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一、陆地自然带

1.形成和标志

2.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对比

【合作探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填出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和数字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E ⑤

(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

现了地理环境的性。

(3)规律总结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合作探究】

读右图回答:

1.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o经线依次向南、

向北前进(沿图中L1方向)。

(1)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反映的是哪一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这种地

域分异的基础是什么?

2.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40°N向东前进(沿图中L2方向)。

(1)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反映的是哪一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是什么?

(3)这种分异在什么地区表现最明显?

3.在亚洲东部从赤道出发,向北前进(沿图中L3方向)。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反映的是哪一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这种分异在什么地区表现最明显?

4.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

(1)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基带是什么自然带?

这说明珠穆朗玛峰位于什么热量带?

(2)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

比北坡复杂?

(3)喜马拉雅山南坡与北坡的雪线海拔高度有

何不同?为什么?

关于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及判读。读下图归纳:

(1)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类似从向的的更替

(2)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

(3)垂直自然带的数量:与纬度、高度有关

越低,越高,山地自然带数量和类型越多

(4)垂直自然带的高度:与纬度、坡向有关

a.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

b.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阴坡位置;在迎风坡位置,背风坡位置。

(5)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有关

a.低纬地区雪线,高纬地区雪线。向阳坡雪线,阴坡雪线(如阿尔卑斯山)c.迎风坡雪线,背风坡雪线(如喜马拉雅山和天山)。

5.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课后作业】

1.纬度地域分异是地表景观和自然带 ( )

①沿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②沿纬度变化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③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或条带状,④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关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中纬度地区体现最明显

B 、在地表沿经度变化方向有规律更替

C 、因水分条件在东西方向差异造成的

D 、以热量为基础造成的 读右图,回答3—5题。

3.①地的自然带是 (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热带荒漠带

4.从③地到④地看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 ( )

A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分异现象 5.决定沿直线①-②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水分 B 、温度 C 、高度 D 、光照

6.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 ) A 、内陆地区 B 、低纬度地区 C 、中纬度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7.下列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

8.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9.下列图中,反映了有永久性冰雪的山体是()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1.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12.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13.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多生长油松,这一现象反映了()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分异分异规律

14.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其中位于大

陆东岸的是_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

相同,它们是___和___,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 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__规律,

它的形成是以_ ____为基础的。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______ _____规律,

它的形成是以______为基础的,在_____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15.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解答:

(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是________ ____带,

B是________ _____带,

C是________ ____带,

E是_________ ____带。

(2)图中自然带由A→B→E的依次更替体现

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

然环境中_____ 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3)图中自然带由B→C→D的依次更替体现

了自然带呈现_________ 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4)图中渔场F位于海洋拉布拉多寒流与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交汇处。

16.读下列图回答有关问题。

(1)左图中A是山脉,B是山脉,C是山脉。若右图中各山地分别属于左图中的三座山脉,那么①为山脉;②为山脉;③为山脉 (填字母) 。

(2) 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 ②山地中S处植被可能是。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______

________ ____。

(4) ④山地中自然带的分布东坡比西坡低,主要原因是。

(5) ②→③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两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 ___分异规律。

③→①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两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 _____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等; 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的整体。 二、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表现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_____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__________ 。 3.表现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根据所学知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分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高考试题】 (2009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疆 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 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 (1) 指出自A 地至B 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 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课时精练】 1 ?埃及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导致尼罗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减少,土壤盐碱化 越来越严重,肥力日趋下降,三角洲海岸后退,沙丁鱼产量锐减。这说明了地理 环境特征具有( )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 于河道 □老三舟删 鱷较老三角洲 目较新三角洲 nunn 新三曲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自然植被带分布及名称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喜马拉雅山为例分析: ①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②比较珠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③想一想,珠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知识点归纳总结: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不完全一致。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小越简单。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4.影响雪线(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雪线海拔高;纬度越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练习:1.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森林,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 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 (2011江苏卷)图7是某山南、北坡垂直带分布示意图,读图4、5题。 4.这座山可能是 A. 喜马拉雅山 B. 乞力马扎罗山 C. 太行山 D.天山 5.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6:下图四山地自然带红色虚线表示雪线,完成下列要求: ①判断纬度高低 ②最可能位于的半球位置 ③判断迎风坡

