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政府治理理念转变

全球化与政府治理理念转变

作者:严惜怡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院

刊名: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年,卷(期):2005,(4)

被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魏震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治理对策研究2005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政府的治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国外政府治理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一、公共管理责任主体的多元化。二、政府内部运行机制的准市场化。三、政府管理范式的分权化。四、政府绩效评估的普及化。五、政府内部程序-规则体系的解制化。

这对我国的启示有:一、必须加快政府体制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垄断或基本垄断公共物品供给的局面。二、即使有些职能非由政府承担不可,也要适当考虑市场制度安排的比例。三、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四、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应注意借鉴当代工商管理领域中的管理经验、原则、方法和技术。五、必须继续推进和完善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六、必须辩证对待政府内部的程序-规则体系和整个官僚制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治理存在诸多问题,远远不能适应全球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政府管理职能、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要。

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及时对政府公务员加以培训,提高公务员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政府治理的需要。

2.学位论文陈怡全球化时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探讨2002

该文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工业化国家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背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反思与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对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问题作出了初步的探讨.该文通过对中国国情的具体分析,指出了回应型的政府治理模式,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最佳选择.并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对回应型的治理理念、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作了阐述与分析.最后,该文探讨了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核心问题: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途径--中国新一轮的行政改革.对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如何依法行政以及构建中国的电子化政府和创新教育体系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期通过新一轮的行政改革逐步建立一个法治、民主、市场化的中国政府.

3.期刊论文刘泽伦.刘小云.LIU Ze-lun.LIU Xiao-yun迈向回应型政府 --全球化下政府治理范式转换的路径-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

经济全球化使得公共事务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对传统的政府治理范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回应型政府应运而生,回应型政府的一种典型功能就是调整而非压制,其所预想的社会是一种政治行动者面对问题、确立重点和做出必要承诺的社会,它的目标是实现公共目的并将一种自我矫正的精神铸入政府管理过程.迈向回应型政府为深化我国行政改革指明了方向.

4.学位论文陈萌萌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治理的路径选择2007

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不仅受到世界瞩目,也为我国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社会时期,但中国的转型不仅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

,还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以及从单位制向公民社会转变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社会多重风险并存,既有传统的个人所面临的社会风险,即工业化中的疾病、退休、失业等,也有新的全球化所造成的社会风险,如全球化的劳动力市场,传染病和气候变化等,还有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单靠政府的力量,再象过去一样依靠政府的统一指挥和调动,已经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政府工作的有效性无法保证,更使政府必须承受极大的责任,从而不堪重负,使政府自身的合法性面临巨大的风险。同时,风险社会理论也告诉我们,政府自身存在着“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仅仅依靠政府自身的自觉是根本不够的。因此,如何改变政府有效性不足的现状,使政府更好的应对风险社会中存在的风险,就成了本文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通过对风险社会和治理理论的研究,综合运用历史分析、系统分析、比较分析以及价值分析等分析方法,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和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公共事务极其复杂并充满了不确定性,政府只有有限的理性,政府的治理能力是有限的,在许多公共问题上,政府需要得到来自于市场和第三部门的合作和协助。在为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政府仅仅是可以选择的手段,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手段。治理理论的提出和应用,改变了各种性质的界限,填补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空缺,开辟了新的前景。包括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在内的各种行动主体参与治理过程,共同担负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国家把原先由它单独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治理责任。这对于政府是一种松绑,也是一种减负,更关键的是,政府就可以在明确自身职能的基础上,集中资源,解决关键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当前风险社会中,政府有效治理的根本实现途径在于以治理理论为指导,实现政府角色的科学转换,使政府从经济增长的人为推动者、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唯一生产者的惯性职能定位中解脱出来,主要担当起监督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职能。与此同时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及中介组织,规范市场机制,使它们能够具备与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资格和能力。因此,当前政府治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积极探索与中介组织合作的有效方式,同时,为了给中介组织发挥其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还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相应制度,提高危机发生后的处理能力,以确保政府治理的有效实施。

5.期刊论文刘泽伦.刘小云迈向回应型政府——全球化下政府治理范式转换的路径-江淮论坛2006(5)

经济全球化使得公共事务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对传统的政府治理范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回应型政府应运而生,回应型政府的一种典型功能就是调整而非压制,其所预想的社会是一种政治行动者面对问题、确立重点和做出必要承诺的社会,它的目标是实现公共目的并将一种自我矫正的精神铸人政府管理过程.迈向回应型政府为深化我国行政改革指明了方向.

