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实用参考]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实用参考]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

班级情况分析及相应措施本班共有GG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成绩也偏低,数学有G人不达标,数学优秀率33%,达标率72.7%,平均分78。可见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差,基础知识薄弱,而且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

班级管理目标: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其次,建立一个团结、民主、和谐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

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成绩达到:

数学达标率 80% 优秀率 25%

行为习惯目标:

使学生能够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准备学具,下课的时候做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学困生转化目标: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

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分层教学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目标教学法,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订高低不一的教学目标,这里包括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学生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培养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们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全册备课

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比较准确清晰的回答了我国数学课程要改革什么、提倡什么和需要做什么的问题,还提出给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标准》明确课程标准时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与考试命题依据的同时,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标志着数学教育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标准》在增加既符合时代要求、对学生的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的数学内容的同时,适当删减了许多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大价值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标准》的指引下,我的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早日从课改的瀚海中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学内容:

新知识内容: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比和比例,另外还有一个总复习单元和两个实践活动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并能从生活中找出实例,进行交流。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求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情感、态度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国情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使学生养成置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认识比例尺,掌握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界比例的方法;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会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的全过程。

使学生养成置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一单元

教学思想:

在本单元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总结出知识点,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知,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圆锥和圆柱,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或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会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会正确的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空间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比和比例、总复习

教学重点:

1、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圆柱的表面积。

2、能运用公式较灵活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课时: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我们以前学过那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那么你知道他们有哪些特征

吗?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如茶叶桶、罐头盒、圆钢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

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二、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分组研究

教师:那么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现在请4人小组进行研究,必要时可以将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圆柱拆开看看,并把发现的结论写在玻璃片上。

3、交流结果

教师可让一些小组上台交流。

教师及时进行概括:(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你怎样可以得到一个圆柱体?生操作演示汇报。

圆柱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而成的图形。

5、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6、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7、动手制作圆柱

三、练习

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四、总结

教师:谁能讲一讲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作业:练习一 1-4题

六、板书:

圆柱

2个圆→底面完全相同

长=底面周长1个曲面→侧面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宽=圆柱的高

课后反思:

课上学生能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感知圆柱的立体图形及了解了圆柱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运用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l)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罐头盒,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教师:那么,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三、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学生动手摸圆柱的侧面,感知圆柱的侧面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侧面积。

教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分组讨论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引导归纳: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字母表示 s=ch

2.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一、解决实际问题

例:一个无盖的圆柱体铁皮水桶,高是45厘米,底面直径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1、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解答汇报

3、师适时板书

二、练习巩固

1、练一练:

芳芳制作了一个圆柱体的笔筒,笔筒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10厘米。她想给笔筒的侧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多大的彩纸?

2、试一试:

6页

小结:谈收获

三、作业:练习二2---5

七、板书:圆柱侧面积=地面周长G高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G2

课后反思:

学生对圆柱表面积,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圆柱体给圆柱体配侧面,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圆柱体的侧面与长方形的关系,理解了怎样求圆柱体的侧面。但在理解圆柱侧面积的时候有些困难,课堂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内容比较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圆柱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求法。

二、新授

(一)分割

1、每名同学拿出一根黄瓜,说明如果把它看成圆柱体,摸一摸它的表面,体会圆柱的表面是一个曲面。

把黄瓜切一刀。思考:

(1)你是怎么切的?

(2)分别切成什么样的物体?

(3)摸一摸两部分的表面,观察这时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的圆柱表面积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A 横截

演示:问:表面积之和增加了那部分?怎样计算增加部分的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之和?学生交流汇报

思考题问:把圆柱横截后去掉一部分,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减少的是那部分的面积?怎样计算?

B 纵剖

演示:提问:怎样计算增加部分的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之和?

C 讨论其他方法

小结:无论怎么分割圆柱,它的表面机之和都什么变化?

(二)拼和

1、出示自学提纲并讨论

这两部分拼合成一个形体,思考:

(1)你是怎样拼和的?

