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人教)高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三 语言表达连贯(第15题) 考点1 附

2018语文(人教)高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三 语言表达连贯(第15题) 考点1 附
2018语文(人教)高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三 语言表达连贯(第15题) 考点1 附

第一章专题三考点一

附经常用混的虚词

【按照·依照·遵照】

三者都是介词。不同的是,?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规则办事?。?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常用?依照?多,如?依照刑法第X款第X条?。?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他的遗嘱?。

【必然·必定·一定】

三者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不同的是:?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偶做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如?他每次进城,必定来我这里坐坐?。?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本来·原来】

二者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如?事情真相原来如此?。

【不免·未免】

二者都是语气副词,作状语,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其区别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有时还可以作谓语,如?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了皱展开的眉心?。?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不能作谓语,如?这封挂号信倘要遗失,未免可惜?。

【不止·不只】

二者都是副词,表示范围。不同的是:?不止?,①指继续不停,如?他的一句笑话引得伙伴们大笑不止?;②指超出某个数目范围,如?他恐怕不止60岁了?。?不只?有?不但?之意,如?河水不只可以用来灌溉,还可用来发电?。

【不至·不致】

二者读音相同,意义大相径庭:?不至?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作为一位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不至于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不致?表示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如?事前做好准备,就不致到时手忙脚乱?。

【曾经·已经】

二者都是副词。不同的是:?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如?我曾经许下过诺言,一定要到未名湖去读大学?。?已经?强调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可能还在延续,如?我

们的航船已经驶入了2l世纪?。

【常常·往往·经常】

这三个词语都是副词,都表示?多次、多数、不断发生?。其区别是:

?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如?闹这类独立性的人,常常跟他们的个人第一主义分不开,他们在个人和党的关系问题上,往往是不正确的?;当它在表示时间时,则不能与?往往?互换。

?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了?。

?经常?也表示?常常??往往?的意思,但还有?连续不断、经久常行?的意思,可以构成?经常性、经常不断?等词组,如?人的思想也要经常检查,不断改造?。

【大概·大约·约莫】

这三个词语都表示估计的意思,都是副词。不同的是:?大概?侧重于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台没有打领结?。?大约?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如?从花开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约莫?侧重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如?约莫一袋烟的工夫,老人又转了回来?。

【大力·大举·大肆】

三者都是副词,都有在行动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不同的是:?大力?侧重指尽最大的力量,适用范围较大,多用于积极方面,褒义,如?大力推广普通话?。?大举?侧重指大规模的行动,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如?以色列大举进攻巴勒斯坦?。?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一般用于消极方面,贬义,如?该组织大肆吹嘘神功的‘神效’,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

【单是·但是】

二者读音相近,意义不同:?单是?即单纯是,单单是。?但是?作连词,连接转折关系;作副词,相当于?只是?。

【但是·可是·然而·却·只是】

这五个词语都是连词,用在两个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不同的是转折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转折的程度和语气重一些,为重转连词;其他的词转折的程度和语气较轻,为轻转连词。?然而?书面语色彩重一些,其他词语多近口语色彩。

【对·对于·关于】

这三个词语都是介词。?对?和?对于?都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在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凡能用?对于?的地方均能改为?对?,如?他对(对于)工作很负责?。但

它们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第一,当?对?含有?对待??向?等意味时,?对?不能换成?对于?;第二,当?对?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对?多用于口头语体,?对于?的色彩庄重,更适合书面语体。

?关于?是限定、提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范围的介词,有时可跟?对于?互换。如?关于(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完全同意?。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某种范围,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于句首,如?我对于这个问题很了解?,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个问题很了解?;第三,?关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常作定语,常常单独作文章的标题,而?对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多作状语,不能单独作文章的标题,只有当它与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时才能作为标题。

【而且·并且】

二者都是连词,在句子中起关联作用,但是连接的句间关系不同:?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与它呼应,连接的是递进关系,如?我们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且获得了大丰收?。?并且?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如?会上大家热烈讨论并且一致通过了这个生产计划?。二是用在复合句后半句中,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如?她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并且出席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赶快·连忙】

