律人”,法律人代表着正义与人性,正义就是匡扶弱小、维护真理,人性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整个人类进步而不是对自己发展的高度负责,也许在我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两难选择:是保存提升自己、还是坚守法律的天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想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出正确的决定,可能这样会损害我自己的某些利益,但是我还是相信,社会主流是好的,只要心中无愧,一定可以笑到最后。

而且,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我还要自己充分相信中国现行宪法的正确性。是的,我们从近代到现代的宪政之路是一波三折,中国曾有一个时期没有民主也没有宪法(没有民主的宪法不算真正的宪法),但中国人民是最坚强的,我们毕竟撑过来了,我们重新制定了更好的宪法,并且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修正补充着它,将来还要继续补充修正,也许它没有穷尽一切人们要求的权利,但它一直在进步,我对它充满了信心,这种信心或来自爱国心、或来自对宪法的神圣信仰,总之,要保持着这种信仰,并以此作为不断激励自己的砺石。

最后,也是最难的一点,要敢于挑战权威,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性。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面对各种权威与“专家”,但是,在宪法领域,不能盲目相信,要时刻保持耳清目明,保证自己的判断力,因为中国的宪法学刚开始起步,一切只是一种观点的参考,特别是某些留学归来的,自称得很了不起的人,却满口推崇欧美宪法、对祖国的宪法却百般挑剔的人,一定不要以为他们知识渊博、见识广博,一个连自己的根本都忘记的、毫无人性可言的人,再有才也是社会的败类。可能我的话重了一点,但态度是明确的,成承认本国的宪法有缺陷可以,要求用别国的宪法作借鉴也无可厚非,但一味抨击本国的宪法的做法却是不对的。法律工作者和法学者要想获得大的成就,首先要爱国,其次才是专业知识。

所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从我做起。我本人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宪法知识,做一个法律人应该做的事,让宪法和法律成为我心中的信仰,热爱自己的选择,将来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将这一份对宪法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个身边的人——哪怕我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不过,一传十,十传百,整个社会的宪法意识一定会有所提高,法制社会到临的那一天一定不会遥远。

(1)参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三卷第十九章第二十节。

(2)参见卢梭《社会契约论》第12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参见《列宁全集》第50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农民法律意识现状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张丽 学号:20110908708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一、前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提升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水平。中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7.2亿,在某种意义上说农民法律意识水平决定着中国法制化的进程。自八六年我国进行普法宣传以来,法律已经深入基层,走进并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促进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农村的法制建设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遗憾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普法宣传工作,目前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和农民法律意识都处于低水平。如何提升农民法律意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深入本村,就当地农村普法教育以及农民法律意识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联系近年来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都可了解到不少人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的,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去报案;也有一些像有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是朋友,不会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委会的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人们普遍有一种耻讼、贱讼观念。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极“左”思想的影响,使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相交织的状况,特别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公民仍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参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给“权大于法”以相当程度的认可,视法为维护道德的武器,致力于“无讼”来维护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言出法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存在,给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领导人讲的话就是法”。这表明,法律权威的削弱和法律观念的动摇成为法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因此,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的态度总体上还是积极的。在对现行法律的要求上,他们通过生活实践和普法教育的开展,逐步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现行法律评价上,尽管多数人的评价是感性的,但他们一般都能肯定法律的价值,而且也能够应用相关法律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上述积极态度相反,由于非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公民又对现行法律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态度,表现在他们对相当一部分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宁愿依赖政策或某些行政职能部门,因而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去了解、咨询法律,从而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给他们的检举、控告权利,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明哲保身,不引火烧身,更有甚者,即使与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违法之举,他们也不去检举、控告,有的采取“私了”办法解决,求得“消除”后顾之忧,从这方面讲,普法工作还任重道远。 (三)妇女的法律意识更为淡薄,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广大农村,应该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里,多数的妇女经济上还不能够独立,走不出家庭的圈子,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家庭暴力也时有发生,妇女受歧视、受虐待、受摧残的事

