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

苴·却·砚·历·史

苴却石形成于2.5亿年前,自古产于四川攀枝花市郊金沙江畔(拉鲊古渡),因产地原属云南苴却县(今永仁县)而得名。史传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定南疆,五月渡泸,七擒孟获,屯兵安营在此,发现苴却石(古称泸石)具有通天彻地的灵气,令人采石制砚供用营中。据专家考证,正式史料中记载过,宋朝的宋徽宗就曾用过泸石砚。苴却砚历经几代,盛于清朝,只因苴却石产量少,地处边陲,运输极为不便,全靠马帮长途辗转运至云南和内地,影响较小。据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先生考证,清宣统元年(1909年),苴却巡检宋光枢取其三方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一举获奖名震中外。后因战乱、传人不继而失传。

1953年,四川雕刻艺术家前后逾50多年,新开发出攀西奇石苴却砚系列。苴却砚是继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之后的又一名砚,号称中国五大名砚之一,它既有端砚的眼,石眼珠宝般缀在石间,耀眼夺目。石质如歙砚般致密、细腻,且具有洮砚的艳丽色彩,澄泥砚般发墨。可以说其集四大名砚之优点于一身。中国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方毅、启功、溥杰、范曾、黄胄、杨超、千家驹、董寿平、白雪石、王遐举、沈鹏、柳倩、张绍曾、刘炳森等名人赞其为“砚中珍品”、“书画良友”、“文房奇品”并欣然题词。被黄胄称之“美石妙品”的苴却砚色紫黑沉凝,致密细腻,莹洁滋润而温坚,发墨如油,存墨不腐,耐磨益

毫,呵气可研,叩之有金玉之声,清越铿然,抚之如婴肤娇嫩,视之文理清秀。石品中,石眼最为绝妙,或青如碧玉,或红似金瞳,或白如月牙;圆如龙眼、鸲鹤眼,长似乌鸦、丹凤;其色鲜活,质地纯净高洁,有心、有环、有晕、有彩、睛瞳亮明,烔烔有神,脉脉如诉,令人视之而心动,观后而神怡。在我国制砚史上石眼有”七珍八宝”之说,即在砚上有七个石眼的为珍品,八个眼的为瑰宝,而苴却砚上石眼最多的有200多个,最大的石眼直径在4公分以上,真可谓宝中之宝。苴却石之珍奇,还在于它具有十分丰富的石品花纹,有绿标、黄标、玉带标、鱼脑冻、蕉叶白、花纹、云纹、水纹、冰纹、鱼子纹、火捺、碧眼、青花、金星、绿腰、黄腰、眉子、金线、银线、紫砂、鸡血等上百个品种,真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九八九年“中国苴却砚展”在北京中国美术展览馆举行,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亲自为展览剪彩;一九九四年六月亚太地区博览会荣获“金奖”,十月获首届中国博览会“金奖”;九五年入选国家级礼品,由乔石委员长以国礼相赠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外国元首;九七年中国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品”,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荣获“金奖”,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再获“金奖”;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品、收藏品博览会金奖。苴却砚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经众多艺术家、商家的发掘、推广,已享誉东南亚、海内外,人们已不再将其作为单一的研墨工具,而是做为艺术品欣赏收藏,做为高档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上一条

下一条

攀枝花的苴却石被原轻工业部组织专家鉴定为稀有的中档宝石资源。屡次获得殊荣,名声日盛,苴却石产品的收藏与投资价值成上升趋势。现有资源量预测1159万立方米。

攀枝花市已具备系列产品开发的团队群体,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基础。有制作苴却石产品大小作坊数十余家,500多具有雕刻技艺的人在从事这项产业。这批艺人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有曾经获得“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制作大师。

投资概算:10000万元

市场预测:苴却砚由于其优良的品质,国际、国内影响力与日俱增,现一跃成为当代中国三大名砚之一,在近几年的国内市场上反映最为强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韩及东南亚国家,对苴却砚也是喜爱有加,在香港和亚太地区国家举办的一系列国际博览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苴却砚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攀枝花公众信息网 2008-1-21

苴却,古地名,今分属云南楚雄和四川攀枝花,境内有金沙江和雅砻江穿过,雅砻江与金沙江又在这里汇合,现在的攀枝花市就在雅砻江与金沙江的汇合处。当地人把境内的雅砻江称作泸水,也包括与金沙江汇合后的部分,三国时就这样叫。苴却砚石在产于泸水河边的山崖之上,现在没有泸水的称呼了,就说产在金沙江畔。产于泸水边的石头很自然就叫泸石,所以当时苴却砚就称为泸石砚,应该是在宋代的时候就这样叫了,在宋代的时候也比较有名,这种砚也比较难得,非常珍贵。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这个地方属大理国,在大理国与大宋的边界,中间还隔着金沙江,这样的石头流入内地很困难。不过还好,由于当时大理与宋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好,所以这个砚石还是流入内地,制成的砚台还出了名,一般人很难见到,宋代学者高似孙《砚笺》,元代虞道园《道园学古录》中,都有泸石砚的记载。

不过后来泸石砚失传了,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战乱。宋被元灭了,元同时也灭了大理。大理少数民族聚集,元的政策又不是很宽松,人们或躲蔽或反抗是必然的,也是长期的。在元的这一百年当中,泸石砚应该是逐渐消失了。到什么时候又出现了呢?应该是在明代。明代时大概也没有泸水这一称呼了,或许早在宋代行政区域上就没有这个名称了,但是人们当时还有这个叫法。明的时候,产这个砚的地方叫苴却,人们就称这个砚为苴却砚,好象以前

