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 文档

会计制度 文档
会计制度 文档

会计制度

一、会计制度

(一)会计制度的基本概念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遵循的规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

《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

(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会计法》第五十条对“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解释,根据这一解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可以定义为: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因此,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一个法定概念。

《会计法》第八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同时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但必须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授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制度,也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内容。

(三)会计制度的构成内容

(四)会计制度的分类

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制度,一般仅指会计核算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和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

本课程使用的会计制度的概念就是指广义的会计制度。

按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制定的主体,可以将会计制度分为宏观会计制度和微观会计制度。

宏观会计制度,也就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

微观会计制度,也就是单位会计制度,仅在各单位适用,由各单位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在各单位的具体化。

(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组织等。)

本课程将会计制度设计定位于企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设计。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概念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指各企业单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适合于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控制、会计工作组织、会计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的总称。

(二)制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依据

1.制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是法定义务

《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公司法》还规定: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应当备置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

《税收征管法》第十三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企业会计制度》第三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有关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因此,各企业必须按照法定要求,在不违背《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

2.制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内容

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监督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工作组织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

财产清查制度

三、怎样学习《会计制度设计》课程

(一)《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结构

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就是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予以具体化,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

从这个角度来看,会计制度设计主要是要解决5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

2.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政策、会计核算制度

3.设计内部控制制度

4.规范会计组织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

5.设计对内会计报告

(二)本网络课程的结构

按照课程特点将全部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会计法规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系统、会计组织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该五个模块既有内容上的上下关联,又各自相互独立。

五个模块包括的内容及对应的章节分别是:

第一部分会计法规系统

第一章总论

第二部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系统

第二章会计报表的设计

第三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的设计

第三部分会计组织系统

第四章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设置

第四部分会计核算系统

第五章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六章应收及预付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七章存货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八章生产制造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九章投资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十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十一章负债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十二章收入与费用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十三章所有者权益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五部分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第十四章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制度设计

(三)本课程自学方法

本课程所设定的起点较高。是在学员已经系统学习并基本掌握《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等会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学习本课程时要系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要完成从“主管会计”——“总会计师”的飞跃。就是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完成总会计师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训练。要求学员要从会计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各种会计制度设计问题,站在普通会计核算人员的角度是很难较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

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遵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思路,重在理解和应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学习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强调实际应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掌握会计制度设计的一般规律。

2.学习会计制度设计理论时尽量从总体上把握,不能纠缠细节,否则,就变成了学习会计一般理论与实务,就与其他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差别;但将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时则要考虑每个细节,否则,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就存在设计缺陷。

3.要注意补齐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很多,如果基础不扎实,学习难度就会加大。

4.学习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要以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基础,结合最新的规范体系系统掌握。

5.各章的“核算方法设计”要结合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加以理解。

四、法律的五个层次

法律有五个层次: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立法法》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二)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又包括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或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在某一方面具有根本性和全面性关系的法律。包括关于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又称非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除基本法律调整以外的,关于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关系的法律。

(三)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并且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重要的并且数量很大的一种法的渊源。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四)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在本地区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五)规章

规章是国务院所属各个部门、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中,国务院所属各个部门制定的规章也称为部门规章;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称为地方政府规章。

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界定了不同的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

(三)会计分期

企业会计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年度和中期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为基础,以综合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财务结果与影响。

六、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为了确保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促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发展而来的。

内部牵制,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方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单纯的内部牵制已不能满足保护财产安全方面的需要,特别是不能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证。

发展成为今天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核心。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在单位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会计控制是基础,应当从会计控制入手,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

(二)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使用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这一概念在以后经过了三次修订。

进入90年代,成立了由多个职业团体参与的COSO委员会。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4年进行了增补。

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影响。

内部会计控制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控制:

1.基础控制

基础控制是指通过设计程序来保证完整、正确地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及时察觉处理过程和记录中出现的错误。

基础控制包括以下四种控制:

⑴合法性控制

用各种方法检查所记录的经济业务,以保证其能如实反映经济事项。

⑵正确性控制

为了确保单位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能够及时用正确的金额与账户记载的一种控制。

⑶完整性控制

即保证所发生的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均记入控制文件的一种控制。

⑷一致性控制

即保证会计记录一致性的控制。

2.实物控制

实物控制是指为了保护单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而实施的控制手段。

它主要是通过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单位的资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实行永续盘存制等方法来实现的。

