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争说黄鹤楼_cbfc087f_5cd0_44e2_ac6e_5dfa6a3f

乘兴争说黄鹤楼_cbfc087f_5cd0_44e2_ac6e_5dfa6a3f

乘兴争说黄鹤楼_cbfc087f_5cd0_44e2_ac6e_5dfa6a3f

黄鹤楼诗歌鉴赏

黄鹤楼诗歌鉴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阅读《黄鹤楼》,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各2分)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2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B这句是写实)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案:“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答案: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6、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哪句?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昔人已辞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7、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反衬的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诗三首》(《登金陵凤凰台》)简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登金陵凤凰台》 二、检查学生平时积累 三、介绍诗人李白及本诗写作背景 四、诵读感悟 五、分析鉴赏诗歌 1、翻译诗歌 2、介绍传说 3、提问讨论 4、板书 5、小结 六、比较阅读 崔颢《黄鹤楼》 七、拓展阅读 八、布置作业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 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 三、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写作背景 四、朗读诗歌(反复读) 五、翻译诗歌 六、分析鉴赏:师以“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歌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语导入 1 介绍传说 2 提问:A/“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是什么意思? 是独自孤独的意思。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 B/“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吴王宫苑的花草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贵族留下的只是荒冢,威风不再,烜赫难久,诗人在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常。 C/“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写远景,所

写景色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若隐若现(半隐半现)、气象万千、雄伟壮美。意在揭示人世无常,江山永恒的主题。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尽管奸臣当道君王昏庸,诗人仍然翘首长安,这说明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1)比喻:“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或喻皇帝被奸臣包围。 借代: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2)“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3)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可见他内心的赤诚。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旨意深远, 意境阔大,使是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3小结: 意境是古代诗歌特有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主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的“情”所构成。一首优美的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内是深邃感人的情。只有“景”和“情”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才能构成摄人心魄的意境。 4分析景情关系: 情景结构特点无外乎以下几种形式:1/先景后情; 2/先情后景; 3/纯景含情; 4/先事后景 5分析诗中景与情存在怎样的关系? 小结并板书:(1)景与情的关系:景中含情,为抒情张本(2)景情结构特点:先景后情 七、比较阅读:崔颢《黄鹤楼》 1、检查预习: 2、写作背景介绍: 。。。。。。 3、朗读: 。。。。。。 4、拓展: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作吗?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其诗文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白 教学目标 体会诗歌通过登临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鉴赏关键词的表达效果。 对两首诗歌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思路走向。鉴赏关键词的表达效果。掌握登临诗的特点。 难点:把握怀古与伤今的关系,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思路设计: 一、诗歌疏通。【入手点:诗眼(关键字词);诗人(知人论世);诗题(容形式)】 1、朗读诗歌,疏通诗意。 2、主旨理解。(愁:忧国伤时) 3、背景介绍。(奸臣遮贤,作者被逐) 4、诗题理解。 ——凤凰台(解读首联);金陵(解读颔联);登(解读颈联,总结全诗) 5、手法鉴赏。 诗眼(情感主旨)——愁 (缘何愁?) 诗人(知人论世)——背景 (如何表现愁?) 所想传说(古今对照) (记事)人世无常 诗题(容形式)用典(伤古怀今)(对比) 兴废由人 所见(写景)江山永恒 所感(抒情)忧国伤时 二、对比阅读,颢《黄鹤楼》。 1、稍讲解诗意。(同样从诗眼、诗题入手理解诗歌) 2、两诗异同比较。(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3、评价两诗。 4、背诵两诗。 三、总结诗歌鉴赏方法。总结登临诗鉴赏方法。 四、布置作业。 具体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请学生阅读校本教材《走进经典人物·各领风骚》之“白”篇。 2、搜集有关黄鹤楼和凤凰台的景点地图。(课堂有需要的话,简单手绘) 3、课前播放《黄鹤楼》MTV,带学生进入情境。