就根本没有泸石砚这个称呼似的。到了清咸丰年间,这个苴却砚已有一定名气,宣统二年还在巴拿马获国际金奖。

那么,在宋代时,这个地方叫不叫苴却,当时为什么不叫苴却砚?当时这个地方即使叫苴却,人们习惯上也还是会叫它为泸石砚。就如端溪产石出端砚,洮河产石出洮砚,易水产石出易水砚一样,并且当时这个泸水应该在当地很重要。水是人们生活、文化发展的基础,就如长江、黄河之如中国,泸水当时在当地也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叫金沙江石克或雅砻江石砚呢,我想应该当时在当地未必有金沙江和雅砻江的称呼,雅砻江在当时这个地方就叫泸水,金沙江在这个地方也叫什么水。即使有金沙江的叫法,从习惯上,人们还是习惯叫泸石。因为金沙江不完全是大理的,而泸水才是大理的。就比如我们习惯上说“河北特产”、“北京特产”,而不习惯说“中国特产”一样,也如我们总是称呼对方的名字,而不笼统地叫“人”或“男人”、“女人”一样。

苴却砚大概开始于明,发展于清。现在苴却这个地名也早就没有了,但是人们还是叫它为苴却砚。现在也开始有人称之为金沙江砚,我觉得比苴却砚这个名称要好,但是还是不如泸石砚,或干脆叫泸砚好。

那么泸砚的石质怎么样呢?好!泸砚出名晚,在宋代,当时四大名砚已经有了,排定座次了,而且当时四大名砚都有最好的砚石,在那个时候出名不容易。泸石为绿泥绢云板岩,石质很细、很温润。泸石以结核和花纹为特色,多为绿泥石结核和变质花纹,色泽、石品、花纹多样,很好看。发墨如何呢,摸如缎、磨如磨,下墨细腻,速度适中,是发墨最好的砚石之一,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点。

实际根据后来查证,金沙砚的叫法应该早就有了,注意是金沙砚,而不是金沙江砚。另外,由于石中有眼,且称之为眼,过去好象并一定叫眼,是不是只有端石中才叫眼不好说,反正泸石中有碧玉色的大小圆点,所以这个砚也叫碧眼砚。称呼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叫大理砚也可以,叫攀枝花砚也可以,叫永仁(地名)砚也可以,就和龙尾砚、歙砚、眉纹砚等一些叫法相似,一种砚的叫法可能有很多种,我的名字,想起来,从小到大,也有好几个呢。

概因泸石砚富含"金沙"颗粒,所以才叫金沙砚.这么说起来,金沙江的叫法大概与黄河差不多,

也因于此.所以金沙砚与金沙江应该是兄弟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苴却砚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和云南永仁交接处,永仁县古名苴却)故谓之苴却砚。

苴却砚集端、歙二砚优点于一身,雕刻集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雕刻于一体,形成了厚重浑实、明丽浓郁的多元风格。石品绚丽丰富,有石眼、青花、金星、冰纹、绿膘、黄膘、火捺、眉子、金线、鱼脑冻、蕉叶白、庙前青、玉带、紫砂、鸡血等近百种,其中尤以碧翠神

溢,如珠似宝的石眼著称于砚界。苴却砚,人们又称它为中国彩砚,它斑斓多姿、异彩飞扬、天生丽质、独步天下。有极晶美誉的金田黄,色泽金碧,灿灿然一片金黄;外白如晴雪,内红如丹砂的封雪红,风韵天成;似凝脂初露,嫩润可人的碧云冻,如碧云浮起,丰饶富丽;天然成趣的绿萝玉,如幽谷涌翠,碧波泻玉,又似绿萝漫延。苴却砚石质细腻,发墨如油、存墨不腐,耐磨益毫,呵气可研,叩之有金玉之声,抚之如婴肤娇嫩,方毅、张爱萍、启功、董寿平、黄胄、范曾等名家大师为苴却砚写诗题字,称苴却砚为“砚中珍品”,“砚中瑰宝”,“砚中奇品”。

砚的历史名坑主要有平地坑、大宝哨坑和花棚子坑。平地坑,位于苴却石矿脉中段,据传古人在此采石,先把麻绳系在身上,由陡峭的崖口逐步下移,一直移到数十米处,才能到达坑口采石。平地坑眼石,眼形明晰、色泽翠绿、心睛圆正、环晕纯美,其中红睛、金睛、带环带晕的居多。石眼较多的料石主出在平地坑。平地坑以膘石为其特色,主出绿色膘石,罕见、名贵的绝晶青花、绿萝玉主出在这里。大宝哨坑又称上岩,是历史上的著名老坑。大宝哨坑以出产石眼为主,石眼心睛明晰、色泽碧翠、晕色纯美。苴却砚中最佳绝的金瞳石眼、紫砂红石眼,名贵的封雪红,稀世极晶金田黄、金地鱼子亦出自这里。花棚子坑地处砚料富集地的下层低洼处,也称下岩石,当地人称水岩石。花棚子坑的砚料色泽偏紫,略重于平地坑与大宝哨坑。花棚子坑的石质细腻、滋润。主出石眼、鳝鱼黄、绿膘、黄膘、青花、天青、玉带、金线、银线、罗纹、鱼子与膘石。但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地势偏低,加上紧邻金沙江,江水涨落无常,故采石极为困难。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在此地就地取石制砚(现在此地还存有诸葛亮点将台)但终因交通闭塞未能大量开发流传。