二者都有时间急迫的意思,都是副词。其区别是:?赶快?形容急迫地要去完成一件事,多用于时间方面,如?这是封加急信件,得赶快送到首长手中?。?连忙?则形容急迫的状态,一般用于动作方面,如?一见同学们走过来,王老师连忙打招呼?。

【格外·分外】

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其区别是:?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特别?的意思,如?他学习成绩格外好?;?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它和?格外?是同义词,不过?格外?更接近口语,?分外?多用于书面语,如?瀑布也似乎分外响了?。

【果然·居然·竟然】

三者都是副词,经常用作状语,都表明预想和结果的关系。其区别是:?果然?表示结果和预想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如?等到第二天早晨,山头上的云雾果然消散了?。?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是这样?的意思,如?现在居然有了一条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如?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

总之,主观愿望与结果一致的用?果然?,主观愿望与结果不一致的用?居然?和?竟然?。

【何曾·何尝】

二者都是副词,都用于反问语气。不同的是:?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发生,如?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如?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

【何必·何苦】

二者都是副词,都表示不值得。不同的是:?何必?用反问语气来表示不必要,如?你何必跟他过不去???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如?你何苦为他们愁这愁那?孩子大了,路让他们自己去走吧!?

【或·并·而·与】

这四个词语都是连词。其区别是:?并?和?而?连接动词、形容词或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词组。?而?可以连接词、词组、分句、甚至上下两段,可以表示并列、转折、顺承、偏正等各种关系。?与?和?或?能够连接各类词或各类词组。?与?语气色彩比较庄重,所表示的是并列关系,如?欲与天公试比高?。?或?所表示的是选择关系。

【忽然·突然·猛然】

这三个词语都作状语,位置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可以在句子前头,指动作变化快,出乎意料,有时可以互相替换。其区别是:?忽然?指时间短促;?突然?有突如其来的意思,有时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猛然?指来势凶猛,猛烈。

【或者·还是】

二者都表示数(或二)者择一,都是连词。其区别是:?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如?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还是?含有疑问的口气,可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往往表示作者已选定的语气,还可以指?没有变化、照旧?等语气,如?白杨在迎风呼号,那是为老汉在呜咽,还是为这不平在愤怒???不论是月白风清,还是九级风浪的夜里,他们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宽阔的海域?。

【几乎·简直】

二者都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强调。其区别是:?几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着重强调两者相差甚微,如?在小村子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简直?还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实质上就是的意思,强调程度比?几乎?深,如?今日的洞庭湖,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缀成的崭新世界!?

【基于·鉴于】

二者都是介词,都有表示凭借的意味。不同的是:?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

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如?鉴于上次比赛上各自为政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继而·既而】

二者都是时间副词,都表示时间刚刚过去。不同的是:?继而?,状态副词,表示发生的两事紧紧相接,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既而雨停了,我们又走在了攀登泰山的征途上?。

【径直·径自】

二者都是副词,都有直接的意味。不同的是:?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如?放学后,他径直到文化广场去了?。?径自?表示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如?他不听师长的劝告,径自离校出走,长达两个月时间?。

【渐渐·慢慢】

二者都是副词,都表示不迅速。不同的是:?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如?过了清明节,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慢慢?重在表示速度的缓慢,如?别急,让我慢慢把话说完?。

【尽管·不管】

二者都表示偏正关系,用于偏正复句的偏句中。不同的是:?尽管?相当于?虽然?,表示转折关系,与?但是、可是、却?相呼应;?不管?相当于?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与?都、总?呼应。?尽管?肯定的是一个特定情况,后面可以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不管?是排除一切条件,后面用疑问代词?怎样、怎么、如何?等,但不能用指示代词。此外,?尽管?还可单独使用,相当于?只管?。例如:?他们的愿望尽管是好的,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不管他从事的事业重要还是不重要,都不失为一个值得赞扬的人物。?

