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华 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及其启示

朱晓华  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及其启示
朱晓华  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及其启示

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及其启示

朱晓华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24)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科技的发达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在科技的发展中,职业教育的功劳不可埋没。从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它的职业教育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立法史。从1862年《莫雷尔法案》到《史密斯--休士法》,确立了美国职业教育制度;1963年《职业教育法》奠定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基础到1984年《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美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1990年以《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修订为标志,美国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完善。以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历程为线索,揭示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特点,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立法有所启示。

[关键字]教育立法;特点;启示

一、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发展过程

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适应美国19世纪中叶以后产业革命的需要,由政府立法支持建立起来的职业教育体制。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开启了美国政府以立法方式支持职业教育的脚步,此后逐渐形成传统。从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发展历程来看,根据其立法的内容和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贡献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萌芽阶段

美国职业教育的立法史就是一部发展史,因此,阐述立法必然与发展史相结合。美国职业教育源于传统的学徒制,人们世世代代通过继承关系由父母将职业技艺传授给子女,或通过合同制,工匠指导的学徒系统,由师傅将职业技能传授给徒弟。在殖民地时期和整18世纪,学徒制都是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这段时期的学徒制培养的只是一般的手工艺学徒,属于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各种学徒制法令的出台为以后的职业教育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证开了一个好头,为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这段时期也可视为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萌芽阶段。

(二)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阶段

1、1862年《莫雷尔法案》(Morrill Act of 1862):联邦干预职业教育的开始

19世纪20年代以后,大工业生产出现,北方经济发展出现高涨的势头,原有的学徒制早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工业革命促使的机器大生产使学徒制培养的手工技艺的工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此,一些社会有识之士呼吁科学技术及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先后建立一些农业学校、机工学校和专科学校,这些学校是较学徒制来说更为正规的实施职业教育的场所,它的出现加速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当时高等学校轻视实用农业技术教育的传统不能适应美国产业革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造成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也影响了美国工业化的进程。因此,发展高等技术教育成了社会关心的问题,社会各界开始呼吁改革传统高等教育,创办新型技术大学,为农业培养技术人才。鉴于这种形势,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莫雷尔法案》,之后联邦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补充法

案。《莫雷尔法》及其相关补充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联邦政府通过资金资助职业教育的做法,开始了联邦政府干预职业教育的开端,奠定了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基础,对于美国以后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正如喀布莱在《美国公共教育》一书中指出:“联邦政府给予教育的各种补助中,似乎没有别的补助像拨地兴建农工学院和以后拨款举办这类教育,曾获更丰收的成果了”①

2、1917年《史密斯―休士法》(Smith-Hughes Act of 1917):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要求使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世纪初,美国由农业社会向世界领导地位的工业国进化,与此同时,大量来自贫穷国家和未受教育人口的移民增加。公众日益强烈要求改变公立教育系统中的农艺教育与手工训练,以便将这些移民吸收进入劳动市场。到1910年,29个州已经在其公立教育系统中增加了若干形式的职业训练,但尚无正规的系统资助和实施职业教育。针对此种状况,美国政府于1917年2月23日签署了《史密斯一休士法》。该法首次为联邦政府资助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它确立了美国的双元教育体系,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开始分流,标志着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开始形成。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立法。

3、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 of 1958):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推行其全球战略,充当世界霸主,为了在冷战中压倒对手保持优胜者的地位而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同时美国的新增人口相继达到劳动年龄,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合格劳动力的需求受到联邦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这个形势下,1958年9月2日联邦政府以非常的速度通过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法》注重国家急需的各种科技人员的培养,推行地区职业教育计划,对美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为美国联邦政府加强干预教育,进一步制定部分的、单项的教育立法打下了基础。它不仅是美国教育的大法,而且对美国的教育立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影响。②(三)美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阶段

1、1963年《职业教育法》(V ocational Education Act of 1963):美国职业教育社会化

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立即要求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长任命一个职业教育顾问委员会,对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委员会确认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有两个失败之处:其一,缺乏对劳动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反映;其二,缺乏对各种不同的人的需要的敏感反映。该委员会的报告促进了职业教育立法的进一步发展和观念及政策的变革。1963年国会通过了《职业教育法》(V ocational Education Act)。该法案及其子案把重点从职业分类转到服务对象,其新的目标是维持、扩展和改进职业教育,使有社区,所有年龄的公民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训练和再训练,这种训练与动市场的就业机会和学生需要、兴趣和能力紧密联系,更具实用性。同时制定专门款适应那些一般教育中在学术、社会经济或其他方面具有成功障碍的各种特殊人口需要。该法还要求总拨款至少1/3必须用于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及设备。也要求建地区职业训练中心,进行教师培训,改善服务,进行研究与开发,国家建立了职业育咨询委员会(NACVF),以便报告此法之下职业教育的进展情况,从而确定投入价值。联邦拨款由1964年的6000万美元增至1967年的2.25亿美元《职业教育法》是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重新确立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打破了行业之间的偏见,重构了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使美国的职业教育变成一种面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教育。随后几十年中的多次修订,有效地保证了该法的实施,使职业教育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足够的、适用性强的技术人员和技术人才。

