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种植我们的植物 2教学反思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种植我们的植物 2教学反思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种植我们的植物 2教学反思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种植我们的植物

自去年任三年级科学一课程以来,一直最让我头痛的事情是课堂空洞,没有实际的东西给学生看,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一直以来我也抱怨学生上课纪律不太好,可能这还是和课堂脱离实际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多想办法,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

三年级第一单元是《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个单元,大纲建议让学生亲自种植凤仙花,(凤仙花的生长周期是4个月的时间),并且让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纪录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枝叶生长——开花结果这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纪录和比较来描述植物的变化,并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的信息。

针对大纲的要求,我总觉得空荡荡的,心里也充满了很多的困惑,每当翻开科学书,我总会自言自语,这个单元适合我们城市的学生吗?我们的学生真正能从这个单元获得多少知识呢?作为老师,虽然我每次上课都会通过查阅很多的资料,希望自己的知识更丰富,希望学生听的有兴趣,更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人人动手,课后人人观察,人人纪录。但是在这个单元,我总觉得是在纸上谈兵,也觉得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虽然我在理论上告诉了学生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以及植物根、茎、叶各部分的作用。看着坐在下面的学生,感兴趣的又有多少人呢?从课堂上下来真是有种莫名的失落。这样的课堂,自然不会怪学生,课后我也想了很久,我个人认为:第一,凤仙花的种子学生买不到(课堂上虽然用其他的植物种子代替了凤仙花的种子,学生只学会了怎么种植。)第二:凤仙花的生长周期(3~4月播种,6~7月种子成熟)贯穿整个学期,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完不成。

《种植我们的植物》这一课,我仅让学生掌握了种植植物的方法和步骤,课上我仅能用一个一次性杯子给学生做示范,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家后自己种植。但根据课后的了解,真正种的人非常少,而且种的质量也不高,因为他们不像农村的孩子,种植植物的条件不够充分。

总之,这个单元,我总是觉得这个单元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主要是条件有限,资源有限,很多试验不能到位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20篇汇总).doc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第1篇 在科学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今日,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预设与生成必然不会完全协调,许多纷繁复杂的新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仅有这样才能在专业领域快速地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小学科学课的一些教学反思 一、科学教师要认真抓好备课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任何一门课都必须得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对于科学课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科学课这一门课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仅凭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就上好一堂课,所以抓好备课环节是上好一堂科学课的重要前提,我认为科学课的备课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从全局入手,读通整册教材。 要上好科学实验课,首先就得通读整册科学教材,对整册教材所需材料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列出清单,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材料准备,才能在准备具体的某一课时得心应手。而如果一课课临时去准备材料,就难免会发生措手不及的情景,影响科学课的教学。就一册教材来说,每一册教学参考书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单,上头列出了本学期要用的主要材料。所以,在开学初就应当去认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是十分有必要的。 2、要熟悉本单元的教学资料 科学教师要想比较简便的上好科学课,除了通读整册教材之外,还要更加细心的去钻研本单元的教学资料,因为教师仅有熟悉了本单元的教材之后,教师才能在准备实验材料的时候,事先明白本单元哪些材料使用的频率高,哪些材料能够顺便一次性准备好,哪些材料实验仪器室里已经有了,哪些材料需要自制,哪些材料需要购买,哪些材料学生能够自我准备这样提前心中有数,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才能得心应手,简便自如,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教师提前动手做实验 科学课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当提前做一做。这样就能明白这个实验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善。教师课前做好实验,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再者,科学课堂不像语文对一首诗歌或一篇课文的理解,每个人能够有自我不一样的看法,但不会出现什么危险,而科学课中有些试验却不一样,如果科学教师不认真备课,不事先做一做课堂上要求学生做的试验,就不能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危险,就没法给学生讲解试验注意事项,如果课堂上试验出现了危险又没法及时有效的处理,那麻烦就大了。所以,上科学课要求科学教师更加认真、严肃地备课。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设计好导课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1 (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2、校园的树木 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 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 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 (2 )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 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 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树叶的形状像个 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是一棵 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 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 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 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5、我观察的狗尾草:小草矮小,茎细软, 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6、小草和大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大树: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根、茎、叶,都会开花结果,生长都需要(水分)、 (阳光)和(空气)。 4、水生植物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 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 (水花生),(浮萍)等。 3、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1)都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3)都有根、茎、叶。不同点:(1)水葫芦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是沉水植物。(2)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的海绵体。 4、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邙日光)和(空气);都有(根)、(茎)、(叶);都会 (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也都是(一年生植物)。不同点:狗尾草是长在土里 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天气 第1课时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 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大气层的视频,1张天气日历。 小组:天气现象分类单,实验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同学们,暑假里你们到过很多地方旅游吧!相信各位在旅途中每天都会关心一件相同的事情(ppt出示24小时天气预报背景图)。(预设:天气)