后清宣统元年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取砚三方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获选,名震中外。

近年来苴却砚先后荣获亚太地区博览会、中国名砚博览会等多项金奖,并入选国家礼品赠送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外国元首。

攀枝花地理情况

攀枝花地理情况: 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8°08'~102°15',北纬26°05'~27°21'。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29个社区居委会,353个村民委员会。 【国土资源】攀枝花市幅员面积7440.398平方千米。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7423.43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6676.2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04.31平方千米),约占89.93%;建设用地292.32平方千米,约占3.94%;未利用地面积454.84平方千米,约占6.13%。 【矿产资源】全市共发现矿产76种,矿产地490处(含矿点、矿化点),探明储量的矿产39种,已得到开发利用的矿产45种。全市宝玉石资源也较为丰富,计有各类矿点81个。 2005年主要矿产储量:煤保有储量39055万吨,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7.29亿吨,伴生钛保有储量42870万吨,伴生钒保有储量1047.9万吨,溶剂石灰石保有储量29554万吨,冶金白云岩保有储量7495万吨,耐火粘土保有储量1032.4万吨, 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45. 3万吨,水泥用灰岩保有储量20166万吨,水泥砂岩保有储量1194.05万吨,大理石资源储量5399万立方米,饰面用花岗石资源储量8387万立方米,苴却砚石资源储量2098.5万吨。 【水能资源】攀枝花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492.9万千瓦。全市可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83.2%,可达410.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1.5万千瓦小时,平均每平方千米占有年均发电量365.19万千瓦小时,为全国的17.7倍,四川省的4倍,攀西地区的1.27倍。攀枝花地区水能资源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过境的金沙江、雅砻江以及过境支流安宁河、惠民河、永兴河、新庄河。 【生物资源】攀枝花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达2500多种。珍贵稀有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牛羚、云豹、豹、白尾梢红雉、四川山鹧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二级珍稀濒危植物14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

肇庆端砚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肇庆端砚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摘要]:肇庆端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历代文人骚客都喜爱并收藏。端砚和肇庆文化紧紧相连,肇庆有“中国砚都”之称。肇庆人深深知道中国砚都沉甸甸的份量。中国砚都的称号固然使人感到欣喜和荣耀,更使肇庆人感到继承、保护、发展端砚事业的任重道远。 [关键词]:肇庆端砚中国砚都发展人才未来 虽然我们这一代已经是不需要再用到端砚的一代了,但是身在浸染端砚文化的肇庆,对于她的过去还是从老一辈口中听得耳熟能详的。 砚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不称砚而称为“磨器”,后来将“磨器”改称为砚。砚的品种很多,有石砚、砖砚、陶砚、玉砚、漆砚、金属砚等。在种类繁多的砚中,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西的澄泥砚为我国的四大名砚。 端砚在四大名砚中最为称道,端砚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清、延至今天。而端砚在唐代已经被列为贡品,历代帝王、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赞美端砚的诗词、著述、砚铭、传说、故事、对联、谜语、书画等,形成了完整的端砚文化体系。端砚是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 俗语云:“武士爱剑,文人爱砚”。在端砚历史上,共有六十多位皇帝与端砚结缘,文人雅士更是数不胜数,历代文人墨客大都爱砚,爱收藏砚,常与砚相随相伴,因而有文人就有砚,如美人之有镜之说。李贺、刘禹锡、苏轼等历史上的文人对此都曾挥毫留诗赞叹。李贺诗中有名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文人不仅爱砚、藏砚,大都喜欢把座右铭刻在砚上,亦称砚铭。纪晓岚被贬新疆时,多次上呈请求随身携带与他相伴多年的一方砚,行前在砚首自题砚铭:“枯砚天嫌似铁顽,相随同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身陷逆境中的文人,远离家乡,亲朋旧友随之离去,只有怀揣的砚台相随相伴成为苦闷中的“朋友”。 民族英雄岳飞也喜欢在砚上留砚铭,他在一方用了多年的砚台上自刻着“坚持、守白、不磷、不淄”几个字,充分显示出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一次为宋徽宗写御屏,书毕颇得徽宗好评。米芾趁机捧着案上的端砚,跪在皇帝面前请求说:“这方砚台已经被我沾染,不能再送回皇上的书房了。”徽宗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当场把这方砚赐给了他。米芾高兴得手舞足蹈,千恩万谢地退出去,徽宗又笑着说:“米芾的‘癫’果真名不虚传啊”! 而端砚和肇庆文化紧紧相连,当然也有不少典故,如宋代名臣包拯在肇庆端州任知郡事三年,铁面无私,公正廉明,减少贡砚,为端州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包拯离任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经查问得知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的敬仰,特意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名贵老坑端砚。包公便将这方端砚抛进西江。刹时,江上风平浪静。后来,那方砚化成了一块陆洲,这就是砚洲岛。包砚的那块黄布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沙滩,人称"黄布沙"。后来人们在砚洲岛上建起了包公祠,至今香火不断。即便是走在今日的砚洲岛上,随着导游的脚步,他还会亲切地把这一切为你娓娓道来。 翻开端砚的近代发展史,她的路也曾荆棘满途,民国时期的战乱,使端砚发展基本停顿,只有个别作坊以雕刻端砚勉强维生,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坑、坑仔岩与麻子坑三大名坑的重新开采。