2、1984年《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Carl D.Perkins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t of 1984):开启全民职业教育之门

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取代了1976年《职业教育

修订案》,成为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纲领。该修订法案的两个目标依然是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前者是要提高劳动力技能,为工作机会准备劳动力;后者是为成年人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因此,该法案改变了联邦职业教育拨款的重点,取消了对接受补助学生的年龄限制,扩大了联邦政府拨款补助的职业教育对象,尤其增加了对残障人士、需要技术训练之成年人、单亲父母、学习困难者以及受刑人给与补助。法案还加强了联邦政府管理职业教育的权力,规定联邦政府可以拨款推动政府与私人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合作,同时成立全国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随时向国会及总统提出政策性建议。

(四)美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完善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着力强调提高职业教育的技能标准。80年代中期开始,又开始致力于改变职业教育组织方式,着眼于职业教育方面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与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20世纪90年代后,职业教育的“分散、低效、落后”的状况招致激烈的抨击,为改变这一现状,联邦政府又颁布了几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启动了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当年恰逢“哈雷彗星”临近地球,改革计划又是为了使美国当今的儿童——21世纪的主人能适应2061年“哈雷彗星”再次临近地球时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所以取名为“2061计划”。③1993年4月21日,上台不久的克林顿政府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学校-工作机会法》(School-to-Work Opportunities Act of 1994)是为美国高中以上的学生提供就业训练的法案,其宗旨是使学生能顺利向“工作世界”过渡。④

二、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特点

(一)立法先行,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颁布的有关职业教育法规和法案已多达155个,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美国联邦政府不惜花费巨资来制定法案,还相应地成立了相关组织,如“全国标准委员会”、“国家职教课程中心”等。一些职业教育问题以立法的程序固定下来,可以说,这对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从美国的立法发展史,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美国国会和政府对教育立法的重视。美国是典型的以立法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其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基本上是:法律出台后,紧跟着是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以此推动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美国职业教育法律的制定是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进的。在美国,州享有独立的立法权,联邦不得干涉,联邦主要通过拨款的方式实现对教育的干预。但在职业教育立法上,联邦与州采取合作的形式,首先是联邦制订职业教育法,之后各州出台州职业教育法。这就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行动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如《莫雷尔法案》就是在各州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了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法律的形式通过联邦资助的手段支持职业教育;《退伍军人法案》为了解决军人安置就业问题;人力开发和就业政策及系列职业教育法案,也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水平等等。在系列职业教育法案的促进和推动下,职业教育也相应地从早期的农业、工业、市场经济发展到以后的各行各业,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职业教育立法与劳动就业相结合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变革引发了对熟练劳动力的大规模需求,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力开发与就业就成为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主要目标。为此制定一系列职业教育和就业法案,取得很大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据统计,1975年大约有200万熟练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1989年不足70万,而且新增劳动力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更为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进入劳动力队伍的人都未曾受过高技能职业训练。为此,1994年《学校——工作机

会法》规定,从1995年起,联邦政府每年拨款3亿美元为青年提供就业训练。因而以职业教育促进就业,仍将是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主题。

(三)职业教育立法与时俱进

美国职业教育法案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变性,“二战”后这一特征尤其突出,几乎每隔几年就制定一部职教法案出台。如1963年国会通过了《职业教育法》,在1968年和1976年又分别制定了《1968年职业教育法修订案》、《1976年职业教育法修订案》。后来随着社会教育观念向终身化发展,《生计教育法》在以前职业教育法规的基础上,改变了教育观念,扩大了教育范围,重新确定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多变性之外,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又是一个变中求稳的过程。表现为前后法案的继承性很强,后来法案都是以前法案的修改或补充,法案的内容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如《莫雷尔法案》引发的农工学院运动,主要扶持初等职业技术教育;《史密斯一休士法案》为中等程度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财政补助。

(四)职业教育立法有的放矢,保障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美国职业教育的各个法案,不仅包含指导性的原则规定,而且有具体实施的详尽条款: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需采取的措施等。这种详尽的条款使法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如关于职业教育经费,每一部职业教育法都在数额、用途、分配和监督等方面规定得非常详细。美国职业教育在立法时不求解决社会中的所有问题,而是围绕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来制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莫雷尔法案》奠定了发展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基础,促进了美国各州农工学院运动的迅猛开展;《斯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奠定了美国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基础;《合作训练法案》是为了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完善立法,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层结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做到“基本法”与“普通法”相结合,“法令”与“政令”相结合,“基本法”与“相关法”相结合。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教育的基本立法由《职业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三部法律组成。但多为原则性规定,实际操作层面,主要依靠大量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发挥作用,明显存在配套法规地域性强、数量少、位阶低、内容不全面等问题,法律调整过程也存在许多空白之处,教育失范现象大量存在,很多应由其调整的教育关系和教育行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必须对职业教育法进行适时的废、立、改,我国职业教育的总法——《职业教育法》制订已近10年,立法的社会背景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进行必要的修订。⑤

