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

比例尺
比例尺

课题:比例尺第()课时总第( 31 )课时

课题:比例尺练习课第()课时总第( 32 )课时

课题:比例尺的应用第()课时总第( 33 )课时

课题:练习二(1)第()课时总第(34)课时

课题:练习二(2)第()课时总第(35)课时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画的

图,师生共同评价。

2、第6题

学生独立思考,将结果填在感受中,说一说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3、第7题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总第(36 、37)课时

一、填空题:

1、比例尺=():(),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A、B两地相距320km,画在这幅图上应是()cm。

3、一个零件长8毫米,画在设计图上是16厘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4、六年级同学排队做广播操,每行人数和排成的行数成()比例;出油率一定,花生油的质量和花生的质量,成()比例;3x=y,x和y成()比例;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比例。

5、在一幅平面图上,5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5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6、小林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骑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成()比例。

7、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8、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

实际距离的1

()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9、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2、一根电线,用去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成反比例。()

3、订阅《少年文艺》的份数与总钱数成反比例。()

4、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高和体积成反比例。()

5、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

三、选择题

1、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的长度是()

A 、8分米

B 、8毫米

C 、8厘米 2、圆的周长和直径(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3、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周长与宽(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 )中的两种量不成比例。

A 、从北京到广州,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和所需时间

B 、一箱苹果,吃去的个数和剩下的个数。

C 、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 5、小明的身高和体重(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6、某校学生总人数一定,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 (1)成正比例 (2)成反比例 (3)不成比例

7、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1)1:50 (2)1:200 (3) 1:20000000 (4)1:5000000 8、一种长5毫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长1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12 (2)21 (3)120 (4)201

四、图形与操作

(1)将表格补充完整,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再顺次连接。

(2)哪个量没变?数量和总价之间成什么比例?

(3)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买9本笔记本,需要多少

元钱?

2、 有一块长方形空地如右图:请量出它的长和宽。 再根据1

5000

的比例尺求出它的长和宽的实际长度。

并求出它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取整厘米数)

0 50 150 200 200千米 1 2 3 4 5 6 7 8 9 数量/本 13.5 12 10.5 9 7.5 6 4.5 3 1.5 0

总价/元

3、按比例缩放

(1)将三角形A 按 6:1放大,得到三角形B ; (2

4、电影院在中心广场北偏东60°方向,据中心广场的实际距离约是240米的地方。请在图中标出电影院的所在地。)

五、解决问题

1、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图上,量得甲城到乙城的距离是8厘米。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时行驶70千米,5小时后能到达乙城吗?

2、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3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780千米。 (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 、B 两城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求A 、B 两城的实际距离。

3、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求这间教室的实际面积。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20厘米,一辆汽车8小时可以行完全程。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5、北京到龙口大约600千米,在比例尺是1:50000000的地图上,大约几厘米?

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2)总第(40)课时

期中考试

测试目的:了解学生本学期前两单元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测试时间:两课时。

测试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比例尺的应用。测验分析:见下表

试卷讲评(两课时)(见附页)

总复习

(一)复习内容:

本单元以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为复习内容,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

第四部分: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复习内容与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⑴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⑵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⑶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⑷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⑸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⑺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⑻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⑼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⑽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⑾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⑿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⒀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⒁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⒂结合生活实际,

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数的运算。⑴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⑵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⑶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⑷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⑸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⑹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⑺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⑻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⑼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⑽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代数初步:⑴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⑵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⑶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aχ±b=c,aχ±bχ=c)。⑷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和化简比。⑸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⑹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⑺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⑼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⑴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⑵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⑷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⑸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⑺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图形与测量。⑴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⑶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⑷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⑸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⑺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⑻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⑼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⑽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分米、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1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⑿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⒀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3、图形与变换。⑴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⑵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⑶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⑷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⑸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⑹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

