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七课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七课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自主学习】….看你的

学习目标: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要求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2)系统的基本特征(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二、【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一:展示《中国男子冰壶队战胜美国》的视频,请思考:为什么说中国队战胜美国是中国队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结果?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什么关系?问题探究二:

《索契奥运会开幕式》思考:冬奥会开幕式中雪绒花幻变成奥运五环时,5环只打开了4环,成为本届开幕式上的遗憾。这说明了整体的重要性还是部分的重要性?其对应的哲理是什么?

问题探究三:

“寓言故事:田忌赛马”,田忌赛马的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三、【有效训练】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200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

A.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B.部分制约整体,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

C.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之和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

3.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我+我们= 完全的我。”从世界观意义上看,其蕴涵的哲理是

A.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在整体中才有意义

B.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C.个人只有融人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

D.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5.青藏铁路被世界称之为与长城相媲美的伟大工程,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长度与技术的先进,而

且它是一条人和自然和谐的天路,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植被、湿地、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都得到了有效地保护。由此可见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创造一切事物的联系

③在实践中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实现系统优化,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沿“大胜关水道”的造船厂、码头越建越多,私人采沙现象屡禁不止,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关系640万南京市民健康的饮用水源取水口水质受到严重威胁。上述行为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忽视了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

C.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割裂了整体和局部的联系

D.没有看到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7.《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

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宋代冯湛曾奉命打造战船。接受任务后,他不是按照现有的大船依样画葫芦,而是仔细分析多种船只的特点。他发现:“海船底”可以涉伐,“战船”的“盖”可以迎敌,“海船”的“头尾”则可破浪。于是,他把各种船只的优点集中在一起,造出了多桨船。这种新型的多桨船性能极佳,江河湖海无往而不可,且能载甲士二百人,往来却极为轻便,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新式水军武器。

8.冯湛把各种船只的优点集中在一起,造出了多桨船。这种新型的多桨船可以称得上那个时代的新式水军武器。这说明

A、整体具有每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B、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

C、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9.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法,其哲学依据是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管子?形势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②部分离不开整体

③实现事物的质变必须经过艰苦的量的积累④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 ①③

D.①②③④

能力提升

11.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2.经济发展虽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却是发展的核心内涵。这句话蕴涵着的哲理是

A.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B.正确的发展观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D.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

13.(2007上海单科)右图喻示管理学理论中经典的“木桶原理”,即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发展不平衡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整体离不开局部

14.(2007广东单科)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15.2007年我国CPI同比上涨4.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3%,居住类价格上涨4.5%,成为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因此,2007年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上述判断体现了

①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②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统一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大陆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9+2”,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区域。各省区发展各有特色和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省区存在政策差异,无序竞争、缺少协作机制等,极大地限制了该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形成。2004年6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隆重开幕,其主题是合作发展,共创未来”,这标志着我国迄今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工程正式启动,它必将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对于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八课第二框