(二)用立法来规定和保障政府、企业与职业教育实施机构等多个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我国《职业教育法》在第四章“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中,对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来源进行了规定,但缺乏政府相应的针对性的资金投入。对于国家、政府和企业各自所应承担的经费责任和义务,该法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增加制度上的执行力,以法律作保障。如在经费保障上,按财政收入的比例确定政府的职业教育投入,并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相应的比例;按企业职工工资的比例,确定企业的投入,同时在税收上制定辅助政策,鼓励企业投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⑥

(三) 通过立法保障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交接和相互沟通。我国《职业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普通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这一条规定了普通中学中可以开展职业教育。但是,从总体

上来看,这一条文中,“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要”等缺乏强制性和明确性的词语表明,职业教育并非一定要与普通教育相融合。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升入高等学校学习,已经工作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很难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深造,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没有很好地沟通和协调发展。随着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劳动力素质结构正逐步趋于复合型。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如何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联系,都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中需要探讨的问题。⑦

①滕大春.今日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②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③张建党,武媛媛.美国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历程和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

④赵敏.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8.

⑤刘颖.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法》的不足与完善[J].唯实?法制建设,2008.

⑥高慧.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其实[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⑦赵敏.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改革与完善——从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启示谈起[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及其启示

朱晓华(硕士研究生)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科技的发达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在科技的发展中,职业教育的功劳不可埋没。从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它的职业教育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立法史。从1862年《莫雷尔法案》到《史密斯--休士法》,确立了美国职业教育制度;1963年《职业教育法》奠定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基础到1984年《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美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1990年以《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修订为标志,美国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完善。以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历程为线索,揭示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特点,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立法有所启示。

American Vocational Education Legislation and Its Revelation to China

Zhu Xiaohua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The Institut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Abstrac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merica is the most advanced in the world.And it makes all aspects of the society develop very quickly.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cational education makes a very important role.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history of American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that of American vocational legislation.The establishment and enforcement of the related acts,which can meet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different periods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olonial era and the whole 18th century,American vocational legislation was still in its infancy. From Morrill Act of 1862 that regulate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legislation to Smith-Hughes Act of 1917, the system of American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established. From V ocationaI Education Act of 1963 that

forms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o CarlD. Perkins and Applied Vo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Act of 1990 , American vocational education would appear new trend.By implementing these legislatives,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d been made in American vocational education.Not only appropriations were contributed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annually,but also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gradually.Accordingly,a great many of workers have been trained in these years.Even more,women and blacks have gained vocation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in America,etc. This paper tries to review the process of American vocational education legislation,and reveal its characteristics.Furthermore,some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derived to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国外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应该教给孩子的就是学会做人,具备了正直,善良,勇敢,坚毅,宽容,自信的品质和乐观,开朗,平易,独立,豁达的性格,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外的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但这一点却往往被中国的家长们忽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国外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培养孩子成人成才。 一、西方人对于孩子成名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

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二、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启示

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启示 日期:2006-12-23 11:57:20作者:于淑萍点击:134 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曾对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被世人称为楷模。在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双元制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专门职业人才。本文通过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培训考察,以亲历之所见所闻,浅论对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所感、所想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双师型就业准入专门职业人才 今年7月,我有幸参加中国职业教育中、高级管理干部考察团的欧洲之行,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考察。我们飞越欧亚大陆,行程达数万公里,尽管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终究是亲历其境,耳濡目染,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一、教育概况 德累斯顿(Dresden),位于德国(Germany)东北部的易北河流域,现有人口近50万,是欧洲的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德累斯顿历史上曾是萨克森王国的首都,二战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东、西德统一后正式修复重建,正不断发展变化。德累斯顿现在是德国人口最为稠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萨克森州首府。 德国国土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尚不及我国云南省大,人口8200余万,还没有我们四川省多,但德国的工业高度发达,国民生产总值雄冠欧洲之首,仅次于美、日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人均GDP达2万欧元。德国之所以能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内,从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战败国的废墟上创造出如此令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究其根源何在?明确而肯定的一个答案就是教育!尤其是被大部分德国人所推崇的、一度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车轮的“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绝大多数的人群是通过“双元制”职业培训找到工作的。自50年代以来,联邦政府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其中,1969年8月,联邦政府通过的《职业教育法》,对各级各类职业训练、制度、组织、考试制度等作了原则性规定,是德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法令。《职业教育法》的出台,进一步加强和稳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德国法律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规范了就业、转岗、再就业、提岗、提职都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大凡是完成了普通义务教育而没有继续读书的十八岁以下青年必须接受义务职业教育,青年们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不准进入职业生涯,企业不得接收未经培训的员工,未经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已成为德国国民的共识和行为规范。在德国,无论是国家制度、社会舆论、还是家庭与个人,对于职业技术教育都是推崇的,事实上,推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已成为德意志的国家精神和日耳曼的民族骄傲。 二、职教特色 从当前国际范围来看,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莫过于德国,德国的职业教育远远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发达的职业教育无疑是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那么,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能十分精致而有效地成功运作呢?究其庐山真面目,确有以下几大具体特色: 1、德国的职教是以“双元制”模式为其典型特色的 所谓“双元制”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技术知识培养相结合,是分别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地点,由两个施教主体和两个管理机构分别进行又相互融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这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和最主要的特点。 “双元制”教育的学生,他们既是工厂的徒工,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生每周在工厂、企业培训三天半至四天,进行实际岗位操作的训练,主要是掌握“怎么做”的问题;学生每周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天至