3.执行控制

执行控制是指为了保证基础控制充分发挥作用而实施的控制手段。它具有监督、强制和约束的特征。

能够确保单位会计程序和基础控制程序按照设计的要求发挥作用,同时也能保证及时发现错误并查明错误产生的原因。

执行控制主要是通过职务分工、监督检查的方法来实现。

(三)内部管理控制

除了内部会计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都可以纳入内部管理控制的范围。

内部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政策的实施、经营效率的提高和为内部会计控制提供基础。

内部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1.计划控制

2.人员组织与训练控制

3.操作与质量控制

4.业务核算与统计核算控制

5.信息与报告控制

6.其他非会计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具有以下本质特征:

⑴内部管理控制把其他管理责任、管理目标融为一体。

⑵内部管理控制不仅包括建设性的、指导经营活动的目标,还包括防护性的、减少业务差错的措施。

⑶内部管理控制是一种作用于人的控制,它帮助单位的职工在单位的指导下实现单位的目标并获得个人发展。

(四)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的差别

1.控制范围不同

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主要限于单位中那些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主要属于管理控制的范畴。

2.控制方法不同

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控制标准,而管理控制主要通过制度和方针政策来实施。

3.控制目的不同

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者的要求,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向有关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而管理控制主要从宏观方面保证单位的工作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4.与审计的关系不同

从内部会计控制与审计的关系来看,财务审计中所要评价的主要是会计控制制度,而在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中,更多地评价管理控制制度。

(五)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财政部分别于2001年6月22日、2002年12月23日、2003年10月22日、2004年8月24日分四批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现有规范(均为试行)。这些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

财政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的总体思路是,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不同单位经营管理需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即将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实物资产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经理人股票期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筹资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成本费用

七、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企业会计应当如实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一)客观性原则

企业会计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不偏不倚,有据可循。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而不应当仅仅以其法律形式为依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它们的法律表现形式。

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原则

企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对使用者决策有用。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用户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一贯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数据能够进行比较。

(五)可比性原则

企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备可比性。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相互可比。

要使得不同类型企业同一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能够进行比较。

(六)及时性原则

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七)明晰性原则

要求企业的会计记录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会计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

(九)配比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包括因果配比和时间上的配比。

(十)历史成本原则

企业的各项资产和负债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把会计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因为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可验性和易取得的优点。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企业的会计处理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十二)谨慎性原则

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十三)重要性原则

企业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会计处理。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误导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八、我国会计制度的演进

参见杨时展著《1949-1992年中国会计制度的演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参见本网络课程之“参考资料——热点讲座”栏目。

(五)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财政部分别于2001年6月22日、2002年12月23日、2003年10月22日、2004年8月24日分四批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现有规范(均为试行)。这些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

财政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的总体思路是,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不同单位经营管理需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即将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实物资产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经理人股票期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筹资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成本费用

一、会计制度

(一)会计制度的基本概念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遵循的规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

《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

(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会计法》第五十条对“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解释,根据这一解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可以定义为: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因此,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一个法定概念。

《会计法》第八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同时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但必须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授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制度,也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内容。

(三)会计制度的构成内容

(四)会计制度的分类

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制度,一般仅指会计核算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和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

本课程使用的会计制度的概念就是指广义的会计制度。

按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制定的主体,可以将会计制度分为宏观会计制度和微观会计制度。

宏观会计制度,也就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

微观会计制度,也就是单位会计制度,仅在各单位适用,由各单位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在各单位的具体化。

(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组织等。)

本课程将会计制度设计定位于企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设计。

财务制度改革

财务制度改革 一、现行财务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 依稀记得,“两则两制”的颁布是何等地轰轰烈烈,它们成为新时期我国财务会计改革的里程碑。而时值今日,它们的命运却是大相径庭,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依然生机勃勃,不断推陈出新,而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却一成不变,已是昨日黄花,其中的原由确实值得我们回味和沉思的。在财务会计改革的初期,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建立,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此时出台以《企业财务通则》为核心的统一财务制度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看,这一阶段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作为经济主体部分的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其行为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依靠政府的惯性,其财务行为也不

