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比例尺》,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口1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内容是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一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转换。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经历“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操作研究-相互交流-认识升华”的过程。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辅助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合作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方

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进行合作交流。

根据教材特点和情景串的教学法的流程,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学校的足球场长95米,宽60米,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足球场的平面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到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节约课堂时间。

教学过程

展示学生画的平面图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象而有的同学画的不像?设置悬疑。

引入比例尺的概念并板书课题-比例尺大约需要5分钟

1、比例尺的含义。

(1)(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板书:实际距离分之图上距离等于比例尺)

引导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指出:图上距离实际上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强调1、通常将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2、求比例尺时单位要统

一3、

1、出示几个比例尺让学生说出意义。

2、出示2个求比例尺的的题目

以上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

(2)多媒体出示两种不同的比例尺给学生看,让学生思考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并教学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以及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改写。5分钟

课题练习P54、55 大约13分钟

总结提升评价自我大约2分钟

对上面学习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作一次归纳总结,让进一步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应该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深化重点。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比例尺说课稿3

《比例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三、说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3、本课我准备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探索、概括概念、应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学习过程。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1、导入激趣。 (1)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看一把装在套中的尺,问学生这可能是比例尺吗?回答不一。教师说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造成了悬念,激发了探究欲望。 (2)接着来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天津到北京,只用了3秒钟这是为什么?(学生答是在地图上)天津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小蚂蚁为什么能跑的这么快?(引导学生说出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比眼力,辩真伪: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出是在地图上,那你们见过中国的地图吗?中国的版图象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老师在扫描地图的时候发现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比例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 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 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那么,比例

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说课稿培训资料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导入激趣、意义建构,实际应用。 1、导入激趣。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看一把装在套中的尺,问学生者可能是比例尺吗?回答不一。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造成了悬念,激发了探究欲望。接着借助成语,展开联想。板书以当。让学生填空。在此基础上,问学生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多少当一百二十?你是怎样算的?这个环节为学生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2、意义建构 安排了探、议、说三个小的环节: (1)探:首先让学生将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一张纸上。学生不能按原来大小画,只有想办法缩小。当学生画好时,教师找一大一小两幅图,展示给学生看,问:“哪一张画错了?”“没有错,他们缩小的程度不一样。”“那你能在图上标注出你缩小的标准吗?”然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 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 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比例尺》说课稿2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说课稿 刘佃堂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比例尺的认识和例1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部分,该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比和比例中的重点内容。本单元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第三小节安排了“比例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还渗透了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2、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又学习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学习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为第三学段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学习理念。 3、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学习比例尺,能读懂地图或示意图上的比例尺,并能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按照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等。 4.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内容:(1)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教学时,可由绘制地图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出比例尺,并结合地图使学生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让学生找出教材呈现的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 (2)例1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使学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汇编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小编整理的比例尺的认识课件,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

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 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尺说课

《比例尺》说课稿 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朝阳小学的杨铭。首先感谢付老师和学校给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感谢张进老师和学校的老师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虽然教龄不短,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只有3年,所以,在教学上,还才刚刚入门,课上得不好,希望各位老师多多包涵,当然,最重要的是多提批评意见。 《比例尺》是六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巩固比和比例的有关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和物体的平面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含义。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能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讨论等合作学习,掌握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和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谈话导入、探究新知、课堂检测、课堂小结。 一、谈话导入。 上课开始我借助谈话让学生感觉到岳阳到长沙的实际距离远,再通过“脑筋急转弯”和学生观察地图感觉到岳阳到长沙的图上距离近,在此基础上,质疑为什么实际距离这么远画到图上只有这么一小段呢?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最后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之前,我首先提问学生,关于比例尺,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问题源自于学生,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本节的新知很多,所以,我分为4块进行落实。第一块是比例尺的意义、求法、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及其具体含义的教学。因为这些知识书上都有详细介绍,所以,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流程是自学、组内交流和小组汇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有一方面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第2块是放大比例尺的教学,我是让学生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例尺(1: 10和10: 1)的意义是否相同的辨别中教学的。因为这两个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刚好相反,极易混淆,这里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或者小组直接展开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是放大比例尺,以及它的表示,

《认识比例尺》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44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出示例6,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提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相同吗?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同样长的实际距离在哪幅图中画得长?哪幅图中 1厘米的图上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长?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3.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 2.5厘米:1O 千米,要把后项的千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基础训练