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在国际上别具一格,即在职业学校(Berufsschule)学习理论的同时在企业进行实习。德国宪法规定,凡18岁前不上其他学校的青年必须就读职业学校。大约一半的年轻人在中学毕业后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企业的实习培训期(也称“学徒期”)平均为3年。企业与国家共同分摊培训费用:企业向学徒支付报酬,国家承担职业学校经费。学徒在这三年中除了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外,还必须每周去职业学校上1至2天课。除一般课程外,学校还设置了与职业有关的专业课程,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培训条例规定,不论学习何种职业,培训结业时必须进行考试,考试制度十分严格,由工商业或手工业联合会的委员主持进行,考试委员会的成员有雇主代表、雇员代表和职业学校的教师。目前有大约50万家企业以及公共机关和自由职业者向年轻人提供培训,有80%以上的培训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大型企业都自办职业学校,其毕业生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企业还能得到国家财政补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了手工业者和专业工人的高技能。[1]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有继续接受高级别职业教育的机会,甚至有机会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职业专科学校

(Berufsfachschule)是高一级的全日制职业学校,学习期限1至3年。高级专科学校(Fachoberschule)是更高一级的全日制职业学校,招收实科中学(Realschule)的毕业生。高级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可进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深造。应用科学大学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高校扩张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鲜明德国特征的学校,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在德国,如今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就读于应用科学大学,它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它的学制比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短。[2]专业课程组织紧凑缩短了平均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更快进入职场。此外,它与实际工作联系更为紧密。 原则上,德国不允许任何一个没有接受职业培训的青年正式就业。为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德国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这种“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是德国经济能持续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德国职业教育现状 德国联邦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德国职业教育报告》中指出,“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使企业能够结合实际、更有目的性地培养未来员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年轻人的录用率,使他们的就业更有保障。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三月德国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是7.6%,为欧洲同期最低。2012年德国境内共签订了551 272份培训合同,相比起2011年减少了3.2%,而企业里培训岗位的空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 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美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甚至相互打闹,美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没有生气。 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 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 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教师还极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概括地说,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创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儿童是被动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美国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发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可。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虽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师范教育的国家之一,教师教育制度十分完善。2000年,德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德国教师教育展望》报告认为:在培训期限、场地和行政管理的精干性等方面与外国相比,德国具有最高档次的教师教育制度。目前,我国师范教育正处于向教师教育全面转轨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和解读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具有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德国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 德国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修业阶段、实习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1、修业阶段 修业阶段,即大学的理论学习阶段,重在学习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1)课程设置。德国师范生在修业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必须学习两门执教学科和相关的学科教学论,同时必须学习包括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其中教育科学要占总课时的25%。 卡塞尔大学规定,拟从事中等教育工作的学生要学习两门学科,且两者须为相近学科。该校师范生所学的教育类课程主

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欧洲教育史、课程开发论、教学论、执教学科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等,还包括一些相关的社会科学学科,如社会学、哲学等。 (2)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一般安排在第三个学期,为期5-8周。教育见习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看老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批改作业,如何管理学生等,了解学校教育运行的全过程,不上讲台讲课(德国有关法律规定,获得实习教师资格后才能上课)。 师范生达到相应条件后,可申请参加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主要由毕业论文、120分钟的书面考试、80分钟的口试(试讲)、短期见习等四方面构成。第一次考试合格者,才能转入第二阶段学习,同时取得国家见习公务员资格。 2、实习阶段 教育实习阶段,重在培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执教能力。第一次考试合格取得实习教师资格者,方能进入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学习,这类机构统称为研修班。 1990年以前,教育实习时间各州不尽相同。最短16个月,最长2.5年,一般为1.5年。从1990年开始,联邦政府根据州文化教育部长会议决定规定各州教师实习阶段期限统一 为2年。第一年为引导和试教阶段。从实习开始4周以后,才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教。通常上午见习或试教,下午在研修

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简介 (1)

