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进入衰退阶段,使中小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使企业已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更难。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这次难关,关键问题就是要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本文试图研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原因,探询金融危机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对策。

关键字: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难

Abstract: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Es has been the existence of a U.S. sub-prime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have made the world economy into a recession phase,so that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SME development, deteriorating,so that enterprises have to face a more difficult issue of financing difficult. How to help SMEs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the key issue is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enterpris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context of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SM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or analysis and then focus on these reasons,approached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eas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or SMEs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financial crisis,financing difficulties for SMEs.

目录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4)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冲击 (4)

(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4)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5)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解释 (5)

(二)内部原因——自身发育不良 (5)

(三)外部原因 (6)

3.政府服务支持不力 (6)

三、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6)

(一)中小企业要完善自身体制,实现自救 (6)

(二)加强法制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7)

(三)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担保体系,提高贷款效率 (7)

(四)加强政府的扶持 (8)

[1]阮兢青陈文标《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发展2009年2月 (9)

[3]赵国义《如何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5月 (9)

[5]陈晓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月 (9)

[7]郭慧《经济危机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抉择》管理观察2009年6月 (9)

[9]李善同刘勇《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研究》科学决策2001年4月 (9)

[11]夏九洲《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比较分析》消费导刊2009年4月 (9)

[13]苗丽娜《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问题研究》硕士论文2006年4月 (9)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冲击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金融环境趋紧,并正逐步影响到实体经济。国际经济下滑、国内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等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内源融资能力大幅降低的同时,主要外援资金渠道金融机构贷款也大幅缩减,相当部分中小企业正在或将要经受着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金短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金融市场冻结,中小企业国际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大概在30%左右,而且资金链断裂呈蔓延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降低②国内商业银行加强风险防控,提升中小企业取得信贷门槛③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融资缺口进一步加大④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倾向缩减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2.出口贸易下滑。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的经济走向衰退,需求大幅下降,造成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下降。

3.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升。这些成本的上升,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下降的可能,使企业长期维持在一个高成本的状态,使企业生存的难度加大。长期下去就是迫使企业减产,甚至面临生存困难。

(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骤减,直接贷款困难重重

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股票、债券等筹集资金,但是事实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以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难度很大、比例极低。主要原因:一是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规模有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二是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用基础不稳定风险集中;三是全球性股灾杜绝了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念头,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使沪深指数一路狂跌,这使即使具备条件上市融资的一些中小企业也放弃了走这条路,实际上根本无法从股票市场筹集到资金。

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银行抵押贷款,直接贷给企业;二是对个人的抵押贷款和消费信用贷款,贷给企业股东个人;三是有担保的信用贷款。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急需大量资金用于发展,然而其本身资产较小,缺乏足够的担保物,且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风险增加。商业银行受资金供给能力和风险

控制的约束,就存在“惜贷”现象,难以满足中小企业扩大的融资需求。

2.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加剧其融资成本压力

一方面贷款利率提高将导致利息支出的增加、财务费用增加,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虽然央行建议各商业银行增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商业银行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更偏向于大型企业,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难以从正式金融渠道获取资金,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寻找高成本资金。目前,非正式市场利率至少在10%以上,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借贷市场的利率已达20%~30%,甚至更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压力很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解释

中小企业概念界定模糊,数据资料不完整。现实中真正融资困难的是那些微小型企业。而我国目前没有关于微型企业的界定。对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十分重要,只有界定了范围,政府、金融机构等才能更好地提供具体服务。另外,我国目前缺乏中小企业专门具体的数据库供研究者使用,这严重制约了学者们深入分析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使得融资困难重重。

(二)内部原因——自身发育不良

1.企业实力较弱,生产资金短缺,偿债能力低下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这些问题导致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从而融资状况较差,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缺乏抗风险能力的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更严峻。中小企业一般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创立,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产权结构不明晰,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开拓新的市场难,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了其履约能力的下降。这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门的知识和足够的资源来管理应收账款,过分依赖为数不多的客户,一旦客户拖欠货款,就会影响资金周转,企业的财务必然陷入困境。

2.高经营风险,存活率低

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经营风险,存活率低。我国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有70%到80%生存期不过3到5年,10%到20%在5到10年内关门,能坚持15年以上的约占5%。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中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所受损失相对较严重,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或破产的现象,如广东近期有2万至3万家大大小小的工厂倒闭,生存环境的恶化更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日益