【精品】比例尺说课稿

第一课时比例尺 说课稿 王舍人实验小学张立超 2014年3月10日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尺》,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本课的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 教材的编写特点: 比例尺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教材首先说明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明确它的意义,并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的比例尺,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的放大图纸,让学生认识吧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出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后面比例尺的计算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比例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对比例尺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结合学生的认知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来突破重难点知识,即知道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类型,会求比例尺并进行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化,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为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测量,绘画,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是: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的教学设计第一学时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比例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P48-4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 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比例尺的意义 2.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3.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 游戏:我说长度,你画线段! 1、让学生画一段2cm长的线段, 2、让学生画一段5cm长的线段, 3、让学生画一段1m长的线段。 从而产生疑问:1m的长度怎么能画到作业本上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可以画成2cm、5cm…的线段。(师:这些就是我们把1m画到图上的长度如此把这个长度叫做图上距离,我们把1m叫做实际距离) 让学生求出自己画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些比,就是把1m画到图上的比例尺) 二、揭示课题 认识比例尺(出示课件) 三、全面认识解比例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根据刚才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课件演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你知道这些比例尺是代表的意思吗?(图上1cm代表实际的…cm) 指名说说. 3.介绍怎么求比例尺(课件出示例题) 4. 强调比例尺的特点: 请同学观察这些比例尺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a.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b.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思考:对“一般”怎么理解?点名回答(通常,大多数,还有特殊情况)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情况.( 出示课件.) 5、介绍扩大、缩小比例尺。 (1)说比例尺2:1的含义 (2)判断与前面比例尺的不同之处(扩大与缩小) (3)什么时候用到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尺? 6、比例尺的分类和互化。 (1)、课件出示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0的中国地图。介绍:像这样的比例尺是一个比的形式,并且前项后项都是数值,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也能把它写成分数的形式。 (2)、课件出示一幅江西省地图。介绍线段比例尺。 (3)、将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先说说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再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比例尺的前项一定是1。() (2)小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3)一个零件的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是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4)比例尺是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 2、课本53页练习八第1、2、3小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

《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的认识》说课稿 鹤子中心小学贞玲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容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第一课时。容包括比例尺的认识和例1及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资源开发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部分,该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比和比例中的重点容。本单元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第三小节安排了“比例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还渗透了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容。 2、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又学习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学习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为第三学段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学习理念。 3、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学习比例尺,能读懂地图或示意图上的比例尺,并能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按照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等。 4.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容:(1)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教学时,可由绘制地图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出比例尺,并结合地图使学生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然后,教材通过一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让学生找出教材呈现的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 (2)例1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比例尺(1)》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尺(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

