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电子教案

执教:

?颗五角星

(完整版)二次根式乘除法练习题

12.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知识回顾:: 1、(1) 94?= = ; 9 4?= = ; (2)169?= = ; 16 9?= = ; (3)b a ? ab (a ≥0,b ≥0). 2、(1) = 949=_________;(2) = 81 4=_________;(3) = b a (a ≥0, b >0). 目标解读:: 1.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乘法和除法法则,并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 2.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意义及条件,把所给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3.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义,并会进行分母有理化.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2. ==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解法正确,乙的解法不正确 B.甲的解法不正确,乙的解法正确 C.甲、乙的解法都正确 D.甲、乙的解法都不正确 3. 已知 a b ==的值为( ) A.5 B.6 C.3 D.4 4. = ) A.1x <且0x ≠ B.0x >且1x ≠ C.01x <≤ D.01x << 5. =x y ,满足的条件为( )

A. x y ? ? < ? ≥ B. x y ? ? > ? ≤ C. x y ? ? < ? ≤ D. x y ? ? > ? ≥ 6. ;结果为() A. B. C. D. 7. 给出下列四道算式: (1 )4 =-(2 ) 1 1 4 =(3 )=(4 ) ) a b => 其中正确的算式是() A.(1)(3)B.(2)(4)C.(1)(4)D.(2)(3) 8. ) A.- B. C.±D.30 9. 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同类二次根式是() , B. D . ,10. 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 2x = 32 == 54 1 99 =-=- D.4 = 11. 下列各式中化简正确的是() ab = = 1 3 2 = b = 12. 给出四个算式: (1 )=2 )=3 )6 =(4)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一、加法运算律只有:交换律和结合律。没有分配律 1、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例: a+b=b+a . 扩展: A+B+C=A+C+B=C+B+A 2、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 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 ( B+C ) 二、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乘法才有分配律乘法交换律是两 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如a × b × c=a × (b × c) a × c+b × c= ( a+b )× c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和不变。 字母表达是:a×(b+c) =a×b+a×c 扩展:变式一 a×(b-c) =a×b-a×c 变式二 a×b+a=a×(b+1)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 减。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 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 则 a 能被 b 整除,b 能整除a。 (5) 0 乘任何数等于0,0除c 任数(不等于0)等于0 四、减法简便运算: 1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 c-b 五、除法简便运算:

四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乘法与除法的关系_沪教版

2019年小学数学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乘法与除法的关系1.已知△、□、○分别表示不相同的自然数(0除外),并且□×△=○,那么,下面的算式正确的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果△是□的5倍,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5 B.△=□+5 C.△×5=□ D.△=□×5 3.计算86÷4时,可以用()来验算. A.21×4+4 B.21×4+2 C.20×4+6 D.21×4 4.3.8=100×(),括号里应填几? A.380 B.0.38 C.0.038 5.如果△×□=〇,那么下面第()个算式是正确的. A.△÷〇=□ B.〇﹣□=△ C.〇÷△=□ 6.除法是()的逆运算. A.加法 B.乘法 C.减法 7.没有余数的除法题,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 8.根据38×2.2=83.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3.8×2.2= 8.36÷2.2= . 9.已知125×23=2875,那么1.25×2.3= ,28.75÷2.3= . 10.横线里最大填几? 42×<357 80×<583 53×<682. 11.如果b÷a=8,那么a÷b= . 12.乘法中的积相当于除法中的. 13.减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判断对错)

14.小方用×4+2=434验算一道除法算 式,= . 15.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那么,被除数﹣除数×商= . 16.被除数÷除数=10,被除数﹣除数=2.7,被除数是,除数是. 17.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24<100 46×<217. 18.横线上里最大能填几? ×8<65 <5×930>5××6<40. 19.根据第一栏的数填其他各栏的数. 被除数17.51175.1 0.175117.51 除数8.5850.850.085 商2.06 2.06 20.6 20.请根据369÷3=123这个算式再写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21.把549×3=1647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22.除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判断对错) 23.在横线里填合适的数. ×4=88 42× =189 26× =637 ×8=26.4.