例外。由于长时期体制的束缚,企业几乎丧失了独立决策能力,总是希望有一套现成的行为指南作指导,既容易执行又可以降低企业领导者的责任。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将本应由企业自己控制的各项财务政策以及应由企业决定的财务决策拱手让出是客观必然的。 其次,从政府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政府仍然集宏观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者为一身,尚未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此情况下,其职能的重心总是偏向于宏观管理,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就是依靠财政政策。但这必须以稳定的财政收入为基础,因而政府希望通过控制企业的财务行为,以确保各时期财政收入的实现是不难理解的,制定统一的财务行为规范则是其必然选择。 无论企业还是政府,这种选择都是无可厚非的,这种选择更深层的影响来自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现行财务制度实际上是计划经济在现阶段的延续。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让现行财务制度无路可走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新旧制度整体和主要内容比较 第一节新旧制度整体比较一、新旧制度正文内容比较 二、新旧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比较

主要比较结论:新旧制度整体上的结构和内容的最大差异表现在:新制度自成体系,而旧制度不能单独运用。 新制度由《企业会计制度》正文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构成。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基本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对一些特殊会计事项, 如会计调整、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的会计处理也作出了详细具体规定,同时也对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编制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这样,在实际上,新制度本身可以成为独立的会计核算和披露规范体系。而旧制度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作出了详细具体规定,并不涉及会计核算的总体要求、一般原则,以及会计确认、计量方面的内容,因而必须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具体会计准则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规范体系,不能自成体系。 在其他方面,则在结构和主要内容上是大体一致的。 新旧制度整体结构和内容上的差异可以反映出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发展趋势是:我国仍将保持以企业会计制度形式为主的会计核算规范体系,或者说是将呈现出双重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即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体系和会计准则规范体系。 三、新旧制度适用范围比较 主要比较结论:新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之间企业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汇总。旧制度是一种分行业或经济成分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方法、会计科目乃至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及编制要求方面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 差异体现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趋势是:我国要建立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

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

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差不多进行了20多年,现在回过头来看,它既具有时代的特点,又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深化。 一、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特点 (一)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渐进性 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渐进性是指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是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地进行,能改一点就改一点,逐步向进推进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它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实践认识程度的提高逐步进行和完善的。因此它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会计制度从全然上得到突破性的改革。众所周知,我国解放后长期受到苏联会计核算模式的阻碍,导致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总是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始终打破不了受打算经济体制束缚的格局。但随着1993年7月1日实施“两则两制”,即全面实施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从全然上改革了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核算模式。紧接着由于从1994年

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了新的税收制度,为配合税制改革财政部出台了《增值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消费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和《营业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方法。这又给我国财务会计核算体制的形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出台解决了“两则两制”存在的问题。“两则两制”实行了几年以后,要紧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行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标准不够统一,出现了会计信息的不可比,因此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需要,加强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核算,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财政部及时出台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并要求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从而初步解决了实行“两则两制”过程中出现新问题。 3.《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现时期比较完善的会计制度。我国2000年1月1日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原来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比较,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首先是会计制度体系的创新,它由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和专门业务核算方法)、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组成。这种体系框架体现了共性统一、兼顾个性的原则,具有较强的有用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其次是企业自主权的创新,表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与完善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与完善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与完善 摘要]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宫、外延广泛的范畴,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国际化进程缓慢,规范的协调性差等方面。应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完善会计制度,加快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进程,强化约束和监督机制。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不足;对策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 (一)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 1. 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多元化经营必然使企业涉足于各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而执行现行会计规范要求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分别设置账户,并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多元化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而且难以保持口径一致与反映综合的财务会计信息。 2. 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使得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则、程序、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在行业、企业之间失去可比性,不便于投资主体对潜在投资对象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最终不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不便于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企业各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信息。然而,一方面各投资主体出于增加投资收益、回避投资风险的考虑,会不断的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经常性地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或同时分布于若干不同行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又执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要实施财务监督就必需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无疑加大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影响财务监督效率。 (二)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现代会计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会计行为,每一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