增加,所以对其贷款必然是高风险的,这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天然的困难。

3.诚信问题.借款资信度不高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少,企业的履约意识和诚信观念十分淡薄,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还款能力差、恶意举债、转嫁风险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企业拖欠帐款、贷款等问题,不良融资率高,影响了融资企业或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这使得他们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或贷款显得非常谨慎。

(三)外部原因

1.宏观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危机)

宏观环境的恶化,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本来就主要依靠低价格制胜的大量中国企业靠提高产品价格来保证利润变得非常困难。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将遭受严峻的考验,一批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融资迫在眉睫。

2.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的每笔贷款往往具有数额不大、期限短、时效快等特点,对于同样数额的贷款,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比对大企业贷款的业务量要大得多,进而交易成本也大得多。但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却大致相同,致使银行的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所以银行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角度出发,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即便为中小企业贷款,也往往卡的过严、过死。

3.政府服务支持不力

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提供支持保障,目前只是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中小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不平等。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仍流于形式,服务不到位且存在着乱收费现象,缺乏扶持其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政府对担保机构支持力度不够及评价和考核体系尚未建立,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担保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其功能难以发挥。

三、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要完善自身体制,实现自救

1.完善内部管理,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要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素质,恪守信用。作为企业,要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选好项目、选好产品,并配备高水平的经营团队,当然也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由其共同搞好项目融资和资金运作。

中小企业应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中小企业要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应牢固树立诚信经营观念,以信用为基础扩大自身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应当在市场经济中通过竞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诚信形象。同时应尽快按照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构建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诚信征集、诚信评价体系。

2.直接融资与债券融资共进,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创造条件,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各种方式直接融资。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具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另一方面,还应鼓励中小企业以吸引外部直接投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要摆脱中小企业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依赖,构建中小企业更为广泛畅通的间接融资体系

中小企业还要不断拓展自身融资渠道,利用融资租赁、票据贴现、买方信贷、出口创汇贷款、联合协作贷款等多种形式进行融资。融资渠道的拓展既可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也可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二)加强法制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中小企业虽然是“中小”,但是其发展课题却是个大课题。很多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比如美国很早就有《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小企业资助法》,日本有《中小企业基本法》,韩国有《中小企业振兴法》,德国有各种中小企业促进的保证办法。他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也高度关注中小企业问题,并于2006年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在风险机制的监督和防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而这也制约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

(三)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担保体系,提高贷款效率

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构建良好金融支持环境的必要条件。一是要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专门对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包括政府拨款建立的非盈利性担保公司以及其他的小型担保公司,民间组织建立的互助性担保基金、企业集资建立的行业内互助性担保基金等。还可以考虑直接由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进行小额的特定项目融资。二是要深入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活动,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三是要推动中小

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加紧研究和建立再担保机构,以利于提高担保机构资金放大倍数,扩充融资担保额度,也有利于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促进担保机构与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法规,制定信用中介机构管理法规和调整信用评级行为的法律制度。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对担保机构的行业监管与自律、市场准入资质、设立与推出制度、财务内控制度、风险防范和损失分担机制等做出规定。

建立以财政为主体,以企业法人、社会团体等共同组建的信用担保体系,规范信用担保基金的运作;严格控制风险,明确责任分担;拓展担保业务,扩大担保规模;要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得到鼓励,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罚。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企业、银行、政府及其他机构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四)加强政府的扶持

在当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搭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资金供给对接平台,协调信用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贷款银行共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通过谋求金融支持协同效应,争取更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实践证明,通过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以银企洽谈会的形式加强银行、担保机构、企业的交流,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解决。

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由这些担保机构去综合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经营情况等因素,给一些相对综合评价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从而增强银行发放贷款的信心。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直接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比如说税收的优惠、财政的补贴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总之,金融危机下,只有中小企业、金融体系、政府,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才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阮兢青陈文标《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发展2009年2月