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教学设计 潘天寿中学周咪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一些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一般途径。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 益遭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培养良好的 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教学难点:增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学生的维权意识;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经营者招徕消费者的种种“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提问:每天的3月15日是什么日子? 生:消费者权益日。 师:3.15的主题是健康维权,围绕这个主题,课前,我们用三天时间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的活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吃和穿是最大的两个投诉热点。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从衣和食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获得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材料。同时,也查询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依据。下面就请各组代表给我们进行报道和分析。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环节一:侵权案件 (活动)第一组——调查服装行业的记者和律师代表 (第一组的记者代表和律师代表做自我介绍) 记者: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名牌服装。请看大屏幕:“这是耐克运动鞋,这是阿迪的运动服,这是背靠背的打折现场,这是穿着彪马服装的一个男生。 这些名牌服装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全假冒“经营者从它们身上牟取了暴利。 记者与律师对话:×××律师,这些经营者的行为属于怎样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法律如何制裁这些经营者呢? 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法》规定,消费者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对于这种侵权的行为i,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组——调查食品行业的记者和律师代表 (第二组两个记者和一个律师代表作自我介绍) 记者1:水果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人爱人吃“。生活中,人们买水果总喜欢选个大色鲜的,但吃的时候却似乎没有香浓鲜美的口味。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告诉大家把。 这些水果还真是总看不中吃呀! 记者2:我再来说说大部分油条的制作过程 金黄蓬松的油条往往是我们早餐的选择,而这些油条基本上都是使用明矾作为原料,致使铝严重超标,而为了油条更为酥脆,有的小贩甚至用洗衣粉发酵面团,而炸油条的油可能来自地沟的泔水油或者潲水油,一锅油常年不换对于那些小贩来说是很正常的!过多的食用这种含铝的会对电脑及神经细胞产生毒害,引发痴呆症。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同步练习B卷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同步练习B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 1. (2分)(2017·赤峰) 小张用合法收入买了一辆轿车用于上下班代步。他对自己轿车的行使的是() ①占有权 ②使用权 ③收益权 ④处分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 (2分) (2016八上·威海期中) 李某身患绝症,怕自己死后10岁的独子小强无人照顾,便决定依法将自己遗产的留给父母,以满足老人的生活需要,另外的由小强继承,并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李某的行为,是在行使对自己的财产的,选择的财产继承方式是。() A . 占有权、遗嘱继承 B . 使用权、法定继承 C . 收益权、法定继承 D . 处分权、遗嘱继承 3. (2分) (2017八下·北海期末) 张芳的母亲黄华因癌症去世后,与舅舅一起生活的姥姥、姥爷为了母亲生前的五套房产将张芳推到了被告席。此案在北京通州法院受理后,经法官调查取证及笔迹鉴定,认定黄华生前已立遗嘱将房屋给了张芳,依法驳回了两位原告的诉讼请求。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②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继承权

③张芳的姥姥、姥爷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④继承开始后,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 (2分) (2017九下·山东月考) 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三十多年来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帮他们圆了大学梦。他用工资资助学生,这是行使对个人合法财产的() A . 占有权 B . 使用权 C . 收益权 D . 处分权 5. (2分) (2016八下·永州期末) 马某与妻子、女儿在车祸中丧生,在世的亲人有马某的养父母、同胞兄弟、叔叔和姑姑。按照法定继承,可作为马某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 . 他的同胞兄弟 B . 他的叔叔 C . 他的养父母 D . 他的姑姑 6. (2分) (2015八上·微山期末) 小李从零花钱中拿出100元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寄给灾区的小朋友们,小李的这一行为是在行使对自己合法财产的() A . 占有权 B . 使用权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试讲人:刘燕 一、教学理念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文化的讲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框是在接着上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后,接着叙述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试讲时间为10分钟,所以基本只能讲完这一目题中的文学艺术。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上的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识记文学艺术作用和特点; ②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能力:结合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 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文化赤字现象。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难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六、学法和教法分析 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 八、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FLASH 动画《中国文化宣传片》,将学生分组(1、2排为第一组,3、4排为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看完视频以后找出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每组接龙游戏。 其中的中国元素:贾宝玉、毛笔字、算盘、大熊猫、象棋、太极八卦图、松树、毛笔、中华砚、脸谱、中国结、三国演义、莲花、茶、《西游记》……师:短短的两分钟视频中就包含了如此多的中国元素,可见我们的中华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的太极八卦图是属于哲学内容,中国人赋予了松树和莲花的道德内容,除了哲学和道德,中华文化还包括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由此我们便可窥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书上66页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文学艺术 1、文学艺术的作用 展示吴承恩《西游记》的图片: 师:视频最后是一只猴子去取定海神针,这出自哪部小说呢?

