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摩根士丹利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美林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摩根士丹利。本文为宏源证券非银行金融研究组撰写的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系列文章。

报告撰写人为:黄立军根据一系列的美国大投行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行业进入结构转型,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有以下规律:市场环境变化—调整市场定位—整合资源—产生新的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变化—提高运营效率—ROE、杠杆率增长—盈利能力提高—收入、利润率增长。凡是公司管理层能够做到精准分析和判断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公司经营策略与组织架构,并制定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的公司,抓住机会的证券公司,将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逐渐在行业中独占鳌头。

本篇文章分析$摩根士丹利(MS)$的组织架构变革以及对该投行经营的影响。

(一)公司概况

固定佣金制被取消、投行佣金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开始提供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业务,摩根士丹利公司成立于 1935 年,是在 1933 年规定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签署之后从 J.P.摩根分离出来的一家投资银行。成立之初摩根士丹利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二十世纪 70 年代初才设立销售交易部和专门的并购小组以及研究部,1975 年在并在 1985 年设立固定收益部,以促进业务的多元化。进入二十世纪 80、90 年代后,公司开始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

查看原图(二)公司组织架构的变化(1996-2011)

摩根士丹利的公司组织架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6-2001 年间,摩根士丹利的组织架构

由三大部分构成:证券部(Securities)、投资管理(Investment Management)和信用卡服务(Credit Services)。证券部主要业务有:投资银行,销售交易、融资和做市(股票和债券),自营投资(包括股权投资),此外,该部门还包括私人客户集团。投资管理部主要是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覆盖面很广的全球资产管理和投资顾问服务。信用卡服务部主要提供的是 Discover 品牌的信用卡和相关服务。

查看原图2002 年,摩根士丹利的组织架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将原来属于证券部的私人客户集团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服务于私人客户,而原来的证券部更名为机构证券部,主要负责机构客户,其他部门的设臵和职责不变。这样,在 2002-2006 年间摩根士丹利就由四部分组成:机构证券部(Institutional Securities)、私人客户集团(Individual InvestorGroup)、投资管理(Asset Management)和信用卡服务(Credit Services)。

查看原图2007 年,摩根士丹利又做出了一个较大的改变,将旗下提供信用卡服务的公司Discover 剥离,组织架构精简为三个部分:机构证券部(Institutional Securities)、全球至今公司一直都沿用着这种架

构。全球财富管理集团的前身就是私人客户集团,并且在2009 年与花旗集团的美邦合并。2010 年,摩根士丹利又将零售资管业务出售,使资产管理部专注于机构客户。

以客户为导向进行部门的设臵和建设,这是我们回顾摩根士丹利公司组织架构在最近十几年中的变化所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业务分类管理,将不同的客户交由不同的部门来负责,而各部门内部都能为客户提供从经纪、投行、投顾到资管业务的全方位服务,以克服业务交叉所带来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 2002 年机构证券部和私人客户集团的设立,这次改变把对公司收入贡献最大的证券部分成两个分别针对机构和个人客户的部门。而 2009 年与美邦的合并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私人客户,到 2010 年,摩根士丹利对资产管理部进行重组并出售了零售资管业务,最终形成了根据客户类型和需求而组建的三个大模块——服务于机构客户的机构证券部,服务于私人客户的全球财富管理集团,及服务于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的资产管理部。

(三)组织架构的改变对公司运营的影响最近二十年,摩根士丹利共经历了两次持续时间较长的收入增长时期,分别发生在1995-2000 年和 2002-2006 年。公司的组织架构也经历了两次大的改变:一次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在 2002 年将证券部分为机构证券部和私人客户集团两个部门,另一次是在 2007年将 Discover 剥离。2007 年的变化是为了能够在已整合的证券服务中更专注于高净值客户,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其效果很难判断。而在 2002 年组织架构改变之后,公司收入出现了连续增长,这一情况值得关注。

2002 年,美国经济持续萧条,失业率维持高位,投资者担忧公司盈利和未来全球经济的复苏,导致自 1940 年之后美国股市第一次出现连续三年下跌。受市场环境恶化的影响,摩根士丹利该年度的收入较 2000 年的高点减少了 27%,其中投行业务下降高达 51%,经纪业务也减少了 13%,这与我国券商当前面临的情况十分相似。2002 年,公司组织架构做出调整,促进了资源的整合,提高了效率,推动了各项业务的发展。之后的五年间,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ROE 由 14.1%增长至 23.5%,提高了 67%,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杠杆比率由 24 倍增长至 32 倍,提高了33%,净资产的运用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此外,利润率由 59%增长至 73%,提高了 24%,非利息费用率由 75%降至 70%,减少了 7.6%。总之,这一时期公司的运营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离不开公司组织架构的改进。

查看原图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嘉信理财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美林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嘉信理财。本文为宏源证券非银行金融研究组撰写的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系列文章。

报告撰写人为:黄立军根据一系列的美国大投行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行业进入结构转型,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有以下规律:市场环境变化—调整市场定位—整合资源—产生新的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变化—提高运营效率—ROE、杠杆率增长—盈利能力提高—收入、利润率增长。凡是公司管理层能够做到精准分析和判断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公司经营策略与组织架构,并制定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的公司,抓住机会的证券公司,将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逐渐在行业中独占鳌头。

本篇文章分析$嘉信理财(SCHW)$的组织架构变革以及对该投行经营的影响。

(一)嘉信理财的总体概况

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洛杉矶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涉及证券经纪、银行及其相关的金融服务。目前公司主要通过 3 家子公司实现业务经营:Charles Schwab & Co., Inc(证券经纪公司)、Charles Schwab Bank (银行)、Charles Schwab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 (CSIM)(资产管理公司)。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1971 年,公司作为证券经纪商成立。70 年代末,公司通过折扣经纪服务(discountbrokerage)获得了初期的发展。90 年代中期,公司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着重线上交易(online trading),使得折扣经纪业务具有更强的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经纪业务增长迅猛。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经纪业务开始进入下滑通道,公司调整战略,于 2003 年成立嘉信银行,自此进入混业经营时代。

(二)公司业务部门整合历程及分析

98 年之后公司开始对自己的业务部门进行分块整合,大致经历了 4 次改变:

第一次:随着业务的扩张,公司内部提出业务部门整合的需求,98 年开始公司根据客户将业务分

块——个人客户、机构客户、证券经纪商。

第二次:2000 年网络股泡沫破裂,经纪业务开始进入下滑通道,公司急需推出新业务以弥补经纪业务的萎缩,2000 年公司吞并美国信托公司(U.S.Trust Corporation ),公司业务板块加入 Us trust 板块。

