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班级:学生:

一、自学目标:

知识点:1、记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了解日本遣唐使及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3、理解对外文化交流的原因。

重点1、鉴真东渡 2、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遣唐使来华

1、目的: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

3、意义:_________________。

4、代表:空海、___和_____。

二)、鉴真东渡

1、事迹: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讲授___理论,传播中国文化。

2、意义: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艺术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三)、玄奘西行

1、慨况:___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__(今印度半岛)求取佛经。

2、意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___翻译家。

三、合作交流

1、我自己的问题是

2、小组的问题

4、老师的问题

1)、唐朝是个开放的社会。唐朝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唐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唐朝自身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四、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李白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晁卿”是指()

A、空海

B、阿倍仲麻吕

C、吉备真备

D、鉴真

2、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唐朝对日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典章制度②人名姓氏③儒家思想④社会习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它用神话的形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故事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

A、鉴真

B、玄奘

C、僧一行

D、空海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奈良城是哪国的都城?

3、材料中的“道艺”是指什么?

4、根据材料,请你简要评价鉴真。

最新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讲课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概况:(1)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遣唐使”。 (2)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3)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背景:唐朝处于全盛时期;接受日本僧人邀请。 过程:东渡日本,历尽艰辛,双目失明,6次乃成。754年抵达日本。 贡献: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背景: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贡献:(1)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点拨】 1.关于遣唐使的三点提示(课本第19页) (1)隋朝时,已有日本使团来到中国,称为“遣隋使”。 (2)隋唐时期,中国也曾多次派遣使臣回访日本。 (3)除日本外,新罗(今朝鲜半岛)、大食(今阿拉伯半岛)和波斯(今伊朗)等国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 2.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知识链接】 一、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 1.原因 (1)政策因素:唐朝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往来。为此,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对他们的税收;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 (2)交通因素: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3)国力因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仅使唐朝有自信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也促使周边国家纷纷效仿。 2.影响: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技术等不断外传,对世界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唐朝也以其开阔的胸襟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内容,对于促进唐朝社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3.启示:要贯彻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和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奠定基础。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_唐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很活跃,与周边国家友好的往来比较频繁 掌握唐与新罗、日本、印度的交往 启发学生思索从古至今对外开放政策既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志 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学生了解唐朝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国家,培养学生自豪感【教学重点】 唐朝的对外交往,其中以与日本和天竺国的交往为重点 【教学难点】 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这是为什么?世界上有很多大城市都有“唐人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就找到答案了 二、自学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日本的遣唐使来我国学习与交流,对新罗、 日本有什么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3.玄奘取经对中印有什么影响及贡献 4.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三、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1.隋唐时期与亚洲、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 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新罗的交往,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新罗向中国派出 大量使节和留学生。所有留学生中新罗留学的人数最多,他们 的天文、历法、医学、艺术等受到影响。 3.隋唐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多次,还有大批留学生、留 学僧。他们的制度、经济、建筑、文化、风俗习惯等深受中国 唐朝文化的影响。 4.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建筑技术, 雕塑艺术,医药等知识,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 术明珠。 5.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从长安出发,途径西域中亚访问 天竺等南亚国家,在那烂陀寺研习佛经,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在天竺各地讲学,深受当地人的尊敬,后来返回长安带回大量 的佛经,回来,他根据所见所闻写出了《大唐西域记》成为 研究西域、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地理、风俗的重要文献。 6.唐文化通过大量外国客商、使节、学者、僧侣和留学生把中国 的造纸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医药技术,瓷器等传到世界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执教:弘文学校邵琳班级:七(4)班 一、内容主旨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明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是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教学目标 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能通过地图、文献等材料获取所需的历史知识。从《西游记》与真实的玄奘西行故事对比中理解文学艺术作品的证史价值。 感受历史人物的毅力与品质;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中日文化交流 难点:玄奘西行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出主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设计意图:以流行语激发学生兴趣,开门见山。 环节一:多国使者的大聚会——世界汇聚长安城 地图册p10《唐朝中外交流图》 提问: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 仅凭地图好像并不能充分证明唐朝一定和这些地区有往来,我们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呢?提问:那么为什么能有这么多的国家甚至远及非洲欧洲的国家与唐朝有所交流呢?通过材料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广泛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文献史料等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寻找唐朝文化交流昌盛的原因。 环节二:一群人的研学旅行——唐风洋溢“日朝”城 教师讲述遣唐使故事。 提问:同学们的印象中觉得日本有哪些方面是受到唐代文化影响的呢? 简单讲述日本学习唐朝的各方各面:建筑、文字、服饰等。 仿照日本对于唐朝的学习,学生自主完成唐朝与新罗的关系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日本与新罗对于唐朝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先进文明对于其他文明的深刻影响。 环节三:两个人的佛法无边——佛法无边“日印”行 教师讲授鉴真东渡的故事,了解鉴真对于日本佛教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 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 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 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 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 3.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 4.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