6.学位论文王华基于政府治理的国家审计研究200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针对政府公共行政极权化和官僚主义而导致的政府公共行政效率低、高昂的社会成本等问题,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旨在推行绩效管理、强调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在政府管理中引进竞争与市场机制的政府改革运动,积极推进政府治理,追求善治的政府结构,它起源于英国、美国、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后来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这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公共资源的责任在政府治理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同时也是健全民主制度的重要因素。立法机构、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需要了解政府的资源是否得到适当的管理和使用,是否遵循各项法律、法规,政府项目是否讲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政府项目是否实现了其目标和预期的成果。政府管理者就其各种活动及其相关结果对立法机构和社会公众负责。在履行政府对人民负有的各项职责的过程中,国家审计是一个关键性要素,审计监督让利益相关方相信报告的项目结果或经营情况,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审计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职能,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是政府治理的工具,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促进政府改进管理和决策、加强监督和增强责任心。

政府治理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现政府治理目标关键在于深化国家审计职能

,正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国家审计现状的基础上,以我国政府治理目标为主线,借鉴国外国家审计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

国的具体国情,把国家审计放到政府治理的框架中来研究,将深化国家审计职能与实现政府治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效益审计、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方面着手,最终促进政府治理目标的实现。

本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导论。引出研究问题,指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对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的文献进行综述,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指出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的理论分析。从治理、善治、新公共管理、政府治理与治理机制、政府委托代理对政府治理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在全球化深刻的影响下,当下中国应该在善治理论的观照下,立足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能力提升,在政府治理的推动下,通过建设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等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走向善治。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国家审计本质与职能对国家审计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是政府治理的工具,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3章国家审计模式—我国的现实选择。对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模式进行介绍、比较分析,指出政府治理导向下中国国家审计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一般来讲,国家审计模式的合理构建不能割断与本国政治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环境的联系,应当根据本国情况,在国家审计现代化的进程中加以总结、吸收,借鉴不同模式的成功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审计发展的道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国家审计监督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一个现实而有效的做法,就是借鉴世界各国国家审计在制度设计上的优点,充分协调国家审计制度改革的本土化与引进之间的关系,审计模式应力求与审计制度环境相适应,并不断积累我国国家审计模式改革的条件,进而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国家审计模式。

第4章我国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对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历程和局限性进行分析,阐述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治理目标与国家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指出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国家审计作为评价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审计监督形式,通过揭示和揭露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政府适应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经济与政治目标,这意味着不同时期国家审计的重点也是一个与政府目标协调且动态发展的过程。完善政府治理是国家审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可以说,政府治理越完善,国家审计监督工作就越容易进行,国家审计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相反,缺乏政府治理机制,或缺乏政府治理理念,国家审计监督工作就很难进行,国家审计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取决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双重职能。国家审计应该通过自己的审计行为

,促进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国家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其更多肩负的是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政府经济行为有效性的一种评价和监督,应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作为国家审计的终极目的。我国国家审计在政府治理中具备强化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公开透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五种职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通过审计监督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为政府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持,必将成为对政府活动的经济、社会效益和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有力工具和手段。