(2)表面积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大家能够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问题,说明大家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圆柱木棒,底面直径2厘米,高3厘米,如果沿地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增加()厘米。

A 6 b 12 c 24 d 48

(2)把圆柱的钢材沿平行地面的方向截成三段,表面积之和增加12平方厘米,钢材的第面积应是()

a 6

b 4

c 3

d 2

2、讨论并解答

一个圆柱木块,高减少1厘米后,表面积就减少了6.28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作业;数学书 6页 7 8 9题

五、课后反思:

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切拼,学生一目了然,很清楚的就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的是那个面,减少的是那个面,学生能够正确的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2、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圆柱体体积

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图形,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提问:这是不是一个圆柱?(是。)教师用手捂住圆柱的侧面,只把其中的一个底面出示给学生看,提问:“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是。)“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

教师将这分成16块的底面出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操作演示,先只把底面部分拿给学生看,“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

(有点接近长方体。)。

然后教师指出: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教师: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2)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 (8) 二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 (15) 二分数除法《分数除以分数》 (19) 二分数除法《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23) 三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7) 三百分数《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34) 三百分数《生活中的百分数》 (41) 四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设计存款方案》 (47) 四解决问题《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51) 四解决问题《工程问题》 (56) 四解决问题《银行存款》 (62) 四解决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67) 五圆《实践活动跑道中的数学问题》 (80) 五圆《圆的认识》 (85) 五圆《圆的周长》 (90) 五圆《圆的面积》 (95) 五圆《扇形》 (99) 《六扇形统计图》 (104) 八总复习《圆》 (109)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实际入手使学生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知道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过程目标:通过探索、交流、比较。培养学生的类推、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计算法则。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新课 1、直接写得数 ⑴ 2个8相加 2×8=16 5个12相加 5×12=60 10个0.9 10×0.9=9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12)

乐昌市2019年小学六年级水平测试 数学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检测时间70分钟) 2018年7月10日 一、填空。(第2、3小题各2分,第7小题1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1104430000平方米。横线上的数读作( ),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 24∶( )( )÷20=( )% 3. 3吨40千克=(时=( )时( )分 4. 56 的分数单位是( ),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正好是最小的质数。 5. 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之和是68cm 3,圆柱的体积是( )cm 3。 6. 甲乙两地相距1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2.5小时,返回时用1.5小时,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 7. 某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4 1 。 8. 王老师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时可以从银行取出 ( )元。 9.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5∶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 )三角形;按边分是( )三角形。 10.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O.4,另一个内项是( )。 11. 用小棒按照如下方式摆图形,摆6个八边形需要( )根小棒。 12. 根据扇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填表。 13. 在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甲乙两地实际相距( )千米。一辆客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行完全程要用( )时。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4分) 1.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 ) 2.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 ( ) 3. 把一根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这根绳子的51,每份是5 6 米。 ( ) 4. 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左面、正面、上面看都是 ,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 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体。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0℃表示没有温度 B.树苗成活率不可能超过100% C.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D.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 投掷3次硬币,有2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那么,投掷第4次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A. 41 B.21 C.31 D.3 2 3. 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你”字相对面上的字是( )。 A.我 B.中 C.国 D.梦 4. 在y =3 x 中(z 、y 都不为零),y 与x (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5.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5厘米,则它的周长为( )厘米。 A.9 B.12 C.9或12 四、计算。(共26分) 1. 直接写出得数。(8分) 401-199= 31+71= 43×0.8= 157÷25 21 = 2.01-1.21= 3.2+1.18= 43×32÷43×3 2 = 40×25%= 2.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9分) 19×2.5×4 125÷[51×(32-41)] 521×715+514÷15 7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