公民宪法意识调研

社会实践报告 公民宪法意识调研 团队名称: 队长姓名:

公民宪法意识调研 姓名:安逸 团队名称:×× 学院:××× 内容摘要:宪法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大法,公民意识与社会的正常发展息息相关。公民宪法意识决定了公民在一系列情况下的行为选择。与此同时公民的宪法意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宪法权威的树立和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决定着国家公民意识教育的推进。本文阐述了有关公民宪法意识的基本概念,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公民宪法意识现状及成因,试探性地提出了公民宪法意识提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宪法、公民、公民意识、公民宪法意识、现状及成因、解决方案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的。 在我国宪法的实施过程中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多次修正。[1]作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证书,以及各类组织活动的根本活动准则,公民有义务对宪法有基本的认识,政府机关有义务推进宪法意识的普及。从近几年社会热点问题来看,公民宪法意识的提高已经成了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一、主要概念 1. 宪法: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

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1)论文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1)论文 [论文关键词]法治国家公民宪法意识[论文摘要]法治国家不仅应包括完善的法律制度,还应包括所有公民应有的宪法意识,两者同样重要。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不仅要通过宪法教育来进行,还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和宪法实践来进行。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状况,而且包括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就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艰巨复杂过程。国家的法治状况不仅仅依赖于公民是否具有一般的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公民是否具有一定的宪法意识。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是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必要动力,也是国家人权保障的重要精神力量。一、宪法意识的结构与内容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对宪法精神及其基本内容的理解、认同,是人们自觉运用宪法进行思考、判断、处理各种问题的心理特征,它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和核心。1、宪法意识的结构在内在结构上,宪法意识包括宪法基本知识和宪法观念。前者是人们对宪法常识、规范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后者是人们对宪法精神和内涵的领悟。宪法基本知识是形成宪法意识的基础,宪法观念是人们通过对宪法基本认识的消化和提炼而得到的理性认识。在层次上,宪法意识包括宪法心理和宪法理论。前者是对宪法现象的不系统的、直观的、具体的感觉,是感性认识;后者是人们对宪法现象进行系统抽象后的思想观点,它是在宪法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是较高层次的宪法意识。从宪法意识主体上划分,宪法意识可以分为个体宪法意识与集体宪法意识。前者是指个人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观念和评价,后者是社会群体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观念和评价。宪法意识的结构分析对公民宪法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来说,宪法基本认识、宪法心理和个人宪法意识都是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良好的宪法心理和个体宪法意识,那么建构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整体宪法意识就不会是稳固的、进步的、对法治建设有益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普通公民都精通宪法,对宪法的理性认识,或者说要具有系统的、完整的、抽象的宪法知识体系只是对法律职业者的要求。但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则更应该着眼于普通公民的宪法意识的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准。2、宪法意识的内容宪法意识的内容与宪法规范的内容在本质上是相对应的,但是又有超越之处,这体现在宪法意识不仅包括对宪法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也包括对宪法运行的思考和对宪法的评价。对国家的基本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了解本国的基本制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教育主题班会——王彦文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高二(4)班 活动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 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4. 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活动内容: 1.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使大家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 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增强 公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权利意识和 义务意识,成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的四有新 人。 活动形式: 主要形式:知识讲座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好,本期班会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二:探究遵守宪法的重要性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学习宪法这么重要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 三:进一步强调做好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上面对学习宪法重要性的了解,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法制环境。同时,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制约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因此,必须通过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公民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提高。今

中学生法制课教案第三课增强宪法意识严格遵守宪法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三课增强宪法意识严格遵守 宪法时间 备课上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宪法,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确认保障公民的权利。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宪法意识,自己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确认公民权利;权利保障体制难点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