第三次:2004 年卖掉 Capital Market Business,自此砍掉资本市场板块。第四次:2006 年之后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将三大板块融合成两个,即投资者服务(investor services)和机构服务(institutional services)。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公司业务部门的整合依循两条规律:当公司经营的外部环境出现恶化(比如 2000 年网络股泡沫破裂和07 年金融危机爆发),公司必须整合资源、精简机构,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并提高效率(对应公司组织架构的第三次变革);当公司经营规模扩大或推出新的业务时,为配合各业务线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公司业务部门也会进行相应的整合(对应公司组织架构的第一、第二和第四次变革)。

公司业务扩张或新增业务的开展致使各业务部门之间存在众多的交叉客户,此时的业务部门整合和组织架构变革可以很好的促进交叉销售(cross sale)策略的实施,从而从公司内部实现营业能力的改善,另一方面,从客户体验的角度来说,公司业务部门的整合可以实现客户对众多金融服务的一站式到达,节约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得公司的金融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因此,随着

业务扩展或新增业务而致使的各业务部门的整合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存在正面的影响。第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的组织架构的变革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在经历这三次组织架构的变化后的次年(1999 年、2005 年和 2007 年),公司净收入都出现比较大的增长,增长率分别为 44%、6%和 16%,ROE、营业毛利率、资产周转率在这 3 年中具有同样趋势性增长的规律。同时,公司的业务部门整合精简原有组织机构,剔除不必要的中间管理的环节,从而使得公司经营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上述三次的组织架构变革后,费用率出现显著下降,次年下滑比例分别

为:4%、11%和 3%。

当公司经营受到外部环境冲击以后,一方面为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公司组织架构必须相应作出调整,典型的例子是第三次架构调整,2000 年后网络股泡沫破裂,公司经纪业务开始进入下滑通道,为弥补公司经纪业务的萎缩,公司通过购并美国信托公司(US trust)加入信托业务板块;另一方面为适应恶化的市场环境,公司可以通过业务部门的整合实现精简组织,节约成本的目的。但无论是新业务弥补萎缩业务,还是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来实现削减成本的目的,都应该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2000年网络股破灭后的组织架构改革并没有马上使营运效率指标改善,费用率指标下行,2001年后,营运效率指标和费用率指标开始趋于长期改善:2002、2003 年营业毛利率同比增38%和 32%,费用率同比降 3.5% 、5.6%。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美林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美林。本文为宏源证券非银行金融研究组撰写的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系列文章。

报告撰写人为:黄立军根据一系列的美国大投行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行业进入结构转型,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有以下规律:市场环境变化—调整市场定位—整合资源—产生新的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变化—提高运营效率—ROE、杠杆率增长—盈利能力提高—收入、利润率增长。凡是公司管理层能够做到精准分析和判断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公司经营策略与组织架构,并制定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的公司,抓住机会的证券公司,将会越做越

大,越做越强,逐渐在行业中独占鳌头。

本篇文章分析美林的组织架构变革以及对该投行经营的影响。

(一)美林集团简介

世界金融巨头美国美林集团成立于 1914 年,截至 2008 年被$美国银行(BAC)$收购,已有 94年历史,是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世界最大证券经纪商、世界领先的财务管理和顾问公司之一,总资产接近 1.4 万亿美元,注册地在美国达拉维尔州,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分支机构遍及包括中国在内的 43 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政府、公共机构以及个人提供金融服务。

1975 年美国废除股票交易固定佣金制度,整个证券业佣金收入水平下降,佣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最大的美林证券佣金收入比重与 1973 年美国整个行业市场水平相比也下降了近 40%,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不断扩张,美林集团开始考虑业务转型。90 年代之后,扩大其资产管理业务;2000 年,收购纳斯达克市场第三大券商,重振做市商地位;2006 年,美林与黑石合并,成立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另外,美林集团在其发展历史上,没有选择依靠自身的资本实力扩展业务范围及开拓国际市场, 而是靠抓住最佳时机不断地收购国内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和国外大中型投资银行。这就使美林集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向综合性投资银行的转变。

查看原图(二)美林集团业务结构变化分析

同美国主要券商类似,美林证券实行证券控股公司下的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以业务为划分的事业部是独立的利润中心。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美林在美国境内推出了多渠道的服务模式,通过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使得其财务顾问和客户的联系更为专业化。投行部则加强

了对提升竞争力和客户关系有利的投资,包括衍生证券、抵押品和外汇等业务。美林将其主要业务单元划分入三个部分:全球市场与投资银行集团(GMI)、全球私人客户集团(GPC)、美林投资经理集团(MLIM)。GMI 面向全球的公司、机构客户、政府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和产品。GPC 面向个人、中小企业和雇员福利计划,提供财富管理的产品和服务。MLIM 管理来自个人、机构和公司客户的金融资产。

查看原图2006 年底美林与黑石合并,遂将其资产管理业务剥离,与黑石共同组成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2007 年开始,美林将其业务调整为两个主要业务单元/事业部,分别是全球财富管理(GWM)和全球投资管理(GIM)。GWM 沿袭了 GMI 的业务,包括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部,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和各类金融产品。GIM 包括从前全球私人客户(GPC)的业务和全球投资管理部(GIM),分别沿袭过去 GPC 部门的业务和为 GPC 部门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查看原图(三)美林收入变化分析

由美林 2001 年至 2007 年业务收入及所占比例可以看出,美林事业部式的业务结构下,各个部分业务发展较为均衡,同时传统业务如经纪和投行业务在收入中占比小幅下降,而资产管理和自营占比逐年上升,接近 50%。以客户群体和需求为标准的业务架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从资本规模上看,1996-2000 年间,美林资产规模的上升速度较低,年均复合增长率13.8%;而在 2000 年后,美林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自 2000 年起 4072 亿美元增长至 2007年底超过 10000 亿美元,增长近 2.5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 14.8%;同时,杠杆比率在不断优化,净资产撬动总资产比例持续上升。

查看原图经过部门和业务调整,美林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发挥其优势,同时公司各部门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1997 年至 2000 年前,尽管美林净收入保持增长,但营业支出基本同步上升;而经过 2000 年业务调整后,净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营业支出增长。2001 年美林的净利润率就达到了17%,2002 年美林净利润为 25 亿美元,2003 年的盈利达到了创记录的 40 亿美元——远超过其在 90 年代后期的利润水平,税前利润率也增至 28%。之后利润保持了这一增长趋势,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回报率和资产周转率均保持增势,2006年净资产回报率达到 28%。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高盛https://www.360docs.net/doc/857076967.html,/4043855103/22220979与美林的创新实践表明,创新的起源首先在于市场环境的改变,迫使其调整市场定位,由此产生新的经营模式,从而刺激业务创新的需求;而业务创新又必将导致先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与之不相适应,因此,随后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也必将展开。简言之,以高盛和美林为代表的境外投资银行的创新一般遵循业务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的路径逐步展开。