总复习 【例1】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 cm) 解析: 把左下角的 4 1 圆沿着长方形下面的长边向右平移12cm ,使阴影部分转化成规则图形,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求边长为12 cm 的正方形的面积。 解答: 12×12=144(cm 2)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44cm 2。 【例2】学校阅览室里有36名学生在看书,其中女生占 9 4 ,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品,求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 解析:“女生占9 4 ”是把阅览室里原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女生人数占总人 数的 19 9 ”是把阅览室里又来几名女生后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原来的总人数和变化后的总人数并不相同,所以要先统一单位“1”。因为男生人数始终未变,可以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男生人数不变来解题。找出各比较量的对应分率:原来女生占原来总人数的 9 4 ,也就是把阅览室里原来的总人数看作9份,女生占4份,男生占9—4=5(份),即原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4-94=5 4 。同理,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9-199=019。可以找到等量关系:男生人数×0 19 一男生人数×5 4 =后来又来的女生人数。注意解决此类题时,先应找出题中的不 变量(此题中的不变量是男生人数),以不变量为单位“1”,再解决所求问题。

解答:男生人数:36×(1- 94)=20(名) 20×9-199-20×4 -94=2(名) 答:后来又来了2名女生。 【例3】在五行五列的方格棋盘上,沿骰子的某条棱翻动骰子,骰子在棋盘上只能向它所在格的前,后、左、右格翻动。开始时骰子在(C ,3)处,如右图所示,如果将骰子从(C ,3)处翻到(B ,3)处,再从(B ,3)处翻到(B ,2)处,那么朝上的点数是多少 ? 解析:骰予在(C ,3)处,l 点朝上,5,3)处,是向左翻动,此时骰子l 点朝左,5点仍朝前,4点朝上;再把骰子从(B ,3)处翻到(B ,2)处,是向后翻动,此时骰予1点仍朝左,5点朝上,4点朝后。 解答:朝上的点数是5。 【例4】李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已加工完成的零件个数是未加工的4 1 ,再加 工120个,正好完成这批零件的40%,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解析:根据“已加工完成的零件个数是未加工的4 1 ”可以推出已加工完成的零件 个数是这批零件总数的4 11+,即51 。画线段图分析如下: 由图可知,120个所对应的是(40%-5 1 )。结合线段图列出算式:120÷(40%- 4 11+)。 解答:120÷(40%- 4 11 +)=120÷51=600(个) 答:这批零件一共有600个. 【例5】下面是一个渔场养两种淡水鱼的生长情况统计图,这个渔场什么时间捕捞出售这两种鱼比较合适? 这批零件总数的40% 这批零件一共有?个 已加工的 120个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1.分数乘法 一、单选题 1.() A. B. C. D. 2.× × =() A. B. 4 C. 1 D. 3.3吨的和5吨的比较.() A. 3吨的重 B. 5吨的重 C. 一样重 4.解方程 () A. 40 B. 56 C. 15 D. 64 二、判断题 5.判断对错. 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6.千米的和800米的同样长。 7.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和一个真分数的积不一定小于这个自然数。 8.500克的水减少了后再增加千克,结果还是500克。 三、填空题 9.的倒数是________ ________的倒数是1. 10.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千克的是多少千克?列式为________。

12. ?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库中取出放入乙仓库,则两仓库存粮数相等。 两仓库一共存粮(________ )吨。 四、解答题 13.五年级同学收集树种56千克,六年级同学收集的比五年级同学收集的多,六年级同学收集树种多少千克? 14.画一画,涂一涂,算一算。 五、综合题 15.列式计算。 (1) (2) 六、应用题