2017春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教案新人教版

《财产留给谁》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财产留给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三部分。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产留给谁》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节的授课内容。财产继承权是一种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为了使活着的公民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也为了使后人能够有序的继承财产,国家制定了财产继承法律制度。青少年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继承遗产,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课程依据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使学生知道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的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顺序、范围、遗产分配原则;遗产继承方式、遗赠。 (2)能力目标 学会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受到侵害要依法维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让学生培养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的品德。 4、教学重难点 (1)“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此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遗产继承法律制度,学会依法继承遗产。 (2)“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继承问题,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同时又要发扬传统美德。只有提高继承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才能减少争议,化解矛盾。 二、说教法学法 鉴于本课的法律性较强,名词术语较多,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应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由于本节的案例较多,知识点也多,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实现信息与技术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容量大、教学直观、形象具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小品角色扮演法:以课本晓军一家的遗产继承案例的情节变化为主线,通过精心设计和改造,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乐于学习。 3、讨论法:通过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将教材新知识设置于一系列问题情景之中,通过该情景设置条件的变化和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不断猜想、思考、讨论、归纳以获得问题的解决,逐步弄清本课所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文化生活第7课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60 257 就是备受欢迎的电视剧《亮剑》所弘扬的亮剑精神。对亮剑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亮剑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是本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D.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百色精神 8.2013年国庆节即将到来,在举国欢庆之际,当人们回首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 9.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有人认为,抗震救灾精神、世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我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理解。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No.1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9.9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深刻理解体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能够结合当今国际形式和我国实际,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知识自主探究】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6-78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阅读本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即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___________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及重要性是什么?(从课本找出,标明,熟读成诵。)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1、78-80页,整理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 ② ③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闻30分”节目里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播放新闻视频:“ 2013年5月27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周喜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17098.5元。” (1)结合材料说明刑法是怎样的一部法律? (2)周喜军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3)周喜军受到的处罚是一种行政制裁吗? (4)在判决书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情景四:大结局 在以后的时间里,小聪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而弟弟小明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后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校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小偷小摸、参加赌博等,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过两次。为了搞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持刀抢劫,刺伤受害人,导致其死亡,抢得人民币1000多元。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小明有期徒刑十年,并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若干年后,小聪大学毕业,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守法精神,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小明却在监狱中服刑。但是小聪没有忘记自己弟弟,经常到监狱看望小明…… 问:(1)小明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小明受到的处罚哪些是纪律处罚?哪些是行政处罚?哪些是刑事处罚?确的法制观和人生观,防微杜渐,知法守法。

iSKiTA 刑审违就行为 厲罪抒为) 严巫危M1* 利爭违法性 : 刑罚当罚性 圭刑(§种) PPT 展示知识 结构,直观形 象。 有一个留学生,在乘坐的飞机上,笑嘻嘻地递给空中小姐一张纸 条,写着:“我身上有炸弹,我要劫机。”空姐笑了笑,取走了纸条。 当飞机降落时,地面上许多警卫人员荷枪实弹把飞机层层包围。虽然 那个学生大喊:“我只是开个玩笑,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可以作证 但是没有用。他被押上警车,并要面对法律的裁决。 (2)如果人们无意中犯法,可以原谅吗? (3)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请你 畅谈 (3)看了聪明兄弟的故事后,我们应从中吸取什 么教训? 师:《法不可违》这一课学完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谈收获,交流 心得。 知识内化,互 伴成长。 不违讓歸人ffJ 拧为的底 變 整理课堂笔 记。 整理思路,形 成体系。 刑罚 阳拥刹<3?>) 课堂 练习 教师 寄语 组织学生完成基训选择题部分,及时查漏补缺。 完成基训选 择题。 有人这样说过: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 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 命运。让我们相互提醒,一起努力,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做一个知 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巩固新知 情感态度价 值观升华。 (作业) (1)开玩笑犯法吗? 法不雷 緊辭民事违滦行为 课后探 究 课后辩论 结 、