尽管境外券商的业务仍可划分为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自营、资产管理等四大类业务,但其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证券业务框架,其中的企业并购、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咨询、资产及基金管理、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等都已成为境外券商的核心业务。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高盛

本文为宏源证券非银行金融研究组撰写的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系列文章。报告撰写人为:黄立军

根据一系列的美国大投行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行业进入结构转型,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有以下规律:市场环境变化—调整市场定位—整合资源—产生新的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变化—提高运营效率—ROE、杠杆率增长—盈利能力提高—收入、利

润率增长。

凡是公司管理层能够做到精准分析和判断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公司经营策略与组织架构,并制定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的公司,抓住机会的证券公司,将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逐渐在行业中独占鳌头。

本篇文章分析高盛的组织架构变革以及对该投行经营的影响。

(一)公司概况

$高盛(GS)$集团(Goldman Sachs)高盛集团成立于 1869 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在香港设有分部,在 23个国家拥有 41 个办事处。

高盛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与美国金融市场变化紧密相连,业务结构随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而不断调整。例如八十年代后期,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逐渐放松管制之际,高盛开始发展新的业务。为了避免与客户竞争,此前 1976 年高盛的资产管理业务被出售;而 1986 年,高盛创立资产管理部,管理共同基金与对冲基金;1986 年,高盛成立了专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高盛资本合伙部,开始直投。1986-2006 年间,共进行了 170 亿美元投资。同时进行的还有过桥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杠杆收购等高风险业务。这一期间,高盛的交易风格逐渐趋向激进,短期利润重要性上升。1993 年在利率交易中获得 6 亿美元收入,固定收益证券获得 10 亿美元收入。1991 年起高盛在债市获利丰厚,在全球开始设立更多代表处。到 1994 年员工数量增长 48%,公共费用增长率是之前的两倍。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创新浪潮、并购浪潮等进一步推动高盛的发展及演变。

查看原图(二)公司组织架构的变化(1997-2011)

券商成立以业务为划分的事业部,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是国际大型投资银行所普遍采用的内部组织结构。业务板块的划分与公司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设臵并不完全一致,每个板块可能包括多条业务线、多个部门的贡献。板块的划分事实上正是一种调节利益机制的方式。

2002 年之前,高盛集团业务分成两个主要部分:全球资本市场(Global Capital Market)和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Asset Management and Securities Services)。其中,全球资本市场部包含投资银行和交易与自营两个部分,投资银行部门负责为公司、金融机构、政府及个人提供财务咨询和证券承销服务;交易与自营部门则是从事投资、交易、清算和做市商业务的部门。下设三个

主要业务部门:固定受益、货币与商品交易部(FICC)、股票部以及本金投资部。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部协助全球各地的机构和政府部门满足其投资需求,主要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及各种证券服务,例如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等。

查看原图

2002 至 2006 年是美国证券市场新一轮衍生产品创新的集中时期,以美国房屋信贷(含优质贷款、中间级和次级贷款等)为初始资产,经证券化处理生成 MBS,设计出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需求的衍生产品。这一创新刺激了高盛开展各种创新业务。从业务结构上看,自 2002 年起,高盛集团适时调整了其业务结构,将投资银行、交易与自营部门提升为与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同等级别的业务部门(见图 3),不断产生的各类创新服务使各业务部门的内涵不断丰富,所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完善,远远超越了传统券商业务分类的涵义。

查看原图

2009 年之后,高盛集团再一次改革其业务结构,从以往按照业务划分结构转向按照客户群体及客户需求划分,新设立机构客户服务部(Institutional Client Services)及直投与贷款部(Investing and Lending)。作为做市商,机构客户服务部通过为机构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帮助客户融资和进行风险管理而获取收益。长期投资部则通过对公司或其他机构的股权、债权投资、为投资对象

提供融资支持及兼并收购获取收入。

查看原图(三)组织架构的改变对公司运营的影响

2001 年前,高盛集团在传统业务上保持了较稳定的业绩,收入不断增长。2001 年美国经济衰退及“9〃11”事件造成股市低迷,截至 12 月 11 日,道—琼斯 30 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三大指数分别下跌至 9888.37 点、2001.93 点和 1136.76 点,与年初相比分别下跌了 8.33%、18.97%和 13.9%。高盛业绩虽也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较为稳定的行业地位,实现总收入 311.3 亿美元,其中投资银行部门在 2001 年 IPO 与并购业务中排名全球第一,完成当时最大的 10 单并购交易中 8 单的财务顾问业务;交易与自营业务部门收入占比也逐年上升。其中,FICC 部对利率、信用产品、贷款、货币、衍生品和商品进行交易和做市,收入占比达 40%。截至 2001 年,全球资本市场部实现收入在集团总收入中占比超过60%。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部门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空前发展,截至 2001 年,这一部分收入占比为 36%,年均增长率超过 30%。

查看原图2002 年开始的新一轮证券创新中,高盛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将交易与自营和投行部门的业务地位提升,这一调整对其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收入结构来看,自营与交易部门创造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逐步提升,自营与交易部门的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参与交易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商品衍生产品;而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逐渐下降。截至2009 年,交易与自营收入占比达到76%,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 11%,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收入占比 13%。

从资产规模来看,2000-2007 年年报显示,总资产和各类资产都高速增长。高盛集团的总资产在由 2000 年 2844 亿美元扩张到 2007 年接近 11200 亿美元,增长了近 7000 亿美元,约为 2000 年的 2.5 倍。每单位净资产撬动总资产比率在不断上升。

从收入及盈利情况看,经过业务调整之后,高盛的总收入超过营业支出的增长比例,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周转率也在这一过程中有显著提升,显示出盈利能力及资产的经营效率在不断提高。

2008 年高盛集团的大部分指标较 2007 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交易和自营业务净收入,降幅高达 71%。这样的结果与艰难的宏观环境密切相关。尽管如此,2008 年高盛集团仍然实现了盈利,同时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业务方面的净收入都创造了历史新高,再一次反映了集团雄厚的综合实力。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组织构架图实例分析(新)

组织构架图实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1.简史: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1,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等商品。 2.管理团队: 联想集团除了调整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组建了中西合璧的领导班子之外,更大的变化在于“新班子”和“老班子”运作方式的差异。在“老班子”中,CEO 很强势,重大决策只和少数人商量,然后就开会公布,交给下面执行,导致执行力很差、各部门之间难以有效配合与协同。而在最高领导的搭配与组合方面,也存在错位,配合不畅。例如,表面上看,杨元庆作为董事长负责战略制定,阿梅里奥负责日常运营,但实际的运作使得两人更像“联席CEO”——这种通常会影响决策效率的权力分配,让联想看起来更像是一只齐头并进的“双头怪兽”:一个年富力强、注重执行力、喜欢亲力亲为的中方董事长;一个个性鲜明、国际化经验丰富、精于日常运营的西方成本杀手。 3.重要事件: ①奥委会合作: ②放弃收购: ③迈凯轮合作 ④与NEC合资 ⑤收购Medion ⑥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4.企业文化 ①企业定位: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及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我们的 成功源自于不懈地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提升生活品质。 ②使命: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新;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像对待技术 创新一样致力于成本创新;让更多的人获得更新、更好的技术;最低的总体拥有成 本(TCO),更高的工作效率。 ③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创业创新—追求速度和效率, 专注于对客户和公司有影响的创新;精准求实—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业务管理;诚信 正直—建立信任与负责任的人际关系。 二,组织结构前后变化分析 1.组织结构发展史

