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议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最本质、最核心的规定。

当前社会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念比较滞后。当下仍然有人只重经济增长,忽视社会管理;重权利拥有,轻民生保障;重刚性控制,轻柔性服务。二是法治不够完备。不仅管理法规存在诸多空白、漏洞,而且个别已有法规也严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甚至成为部门利益的象征。在法规的执行方面也存在某些偏差。三是范式简单。在个别地区或层级,党委、政府在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导作用方面存在“缺位”现象,而在许多具体社会事务的管理方面则存在“越位”和“错位”现象;同时,社会组织的发育和人民群众参与度也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还存在运行机制、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偏差与失误。为了推进我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和谐保平安。

1、强化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

2、强化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源头治理。将矛盾纠纷隐患、突出治安

隐患、安全事故隐患“三大隐患”排查治理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3、加强以社会特殊群体、犯罪高危群体和城市边缘群体为主体的社会治安“三大群体”源头管理。推广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全面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

4、加大对旅馆、典当、刻章、开锁、机动车租赁维修拆解、废旧金属回收等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娱乐场所、批发市场、物流运输、建筑工程、征地拆迁、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滚动排查。

5、强化新兴媒体建设管理。加强对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不断净化网络环境。

6、强化社会力量服务管理。积极探索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实行分类发展、分类管理的有效办法。积极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积极分子等社会管理力量,引导其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7、强化社会治安严打整治。

8、强化社会治安动态管控。着力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9、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大联勤”。建设街道(镇)综治工作中心平台,整合公安、司法行政、工商、城管、交通、民政等基层力量。

10、实施警情预警与等级布控联动的科学防控管理模式。街道建立警情发布网,由派出所每天定时向村、社区综治办公室、村班子成员等通报辖区前一天警情,村综治工作室根据《每日警情通报》,确定

巡防等级,进行力量部署、落实防控措施。同时建立警情反馈机制,各村、社区及时将工作落实情况反馈给派出所。

二、探索以志愿服务为理念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在组织发动上,积极引入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宣传、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吸纳机关、团体、党员、团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大学生、退休人员、待(失)业人员、外来人口等社会各类群体公共参与。建立志愿者工作时间和数量登记制度、积分制度、星级评定制度、优秀人员奖励制度,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增强成就感,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对外形象宣传上,要求志愿者佩带徽章,提高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的影响力,激发志愿者的集体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志愿者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之成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风景线。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民生工程是社会建设的基础环节。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所以,社会建设应以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