中美会计制度的差异

中美会计制度的差异 一、中美会计制度不同的环境基础 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由于受经济发达程度、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世界各国的会计制度都存在很大差异。一般虽然认为,会计通过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但无论是美国的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都只涉及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并没有会计记录的相关规范,也就是不涉及会计科目设置及相关会计事项分录的内容,而在我国,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只能通过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把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统一和规范,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同时,就中美两国看,从会计属性、会计目标设置、会计核算的侧重点、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政府对会计的干预程度、企业的预算编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些都最终反映了两国的会计准则也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会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并为许多国家所效仿,除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在形式上具有独立性,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在程序上具有完整性。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把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金融风险与会计信息、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地位等问题上,在会计研究方法上以实证会计研究为重点。我国虽然已走出了过去主要局限于对会计本质、职能、任务等方面的研究模式,开始讨论会计准则目标、原则等问题,但同国外的会计理论研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些理论问题确实还有待解决,如会计信息使用者到底需要什么信息,会计准则有哪些局限性,会计和会计准则到底是什么关系等等,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为会计准则的理论研究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中美会计管理制度的不同 在会计目标设置上,美国企业会计人员有自己工作的目标,其中既包括对外的财务会计目标,还包括供内部决策使用的管理会计目标;而在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则较少采用精确的定量设置,只采用定性方式来表达,即使在会计准则中也未明确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目标。 在会计核算上,美国许多著名的会计学家及企业界都强调收益是会计核算的中心,把收益作为表现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和衡量企业管理人员有效利用投放资本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我国,会计核算的侧重点是成本,成本处于整个会计体系的主导地位,在考核评价企业管理人员时,不仅注重他们创造了多少效益,还要看他们的成本开支是否符合规定,在降低成本方面付出的努力是不是足够大。 在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上,中美两国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美国,立法机构国会对会计问题极少关注,因而会计核算十分强调灵活处理,允许会计人员可以依据个别情况,运用个人专业判断选择最适合的会计方法;而在我国,在会计规范体系方面,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都对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规范,加以强制性管制。 在政府对会计的干预程度上,美国的会计专业团体规模很大,会计人员对会计实务的处理享有较大的自由权,会计规范与国家的法律关系较为松散,这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方面表现较为显著;相反,我国会计实务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会计实务是根据国家立法进行的,会计人员所应用的会计原则一般都体现于政府的法规之中。

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doc

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 改革开放前,我国传统的会计制度是按照不同所有制,分别不同部门和行业设计制定的。不同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不同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既不能满足国家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也不利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单位受利益的驱动,随意改变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等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致造成一些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假账泛滥,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993年,我国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变了过去按所有制形式,分别不同部门设计制定会计制度的做法,加大了统一会计制度的力度,相继制定了一批全国性的统一的会计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法制定并公布。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会有所增加,为了适应这些行业会计核算的需要和维护国家会计制度的统一,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这些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纳入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管理体系。军队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其会计核算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接受国家监督。这次修改会计法,取消了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制定实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具

体办法的规定,目的在于强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保障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维护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会计制度设计与比较汇总题目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会计制度设计与比较试卷 (课程代码03702) 一、单项选择题(1×5) 1、根据规定,我国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的部门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财政部 D、中国会计学会 2、一般写在规章条例前面概括性的条文是() A、前言 B、序言 C、说明 D、总则 3、会计科目设置要考虑到企业经济财务特点和生产经营过程,这符合的原则是() A、合法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 D、简明实用 4、在订货单上,为便于明确该项业务的经济责任,应设计的栏目是() A、订货时期 B、购货单位经手人的签章 C、供应商单位名称 D、订货商品的数量、单价 5、现金内部控制的控制点不包括() A、审批 B、核对 C、对账 D、清查 6、企业资金同转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 A、采购业务 B、存货业务 C、生产业务 D、销售业务 7、原始记录制度属于() A、定额管理制度 B、生产计划控制制度 C、成本责任控制制度 D、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控制制度 8、客户信用部门应定期编制应收账款龄分析表,对账龄较长的客户重点采取措施。这项规定是() A、销售价格政策控制制度 B、销售发票控制制度 C、收款业务控制制度 D、退货业务控制制度 9、下列不属于商品销售晨报结转方法的是() A、数量进价金额和算法 B、进价金额核算法 C、售价金额和算法 D、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10、下列不属于存货业务内部控制设计的要求的是() A、对存货正确计价并保持帐实相符,合理揭示存货方面的财务状况 11、按存货存放地点位置准编号的方法由称为() A、“两号定位”法 B、“三号定位”法 C、“四号定位”法 D、“五号定位”法 12、投资业务操作人员与会计人员相分离是为了保证() A、会快账簿对有价证券的安全进行有限的监控 B、业务运行和会计记录的相互核对与控制 C、防范投资决策风险 D、审批人员客观地分析投资的可行性、合理性 13、在长期股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时,应将其通过() A、应付股利账户核算 B、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核算