题名”。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7.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 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 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9.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这些主要说明()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另外还有10次非正式的日本使者,唐朝也10次派使节团访问日本。遣唐使节团成员早期20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唐朝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辐射邻近国家 B.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 C.日本遣唐使团次数多,规模大 D.日本吸收盛唐先进文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1.“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知识要点 1. 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其中著名的有空海(平假名)、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片假名)。 2. 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佛教界邀请,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为中日两国的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唐招提寺和干漆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3.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回国后,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随堂练习 1. 阅读: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朝实行开放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答: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具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 阅读:唐朝开放政策的表现有哪些? 答: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3. 请举出唐朝时对外交往中有代表性的事件(不少于三件)。 答:①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时,日本官方十多次派使节到唐朝访问,其代表人物有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 ②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佛教界邀请,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为中日两国的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唐招提寺和干漆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③玄奘西行天竺(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唐朝时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④天竺熬糖法传入中国(唐太宗时)。 ———————————————————————————————————————————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1 安史之乱 1.背景 ( 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 2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 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 3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5.黄巢起义 6.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北方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 1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留学生最多的是新罗。日本自隋朝就派 人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他在日本除了 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法,回国后, 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 鉴真玄奘 巩固练习: 1. 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 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 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部编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识记: (1)了解长安城的布局,知道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2)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认识我国的经济、文化在唐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政府采取鼓励对外交往的政策,这些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⒉能力培养: (1)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学生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⒊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情感。 (3)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4.重点、难点突破措施: (1)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阅读教材,提高自学能力、概括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明确文学作品和历史现实之间是有区别的。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一个师傅仨徒弟》。提问:歌中的“唐三藏”指谁?“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西天”指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西游记》是以玄奘西行天竺求学问取真经为背景而虚构的一部小说,故事中的唐僧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玄奘一样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五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就会给你答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 2.学生认定目标 (1)了解长安城的布局,知道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2)了解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史实,认识我国的经济、文化在唐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采取鼓励对外交往的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对图片等内容进行观察、想象,用语言叙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学习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光大。 (5)明确唐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3.导学达标: (一)唐都长安 唐朝的都城在哪里?今天的哪个城市?讲明长安城和西安城的规模的不同。(今西

唐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 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留学生最多的是新 罗。日本自隋朝就派人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 日本。他在日本除了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 学习佛法,回国后,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南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体现了唐朝 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 繁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巩固练习: 1.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 筑而成的求知之路。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 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泽被东西 6.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的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经典 7. 以下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的 是( )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 入藏 C.鉴真东渡 C.《东游记》 B.对外开放、 D.源远流长、 ) B.传播日本 D.求取佛教 D.遣唐使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新课程标准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 3、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难点:牢记鉴真、玄奘的历史功绩。 ⊙解析与点拨 例1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唐朝又是对外交往发达的时期,其中与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交往尤为密切。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相互交流和学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某些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由此可见。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答案: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例2 唐都长安的特点

