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仪轨

礼佛仪轨

一、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二、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三、发菩提心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或是“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四、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

谛菩提萨婆诃。

五、观想

1、尽虚空遍法界,极微尘刹中,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及老和尚大和尚就在我们的前上方,我的前面是我无量劫来被我伤害的冤亲债主,我的左右两边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我的后面是我累生累世的六亲眷属,我自己也化作无量无亿的身,准备开始拜佛。

2、心中默念:我弟子○○愿与弟子多生、现在父母、师长、善知识、法俗眷属、冤亲债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各个得仗本师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身、智、行、愿威神之力,清净三业,分身尘刹尽未来际,一心顶礼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六、拜佛

拜佛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礼佛时取合掌手势: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首先是低下我们高傲的头,将下巴尽量靠近胸骨,升起我们的恭敬心以折伏恭高我慢的心,见贤思齐,忏除业障,所谓“礼佛一拜灭罪河沙”灭罪当先整肃威仪,所有我们也一定要留意自己的着装,内外威仪具足,自能感应诸佛、菩萨之护持加被。

六、拜佛2

拜佛时先念:忏悔弟子○○愿与众生同修忏悔。

发露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义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再拜时:发愿修道弟子○○愿与法界众生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六、拜佛3

行头面接足归命礼时礼仪是:无需移动双脚的位置,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要翘起,动作不缓不急、外现恭敬,轻、柔、慢、贴,面含微笑,定能感应道交。礼佛时,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等与你相应的诸佛菩萨都可以,或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也可以。

七、回向1:

不论念经或拜佛后都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可念“回向偈”或“回向文”。“回向偈”有很多,我选了大和尚带领我们常用的这两个。另外补充说明一点:如若以诵经念佛来超

度自己的冤亲债主时,可用后附的专用回向文。(超度幽冥界众生时最好加诵读《地藏经》,幽冥界众生最喜欢听的就是《地藏经》。对于法界众生、仙众等冤亲债主也可以诵《金刚经》。)

七、回向2: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七、回向3:

1:我常用的一冤亲债主专用回向文是:(合掌)弟子○○愿以此将念经拜佛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的累劫冤亲债主,○○○长久劫来轮回生死,因为无明迷惑造业而伤害你们,致使你们在六道轮回中遭受无量的痛苦与烦恼。○○○深深感到罪障深重,深感后悔,实在非常对不起您们。我刚才代你们在佛前忏悔业障、皈依三宝及发四弘誓愿,现将所有的功德全部回向给你们,希望能藉由佛力加持,

2:来化解您们心中的怨恨、解除您们身心的痛苦,并帮助您们离苦得乐。也希望你们能够原谅○○○,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来障碍我,赶快找个好地方好好修行,破迷开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

世界。我也代你们将拜佛所有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愿法界众生同生净土、同圆种智。

七、回向4:

最后让我们再回向给父母、师长、善知识、六亲眷属、同事、同学等等等等,弟子○○愿与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共成佛道。最后是念“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阿弥陀佛

八、我们每日要固定我们的修行功课的时间和数量,并一定要坚持,及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

如何拜佛-----仅献给生命道上一切受苦的心灵,就在那最苦最烂的泥沼中,极乐极妙的莲花就开在那儿---那是我们的归宿。

对拜佛的正确认识:

佛是觉悟者,是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智慧者。也是大慈大悲,拯救众生身心痛苦的大医王。拜佛是自觉的律动,最高妙的享受。

1、拜佛不是对外在神明的盲目崇拜和乞求;

2、是一种深入开发内在

自省潜能的合理律动。3、不但有益身心健康,而且可以训练高层次的觉照能力。4、是优秀的身心灵活动,身心世界的大调和。5、拜佛可以削除病因,治疗疾病。

拜佛是第一善的紧密实践:

什么是第一善呢?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无量寿经》

1、锻炼观照力,锻炼正而松,在规则的律动当中,培养安定力、觉照力和礼敬的精神。

2、再把这功夫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境界,每一个动作。日常生活不要与拜佛脱节。

整个日常生活是拜佛精神的展开: 紧张的会轻松;散乱的会专注;僵硬的会柔软;执著的会空灵;糊涂的会清明。

礼佛得十种功德:

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言,人皆信服;三者,处众无畏;四者,天人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

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如果求生西方的,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十者,速证涅槃。