财务会计制度(通用)

财务会计制度 第一条 会计核算应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条 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三条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第四条 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五条 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六条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七条 企业的资产应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八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等。 第九条 企业应当设置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日逐笔登记。银行存款应按银行和存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第十条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 第十一条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等。待摊费用应按其受益期限在1年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成本、费用。如果某项待摊费用已经不能使企业受益,应当将其摊余价值一次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不得再留待以后期间摊销。 第十二条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十三条 企业的负债应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第十四条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1)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1)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焦点就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是完全替代,还是并列存在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到底如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理论界应对此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情况来谈谈本人对此问题的看法。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应用的概念和意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范。而会计制度则是以某一特定部门、特定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明确我国实施会计准则的意义及其对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1.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都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1.指导思想不同。 在国外,以英美为代表,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导性”的;而以法国为代表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令性”的。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性区别。 2.侧重点不同。 会计准则主要侧重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其内容比较抽象简略;而会计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直接规范,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侧重于记录和报告,其内容比较直观、具体。 3.制定、修订的灵活性不同。

2020年(财务会计)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统一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的会计核算,真是、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 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上海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 法规,以及《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结合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情况,制 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使用于股份公司各级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对于外境企业,应当按照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进行核 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按照本制度有关规定向国内报送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条:按照“统一制度,分级实施”的原则,各企业应当按照股份公司统一制度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另行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从事特 殊业务的企业,可参照本制度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或核算办法,经股份公司 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各企业应当按照股份公司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和科目编码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第五条:各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实现为对象,记录和放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各企业会计核算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七条;各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公历起讫日期按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年度自1月1日起 至12月31日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期间。 第八条;各境内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各境外企业可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美元或者所在国(地区)的货币为记账本为币的,

向国内报送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当折成算为人民币。 第九条;各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各境内企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各境外企业会计记录的文字可在使用中文的同时使用英文或所在国家的文字。 第十一条;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十二条:各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五)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六)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七)会计核算或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八)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配比原则的要求。 (九)各项资产在取得时一般应按照实际成本计量,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制度另有规定的除外。 (十)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

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改革论文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改革措施

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改革论文我国会计制度存在 的缺陷及改革措施 摘要: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股份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制订的。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然而新的会计制度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要紧针这些缺陷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国会计制度的以后进展趋势。 关键词:会计制度缺陷趋势 1我国现有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1.1模糊了会计行为约束系统的层次关系。按照传统的理论界定,会计行为的约束系统要紧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以《会计法》、差不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组成的强制约束体系和以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自我约束体系。在强制性约束体系中,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实际作用和理论界限比较分明,然而从新制度的内容规定来看,它既包括了属于会计准则层次应予规范的内容,又包括了属于会计制度约束层次应予规范的内容。也确实是说,新制度执行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双重约束功能,而且用新制度规范和指导会计实务时,几乎取代了会计准则的作用。如此,要么必定形成新制度与会计准则对会计行为的重复约束,模糊了二者的界限和层次关系;要么造成会计准则形同虚设,

使得真正的强制约束体系仅包括《会计法》和会计制度两个部分。 1.2以内容上的汇总排列换得内容上的统一。新制度是针对所有类型企业的,是一种“统一”的会计制度。然而,各种类型的企业在某些业务处理上如何说有其专门性,为了实现制度的统一,新制度在内容上把往常13个会计制度中具有一样共性的业务和具有个性的业务汇总排列,然后规范其核算过程。表达最为明显的是关于收入、成本和费用等会计要素的计量和确认。 1.3忽视了会计工作尽量从简的常识问题。目前,由于我国逐步采纳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做法,专门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一些新的问题使得会计工作逐步复杂起来,这差不多让会计人员目不暇接,不得不在工作中不停地吸取这些新知识。新制度关于“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规定中,在专门多会计科目的使用规定方面,专门是在明细科目的设置规定和要求方面过于细致、过分纷杂,不仅没有起到简化会计工作的目的,而且导致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大增加。如:新制度要求设置“实收资本”和“已归还投资”两个总分类科目核算资本投入与归还的业务,这种做法不仅增加建账、记账和结账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审计检查工作量,实际上,上述资本金业务的核算能够合并到“实收资本”账户的借、贷方,如此就足以反映资本金的来龙去脉。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文档2篇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文档2篇 Difference document between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 tem and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文 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 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文档 2、篇章2: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解读文档 篇章1: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文档 导语:小泰整理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均属于行政 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作出规定,均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所以同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会计制 度是以特定部门、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对象,着重