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简介 加拿大已是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国之一,然而,很多学生对加拿大的教育体制还不是很了解,尤其在一些如加拿大社区学院、加拿大专业技术教育等认识上存在误区。下面,就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做一个大致介绍。 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指加拿大学院所提供的职业技术课程教育,这些课程基本属于专科课程,有2年、也有3年制的。主要作用是对商业、工业及公共服务业的培训需求做出回应。他们还能满足以职业取向的中学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成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从历史上来看,这些学院仅颁发文凭,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演变,这些学院也改变,其中至少有十八所现在也授与学位及应用学位。 两年或三年制(或更短)的学院科目一般提供具体的以职业为目的的课程以及普通学术性专业。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获得学位后再上学,为就业掌握职业技能。一般说来,学院的特点是比大学提供更多与职业有关的课程,实行较小班教学,开设校外课程,实验室面积与教室面积之比率较大,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以及宽松的入学标准。与就业有关的科目,包括培训及继续教育课程,经常有不同的入学程度,范围包括各种技术直到艺术创作。他们为那些准备在未来加入有技能、有专业的加拿大劳工队伍的学生设计种种课程及实务训练。另一大特点是,许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带薪实习课程。 加拿大学院的独特性在于将雇主为中心的课程纳入综合性学府内,以响应国家的经济政策。学院是充满活力的学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以满足当地小区的经济及社会需求。众多学院已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证,所有学院都在为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力求达到优异质量 在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却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加拿大上大学和上大专是两种不同的选择,而不是上不了大学的才上大专。数据统计,当地中学毕业生70%上大专,15%上大学,15%直接工作。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再到大专学习的也不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要: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与教育分不开,而教育有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本文中,主要对中美家庭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等进行比较并分析原因,最后从中得出一些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大家都相当熟悉。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的影响很多很大,父母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越来越多,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对孩子成长最我们必须了解的,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因此比较分析两者对于我国的家庭教育的发展将有促进作用。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1、中美家庭教育的特点比较 美国的家庭教育具有三个特点:注重平等意识、注重培养独立意识和吃苦精神、注重培养创造能力。我国家庭教育也有三个显著特点:生活上包办代替、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学习成绩、教育观念上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2、中美家庭教育目的比较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所以,美国家庭十分注重孩子从小的锻炼,充分且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积极成分,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 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孩子将来有出息,能找到好工作,一生都很顺利的度过。所以,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在生活上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学习上特别注重孩子的成绩,但是学习之外的方面都很少考虑。 3、中美家庭教育内容比较 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很丰富,他们注重孩子在体力、认知、语音、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些教育内容,美国的家长让孩子多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力,对孩子的各种感官加以训练以发展孩子的认知,他们还十分注重开拓孩子的交往、审美视野和孩子的学习兴趣。在社会性方面美国家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桂韬(6),女,河南南阳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 2011年6月第3期(总第86期)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 o u rnal of Ji nan Vocat i o nal College J un .2011No .3(Seri al No .86)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 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桂 韬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难题,而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的典 范又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本文以加拿大职业教育为例,认为其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办学层次多样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都可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最后得出我国高职教育必须树立服务理念,才能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加拿大;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服务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11)03-0047-02 加拿大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日益形成系统完整 的体系,独具特色。加拿大职业教育经过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阶段,目前,吸引大批国内教育界人士前去考察其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更是日益吸引了中国留学生的眼光。现在,来自世界不少国家的留学生已经不再单纯地把眼光盯在可以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著名高校。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更实际地把眼光放在就业出路好,就业快的加拿大职业学院上,这就是加拿大职业教育成功的一个很好例证。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倡导下,也出现了迅猛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目前,高职教育已经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我国高职院毕竟还属于新事物,目前还存在办学特色不明显、办学理念滞后、师资培养模式不足等矛盾。结合我国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及用工荒的矛盾,高职教育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荒的问题,实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职能,高职教育自身存在很大的提高余地,也需要从其他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获得启示。 其实,加拿大职业教育的起步并不算太早,20 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为加拿大职业教育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职业教育培训主要集中在职校、技校等中等教育层次;培训内容以提供当时社会所需,尤其是制造业所需层次较低的基本工作技能训练或初级入门训练。20世纪60年代至今为加拿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加拿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源于各省(地区)对劳动力市场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经过近百年,尤其是后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加拿大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地域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网络。 加拿大职业教育为什么能得以快速发展并取得较大的成功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加拿大的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目标明确为社区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加拿大职业教育从创办开始就具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即为谁办学,为谁服务。加拿大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社区企业与相关院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与社区关系良好。社区企业为院校提供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人力设备资源、学生实践就业基地等,这保障了加拿大职业教育的稳 :2011-0-12 :19747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李露 摘要: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国家社会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从而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在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它也被认为是促进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更被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繁荣的“秘密武器”。它的形成于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发展;启示 目前世界职业教育模式总类众多,其中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行业协会领导下的学徒制。这时的学徒制是只有行业的师傅才有资格教育、培训学徒。之后,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个别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有300多个封建邦国使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开始颁布这种强迫教育法令。而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期,比英国、法国要早一个世纪。1708年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此后,在德国的各个城市许多人开始创办这类的实科中学。它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同时也具有职业教育性质。这类学校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摆脱了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逐渐开始适应德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容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其社会地位比较低,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快德国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18世纪,德国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的教育上突出的表现在泛爱主义和洪堡改革。 19 世纪初,为了传授给学徒们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德国创办了以职业为导向的新兴学校。与传统对小规模工艺生产的职业训练相比,针对产业的系统化职业培训始于20 世纪20 年代。20世纪60 年代后,当舒尔茨“人力资本论”风靡世界,给带来了人们教育观念上的剧变时,这种“教育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是生产性事业”的理论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在此期间,德国联邦政府于1968 年召开了11 个州的州长会议,就改革德国高等教育的问题进行做出全面细致的研讨,最终各州长之间达成《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专科的协定》。该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决定创办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现代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是在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培训法》之后,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培训规章条例,企业的培训员出现,并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进形成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 比较 要:德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有“单元制”和“双元制”两种体制,前者如同我国的师傅带徒弟,是不经过职业学校学习而直接工作的体制,由于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缺乏、失去深造机会等,几乎被淘汰。因此,德国现在基本上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将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对比,可以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最为广泛的