教学过程导入:民法、义务教育法第一条都写明:依据宪法,制定本 法。为什么要依据宪法?什么是宪法?它有哪些作 用?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宪法的一些知识。 第三课增强宪法意识严格遵守宪法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P14材料,思考问题:从上述情景中你 能发现宪法规定的内容与刑法、义务教育法等普通 法律规定的内容有何不同吗? 活动过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1)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任务、 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标志等问题,都是国家生 活中的根本问题,只能由宪法规定。 (2)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P14相关链接,了解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等内容。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P15材料,思考问题:从上述情景中你 能感悟到哪种法律是“母法”吗?宪法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表现在何处? 活动过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法、时间 1分 10分 讨论法 5分 讨论法

教师总结:(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根据宪 讲授法

2.2.2 增强宪法意识.

2.2.2 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 1.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2.了解增强宪法意识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做法,能够自觉增强宪法意识。 3.学好宪法,热爱宪法,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践行宪法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中学生如何践行宪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习近平:我宣誓》 3月17日,十三届一中全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以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是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3月17日至19日,人民大会堂连续举行多场宪法宣誓仪式。这是对宪法最庄严的宣誓!这是对人人民最神圣的承诺!这正体现了宪法的权威,昭示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是加强宪法监督的需要 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我国今年又设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还会制定国家监察法,以保证我国的监督制度更加完善。 2.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我国设立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以强化他们的宪法意识。关于宪法日学 生都已经了解了,这里不做赘述,我们重点了解一下我国的宪法宣誓制 度。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两会特别报道《宪法宣誓仪式》, 活动二:观看视频两会特别报道,思考下列问题: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

论增强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一、增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 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司法、执法水平和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参与法律监督的积极性,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第一,法律意识在完善立法工作,促进有法可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依法办事的前提是有法可以,没有法,或者法残缺不全,那么依法办事就无从谈起。第二,法律意识在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中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常言说得好“已不正,不能正人”、“打铁先要自身硬”,执法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就会表现出执法素质差,执法水平低,就会造成执法不公、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等现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法律也无济于事。法律意识是国家司法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法律,准确、及时适用法律的必要因素。司法人员在办案中,如果是不知法、不懂法或者对法律作出歪曲理解,那么势必会造成冤假错案。因此,司法人员也要具备较高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第三,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依法办事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法律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和要求。因此,公民能否自觉守法,做到依法办事,在很大程度上,与公民的法律意识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当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水平时,他们就能认识法律中规定的权利、义务、禁令都是与自己的利益紧密相联的,就能做到自觉守法,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从而就能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则相反。第四,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在实现依法治国、严格依法办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实现依法治国,关键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正确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见诸于报端的一些中高级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把党和人民赋予给他们的权力,当做自己贪污、腐败的专用工具,视党纪国法和人民群众利益而不顾,挺而走险,最终走上不归之路,他们带给自己身边的班子成员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共同犯罪与集体犯罪,在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往往起到了主要作用。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法大于权,而不是权大于法。第五,从法律的监督角度来看,依法治国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人民群众的监督,而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的真正实现,来源于他们良好的法律意识,否则,这种监督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增强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顺利推进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从行政与司法来看,能否实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取决于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如果没有他们相应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工作就难以进行。从守法与护法的角度看,公民能否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取决于公民的法律意识。我国的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整体水平还不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它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总之,认识必须到位,行动必须自觉,工作必须一贯坚持,才能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浅谈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中国传媒大学2012——2013学年 第1 学期 课程编码051030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题目浅谈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学生姓名张淼宇 学号201204313004 班级文化产业管理2班 学生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彭珂 教师所属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 成绩