2021年高考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年高考地理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了解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非地带性规律。 自主学习: 一、陆地自然带 1.成因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热量太阳辐射 低纬和高纬地 区及中纬度一 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分异(经度地带性) 水分变化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海拔 海拔较高的低 纬山地 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但切记不可绝对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非洲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的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但是该变化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变化导致的。 合作探究: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经度地带性) 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 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 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 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 成条带状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 础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 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 证 二.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 1.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3.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5.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三、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2020·盐城模拟)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 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解析:1.D 2.A第1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我国秦岭附近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和乙的自然带分别代表() A.雨林带和针叶林带 B.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和冰川带 4.影响该区域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有() A.海陆位置和纬度B.海陆位置和地形 C.纬度和地形D.地形与洋流

解析:3.B 4.C第3题,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甲位于秦岭以南的山麓地带,因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接近主峰,位于针阔混交林带与灌丛草甸带之间,因此为针叶林带。故B正确。第4题,该图自然带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水平方向上从南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渐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取代;垂直方向上,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上升,针叶林取代针阔叶林,然后灌丛草甸取代针叶林。因此影响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纬度和地形。故C正确。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5~6题。 5.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B.东部 C.南部D.北部 6.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解析:5.C 6.A第5题,图示南部地区干燥度最小,说明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C正确。第6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燥度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A正确。 下图为美国西部某山谷示意图,两侧山坡植被密度有明显差异。据此完成7~8题。 7.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 A.位于山地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学案: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 3.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 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 2.不同地域由于所处 不同, 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 和 ,并在地球上呈

,构成 。由于自然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 ,所以自然带往往以 命名。 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 。它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 和 。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 和 ,前者的分异基础是 ,后者的分异基础是 。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 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 平行,沿 方向延伸, 方向更替的热量带:

。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在山区, 和 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 、 和 类型组合。地表景观( 、 )随高度发生 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是 。 4.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 及 ,通常是 , ,自然带越丰富。 (三)陆地环境某些地区,因受 、

、 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此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与此相对的为。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说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表现及原因和亚洲东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正确读图,试着找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分布之间的关系。 3.说出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学习重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二、学习过程[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探究一: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读图3-1-1,思考: 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形成原因: 纬度位置 ( ) (占有一定宽 ( )-------气候------- 度,无明确 海陆位置 ( ) ) 2、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带性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规律 分布 图示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太阳辐射 延伸, 更替 纬度 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海陆位置 延伸, 更替 明显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 沿 延伸, 随 更替 高山明显 100 25 35 500 70 90 10 203040 60 700 90

垂直带谱: (1)基带:与当地一致 (2)更替: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从的变化相似。 (3)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山地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3)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越低; 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阴坡海拔; 雪线: (1)积雪冰川下界 (2)影响因素:、、 分析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例题.如果下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N S 基带 S N 基带 迎风坡 迎风坡

例题: 下列四座高山,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二)非地带性规律 1、非地带性因素:、、等 2、表现: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全球皆有。 3、实例: 知识巩固 一. 单项选择题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 A.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 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 南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地区 2. 在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均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3.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地形 C. 南极冰川 D. 洋流 4. 在理想大陆自然带图上,下列哪条纬线所穿过的自然带类型最多()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北纬45° 5. 这里森林茂密,四季常青,同一种树,一些树木在开花,另一些树木已果实累累;同一棵树,一部分树叶凋落,另一部分树叶却在生长,这种景色出现在()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带和带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带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带 地形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 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 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 水)、岩性差异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 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 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洋流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摘要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记忆各个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类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3.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身边的事例加深理解。 知识结构 地地域差异 理概念 环水平地域分异分类 境原因基础表现 的地域分异规律 差 异垂直地域分异 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200N穿过的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带 D. 热带季雨林带2.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植被 3.烟台威海地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荒漠带 4.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5.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南美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7.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 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 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 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 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 8.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纬度高低不同 B. 海陆分布不同 C. 地势高低不同 D. 大气环流不同9.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 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 沿经线方向的分异 10.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硬叶林带 B. 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C. 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 D. 热带季雨林带在中国有分布 二、综合题 11.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D E 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 。 12.读“某大洲沿5°S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为经度(单位为度),纵坐标为海拔(单位为米)。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纬度相当,自然带却明显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考纲】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 因。 3.学会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知识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 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 更替 2.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 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 状况及其, 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思考】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 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 在的。 2.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 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