乘法除法地意义、区分与应用

乘法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探究乘除法关系及求解乘除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探究乘法意义: 1、游戏:比一比谁最快 任务条:看图写算式 ?个小方格 学生汇报,师板书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特别快,我很想知道你怎么会那么快呀?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生小组活动) [ 设计说明:用“比比谁最快”的游戏引入,让学生看图写算式,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一种是用乘法计算,显然用乘法计算的学生动作比较快。通过回答三个问题:1、为什么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计算出结果?2、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3、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呢?学生通过举例讨论后得出: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2、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3+3+3+3+3+3=18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7+7+7+7+7+7+7+7+7=63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1+1+1+1+1+1+1=7 乘法算式: 3、引导提问: (1)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4、乘法的意义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 (1)几个几(几份,每份几个,叫做几个几)例;4个3,表示四份每份3个 算式:4×3=12 例题 分别写出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每棵树上挂了四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几个灯笼? 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7只老鹰,12只猴子,动物园里的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脚?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5棵,12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小明买了3跟铅笔,一根5角,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2)倍(把一个小的看成一份,大数有这样的几份,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例:3的五倍 算式:3×5=15 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3的5倍是多少? 3x5=15 4的10倍是多少? 7的9倍是多少?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5、复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乘数×乘数=积 二、再次探究,理解除法意义: 师:刚才你们学得很棒!现在还有一个任务等着大家。 1. 看图写算式 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讨论理解 板书两个除法算式及任务一中的乘法算式 3×4=12 12÷4=3 12÷3= 4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乘除法的关系》教案

第五课时乘除法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后,理解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就显得水到渠成。教材设置了蒸包子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教师重在引导组织学生探究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求商的方法,并进行及时的总结。 (二)核心能力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乘法,在学习表内除法的时候,引导学生找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初步的模型思想,提高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在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 2.在不同的练习中,掌握求商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 (五)学习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关系。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看看下面的题目你能快速口算出结果吗? 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都用了哪些口诀吧! 师:看来,乘法口诀不但可以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也可以计算除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计算乘、除法算式的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初步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继续探究乘除法的关系打下了基础。】2.问题探究 (1)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课件出示下图) 师:瞧,厨师正准备蒸包子,你能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吗? 对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给予肯定。 师: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思考,同桌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①乘法问题:每笼装4个包子,装了6笼,一共有多少个包子需要蒸? 师: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4×6=24(个) 师:这是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师:如果知道了: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装4个,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对,可以问,需要装几笼? 师:那算式该怎样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算: 150+90 43-0 0×135 0+50 52-25 0÷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 112-47×2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0= 456+0= 567-0= 336-336= 234+0= 125×0= 0÷27= 76×0=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 7+0=7,7-0=7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7=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7=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7=0 小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知识点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7÷0= (2)引发思考: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被除数=除数×商 提问:什么数同0相乘等于7? 小组讨论交流:没有。 小结: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 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 68÷0= 0÷0= 知识点3 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39÷2=19 (1) 184÷12=15 (4)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课堂作业】 1.计算下列各题:

人教版:乘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在前三年半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但是学生没有从字面上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本小节教材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对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关系式明确地概括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及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它们进行验算.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打基础的。那么教学难点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理解整除概念时,对整除算式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的几种不同叙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法建议 1、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就可以通过学生学过的一道乘法应用题引出,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由乘法算式转换成除法算式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小组、同桌、集体)、互相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除法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 2、注意概念的归纳与概括.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概念时,可以通过与整除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并从发现中归纳总结出什么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 一、填空 1.被除数=() 2.除数=() 3.160÷()=8 ()÷25=5 4.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36,甲数是108,乙数是多少?列式是() 5.甲、乙两数的和是240,且甲数是乙数的4倍,则甲数是(),乙数是() 二、选择 1.两个数相除的商是否正确,不可以用()验算。 ①商×除数②被除数÷商③除数÷商 2.144÷x=12,x=() ①1728②21③12 三、求未知数x ① x÷50=14②141÷x=47

③ x÷40=12④357÷x=7 ⑤ x÷15=8⑥32÷x=4 四、列式 1.什么数除以21得5? 2.423除以什么数得9?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二)一、选择 1.学校有柏树50棵,比杉树多20棵,杉树有多少棵? 设杉数是x棵。根据题意,得() ① x-20=50 ②50-20=x ③50-x=20 2.一块长方形的钢板,长6米,周长是16米,钢板的宽是多少米? 设钢板的宽是x米,下面列式错误的是() ① x+6=16÷2②6×x=16 ③(6+x)×2=16 二、求未知数x