16.看图列式.(不计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2.【答案】D 【解析】【解答】 × × = 故答案为:D 【分析】几个分数连乘,能约分的要约分,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3.【答案】C 【解析】【解答】3×=(吨), 5×=(吨), 吨=吨,一样重. 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4.【答案】C 【解析】【解答】 解:x =15 【分析】注意计算过程等号要对齐。运用因数因数=积,来直解进行计算。 二、判断题 5.【答案】错误 【解析】 6.【答案】正确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京课改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 1、米和厘米的认识 2、实践活动(1) 3、表内乘法和除法(1) 4、观察物体 5、平移与旋转 6、表内乘法和除法(2) 7、统计和可能8、实践活动(2) 9、总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生喜欢且自己能够看懂的连环画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划定长的线段。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编出6-9的乘法口诀。结合生活实际引出乘、除法计算的两步式题,学生正确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两步式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乘、除法算式,知道乘、除法算式的个部分名称,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正确的口算,并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概念说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评议平移、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初步渗透“运动”、“联系”的辩证观点。通过创生情境,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初步学会有意识的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有调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能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会利用口诀求积,求商,能较迅速的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组织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恰当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线段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一年、月、日《年、月、日》 (2) 二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9) 《三吨的认识》 (14) 四解决问题《连乘连除乘除混合问题》 (18)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 (25)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1)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5)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围绿地》 (43) 六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 (49) 六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发》 (54)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 (57)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63) 八认识方向《认识东南西北八个方向》 (73) 《九整理数据》 (79) 十数学百花园《比较》 (88) 十数学百花园《合理安排时间》 (92) 十一总复习《年、月、日》 (97) 十一总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02) 十一总复习《认识方向》 (110)

一年、月、日《年、月、日》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的记住每个月及 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 想方法 2学情分析 “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 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 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 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 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清单

一、分数乘整数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不变。当整 ....... 数与分母能约分时 ........,.可以先约分 .....,.再计算 ...,.结果不变。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整数乘分数。 4.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即这个数乘几分之几。 6.单位“1”的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二、分数乘分数 1.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用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和分母相乘的积作 .......... 分母。 ...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约分的应先约分,再计算。 3.分数乘分数的特殊情况。 (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小数乘分数,即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例如,0.5×=×=。 (2)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例如,1×=×=。 4.因数与积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0且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连乘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题关 键是理清每一步中谁是单位“ ...........1.”.,.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同时明确 .... 题中的数量关系。 ........ 2...一般题目中和“谁”比 ..........,.“谁”就是单位“ ........1.”的量。 .... (1)一种是题目里有典型特征的“比”字,“比”后面的量,即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易错点:分数与整数相乘时,误将分子与整数约分,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注意是分母与整数约分。 举例:计算×6。 错解:×6=×= 正解:×6=×= 举例:计算×。 错解:×= 正解:×= 易错点:混淆单位“1”的量。 举例:甲数的正好是乙数,这句话中单位“1”的量是( )。

新课标北京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数学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 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 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 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 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1、能在老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 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第一单元: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10 图片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例1】挂钟几时就敲几下,半时敲一下,凌晨4时挂钟2秒敲完,早上7时挂钟几秒敲完? 解析:凌晨4时挂钟敲4下,这4下之间有3个间隔,用时2秒,即每相邻两下之间的时间间隔是3 2 秒, 早上7时挂钟敲7下,这7下之间有6个间隔,也就是6个3 2 秒。 解答: 2÷(4一1)=3 2 (秒) 7一1=6 3 2 ×6=4(秒) 答:早上7时挂钟4秒敲完。 【例2】瓶子中装有一种孢子,每小时分裂一次,每分裂一次体积增大一倍。如果最初孢子 的体积占瓶子的32 3 ,那么3小时后,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几分之几? 解析:孢子每小时分裂一次,每分裂一次体积增大一倍,也就是说孢子每经过一小时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可以列表表示出孢子每次分裂后的体积扩大到最初孢子体积的倍数的情 求3小时后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2 3 的(2×2×2)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2×2×2=8 323×8=4 3 答: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4 3 。 【例3】□里最小应填自然数几 ? 26□× 2>2712 38□×9>39 18 思路分析 先将分数乘整数的算式写成整数和分子相乘作分子的形式,再根据“>”左右两 边分数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里最小应填自然几。如26□×2=26 2?□>27 12 ,26<27 ,当分子 是12时,262?□才大于27 12 ,推出□里最大应填6。 正确解答 ×2>2712 ×9>39 18