18种砚石鉴别图文详解

砚石鉴别 1. 端砚 矿物组成:水云母为主的黏土矿物,少量赤铁矿、石英、方解石,微量电气石、金红石。产自广东省肇庆市东郊斧柯山端溪之烂河山。构造为块状构造、层理构造、条纹状构造等。粒径:0.01-0.04mm。鉴别特征:泥质矽质绢云母板岩和泥质砂质绢云母板岩,特点在于它石质细腻、幼嫩,发墨不损笔毫,呵壹口气即可研墨。石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 2.洮砚 矿物组成:水云母、叶绿泥石等黏土矿物(99%),少量石英粉。产自甘肃卓尼。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呈现板理并保留韵律构造。粒径:0.01-0.02mm。鉴别特征:水云母泥质板岩,特点是绿如蓝、润似玉,有条条纹理,发墨生光,贮墨壹个月不干,不腐臭。 3.田横砚

黑色粉砂质泥岩,产于山东青岛田横岛。 4.思砚 矿物组成:水云母、绢云母和石英粉砂等,少量黄铁矿。产于贵州岑巩。具变余粉末泥沙结构。粒径在0.005-0.025mm。鉴别特征:含石英砂、黄铁矿、炭质、水云母的黏土岩,特点石质细腻,内含金星,精磨耐用。 5.苴却砚 矿物组成:泥岩。产于四川省攀枝花市。鉴别特征:其石色紫黑沉凝,石质致密细腻,莹洁滋润,发墨如油,存墨不腐,石晶绚丽丰富。耐磨益毫,呵气可研,叩之有金玉之声,抚之如婴肤娇嫩。 6.红丝砚

矿物组成:方解石为主,少量铁质及微量石英、云母。丝状弯曲文理构造,即假层理构造。产自山东青州。粒径:0.01-0.08mm。鉴定特征:红色致密块具丝状弯曲文理的薄层微晶灰岩,特点是石质润美,坚而不顽,色花不艳,手拭如膏,发墨如油,与墨相亲,墨色如漆,纹彩多姿。 7.燕子砚 含三叶虫化石微晶灰岩,产于山东泰安、莱芜、沂源等地。鉴别特点:砚石颜色多为深绿色,石质细嫩,但硬度较低发墨较慢,砚石的化石部分微黄,突出石面,似飞动的燕子和蝙蝠。 8.淄砚 黑色含粉砂泥灰岩,所含矿物成分为显微晶质状方解石,褐灰色半透明状泥质物,次棱角状以石英为主的粉沙级矿物。偶含黄铁矿物质,有金星闪烁映日有辉。产于山东淄洲,砚材细致,极发墨。 9.金星石砚

砚台——老坑最为贵

砚台——老坑最为贵 砚历来作为文房重器,君子至爱,在文房四宝里面,砚恐怕是可以溯寻到最古老悠远的历史见证物。自从进入文房的那一刻起,便与细腻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伴共生。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传递着黑与白之间无穷无际千变万化的水墨世界,而越是下发墨好的砚台,越能够磨出细润、便于与水融合无间的墨色,从而能够表达出更多精微层次的效果,宣示着神妙的情感,焕发出来对于天地造化、自然山水、花鸟乃至人物等气韵生动的深刻描绘。 砚台好坏及价格高低首先要看材质,如果是砚石,用刀只能刮出一道细痕,若不是砚石,则很容易刮下一大片。在砚石中,产自怎么样的坑口很关键,无论是在下发或是手感及颜色都是老坑比新坑好,当然价格也是老坑比新坑贵,老坑的形成更早,而新坑的形成则晚于老坑,石头品质,是新坑还是老坑,用肉眼很难分辨,但通过研磨可以辨认。老坑的砚石有纯净柔和的光彩,手感细腻,如触柔软细腻的肌肤,新坑的砚石一般没有光彩,也不及老坑的手感细腻。 洮砚出产于古洮州,即现今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的洮河上游,并于洮河深水中采石,故名为洮河砚、洮砚。洮砚的开采,一说始于唐或更早一些时候。诗人吴兰修的《端溪砚史》引唐柳公权的《论砚》云:“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说明唐代已有洮砚。宋代米芾的《砚史》则指出,宋神宗熙宁年间,朝廷派王韶驻军临洮开熙河,洮砚则成为地方特产的贡品,进入开采的鼎盛期。由于洮砚佳石蕴藏于深水中,采之不易,产之也少。在宋代,甚至京城一些士大夫也只闻洮砚其名,未见其物。到明代,洮砚已极难开采,据说,得巴掌大一方也属难能可贵。宋代皇室宗亲大鉴赏家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云: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也。 “洮砚产于洮河流域中游,是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质结构为秦岭古生代的泥盆系,矿代形成于3.5亿年间,矿体分布层平均64厘米。矿产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主要开采点有喇嘛崖、水泉湾、卡古直沟等多处,其中以喇嘛崖下层洮砚石料矿代上宋代老坑所产石料最为名贵。石料特点是:结构细密,滋润滑腻,硬度适中,色泽典雅。因其石料濒临洮河水,由温润之气精养,矿床中水分充足,哈之即出水珠,不易散发,贮墨日久不干,故称雄于砚林。石料以绿石为主,名

2020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古诗词】 《绝句》[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日积月累】 (一)《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另外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二)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刻舟求剑:[舟]船。[求]寻找。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三)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中国十大名砚