腾讯组织架构变革 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生态

腾讯组织架构变革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 生态 腾讯科技讯 5月18日,国内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正式宣布,为顺应用户需求以及推动业务发展,将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从腾讯内部发文了解到,腾讯将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发出的全员内部邮件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的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重点布局六大业务 从调整方案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可以看出腾讯的长期战略布局中,一个完整的平台矩阵已初具雏形。这个平台矩阵涵盖了腾讯已经投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几大互联网领域,同时为未来发展和变化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社交领域,“强化大社交网络”,腾讯此次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腾讯这次在社交领域的大动作应该是看到了Facebook带来的标杆效应:即将上市的Facebook,即将成为美国IPO融资最多的公司,预期估值达1000 亿美元左右,社交网络的潜力从中可窥一斑。而腾讯正是国内最早布局社交网络的公司,2005年推出的QQ空间目前活跃帐户数达到5.77亿,实名社交平台朋友网活跃用户数达2.15亿,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事实上,借助开放平台,腾讯在社交领域正呈加速趋势。刚刚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社区及开放平台收入已达到人民币20.61亿元。 在游戏领域,“拥抱全球网游机遇”,腾讯展现了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意图。据了解,腾讯游戏最早布局于2002年,10年时间里,先后打造了多款成功的自主研发游戏,并代理了《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等多款经典游戏,2011年更是收购开发了《英雄联盟》的美国游戏开放商Riot Game的大部分股权,尝试全球布局。“腾讯2011年在国内游戏市场已经稳居第一,这个时候试

【经典案例】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及分析

【经典案例】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及分析 引言: 在企业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员工岗位冗杂,公司组织结构的问题复杂也就显现出来了,并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成为了企业管理人员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基于此,设计符合企业发展,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现状,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组织结构的方案就显得很紧迫了。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企业设计组织架构方案的项目纪实。 客户评价 对专家委员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我们目前非常关注的问 题。华恒智信专家团队为我们提出的“投资委员会+项目专家办 公室”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配置专家资源,并通过及时的、 专业的专家投资评估与审查,为我们做出投资决策提供帮助。 ——Q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汪总经理 【客户行业】:投资公司 【问题类型】:组织结构 【客户背景及现状问题】 Q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1年4月设立的市直属综

合性投资公司。主要承担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接受政府授权持有并运作国有股权;自主开展资本运营,促进资产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流动和重组。 Q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采用集团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目前有6各部门——分别是研究发展部、资本运营部、投资开发部、财务融资部、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工作部;公司有3个子公司,现有人员27人。 目前,Q开发投资公司的一把手是新上任的汪总经理,他进入企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企业内部管理的现状,发现企业当前的优势与劣势,并借助外部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的力量,对组织构架及管控模式进行初步调研与分析后,提出了组织构架新的改进方案。 华恒智信专家团队在对Q公司的临时组织——项目专家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组织职能与管控模式进行分析时,发现这两个临时组织的内部管理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项目专家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职责模糊,界线不清 Q开发投资公司的专家委员会由两个临时的部门构成——项目专家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两个临时组织的职责范围模糊、界限不清,经常会造成两个部门工作相互重叠的现象。 2.临时性委员会无固定人员维持工作 该开发投资公司总是在出现运营投资项目时,才临时召集专家 组成员组成专家组或咨询专家组参与项目的决策,这些专家组成员并非公司的固定人员,都是公司从外部聘用的兼职专家。因而,当出现投资项目时,临时召集外部专家的工作一直由总经理工作部临时代理。但是随着项目量的逐渐增多,负

各阶段互联网公司组织架构图

5月18日,国内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正式宣布,为顺应用户需求以及推动业务发展,将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从腾讯内部发文了解到,腾讯将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的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重点布局六大业务 从调整方案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可以看出腾讯的长期战略布局中,一个完整的平台矩阵已初具雏形。这个平台矩阵涵盖了腾讯已经投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几大互联网领域,同时为未来发展和变化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社交领域,“强化大社交网络”,腾讯此次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腾讯这次在社交领域的大动作应该是看到了Facebook带来的标杆效应:即将上市的Facebook,即将成为美国IPO融资最多的公司,预期估值达1000亿美元左右,社交网络的潜力从中可窥一斑。而腾讯正是国内最早布局社交网络的公司,2005年推出的QQ空间目前活跃帐户数达到5.77亿,实名社交平台朋友网活跃用户数达2.15亿,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事实上,借助开放平台,腾讯在社交领域正呈加速趋势。刚刚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社区及开放平台收入已达到人民币20.61亿元。? 在游戏领域,“拥抱全球网游机遇”,腾讯展现了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意图。据了解,腾讯游戏最早布局于2002年,10年时间里,先后打造了多款成功的自主研发游戏,并代理了《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等多款经典游戏,2011年更是收购开发了《英雄联盟》的美国游戏开放商Riot Game的大部分股权,尝试全球布局。“腾讯2011年在国内游戏市场已经稳居第一,这个时候试水国际化正当其时”有专家分析说。? 在新媒体领域,“整合网络媒体平台”,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腾讯已经逐步将传统门户、微博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态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个整合性的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领域形成了更为全面的布局。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的网络广告收入达到5.4亿元,跃居门户行业第一。 在无线领域,“发力移动互联网”,无线不仅是腾讯最早搭建的平台之一,也是最早带来收入的业务,从2G时代到3G时代,从手机QQ、手机浏览器到手机管家,腾讯在移动互联上的布局愈加丰富和清晰。事实上,马化腾已经在多种场合下强调,腾讯十分看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景,并且在积极地进行布局和尝试。数据显示,仅以手机QQ登录为例,登录总量已经达到总量50%的比例。此次成立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可以看出腾讯将积极地在无线互联网市场上争取更大的发展。