第5章经济责任审计。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过程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阐述责任政府治理与责任政府治理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我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分析。作为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制度下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实现本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政府主要领导履行经济责任的监督,而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且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加强政府官员责任,强调责任政府治理,推行问责制度,已经成为创新政府体制的全球化潮流,责任政府治理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府治理导向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我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6章政府效益审计。对我国政府效益审计的实施进程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政府治理效率与高效政府治理要求加快向政府效益审计为中心的转变,对我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政府效益审计进行分析。政府效益审计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主和法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国家审计本质的内在要求,符合审计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实现高效政府治理,要求积极推进效益审计,加快向政府效益审计为中心的转变,这是实现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政府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的确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与监督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提升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政府效益审计是以促进政府组织正确决策、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的,这与我国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要求相吻合。政府治理导向下的政府效益审计是对政府及其部门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明确政府使用公共资源和提供服务的责任,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7章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发展进程和存在差距进行分析,阐述透明政府治理与透明政府治理要求审计结果公告,对我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进行分析。实行国家审计监督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体现我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是提高政府治理效率的需要,也是实现政务公开、权力制衡,督促和保障政府有效达成公共目标的基本要求。透明政府治理有利于增加市场信息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减少腐败、增加公民参与决策的机会,给公民以知情权,从而提高决策的民主合法性,透明政府治理要求审计结果公告。我国国家审计实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有其必然性,实行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有利于促进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公共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政府实施政务公开,有利于对权利进行制约监督,有利于遏制与惩治腐败,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走向透明、走向公开,从而加速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

第一,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指出完善政府治理是国家审计的目标和任务,国家审计作为评价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监督形式,其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政府治理的完善程度:国家审计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职能,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是政府治理的工具,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在分析我国国家审计职能现状的基础上,以我国政府治理目标(责任、高效、廉洁、透明、法治)为主线,借鉴国外国家审计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把国家审计放到政府治理的框架中来研究,将深化国家审计职能与实现政府治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出要实现政府治理目标关键在于深化国家审计职能。

第三,在理论上,结合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来研究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之间的关系,对政府治理目标和国家审计职能定位提出见解

;在实践上,探索具有一定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深化国家审计职能的对策和促进政府治理目标实现的措施。

7.期刊论文迈向回应型政府--全球化下政府治理范式转换的路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

经济全球化使得公共事务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并对传统的政府治理范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回应型政府应运而生,回应型政府的一种典型功能就是调整而非压制,其所预想的社会是一种政治行动者面对问题、确立重点和做出必要承诺的社会,它的目标是实现公共目的并将一种自我矫正的精神铸入政府管理的过程.迈向回应型政府为深化我国行政改革指明了重要方向.

8.期刊论文邵鹏.宋镇照.SHAO Peng.SONG Zhen-zhao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治理变革-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0,1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官僚制的传统政府治理范式逐渐失效,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也推动着各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家天下"的治理模式和儒家等级思想导致社会缺乏民主的基础,"全能型政府"制约了公民社会的发展,从而阻碍了政府治理变革的进程,以后工业文明为基础的治理模式也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因此,需要经济、行政和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配合,进一步培育社会力量,构建"政府主导-官民协同"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建立"管理-服务型政府"和"强政府-大社会"的治理结构,以逐步实现善治.

9.期刊论文王成全球化对政府治理理念与范式的新挑战-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8(4)

90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旨在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政府治理范式运动,以便提升国家竞争力.一场寻求新的政府治理范式的运动正在兴起,特别是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不断成熟,人们普遍认识到,由于建立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是改革和创新政府治理范式.而且这场运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变得日益显著和强烈.文章着重分析了这一运动的基本内涵、兴起的动因及其理念,目的是把握经济全球化时代政府治理范式创新的大趋势,以便为我国行政改革理论的完善和行政改革实践的推行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0.期刊论文木永跃世界文化遗产地政府治理问题分析——以丽江古城为例-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2(5)

全球化背景下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热议与争论.在当前,我国对许多遗产地的保护主要采用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与能力.本文以丽江古城为个案,以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学科视角,对丽江古城的遗产保护进行梳理与反思,以期为探寻科学优化的文化遗产管理模式作一点有益的尝试.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65615194.html,/Periodical_zgjnswdxxb200504030.aspx

授权使用:都晓东(wfqinghua),授权号:f199abfe-8422-479d-ba16-9ea70104ffb1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