是“双元制”。以机械专业为例,理论教学与实习培训是两个部门分开管理的。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课程,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主管部门是教育部。而实习操作是由培训机构掌管,主管部门是工商会,考试也是由工商会统一组织,因此两个部门没有太多的关联,只是管理上的“双元”。 学生一周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周三天在培训机构学习技术技能,两天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理论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个培训机构中学习技能。因为学习技

能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组,而小组里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学校。因此,一个班的学生有可能被分到10个培训机构中实习培训。并且其中三天技能学习和两天理论学习是穿插进行的,不同的人学习理论和培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并非统一学习理论后再统一培训。这是学习上的“双元”。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教学制度,但为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闻名,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整体比较落后呢?让我们对比分析一下,优劣就一目了然了。 我国的职业教育最早是技校教

育,采取的是前苏联模式,后来经过调整,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即中技(中职)学制三年,在学校既学习理论知识,又进行实习培训,既有自己的理论教学教室,又有自己的实习培训场所,一般是半学期实习,半学期学习理论。到三年级的最后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这一制度与德国的制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学生能整体而系统地上好理论课。在我国理论课是统一教学,不像德国,学生三天在培训机构实习培训,两天在学校上课,感觉比较凌

加拿大职业的技能类别(Skill Type)划分为10类

加拿大国家职业分类系统(NOC)按照加拿大职业的技能类别(Skill Type)划分为10类,其中0 类(管理类)横跨其他所有9类职业类别, 该10 大类分别是: 管理行业(0 MANAGEMENT OCCUPATIONS) 商业、金融和行政管理行业(1 BUSINESS,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OCCUPATIONS) 自然和应用科学以及相关行业(2 NA TURAL AND APPLIED SCIENCES AND RELATED OCCUPATIONS ) 医疗卫生行业(3 HEALTH OCCUPATIONS) 社会科学、教育、政府服务和宗教行业(4 OCCUPATION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 TION, GOVERNMENT SERVICE AND RELIGION) 艺术、文化、娱乐和体育行业(5 OCCUPA TIONS IN ART, CULTURE, RECREATION AND SPORT) 销售和服务行业(6 SALES AND SERVICE OCCUPATIONS) 贸易、运输和设备操作相关行业(7 TRADES, TRANSPORT AND EQUIPMENT OPERATORS AND RELATED OCCUPATIONS) 第一产业(8 OCCUPATIONS UNIQUE TO PRIMARY INDUSTRY) 加工、制造和公用事业行业(9 OCCUPATIONS UNIQUE TO 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AND UTILITIES) 加拿大国家职业分类系统(NOC)的职业详细划分 以下列表是加拿大国家职业分类系统的职业级别、职业分类和职业代码: SKILL LEVEL 0 00 Major Group 高级管理人员职业(SENIOR MANAGEMENT OCCUPATIONS) 001 议员和高级管理人员(Legislato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011 行政服务管理(Administrative Services Managers) 012 金融和商业服务经理(Managers in Financial and Business Services) 013 通信经理(除广播)(Managers in Communication (Except Broadcasting) 021 工程、建筑、科学和信息系统经理(Managers in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031 卫生、教育、社会和社区服务经理(Managers in Health, Education, Social and Community Services) 041 公共行政经理(Manager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051 艺术、文化、康乐和体育经理人(Managers in Art, Culture, Recreation and Sport) 061 销售、营销和广告经理(Sales,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Managers) 062 零售业经理(Managers in Retail Trade) 063 餐饮服务及住宿经理(Managers in Food Service and Accommodation) 064 保障服务(警察,消防)长官(Managers in Protective Service) 065 其他服务经理(Managers in Other Services) 071 施工和运输经理(Managers in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072 服务机构运行维护经理(Facilit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rs) 081 第一产业经理(除农业)(Managers in Primary Production (Except Agriculture) ) 091 制造业和公用事业经理人(Managers in Manufacturing and Utilities)