组织结构管理案例分析

晾衣理论:先抓住衣领 某企业组织架构与人事调整案例 《赢周刊》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郭晓亮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是一项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工作,对于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某一具体企业来说,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和原则?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以设计出适合自己企业的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保证组织架构的顺利运作?以下我们(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师)帮助某制造企业客户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案例: 背景: 位于内地的某机械公司是一家传统国有企业,公司的规模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由于经营不善,2000年公司被迫进行了破产重组,任命了王总担任新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总上任后一方面加强了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一些适应市场的内部管理改革,经营状况逐渐好转。2002年,公司顺利实现赢利,并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到2004年底,公司员工1800多人,年销售额5亿多元,利润3600万元。 随着公司的发展,王总意识到一方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外资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使得公司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反而变成了劣势;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整个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的需求也必将大量增加,公司同时又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虽然经过了资产重组和减员整顿,但由于公司的组织架构没有进行大的调整,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定岗定编,因此仍然存在着机构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加上员工绝大部分还是原来留下来的,员工观念普遍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 根据对公司情况的分析,王总决定从内部管理抓起,首先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考虑到公司内部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而组织架构的调整又涉及到复杂的人事变动和利益调整,公司决定聘请专业顾问来指导进行。2005年初,公司聘请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进行该项目的咨询,对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

集团组织架构案例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集团管控》课程认为企业的组织架构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分权事业部型、复合事业部型、矩阵型、动态联盟型、立体多维型和网络组织型等多种形态。本文则主要是针对适合于企业集团的U型、H型和M型等三种形态进行比较。 ⒈U型结构:过分集权的组织架构 U型结构也称为“一元结构”,是由泰勒首先提出的,是将管理工作按职能划分为若干个部门,各部门只有很小的独立性,权力集中在企业最高决策者手中,其基本框架可概括为下图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①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便于调配人、财、物; ②职责清楚,办事效率高; ③工作井然有序,整个企业有较高的稳定性。 这种组织结构的缺点是: ①等级分明,层次过多,决策过程缓慢; ②各职能部门以自我为中心,协调困难; ③下级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有效发挥; ④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 尽管U型结构存在许多缺点,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企业中多采用了这一形式。

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在纵向合并的初期,一般都采用这种结构。但由于管理幅度过大而造成行政管理费用大于市场交易费、事无巨细的过分集中使企业无力顾及长期发展战略决策与控制、各职能部门为追求各自的目标而偏离总目标等问题出现后,企业集团将寻求新的组织架构。 ⒉H型结构:过分分权的组织架构 H型结构也称为“控股公司结构”,是一种或分分权的组织架构。历史上的H型结构企业是由众多的中小型U型结构企业横向合并而成的。 母公司持有子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下属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所从事的产业一般关联度不大,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利益中心和投资中心,是与U型集权结构形成鲜明对照的分权结构形式,其基本框架可概括为下图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①包含U型结构,构成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往往是U型结构; ②子公司保持了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有利于提高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 ③对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积极意义。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 ①母公司的战略、方针等难以向子公司渗透、贯彻; ②母公司的职能部门并不直接为子公司服务,子公司难以充分利用母公司的参谋人员; ③各子公司也要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机构,增加了管理成本;

矩阵式组织结构及相关案例

矩阵式管理的形式、优缺点及实施矩阵式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矩阵式管理是相对于那种传统的按照生产、销售、服务等设置的一维式管理而言的。矩阵式管理主要是将管理部门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职能部门,另一种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由各职能部门派人联合组成的专门小组,并指定专门负责人领导,任务完成后,该小组成员就各回原单位。从广义上讲,施工企业以职能部门组成的公司总部,以项目实施为核心的项目经理部,按不同专业、领域成立的子(分)公司为二级组织的管理结构,相对于公司而言,就是个矩阵式的管理体制。 矩阵式管理模式就是以产品线为纵轴,区域机构为横轴的交叉组织管理模式,是多产品线、跨区域或跨国企业经营的基本模式。矩阵式管理模式具有灵活、高效、便于资源共享和组织内部沟通等优势,可以适应多元化产品、分散市场以及分权管理等复杂条件。在矩阵组织中,强调区域本地化及产品业务垂直化,各地分公司和产品线负责人都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赢得更多订单和市场。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管理方式,企业能够平衡运营中分权化与集权化问题,使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监督,更加高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矩阵式管理的优势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看,矩阵式管理有三大优势:一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配人力,组成一个团队,把不同职能的人才集中在起,解决些复杂的高难度问题;三是员工的综合才能得到锻炼。 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角度看,矩阵式管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扩展性。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经营不断进入新的产品领域和竞争领域,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易于扩展的组织结构模式,避免每次结构调整都需要伤筋动骨,给经营带来损失。矩阵式结构可以很容易地以产品或区域的方式扩充新的建制,而不必对企业整体架构做出调整。因此具有良好的前瞻性;二是面向产品市场设计的组织架构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意识。不同的产品进入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集团公司因突出主业产品而制定的经营策略和市场策略的一般化、简单化;三是经营目标的制定、执行情况的监控、考核办法的制定都比较简单,具有针对性,便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矩阵式管理的缺陷 矩阵式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矩阵式管理框架的节点太多,管理成本上升;人力资源紧张、人员素质跟不上导致区域机构管理不善;各业务线节点工作量不均,可能造成局部人力资源浪费;纵向、横向多管理线条交叉,管理难度加大。企业管理层次多,机构设置多造成的内部管理失控,基层执行力下降;管理流程设计复杂化。企业管理流程程序化是确保矩阵式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措施,与金字塔组织结构不同的是矩阵管理存在纵向与横向流程交叉的问题,因此,矩阵结构的管理流程设计相当复杂;资源共享和内部工作效率问题。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合理的使用会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利用率,在矩阵式管理模式下,资源存在分散配置,资源共享问题比较突出。

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组织结构分析: 日产汽车起死回生和华为的危机感 (职业经理人十四期) 第七小组

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如何设计组织结构 一、企业的大树模型 随着企业规模和管理幅度的不断扩大,企业有必要重新整合外部资源,系 统性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问题,由此构建了企业的大树模型。 其中,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是首要性的问题,它们犹如大树的根,决定了企 业能否持续健康地成长。由于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企业理念 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因此企业文化日益成 为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从战略实施 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既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可能成为制约企业战略实施 的因素。当企业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原有文化的变革速度 却往往较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这时企业原有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企 业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部新旧文化更替和协调是战略 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在企业的具体问题中,组织结构是第一步要考虑的,它犹如大树的躯干,决 定了企业能否枝繁叶茂。营销、研发、生产、人力、总务、财务等共同构成了大树 的主枝,同时,将主枝间衔接起来的核心流程的流向又决定于组织结构。以做事 为主线,以各部门、科室、班组、员工为分枝,以岗位责任制(包含岗位工作指引)、标准作业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等为叶。 从大树发展的角度来说,若根不够深、躯干不够粗,再好的树叶也会枯萎, 更不要说供应能量给大树了,那么,大树就不能正常生长。企业就好比一棵大树, 不断从土壤中汲取养分,经过严寒酷暑的考验,茁壮成长。 二、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1、拔高原则 在为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时,必须遵循拔高原则,即整体设计应紧 扣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规模、技术以及人力资 源配置等,为企业提供一个几年相对稳定且实用的平台。