[2]蔡则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出入选择》金融纵横2001年11月

[3]赵国义《如何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5月

[4]张优勤《金融危机下再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商场现代化2009年9月

[5]陈晓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月

[6]雷少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题思路》财会月刊2006年3月

[7]郭慧《经济危机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抉择》管理观察2009年6月

[8]卢美玲《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经济视角(下)2009年3月

[9]李善同刘勇《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研究》科学决策2001年4月

[10]滕莉莉《东盟若干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1月

[11]夏九洲《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比较分析》消费导刊2009年4月

[12]Zhuo Tao《日本企业振兴政策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

[13]苗丽娜《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问题研究》硕士论文2006年4月

[14]詹姆斯C.范霍恩与小约翰M.瓦霍维奇著《现代企业融资问题》郭浩.徐林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谢辞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为我提供各种参考资料,及时的对我进行论文指导并对我的论文提出各种意见与建议。感谢各位同学对我提供资源共享与经验共享。感谢实习单位对我的信任,让我的论文资料得到充实。最后感谢XXX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便利的写作环境,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这篇论文。

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课程:当代中国经济环境 班级:2014MBA F2班 授课教师:韩小明 学院:商学院 学号:2014102604 姓名:武杰

韩教授的《当代中国经济环境》课上,对07年全球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金融危机,是决策者错误根据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来决定政策,并在危机爆发后采取错误对策导致的”的观点。韩教授的分析非常专业,引人深思。这里,我想用一种更简单直接的分析方法,谈一下我对金融危机原因的看法。 回顾历史上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如1637年郁金香危机、1720年南海泡沫、1907年美国银行恐慌、29-33年经济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及07年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以一个共通点:某种投资类产品(郁金香球茎、股票或者债券等)价格经过一段时间上涨后,发生崩盘式下跌进而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投资类产品的崩盘式下跌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产品的涉及面越广,崩盘幅度越大,危机就越强烈。 那么这些投资类产品为什么会发生突然价格雪崩呢?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发生价格突然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之前这些投资产品价格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价值。试想如果人们买进的资产价格和其价值差异不大的话,即便有什么风吹草动,也不会有恐慌性抛售情况,进而也不会有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金融危机也不会出现。如下图所示,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这些投资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繁荣,实际上是真正的危机。我们甚至可以认为,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市场对资产价格的自发性纠正行为,只是由于这种纠正的破坏性,才会被我们称之为危机。 那么造成这种不正常的价格偏离价格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的投机心理,我们可以把他称之为“博傻”心理。实际上当郁金香球茎、房地产或者一些股票等价格已经显著高于其价值时,人们真的不知道吗?其实并非如此。投资者们并不“傻”,只是想“傻大胆”地买进,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一个“更傻”的投资者,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就可以实现投资获利。当绝大部分投资者都这么想时,交易就会活跃起来,投资产品也会不断上涨,上演一场“博傻”大戏。这时,认识到潜在危机的投资者,如果坚持认为价格被高估,不进行买进,反而只能看到其他“傻子”赚钱。在利益的诱导下,人们非常容易变为“傻子”。只要这些“傻子”之间的击鼓传花式的游戏有“更傻”的接盘者,这个游戏