德国的教育体系

国际司: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介绍 一、德国教育经费制度 德国属于联邦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行政区划分联邦、州、地区三级,是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历史悠久,教育发达。根据德国联邦统计署2012年发布的数据,2010年德国教育总支出为1723亿欧元,占GDP的7.0%,占公共开支的18.6%。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中90%源自州和县政府。 (一)教育基本结构 德国教育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即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德国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德国公民满6-18岁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必须完成9年(有些州为10年)全日制教育,如果不能继续全日制普通学校或者全日制职业学校的学业,其余3年必须上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小学学生进入中学无需进行统一考试,依据小学成绩、教师鉴定、家长意见以及学生的志趣等进行分流,分别进入主体中学(5-9年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实科中学(5-10年级,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或机关任中级职员)、文理中学(5-12或13年级,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大学)。德国培养人才主要通过两条途经:一是小学——文理中学——大学,这是一条直接升学的道路,它培养的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另一条途经是小学——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职业学校,这是一条直接就业的道路。每类学校的教师必须接受高等教育,为终身公职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

(二)教育投资体制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中央高度集权, 战后转变为极端的地方分权化, 实行各州文化教育自治。德国各州政府在教育管理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一般教育事务由各州制定的宪法、学校法和其他教育法令加以具体规定,教育领域的基础原则不是由联邦政府的主管部门确定,而是由各州之间相互约定。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权限仅限于一般的监督和协调。 德国实行以州政府投入为主、联邦政府投入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进修等环节的日常经费投入主要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包括建校费、教师工资、以及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公务费和业务费等。联邦政府也对各州的教育事业提供资金支持,但重点在高校扩建、新建方面,联邦和州各投入50%,在促进科研、师资培训和职业教育方面,联邦政府也为各州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这一体制虽然形成了德国教育景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但也带来不利影响, 如各州在教育政策方面各自为政,缺乏州与联邦、州与州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 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二、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因其为德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享誉世界。

德国的职业教育及特点

价值工程 0引言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频频出现,我国的制造业正在寻求在严酷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的大发展,其对策是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进军,淘汰依靠密集型劳动、廉价劳动力的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为此制造业迫切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优秀的技术工人,而传统的职业学校所培养出的学生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对职业教育而言如何进行改革、创新,使其为我国的制造业培养出优秀的技术工人,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教育体制,它为德国的企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使德国的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够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希望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体制、方法及特点的介绍,能够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及方法 1.1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从中世纪的学徒制发展到目前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学 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培养的主体是工厂、 企业,他们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的时间约占70~80%,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时间仅占20~30%。 在企业中的学习以实际操作为主,在职业学校的学习则以公共课程,如:文学、外语、公共关系学等及专业基础课为主。这种双元制的共同培养模式具有其突出的特点,国内学者已作过一些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1.2德国职业教育的方法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企业均打破了传统的以课程为体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国内有译为行为导向、任务导向等),即学生通过项目的计划、实施、检验等,学习与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这种项目工作法有些学校分为七步,有些为六步,其核心意义为面向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工作进行练习,通过完成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关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本刊的2010年第11期已有详细介绍) 这种面向职业工作任务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式以教师为主导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教练员和导演的角色,教学的主体为学生自己,学生成为运动员和演员,独立自主的学习和工作,教师起辅导、指导、帮助的作用,仅在学生完成项目中遇到困难时进行辅导和帮助,在总结时进行指导。该方法在德国已运行超过30年之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2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2.1方向明确、及早分流德国学生早在小学毕业时通过和家长、老师的讨论,协商便决定自己将来是进入科技界当科学家、白领阶层还是当技术工人、售货员、厨师、护士等。进入中学时已基本决 定其发展前途,如选择普通中学或实业中学,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 选择完全中学,接着读高中后上大学进入白领阶层。由于观念的转 变,人们并不认为当技术工人、 护士、售货员、厨师低人一等,只是由于家庭条件、历史根源等进行了职业选择,如他父亲是厨师,小孩子从小就喜欢厨师,则选择了这种职业,基本上不存在职业的歧视,因此学生不存在思想上的压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2.2无学费, 职校学生有生活费、家庭压力较轻,学生就业有保证德国的职业学校由州政府提供经费,学生无须缴纳学费。在进行职业教育之前学生必须先竞聘工厂企业的学徒岗位,一旦被聘任方能接受职业教育,学习期限为三年。这三年的生活费由招聘的企业提供。费用的高低视地区和工种的差异,为每月500~700欧元。这样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没有生活和学费的压力。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后,必须通过德国政府授权的德国工商会(IHK )的统一考试取得技工资格证书,绝大部分学生即可在原来招聘的企业从事技工工作,学 生无就业的压力。 对工厂企业而言,由于学生70%~80%时间在工厂学习和工作,会给工厂创造一定的财富,工厂企业的负担会得到减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招聘的技工对企业有感情,大多愿意 终身为企业献身,因此它是一个家长、 学生、企业和社会多方面受益的良性循环结构,从而可以长期、健康持续地发展。 2.3职业学校的毕业学生可以直接上岗, 无过渡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由于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和实际工作,因此毕业时已比较熟悉和了解工厂的生产环境,工作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并已实际工作相当长的时间,能够适应这种工作要求,因此学生毕业即可零过渡直接上岗。有别于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由于不熟悉工厂的生产情况,需要经过一段再培训的过渡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2.4严格的考试制度,保证技术工人的质量水平德国的技术工人资格证书只能由受政府委托授权的德国工商会(IHK )颁发。其前提是职业学校通过三年学习的毕业生,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这种考试类似于我国的全国统一高考,即每各行业的工种,须在全国统一命题,同一时间进行考试,其监考和评分则由德国工商会组织专家进行,通过这种考试才能获得全德国认可的技工资格证书。这样便有效的控制了专业技术工人的质量,保证通过考试的技术工人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 2.5优秀的教学团队, 良好的教学设施德职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企业中从事培训徒工的培训中心的教师也多是由有相当长工作经验的技师来承担。在教学团队的层面上,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配备具有一段差距。虽然目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在强调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 的建设,但与德国相比,还须不断努力改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结构, 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在职业学校教学的手段和设施上,德国的职业学校除拥有供学生学习操作的普通设备外,还在不断增添少量先进的实验和生产设——————————————————————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科学研究项目(11JK0318)资助。 作者简介:孔庆华(1978-),女,安徽萧县人,学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国际交流合作;杨承涛(1939-),男,陕西西安人,教授,研究方向为 计算机集成制造,德国的教育体制,比较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及特点 On the Mode and Feature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孔庆华Kong Qinghua ;杨承涛Yang Chengtao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089) (Xi ′an Aeronaut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Xi ′an 710089,China )摘要:德国是举世闻名的职业教育富有成效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职业教育大发展时期,为此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方法及 特点的介绍,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Abstract:Germany is famous fo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worl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ode and feather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which gives as a lot of enlightenments for our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特点Key words:Germany ;vocational education ;feather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38-02 ·238·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模式及特色