腾讯校园招聘笔试试题--腾讯组织架构

深入BAT:腾讯组织架构 腾讯共有七大事业群,主要靠游戏和社交赚钱 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霸主之一。现在的腾讯,业务已经拓展到互联网的众多领域。 2012年,腾讯公司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截止目前已有7大事业群组,分别为CDG(企业发展事业群)、IEG(互动娱乐事业群)、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OMG(网络媒体事业群)、SNG(社交网络事业群)、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以及WXG(微信事业群)。 互动娱乐事业群(IEG) 腾讯互动娱乐涵盖腾讯游戏、腾讯文学、腾讯动漫等多个互动娱乐业务平台,融合网络游戏、文学、动漫、戏剧、影视等多元化互动娱乐领域。在优质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被疯抢的当下,腾讯互动娱乐也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致力于打造明星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粉丝经济。

2014年9月,腾讯互娱继游戏、动漫、文学之后正式成立影视事业部“腾讯电影+”。 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 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侧重于移动互联网基础平台,即互联网内容入口,目前有四大战略产品,分别是浏览器(QQ浏览器)、安全(腾讯电脑管家& 腾讯手机管家)、搜索、应用商店(应用宝),腾讯地图也属于该事业群。另外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新业务的探索和孵化也是该事业群的重要业务。 最新动态:今年4月28日,由腾讯集团的四号人物任宇昕,首席运营官,兼互动娱乐事业群总裁、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裁在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公布了腾讯公司憋了很久的大招——“TOS+战略”。这是腾讯对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一个收网行动。 网络媒体事业群(OMG) 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OMG)以腾讯网、腾讯微博、腾讯视频三大平台为核心,形成可以满足多层次多维度用户需求的媒体矩阵。独立移动应用微视也归属于腾讯网络媒体。 社交网络事业群(SNG)

小米式组织架构案例分析

20150313】小米式组织架构案例分析 2015-04-09连昱天马帮 点击上方“天马帮”可以订阅哦!『天马一出谁与争锋』天马帮——互联网+第一商圈; 国内首家O2O教学模式,让您随心所欲学电商,游电商,玩电商; 并同千名传统企业老板一起开眼,壮胆,找同伴! 非常高兴再次跟天马帮的各位一起来探讨,互联网+的背景下面的手机变革。我的前一次课已经跟大家分析了互联网+的组织变革的一些具体的策略。我们先回顾一下上次课讲的主要的内容。上次课跟大家分享了互联网组织变革的三个主要的策略。首先,要以新的战略为导向,来打造扁平化的组织。第二,要根据现有的业务模式的更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来重现。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重视人才的导向,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手段。 今天我们更多来分享在“互联网+”的组织变革过程当中几个常见的案例。为什么传统企业需要改革。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组织变革是不是需要的核心是对整个主营业务的成长空间和领先性的判断。组织究竟用什么样的形态,最重要的是看你的组织,在竞争当中所处的状态。过去我们的传统企业,在传统的经济形态下,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和领先性。但互联网带来的跨界融合和跨界竞争,打破了过去传统企业正常的市场空间和领先性。在原有的领先性无法表现而成长空间又不足的情况下,就面临到了当前大多数的传统企业所面临的转型困局。我们的企业是否需要变革,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来衡量——平均增长率。如果企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低于当时的行业平均增长率,就需要考虑组织的变革。进行组织变革,不要过多考虑现在短期的盈亏情况,而是要把握当前这个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互联网+”的企业竞争其实就是用户选择权的竞争,而“互联网+”组织的目标,就是把企业和用户之间建立一个双向的交互平台。大家也可以看到,在小编发的图中,一个企业的组织是把企业的团队、研发、生产、供应链等等一些价值链的环节综合起来,呈现价值,传输给用户。在互联网的经济形态下,本质上是在探索如何和用户保持一个充分的双向交互的平台。

阿里、腾讯、百度的组织结构

《技术管理之巅》本书为您解密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技术团队管理的精髓。作者结合自己十余年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MySteel、1号店等担任PMO总监、技术总监的丰富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本节为大家介绍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作者:黄哲铿来源: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11-30 12:4 3.3.4 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3.3.4 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案例3-4 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集团的组织架构。阿里集团战略官曾鸣在公司内部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协同,不是协调。协同是一群人用网络化的方法,自组织地朝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而不是由上而下行政指令的方法,告诉你必须走同一条路。阿里巴巴正在朝着生态化的组织形态演进。 所谓生态化的组织形态,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会减少,而横向之间的主动连接会更多,基于兴趣、靠任务结合起来的项目和自组织的业务会越来越多,这跟原来金字塔结构的组织形态大不一样。 2012 年阿里巴巴分拆为“七剑”,觉得不够;2013 年又拆分为25 个事业部,数量也还嫌少。将来有可能被定义成35 个、45 个、55个甚至更多个事业部,或者小的业务单元,才能织成一张大网,在这样的组织之下,底下的人做决定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阿里巴巴是从一个非常确定的世界走向一个网状、不确定的世界。阿里巴巴正从原来的金字塔结构变成一个更生态型的组织。传统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控制、命令,管理工具是做计划、预算。今后会慢慢变成靠激发、鼓励、指明方向、自下而上这种方式,从所谓的整合资源变为资源聚合。阿里巴巴哪个部门如果缺人,现在很少搞集团统一调配,你有本事自己去说服别人愿意跟你干,这叫聚合资源。就像一个个风火轮,你的能力足够大,你就会吸引更多的能力、资源,这是一种市场的力量,也是一种生态系统的力量。资源会被什么吸引?你做的项目是不是有意义、别人对这件事会不会感兴趣,而不是行政命令。如图

组织结构案例分析

利民公司组织结构案例分析 案例的分析提示: 1.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职能制2.组织结构的特点:这种组织结构以直线制为基础,综合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组织的优点,在保证了直线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但骨干是直线部门,保持了直线制统一集中指挥,决策迅速的优点。具体来说它包含了直线关系、参谋和委员会,管理层次分明。 ?3.组织结构的优点:具有集中领导,便于调配人力、财力和物力;职责清楚,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秩序井然,使整个组织有较高稳定性的优点。组织结构稳定性高,在外部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易于发挥组织的集团效率。适应于这样小型简单的企业。 ?4.组织结构的缺点:由于部门之间缺乏横向交流,增加了上级主管的协调工作量,组织内信息传递线路较长,反馈缓慢,不易迅速适应新情况,实际上仍然是典型的“集权式”管理。 ?这种结构当公司生产销售规模扩大以后或强调创新的企业来说就显的比较不合适了。 ?5.组织结构的优劣:总体上来说优大于劣,据了解,利民公司以前属于家族产业,职务几乎由家庭成员所担当,总经理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有利于总经理实施控制和管理,所以对以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克服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世袭组织类型,避免了多头领导、责权不明、管理层次混乱、管理跨度不合理的缺点。但是如何处理好家庭成员与普通职员的一些奖惩尺度需要特别留意。