二、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是按亭台楼阁意象编排在一起的古文和诗词。亭台楼阁,是我国古人重要的生活空间,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志的重要场所,他们留下的大量诗文,同历史故事一起,不禁为亭台楼阁平添了文化底蕴,而且能引发我们对宇宙、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感悟。比如,在《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总结了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借古讽今,警示唐统治者,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快哉亭记》,作者辙通过快哉亭命名的由来,阐发了“心中坦然,无所不快”的观点。黄庭坚《登快阁》,作者了却公事后登快阁玩赏,表达了归隐江湖的愿望。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今天我们学习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看在这一首登临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呢? 三、理解诗歌。 1、一读诗歌,读懂诗意。 2、看注释,疏通诗意。(点同学) 游:翔集、遨游;自:独自、徒劳; 埋:掩埋;成:变成; 中:从中间。(疏通语序:白鹭洲中分一水,青天外半落三山) 为:因为。(语序:不见长安) 3、 (1)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问:作者的情感是什么?【答案:愁】(归纳: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2)“愁”这个字,它在全诗是最关键的,即本诗的“诗眼”。那我们以后理解诗歌或文章,都要抓住“诗眼”(板书),因为它是全篇情感主旨所在。 a)缘何而愁?(不见长安)【借代】 b)为什么见不到“长安”?(浮云蔽日)【借代、比喻。】(准备:典故出处) 王安石《登飞来峰》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白为什么就因为浮云遮眼而愁呢?(身份、地位不同) (3)理解诗歌,还要了解什么?(板书:诗人)也就是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白,看校本教材《各领风骚》之白篇;背景:看课文注释1) 背景:“浮云蔽白日”指玄宗宠幸贵妃、国忠,荒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白心雄万夫,本想大有作为,无奈得罪高力士等人,被流放,不得重用。登上凤凰台,眼见江山陵夷,感慨国难未已,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 读了诗歌,我们知道作者登高的感受是“愁”,但是这个愁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凭空一下就出来的,总要有所铺垫,层层道来,那么,作者的愁绪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再读诗歌。 4、鉴赏诗歌。 我们读诗歌,最先入眼看的是什么?(板书:诗题) 本文的诗题是什么?一个“登”(板书)字包含什么容?登临诗一般会涉及哪些方面?——【登临所想,登临所见,登临所感】从表达方式看,分别以【记事、写景、抒情】为主。好,大家再读诗歌,找出本诗中分别照应的诗句。

黄鹤楼的诗句

黄鹤楼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2、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4、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6、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7、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8、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9、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10、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陆游 11、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12、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13、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游蕲春古城》[原](七律) 14、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白居易

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七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一)这首诗的大意是: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二)作者背景介绍 李白的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富于极为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作如是说。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皮日休作如是说。 “如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陈师道亦作如是说。 在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众多探讨里,或许以严羽的概括最为准确恰当,他命之曰飘逸。严羽还特意在《沧浪诗话》中以“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标举李杜诗学不同的艺术风格。而所谓飘逸者,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诠释的那样:“如春烟,如秋溟,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三)提问:所抒何情,所言何志? 讲解、分析最后一联——被排挤、压抑的痛苦,奸佞小人当道,至使自己空怀大志,却报国无门(四)分析一至三联 1)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2)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

描写黄鹤楼的诗句

描写黄鹤楼的诗句 写景诗句 描写黄鹤楼的诗句 1、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2、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楼》 3、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岳飞 4、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5、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陆游 6、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8、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9、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

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10、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1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12、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14、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翘首眺江汉,低头见彩虹;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登黄鹤楼》[原](五律) 15、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1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17、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分析崔颢《黄鹤楼》诗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平仄格律上的异同

六、分析崔颢《黄鹤楼》诗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平仄格律上的异同。(10分) 答:李白诗句中的平仄符合七律的格式,崔颢的诗则不符合七律的格式。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首七言律诗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其韵脚是下平十一尤(平水韵)。下面,让我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两首诗的平仄格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李白的全诗都严格按照七言律诗的格律进行创作的,格律都非常的严谨。但是,崔颢的《黄鹤楼》不是规范的七律。也让我来具体分析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按照七言律诗的格律的规定来讲,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两两相对,即出句和对句的结构方式基本相同,相应的词语要求平仄相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大体如此),词性相同,词意相类。但是崔颢的诗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其平仄排列是“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出句“二四六”三字的平仄是“平仄平”,对句的是“仄平仄”,正好相对。但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除了“黄鹤”和“白云”外,均不相对。这两句的平仄排列是“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二、四、六”分别是“仄仄仄”和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句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句1、《黄鹤楼》 唐·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2、《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唐·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3、《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黄鹤楼》 宋·游景仁 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5、《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6、《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江夏送友人》 唐·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 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8、《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宋·苏轼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doc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教学目标 体会诗歌通过登临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鉴赏关键词的表达效果。 对两首诗歌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思路走向。鉴赏关键词的表达效果。掌握登临诗的特点。 难点:把握怀古与伤今的关系,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思路设计: 一、诗歌疏通。【入手点:诗眼(关键字词);诗人(知人论世);诗题(内容形式)】 1、朗读诗歌,疏通诗意。 2、主旨理解。(愁:忧国伤时) 3、背景介绍。(奸臣遮贤,作者被逐) 4、诗题理解。 ——凤凰台(解读首联);金陵(解读颔联);登(解读颈联,总结全诗) 5、手法鉴赏。 诗眼(情感主旨)——愁 (缘何愁?) 诗人(知人论世)——背景 (如何表现愁?) 所想传说(古今对照) (记事)人世无常 诗题(内容形式)用典(伤古怀今)(对比) 兴废由人登所见(写景)江山永恒 所感(抒情)忧国伤时 二、对比阅读,崔颢《黄鹤楼》。 1、稍讲解诗意。(同样从诗眼、诗题入手理解诗歌) 2、两诗异同比较。(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3、评价两诗。 4、背诵两诗。 三、总结诗歌鉴赏方法。总结登临诗鉴赏方法。 四、布置作业。 具体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请学生阅读校本教材《走进经典人物·各领风骚》之“李白”篇。 2、搜集有关黄鹤楼和凤凰台的景点地图。(课堂有需要的话,简单手绘) 3、课前播放《黄鹤楼》MTV,带学生进入情境。