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

《比例尺》说课稿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例尺》,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以及比例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比例尺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应用 ②能力目标:在比例尺的相互转换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比例尺的运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重难点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是: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二、说教法学法 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课前预习法,引导探究法;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20秒钟就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反应快的学生立马想到在地图上。我会适时追问: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让学生感知这是有实际物体的缩小而得的。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比例尺。 设计意图:以脑筋急转弯的这样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在课前我会呈现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二议一议比例尺有哪几种表现形式?有什么联系吗?三为想一想在标注比例尺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为检验学生课前自学成果,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课前预习成果。 对于问题一,学生结合自我学习和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能比较容易的得到解决。(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而对于问题二和问题三,我通过对学情的预测和课前有效的调研,还需老师的有效引导。此时,我会作为课堂问题的主线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环节三、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3. 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通过测量、绘图、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二、激趣导入 1、脑筋急转弯 一只蜗牛10秒钟从北京爬到了上海,你知道为什么吗? 2、引入新课 (显示地图)我们把960万平方千米的祖国展示在了我们的大屏幕上了,这是把实际物体缩小若干倍画到图纸上。 (显示零件图)像这样的小零件,为了研究方便,常常是把它扩大若干倍后再画到图纸上的。 这些都是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 三、探究新知 1、画一画 请根据信息画图(同桌之间交流讨论画图后全班交流) 2、引导探索 他们画得合理吗?笑笑的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表示100米” 3、自学认一认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4、认识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1:10000所表示的意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00厘米(10000厘米=100米)” 练习理解数值比例尺(课件出示填空题) 强调:(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5、计算图上距离 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m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引导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6、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不仅可以写成数值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一幅图的比例尺。你能说说图中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出示21页台湾岛地图)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判断 五、课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课后作业: 确定比例尺,把自己家里的平面图画下来。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1 1:10000= 100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它是学生学完“比”、“正反比例关系”及“图形的放缩”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行教材中,没有比例和解比例,所以有关计算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另外,本节课暂不涉及放大图形的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三、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四、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导入激趣、意义建构,实际应用。 1、导入激趣。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看一把装在套中的尺,问学生者可能是比例尺吗?回答不一。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造成了悬念,激发了探究欲望。接着借助成语,展开联想。板书以当。让学生填空。在此基础上,问学生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多少当一百二十?你是怎样算的?这个环节为学生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2、意义建构 安排了探、议、说三个小的环节: (1)探:首先让学生将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一张纸上。学生不能按原来大小画,只有想办法缩小。当学生画好时,教师找一大一小两幅图,展示给学生看,问:“哪一张画错了?”“没有错,他们缩小的程度不一样。”“那你能在图上标注出你缩小的标准吗?”然后让学生尝试标注。学生在标注时教师巡视,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旭东小学杜红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3. 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通过测量、绘图、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二、激趣导入 1、脑筋急转弯 一只蜗牛10秒钟从北京爬到了上海,你知道为什么吗?而我们从北京到上海坐地铁最少需要四小时五十分钟,有何不同? 2、引入新课 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我们把960万平方千米的祖国展示在了我们的大屏幕上了,这是把实际物体缩小若干倍画到图纸上。 一个精密小零件,为了研究方便,常常是把它扩大若干倍后再画到图纸上的。 这些都是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 三、探究新知 1、画一画 请根据信息画图(同桌之间交流讨论画图后全班交流) 2、引导探索 他们画得合理吗?笑笑的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表示100米” 3、自学认一认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小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认识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1:10000所表示的意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00厘米(10000厘米=100米)” 理解数值比例尺 强调:(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5、计算图上距离 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m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引导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6、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不仅可以写成数值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一幅图的比例尺。你能说说图中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出示21页台湾岛地图)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判断 五、课后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提出下节课研究和训练的内容: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为1时的区别是什么?比例尺又是怎么分类的? 六、布置课后作业: 确定比例尺,把自己家里的平面图画下来。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北城小学的代表刘雪梅,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比例尺》。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并且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生活和社会课中已经接触大量的地图,也对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比例尺的意义和表示方法等知识点。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利用比例的知识将图形放大和缩小打下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和创造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生阅读、观察、测量、设计平面图的体验过程,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同时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会互化。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发展是源于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审美意识,在多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比例尺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而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并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比例尺》说课稿 任元汉小学程彦平联系电话: 一、说课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节课我努力实践着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力图使学生经历、感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数学思维过程,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用处。 二、说教材: 《比例尺》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三、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数学下册二比例尺9《认识比例尺》教案浙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二比例尺9《认识比例尺》教案浙教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学教具 教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唤起与生成。 1、让学生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让学生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学生很快画完﹚ 3、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学生迟疑﹚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本子没有那么长,画不出来。师:那该怎么办呢? (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如果想把10米长的线段画在本子上,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生:把这条10米长的线段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本子上。﹚ 学生画完后,找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根据其中一个进行介绍。﹙画在图上的10厘米叫图上距离,它表示实际的10米叫实际距离。﹚ 师:10米长的线段画在本子上,为什么同学们画得长短不同? 生:……

师:缩小的倍数不一样,画出来的长短就不同。 让学生计算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1:100 1:200……﹚ 师:画图时,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们就把它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 让生说出自己画图的标准即比例尺,并分别说出1:100 1:200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比例尺。 师: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师: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处。 ﹙1﹚出示:标有数值比例尺的中国地图。 让生说出比例尺1:100000000的意思。﹙当学生回答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千米。﹚ ﹙2﹚出示:机器零件图。 说出图中的2:1表示什么意思。﹙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由于机器零件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 师:像1:100、1:100000000、2:1,这些比例尺有个特点,前项或后项都是1,为什么不是2或3或其他数呢? ﹙生……﹚ 为了计算方便,一般都把前项或后项写成是1的比。像这样用数字比的方式表示的比例尺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 ﹙3﹚出示:标有线段比例尺的北京市地图。让生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并介绍线段比例尺。 过渡:那怎样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呢? 3、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例1: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尝试改写。 师板书例1。 师:谁能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1)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2)比的前项为1。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叫比例尺,还知道了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