【究竟·毕竟】

二者都表示终于、到底,副词,在表示判断时,两者可以互换。不同的是:?究竟?表示追根求底,常用于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究竟?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想到门口看个究竟?。?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绝然·决然】

二者都是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同的是:?绝然?有?断然、绝对?的意思,如?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最后一个?。?决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形容很坚决,如?决然返回?;二种是表示必然,一定,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况且·何况】

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都是连词。不同的是:?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修正版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 (全国II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名句默写+语言运用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名句默写+语言运用 姓名:班级: 一名句默写: 1 (2018全国卷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6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修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 (2018全国卷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__ ”,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绮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 (2018全国卷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忠思势,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 ”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二、语言运用: 1、(2018全国卷1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2、(2018全国卷2)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3、(2018全国卷3)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2018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之语言得体分类汇编含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百强校分类汇编 1.【2018届山西太原市高三模拟试题(二)】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昨日收到您的来信,十分高兴。好久不见,甚是想念;我现在工作、身体、家庭都很好,承蒙垂念,本人不胜感激。 B.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也可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了,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C.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理由贪图享受,不尽心尽力。 D.我反复挑选、试穿,售货员不厌其烦,还给我端来茶水,服务真是热情周到,像这样的商店,以后我还会惠顾。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得体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环境、身份地位、谦敬得当。B.忝列其中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本处使用不当。C.绵薄之力,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本处属于用错了对象。惠顾,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2.【2018届山西孝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您都退休了,还在为学校尽绵薄之力,让我们这些当领导的实在惭愧呀! B.我的导师桃李满天下,我水平不高,能忝列其中也是我的光荣! C.我现在因为买房子手头紧,以前我借给你5000元钱,请您奉还好吗? D.再次莅临二中听课,我很高兴,上一次来还是三年前,你们请我来当评委。 【答案】B 3.【2018届陕西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每次去西安,都要光临古城的标志大雁塔,凭栏远眺,饱览大好风光。 B.听说我们要去他家拜访,李老师特别激动,在家充分准备,已经恭候多时了。 C.贤弟,犬子在贵公司工作,愚兄就把他托付于你,还望你多多照顾。 D.你身为名师的弟子,竟然弄虚作假,真是忝列门墙,有辱师门。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 语文组李坤 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 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所以平时的诗歌教学,除了术语外,更应该关注读懂诗歌。 心机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题。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同时学生反映较难的20题启事改错题和图表题都直指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年高考题选择题难度降低,主观题相对以往的套路题,更灵活,也更侧重对学生思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的知识细,能力强,得分并不容易,属于典型的“一看题不难,一写就不会,一看答案都知道”。 关于备考:水石相激雷响万壑 韦应物有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在高考中实现语文突破,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我们15级教师团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备考: 一、就高考题紧扣时代的特点,我们编印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关注时代,提升格局。一周一次的《时评》坚持到高考前一周;在周老师建议下,将《人民日报》上所有的“暖闻热评”集结成册,既积累素材,又学习议论;全组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分担相应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五)——语言文字运用题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五) 语言文字运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 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网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 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 B. 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 C. 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 D. 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 【答案】17. B 18. C 19. 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能力。将病句、连贯、成语三大题型放入具体语境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 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请,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品。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①②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觳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等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散文阅读 学案6 Word版含答案

限时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把往事调成花色 王健 很多日子是随阳光一起开放的,很多心情也是随花朵一起明媚的。 闲暇的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背着相机来往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在一个乡村古老的街道上,我看到了一堵石墙上花开烂漫,眼前一亮,我知道那将会是一个写满故事的小院。 主人是一个戴着眼镜的老者,正用放大镜认真地看着报纸,他坐在门口,A身体有些蜷曲,像棵老藤。很难相信,在这样的村庄里会有这么一个学者一样的老人。他的文雅、淡然,安静和自若的神态,让我感觉他和这些花、这个小院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耳聋,面善,和蔼可亲,很善谈,他生活在自己沉静的世界里,却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通过那些花,我知道了他是个95岁高龄的老人,以前做过教师。难怪他身上有股与众不同的味道呢! 他告诉我,墙头上这些艳丽的花是凌霄,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去年有人想花1 000元买走,他没舍得。他继而又补充道,如果多点儿我就卖掉它,卖些钱好给老伴治病。 数落起这些花就好像数落着自己的子女。这些是兰,这些是莲,这是栀子,这是何首乌……我突然就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诗情画意里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然后他便开始数落那些子女,仿佛在数落着自己院里的那些花草。 我很想从这个高寿的老人口中知道幸福的定义。我问幸福是什么,他听不清:什么? 后来他告诉我幸福是“什么”。