二、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是按亭台楼阁意象编排在一起的古文和诗词。亭台楼阁,是我国古人重要的生活空间,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志的重要场所,他们留下的大量诗文,同历史故事一起,不禁 为亭台楼阁平添了文化底蕴,而且能引发我们对宇宙、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感悟。比如,在《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总结了秦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 史经验,借古讽今,警示唐统治者,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黄州快哉亭记》,作者苏辙通过快哉亭命名的由来,阐发了“心中坦然,无所不快”的观点。黄庭坚《登快阁》,作者了却公事后登快阁玩赏,表达了归隐江湖的愿望。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看在这一首登临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呢? 三、理解诗歌。 1、一读诗歌,读懂诗意。 2、看注释,疏通诗意。(点同学) 游:翔集、遨游;自:独自、徒劳; 埋:掩埋;成:变成; 中:从中间。(疏通语序:白鹭洲中分一水,青天外半落三山) 为:因为。(语序:不见长安) 3、理解诗歌的主旨。 (1)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问:作者的情感是什么?【答案:愁】(归纳: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2)“愁”这个字,它在全诗是最关键的,即本诗的“诗眼”。那我们以后理解诗歌或文章,都 要抓住“诗眼”(板书),因为它是全篇情感主旨所在。 a)缘何而愁?(不见长安)【借代】b) 为什么见不到“长安”?(浮云蔽日)【借代、比喻。】(准备:典故出处) ”李白为什么就因为浮云王安石《登飞来峰》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 层。遮眼而愁呢?(身份、地位不同) (3)理解诗歌,还要了解什么?(板书:诗人)也就是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李白,看校本教材《各领风骚》之李白篇;背景:看课文注释1) 背景:“浮云蔽白日”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荒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 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心雄万夫,本想大有作为,无奈得罪高力士等人,被流放,不得重用。 登上凤凰台,眼见江山陵夷,感慨国难未已,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 读了诗歌,我们知道作者登高的感受是“愁” ,但是这个愁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凭空一下 就出来的,总要有所铺垫,层层道来,那么,作者的愁绪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再读诗歌。 4、鉴赏诗歌。 我们读诗歌,最先入眼看的是什么?(板书:诗题) 本文的诗题是什么?一个“登”(板书)字包含什么内容?登临诗一般会涉及哪些方面?——【登临所想,登临所见,登临所感】从表达方式看,分别以【记事、写景、抒情】为主。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赏析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描写黄鹤楼的诗句

描写黄鹤楼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描写黄鹤楼的诗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2、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楼》 3、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岳飞 4、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5、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陆游 6、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8、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9、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10、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1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12、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14、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翘首眺江汉,低头见彩虹;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登黄鹤楼》[原](五律) 15、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1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17、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18、汉川门北彤崖峭,豪放苏公逐浪东;两赋奇文传永世,一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 《登金陵凤凰台》是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4] 整体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

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有关描写黄鹤楼的诗句

有关描写黄鹤楼的诗句 1、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 2、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3、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楼》 4、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岳飞 5、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6、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陆游 7、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白居易 8、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范成大 9、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10、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11、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12、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13、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15、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6、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17、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18、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翘首眺江汉,低头见彩虹;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登黄鹤楼》[原](五律)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登金陵凤凰台⑴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注释】 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⑸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登金陵凤凰台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注释】 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⑸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白话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创作背景】

黄鹤楼的诗句

黄鹤楼的诗句 1、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2、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4、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6、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7、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8、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9、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10、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

遗迹草离离。——陆游 11、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12、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13、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游蕲春古城》[原](七律) 14、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白居易

《登金陵凤凰台》教学设计优秀篇

《登金陵凤凰台》教学设计优秀篇 《登金陵凤凰台》教学设计优秀篇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 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1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17、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及其有关写作趣事: 介绍李白(略) 写作趣事: 黄鹤楼与凤凰台 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传说崔颢游览黄鹤楼,留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