2.提问:旅途中为什么大家都会关心天气?(预设: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带伞……) 提问: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 3.提问:所以,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预设:非常重要。) 4.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板书)。 二、探索:感受天气的多样性 [材料准备:晴天长城和雪天长城的照片各一张,12月黑龙江和12月海南的照片各一张;天气现象分类单每组一份] 1.提问: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提问:生活在杭州,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2.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月的黑龙江,12月的海南。 提问:观察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3.提问: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很多,比如冷,热,大风,温暖(板书出示)。这么多的天气现象,我们怎么分类呢? 4.明确实验要求,分发天气现象分类单,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分类。 三、研讨:实验发现 [材料准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各一张,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的照片各一张,一个大气层微视频] 1.请一个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交流:你们怎么分类天气现象?为什么? 2.提问:针对展示小组的汇报情况,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学生自由发言) 3.针对雨和雪的研讨,提问:雨和雪有关联吗?(预设:雨是水,雪融化了也是水。) 小结: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为一类。 4.针对晴天和温暖的研讨,提问:晴天一定是温暖的吗?(生自由回答。) 出示照片:阴天夏天的人们,晴天冬天的人们。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四、五、六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经历了很多、反思了很多,在科学教学中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向身边的老师、前辈请教,自己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努力以求自身的完善与进步。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那么怎么做到让学生做到重视这门课程呢?翻来覆去,我想,还是应该自己更加的投入到科学教育教学中去,如果我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我的课堂上快乐的学习,这份快乐来源于他们的内心,学生是愿意学习的,是感兴趣的在学习,而不是因为身在学校,学校设置了这样的课程,所以我要学习。 事实上,每一节课上,我都努力的让课堂气氛变的更加轻松,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活动,来跟我的学生们互动、交流。但是有的时候备课不够精细,课后也没有能够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及时倾听学生对科学课的意见。初教学,很多事情忙起来有点无头绪,对于自己还没有很明确很清晰的定位。我突然想起来在我实习的那段期间,实习班班主任对我说的一句话。他说,像我们这些年轻的实习老师很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但是当你真正成为老师,又是一番不一样的模样了。现在想来确实,我想象我们这么大的新教师,可能更多的想的是更学生成为朋友,因为本身我们正是刚刚从学生的身份出来在转化中,但是在此之前,应该是要先成为一名老师,再成为跟学生是像朋友关系的老师。 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可爱。三年级的孩子刚刚学习科学,对科学充满着好奇,刚开始的时候每一节课上都有很多的问题要问,特别是第一节课的时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真心觉得我们班的孩子很是可爱。但是不知不觉就问了一节课的问题,一直都到下课了,学生还是有好多的问题。但是到学期末我也发现了一学期下来,已经开始有学生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心,一方面也是课程的原因,我有些担忧是不是越往后,他们的兴趣也会越来越低呢?还有六年级的两个班我也觉得非常的好,班上的很多学生科学知识都非常的丰富,课堂气氛很融洽、活跃。在学习《地球以外有没有外星人》这一节课的时候,我突发奇想,让学生事先课前去搜集整理啊,按小组分为正反方,分别支持地球以外有生命、地球以外无生命两种观点,在课堂上举办了一场科学辩论赛。说实话,本来对学生的表现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的,但是实际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到很骄傲,很感动。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班未来有很多的小小辩论家。而且实际教师你了解的,你知道的,并不一定就比学生多。就拿这一节课来说,其实我一直支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 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教学准备】 指尖陀螺、钢尺、悠悠球、木马玩具、汽车玩具、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 的呢?” 2.学生汇报:“见过秋千、汽车、鸟、电梯……” 3.你们还知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秋千、摆钟、汽车雨刮、跷跷板等常见物体运动视频。(2)教师出示指尖陀螺等教学器材,仿照课本P5在物体上贴上圆点,再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 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学习单。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课堂上做的物体运动实验有旋转运动、摇摆运动、直线运动三种。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学生思考:如果换个位置贴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 2.学生自主实验:将悠悠球上的圆点从外侧移至旋转中心,那么圆点的运动轨迹有变化吗?悠悠球的运动形式变化了吗? 3.汇报研讨:圆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悠悠球的运动形式为直线运动。 4.说一说你知道的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 水的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导入新课,较好地抓着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并仿照课本中贴圆点的方式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关注点,学生更多地关注了课件的玩具与实验小道具,而疏于观察实验现象与总结实验结论,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存在一定困难。对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把控,有效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使用工具》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使用工具》教学反思 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协助我们省力或者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感念。 我的教学情况: 课时数:1课时。 工具的准备情况:由于学校工具类型不多,假如就选取现有的一二种工具走个过场,或者看看插图说一说来“画梅止渴”,激发不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于是课前就安排同学去准备他们自认为是工具的“工具” 课堂活动:分两大活动阵地进行探究。其一,我们用过什么工具。在这活动中我布置同学回忆自身在生活中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调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是统计自身组的同学功用过多少种工具。课堂氛围很好!同学统计的工具不少,应该说我们的同学还是有一定的使用工具的经验的。例举的工具很多,比方:剪刀、菜刀、老虎钳、锤子、镊子、螺丝刀等等,但有同学统计出了:铅笔、文具盒、电饭锅、杯子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其二,选用什么工具好。在这一活动中,布置同学分组动手试一试用什么哪些工具能把钉在木版里的铁钉、图钉和螺丝钉起出来,并做比较:哪种工具用着更省力且方便。目的为了让同学在交流研讨中认识到:不同工具有不同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