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图形与位置。⑴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⑵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⑶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⑷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⑸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⑹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⑺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⑻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⑼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⑽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⑾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⑿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⒀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⒁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⒂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⒃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1、统计。⑴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⑵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⑶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⑷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⑸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⑹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⑺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⑻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2、可能性。⑴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⑵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⑷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⑸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⑹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⑺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实践活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4、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如列表、画图、猜想与尝试、从特例中开始寻找规律等)。5、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复习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

(1)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复习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的知识。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类应用题分析,寻求灵活解答应用题的途径。

(3)发挥教材的内在智能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关键: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以及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

(四)复习措施:

一、熟悉教材,把握教材。

今年毕业班是我校第二届新课标北师大版教材班,每个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对整个教材很不熟悉。因此我们要系统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否则就把握不住目标,如:第42页第5题“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学了哪些内容?请你整理一下”,现教材与以往教材在这一内容的处理上有较大变化,若我们老师不熟悉就把握不住,就不知学了哪些内容,复习就难于达到目标。就整个总复习而言,叙述上很条理、很简洁,如果我们教师不熟悉教材,就无法使条理的叙述具体化,无法使简洁的表述详细化,就会觉得总复习很难上或没有什么可上的,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熟悉教材,要求教师对整套教材有所了解,了解每册教材的教学内容,知道每个知识点的出处和教材上怎么说的,了解各册之间同一领域知识间的关系。熟悉教材,要求老师对每领域各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个渗彻的了解,并把其结构图理清楚。

二、真正体现主体。

“回顾与交流”要体现主体性,让学生回顾,让学生交流,不能越俎代疮。“回顾与交流”,不仅要会解答一些具体的题,还要能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上升到如何解决哪一类型的题,它所占篇幅很小,看似很简单,实际有很多知识点,需要不少时间,教师千万不可草率而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回顾与交流”应根据知识内容作必要的笔记,本人认为学生应每人有1本复习整理笔记本。“巩固与应用”要体现主体性,让学生做题,让学生说题。练习的讲评体现主体性,让学生讲思路,让学生说方法。

三、重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通过总复习,形成知识体系。总复习的3个领域共19个课题,每个课题下面又有若干个知识点,同一类知识的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教学时它们是分散的,总复习时就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网络,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根据内容,有的可以用网络图来表示,有的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有的可以用图来表示。如:40页,“数的认识”就是网络表示。46页“十进制计数法”就是表格表示。68页“图形的认识”中图形之间的关系就是用图(集合图)表示。我们提倡的发展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并非全盘否定,知识的整理中,教师可以借助原大纲教材复习中的知识结构图。

四、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任何一样知识的学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技能要靠训练的,因此除了做必要的基础练习外,还要进行一些变式性的、综合性的练习。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要多做题、多练习。练习不是重复,通过练习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训练,就要

遥感影像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关系

遥感影像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关系

遥感影像的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关系 航空摄影测量对影像的要求 航空摄影测量的实践可以用来借鉴分析卫星影像与成图比例尺的选择。这是因为二者的成图原理相似,并且航空摄影测量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数据,是非常成熟的。 航空摄影测量中没有直接给出对影像分辨率的要求,但可以通过对摄影仪物镜分辨率的要求和摄影比例尺来推断。航摄中航摄仪镜头分辨率表示通过航空摄影后在影像上能够分辨的线条的最小宽度(这里没有考虑软片和像纸的分辨率)。在航摄规范(GB/T 15661-1995)中规定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根据物镜分辨率和摄影比例尺可以估算出航摄影像上相应的地面分辨率D,即D=M/R。(其中M 为摄影比例尺分母,R 为镜头分辨率。)根据航摄规范中“航摄比例尺的选择”的规定和以上公式,可得表(1) 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影像地面分辨率(m) 1:5000 1:10 000~1:20 000 0.4~0.8 1:10 000 1:20 000~1:40 000 0.8~1.6 1:2 5000 1:25 000~1:60 000 1.0~2.4 1:50 000 1:35 000~1:80 000 1.4~3.2 上表可以作为选择卫星影像分辨率的参考。顺便指出,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成图比例尺愈大,所需的影像分辨率愈高,但两者并不是成线性正比关系,而是非线性的。