中国十大名砚(附砚台的种类、价格、鉴别方法及砚台保养知识) 启明按: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砚台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砚台的种类、砚 台的价格、砚台的鉴别方法以及砚台的保养知识。之所以要整理砚台方面的知识,是因为之前因为自己的需要,整理了关于毛笔牌子以及宣纸牌子的文章,后来又因为有前辈留言让我整理一些关于墨汁的文章资料,所以在十一国庆五台山穿越回来后趁着闲暇,我又对墨汁的一些常识也做了整理,晚上浏览自己的博客时,心想干脆把砚台的一些知识也做个整理,这样文房四宝的基本知识就全了。虽然自己平时用的就是普通的砚台(当时报书法班的时候老师赠送的圆形的带盖砚台,后来问了才知道他们是在北京砚田书院买的。),但是今后可能也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全文如下: 中国十大名砚——砚台的种类 通常我们说起“文房四宝”时脱口而出便是“笔墨纸砚”,砚在这里是排最后的,但是这似乎丝毫不影响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书法以及收藏界的地位。 砚台是中国毛笔书法的必备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砚台的材料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几十种。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但自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shè)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táo)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属陶)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但中国书法界公认的十大名砚是: 1.广东端砚:用端溪砚石制作,产自广东省肇庆市东郊斧柯山端溪之烂河山。 端砚的特点在于它石质细腻、幼嫩,发墨不损笔毫,呵一口气即可研墨。端石天然生成的花纹构成端石的“石品”,如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火捺、 猪肝冻、金星点、冰纹、石眼等。 端砚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以古雅、朴实、精美、自然闻名于世,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中的宝中之宝”的美誉。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

常识答案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积累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的朝代,帮助大家以后的学习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论语》 2."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屈原),他的代表作《离骚》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反映社会斗争的有(黄帝战蚩尤)。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丘),字(仲尼),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教育)家 1.秦汉时期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2.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3、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汉书》,作者是东汉的(班固) 4、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司马迁)、(司马相如) 2.魏晋南北朝时期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乐府双壁指的是《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木兰诗》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3.建安"三曹"指的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4.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答案:3.曹操、曹丕、曹植、曹植《七步诗》曹冲 4.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 3、唐宋时期 由于隋代十分短暂,文学的发展也不够典型,所以我们直接进入唐宋时期 1.初唐四杰指()、()、()、() 2."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他们分别被尊称为()和()。

城市别名

最新中国城市别名、简称、名片大全 山东省济南别名泉城。青岛别名岛城,“帆船之都”。烟台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临沂别名龟驼城、凤凰城、凤凰龟驼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商城,物流之都,红色之都。枣庄别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台儿庄大战故里、鲁南煤城。济宁别名:运河古都,孔孟之乡。聊城别名江北水城、凤凰城。寿光:中国蔬菜之乡。武城:中国辣椒城。德州太阳城、糖城,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淄博齐国故里,中国陶瓷城。莱芜绿色钢城。滨州中国棉纺织之都。东营中国石油城。潍坊国际风筝之都。阳信:中国鸭梨之乡。菏泽中国牡丹城,武术之乡。诸城:中国龙城。广饶素有“孙子故里”、“吕剧之乡”、“齐笔发源地”之称。兖州素有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齐河别名晏城,誉为黄河明珠。招远:中国金都、“中国红富士之乡”。海阳:有“东方夏威夷”美誉。沾化“中国冬枣之乡”被誉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日照:中国水上运动之都,素有"两港通四海,一线系亚欧"之美誉。乐陵:中国金丝小枣之乡。 河南省郑州: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铁路心脏,中原腹地。安阳甲骨文之乡。濮阳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开封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故称“七朝故都”。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华夏圣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南阳: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卧龙之地,灵秀南阳!平顶山别名:鹰城。新乡,有中原明珠的美誉。漯河别名“沙澧”,“中国食品名城”的称号。信阳别名:小申城,素有“三省通衢”、“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之美誉。周口: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姓氏之源,龙都周口!商丘:“豫东粮仓”、“泡桐之乡”。驻马店别称:"天中、驿城,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三门峡:“黄河明珠”、“天鹅之城”。河北省石家庄石家庄旧称“石门”,简称“石”。邢台别名:顺德府、牛城。承德旧称“热河”。 河北省张家口市,又称“张垣”“武城”。吴桥:中国国际杂技之乡。故城“素有“小天津卫”之称。唐山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中国北方瓷都”。保定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遵化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邯郸:“赵国故都”,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正定:旧称真定、常山,石家庄的北大门。(北方三雄镇:正定、北京、保定)。廊坊:“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迁安:有“南宣北迁”的美誉。涿州: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誉。威县:“冀南棉海”。 山西省太原别名:并州,晋阳,龙城,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大同简称:云,别称:煤都、凤凰城。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忻州市有“晋北锁钥”之称。临汾素称“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运城别名:河东(或是凤凰城)。晋城市是中国花鸦动画之都。长治旧称上党,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阳泉别名:中共第一城、漾泉,素有“煤铁之乡”之誉。河津别名古耿、耿城。韩城:有“文史之乡”、“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 陕西省西安别名长安,西安联合国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榆林别名驼城,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渭南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延安别名:肤施,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宝鸡旧称陈仓,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汉中别名:天汉,梁州,褒城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宁夏银川别称凤凰城。 甘肃省兰州别名:金城。张掖,别称甘州,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誉。武威别称西凉,素有“银武威”之称。庆阳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金昌被誉为“中国镍都”。 (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甘肃省嘉峪关市,海南省三亚市等四个地级市是“直筒子市”。)新疆乌鲁木齐别称乌市,被誉为“中国西部明珠”。和田市素以“玉石之都、地毯之乡”文明。伊宁市享有“中亚明珠”、“塞外江南”、“苹果之乡”以及“天马故乡”之美誉。石河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导游词.doc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导游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