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

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0-01-20T14:30:02.793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下供稿作者:龙恒勇 [导读] 近几年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垄断资本盈利的需要,创新了许多金融产品,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 龙恒勇(贵州省中共黔南州委党校讲师558001) [摘要]透过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表面现象,笔者力图对与之相关的社会发展规律、经济伦理、危机管理、和谐世界建设四个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关键词]金融危机哲学反思社会发展规律经济伦理危机管理和谐世界 2008年发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各国纷纷放松经济政策以增强市场信心,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同时搭建合作平台以共同应对这场危机。探究这场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影响、应对之策及其启示成为时下的热点问题。透过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表面现象,笔者力图对与之相关的四个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一、社会发展规律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马克思的《资本论》再度成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畅销书,这说明了这部伟大著作所阐述的真知灼见在今天仍然具有说服力。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事后,人们纷纷探究其产生根源。其实,马克思对此早已作出科学结论: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内部一切冲突和失衡的根源。 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商品内在矛盾的演绎作为逻辑起点,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的客观的基本事实:资本的扩张和控制涉及一切领域。受竞争压力和追逐利润的动机所驱使,资本的本性通过人格化的力量得以体现并努力保持资本的运动状态。强化这种运动趋势以突破某种程度的临界点,势必导致垄断取代自由竞争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显而易见,这次金融危机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和预言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资本是剥削活劳动的工具,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贪婪和冒险是其本性。这种本性之所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可以追溯到生产社会化的无条件要求和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化的顽固坚持所形成的根本性矛盾,换言之,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资本家追求利润的狭隘目标的冲突不断加深。对此,这次金融危机作了进一步的生动诠释和昭示。尽管当今的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进行了一些局部的调整,但是它无法从长期的角度有效地调整生产与消费的冲突,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的命运。20世纪曾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明确提出需求创造供给、有效需求等理论,他们虽然颠倒了供给决定需求的客观规律,但是在无意之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扩大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资本主义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却收效甚微,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便是明证。近几年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垄断资本盈利的需要,创新了许多金融产品,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一度营造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但其经济泡沫终究破碎。探究其根源,表面上是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虚拟经济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实质上是资本盈利的贪婪本性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导致宏观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的恶果累积以一种极端和强制的方式所进行的能量释放。正是这种实质性的因素支配表面性的因素,并使后者成为一种必然。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局部性调整措施阻挡不了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容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空间日益缩小,社会生产力无限发展的内在要求最终必然要突破资本主义的束缚,资本主义最终让位于高级社会形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最终结局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 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根源及其前途,进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经济伦理问题 经济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对经济发展的规范和价值问题予以哲学考量。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在一个侧面上可以表征为经济伦理的缺失,其所凸显的主要问题是将生产与消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本末倒置。 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进行适度消费,是维系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关系的必要条件。否则,将导致经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倒置是有必然性的,但这种必然不是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永恒存在提供某种可靠的保证,而是蕴含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高级社会形态所替代的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这次金融危机清楚地演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消费的扭曲关系:生产受制于消费,而过度的信贷消费却破坏了生产秩序和生产力的发展。究其实质,这次金融危机仍然是生产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衡的危机,归根结底是生产相对于有效的消费需求能力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实就是经济伦理的危机,从中折射出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的深层次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丧失生产资料,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力的使用权缺乏自主权,进而对劳动成果的分配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劳动的异化决定了消费的异化。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了劳动者的消费活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维持和再造。劳动和消费的异化强化了资本拜物教,而资本的本性不是满足劳动者的消费需要,贪婪和冒险的本性使资本的运动无视实际消费能力的制约。当资本的盲目扩张运动超过一定程度时,实现商品价值的惊险跳跃成为资本家难以逾越的鸿沟,最后只得求助于国家的力量。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资本家的救命稻草,它所累积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增加了以后的危机的破坏力。这一点已经为资本主义危机史所证明。 2008年金融危机所体现的经济伦理缺失还存在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发展。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而不是相反。如果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超前发展,就会引起投机之风盛行、道德风险加剧,给经济增长的后劲埋下隐患。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西方哲学思潮,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人本主义反对科学理性,往往通过非理性的形式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这也就难怪以人本主义为圭皋的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框架中非常突出超前消费和借贷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甚至发展至过度、超量和比例失衡的悖论怪圈之中。实践证明,通过过度的金融创新、虚拟经济发展来实现超前消费的拉动作用是难以持续的。毋庸讳言,产生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复杂的交易模型和高杠杆率的交易模式使得价格机制的联系非常紧密,并且所配置资产的价格的相关性为正,使得预期资产价格的波动率增加,信用链条断裂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一些市场主体甚至是国家主体在金融危机中出现了诚信和信用危机。 经济伦理不是可有可无的,基本道德价值观的严重缺失,不仅阻碍经济发展,而且损害经济发展的人文价值。 三、危机管理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爆发到应对和善后的全过程是危机管理的过程。一个良好的危机管理系统由防范、预警、应急、善后评估、自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29392706.html,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作者:杨心远 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24期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各领域的金融市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东南亚国家 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东南亚国家所受到了具体影响实施了分析研究,并对东南亚国家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策略进行了制定,对提升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优化处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东南亚;优化措施 世界金融危机对各领域经济发展具备较大的破坏力,东南亚国家正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一领域实施有效的金融危机因素研究分析,并制定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是目前经济工作领域很多人士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 1.虚拟经济所受的影响 虚拟经济手段是目前东南亚国家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虚拟经济技术和相关国际金融保障体系建设状态的完善,很多金融机构都已经将虚拟经济的发展作为优化融资水平的一项关键性业务,尤其在东南亚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的快速成熟很大程度上依赖虚拟经济体系的建设。 可使用公式:C+CFr=Ywr一Twr+pwr 进行虚拟经济影响性特征核算。C为虚拟经济指数,当指数为0.05>C时,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当Twr较高时,C值不足0.05,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并研讨东南亚国家受到的具体影响。东南亚国家在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美国的债券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程度的业务交集,在这样的情况下,抵押贷款业务办理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虚拟经济体系的稳定水平。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东南亚金融机构在虚拟经济层面共涉及美国债券453亿美元,如果北美经济得不到缓解,将会造成资产市场估值状态的持续恶化,使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在虚拟经济体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出现更为严重的危机。 2.国家外汇储备所受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管理工作是应对金融危机较为有效的因素,东南亚虽然在金融危机开始之前具备对外汇储备管理工作的理解,但社会体制的状态决定了东南亚国家的外汇管理工作机制很难