2 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 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除了考虑不同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率要求,还要考虑现有可获取的卫星影像产品之规格,因为卫星摄影与航空摄影不同,其摄影高度(即摄影比例尺)是固定的。 下面列出几种商用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表(2) 卫星QuickBird-2 IKONOS-2 SPOT-5 SPOT-4 Landsat-7 最高分辩率(m) 0.61 1 2.5 10 15 对照表(1)和表(2),个人认为就目前较为稳定的卫星影像货源来讲,对于1:5000~1:50 000 的基础测绘更新试验,可以考虑如下的分辨率选择。表(3) 成图比例尺卫星影像(分辨率) 1:5000~1:10 000 QuickBird(0.61m) IKONOS-2 (1m) 1:25 000 QuickBird-2(0.61m) IKONOS-2 (1m) SPOT-5(2.5m) 1:50 000 SPOT-5(2.5m) 对于已有旧版实测地形图的地区,若有足够密度的图上参考点(即可与卫片上的同位置点相一致)作范围控制的基础上,在地形图局部快速更新(修、补测)时,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对分辨率的要求,如用2.5m 分辨率卫片局部修、补测1:10 000 地形图,用10m 分辨率卫片局部修、补测1:50 000 地形图等。 卫星与航拍影像由像素点组成,像素点越丰富,照相辨认的细节的尺寸越小。影像照片上像素点的密度常用每毫米多少条线来表示,线越多表示影像质量越高。例如,卫星影像每平方毫米的纵横线数各250条,也就是每平方毫米内排列:62500个像素点,其相邻两像素点间的距离只有4微米,这样微小的间隔,即使放大10倍,肉眼也是看不出来的。照片上4微米相当于地面距离多少呢?这与照相机的焦距和卫星的飞行高度有关。如果焦距为2米,飞行高度150公里,那末,根据简单的几何学关系就可求得地面距离为0.3米。这个长度就叫做照片的地面分辨率。通俗地说,地面分辨率是能够在照片上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间距,但它并不代表能从照片上识别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1尺寸为0.3米的目标,在地面分辨率为0.3的照片上,只是1个像素点,不管把照片放大多少倍,依然只

遥感影像的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关系

遥感影像的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关系 航空摄影测量对影像的要求 航空摄影测量的实践可以用来借鉴分析卫星影像与成图比例尺的选择。这是因为二者的成图原理相似,并且航空摄影测量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数据,是非常成熟的。 航空摄影测量中没有直接给出对影像分辨率的要求,但可以通过对摄影仪物镜分辨率的要求和摄影比例尺来推断。航摄中航摄仪镜头分辨率表示通过航空摄影后在影像上能够分辨的线条的最小宽度(这里没有考虑软片和像纸的分辨率)。在航摄规范(GB/T 15661-1995)中规定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根据物镜分辨率和摄影比例尺可以估算出航摄影像上相应的地面分辨率D,即D=M/R。(其中M 为摄影比例尺分母,R 为镜头分辨率。)根据航摄规范中“航摄比例尺的选择”的规定和以上公式,可得表(1) 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影像地面分辨率(m) 1:5000 1:10 000~1:20 000 0.4~0.8 1:10 000 1:20 000~1:40 000 0.8~1.6 1:2 5000 1:25 000~1:60 000 1.0~2.4 1:50 000 1:35 000~1:80 000 1.4~3.2 上表可以作为选择卫星影像分辨率的参考。顺便指出,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成图比例尺愈大,所需的影像分辨率愈高,但两者并不是成线性正比关系,而是非线性的。 2 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 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除了考虑不同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率要求,还要考虑现有可获取的卫星影像产品之规格,因为卫星摄影与航空摄影不同,其摄影高度(即摄影比例尺)是固定的。 下面列出几种商用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表(2) 卫星QuickBird-2 IKONOS-2 SPOT-5 SPOT-4 Landsat-7 最高分辩率(m) 0.61 1 2.5 10 15 对照表(1)和表(2),个人认为就目前较为稳定的卫星影像货源来讲,对于1:5000~1:50 000 的基础测绘更新试验,可以考虑如下的分辨率选择。表(3)成图比例尺卫星影像(分辨率) 1:5000~1:10 000 QuickBird(0.61m) IKONOS-2 (1m) 1:25 000 QuickBird-2(0.61m) IKONOS-2 (1m) SPOT-5(2.5m) 1:50 000 SPOT-5(2.5m) 对于已有旧版实测地形图的地区,若有足够密度的图上参考点(即可与卫片上的同位置点相一致)作范围控制的基础上,在地形图局部快速更新(修、补测)时,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对分辨率的要求,如用2.5m 分辨率卫片局部修、补测1:10 000 地形图,用10m 分辨率卫片局部修、补测1:50 000 地形图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启发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了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生也接触了比例尺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比例尺已不再陌生,并能较容易的掌握本课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接触过地图,对地图上的比例尺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资料,带来了方便。 重点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疑诱趣,引入新知: 很多同学都喜欢脑筋急转弯,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同学们猜猜: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天津只用了3秒钟,这是为什么?(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对了。蚂蚁爬的是从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1)画线段。 让我们先来做个最简单的游戏——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

