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谈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谈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谈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谈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伴随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了高等教育要“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果,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通过对全国开设日语专业的59所院校的78个专业进行调研,约46%的专业为传统语言文学,其余54%的专业方向为经贸、翻译、教育、旅游等。在20XX年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25所院校的日语专业中,有92%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或应用复合型人才。可见,很多院校已经根据市场需求,在向培养应用型的日语人才过渡。因此,如何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能力需求,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日语人才是高校日语专业需要直面的一项战略性课题。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专业成立于20XX年,目前已有8届合计100余名的本科毕业生和1 100余名的在校本科生。日语专业结合学校培养“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定位,依靠本校优势学科,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以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和BPO产业

发展为契机,着重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行业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级商务日语专门人才。经过近10年的改革与探索,本专业在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实践中丰富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为日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尝试。

1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中提到“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较强的日语实践能力”[2]。

日语专业自建立以来,一直高度关注市场需求及日语学科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20XX年初,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依据《教学大纲》中对日语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结合我院TC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及独特的“1321”的学期设置,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开始进行日语教学改革。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构建并实施了“1个培养目标,3个能力层面,3条培养路线”的独具特色的“13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个目标即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商务日语

人才”为目标。3个能力层面是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3个能力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根据上述三个能力层面,进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及课程一体化体系为主线,以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2条辅线的3条培养路线。

日语专业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得到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实现对上述3个能力层面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符合企业、社会及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

2构建了一体化的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

2.1基于TC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日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接受相关商务常识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掌握商务环境下的日语语言习惯及企业文化,具备用日语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课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注重学生一体化学习经验的培养。TC能力指标体系下有1级能力指标8个,

2级能力指标32个,3级能力指标110个。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日语专业“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日语学科特点的能力指标体系。其中1级能力指标8个,2级能力指标28个,3级指标84个。我们将培养目标及能力体系进行模块分解,然后分散到各门课程中进行培养,建立了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使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相互交融并贯穿大学四年的始终。

2.2基于“1321”的学期设置,构建了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TC教育教学理念,基于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及学院“1321”的学期设置,按照知识、能力的递增规律,构建了以能力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一体化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

各个实践项目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为学生搭建了多层次的语言实践环境。按照基础能力实训、专业能力实训、综合能力实训、项目实训等,进阶式地安排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能力递进的语言实践项目中进行演练,切实提升学生的商务日语的应用能力。该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一体化培养,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2.3一体化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传统的日语教育评价形式多以知识点的考核为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在知识点考核的基础上,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率先将能力指标达成度评价引入到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中。围绕课程培养的能力点,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该评价方式,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学生能力达成情况,可进一步得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对于尚待改进的方面,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同时,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及“综合素质考评系统”,对学生四年的学习情况、参与的各类专业竞赛、素质教育项目等进行跟踪记录,从而反映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情况。

2.4一体化信息资源的建设

案例库、项目库是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通过案例库、项目库的建设,可以明确基础课程的案例及项目内涵,规范各课程、课程群对应的案例及项目的设计内容。教师利用项目库中的项目,能够指导学生应用项目进行学习、实践,将各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商务日语综合运用能

力。

试题库的建设是实施教考分离的前提。教考分离是检验教学改革成果的有效手段。采用试题库的电脑组卷、在线考试、在线练习等功能,教师可以及时、公平、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分析、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利用慕课资源可以重新构建教学流程,实现反转课堂。学生可在课上或课后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生动的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课外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直至掌握。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慕课平台上丰富的微课资源提前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3多元化实践平台的构建

日语专业建立了“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多方位、多途径相结合的实践平台,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变为专业技能。通过定期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强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建立企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通过我校特有的SOVO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承接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使学生未进企业先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感受企业文化。同时,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语言实践

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学校自建校以来就构建并实施了基于ABET标准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管、保、评“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机制与保障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要通过市场调研、利益相关者调研、全员参与的方式展开。学校每学期末进行学评教和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对教学、教材、课程等的反馈。对企业进行调研,获取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和建议。每年对部分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他们在企业的真实体验,及对学校、专业、课程等的反馈。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通过多维度反馈及信息的调研分析,形成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评价意见。针对质量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和每学年进行微调,每4年全面修订。

专业教育管理团队设有负责质量工作的专门人员,从而保障了质量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评价反馈与跟踪改进工作流程,根据实际评价测量的结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对培养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实现对教学活动的PDCA 闭环监控。并持续跟踪改进情况,通过评价、改进、

再评价、再改进,形成了全程监控,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各项教育教学环节有效落实和持续改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