反思金融危机来自美国个人投资者的三个教训

反思金融危机:来自美国个人投资者的三个教训 教训一:房地产的刚性需求论不一定靠谱 国内目前比较流行所谓的房地产刚性需求理论。实际上,在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投资者就因信奉这一理论而在房地产市场上取得过阶段性的丰硕收益。当时,这一理论的几个假设几乎完美无缺:(1)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婴儿潮”一代开始退休,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仅要保留现有居所,还要在美国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区购买过冬专用房;(2)来自全球的技术和投资新移民不断涌入美国,这些新移民既有强烈的购房意愿,也有充分的财务能力;(3)国内外投资者对美国房地产的配置偏好继续走强;(4)长期利率水平徘徊在历史低位,可以吸引更多的首次置业者实现“美国梦”;(5)美国各州对新房地产项目实行苛刻的环保审核和动工许可制度导致供应增长缓慢等等。 正是有了这些“刚性需求”因素的支持,美国居民房地产市场在2006年年中见顶以前一直呈现出稳步上涨的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每年完工的新房数量也随之稳步攀升,导致供给实际上同步增加了(图1)。 图11989年以来美国年度新屋完工数 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局Bureau) 当市场开始掉头向下时,潜在购房者驻足观望,市场上不断增加的供给就显现出来了。同时,因按揭贷款违约而被银行收回的房屋只通过拍卖的方式出售,由于这一市场参与者的群体较小,拍卖过程短促,卖出的价格通常都不理想。每一笔未必理想的房地产交易价格都会通过产权登记过户机构及时成为公开信息,一旦通过拍卖形成的低成交价格被公开,市场就会形成一种“房价在下跌”的感性认知,并促使潜在买家下调出价或者心理预期价格,给房价带来进一步下跌的压力,市场如此则掉入了一个“房价下跌-止赎率上升-房价再下

金融危机--一些老问题的新答案

金融危机:老问题的新答案 编者按:2010年8月10日,印度储备银行 (RBI)行长苏巴拉奥发表了一篇演讲,题为《金融危机--老问题的新答案》。演讲结合金融危机影响,对一些已经有所定论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并给出了全新的答案。 一、新兴市场经济体是否已与发达经济体脱钩 在危机发生前,答案是肯定的。“脱钩论”认为,即使发达经济体进入衰退,新兴市场经济体仍能够凭借其优化的政策框架、强大的外汇储备和弹性十足的金融部门而不受影响。 很显然,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该结论未能通过考验。新兴经济体的银行部门已经逐步暴露在不良资产的风险之下,其表外项目业务也受到了严格限制。除了金融业,危机也在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层面,甚至是市场心理层面广泛蔓延。 以印度为例。尽管有健全的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印度仍然能够感觉到全球金融体系受到的冲击和震荡。全球去杠杆化的进程导致资本流动突然停滞并随即逆转,从而对印度外汇和股票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几乎同时,印度的信贷市场也由于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枯竭而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 公众心理是最具蔓延性的危机传播途径。在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几个星期,即2008年9月中旬,每天都会传来机构破产的消