高中地图比例尺

考纲要求 1、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2、常用图例、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二、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高度(海拔) 相对高度 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4)同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反映坡度缓陡 (5)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段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峡谷等 (2) 各种大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A 山地 B 盆地 C 山谷 D 山脊

M 图2 米 XY 100 300 200 100 300 200 米 400 MN E 鞍部 F 陡坡、 G 缓坡 H 峡谷 I 100 400 300 200 I 陡崖

陡崖相对高度: 例:该图中A、B两点以及陡崖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AB的相对高度:300<H <500 陡崖的相对高度:200≤H <400 计算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一是可能求最大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相对高度。公式:(n-1)d≤H<(n+1)d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B A ≥500米,<600米 >200米,≤300米 水库大坝的选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 知识点归纳: 1、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1)山峰:闭合曲线中间数值最大。 (2)小盆地:闭合曲线中间数值最小。 (3)山谷:等高线弯向数值大的区域。 (4)山脊:等高线弯向数值小的区域。 (5)鞍部:位于山顶两山顶之间山脊的最低处山谷的最高处。 (6)陡崖:等高线的重合处,山谷处的陡崖有瀑布。 (7)凹坡:高密低疏是凹坡视野好。凸坡:低密高疏是凸坡视野不好。

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

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 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1 应用题 1. 在一幅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 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 :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3. 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4. 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0 40 80 120 160千米,甲乙两城在 这幅地图上相距18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丙丁两城相距6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5. 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 :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 6. 在比例尺是1 :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 7.2厘米。一辆汽车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行8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7. 一种精密零件,画在图上是12厘米,而实际的长度是

3毫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8. 在比例尺是1 :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于上午8时整从甲地开出,走完这段路程,到达乙地时是什么时间? 9. 在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4厘米。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10.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答案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7.5*3000000=22500000cm=225Km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长=120*100*(1/4000)=3cm 图上宽=8*100*(1/4000)=2cm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4cm/5mm=4/0.5=8:1 4.先求出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40*1000*100)=1:4000000 地图上相距18厘米的两城间的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新标准简介公布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新标准简介公布 日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公布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新标准简介,具体如下,具体图式可登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网或者国家测绘地理信 息标准化服务平台查看。1GB/T 20257.1―2017 GB/T 20257.1―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代替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图廓整饰,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的测绘。编制地理底图或测绘相近比例尺地图可参照使用。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规定、符号与注记,以及附录A(规范性附录)说明注记简注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示例和附录C(规范性附录)图廓整饰样式。2GB/T 20257.2―2017 GB/T 20257.2―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