当前,“法”对人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人们主动依法保障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是归结于中国的司法体系不断地完善,二则依赖于现代传媒为法律的传播提供的有力保障。例如现在最受大家欢迎,被誉为“饭后法律茶点”的《今日说法》,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观看一个小故事,吸收一些法律知识,了解我国基本的法律精神和方向。常年浸润于这样的法律知识传播氛围中,受众们的法律知识可见一斑。再加上国内教育范围的扩大,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条件的提高,法律知识讲授的范围亦不断扩大,各种媒介都通过其特有的形式传递着法律信息,法律信息填充着我们生存的每个时空,宛如空气般存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纵观当代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不少的缺漏和有待完善之处。首先,引发社会大讨论的活熊取胆事件,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法律体系的漏洞。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早有针对动物的保护法实施,但我国还面临有案件却无法可循的尴尬境地,致使公民行为准则出现不一致性;其次,通过城市治安案件中看出中国的法制进程虽然稳步有序的提升,但影响和传播力度不够,致使边缘人士,如农村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接触不到或者不理解法律条文;此外在一份来自百度文库的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有92.11%的同学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而且有45.11%的同学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有用。所以,培养现代法律意识、建立法治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 结合我国现状,我用分类方法研究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手段。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性,但人和人组成的群体中却存在共性,藉此,针对不同人群体现出的不同特性,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方案建议。 首先,我将传播对象做了如下分类:青少年、大学生、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普适大众等。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成长期,在此阶段形成正确良好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发展尤其重要。对于所受教育条件和质量好的青少年来说,应力求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法制观念的介绍和加强道德建设,正如林肯所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而对于处于边远地区的青少年来说,接受高质量教育不甚现实,所以,需要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普及法律的精神和知识。 大学生正处于个人生涯和社会角色的交汇点,正在完成“社会人”的转型过渡,

公民 宪法意识 薄弱 成因 培育

【摘要】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依然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公民对宪法的认识有待提高、宪法理念有待提升、权利意识有待加强、对宪法事件的态度有待转变。造成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薄弱的成因在于,公民的宪法意识提升受传统观念、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宪法实施效果的制约。针对上述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薄弱的现状和成因,文章提出了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若干培育路径。 【关键词】公民宪法意识薄弱成因培育 公民宪法意识是一国公民对宪法现象的认知、评价、意志等方面意识形式的总称。公民的宪法认知是公民对于宪法理论、宪法实践的理解,是公民其他方面宪法意识的基础条件。公民的宪法评价,是公民在其宪法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宪法理论标准或者道德标准,对不同的宪法现象之间通过比较之后获得的肯定性、否定性评价。公民的宪法意志,是公民具有相应目的的宪法意识,宪法意志是公民宪法行为最为直接的思想源泉。公民宪法意识包含权利保护、权力制约的意识和公民对宪法本身的认知。 培育公民宪法意识,是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切实维护公民各项权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切实强化了法治建设,公民宪法意识在较大程度上获得了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还存在许多薄弱的地方,主要是公民的宪法权威意识尚未牢固树立,公民的宪法信仰明显缺失,宪法主体并未不折不扣地将宪法作为自己的根本行为准则。同时,公民尚未形成正确的权利意识,对宪法的功能作用认识错位,并未正确地认识到宪法是用来约束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大法。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培育公民宪法意识,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和亟待加以切实解决的重大历史命题。在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公民的宪法意识无疑就是十分重要的“软件”,公民的宪法意识只有在法治的土壤之中才能茁壮成长,有力地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依然较为薄弱

宪法宣传标语13434

1、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3、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4、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5、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6、增强公民宪法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养 7、增强宪法观念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 8、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9、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 10、人人学法用法个个懂法护法 11、守法律己依法办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12、弘扬法治,崇尚文明,做诚信守法好市民 13、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14、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 15、人生行万里,法律记心里 16、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 17、知法守法你我他,幸福平安千万家 18、人人守法,法守人人 19、同谱法治文明曲,共唱淄川和谐歌 20、智者以法护身,愚人以身试法 21、守护人生绿灯,不闯法律红灯 22、开启法律明灯,照亮人生前程