【例4】两根相同的长3米的绳子,第一根剪去31,第二根剪去3 1 米,哪根绳子剪去的多? 解析:此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的全面考查。第一根绳子剪去的是3 米的31,也就是3×31=1(米),第二根绳子剪去31米,1米>31 米,因此第一根绳子剪去的 多。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第一根绳子剪去的是3米的31,第二根绳子剪去的是31 米,相当 于1米的3 1 ,3米>1米,因此第一根绳子剪去的多。 解答: 第一根绳子剪去的多 【例5】先计算,再比较每道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大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4×21= 24×1= 24×34= 24×4 1 = 解析: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再比较积与因数的大小,从中找出规律。 24×21=12 24×1=24 24×34=32 24×41 =6 21<1 1=1 34>1 4 1<1 12<24 24=24 32>24 6<解答: 24×2 1 =12 24×1=24 24×34=32 24×4 1 =6 【例6】有两袋面粉,甲袋面粉的质量是30千克,乙袋面粉的质量是甲袋的6 5 ,要使两袋面 粉同样重,应从甲袋中取出多少千克面粉放人乙袋? 解析: 观察示意图可知,乙袋面粉的质量是甲袋的6 5 ,则乙袋 面粉的质量是30×6 5 =25(千克),甲袋比乙袋多30-25=5(千 克),因为要从甲袋取出一部分放入乙袋,并使两袋一样重,所 以取出的是它们质量差的一半。 解答: 30×6 5 =25(千克) 30-25=5(千克) 5×2 1 =2.5(千克) 答:应从甲袋中取出2.5千克面粉放人乙袋。 【例7】甲数是乙数的52,丙数是甲数的4 1 ,丙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13

_数学教案(第六册)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六册 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备课 体现新课标思想: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他们能够学数学,爱数学,创造条件,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在解决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改力度。在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共有十二个单元:(1)乘法;(2)实际问题;(3)实践活动1;(4)年、月、日;(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6)实践活动2;(7)平移、旋转和对称;(8)分数的初步认识;(9)小数的初步认识;(10)方向与路线;(11)统计初步知识;(12)总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会用两步计算解答连乘、先除后乘(或再除)与先乘后除等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去想。 5、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和购买饮料要用的钱数。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7、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世纪等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8、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9、使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0、通过学习长、正方形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与实验等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得含义;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得计算方法,探究长方体、正方体提及得计算公式;掌握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得表面积、体积与容积得计算方法;掌握体积、容积得计量单位,会进行体积或容积单位间得换算。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较复杂得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得特点与作用。 使学生了解整除、因数与倍数得含义,知道整除与除尽得联系与区别;掌握2、5、3得倍数得特征,能正确、迅速得判断一个数就是不就是2、5、3得倍数;认识奇数与偶数。 2、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治印数与分解质因数得概念,能正确地把较小得合数分解质因数。使学生理解互质得意义,会判断两个数就是不就是互质;掌握求两个数得最大公约数与求两、三个数得最小公倍数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分数得意义及分子、分母得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得关系,会比较分数得大小,人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4、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得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与通分。在理解分数与小数关系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得互化。 5、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得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得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得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得分数加减法并会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得简便运算。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学生得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得特征。 2、指导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掌握比较复杂得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得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得结果做出判断与预测。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激发学生得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得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4、通过学生主动地观察、操作、推理与交流,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得能力。【该文件来源[一起学习网] 、17xxw、】 5、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分数加减法得算理与算法得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得计算能力,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归纳与应用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得空间观念, 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得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得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得兴趣与意识,体会数学得应用价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得学习习惯与认真负责得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常 生产、生活中得问题得作用。 3、组织学生参与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得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得能力,进一步认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得地位与作用,增强统计意识。 4、通过“因数与倍数”得教学,使学生知道事物就是互相依存得,受到“对立统一”观点 得启蒙教育。 5、结合计算与解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得学习习惯。通过异分母分数 加减法得教学,初步树立矛盾转化得思想。 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得特征,建立体积(容积)概念,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得形成。 2、求两个数得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试题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试题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北京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题。 1.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2.圆心决定圆的( ),半径决定圆的( )。 3.一个圆环,外圆半径是6厘米,内圆半径是4厘米,圆环面积是( )平方厘米。 4.圆的半径由3厘米增加到5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5.一座台钟的时针长5厘米,经过6小时,时针的尖端移动了( )厘米。 6.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 6.28cm,圆的面积是( )cm2 7.在一个圆内,以它的半径为边长做一个正方形,已知正方形面积是16cm2,圆的面积是( )。 8.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 )。 9.圆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直径是( ),它的周长是( ),它的面积是( )。