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答案: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教学目标: 1、陆地自然带的涵义; 2、地域差异原因; 3、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三、重难点讲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又具有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知识点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 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a、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同学们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 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第一学时)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按照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及我校课改精神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体现了我校“教为学服务”的办学理念。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习过程是以“学”为中心来预设,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 同时也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情商与智商和谐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 课的教学流程是学科特征与我校《新知讲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预习认标—观察学习—转化练习—测评调控—梳理反思)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当的改变了课本内 容顺序,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形成。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1)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解读: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能够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含义。 ②能够通过地图(自然带分布图)信息分析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地域分异。 ③知道讨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在某一尺度背景下进行的。 ④能够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归纳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⑤理解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原因。 ⑥逐步学会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2)教材分析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 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 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 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 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的。差异是绝对,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 个概念是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 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几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 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 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3)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基 本特点是在初中所学,有的学生早已遗忘。其次高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较为欠缺,因 此对于一个事物中影响要素有哪些,主导因素又是什么,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了身边的案例,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生活和周围的自然 环境,明确学好自然地理的关键就是要时刻观察身边的环境。同时培养高一学生读图析图 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地域存在差异现象。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能够分析其主导因素。 3、逐步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逐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陆地自然带的涵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利用地图册,读图分析法掌握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引导学生用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掌握难 点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

2020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要求】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 通过问题1了解地域分异以及自然带的概念,掌握自然带名称。 2. 通过问题2掌握气候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初步了解自然带分布规律。 3. 通过问题3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4. 通过问题4了解垂直地带性现象及感性认识垂直地带性规律。 5. 通过问题5理解掌握非地带性。 情境导入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的生活写照。每个养蜂人心里都有一幅中国地图,一年四季开满鲜花。他们随花而行,过着游牧般的生活。 自学、展学、点学 内容 阅读本节教材 要求 1.依据知识标题及段落内容能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 2.能够对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初步讲解 自学、互学、展学、点学 内容 思考探究本部分问题 要求 1.能在自习时间独立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并写下结论 2.能在课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3.能在课上主动参与组间评议活动

1.阅读教材P124--126页相关内容,了解什么是自然带?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填写“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各自然带的名称,并观察其分布的规律性? 2.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表所示:(以北半球为例),请完成表格。 ?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气候 类型 热带 雨林 气候 热带 季风 气候 热带 草原 气候 热带 沙漠 气候 亚热 带季 风气 候 地中 海气 候 亚寒 带针 叶林 气候 寒带 苔原 气候 寒带 冰原 气候 陆地 自然 带 温带 荒漠 带 温带 草原 带 温带 落叶 阔叶 林带 3. 总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及案例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典例 从赤道向两极 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高中地理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学习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能够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归纳、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分析形成的原因。 能举例说明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学习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主要陆地自然带 1、(拓展)什么陆地自然带? 由于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统一的自然整体,在陆地上占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叫陆地自然带。 2、(协作指导)阅读教材P83-85内容回答:陆地自然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全球陆地自然带是如何分布的? 陆地自然带的划分依据是植物群落特征。 针叶林带和寒带冻 草原自然 带 二、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协作指导)合作完成教材P78活动题,总结归纳地球表层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陆地表层主要有森林自然带景观、草原自然带景观、荒漠自然带景观等。森林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草原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2.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各自然带内部存在着差异。如教材图3-8中热带草原带内,河谷地带和地势较高的高原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河谷地带水源充足,草类茂盛,是多种动物良好的栖息地。 综上所述可得知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三、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自主预习)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有哪几种表现?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而且这种地域分异具有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协作指导)合作完成教材P79活动题。总结归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参考答案:1.从海南岛到漠河的景观变化,反映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为各地景观大体上沿纬线沿伸、随纬度变化。 2.影响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 成因: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即以热量为基础。(协作指导)合作完成教材P80活动题3小题。总结归纳干湿地带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参考答案:③自然景观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依次更替。形成原因是从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步降低 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地更替。 成因:在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即以水分条件为主。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1 ?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 2.“活动1 ”和“活动2 “的设计意图 这两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正确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活动1的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 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研讨,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给岀的限定条件:西北地区。因此要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参考这里给岀的小资料,然后再进行分析。活动2的问题是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看作一个 虚拟的问题,因为实际中是很难做到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加深对垂直带谱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一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岀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