1.19×x=988 2. x×37=111 3.8×x=64 4. x×50=800 三、列式计算 1.一个数先扩大4倍,再扩大25倍得1800,求这个数。 2.如果甲数×乙数=396,丙数-乙数=甲数,乙数是33,丙数是多少? 四、应用题(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 1.小方用24元买了12本练习本,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2.四年级的学生订《小学生数学报》195份,是三年级学生订的份数的3倍,三年级学生订了多少份? 3.食堂原有大米960千克,吃了2袋后,还剩下660千克。每袋大米多少千克?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总复习教学设计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总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总复习第1、2、4题,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三第1、2、3、8题。 【教学目标】 1.整理本期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正确读、写乘除法算式,说出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1.看目录,回忆整理 教师:孩子们,本期新课内容的学习已经结束。请打开教科书目录看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后跟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归纳整理 本期主要内容有:(1)表内乘法和除法;(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4)测量长度。 3.揭示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强化复习,沟通联系 1.复习乘法的意义 (1)质疑问难。 教师:你对乘法有哪些了解?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①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②我会在摆一摆中说乘法算式。

③我会根据乘法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④我会用乘法解决问题。 ⑤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 (2)深化认识。 ①完成教科书第99页总复习第1题。 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再写算式,最后说一说怎样想的。 想:每堆6朵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追问:为什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乘法算?(因为每堆6朵花,有3堆,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就是求3个6相加的和,所以用乘法算。) 教师依次增加1个6朵,2个6朵,3个6朵……9个6朵,学生口头列式(抢答)。 ②写一写,画一画。 写一个乘法算式(如:4×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想法。 (3)强化练习。 看图填一填。(见课件) 独立思考后口答,并说说第2小题为什么只写一个乘法算式? (4)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 2.复习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0页第4题。 议一议: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教师:什么是平均分呢? 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师: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用图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1: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3个放1份。 学生2: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先每份分1个,分去5个,再每份分1个,再分走5个,最后每份分1个,刚好分完。 小结:平均分可以1次每份分1个,几次分完;也可以每份分几个,1次分完。 (2)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多少个?怎样列式? (3)口答:把5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54里面有几个9?

5、2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5、2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专题一 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1.计算2013201421)(21)-的结果是 ( ) A .1 B .-1 C 、21 D 、 21 2、 设a >,化简 a a ab b b 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9966 x x x x --=--且x 为偶数,2221 1 x x x -+-的值. 52 21 2x x x --2x >),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x 的值代 入求值.

专题二 二次根式的化简 6.把(1a b a b --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正确的结果是 ( ) A . a b - B .b a - C .b a -- D .a b -- 7.若22120102011n +=+,则21n += ( ) A .2011 B .2010 C .4022 D .4021 8、 计算232217122-- ( ) A 、 54 2- B 、 421 C 、 5 D 、 1 9.已知m 20121 -,求54322011m m m --的值、

10.阅读下面的材料,解答后面给出的问题: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 互为有理化因式,a 与 a 2121、 (1)请你再写出两个二次根式,使它们互为有理化因式: 、 这样,化简一个分母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的 方法就可以了,例如: .66 2339623) 33)(33()33(233236333232+=-+=+-+=-?=??= (2)请仿照上面给出的方法化简下列各式: );1(11;223223≠--+-b b b ②①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知识要点】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四年级上册 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能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游戏引入 1. 游戏:比一比谁最快 任务条:看图写算式 生1:7+7+7+7=28 生2:4+4+4+4+4+4+4=28 生3:4×7=28 生4:7×4=28 生1:4×3=12,3×4=12 生2:1×12=12,12×1=12 生3:2×6=12,6×2=12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算得特别快,我想知道怎么会算得那么快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呀?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新知识的探究吧! (二)提出课题 二、新课探索 (一)探究一 1. 乘法的意义 (1)师:刚才在“比一比谁最快”的游戏中有的同学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 (生小组活动) 反馈: 生1:加法算式中,加数必须相同,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生2:当所有的加数一样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练习: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 生1:7×2=14 加法算式:3+3+3+3+3+3=18 乘法算式: 生2:6×3=18 加法算式:7+7+7+7+7+7+7+7+7=63 乘法算式: 生3:9×7=63 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完整版)二次根式乘除法(含答案)