【推荐重点】2019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2框 自由平等的追求练习

自由平等的追求 1.怎样珍视自由? (1)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________。我们要________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________,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________权利。 (2)必须________行使权利。 作为公民,应自觉________、遇事________、解决问题________,树立守法光荣、__________的法治意识。 2.怎样践行平等? (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的大敌,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________,不得享有不受法律________的特权。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__________。我们要以______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________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__________,必要时__________。 (4)需要每个公民把____________落实到日常的生活、________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__________,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__________。 3.特权的含义及表现、结果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________、________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________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__________。 (3)结果:法律的尊严和权威__________,任何________的行为必将受到________和惩罚。 4.为什么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________权利、________权利和__________的权利。 5.为什么要抵制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这些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__________,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亲爱的同学,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吧! 1.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珍视自由,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 2.珍视自由,要遵守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 3.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反对一切特权思想,践行平等,珍视自由。( ) 4.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要采取各种手段坚决予以打击和制裁。(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课题:家的意味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家的意味》本框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包括“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目内容。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2、分析:《家的意味》从地位和作用上来看,学习本框内容,为后面两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 3、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 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对家的特点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分析: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2、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确定的教学目标。 四、课前准备:无 五、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知识回顾,导学设疑——揭示目标,明确方向——预习展示,定位目标——师生合作,释疑解惑——当堂训练,分层巩固——课后小结,归纳梳理——作业布置,分层提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学设疑(3-5分钟)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8课 第2框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2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为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纳税人在缴纳环境保护税的同时,还需按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达标排放,超标排放污染物将依法受到严肃查处。上述规定表明( D ) ①环境保护税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②不直接排污的不需缴纳环境保护税 ③依法纳税是应税单位的基本义务④我国税收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环境保护税纳税人和负税人并不是一致的,①不选;“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为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这说明不直接排污的不需缴纳环境保护税,②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相关规定表明依法纳税是应税单位的基本义务,③正确;我国税收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 2.针对近日引发广泛讨论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专家指出:“个税改革应‘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如果只是关注起征点,则不会看见森林。”提高个税起征点(免征额)仅仅是掀开个税改革的一角,序幕揭开的背后,还有更关乎社会公平的制度设计,还有更多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下列措施符合“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是( D ) ①综合考虑居民生活成本,探索灵活和公平的扣除(免征税所得)政策 ②免征额上调的越高越好,最大程度降低人们的税收负担 ③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免税,扣除标准完全统一 ④统筹各部门涉税信息,真实地掌握个人、家庭收入,补齐税收征管短板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强调个税改革不能只光看到起征点的上调,要综合考虑到税收其他环节的配套改革,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综合考虑,①④正确;免征额并非越高越好,过高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从而影响国家职能的正常发挥,②不选;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专项费用不同,扣除标准要因人而异,不能完全统一,③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D。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一、二框学案

八年级第七课第一框《礼貌显魅力》学案 【课前巩固】.对待网络交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有什么作用: 2.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学会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并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二、教学重点: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以礼待人。 四、学法指导:事例分析、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点。 五、课前预习: 1.礼貌的含义?礼貌有什么作用? 2.我们为什么要讲礼貌? 3.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这些方面在人际交往中有何意义? 六、学习新课:(活动设计) 【故事导入】: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1.这个年轻人悟出了什么?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 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活动一: 各小组认真阅读P78材料,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情景剧《购书》。请三位同学来扮演一下。(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2、甲、乙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售货员)什么感受? 3、甲、乙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位学生两种行为的对比,说明礼貌和不礼貌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进一步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品质。这些优良品质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桥梁。如果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害我们与人交往。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别人,所以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时刻注意文明礼貌,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在你尊重他人的同时,你也会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与赞赏。 活动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能自觉地有礼貌地与家长、老师交往,但是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有礼貌呢?我想我们同学难免有时也会对人无礼的时候。