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最后对教科书上的几项工作进行研讨,选择使用滑轮、斜面、杠杆,让同学对工具和机械进行再一次的观察,最终让同学明白什么是简单机械。 整堂课下来同学兴趣高涨,热热闹闹的,可到最后总结以上活动,引出“机械”时,同学还是犯迷糊。关于机械的定义,书上的定义给我模棱两可的感觉,书上是这样论述的: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我们都知道这个“省力”是针对力学上的,但是很多小朋友对省力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化;还有对其另一个中心词“方便”,小朋友对其也非常模糊;据我了解,原五上教材对“省力”也没有明确地定义,现在突然提出,小朋友自然而然对其的定义会扩大化,于是他们自然会想到“电饭锅”、“铅笔”。 课后想来:假如用力学去解释那肯定能精确,但小学阶段并不要求深入探究力学原理。小学科学概念的广而浅,有时候真为难到科学教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XXXXX: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XXXXX: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XXXXX: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XXXXX:(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XXXXX: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面是2篇关于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的范文,内容条理清晰,是篇不错的范文,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一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创设情景复习旧知,然后做磁铁的游戏。在上课的刚开始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探究空间。通过做磁铁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在孩子们的自我探究中总结出磁铁的有关性质。讲完这节课,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两点: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打捞大头针”这样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怎样把大头针从烧杯里捞出来,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直接放手让他们玩一玩磁铁,也没有提过高的要求。只是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

料。如小车、环形磁铁(大小都有)、因此,我觉得“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的猜测可以省略,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这种玩是自由的、开放的。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实际上也就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搭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工作。很多科学道理就是在学生不经意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课堂上的“玩”更能促进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玩中一起讨论、相互启迪,最后达成共识。 第二单元:这组课文有故事,有童话,篇篇充满趣味,却又蕴含着朴素的哲理,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绿手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可敬的老奶奶,为了实现梦想,二十年如一日地培育纯白的金盏花;《苹果里的星星》让我们感悟了什么叫创造;《点金术》中那个贪得无厌的国王,发出了痛苦的感叹:"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小蓝裙的故事》中的蓝裙虽小,却让我们懂得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微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美、发现美;《花开了,就感激》让我们像蓝蓝一样"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的美好,并真心地感激",学着用一颗乐观的心去生活。 3、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影响: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轰动了欧洲和整个世界,动摇了神学统治的根基。 玩了近15分钟后,整理好材料开始交流。交流也是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不

小学科学的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的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的教学反思(精选9篇) 小学科学的教学反思1 一、亲身参与,收集“证据”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等阶段,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实施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着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结论或结果,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到“证据”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人一个小组,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物体,首先提出问题——玻璃瓶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根据观察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及课前了解到有关信息进行猜测:会沉,会浮。制定出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教师设计探究情景:你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1:把里面灌满水2:用沙子填满。3:我觉得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如何将这些物体放入水里去验证然后将小组制定的计划付诸行动进行自己去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进行探索,并作出研究记录,收集与物体沉浮相关的信息,思考在这个玻璃瓶由浮变沉的过程中,什么改变了(装了水)水多了,什么改变了呢(重