我没懂,他笑:什么都是幸福。小时候想上学堂,以为那就是幸福,后来就去了。后来想当教员,以为那就是幸福,后来真就当了教员。退休了,想安养晚年就是幸福,于是有了这满院花香相伴。现在有人能欣赏我的这些花,我也很幸福。 那么你幸福吗?他回答,我满足于我人生的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成败得失。就像我养的这些花,花开花谢,它们不会长开不败,却能在最美的时候开放…… 终于明白一个无私、无欲的老人的幸福观。能够像他院中的花一样,顺从自然、与世无争、坦然处世,就是一种美丽和幸福。 他,何尝不是开在这尘世间的一朵浮莲,B甚至是一棵开满花朵的老藤? 他把我当作客人,我把这里当作我内心的家园,仿佛一杯茶汁泼出的茶园,至今梦里尚带几分茉莉香。而且他的花香弥漫的脸,是媚人的,沧桑中写着“生活”两个字。如果你仔细地去读,会读出更多的内容。 赏过凌霄,闻过芝香,也饮过菊花,愿意在这远离世俗的地方喝醉。感觉阳光、童年、往事和爱,还闪亮在老屋的深处,只是感觉偶尔等一个人,是偶然的缘分。在多年后,10年或者20年时给它浇水,叶年年青翠,花年年明艳,而眼睛却暗了…… 人生莫过于此:头发掉了,牙齿没了,眼睛花了,耳朵聋了,内心却十分明亮。如今,往事皆调成这满院的花色,花开了,年年更新,心就是不老的,还有爱和希望,快乐和幸福。 我突然看到那暗淡的老屋里,窗台上竟然摆放着一瓶栀子花!一个年迈老人对生活之爱,远远浓于这满院的花香,我要告诉你那是心香呵!是生命之香! 我独自走在乡间,一位蜷曲的老人,一座破旧的老屋,一些美丽的花,美好的事物走在我的前面,我记得那老人的话:“我要把我的那些花安放在冬天的前面……”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附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 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语言文字运用(2018高考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2018高考真题汇编) 1.(2018·江苏)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3、(2018?卷)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4、(2018?卷)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5.(2018?卷)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语言赏析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语言赏析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语言赏析 破解小说阅读题(四)——语言赏析 高考《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义: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即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义,品味语言艺术。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义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义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题型体会重要语句含义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题干示例审读判别 [2016全国新课标卷]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题干中有语句句子画线等字样;(2)题干中有理解赏析蕴含等字样。 [2016山东省卷]解释画线处的含义。 [2015安徽省卷]画线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2014江苏省卷]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2014江西省卷]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其他设问方式: (1)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 (3)文中×××蕴含了几层意思?请赏析。 三步赏析语句含义 第一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义,又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第二步:在挖掘其深层含义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义,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

2018高考语文(人教)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三 语言表达连贯(第15题) 探技巧含答案

第一章专题三 本训练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用时60分钟 1.(原创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15650151( C ) 沿着兰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达郭洞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某种具有审美性和理想的乌托邦式的遮蔽,它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武陵桃花源。 ①掩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外繁茂的树木 ②不仅说明村庄在过去为了安全而壁垒森严 ③使村庄隐秘在一种更加古老的氛围之中 ④村庄周围有石头垒成的围墙 ⑤而且说明村庄封闭式的生活特性 ⑥出入村庄需要通过石门这道关隘 A.④③①⑥②⑤B.⑥④①②⑤③ C.④⑥②⑤①③D.②⑥⑤③④① [解析]这是一个描写性的语段,④从村庄外围写起,承接横线前的文意。⑥是对围墙的进一步描写。②⑤“不仅……而且……”连用,是作者对村庄结构的分析。①③是对树木的描写,从“还有”一词可看出应在“围墙”之后。 2.(原创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导学号 15650152( D ) 当我们跷起二郎腿,用橡胶锤子敲击膝盖时,小腿就会不自觉地向前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反射是人为适应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例如人一吃很酸的山楂就会口水直流。 ①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②这是人体反射作用的表现 ③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 ④人体不经过大脑思考就作出的反应叫作反射 ⑤敲击膝盖小腿弹起的现象就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⑥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A.②③⑥④⑤①B.⑤②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⑥③④D.②④⑥③①⑤ [解析]这是一个说明性语段,主要说明了条件反射的道理。备组合的6句话,②中的“这”承上复指小腿反弹现象,应在第一位。④提出“反射”这一概念,⑥将其进行分类,③①说明非条件反射,⑤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照应横线前的话,与横线后面的句子相对应。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导学号 60790153( A ) 如果你站在哈哈镜前,就会发现哈哈镜里的自己完全变了形。这是因为光的反射在起作用。镜子具有很强的反光能力,当我们照镜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它反射的光不像我们平时用的平面镜那么直,所以哈哈镜里的你就会变得七扭八歪了。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六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含答案