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代替GB/T 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5 000、1︰10 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图幅整饰,以及使用这些符号方法和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1︰5 000、1︰10 000地形图的测绘,编制地理底图可参照使用。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规定、符号与注记,以及附录A(规范性附录)说明注记简注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样图示例和附录C(规范性附录)图廓整饰 样式。3GB/T 20257.3―2017 GB/T 20257.3―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代替GB/T 20257.3―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图廓整饰,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万和1:1万;普通地图按比例尺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小于100万(小比例尺),10万到100万(中比例尺),大于10万(大比例尺)。 1:100万地形图 (1)用途: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 (2)投影: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 (1)用途: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1:100万图幅编号后加上1:50万的代号和行列号,如:J47B001002。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 1:25万地形图 (1)用途: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概况,主要供各部门在较大范围内作总体的区域规划、查勘计划、资源利用与自然地理调查。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编绘方法成图。

(完整版)六年级比例尺知识

六年级比例尺要点 1、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如何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注意:换算单位。常用的单位换算有: 1m=100cm 1km=100000cm 例如:图上距离2.4厘米,实际距离9.6千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过程: 2.4厘米:9.6千米=2.4厘米:960000厘米=24::9600000=1:400000 先换单位再化简。 ⒈认真审好题,填空不困难。 ⑴比例尺分为()和()。 ⑵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18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⑶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⒉脑筋转转转,答案全会选。 ⑴一个电子零件的实际长度是2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A. 1:20 B.20:1 C. 2:1 D.1:2 ●求实际距离 ⒊知识点点通,答案我知道。 ⑴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重庆到上海的距离是24厘米,重庆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⒋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⑴实际距离一定比图上距离大。() ⑵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零件实际长度是20厘米。() ●求图上距离 ⒌知识小擂台,数我最精彩。 ⑴实际距离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灵活运用】活用知识点,展现你风采! ●例5变变变,动脑练一练 ⒍在比例尺是1/5000的地图上,量得一所学校的平面图长6厘米,宽4厘米。这所学校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⒎下面是某学校教学楼的地基占地平面图,请量出图上的长和宽,再算出教学楼地基实际的长和宽和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图形显示不出,故给出图形信息长为3cm,宽为1.5cm,比例尺1:1500)

比例和比例尺_教案教学设计

比例和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9一14题,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各部分名称)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O.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板书:解比例)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板书:比例尺)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出一个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 3.学生讨论、操作。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练习题及答案 一、对号入座。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10.在一幅比例尺是30 :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四、解决问题。 1.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 000 000)倍。.一幅 地图 的比 例尺 是 ,那么图 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3.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4.实际距离5毫米,图上距离10厘米,比例尺是。 5.把一个长方形按1:3进行缩小,就是把长方形的长, 宽。 上距离是12厘米,已知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480千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12厘米:480千米= 12:4000 000= 1:000 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000 000 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1000 000cm = 160km 答:两城的实际距离是160千米。.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5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1 =0 000 000 30 000 000cm =0km 速度和:30÷= 10 km 答: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4.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120千米 = 1000 000厘米 答:地图上应画2厘米。 5.在一张图纸上,量得学校操场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200,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400厘米 =4米 1600厘米 = 16米

比例尺及比例尺缩放 (1)