23、百行德为首,万事法为先 24、情动人,理服人,法育人 25、和谐与文明同在,法治与发展共存 26、学法知法懂法事事讲法;守法用法护法人人普法 27、一言一行遵纪守法,一生一世清正做人! 28、守法,法有情有义;违法,法铁面无私 29、以人为本营造和谐,以法为准彰显公正 30、为人守法,为事依法,为公护法,为国弘法。 31、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32、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33、学法懂法源自一点一滴,守法用法始于一言一行。 34、知法明礼,用法维善,护法除恶,守法心安。 35、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处纷争。 36、知法铭心智,懂法正言行,守法创和谐。 37、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办事,维护法治环境 38、学法立念,懂法明鉴;用法善举,执法司严;护法晓义,守法享安。 39、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40、学法懂法只需一时守法用法受益一世 4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42、学习贯彻宪法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43、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八下2.2加强宪法监督 增强宪法意识教案

八下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二框加强宪法监督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养成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能力目标:能够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生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3、知识目标:懂得宪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难点】 增强宪法意识。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需要积累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国家的一些政策动向。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导学。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说起宪法,大家也许会觉得宪法是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重大事务的根本大法,与我个人好像没什么关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则视频《宪法在我一生》 过渡:宪法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于宪法打交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之一,你对宪法有认同吗?你自觉履行了宪法对我们的要求没有?你有宪法意识没有?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增强宪法意识》 二、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养成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能力目标:能够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生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3、知识目标:懂得宪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三、展示本课的学法指导 1、自主预习。圈、点、勾、划课本上的重点,完成《学生成长册》P14课前自主预习4-10题。(时间5分钟) 2、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分组分任务完成每组相对应的任务,先独立思考2-3分钟,再在小组内分享讨论得出共性答案,讨论的同时每个人都要做笔记。(时间8-10分钟) 3、自主反馈。分小组分享答案,并在全班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答案。(时间8-15分钟) 4、当堂训练。完成相应问题。 附:小组讨论问题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的要求是什么?(一个小组) 2、增强宪法意识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是什么?(两个小组) 3、为什么要推动宪法实施?(一个小组) 四、自主预习 要求:独立进行,圈、点、勾、划课本上的重点,完成《学生成长册》P14课前自主预习4-10题。(时间5分钟) 五、小组合作

公民宪法知识调查报告

公民宪法知识调查报告 公民宪法知识调查报告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的,至XX年12月4日已经整整20年了。我们不禁要问:宪法公布实施20年了,我国公民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如何、对宪法的认识水平怎样、对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是怎么评价的?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现将这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XX年11月初至12月底。 调查区域: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调查地点:这次调查的范围很广泛,调查人员的足迹遍及调查区域内的党政军工农学商等各种单位、火车站、汽车站、火车上、长途汽车上、公共汽车里、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店铺摊吧、闹市乡镇以及邻居家中,等等。调查人员:苏州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共96人。调查方式:调查人员亲自走访调查,由调查人员询问填写,或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本次调查一律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 调查要求:调查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调查必须客观中立,不能先入为主;调查要尽可能多记录被调查人