10.把一根长6.2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圆,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1.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比是7:3,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 二、选择题。 1.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扩大( )倍。 A、3 B、6 C、9 2.小圆的直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2厘米,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A、B、C、D、 3.用一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纸,剪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12.56 B、3.14 C、6.28 D、无法确定 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面积比较大的是( )。 A、一样大 B、正方形 C、圆 D、无法确定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相等,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圆的面积是( )平方米。 A、无法解答 B、62.8 C、12.56 D、15.7 三、计算题。 1. 计算圆的周长 d=3l厘米 d=8dm r=2m r=2.5m 2.画一个直径是3cm的圆,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北京课改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北京课改版一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 对新课标的理解: 新课标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课标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与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体现关系的转变,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新课标中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内容: 1.数学就在我身边 2.分类比较 3.认识10以内的数 4.位置与顺序 5.加法和减法(一) 6.实践活动(一) 7.认识图形 8.认识11至20各数 9.学看钟表 10.加法和减法(二) 11.实践活动(二) 12.总复习 教学目标: 经历分类与比较的过程,体验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物体的各数,会读写,掌握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从而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在实际情境中能准确的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减计算问题,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的口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有顺序地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初步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认识时针和分针的作用,渗透合理利用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观念。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够计算。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

(完整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剖析,推荐文档

一、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6、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7、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8、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格-成本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与代数 1. 数的认识 正整数 整数 0 数 负整数

② 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③ 大小比较【熟读即可】 A 比较整数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 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B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 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 大…… C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 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④ 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 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准确数: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12.543 亿。 2.近似数: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 4 或者比 4 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 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 5 或者比 5 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 1。例如:省略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P56 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⑤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精华练习题(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试卷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试卷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 1.圆周率表示一个圆的()和()的倍数关系。 2.小明利用手中一根3分米的细绳画圆,画出的最大圆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3.()米=4006厘米 5.09平方米=()平方分米 4.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直径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5.画图时圆规两脚尖展开距离是2 厘米,所画圆的直径是()厘米,圆的周长是()厘米。 6.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直径的长度,则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 7.一根铜丝长18.84米,正好在一个圆形线轴上绕40周。这个圆形线轴的直径是()厘米。 二、判断题 1.一种麦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它能喷灌的面积是()。 2.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3.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4.圆的周长是6.28分米,那么半圆的周长是3.14分米。() 5.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对称轴。() 6.连接圆内一点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把一张长为5分米,宽为4分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分米。 A.6.28 B.15.7 C.12.56