比例尺及比例尺缩放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 000 000或写成:五千万分之一。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10千米。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计算比例尺。 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图幅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地图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通常比例尺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介于二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地理课本和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中的地图,多数属于小比例尺地图。 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Xn。 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X(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X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X(1-1/n)。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1一支特种兵小分队,在方圆2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执行任务,小分队指挥员所使用的地图,比例尺应当为A.1∶1,000,000 B.1∶500,000 C.1∶500 D.1∶10,000 2某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且都位于北半球的同一条经线上,当夏至日太阳位于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为60°,乙地为50°,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 B.1:3000000 C.1:500000 D.1: 3将1:10000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则新图的比例尺是() A.比例尺不变 B.1:2000 C.1:5000 D.1:40000 4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则新比例尺变为( ) A.1:50000 B.1:5000000 C.1:66500 D.1:2000000 5将1:的地图比例尺放大到2倍后,则新比例尺是() A.1: B.1:5000000 C.1: D.1:2000000 1【解题思路】从表面上看,题目中没有直接提供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就需要从题目中进行挖掘。首先将25平方千米的面积数,按照正方形或圆形,求出其边长为5千米或2.82千米,即为计算所需的实际距离。然后利用题目中四个选项的比例尺分别进行计算,求出四个图上距离,依次为0.5厘米、1厘米、1000厘米、50厘米。不难看出:前两个图上距离太小,第三个又太大,按这样的比例尺绘制的地图,都不能满足特种兵小分队活动的需要,只有第四个大小适中,既便于携带,又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2【解题思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题上的图上距离已经给出是11.1厘米,实际距离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给出了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600和500。因为两地的纬度差等于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所以两地的纬度差等于100。又因为在同一条经线上10纬度地上距离为111千米,所以可以计算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10×100=1110千米=0厘米。最后根据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以求出该地图的比例尺是11.1厘米/0厘米=1/。 3【解题思路】如果比例尺扩大几倍,图幅将扩大比例尺倍数的平方。在本题中图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那么比例尺将放大为原图的=2倍,即(1:10000)×2=1:5000。 4【解题思路】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 5【解题思路】将1:的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2=1/5000000,比例尺变大。

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doc

四、教师总结: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重点提示,用比例 解法的过程。 五、学生独立在作业本上,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 然后,全班汇报,如何在黑板上规定的区域内把这个操场画出来?

六、巩固练习 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二)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部分,该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比和比例中的重点内容。本单元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第三小节安排了“比例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还渗透了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2、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又学习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学习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为第三学段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学习理念。 3、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学习比例尺,能读懂地图或示意图上的比例尺,并能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按照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等。 4.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内容: (1)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

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教学时,可由绘制地图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出比例尺,并结合地图使学生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让学生找出教材呈现的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 (2)例1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5、教学目标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4行4列,共16幅1:25万地形图,用[1]、[2]…[16]表示,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2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号.如:J50C001004。每幅1:25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1°30′,纬差1°。1:10万地形图 (1)用途:主要用于一定范围内较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1)用途:主要用于较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城市、乡镇、农村、矿山建设 的规划、设计,林斑调查,地籍调查等。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或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分为48行48列,共2304幅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2.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号,即为1:2.5万地形图的编号。 如:J50F045004。每幅1:2.5万地形图经差7′30″,纬差5′。

1:1万地形图 (1)用途:1:1万地形图主要用于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城市、乡镇、农村、矿山建设的规划、设计,林斑调查,地籍调查等。 (2)投影:1:1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96行96列,共9216幅1:1万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1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 程参考面。 (3)分幅编号: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50cm或40cm×40cm。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如:1:2000,10.0—21.0;1:1000,10.5—21.5;1:500,10.50—21.75。带状或小面积测 区的图幅,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图幅编号。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比例尺教学设计 安宁市实验学校张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体验法 学习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8米=()分米 12分米=( )厘米 米=()厘米2千米=()米 4千米=()厘米1000厘米=()米 3000000厘米=()千米

二、独立探究、合作生成 1、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纸上画出长9米,宽7米的教室地面平面图。 学生感到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图形的缩放画出来。(让学生起来说。) 2、教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用课件出示第31页笑笑家的平面图),从图中你发现的什么新问题(比例尺1:100) 让学生分组对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进行讨论。 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统一认识。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然生成、进行应用 1、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让学生说一说。 3、认识比例尺特征: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特点(比例尺一般写成前项是1的比)4、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请大家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1) 学生独立完成。