拜佛可以开发出我们佛性当中的美德和力量:

1、开发出我们礼敬诸佛的精神,带到日常生活每个地方。

2、消除身心的疲劳,陈年的业障。

3、洗涤内心的尘埃。垢灭善生,身意柔软(无量寿经云)

拜佛还可以培养动中的安定:

1、就好像车轮、陀螺,甚至是星球,旋转当中轴心不动,即心如如不动。

2、动也是安定的,这是动中定。

拜佛还可以趁着安定当中的动势来念佛,加强念力,开发我们寂而常照的本能。开发我们高层次的都摄观照能力。1、开发我们觉性之用。

2、学习动中,用觉性观照自己当下的动作,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3、用清楚明白的心来念佛。

4、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意念:一心念佛。调伏诸根,身心柔软。一心不乱。在动中一心念佛不乱。

拜佛的好处:

1.消除业障。

2.开发潜能。什么是业障?业:行为——念头、语言、

作为、姿势。障:障碍。由过去种种行为累积下来,产生的障碍。不论是身体或是心里的障碍。念佛拜佛可以消除业障。

拜佛的时候,心念要调整到恭敬、慈悲、清静,口里念佛就没有其它杂话,身体的动作又柔软,又谦和恭敬,这样可以消除平日因为姿势不好,所造成的压迫障碍。这样身口意三方面都清静、恭敬,就可以消除过去自己身心行为不合理所制造的障碍。这就是消业障,消业障,不是苦肉计,是训练在动中的安静,开发潜能,活化身体各部分的机能。

拜佛时可以回光返照,调节身心,令身心自在,得到大轻松。可以增强信心,发大愿力,如法、舒畅,当下的觉性、专注、恭敬又轻松。拜佛的总原则:动中重心不动,正而松;身心都只有一个重心。(1)心:一心念佛,万缘都放下。(2)身:身体只有一个重心:自然物理重心。其它的肌肉都放松。重心在后脚根,如如不动,取自然的姿势。

头面接足礼:

以我最高的头面接地,来敬礼,承接对方的足,头部、两手、两膝盖都接触地面。礼佛方式:先右后左,印度以右边代表正道,右膝先跪下,先右手,然后左手;依照顺序着地,代表尊重正法,愿意使众生,都得到正觉道。

拜佛分解动作:

全身放轻松,重量放给后脚根的中点;全手合掌在胸前;下颊关节放松,舌抵上腭;面带微笑;眼神收射,看着正中线;深吸气,仿佛有头顶心拉起;中轴:由后脚心中点,到顶心,对正拉直;柔软的低下头,下巴贴到胸;看到胸口的正中线,;看着正中线,由胸口、腹部、肚脐、大腿膝盖依次都后退,退到肚脐对准后脚根的中点;对准后脚根中点,双手放下;肩膀放下放松

要点:

上身放松,眼睛观着中轴肚脐;后脚根的力量;脚根分开一些;弯腰跪下,右手掌轻放在拜垫中间,上身不动,把膝盖轻放到拜垫上;膝盖一跪地,手放松在膝盖的两旁;臀部坐在两个后脚根中间;上身与地面是:45度;把两手以小指带动,先轻轻地半握拳,再翻手掌,使手掌心向上,准备迎接佛足;掌心向上后半握拳像莲花般打开;与佛会心微笑;观想佛站立在如莲花般的手上。接受礼拜;佛微笑放光,佛光有顶门照入;深吸气,吸入佛光;全身心充满了清静、光明和欢喜。

脚呈八字形,拉力在头顶上;吸气时,站起来,将站直时,脚要落地;

眼睛一直是收的,视力集中,很轻松,开一分眼,到三分眼,看得到自己就好了;耳朵听闻佛号,不要注意杂音;鼻子很自然的呼吸,有观照;呼气呼到底,吸气时站起来;自然呼吸,不要故意干涉呼吸;知道在吸,知道在呼;舌头柔软;身体在恭敬礼拜;心是放松的。

避免的错误:

1、身体在拜佛,心不恭敬、也不专注。

2、动中增加散乱,急躁。

3、照自己原习惯动作,没有觉照,想别的事。

4、做运动,不叫拜佛。

5、管不住六根。随便拉扯。

6、胡思乱想。

7、不要东张西望。不要闭眼(头晕上火),保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