息。发达国家市场信心的崩溃如病毒一般迅速传染给印度。印度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和国债市场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最后,金融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印度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急剧下降。 印度的遭遇在所有新兴经济体中非常典型。这足以说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已与发达经济体脱钩的结论站不住脚。 当然,对这个老问题的回答并不那么简单。具体而言,“硬”脱钩并不存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成为孤岛,任何经济事件都会影响到每一个经济体(影响的程度由其国家性质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度所决定)。但是,新兴经济体出于自我保护、抵御外部危机而与发达经济体“软“脱钩是有可能的。而要实现”软“脱钩,新兴经济体必须拥有多元化的经济增长引擎,建立自动稳定机制,有效规范金融系统,并使得宏观调控更加灵活和敏捷。 二、中央银行是否应坚持单一的通胀目标制 在金融危机之前,单一的通胀目标制是强有力的共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以新西兰为开端,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已超过了二十家)开始相信,调节货币政策的唯一目的是稳定通货膨胀。在金融危机之前,信奉这一“真理“的中央银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国家物价稳定,并伴随着稳步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的失业率。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单一通胀目标制遭到了怀疑。危机证明了价格稳定并不一定能够确保金融稳定。事实上,一个更强有力的论断是--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如果无视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间的“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模式,学界称之为“伞形监管模式”。随着金融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的快速推进,这种监管制度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漏洞。虽然一直有加强监管的呼声,但美国依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认为市场有其自我纠错机制,在危机爆发前对金融市场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放纵态度。 第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地区,仅保留其中的高端高价环节,同时大力在美国本土发

读《华尔街》有感—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

读《华尔街》有感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

2010年11月30日 《华尔街》一书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华尔街,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从美国诞生的第一天起,华尔街就注定将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地方。当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里换取曼哈顿的土地所有权时,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的那一片荒芜之地能够发展成为现在寸土寸金的国际金融中心,曾经为了抵御印度安土著的进攻而修建的那堵墙——华尔街,现在早已发展成为了全世界最受瞩目的地方。华尔街见证了美国资本市场两百多年来的发展史,见证了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全过程。尤其是近一百多年以来,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经历了金融市场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每一次的金融风暴总能带给人们惨痛的教训,当然这次近八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不例外。 此次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至2008年成为了席卷整个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之后又迅速蔓延,最终演变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而在去年开始,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接替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成为了全球的焦点。在本质上,华尔街是一种复杂而有效的货币资本博弈机制,它是现代美国和世界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投资融资平台和经济权力中心。它的基础是自利、公平、信用、效率以及规则制度保证,而眼下它让人看到的面目则更多是贪婪、失信、失效和失败。 2007 年华尔街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9月14日,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9月15日,有着158 年辉煌历史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9月21日,美国最大的两家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 华尔街投行神话彻底终结,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引发了更广泛的经济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等华尔街投资银行最终难逃此劫,其终极问题就在于投资银行所扮演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裁判,以

经济危机下对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些思考

经济危机下对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些思考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广泛性、持久性和严重性对各国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要求,对宏观调控产生许多有意义的启示。而且,梳理国外各经济流派宏观调控政策主张和发达国家宏观调控实践发现,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发展趋势明显。本文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决定、有关影响和启示进行分析与总结,由此反映宏观调控发展趋势和我国宏观调控效率效果。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危机宏观控制政策 一、前言 2007年8月集中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使得美国经济滑向衰退,并波及欧洲、日本乃至全球经济,进一步造成欧盟、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从英国到爱尔兰再到西班牙,房市开始降温,银行面临坏账激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已经有7000亿美国抵押贷款资金以投资方式流向国外,这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加大全球信贷紧缩和经济下滑的风险。对此,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失衡的困境,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预期;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人民币又面临对内贬值的压力。面对经济内外失衡的困境,决策层和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本文从这次经济危机的背景出发,对中国的相关经济政策做出一些思考。 二、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经济的下滑 (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采取减息、增加货币投放、加大对受次贷危机影响金融机构的援助等措施,以遏制可能出现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但效果并不如意,美国经济衰退已现端倪。在向国会提交的半年度经济预测报告中,美联储表示: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认为,经济增长前景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的风险更偏于下行。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由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建筑业受到严重影响,次贷危机已明显影响到美国的实体经济。主要表现在:就业形势恶化。住房投资下降影响到投资需求。住房市场衰退本身就带动了相关消费品支出减少,加上实际收入增长停滞不前,作为国内需求中最稳定部分的居民消费需求将大幅放缓。由于房地产业约占美国GDP 的13%,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住房市场衰退影响到相关产业,从而直接或间接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内需不足,从2007 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增长近乎停滞,美联储不断调低对经济发展的预期。 2.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继续下滑。受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趋于衰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销量锐减;二是住房价格下跌。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和销量下降,进一步导致建筑业严重不景气。此外,建筑业裁员严重影响到整体就业形势。2008年1—2月,美国总体就业出现减少,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建筑业。