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

2021年5篇陕西大雁塔的导游词

2021年5篇陕西大雁塔的导游词 xx年5篇陕西大雁塔的导游词(一)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着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

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着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着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 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

中国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汉语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什么事神话:神化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原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势本身’,神话可以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 2.《山海经》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最有神话学价值的一本书。 3.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共工触山》。 4.《淮南子》和《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最全面的两部书。 5.《诗经》是我国最早【或‘第一部’】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分为‘赋、比、兴’在内的多种表现手法。 6.《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时用的歌舞曲,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四十篇。 7.《七月》根据节气而写,《国风》中最长的一篇,也是第一篇反映农业生产的诗。 8.先秦文学,一类是以记诉人物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史家之文;另一类是以议论说明为主的论述散文,又称诸子之文。 9.西汉刘向编《战国策》,战国的纵横家为他辅佐的君主出谋划策,主要记述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谋略和辞说。 10.《楚辞》既《诗经》之后又一部诗经总集,楚辞又称‘骚’或‘骚体’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士人创作的诗歌,它是继《诗经》之后的一种新体诗歌。 11. 屈原,名平,字原。也是我国最早的爱国主义伟大诗人,最早的诗人。 12.香草美人:屈原从《楚辞》中开创的意象。1.美人:初比君王,后以作者自己。2.以夫妻比君臣。3.香草:以自身丰富美人的意象。独立体指品德高尚的人。 13.《史记》第一部人物纪传体。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由十二“本纪”全书的题纲,按年月日时间机载帝王的言行政纪。十“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记载各个时期的历史大事简单记载。八“书”天闻、地理、水利、经济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三十“世家”诸侯王国之事。七十“列传”不同类形、不同阶层的人物传记。14.互见法:又叫旁见侧出法。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本人有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的主要经历和特征,而他的一些不易在本纪中写的,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写出。 15.乐府:初时为汉朝的音乐部,收集民歌,了解民情。后为诗集名。“乐府双壁”为《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6.《行行重行行》为《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 17.建安诗歌: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成就最大】、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风骨:雄健深沉、慷慨悲壮的风格。 18.《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19.南北朝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 20.谢灵运:是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发明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 1、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2、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 3、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4、四大名塔:嵩岳寺塔、释迦塔、千寻塔、飞虹塔; 5、四大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6、四大凶兽:饕餮(tāo tiè),混沌,梼杌(táo wù),穷奇; 7、四大“火炉”:武汉、南京、重庆、南昌; 8、古代中国四大别称:神州、九州、华夏、中原; 9、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湖北)、青城山(四川)、龙虎山(江西)、齐云山(安徽) 10、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11、现代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12、四大名玉: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湖北绿松石 13、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 14、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15、盆树四大家:黄杨木、金雀梅、迎春花、绒针柏 16、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7、四大文化遗产:《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档案》 18、四大名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内蒙古巴林石 19、四大名桥:河北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广东潮州广济桥、北京卢沟桥 20、四大名琴:号钟、绕梁、绿绮、焦尾 21、四大圣人:文圣孔子、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兵圣孙武 22、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 23、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李牧、廉颇、王翦 24、中国古代四大名妓:苏小小、李师师、柳如是、陈圆圆 25、中国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26、四大国粹:中医、书画、京剧、武术 1、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2、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 3、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4、四大名塔:嵩岳寺塔、释迦塔、千寻塔、飞虹塔; 5、四大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6、四大凶兽:饕餮(tāo tiè),混沌,梼杌(táo wù),穷奇; 7、四大“火炉”:武汉、南京、重庆、南昌;

历代砚论

历代砚论、砚谱及相关资料(来自网络):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见清陆以源《十万卷楼丛书》) 宋吴淑《事类赋》 宋欧阳修《砚谱》(见《欧阳文忠公全集》) 宋蔡襄《文房四说》 宋唐询《砚录》 宋朱长文《墨池篇》 宋米芾《砚史》(载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二集第十辑)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端溪石) 宋沈括《梦溪笔谈》 宋杜绾《云林石谱》(载《丛书集成初编》)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五卷论端砚) 宋高宗《翰墨志》 宋苏轼《名砚铭》(载清姚耀山《清怀丛书》) 宋叶樾《端溪砚谱》 宋周密《烟云过眼灵》 宋高似孙《砚笺录》(载清曹寅《栋亭十二种》,上海古书流通外)宋李之彦《砚谱》(载宋左圭《百川学海》) 宋陈栖《负暄野录》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砚辨》(载《美术丛书》初集第九辑) 宋魏泰《东轩笔谈》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文房类》 宋林洪《文房图赞》 宋梅尧臣《宛陵集》 宋佚名《端溪砚谱》(载《美术丛书》二集十辑) 宋何薳《春渚纪闻?记砚》(北京中华书局) 元罗先登《文房图赞续》 元汤允谟《古砚辨》(载明都穆《铁纲珊瑚》卷十六) 明姜绍书《韵石斋笔谈》 明陆深《春风堂随笔》 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闻清赏笺》(载《四库全书珍本第九集》) 明张应文《清秘藏》 明方以智《通雅?器用》 明温博《欣赏砚谱》 明沈仕《砚谱》(载明陶珽《说郛续》) 明屠隆《考槃磐余事》 明谢肇浙《五杂俎》 明李日华《六砚斋笔谈》 明陈子升《砚书》 明文震亨《长物志》 明谢堃《金玉琐碎》 明王世贞《宛委余编》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端州砚材》