比 例 尺 的 意 义 教 学 反 思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反思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在学生身边挖掘素材,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比如: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我们熟悉的教室,并且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画法,把教室的8米画成了8厘米,6米画成了6厘米,另一种是8米画成了4厘米,6米画成了3厘米。然后进行了对比,说出了图形的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变,无论怎么画,我们的教室还是原来的样子,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从上可知,学生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挖掘知识的生活原型和适当创设探究内容的情景,就能激起他们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二、在自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比例尺的概念和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况且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安排学生自学教材53页和54页上面的内容,自学后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在重点处加以点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知道了怎样求比例尺,认识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通过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比教师直接讲授效果好。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因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重点,所以课堂上让学生说比例尺的意义占用的时间多了,导致相应的习题没有完成,学生的练习时间偏少。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规范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 大比例尺测图是指1:500~5000比例尺测图,而1:10000~1:50000比例尺测图目前多采用航测法成图。小于1:50000的小比例尺图,是根据较大比例尺及各种资料编制而成的。 大比例尺除测绘地形图以外,还有地籍图、房产图和地下管线图等,它们的基本测绘方法是相同的,并且有本地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图幅分幅方法。 技术设计是数字测图最基本的工作,它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规程)及数字图的用途、用户的要求、本单位的仪器设备状况等对数字测图工作进行具体设计。因此,在测图开始前,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拟定作业计划,以保证测量工作在技术上合理、可靠,经济上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工作。 一、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依据 数字测图方案,一般是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数字测图的目的,精度、控制点密度、提交的成果和经济指标等,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和本单位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状况,通过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加密控制方案、数字测图的方式、野外数字采集的方法以及时间。人员安排等内容。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测量规范(规程)和测量任务书。 1.测量规范(规程)

数字测图测量规范(规程)是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目前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有: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工程测量规范》 《城市测量规范》 《房产测量规范》 2.测量任务书 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是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这种技术文件是指令性的,它包含工程项目或编号、设计阶级及测量目的、测区范围(附图)及工作量、对测量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和特殊要求以及上交资料的种类和时间等内容。 二、数字测图的外业准备及技术书编写 在数字测图作业开始之前,必须做好实施前的测区踏勘、资料收集、器材筹备、观测计划拟定、仪器设备检校及设计书编写等工作。 1.测区踏勘 接受下达任务或签订测图任务的合同后,就可以进行测区踏勘工作,为编写接受设计、施工设计、成本预算等提供资料来源。测区踏勘主要调查了解的内容有:

(完整版)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

X X市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 一、数据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500地形图数据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 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1

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 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 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 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 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 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 4、图形规则 (1)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 (2)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 (3)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CASS标准规定;(4)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 (5)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6)不容许一点多位。 (7)不允许存在不合理的悬挂线及回头线(两点之间多次往返绘制的线(回头线)以及首尾节点没有与其它对象相连接的线(悬挂线)在本规范标准中属于可疑对象); (8)不允许存在伪节点和冗余节点(图面上判断可以用一个对象来表示,实际 2

(完整版)《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 把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 :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 图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米)

比例尺应用题60题(有答案过程)

比例尺应用题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 1.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在另一幅1:4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厘米? 3.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5厘米,地图的比例尺是1:7000000,北京到沈阳的铁路实际有多少千米? 4.在比例尺是1:1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10厘米这个花坛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长方形花园的长是10cm,宽是8cm,这个花园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在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长12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2,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7.某县人民政府门前的广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80米,宽100米.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比例尺,在下边的图纸内画出广场的平面图,并在图上注明长和宽.我设计的比例尺是_________. 8.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有一段长是40厘米的道路.一辆时速是50千米的汽车走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分钟? 9.北京到上海大约相距1050千米,在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相距多少厘米? 10.在一张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小明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28.8cm,已知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姥姥四月三十日晚7:00上车,小明应最晚在什么时候去接站? 11.在如图中量出所需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再计算.A、B两地相距80千米,A、C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