的原话;每个调查人员至少调查10人以上,要尽可能扩大调查面,选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一个单位的调查对象一般不超过3个人。 调查问卷: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01份。江苏947份,其中苏州708份(市区582份、市郊城镇106份、昆山10份、张家港10份)、无锡62份、南京48份、常州45份、泰州30份、盐城20份、南通18份、镇江16份;上海42份;浙江宁波12份。调查对象: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基本情况,详见下面的表1、表2、表3、表4。表 1 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统计表性别人数百分比男596 % 女 405 % 合计 1001 100% 表2 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统计表年龄人数百分比 18-29岁 391 % 30-39岁263 % 40-49岁 212 % 50岁以上 135 % 合计 1001 100 % 表 3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统计表文化程度人数百分比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21 % 小学 55 % 初中 157 % 高中或中专 327 % 大专 203 % 本科及以上 238 % 合计1001 100 % 表4 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统计表职业人数百分比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90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57 % 国有企业职员 124 % 集体企业职员 81 % 私营企业职员153 % 外资企业职员 70 % 个体户 97 % 农民 40 % 在校大学生 128 % 其他 61 % 合计 1001 100 % 。 二、调查问题的统计结果与简要分析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的,至XX 年12月4日已经整整20年了。我们不禁要问:宪法公布实施20年了,我国公民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如何、对宪法的认识水平怎样、对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是怎么评价的?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现将这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时间:XX年11月初至12月底。调查区域: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调查地点:这次调查的范围很广泛,调查人员的足迹遍及调查区域内的党政军工农学商等各种单位、火车站、汽车站、火车上、长途汽车上、公共汽车里、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店铺摊吧、闹市乡镇以及邻居家中,等等。调查人员:苏州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共96人。调查方式:调查人员亲自走访调查,由调查人员询问填写,或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本次调查一律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要求:调查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调查必须客观中立,不能先入为主;调查要尽可能多记录被调查人的原话;每个调查人员至少调查10人以上,要尽可能扩大调查面,选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一个单位的调查对象一般不超过3个人。调查问卷:

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01份。江苏947份,其中苏州708份(市区582份、市郊城镇106份、昆山10份、张家港10份)、无锡62份、南京48份、常州45份、泰州30份、盐城20份、南通18份、镇江16份;上海42份;浙江宁波12份。调查对象: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基本情况,详见下面的表1、表2、表3、表4。表 1 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统计表性别人数百分比男596 59.54% 女 405 40.46% 合计 1001 100% 表 2 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统计表年龄人数百分比 18-29岁391 39.06 % 30-39岁 26 3 26.27 % 40-49岁 212 21.18 % 50岁以上 135 13.49 % 合计 1001 100 % 表3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统计表文化程度人数百分比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21 2.10 % 小学 55 5.49 % 初中 157 15.68 % 高中或中专 327 32.67 % 大专 203 20.28 % 本科及以上 238 23.78 % 合计 1001 100 % 表 4 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统计表职业人数百分比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90 8.99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57 15.68 % 国有企业职员 124 12.39 % 集体企业职员 81 8.09 % 私营企业职员 153 15.29 % 外资企业职员 70 6.99 % 个体户 97 9.69 % 农民 40 4.00 % 在校大学生 128 12.79 % 其他 61 6.09 % 合计 1001 100 % 表4说明:这次我们调查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市委、区

浅析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浅析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各项法律制度 和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当前依法治国政策的推行下,要完善各项法治制度,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 体系,也需要不断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公民法 治意识的培养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同样的意义。本文首先探究了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实 践措施,以此来不断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推动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向前发展。 关键词:培养;公民宪法意识;重要性 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也是完善我国 各项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重要手段。依法治国是我国大力推行的基本国策,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制度与理论上。在新时期,法治国家讲求的是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要完成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培养 公民的宪法意识,提高公民对宪法的了解和认可。当前我国在培养公民宪法意识 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要立足当前国内法治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探求更加 完善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一、我国公民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树立人民主权思想的根本保证 人民主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确保人民管理国家,实现人民当 家作主的保证[1]。培养和提高宪法意识,首先是培养和提高人民主权的意识,增 强主人翁观念,更好地理解宪法的基本精神,认识宪法是人民自己管理国家的总 章程,自己应当忠于宪法、遵守宪法,从而树立宪法意识。 (二)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客观要求 宪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关于国家权力的约束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保障, 其中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及保障其实现是根本目的。所以宪法素来有“人民权利保证书”的美称[2]。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意识的核心就是公民权利意识,只有培 养和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才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根本实现。 (三)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除非人们觉得,那是他们的法律,否则,他们就不 会尊重法律。”[3]宪法也是一样。当人们无法真正享受宪法规定的权利时候,人 们便会失去对宪法的尊重,宪法也随之丧失它的权威。没有宪法权威,便不可能 形成宪法意识。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所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离开宪法依法治国将失去根据,将迷失 方向。依法治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和权威[4]。所以培养和提高公 民宪法意识是提高宪法权威、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四)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国家党政机关团体守法的重要前提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政党、团体都必须依宪法为 根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5]。增强守法 观念首先要遵守宪法,才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所以培养和提高公民宪 法意识是国家机关、政党、团体和公民守法的重要前提。 二、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实践分析 (一)开展普法活动,普及宪法知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第一个普法规划以来,我国的普法活动已经走过了30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班会活动准备细节方案流程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班会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同学们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让同学们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活动过程: 、说明本次活动的意义 甲: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乙: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 甲:所以,为了更好地做到懂法守法,在12月4日即将来到的日子里,我们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宪法。 2、宣布活动开始 三、宪法日介绍 乙:同学们,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