清曹溶《砚录》(载《美术丛书》初集第六辑)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 清朱彝尊《说砚》(载《美术丛书》二集第九辑) 清余怀《研林》 清施闰章《研林拾遗》(载《美术丛书》二集第一辑)清孙炯《砚山杂记》 清江藩《炳烛斋杂文,端研记》(载《丛书集成初编》)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石语》 清潘耒《砚铭》附《端溪砚石赋》(载《清怀丛书》)清高兆《砚石录》(载《檀几丛书》第十册) 清钱以垲《岭海见闻》(雍正刻本) 清钱朝鼎《水坑石记》(载《美术丛书》四集第六辑)清王士祯《海洋山人精华录》 清吴录《端石记》(见日本饭岛茂《砚墨新语》) 清阮元《恩平石记》 清阮元《百汉碑砚谱》拓本 清阮元《龙门十品砚谱》拓本 清景日昣《砚坑述》 清金农《冬心斋研铭》 清周梅山《砚坑志》 清高凤翰《砚史》拓本(道光巳酉年) 清陈龄《端石拟》(同治癸酉年) 清《广东通志》(道光二年) 清《高要县志》(康熙二十年) 清《肇庆府志》(光绪二年) 清广玉《开坑记》琴川张氏小琅环福地》 清吴绳年《端溪砚志》(乾隆丁丑) 清程瑶田《纪砚》 清乾隆钦定《西清砚谱》 清谢慎修《谢氏砚考》(乾隆五十七年) 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录》(见金陵周品儒) 清纪昀《阅微草堂砚谱》(一九一六年拓本) 清朱栋《砚小史》 清袁澍《端溪砚谱记》(见《昭代丛书》庚集《埤编》)清黄点苍《端溪砚汇参》(嘉庆刻本) 清黄任《香草斋诗注》 清计楠《端溪砚坑考》(载《美术丛书》三集第七辑)清计楠《石隐砚谈》(载《美术丛书》三集第七辑) 清计楠《墨余赘稿》(载《美术丛书》三集第七辑) 清何传瑶《宝砚堂砚辨》(道光十七年) 清李兆洛,端溪砚坑记》(《美术丛书》初集第二辑)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载《丛书集成初编》) 清孙森《砚辨》(光绪四年) 清汪曰旸《寿石齐砚谱》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砚,是磨墨器,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自古以来,砚的类别各异,品种繁多,从砚的质地分可分为玉砚、银砚、铜观、铁砚、陶砚、瓷现、石砚、漆砚等,然而最普遍、最实用的还是石砚。刘禹锡《送鸿举游江西》诗中写道:"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砚台有多久历史?是谁发明的?据《古今事物考》说;"自有书契,即有此砚。盖始于黄帝时也。一云子路作。" 那么再让我们来看看考古学家提供的事实。1978年,在山东临沂市区东南隅的金雀山附近的第十一号汉墓内,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盒砚,这套彩绘盒砚,包括砚石、研石和砚盒三部分,砚石是一块经过仔细加工的长方形石板,长16厘米、宽6厘米、厚0.2厘米,砚面上还残留着墨迹。这是汉代的一件实用研墨器,它距今已二千多年了。考古学家还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一方石砚,砚及研墨石都是就鹅卵石的原形稍略加一下而制成的。这方秦砚及砚石面上均有使用过的痕迹和墨迹。 但上述的石砚还不是最早的砚台实物。在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姜寨遗迹发掘出一套绘画工具,其中就有一块石砚,观上面还有石盖,掀开石盖,砚石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姜寨遗迹属仰韶文化初期的一处母系氏族村落,这一发现,就把砚台的历史推到了五千年之前。由此可见,砚台是随着华夏文化的发展面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砚台经秦汉,越魏晋,到了唐宋,出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开始了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款州的歙石、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砚台的历史,生产了的端砚、歙砚、洮河砚。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中记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瑞,而歙次之。"于是史书上便将"端、歙、临洮",合称为"三大名砚"。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绛州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砚,合称"中国四大名砚",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是这样讲。 在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上乘,名声,它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的宝中之宝"的美誉。端观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据< >记载:"始于唐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之世。"因肇庆在古时属端州,端砚因此而得名。端砚的石品优良,其质坚实细腻,滋润娇嫩,素有"秀而多姿"、"发墨不损毫"的特点,关于端砚的成名,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据说晚唐时,端州有个姓梁的举人赴京会试,应试之地京都正降大雪;天寒地冻。考场内应考的举人们研出的墨汁都给了冰,唯独端州的梁举人在端溪砚台上研出的墨汁不结冰。梁举人考中了进士,皇帝得知,将端砚列为贡品,从此端砚名扬四海。 端砚历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得到一块端砚,上面有一种花点,碧玉晶莹,凡见到此砚者都赞不绝口,称之"青花",李商隐在"青花"砚的背后刻上"玉溪生山房"几个字据说它磨出来的墨不仅不结冰,而且还"香气袭人"。后来这块端砚到了苏东坡手中,东坡爱之如命,并在砚铭上刻上:"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