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金融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总结论文 论文名称:简述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过程及影响和应对措 导论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一)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其中又包括两小方面的内容。(1)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放松金融监管。四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二是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三是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2)2008金融危机的过程。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等等。(二)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及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其中又包括两小方面的内容。(1)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金融危机使生产停滞,消费减少,经济发展缓慢,自然地有些企业缩减规模,有些企业倒闭,好多人下岗了。美国股市创出自“9·11”事件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伦敦和巴黎股市跌幅接近4%,俄罗斯股市MICEX指数更是暴挫6.2%等等。(2)世界各国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一是援助或接管问题金融机构。二是直接注资资本货币市场。三是全力保障个人存款安全。四是大规模收购不良资产。五是全球主要央行同步降息。世界各个国家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基本理念及具体措施:一是加大经济及投入力度,创造就业岗位。二是加大对小企业扶持力度,避免大幅裁员。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0-02-06T11:45:40.310Z 来源:作者:韦耀莹 [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问题所在以及与中国的比较,总结未来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基于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制的比较 韦耀莹 (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系530003)【摘要】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普遍受到了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经受这次危机的过程中都暴露出了很多相似或者不同问题,即使是不同的问题,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中肯能会遇到的,因此积极借鉴其他各国经验和教训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问题所在以及与中国的比较,总结未来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资本账户;汇率Reflection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Based on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System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ei Yao-xin 【Abstract】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generally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experiencing the course of this crisis have exposed a lot of similar or different problems, even if the problem is different may also be pertinen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face, so the positiv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other countries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nd variou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here the problem lie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China, summed u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capital account; exchange rate新兴市场国家是指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机制和经济法规完善程度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是,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已经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1金融危机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困境 当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资金会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撤离,包括东盟、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股市大幅波动、对外贸易逆差增大、外资出逃等方面。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西方国家的流动资金在危机时纷纷脱逃,返回本国救市,这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与汇率的大幅波动。在2008年下半年道琼斯指数跌破10000点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者对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加剧,主要股市全线下跌,其中一些股指跌至近年来新低。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股市,仅在2008年9月一个月内下跌将近30%,韩元贬值程度超过20%。“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和巴西,股市2008全年跌幅都超过40%甚至高达60%,而俄罗斯的股市则停止交易。MSCI新兴亚洲市场指数也一路下滑,由9月12日的327点跌为10月23日的216点,下跌幅度达34% 。 金融危机还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贸易。从2007到2008年的新兴市场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对外进出口额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减小,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韩国受到影响最大,颠覆以往顺差状况。2008年上半年有5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至同年8月其逆差额达到26.8亿美元。而印度贸易逆差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8月份逆差已达109.7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翻一番。 外资的出逃也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了困境。大量的外资进入助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股市虚高。而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和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了担忧,这也引起了部分资本外流。而随着通货膨胀及汇率贬值的出现,大量外资的出逃又把股市推向了低股。比如越南、韩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阿根廷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一改此前资本流入、货币升值的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以中国为例,2008年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仅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外贸顺差(293亿美元)和FDI (66.42亿美元)之和,为2008年以来单月最低规模。而路透社的统计显示,除中国外的亚洲国家,2008年9月份外汇储备锐减至24600亿美元,减少203.3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均有所减少,其中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缩减最多,达到129亿美元。韩国和印度分别减少35.3亿美元和34.9亿美元。而据花旗集团判断,从2008年初至11月,印度的投资外流总额已达到87亿美元。2新兴市场国家的通病 2.1新兴市场国家的内忧外患: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前,新兴市场国家大多国内状况良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并且也不存在失业和汇率波动等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不成熟,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一直以来存在着其他内在和外在的隐患,这些在金融爆发后也凸显出来。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最致命的问题是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普遍都大范围甚至全面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这些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直接原因则是为了迎合国内主要的财团与国际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需要,因为政府本身就代表他们利益的代表者,比如韩国、越南。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造成了大量国外的资本在短时间内就进入到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与金融市场中,同时造成了以美元等货币计值的短期外债增加,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其次,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显现出了弊端。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出口贸易扮演着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造成大量贸易逆差或者出口贸易受阻,那么本国经济将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而产生紊乱。东南亚各国(地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普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由于美元走强,使其主要对美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而主要对日本的进口快速增长,以至于国际收支平衡进一步失去控制,形成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如1996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例分别为:泰国10.2%,马来西亚6.3%,印度尼西亚5%,菲律宾3.1%。经济的脆弱性由此可见一斑。 再者,美元本位的汇率制度为新兴市场国家抵御危机制造了困难。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实行的是低频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国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难点分析

