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教学边缘化,谁之悲哀?-最新教育资料

汉语文教学边缘化,谁之悲哀?

《祝福》一文中提到与四叔的寒暄及其大骂新党之后,“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一“剩”字,把“我”的所谓亲情的淡漠、思想的隔膜、鲁镇的无聊和压抑一泻而出,“剩”字于此时此景承载了丰富的个人情怀,隐涵着丰富的传统背景、人生阅历。作为涉世不深的学生,只能通过反复阅读才能体悟个中滋味。

十几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自己和同行的老师很少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2005年6月27日文汇报载,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比赛,留学生夺魁,中国学生败北;同天的晨报84701110热线报道,参加朋友聚会迟到半小时,研究生不识“祁”字被嘲笑;当天的新华社又报道,2005年广东语文高考,古文翻译逾万人得0分,好作文极少。三个事件之后,编者作如下发问:汉语陷入困境是谁的悲哀?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中的文化符号,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是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事实上,当前的中学教学,“重外语,轻母语”现象十分严重,语文教育正逐渐被边缘化,母语教学由于考试制度上的劣根性而忽视了基本功训练而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北大的陈平原教授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全盘西化最彻底的要数教育。从癸卯学制版布、语文独立设科至今百余年,汉语文

教学被搞得千疮百孔:先是引进日本与德国的,再是学习美国的,建国后又是全盘苏化,文革期间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改革开放后欧美现代思潮又蜂拥而至,我们的汉语文教学成了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应用学科”!表意、人治的汉语文,被套在洋语法的框子里不能自拔。

我们学习借鉴西方教育已多年,汉语文教学骨子里却固守着封建时代女人的裹脚布,背着应试的大旗。在科学理性主义的光辉旗帜下,汉语文被肢解成知识点块。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华讲学期间,屡次提到中国教育“决不可不根据国情,不考察需要,而胡乱仿效他国”。外国文化人的警诫至今无法发中国人之聩。

不过,在汉语文教学如斯危难时节,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我们关注:台湾的语文教育还保留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传统,重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的精神滋养。

鉴于此,我们汉语文教学有必要反思其教学内容的缺陷。百余年来,我们首先忘记了汉语文的民族根,只是从借鉴西方形式和方法上翻新花样来展开汉语文的教学活动。抛开应试的目标追求,教师的所有水平都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标新立异上。而考查当代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及其实施办法,比较自己的现状,我们的汉语文教学忽略了教学的内容――为着什么,该学什么。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从自己传统的使用汉字入手,引领学生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