量改变了)。进行全班交流,讨论物体沉浮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着科学探究,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沉浮的问题更加关心和愿意了解了,并掌握了进行物体沉浮实验的简单方法。要让学生先作出预测,还要把预测写出来,用预测推动学生发现,再启发学生观察,进一步收集“证据”加以验证。 二、利用“证据”,发现秘密。 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玻璃瓶子”的沉和浮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是瓶子沉下去,接着启发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引出了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进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通过教学导发现问题,并要解决问题的能发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秘密并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把他们列举的共同点记录下来;认识实验变化,获得科学事实和科学数据就是“证据”,再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收集“证据”到整理、分析事实材料、作出结论的过程,对照记录进行比较、反思,反复经历这样的过程,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发现科学现象。放入水中它是会出现什么现象捞出来再倒,这个小玻璃瓶就会浮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小玻璃瓶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玻璃瓶变轻了。)小玻璃瓶变轻它就浮了。所以我们说减轻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会由浮变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通过改变什么实现改变玻璃瓶的重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证据,发现事实、发现数据,并用证据、事实、数据来说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

【知识点】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第一单元复习 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 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 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 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 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 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 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6.以斜面装置拉动滑车至高处的施力,比直接吊起滑车至高处的施力要小,也就是说,斜面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抬至高处。斜面愈长或斜面高愈低即斜角愈小,则愈省力。 17.斜面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如楼梯、蜿蜒而上的山路等,可以让人们省力。(2)若将两个斜面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一种称为楔(或称为劈) 的简易工具。楔在切割或分裂东西时非常有用。刀、斧及人类门牙均为楔的例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篇 Reflection on science teaching in grade three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2、篇章2: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3、篇章3: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科学课怎么教好呢?下面是由小泰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篇章1: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创设情景复习旧知,然后做磁铁的游戏。在上课的刚开始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探究空间。通过做磁铁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在孩子们的自我探究中总结出磁铁的有关性质。讲完这节课,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两点: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打捞大头针”这样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 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 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怎样把大头 针从烧杯里捞出来,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 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 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 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 直接放手让他们玩一玩磁铁,也没有提过高的要求。只是为他们 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如小车、环形磁铁(大小都有)、因此,我觉得“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的猜测可以省略,把宝贵的时间 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并且 这种玩是自由的、开放的。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实际上也就给 他们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搭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工作。很多科学道理就是在学 生不经意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

3篇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范文(参考)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3篇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范文(参考)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范文大全 3篇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范文(参考)篇一一、亲身参与,收集“证据”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等阶段,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收集信息资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实施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着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结论或结果,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到“证据”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人一个小组,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物体,首先提出问题——玻璃瓶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根据观察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及课前了解到有关信息进行猜测:会沉,会浮。制定出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教师设计探究情景:你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1:把里面灌满水2:用沙子填满。3:我觉得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如何将这些物体放入水里去验证?然后将小组制定的计划付诸行动进行自己去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进行探索,并作出研究记录,收集与物体沉浮相关的信息,思考在这个玻璃瓶由浮变沉的过程中,什么改变了?(装了水)水多了,什么改变了呢?(重量改变了)。进行全班交流,讨论物体沉浮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又

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着科学探究,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沉浮的问题更加关心和愿意了解了,并掌握了进行物体沉浮实验的简单方法。要让学生先作出预测,还要把预测写出来,用预测推动学生发现,再启发学生观察,进一步收集“证据”加以验证。 二、利用“证据”,发现秘密。 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玻璃瓶子”的沉和浮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是瓶子沉下去,接着启发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引出了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进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通过教学导发现问题,并要解决问题的能发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秘密并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把他们列举的共同点记录下来;认识实验变化,获得科学事实和科学数据就是“证据”,再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收集“证据”到、分析事实材料、作出结论的过程,对照记录进行比较、反思,反复经历这样的过程,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发现科学现象。放入水中它是会出现什么现象?捞出来再倒,这个小玻璃瓶就会浮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小玻璃瓶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玻璃瓶变轻了。)小玻璃瓶变轻它就浮了。所以我们说减轻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会由浮变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通过改变什么实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龙坪完全小学黎丽桑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 班2 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

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

三年级 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Reflection on science teaching in grade three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科学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三年级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据此,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科学教学中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20xx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同时,更是加强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科学能力的培养。 2、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材 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1~5单元包括了“植物”“动 物”“我们自己”“水”“纸”五大方面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 的内容,而第6单元是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 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 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 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 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 内容。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 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 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精神的培养。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一、二年级学 生更为强烈和积极,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 学的学习探究。因为,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 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