《文化生活》第七课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案

《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学案 【预习质疑案】 1.阅读教材,整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通读教材,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根据预习,质疑判断: A.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 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C.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课堂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 1、哪些抗疫人物让你印象深刻?说说你的理由。 二、合作探究 总议题: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抗疫合力 分议题一:抗疫,践行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2)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3)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4)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2、中华民族精神在抗疫过程中是怎么体现的? 补充材料 材料一: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医护人员前赴后继地奔赴抗疫第一线,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7500多名工人、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众多企业更是星夜驰援,与时间赛跑,最终创造了10天就建成一座火神山医院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大胆创新,发挥中医优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在阿联酋开展Ⅲ期临床研究。深受疫情影响的各行各业也开动脑筋,利用创新媒介平台,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比如,老师变“主播”,线上上网课,学生“云签到”,“钉钉”来打卡;上班族变“宅家族”,“云办公”不接触;央视主持人变身“网红”直播带货,帮助湖北商家销售滞销产品等。 材料三:历史上,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依然拥抱梦想,选择希望,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5月份以来,我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继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积极变化累积增多,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下 第七课第二框 节奏与旋律 导学案(学生版)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 第二节节奏与旋律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处理在多个集体中不同角色带来的冲突。 2.知道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中的方法。 3.正确认识小团体,反对小团体主义。 自主预习 1.在多个集体中,为什么会带来角色的冲突? ①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承担不同的。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③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存在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④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之间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2.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 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也会虑自己的、以及任务的 等。 3.如何正确处理不同集体间的矛盾,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 ①当遇到班、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出发,自觉地让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②我们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让自己更好 地,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4.集体中的小群体具有哪些特点? ①、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②彼此相互,相互,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③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5.如何看待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①当小群体的节奏融人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②当小群体很好地融人集体生活时,其成员就会产生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的,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6.如何正确看待小团体主义? ①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沦为。 ②面对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坚持,坚 持,反对。

政治生活第八课第二框

第二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它们之间必然发生广泛而复杂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以什么为原则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7页材料,并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说明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交往频繁而广泛,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文化、军事方面的,决定它们之间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1、国际关系 (1)含义: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内

容和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个方面。在各种因素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各国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9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中美关系的状况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冲突,这是由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从根本的、长远的观点看,这样的行为也会损害本国和本国人民的利益。 (2)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社会的每一个主权国家应该是一律平等的,但是,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历来都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力量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经济、科技落后,军力不强,国内政局不安,它的国际影响力、参与力就不强。正因为如此,某些发达国家往往以其强大的国家力量为后盾,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0页内容,思考讨论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原因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第八课第二框 我们在行动

《我们在行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意识能够得到提高,自 觉宣传和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和环境两项基本国策,教育学生自觉从我坐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和保护资源、环境。 2、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知识:教育学生,实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 有彼此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课前预习案 一、填空 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要、。具体要求是提倡、、、。 2、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 3、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 课内探究案 探究活动一: 1、引导学生回忆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然后对比课本95页图片《幸福的三口之家》,通过对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看课本95页相关连接,了解国家法律对计划生育的相关解释及规定。

4、分析说明计划生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本国策。 5、面队计划生育,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探究活动二: 1、小组合作:看课本96页上面四副图片,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它们的共同主 题。 2、请说出我国已经制定的与上图有关的法律法规,我们正在实施的重大措施: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效,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学生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什么好的建议? 有效训练: 一、选择题:擦亮眼睛,用心选择! 1.下列关于计划生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是我国的一项墓本国策②既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③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有共同的责任④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属于我国贯彻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基本国策的有 ( )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作者:曾巍华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实验中学 学科名称:政治科年级(模块)名称:八年级(模块)章节:第三单元(填单元名称)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七课(填课题名称)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二框题(填框题名称)财产留给谁(第二课时) 关键词(3~5个):遗产遗嘱继承遗赠 【教学目标】 【资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对国家制定的有关财产方面的法律,学生接触得比较少,在前一框题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与其密切相关的合法财产的法律知识,而财产继承问题,在平常一般是不会涉及到的,因此对本框所介绍的知识学生会觉得很新鲜,应会有比较高的学习热情。 (二)教材分析 《财产留给谁》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节的授课内容。财产继承权是一种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为了使活着的公民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也为了使后人能够有序的继承财产,国家制定了财产继承法律制度。本框题设计三个目,主要让学生知道有关财产继承方面的基本知识,未成年人享有财产继承权,继承人继承遗产除依据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相关资源分析 1、遗产的范围[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38.3] 2、关于法定继承人[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39.4]