解析:长安城虽然规模宏大,经济繁荣,能“海纳百川”,但它仍然是个典型的传统古典都市。居民住在一个个封闭的“坊”中间,商业只是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可以开店铺。市由官吏管辖,日中击鼓开市,日落鸣钲闭市,街上也一样,日落时街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在街上逗留。总之,唐长安还是个限制很多的城市,不仅与现代的城市不同,与后来宋、元、明、清的城市也不同。 例3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各国使臣、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话来形容非常确切,你知道是哪两句吗?仔细想想并讨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恩题考查的是有关唐朝的外交往来情况,更确切地说是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整体上是什么情况。第一问考查认识能力,是对本课内容的宏观认识考查;第二问则是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即为什么唐朝有那么活跃的对外交往,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问题旨在考查归纳概括知识是否全面细致。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原因:①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亚洲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 ②唐朝国内交通发达使对外交往成为可能。 ③唐政府对外政策开明,既鼓励唐朝商人去外国经商,又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使对外交往成为现实。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一、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同步练习】 1、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贞观之治”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鉴真东渡 2、五代十国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五代”不包括下列哪一个政权() A.后梁B.后唐 C.后周D.后蜀 3、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和历时 19 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显示)旧金ft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二、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二)鉴真东渡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出示幻灯片:鉴真的简介。 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甲: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生乙: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 10 年,最后死在日本。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 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在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 (三)玄奘西行 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的交往外,还有和古印度的交往。《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 (出示多媒体)《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楸。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 这首诗的前半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但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曾以繁荣和开放著称的唐王朝为什么会走向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指导学生阅读“安史之乱”一目,并回忆第2课中的“开元盛世”相关内容,找出形容唐玄宗前期、后期统治表现不同的关键词。 提示: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唐玄宗用人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什么后果? 提示: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安禄山等节度使势力发展与唐玄宗的识人用人有密切关系。玄宗后期,重用善于逢迎的李林甫,任用番将安禄山等掌管重兵,种下了安史之乱及藩镇跋扈的祸根。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代为右相,他身兼40余职,妒贤嫉能,结党营私,生活奢侈。其所作所为,引起公愤。

故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 3.材料展示 材料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当地官员虐待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 材料二: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4.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提示:(1)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2)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5.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安史之乱的史实,了解学习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主要经过和结局。请学生课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过渡:安史之乱虽然被镇压,但是长达八年的战争也给唐朝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两则材料,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安史之乱的影响。 6.材料展示 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材料二: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占据藩镇,割据一方。 师生共同总结: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3)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教师强调:安史之乱的性质是叛军企图夺取唐王朝中央政权。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唐朝人都特别喜欢写诗,以诗明志,黄巢也不例外,他在诗作《不第后赋菊》中就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感受黄巢心中的抱负。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提示:这首诗表达了黄巢想要改朝换代的愿望。 2.黄巢为什么要改朝换代?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一目,回答黄巢起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提示:黄巢起义以后,镇压黄巢的节度使朱温掌握了朝政大权,并在907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分析? 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贵妃 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 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 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 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 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 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 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 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 宗入蜀。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 划的兵变“。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 从中汲取教训。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 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 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 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 张势力。 (二)过程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 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

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影响)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2.(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记诵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就是认识到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从而意识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宿愿。

唐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提问:这些国家是通过什么道路和唐朝保持联系的? 指出:唐朝便利的交通为东西方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时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交往。 中外交往,盛况空前(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唐王朝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外国人纷纷前来? 学生表演历史剧《酒肆中的故 事》 指出:由于唐朝经济稳步发展, 文化高度发展,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因而受到各国的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对很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以日本和天竺为例来进一步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 日本遣唐使(板书) 以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学 问僧到唐王朝学习唐朝的制度和 文化,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为例,说明繁荣的唐朝在对外开放时的全面性。 提问:就你现有的了解说说日本有哪些方面是受中国的影响? 出示中日文字对照图、唐朝长安和日本平城京平面图、日本和服图等图 在中日的交往中不仅有大量的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到唐朝来,也有不少唐朝人到日本去,其中最有名、影响最大的是高僧鉴真。 鉴真东渡(板书)观看历史地图从形象上了解唐 朝的对外交通路 线 看历史剧思考问题 学生初步学会从 众多材料中提取 有效信息的方法 思考:遣唐使到唐朝 来的目的是什么? 学成之后会怎样? 各抒己见 运用学生的已有