2008年第11期第23卷No.11,2008 Vol.23 General No.210 总第210期 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轨迹中可以探知,其蜚声世界的根本在于选择了一条学校、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整合资源、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路线。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其最初始的形式即是“双元制” 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为院校、行业和企业纵向探索合作深度、 横向拓展合作空间的产物和载体,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网络的出现使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特征愈加明显。 纵观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其集团化办学的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各利益方的互补性合作来培养人才,二是为了通过互补性合作进行技术研发或技术转移,以实现各利益方的共进共赢、 和谐发展。其集团化办学的主体多元,包括学校/学院、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等;集团化办学形式多样,以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民办官助等方式为主。[1]据此,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包括政府、学校/学院、企业、行业、社会中介组织等在内的多元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互补性结盟,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技术转移及创新,最终联盟各利益方的共进共赢,和谐发展。 一、政府调控、企业主导型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质和发展沿革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因此,其最初始的形式即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与精华,是企业与职业学校、联邦与州、经济界与工会等多方共同参与下进行的一种职业培训活动。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实际上是企业自主与国家调控相结合的制度。这一制度形成的深刻原因在于,一方面,它是德意志民族文化传统中独特的“双重自由观”延伸到职业教育领域的表现;另一方面,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培植了经济领域的国家援助主义,国家和企业双方都要承担各自的责任与权利。[2] “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技能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之后,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选择的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双元制的本质是 “向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 收稿日期:2008-10-19 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子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作者简介:严璇(1972-),女,四川成都人,上海电机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模式及特色 严璇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0062) 摘要:德国在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方面颇有独特之处。概述德国“双元制”、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等三个主要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并对它们的特色进行了剖析。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和特色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01(2008)11-0038-04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影响,中美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近年来,孩子的个人能力以及独立意识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美国的家庭教育在这方面能给我们哪些启示,中美家庭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中美家庭教育目的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中国家庭比较注重家庭观念,孝顺老人成为家长培养孩子的重要品质。在家庭关系中,家长一般要教育孩子应该听长辈的话,不去质疑长辈的决定,严重者甚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不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此外,中国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业有成,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受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影响,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参加各种特长班的学习也并非是为了解放孩子天性,而是为了“考级”。在生活中,中国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一般孩子并不做家务,家长认为做家务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这种教育目的的影响下,中国孩子一般是尊礼忠孝、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不太善

于独立思考。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在生活方面,美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美国孩子从小就跟父母分开睡觉,坚持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思想方面,美国父母往往尊重孩子的想法,更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是否跟父母的观点一致并非是最重要的。在学习方面,美国父母鼓励孩子创新,不以考试成绩评价孩子,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中美家庭教育内容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虽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基本都是以学习成绩为先。在日常教育中,思想方面,家长会向孩子灌输“学习为人生第一要务”的思想,在考试中要在成绩方面“敢为人先”。在行动中,家长会将家庭变成学校的衍生品,给学生买各种试题,帮助其提高成绩。在培养道理品质方面,家长会要求孩子读各种名人故事,用古人的高尚品格来影响孩子。 美国家庭教育的内容。较之中国的家庭教育,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相对丰富。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美国家长就会身体力行地带着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带领孩子发现大自然的美、运动的美,帮助他们对整个世界产生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欲望。等孩子进入学校,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通常会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家庭聚会。 3.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方式。总的来说,中国父母对孩子是“服从性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