案例分析: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7年来以年均增长78%的增长速度持续稳定发展,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如今的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2亿美元,同比增长50%,是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名牌。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先后登上美国的哈佛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讲台,纵论“海尔圣经”。 在海尔的发展进程中,其组织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大的调整一年会有一两次,小的就更不必说了。张瑞敏认为,一个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序的非平衡结构,一个企业如果是有序的平衡结构,这个企业就是稳定的结构,是没有活力的,但如果一个企业是无序的非平衡结构,肯定就是混乱的。我们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时就要打破原来的平衡,在非平衡时再建立一个平衡。 海尔最早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后来是矩阵结构,第三阶段就是市场链结构,其组织结构变迁如图1所示。 直线职能制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它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到终端。直线职能制结构如前所述,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但企业大了以后,这样就不行了,最大的弱点就是对市场反应太慢。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魅力无法展现,海尔无法发展。到1996年,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到了顶峰,于1996年海尔开始实行事业部制。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这是一种分权结构的运作形式。在企业运作方式上,海尔集团采取“联合舰队”的运作机制。集团总部作为“旗舰”,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协调下属企业。下属企业在集团内部

阿里腾讯百度的组织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的组织结构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技术管理之巅》本书为您解密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技术团队管理的精髓。作者结合自己十余年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MySteel、1号店等担任PMO总监、技术总监的丰富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本节为大家介绍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3.3.4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3.3.4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案例3-4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集团的组织架构。阿里集团战略官曾鸣在公司内部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协同,不是协调。协同是一群人用网络化的方法,自组织地朝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而不是由上而下行政指令的方法,告诉你必须走同一条路。阿里巴巴正在朝着生态化的组织形态演进。 所谓生态化的组织形态,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会减少,而横向之间的主动连接会更多,基于兴趣、靠任务结合起来的项目和自组织的业务会越来越多,这跟原来金字塔结构的组织形态大不一样。 2012年阿里巴巴分拆为“七剑”,觉得不够;2013年又拆分为25个事业部,数量也还嫌少。将来有可能被定义成35个、45个、55个甚至更多个事业部,或者小的业务单元,才能织成一张大网,在这样的组织之下,底下的人做决定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阿里巴巴是从一个非常确定的世界走向一个网状、不确定的世界。阿里巴巴正从原来的金字塔结构变成一个更生态型的组织。传统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控制、命令,管理工具是做计划、预算。今后会慢慢变成靠激发、鼓励、指明方向、自下而上这种方式,从所谓的整合资源变为资源聚合。阿里巴巴哪个部门如果缺人,现在很少搞集团统一调配,你有本事自己去说服别人愿意跟你干,这叫聚合资源。就像一个个风火轮,你的能力足够大,你就会吸引更多的能力、资源,这是一种市场的力量,也是一种生态系统的力量。资源会被什么吸引?你做的项目是不是有意义、别人对这件事会不会感兴趣,而不是

案例分析组织结构

案例分析(组织结构) 案例1:上海家家保健品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否需要调整 上海家家保健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4年、以生产与销售保健品为主业的企业。 1994年公司刚成立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只有一个,即家家1号。产品推出刚两年,家家1号就已经在上海及周边市场站稳了脚跟。1996年6月,家家公司决定乘胜追击,开拓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具体的做法包括,先后成立了华东、华北和华南三个销售分公司,分别负责上海、北京、广州及其周边市场的市场拓展业务,为了配合分公司的成立,上海家家保健品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在三个地区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并辅以大量的广告投入。 1997年初,公司又推出了家家2号产品。家家2号与家家1号一样,是一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老少咸宜的保健产品。 1999年之后,公司新的保健系列产品不断地推向市场。其中,既有面向青少年的保健系列产品家家青春1号、家家青春2号,又有面向妇女的家家娇丽1号、家家娇丽2号、家家娇丽3号,也有面向中老年顾客的家家青松1号、家家青松2号产品,还有一些面向特殊消费群体的保健产品,如面向糖尿病人的家家唐人1号,等等,1999年至2001年底,公司先后共推出了12个新产品。 面对新品的不断推出,各个销售分公司一开始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出于对新品的期望,分公司下属的销售网点总是将新上市的产品放在销售柜台比较醒目的位置。随着新品的不断上市,出现了有一些新产品市场表现平平的情况,并且市场销售的数据似乎也显示出顾客还是比较喜欢家家1号、家家2号等早期推出的产品,如公司保健品业务中,仅家家1号、家家2号两个产品就占到了公司全部保健品销售收人的70%左右。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公司对越来越多的新品表现得越来越不感兴趣。很多的新品上市之后,往往被放在并不显眼的位置上销售,有些品种甚至没放一些日子,就被悄悄地撤下了柜。 2002年初,上海总部己明显地感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急迫性。在春节后的第一次由中高层管理者参加的会议上,公司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组建六大事业群

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组建六大事业群 新浪科技讯 5月18日上午消息,腾讯正式宣布,将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把原有业务系统制变为事业群制,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专注于电商业务。 从腾讯内部发文了解到,腾讯将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 重点布局六大业务 从调整方案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 在社交领域,腾讯此次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 在电商领域,腾讯电商控股公司的目标是成就10家以上百亿级且盈利的B2C合作伙伴,100至200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的传统品牌及网络品牌合作伙伴。 在搜索领域,腾讯搜索原核心技术部门将与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整合,继续加大对核心搜索技术以及语音搜索、图片搜索、语义搜索等前沿技术的投入。(爱文) 背景资料:腾讯原业务体系 马化腾从2005年其构建一套按照业务职能线划分的架构体系。 按照这套体系,腾讯的公司架构被划分为S(职能系统)、O(运营平台系统)、 R(平台研发系统)、B0(企业发展系统)、B1(无线业务系统)、B2(互联网业务系统)、B3(互动娱乐业务系统)和B4(网络媒体业务系统)。 运营平台系统负责管理腾讯的网络、服务器集群和数据中心,也是未来腾讯云数据处理平台的核心部门,这个平台的当家人是腾讯高级副总裁卢山。 平台研发系统包括平台研发和搜索业务两条线,前者负责诸如QQ、Q+、QQ邮箱等核心产品,被外界所熟知的微信研发团队广州研究院和用户体验中心(UED)就是隶属于这个条线;后者则是以搜搜为代表的搜索技术团队。 企业发展系统下设负责在线支付的财付通、负责国际业务拓展的国际业务部、负责战略投资的投资并购部等。近年来腾讯投资领域非常活跃,这些具体操作均由投资并购部完成。