一、知识聚焦: 1.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2.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这两个因式积的算术平方根。 3.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4.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两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商,等于这两个数的商的算术平方根。 5.最简二次根式: 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6.分母有理化: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 二、经典例题: 例1.化简 (0 x ≥y ,0≥ 例2.计算 2 5?3 15 ? 2 例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 例4.化简: ,0 x)0 ≥y x ≥y (> >b )0 (> (≥ ,0 ,0 a)0 (4 例5.计算: 例6.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1)b a 23 (2) 2 3ab (3)22y x + (4))(b a b a >- (5)5 (6)xy 8 例7. 把下列各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12 (2)b a 245 (3)x y x 2 例8. 把下列各式分母有理化 例9. 比较3223和两个实数的大小 答案: 例 例2. (1(2)303 (3) (4)6 例3. (1)不正确. ×3=6 (2) 例4.(1) 83 (2)a b 38 (3)y x 83 (4)y x 135 例5.(1)2 (2)23 (3)2 (4)22 例6.(3),(4),(5)是,其它不是 例7.(1)23, (2) b a 53, (3) xy x 例8. (1)21 14 4- (2) b a b a a ++2 例9. 3223> 三、基础演练: 1. ②× 2.化简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5页~第8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预设: 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生1:3+3+3+3=12 生2:3×4=12 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预设: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 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 (3)12÷4=3 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预设: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导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例题2和练习五相应的练习)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导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导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1、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 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 算式。 2、谈话: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 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到 荒山上正在植树造林呢。听。学生动手分 一分,在练习 本上写一写, 组内说一说。 把计算教学 置入生活情 境中去,激发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探析问题 1、合作探究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 (1)、学生独立观察,说说图意。 (2)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 (3)、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 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 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 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 行栽多少棵? 观察主题图, 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 内交流从图 中了解到的 信息。 提出数学问 题 列出一道乘 法算式和两 道除法算式, 展示学生自 己提出的问 题,满足学生 的成就感,激 起学生进一 步表现的欲 望。

(5)、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 优化梳理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二,比较两个除法算式 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仔细观察三个算式,都用哪些乘法口 诀求商?你还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点拨,师生共同归纳: (1)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算式求商可 以直接用口诀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 快。 (2)这两个除法算式中的商与除数 正好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被除数就 是乘法算式中的积。 比较两个除 法算式与乘 法算式的联 系。 通过比较这 些除法算式 求商的方法 发现规律。 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比 较、归纳等思 维能力。 互动作业生成问题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2 题。 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你有 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 的方法。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 完成 学生独 立完成,观察 每组算式,有 所发现。小组 内交流自己 的发现。再全 班汇报。 要求学 生口述对题 意的理解以 及求商的方 法。 要求学 生读懂题意, 理解题意,独 立完成。 通过练习,帮 助学生进一 步巩固“用 2~6的乘法 口诀求商”的 方法。 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 么? 自我回顾,自 我总结,互相 帮助 引导学生对 所学的知识 进行回顾,加 深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每行栽4棵树,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树?4×6=24 一共栽了24棵树,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24÷4=6 一共栽了24棵树,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24÷6=4

二次根式的乘法与除法练习

二次根式的乘法与除法 (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a b a +=+2)( B .ab b a =+ C .b a b a +=+22 D .a a a =?1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a b a b a -=-+2))(2( B .1239)33(2=+=+ C .32)23(6+=+÷ D .641426412)232(2-=+-=- 3.)32)(23(+-等于( ). A .7 B .223366-+- C .1 D .22336-+ 二、计算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4818)(122(+- 2 . ).32 18)(8321(-+ 3..6)1242764810(÷+- 4..)18212(2- 5.?+?-221221 6.?--+?2 818)212(2 7..)21()21(20092008-+ 8..)()(22b a b a --+ 三、解答题 1.已知,23,23-=+=y x 求(1)x 2-xy +y 2;(2)x 3y +xy 3的值. 2.已知25-=x ,求4)25()549(2++-+x x 的值.

3.如图1,在△ABC 中,∠C =90°,∠A =30°,∠B 的平分线BD 的长为4cm ,求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及面积. 图1 问题探究: 在劳技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在一张长为17cm ,宽为16cm 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cm 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长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两个顶点在长方形的边上).请你帮助同学们计算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参考答案 3.2cm 36,cm 34,cm 6,cm 32====?ABC S AB AC BC 问题探究:分三种情况计算: 图1 图2 图3 (1)当AE =AF =10cm 时(如图1),S △AEF =50(cm 2) (2)当AE =EF =10cm 时(如图2),BF =8(cm),)cm (40212==??BF AE S AEF (3)当AE =EF =10cm 时(如图3),?==?)cm (515),cm (512AEF S DF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课时练习D卷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课时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a , b是两个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a× =b÷ ,那么()。 A . a<b B . a>b C . a=b D . 无法确定 2. (2分)除数()商=被除数 A . + B . - C . × D . ÷ 3. (2分)除数是4,商是8,被除数是几?正确的列式计算是() A . 8÷4=2 B . 4×8=32 C . 8+4=12 D . 8-4=4