限时训练 题组一仿用句式 1.命题(话题)式仿写]依照下面的示例,根据语境,仍以“年”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时候,年是一碗香气四溢的猪肉,是一件崭新漂亮的衣裳,是一挂噼啪震响的鞭炮;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年是一张分量沉重的车票是一杯味道醇厚的美酒是一份孝老爱幼的责任年是一缕悠远绵长的回忆是一种翘首以盼的渴望是一场儿孙绕膝的欢聚 2.命题(话题)式仿写]在文学家的笔下,常见的事物也能显现出它们独特的魅力,使读者回味无穷。请仿照例句,从“白云”“瀑布”中任选一个,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4分) 小草:雨过天晴,小草犹如刚受了委屈而又活泼可爱的顽童,倔强地昂起头,擦干眼泪,向着太阳微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白云:白云在天空顽皮地嬉戏着,有时像白蝴蝶翩翩起舞,有时像小白兔向前奔跑,有时像魔术师迅速变了脸孔。 3.自由(开放)式仿写]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2020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题

语言文字运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网“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 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 B. 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 C. 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 D. 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 【答案】17. B 18. C 19. 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能力。将病句、连贯、成语三大题型放入具体语境中考查,引导考生在理解具体语句的时候,将小的语言单位放在大的语言单位中,结合大的语言单位来理解,降低了答题的难度。 做这道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段,在特定的语境下分析词、句的准确表达,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从而避免了脱离文本随意分析的错误方法。 18.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承接前面的主语“人”,应该是动词“走进”或者“进入”,然后根据后文各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第一空填写的成语是修饰后面的“结晶”,所以应该选择“身体力行”。“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第二空所填写的成语是修饰后面的“说教”,所以应该选择“耳提面命”。“领悟”,指领会,理解;“顿悟”;指忽然领悟。因为最后有“日有所进”的暗示,可知第三空应填“领悟”。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根据选项的暗示,第一句为③或⑤,通观全段,前后内容构成转折关系,所以第一句应该选择③,由此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差别就是⑤后面到底是接①还是④,仔细分析这①④两句可知,④和①构成转折,④在前,①在后,所以选择B项。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来判断,从自己最熟悉的语句入手。由②句的“妙剪裁”“好风”“瑶台”可知是“放风筝”,排除A、B两项。由①句的“任翻飞”,可推知为“抖空竹”,排除C项。 【考点】理解诗歌内容和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这个语段围绕“偏见”展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星期天娱乐”等,可以看出旨在肯定“偏见”存在的价值。 【考点】提炼文段主要意思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仔细观察漫画,夸张之处是解读漫画的关键。这幅漫画的夸张之处在于小兔子在努力拔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倍的萝卜,看起来很难,但是如果成功了,收获却是可观的。所以应该选择A项。 【考点】理解漫画寓意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B项,“决”与“狱(案件)”搭配,应解释为“决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C项,张、沈“多数事已忘记了”错误,原文为“余全不省记”,是说我(袁枚)现在已经全记不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连贯、图文转换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语言连贯、图文转换 一、语言表达(共4题;共17分) 1.(2018·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2.(2018?浙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________,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________,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________,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3.(2018?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徒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徒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徒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徒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 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