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职业经理人十四 期) 第七小组

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如何设计组织结构 一、企业的大树模型 随着企业规模和管理幅度的不断扩大,企业有必要重新整合内外部资源,系统性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问题,由此构建了企业的大树模型。 其中,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是首要性的问题,它们犹如大树的根,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地成长。由于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企业理念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因此企业文化日益成为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既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可能成为制约企业战略实施的因素。当企业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原有文化的变革速度却往往较慢,彳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这时企业原有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企业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在企业的具体问题中,组织结构是第一步要考虑的,它犹如大树的躯干,决定了企业能否枝繁叶茂。营销、研发、生产、人力、总务、财务等共同构成了大树的主枝,同时,将主枝间衔接起来的核心流程的流向又决定于组织结构。以做事为主线,以各部门、科室、班组、员工为分枝,以岗位责任制(包含岗位工作指引)、标准作业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等为叶。 从大树发展的角度来说,若根不够深、躯干不够粗,再好的树叶也会枯萎,更不要说供应能量给大树了,那么,大对就不能正常生长。企业就好比一棵大树,不断从土壤中汲取养分,经过严寒酷暑的考验,茁壮成长。 二、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1、拔高原则 在为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时,必须遵循拔高原则,即整体设计应紧扣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规模、技术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为企业提供一个几年内相对稳定且实用的平台。

腾讯组织架构变革

腾讯科技讯 5月18日上午消息,针对今日公布的架构调整,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 马化腾向全体员工发布公开信,称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也将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地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以下为信件全文: 各位同事,大家好! 经过公司管理层的集体讨论和酝酿,我们决定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以迎接腾讯未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稍后大家将收到公司的正式发文。这是我们自2005年以来又一次公司级的组织架构调整,它体现了公司面对当下和未来数年市场格局变化的思考。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地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各个事业群的具体调整细节,稍后各事业群的负责人会与大家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在此,我们想跟大家分享这次调整背后的思考以及期许: 一、聚焦用户、拥抱趋势 在互联网行业,谁能把握行业趋势,最好地满足用户内在的需求,谁就可以得到用户的垂青,这个是我们行业的生存法则。但是,怎么把握行业趋势、怎么发掘和满足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 2005年前,互联网行业刚刚起步,业务模式相对单薄。当时,公司看到了社交、网游、网媒、无线等市场机会萌芽已现,果断进行新业务布局,并将公司从按功能模块分工转为BU制,以便业务可以更好的发展。可以说,当时的组织变革成为了过去几年我们业务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我们也超预期达成了当初的战略目标,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7年后的今天,互联网不但已经从方方面面融入了全球20亿人每天的生活,也开始融入各行各业。在这个新的时代里面,用户新需求、新技术、新业务模式层出不穷,市场瞬息万变。与此同时,经过了7年的发展,公司的人数也超过了2万人,各个业务BU虽然也不

6 、腾讯HR三支柱转型

腾讯HR 三支柱转型 一、腾讯七大事业群 1、微信事业群(WeiXin Group,简称 WXG)负责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 平台,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 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并包括邮箱、通讯录等产品开发和运营。 2、互动娱乐事业群(InteractiveEntertainment Group,简称 IEG):负责网络游戏为主体的板块,是腾讯营收最大的板块,也是国内营收最大的网游平台。 3、移动网络事业群(MobileInternet Group,简称 MIG):聚焦于浏览器、安全、搜索、应用平台等平台型业务。 4、社交网络事业群(SocialNetwork Group,简称 SNG):以 QQ 与 QQ 空 间为基础打造大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通讯与社交网络等综合性服务。 5、网络媒体事业群(Online MediaGroup,简称 OMG):全媒体业务平台, 旗下包括腾讯网、腾讯微博、腾讯视频、腾讯智慧等品牌。 6、企业发展事业群(CorporateDevelopment Group,简称 CDG):在腾 讯内部担当战略规划、投资者关系维护、公司品牌建设、业务孵化和投资并购等角色。

7、技术工程事业群(Technologyand Engineering Group,简称 TEG): 腾讯内部的技术支撑平台,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运营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 8、职能系统:腾讯内部的运营支撑平台,涵盖法务、行政、公关、采购、基建、财经、人力资源等重要职能,是公司这部精密机器得以顺利运转的粘合剂和润滑剂。 二、腾讯人力资源发展简史 1998 年,腾讯创立初期,由于员工人数较少,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还较为简单,公司并没有设置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创始人陈一丹来主管负责人力资源与行政工作。 2001 年,腾讯的人力资源工作,还与财务、行政统一称为财务行政人事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还不完善。当时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招聘员工和进行内部审计。 2002 年,腾讯公司的员工规模已经达到 200 多人,公司的行政职能从原来的财务行政人事部剥离,财务与人力资源管理仍然统一于财务人事部。在这个阶段,腾讯整体上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公司面临的主要是业务的压力,人力资源管理多为传统的事务性工作。 2003 年,腾讯公司的员工人数不断膨胀,人力资源管理也越来越重要,腾讯正式成立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正式独立。当时部门人数很少,只有 7、

三九企业集团组织结构案例分析

思考题1、试析三九企业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答:集权和分权是权力在组织中的不同分配方式,体现的是各层级职权的大小。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意味着权力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分权则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表示职权分散到整个组织中。在某一个组织中,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是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实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存在绝对的集权或分权,集权和分权是相对的,是两者相结合的。 1、集权和分权的结合是企业保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客观要求。企业内部的集权与分权,体现着不同的管理需要。集权反映了企业统一性的客观要求,即只有实现必要的集权,才能实现生产经营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实现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统一调配,保证各单位围绕企业的统一目标一致行动。同时,一定程度的分权体现的是增强企业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需要。因此,集权与分权的结合,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实现权变管理的客观需要。 2、集权和分权的结合是两种职权分配方式间取长补短的优化形式。集权与分权各有利弊,只有结合起来,方能扬长避短。一方面,集权既有利于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通过加强对中下层层级的控制,便于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贯彻落实企业战略,又有利于提高职能部门的管理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合理利用企业资源,进而提高整体效益;另一方面,集权也会限制中下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重高层领导的工作负荷,不利于全面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会延长信息沟通的渠道,不利于企业对环境的灵活应变。分权的优缺点则与之相反,一定程度的分权正好能够弥补集权的不足。因此,集权与分权二者相结合下的组织结构,才能取得相辅相成的良好效果。 3、综上分析,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所处发展阶段恰当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从而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本案例中,三九企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创业、投产、强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四个阶段。三九企业在不同的阶段,管理组织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中,体现了集权与分权不同程度上的结合。 (1)创业阶段。该阶段三九企业实行“正职领导一人负责制”,赵新先厂长及其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