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甲:设立国家宪法日有着深厚的意义。关于“宪法”你们到底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 (一)、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它集中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它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在本质上,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二)、宪法的作用 、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2、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②促进法制的统一。 3、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

增强宪法意识

增强宪法意识 时间:2016-11-15 10:45:19 | 作者:李渊 12月4日是中国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传递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理念,坚定党和国家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决心。 宪法是法上之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其他一切法律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宪法,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公民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宪法从内容上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尊重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意义十分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全球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各种思潮涌现,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渐渐影响到我们:有些青少年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有些青少年因任性冲动而打架斗殴,欺负弱小,尽染劣迹恶迹,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事实说明,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高素质的公民已刻不容缓。 增强宪法意识,首先应了解宪法。青少年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宪法,才能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知道宪法在我们国家生活、人民生活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哪些行为是宪法提倡和鼓励的,哪些行为是宪法所禁止的;明白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青少年学生通过宪法及相关法律的学习,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指导行动,学习在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中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宪法的要求,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如: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式;刻苦学习,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等等。 三是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总会有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宪法观念,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用各种形式向周围的群众宣传宪法知识,让周围的群众了解到宪法的重要性。 当前,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正气构成了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消极丑恶的现象,有的人总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违反宪法的事情。对于违法行为,我们青少年要机智勇敢地与其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尊严。

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一)

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一) 现行的1982年宪法施行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这部宪法是我国历史上最好的一部宪法。经过1988、1993和1999年三次修正案修改以后,它更加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99年的修正案,把1997年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通过法定程序载入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在我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在国内的民主法制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也引起了国际宪法学界的关注。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全国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遵守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这些道理,不仅是我们宪法学界的共识,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所肯定。大家知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真要实行依法治国,必须树立法治观念,首先是宪法观念,也就是要正确理解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实施。如果没有宪法观念,或者宪法观念不强,那么依法治国也只是一句空话。而在我们中国,由于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人治的阴魂历久不散,它对依法治国的负面效应严重存在,不可低估。所以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必须在党的领导下,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观念更新和制度改革,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决不能一蹴而就。宪法规定“依法治国”,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摒弃人治、实行法冶的决心和信念,也顺应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应当强调指出,既然宪法作了规定,那就须采取切实措施,为它的实施而努力奋斗。而增强宪法观念,实在是所有一切措施中不可或缺的首要因素。 法制建设与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思考本来,彭真在1982年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就说过:“宪法通过以后,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从1986年开始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的三个五年的普法教育,都把宪法作为它的主要内容。我们在肯定普法教育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宪法离“家喻户晓”的要求还相当远。不要说老百姓,就是有些领导干部也不知道有哪些宪法修正案,甚至不知道“依法治国”已经写进了宪法。司法部长张福森2001年4月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的“三五”普法教育的情况报告中指出:“广大公民、公务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这次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的决议〉(即“四五”普法决议)规定:“继续深入宣传学习宪法,强化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为此,我们必须持之以恒,继续作出巨大的努力。正像江泽民在1996年2月中央举办关于依法治国的法制讲座时所指出的:“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并逐步使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