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中2012年高考政治复习检测试题 (4)

广州六中2012年高考政治复习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1年北京卷)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2.(2011年大纲全国卷)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2011年江苏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4.(2011年江苏卷)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5.(2011年山东卷)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6.(2011年浙江卷)2011年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2011年海南卷)“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

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9.(2011年江苏卷)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10.(2011年四川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一定的社会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就不同

B.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最好

D.价值判断具有阶级性,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评价

12.(2011年重庆卷)2010中国年度公益人物L说:“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时候的援手,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这表明()

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心态

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26分)材料一:2011年6月14日,是裘法祖院士逝世三周年纪念日。裘院士一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始终保持“做人要知足,做事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展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卓越风范和崇高品德,不愧为我们的人生楷模。

材料二:几名大学生掏粪工和某市清运管理处签订聘用合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民甲说,凭个人本事挣钱,没什么丢人的!市民乙说,父母辛辛苦苦供他们上学,却找了那么一份工作,太丢人了!当事人张婷说:“有人觉得这工作低人一等,但是在我看来,工作不分三六九等嘛!”

(1)根据材料一,简析“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所包含的哲学道理。(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评析市民甲、乙、张婷三人的观点。(12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表明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严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受人尊敬的国家。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

材料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湘潭大学学生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记者采访时问:“花枝,你现在在网上人气很旺,有很多网友推荐你为‘双百’人物候选人,你有何感受?”她莞尔一笑:“谁最终当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机会。”

(1)结合材料一,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的观点。(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从文花枝的言行中阐述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4分)

1.C本题考查社会心态的作用。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要的反作用,A项没有强调社会心态的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没有说出社会心态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

2.C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可见①③说法错误。故选C。

3.A“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可见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社会意识的作用具有双重性,C项说法错误。D项强调社会历史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故选A。

4.D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用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其核心是社会阶层结构。可见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错误。

5.C法律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本题答案选C。其他项不符合题意。

6.A政权更迭、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政治制度与上层建筑范畴,失业率、财富分配属于经济基础范畴。作答本题首先排除④,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另外题干强调的是探究政权更迭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探究社会经济萧条、滑坡的原因,故排除③。①②符合题意。答案为A。

7.C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作用。①“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④“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说法不对。

8.B“村庄儿女、童孙”的行为都是受当时社会存在的影响,由社会存在决定的。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D两讲谈到自然环境,这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9.C题干意思是说明,是否选择信守诺言、是否为了奉献而甘愿寂寞,人们都有各自的标准,反映了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确定的,C项符合题意;价值实现不仅取决于人们的选择,还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A项错误。人的价值因自己在不同时期的价值选择而发生改变,B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反映正确和错误之分。

10.A第一境界反映了成大业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理想,①符合题意;第二、三境界反映了在追求理想的人生道路上要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②符合题意;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转化需要一定条件,不可能自然转化,③错误;④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1.A同是荔枝,两人的判断完全不同,是因为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可见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明显错误。C、D两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12.D本题考查价值观的相关知识点。A项说法错误,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方面,但不是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B项说法错误,也是将人生价值的实现全部归结为主观因素。C项说法错误,走向了另外的一个片面,平凡的人也能实现人生价值。D项说法正确,吻合题意,强调了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13.[解析]第(1)问设问较宽泛,主要涉及价值观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首先要回答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然后再从认识过程的特点角度展开回答;第(2)问带辨析性质,首先要明确由于价值观不同,会导致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认识不同,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

[答案](1)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4分)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正确处理了对社会的责任与社会对自我价值的承认关系,树立了正确的的价值观。(3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4分)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做学问要不知足”,就是要不僵化、不停滞,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3分)

(2)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典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不同。市民甲、乙、张婷三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大学生掏粪工作的认识也不同。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市民甲和张婷的观点是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体现,而市民乙则更多地站在个人及家庭角度看问题,是不可取的。③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市民甲和张婷的认识是正确的。而市民乙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每点4分,共12分)

14.[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矛盾的观点和价值观的知识,第(1)问属于高考的新题型,既要指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又要指明二者的对立性;第(2)问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主要依据教材的三个要点进行分析。

[答案](1)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的方面,文化建设更多考虑社会利益,经济发展更多考虑经济利益,二者存在排斥。(6分)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又反作用于经济建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该观点只看到二者对立,没有看到其统一性。(6分)

(2)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在奉献中实现了价值。(5分)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她不惜生命、先人后己,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价值。(5分)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4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