4. (2分) (2016四下·简阳期中) 如果□÷△=○,那么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5. (2分)被除数()商=除数 A . + B . - C . × D . ÷ 6. (2分) x , y是两个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x× =y÷ ,那么()。 A . x<y B . x>y C . x=y D . 无法确定 7. (2分)能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的式子是() A . 1.3×8.9+1.3×1.1 B . 16.38+9.45+90.55 C . 87×1.25×8 8. (2分)如果÷ = ,那么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 . × =

B . × = C . ÷ = 9. (2分)羊大概有()只 A . 15只 B . 30只 C . 20只 10. (2分)与18600相邻的两个数的和是() A . 37200 B . 37201 C . 36202 D . 36220 11. (2分) (2019三上·陇县期中) 计算完880-229=651之后,正确的验算方法为()。 A . 880+651 B . 229+651 C . 651-229 12. (2分)一个数减3.48,差是2.2,这个数是()

乘除法各部分之关系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2--23页6—9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法的性质。 2、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获得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一)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吗?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在二年级学的根据乘法口诀五七三十五咱们就能写出四道算式,谁来说说能写出那四道算式?指名口答。 课堂预设: 5×7=35 7×5=35 35÷7=5,35÷5=7 (设计目的:唤起旧知,以利迁移) 2、(教师出示教材22页第6题第(1)小题。)出示35÷7=5,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说一说是怎样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小组讨论交流。 课堂预设: 生1、我是根据被除数÷除数=商,所以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生2、我是根据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所以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生3、这里积就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一个因数相当于除数,另一个因数就相当于商 3、根据780÷13=60独立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指名交流。 情况预设:780÷60=13 13×60=780 4、每人根据刚才的样子,多写一些这样的算式,小组交流。 生1、24÷6=4 24÷4=6 4×6=24 生2、120÷60=2 120÷2=60 20×6=120 生3、45÷6=9 45÷9=6 9×6=45 …… 5、观察这些算式,你能不能想到一种办法,能概括地表达这种变化?

乘除法的关系及运算律知识点整理

乘除法的关系及运算律【知识要点】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 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或 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积扩大m×n倍; 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积缩小m×n倍; 一个因数扩大(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n倍,积扩大或缩小m÷n倍。 (六)解决问题: 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延伸: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最多、最少问题 人数最少多买贵的,人数最少多买便宜的。 4、购物、旅游合算问题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5.2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5.2.1 二次根式的乘法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逆用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2、 通过逆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逆用积的算式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难点:二次根式乘法结果的化简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复习: 1 米的长方形空地上种草皮,如果草皮每平方米a 元,那么这块空地铺满草皮需要多少元?(学生独立作) 估计学生会用下面方法: (1 元,(2 ≈7.3×2.4=17.52a,(元) (元 ) 18a ===

分析:方法1的结果还不明朗,方法2的结果是近似值,方法3的结果是准确 是什么运算?(二次根式的乘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4.2.1 二次根式的乘法。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二次根式乘法的法则 (1) ,这样计算对吗?你是根据什么法 则想到这样计算的呢? 吗? 二次根式相乘,等于把它们的被开方数相乘。 2 二次根式乘法的初步应用 例 1 计算:(1 (2) 解: (2) 点评: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后,一定要将被开方数化简,化简的方法是把每个因数分解质因数,写成的形式,再用积的算式平方根的性质和进行化简。 例2 计算下列各式,其中a ≥0,b ≥ 解:(1 00)00)ab a b a b =≥≥=≥≥,,00)a b =≥≥,==210=?==?=2a b (0)a a =≥3==

(2)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二次根式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3 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对称轴为EF ,MN ,其中E,F , M ,N 分别在边AB,DC ,AD ,BC 上,连接ME ,EN ,NF ,FM , 则四边形ENFM 是菱形,设 ,试问: 菱形 ABCD 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 (1)交流解题方法,求周长先要求出边长,可用勾股定理 求面积可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的积的一半。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解:∵四边形MENF 是菱形, ∴MO=MN= AB=,OF=EF=BC=,MN ⊥EF, Rt △MOF 中, ∴菱形ABCD 的周长为:, 面积为: 2 二次根式乘法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例4 不求值比较的大小 (1) (2 214570=?==?=,BC =12121212121232MF ====3462?=12MN E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