生兴趣 了解玄奘事迹。同时区别文艺作品与历史事实的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 学生初步学会对 比的方法 学生初步学会归 纳问题的方法 评价方式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问卷调查: 1、学习了《唐朝的对外交往》一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列举唐朝的对外交往中的主要事件? 评价量规 1、课前预习情况。 A级:充分,能较好地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B级:较充分,能了解部分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C级:不充分,不能了解部分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课上表现情况。 A级:思想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B级:思想较活跃,能参与教学活动。 C级:教学活动参与少 3、课后问卷调查完成情况。 A级:两个问题都认真完成。 B级:认真完成一个问题 C级:完成一个问题 D级:没有完成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首先: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是本课的一个特点。如在课前三分钟就先播放反映盛唐景象的图片和音乐,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深入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的功能,凸显了德育的实效性是本课的又一特点。 第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又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学生表演的情景剧《酒肆中的故事》,就是在前面学习了唐朝强盛、科技进 步、文化繁荣的基础上的设计的,学生为有这个表现的机会感到很兴奋。 第四:本课的小结体现了“论从史出”的学科特色。让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的史实能够感悟出那是唐朝在向外传播文明;通过“玄奘西游”的史实感悟出那是唐朝在吸纳外来的文明,由此进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导学案(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 【学习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学习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社会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的局面。 3.755年,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唐玄宗逃往四川,太 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年被平定。 4.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唐朝的衰微,安史 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5.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 6.人民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________的率领下,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7.______年,朱温建立了政权,唐朝灭亡。 8.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 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_”。 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_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二、合作探究 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练习巩固 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 A.贞观初年 B.贞观末年 C.开元初年 D.开元末年 2.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 A.高力士 B.李林甫 C.杨国忠 D.魏征 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A.安史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 4.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这是() A.黄巢起义军 B.陈胜吴广起义军 C.钟相、杨幺起义军 D.李自成起义军 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 D.安史之乱的发生 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 7.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简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及造成的影响。 四、课后反思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作业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 日本唐招提寺是唐朝赴日本的哪位高僧设计的() A.玄奘 B.释迦牟尼 C.鉴真 D.文殊菩萨 2. 新罗和唐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以下是马小虎同学进行的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B.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 C.唐朝派官员去新罗任职 D.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受到欢迎 3. 玄奘西游天竺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 A.《红楼梦》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三国演义》 4.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别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 A.唐高祖、唐太宗 B.唐太宗、唐玄宗 C.唐太宗、唐高宗 D.唐高宗、唐玄宗 5. 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是() ①不允许向外国商人征重税②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长期居住③闭关政策④鼓励各国人民到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 下列事件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 A.玄奘西游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金城公主入吐蕃 D.设立北庭都护府 7. 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是僧人②都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去过日本④都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著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越南 9.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取自() A.唐代中日之间盛况空前的交流 B.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唐代玄奘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 D.长安城内有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二、列举题 列举与唐朝往来密切的三个亚洲国家。 三、材料分析题 1.识读下图,请回答:

2018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课标要求】 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学习目标】 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③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仅局限在佛教界,在精神文明、文化乃至实务的贡献上,空海的地位都相当崇高。 3、含义:日本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好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等。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作用: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 1、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2、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胜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流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知识点四玄奘西行 1、目的地:天竺 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 玄奘像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3、经历 (1)出发: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玄奘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经在佛学最高学院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