Vol.28No.2 Feb.2012 第28卷第2期(下) 2012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由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冲击了全球的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实体经济.自加入WTO 后,中国已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里,所以,这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非同小可.1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难点 1.1 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带来的问题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经济组织都对其发生 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在这其中,东亚地区与工业大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作为东亚地区的代表,中国在面临这样不平衡的积累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在无形之中让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也尤其严重.早些年经历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有了小幅升值,但是,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就基本上没有了变化.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危机过后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和人民币升值问题将让外汇储备的数字不断增大.庞大的对外资产却面临着美元不断贬值的问题,这已经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利益,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虽然,在以上的状态下,我国的出口的增加会对GDP 和经济的增长有所贡献,但是,更积聚了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不平衡.从我国的国情来讲,贸易品部门的劳动力密度是远远低于非贸易品部门的劳动力密度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中国人的就业问题.从世界发展的经验来分析,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更关键的部分在于 第三产业的发展,它带动了整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就是说,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就会影响到全民的生活水平.1.2 对稳健发展带来的隐患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尽全力研究财政计划,刺激市场发展,鼓励消费和投资等,用以降低经济衰退的程度.中国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各种有利的对应政策以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稍有不当的处理则容易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金融危机以来,货币政策已从抑制通货膨胀渐变为宽松的政策,这就导致了之后信贷的增长和货币供应的剧增.大规模的信贷虽然在短期内支撑了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经济增长,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从长远考虑来看,这些信贷的管理问题则给管理层和金融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1.3 信贷流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贷流向主要有投资、 房地产和金融资产这三项.投资在中国的经济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伴着投资周期的结束,国内的需求是否被同步带动起来是不确定的.倘若需求无法支撑资金的回收就会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的后劲. 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投资性的购买将房价不断的推高,直接带来了国家对房价宏观调控的压力,如若调整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这部分信贷的质量.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难点分析 赵严伟 (河南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系,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金融危机下,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中国也不例外.如何正视危机中的难点,使处于危机当中的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判断,这里我们将进行具体的对比和分析,以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调整.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难点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2-0071-03 71--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陈东琪认为到现在为止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只是下调,这次下调绝不是短期就可以过去的。“可能还要一两年的时间,这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就很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还要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紧日子”。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是相关银行的损失。其实从媒体公布的有关资料和金融上市公司的有关年报可以看出,工行、建行、招行和其他不少银行购买了美国的“两房”和雷曼公司的债券。 基于这一点,陈东琪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还是非常直接的:“尽管额度好象不是太大,只有几百亿,但是折合成人民币也是好几千亿人民币,而且一定还有一些是我们目前还不清楚、没有披露的损失,所以这方面的损失也不算小”。 第三个影响则是潜在的危险,因为我们持有的国际外汇储备对外公布的数字是18000多亿,其中美国国债大概5、6 千亿的样子,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们持有的美国债券实际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影响。 第四个影响则是由于国外资金流出导致的股市房

地产市场的疲软加剧。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涉及的都是一些大的投行、老牌银行、大的投资中介商等重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像刚刚破产的雷曼兄弟已经有158年的历史。而全美500家银行中,到现在已经有117家面临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受到牵连的企业数量多范围广,资金困难的美国企业为了解决本国金融危机的困难,在中国的有些资金就不得不套现,比如在房地产市场的套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股市和房地产。陈东琪认为,这种影响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还将进一步放大。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市场信心层面了。美国毕竟是一个金融体系比较发达的国家。各种监管机制发展比较完好,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出现问题,难免让人担心本国的金融体系。中国的银行体系在国有流通股的条件下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冲击,但是心理影响还是存在的,各国都有自己的金融担心,尤其是对资本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觑。 所以陈东琪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要做全面的评估。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深化,我们要做好防范准备。 应对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演化为经济危机,一些专家学者把它形象地称之为“金融海啸”,以此来形容其来势之猛。在这种环境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由于我们采取的措施比较及时、到位,更重要的是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6年来体制、机制改革,中国银行业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做到了在全球独树一帜,保持了稳健运行。 一、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6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本外币负债总额为6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的态势。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23.9%,比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抗风险能力继续增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加。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直接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