2010西南大学汉国教 填空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汉国教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诗经 2. 莫高窟是在( )省。 甘肃 3.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秦朝是在( )年。 公元前221 4. 孔子是春秋时期( )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 鲁 5. 提出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中国哲学家是。 陆九渊 6. 钟相、杨夭起义发生在( ) 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五年(1130—1135年) 7. 东晋时期画有《洛神赋》的著名画家是( )顾恺之 柳”是指柳公权颜真卿 8.中国书法中说的“颜筋柳骨”,“颜”是指()f" 9. 京剧历史中的“徽班进京”发生在()朝。清 10. 中国的“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 《易》和()。春秋 11.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史记 12. 南宋的都城临安是现在的()市。

1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 14. 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通常把米诺斯文明以及其后出现的文 明一起统称为爱琴文明。迈锡尼 15.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初,是古希腊奴隶制全盛时期,史称 ()古典时期 16. 罗马人对西方文化最重要的贡献是()罗马法 17. 保罗使基督教超越了犹太教的社会解放理想而成为一种( )的 福音。灵魂得救 18. “ 救赎说” 随着公元1世纪中叶保罗派的崛起而逐渐取代了弥赛亚主义 的()末世论 19.( )是浪漫主义文化思潮的肇始者。让.雅客.卢梭 20.拉伯雷的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讽刺小说的名作。巨人传 21.雨果《悲惨世界》宣扬了( )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理想。仁爱慈善 22. 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被称为( )哥特式小说 23.《安娜·卡列尼娜》其中一条线索是通过描写的恋爱,反 映了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农村的动向。 安娜·卡列尼娜与渥伦斯基康斯坦丁·列文与吉提 24. 《双城记》中的梅尼特医生和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 梅尼特/路酋、达雷、罗瑞和卡登 25.( )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亡灵书 26. 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符号 27. 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进行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 神、沉默、面部表情、服饰、体距、体触、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运用等等。非 语言交际 28."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 ves”表明了西方价值观中的 取向。 29.( )的问题涉及到人们如何认识宇宙、自然、以及如何看待 人与自然地关系等。它与价值观紧密相连,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 社会行为等起到同样的支配作用。 30. "惠函”的英文翻译是。you letter .2

历代制砚名家

历代制砚名家 李处士,五代晋时制砚家。并善补砚《文房四谱》称其“能补端砚玉百碎者,斋归旬日,即复旧矣;如新琢成,略无瑕类,世莫得其法”。 叶壤,明代琢砚家。外庄人。 张寅,明代琢砚家。字省卿,虞山(今江苏常熟)人。 顾得麟,顾二娘,清代琢砚家,吴门人,住专诸。原姓邹氏,为著名砚工之媳(顾号顾道人),德麟死艺传于子,子不寿,邹氏继其业,俗称顾新娘。 吾进,清代琢砚家,字以方,另竹房,浙江海盐人。 韩文,清代琢砚家,钱塘(今杭州)人,善补砚。 高凤翰,(1683—1742)山东胶州人。精于金石书面,平生癖砚,著有《砚吏》等。 山子,吴江人。

孔传焯,清代琢砚家,号潜夫,曲阜孔氏后裔。 张纯,清代琢砚家,字吾未,别号苦(一作古)竹山人,工铁笔,善琢砚。 金殿扬,清代琢砚能手,在宫廷担任琢砚,善制松花石砚。 顾公望,清琢砚家,顾德麟之孙,顾二娘嗣子。 沈嘉林,清代琢砚家,字物价上涨幅度云,归安人。 沈×,清代琢砚家,字映霞,昭文(今常熟县)人。 刘××,清代砚家,字叔和,号虚白。 朱龙,清代砚家金冬心仆,善琢砚。 张崇益,清代琢砚家,字自谦,号守田,别号小凤山蕉。娄县人,善制砚。

卫凫溪,清代砚家,江宁人,善琢砚。 梁仪,清代琢砚家,镇江人,率数岁乃成一砚。 汪复庆,清代琢砚家,能以古法制砚。 朱旭,清代琢碗家,澉浦(今浙江海盐县)人。 孙坤,清代琢砚家,字慎夫,号漱生。昆山之安亭江人。 陈端友,当代著名琢砚家,(1892—1959)。名介、字介持。江苏常熟王市镇人。 黄纯甫、罗赞、罗宝,清代端砚名师。 罗成、李超文、郭国桥、梁星辉,清末至民国端砚名师。 罗星培、罗均培(已故)、李顺庆(已故)、程泗、罗耀、蔡九、罗妹,民国至新中国,端砚名师。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个砚种都出现一大批优秀制砚名人名师、名匠:

中国四大名砚

编辑词条中国四大名砚 中国四大名砚石 前言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就已粗见雏形。刚开始时是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大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谈起砚的种类有许多种,从砚的材质可分为:玉砚、银砚、铜砚、铁砚、陶砚、瓷砚、石砚、漆砚等,其中石砚是最为普遍,也最实用的一种砚。砚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砚是半坡村遗址出土的研磨颜料的研磨器,在1980年,大陆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年了。 秦汉时期,陶砚、瓦砚、铜砚、漆砚等砚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古今事物考》记载:「自有书契,即有此砚。盖始于黄帝时也。一云子路作。」 目前所知,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磨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砚台历经秦汉、魏晋,到了唐宋为辉煌时期,开始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以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至此,中国的砚台历史产生了著名的端砚、歙砚、洮河砚。 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了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研》中记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歙州次之。后始重端、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端,而歙次之。故史书便将「端、歙、临洮」合称为三大名砚。到了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砚”。说起砚台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作为收藏的重点对象。 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红丝石砚代替澄泥砚而列为四大名砚之 一(见1985年11月9日的《中国教育报》) 。 中国四大名砚石的介绍 端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