2.一个圆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大小比较()。 A.两个面积一样大 B.圆面积大 C.正方形面积大 D.不能确定 3.小圆的直径和大圆的半径都是5厘米,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A.4倍 B.2倍 C.1倍 D.8倍 四、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五、应用题。 1.一根钢管的横截面,外圆直径是8厘米,内圆直径是6厘米。这根钢管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7.68米,外围一条宽2米的环形水泥路,这条水泥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约是71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通过一座1100米长的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4.看图计算: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揭示小数,观察小数乘法的算式,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较熟练的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难点: 实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完成计算,再将积转化为小数。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2×10= 70×100= 0.5×100= 0.01×1000= 20×10= 7× 100= 5×100= 0.001×1000= 观察算式 1、选择一组说一说表示什么? 2、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十倍,积也跟着扩大十倍。反之一个因数缩小十倍,积也跟着缩小十倍。) 3、仿照上面的例子你能说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 二、新授: (一)、情境导入,出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方法。 1、出示图片: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由整数乘法引入小数乘法(买三听橘汁用多少元钱?) 2、学生试着提出问题。 6个水杯多少元? 5千克苹果多少元? 3、列式展示。 第一种加法计算:2.8+2.8+2.8+2.8+2.8+2.8 第二种乘法计算:2.8×6 为什么可以用这个乘法算式计算?(因为6个2.8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等) 说一说:4.5 ×5各表示什么?给同桌出一个算式说一说。 4、探讨计算方法。 想一想:2.8×6=?是怎样计算的? 生汇报1:将2.8扩大十倍转化成28。即28×6=168,2.8扩大十倍积也扩大了十倍,所以28×6=168,2.8×6=16.8

生汇报2:从数的组成及乘法意义去考虑 5、动手列竖式: 2 . 8 扩大十倍 2 8 × 6 × 6 1 6. 8 缩小十倍 1 6 8 看着算式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把小数扩大倍数变成整数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6、用你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4.5×5 = 4.5×0.5 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7、总结方法 三、练习; 2、根据28×21=588,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2.8×21= 0.28×21= 280×21= 0.028×21= 2800×21= 28×210= 3、先说说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在计算。 0.82 × 64= 7.8 × 36= 1.28 × 15= 四、作业:6页4题自选5道 五、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安排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少,忽视了学生年龄的特点,导致练习量较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上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懂得要把积化成最简小数,提高计算速度,加强笔算训练,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积的小数末尾的0要划掉,把小数化简。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清单1

七数学百花园 一、黄金螺旋线 1.了解黄金螺旋线。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美丽的图案,鹦鹉螺外壳上的优美曲线被称为黄金螺旋线。黄金螺旋线可以用大小不同的扇形的弧线画出来。 2.明确黄金螺旋线的画法。 (1)画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右下顶点为圆心,以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90°的扇形。 (2)在正方形的右边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左下顶点为圆心,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90°的扇形。 (3)以组成的长方形的长为边长画—个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左上顶点为圆心,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90°的扇形。 (4)再以组成的长方形的长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右上顶点为圆心,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90°的扇形。 (5)再以组成的长方形的长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右下顶点为圆心,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90°的扇形。 (6)再以组成的长方形的长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左下顶点为圆心,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90°的扇形。 3.观察扇形的半径,发现其中的规律,如下表所示。 扇形编 号 一二三四五六…… 半径/厘 米 112358…… 第一个扇形的半径:1 第二个扇形的半径:1 第三个扇形的半径:2=1+1(第二个扇形的半径+第一个扇形的半径) 第四个扇形的半径:3=2+1(第三个扇形的半径+第二个扇形的半径) 第五个扇形的半径:5=3+2(第四个扇形的半径+第三个扇形的半径) 第六个扇形的半径:8=5+3(第五个扇形的半径+第四个扇形的半径) 由此得出规律:从第三个扇形起,每个扇形的半径都是它前面两个相邻扇形的半径之和,所以,第七个扇形的半径=第六个扇形的半径+第五个扇形的半径=8+5=13(厘米)。 4.验证规律是否正确。 方法一:画出半径是13厘米的扇形,刚好符合黄金螺旋线的画 黄金螺旋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摄影方面,可利用黄金螺旋线进行拍照;在设计方面,有不少设计师从黄金螺旋线中获得了灵感,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3、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6、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7、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8、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格-成本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二、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正整数 整数数负整数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② 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③ 大小比较【熟读即可】 A 比较整数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B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C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④ 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 2.543亿。 2. 近似数: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P56 因数 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倍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⑤ 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例:18÷2=9 我们就说18能被2整除,18是2的倍数,2是18的因数。 相 互 依 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