3、法定继承权的取得[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39.5] 4、法定继承必须遵循的原则[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39.6] 5、继承权的丧失[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40.7] 6、继承权的保护[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40.8] 7、关于遗赠[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41.9] 【教学重点】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 【教学难点】 遗嘱继承和遗赠的区别 【教学方法】(教法)1、案例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分析讨论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遗产继承的相关案例,查阅相关法律知识。 2、多媒体制作。 3、改编教材P76关于晓军家财产问题的故事。 4、挑选部分学生扮演相应角色。(或拍成视频) 学生准备:1、了解自己周围的遗产继承事例。 2、尝试阅读及理解我国财产继承的相关法律条文。 3、部分学生排练主题故事。 【课型】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略 【板书设计】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二、财产留给谁 法定继承 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遗嘱继承 互谅互让,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继承权 【教学过程】

道法七下第八课第二框

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教案 知识目标: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知道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敬畏生命也要关怀他人的生命。知道如何敬畏生命。 能力目标: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生命的敬畏情怀。 重点:敬畏生命的原因、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难点: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导入:出示清明祭祖、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公祭日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的图片:每年4月份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祖;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人们庄重地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人们沉重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请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敬畏生命。一起走进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 环节一:1、敬畏生命的原因 出示学习目标: 1、敬畏生命的原因 2、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3、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八级强震猝然来袭,连我们这里都有震感。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有太多人家园被毁、亲人离去。据统计: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 说一说:看了这些图片,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感悟? 生答: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救援活动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展开:人民解放军、消防队员、搜救队员为挽救生命而努力;温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慰问灾民,全国各族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献血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人们为守护生命而拼搏;在哀悼日期间,全国下半旗致哀,全国各地,虔诚祈祷,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生命。 灾区人民也在努力,这是永不放弃的吊瓶男孩。这是震后72小时的生还者。72小时是黄金救援期。过了72小时,被埋灾民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而是在顽强的以立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是震后102小时,汶川县映秀镇,36岁董凤强被成功救出。这是震后108小时,什邡市红白镇,49岁李克成被成功营救。127小时,146小时,150小时,164小时,甚至震后212小时,38岁崔昌成功获救,生命的奇迹,一次次上演。 说一说:看了这些图片,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感悟? 生答: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 总结:可见,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过渡:正因为生命脆弱易逝,我们畏惧生命,生命坚强神圣,我们敬重生

人教版必修3第八课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设计的理论和依据: 对于文化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它时时刻刻存在与我们的身边,但是又是容易被学生所忽略的,因此,在设计方法上始终让学生去感受、体验、观察,用它们自己的眼睛来判断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先进文化的魅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具体设计如下:一是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尝试对学生的学习资源(教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资源)进行整合;二是在尊重教材的基本结构基础上,细节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三是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方式(情景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尝试;四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主要教学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1)教师的多元素材展示,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魅力,并且很自然的引导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通过若干组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辩证全面历史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联启发学生水到渠成的掌握知识概念。 教学背景分析: 内容分析:《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教材分析: 教材使用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内容。本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看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有了初步的哲学思维能力,关注新鲜的哲学案例,但缺乏或较少关注哲学实践运用的意义,本课的设计对学生哲学学习及应用有很好的导向性。尤其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很有时代感很有德育渗透的意义,无论是从中国国情还是从学生个体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健全都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