(完整版)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完美版)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编写人王启东2013年11月24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带概念及形成原因 2、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了解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课前预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普遍存在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______分异和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呈现为_____________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位置、位置互不相同,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类型和类型。相应的、和 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呈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注】①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物名称命名。 ②热带沙漠气候区的自然带为热带带。 ③同一种气候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自然带为温带带和温带带。 ④不同的气候类型可形成相同的自然带:气候区和气候区的自然带均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⑤注意区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⑥自然带的植被通常有适应环境的独特表现,例如热带雨林的板状根、滴水叶尖和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层(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夏季干热的气候特征)。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 的纬度分布不均。(2)形成基础:。 (3)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的方向,由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4)分异表现: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热带雨林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延伸更替的自然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______分布。(2)分异基础:_______。 (3)分异规律:由于受影响程度的不同,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为_______带、_______带、_______带的有规律变化。这种变化在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更替方向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 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为主 延伸 更替 在和 地区 从沿海到 的 地域分异规律 条件延伸 更替 中纬度地区 【注】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自然带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自然带沿经线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更替。 探究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2)图内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是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_________,其雨季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________。

1-3-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3-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12·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检)下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回答1~2题。 1.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 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 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洋流分布,可以确定该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与我国相比,该自然带在日本分布纬度更高,原因在于日本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2012·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教学质检)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

图”,完成3~4题。 3.按低纬到高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丙—乙—甲 C.乙—甲—丙D.甲—丙—乙 4.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坡向B.地形 C.水分D.热量 答案:3.B 4.D 解析:垂直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类似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都是以热量变化为主导因素引发的。相同自然带的气温、降水环境大致相当,同一自然带纬度越高,海拔高度越低,所以甲纬度最高,丙纬度最低。 读下图,完成5~6题。

5.“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反映了() A.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植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五原与西安有一定的纬度差,相对于西安而言,“五原春色归来迟”应是五原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所致,故诗歌中描述的现象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第6题,玉门关位于甘肃省,处于我国的非季风区,降水少,诗句反映了植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回答7~8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学法指导]:分析“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过程]: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1)全球性地域分异: 分异和 分异。 (2) 的地域分异: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是由下列哪些要素形成的( )①气候 ②植被 ③土壤 ④地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陆地自然带及其空间分布 『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合作完成下表』 二、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合作探究】根据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你能从中发现自然带分异规律吗 探究1.(1)由赤道到两极,自然带怎样变化(提示:什么方向延伸、什么方向更 替) (2) 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 型 (3)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探究2.(1)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怎样变化(提示:什么方向延伸、什么方向更替) (2) 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型 (3)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探究3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 (1)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2)自然带的变化类似于哪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 垂直自然带谱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活动:珠穆朗玛峰南坡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3)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主要受哪些条件影响 (活动:高山草甸带在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北坡的分布高度有什么不同) 【小 结】归纳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成果展示: 三、地域分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掌握地域规律对生产生活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精 地域分 异规律 主导因素 成因分析 分布规律 实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 ____和_____地区,如非洲 沿200 E 经线自然带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 的分异规律 ? ? ? ?______地区,如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垂直分异规律 ? ? ? ?______的高山,如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温尼伯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D.冰原带 2.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3.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基础是A.热量B.地形 C.水分D.洋流 【答案】1.B 2.C 3.C 3.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暖流流

过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C 正确。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定 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 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 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 地伸展成条带状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 热量为基础 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