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特定的 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引用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两 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大多只适用于股份 有限公司,有些也适用于其他企业。而《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 第二,侧重点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大会计要素的确认、 计量、披露或报告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侧重于确认和计量,重点规范会计决策过程。而会计制度则侧重于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作可操作性规范,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只是有机在体现在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即会计制度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与结果。 第三,结构体系不同,统一的会计制度自成体系,它由 三个层次构成:《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为第一层次;在此基础上,分别一 般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小企业建立各自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

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考[国别]投资方的经营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以及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仅适用于本公司。 第3条本制度应当提交给上海市相关的财政、税务部门,以及企业的主管部门。 第2章会计部门以及会计要员 第4条本公司设立会计主管以及会计主管助理各1名,负责本公司的财务会计事务。 第5条公司设立专门的财务会计部门。该财务会计部门需要配备具有一定水平的会计专业人员,并进行本公司的会计工作。 第6条本公司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外国投资方的管理规定,制定内部的实施细则(会计规定)。 第7条本公司的会计部门以及会计要员必须诚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进行计算,真实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情况,严格监督,以维护各投资方的正当权益。 第8条财务会计人员离职时必须进行业务交接手续,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的交接的时候,由会计主管助理或者会计主管负责监督业务的交接。会计主管助理进行业务交接的时候,由会计主管负责监督交接过程。会计主管进行业务交接的时候,要在总经理的监督下进行。 第3章会计计算的一般原则 第9条本公司的会计计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10条本公司的会计年度为阳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11条本公司采用复式记账法。 第12条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各类财务报表等的各种会计记录都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必须保证手续的完备性、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 第13条本公司自己制作的所有的单据、账簿、各类财务报表等都以中文书写,主要使用的单据,账簿,各类财务报表等可以同时以日文书写,月度、季度、年度的各类财务报表则同时用日文和中文书写。 第14条本公司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外国币种实际进行的出纳业务按照实际出纳的货币进行记账。 第15条本公司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记账。第16条本公司原则上明确区分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以增加有形固定资产和无形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全部作为资本支出。以获取当期收益为目的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全部作为收益支出。 第17条本公司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每期持续采用,不得任意变更。需要发生变更的时候,必须经过董事会的同意,向主管税务机关报批,并在各类财务报表中加以说明。 第4章资本金的计算 第18条日本投资方必须在章程规定的期间内汇入资本金。资本金的记账以本公司开设在银行的账户的入账金额和日期作为依据。外币需要换算成人民币的时候,按照兑换当日的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挂牌价计算。 第19条外国投资方所支付的投资额经过由中国政府认定的注册会计师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后,本公司根据该验资报告向外国投资方提交出资证明。 第5章货币资金以及交易金额的计算 第20条本公司在银行上海分行开设外币资本金账户,在中国00银行开设人民币基本账户。视情况需要,还可以在其他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其分局所认

会计制度改革

谈谈你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看法 改革开放30余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随之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30多年来,经济改革的步步深入牵引着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不得说,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制度改革而进行的,因此,我对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看法,对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看法本质上是如出一辙的。 “30年中国会计始终在变革中前行。会计变革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一种会计系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机制。会计环境的最大变化莫过于社会主义设厂经济制度的确立。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会计正是沿着这个经济转型的轨迹坚定前行的。”①由此亦可以看出,会计制度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密切关系。而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来说,成效是比较大的,在很多人们在意的硬性指标上都有很突出的成就,类似GDP位居世界第二,类似每年GDP增长速度,类似上海、广东深圳一系列依托经济发展而崛起的城市等等。同样,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也有着重要的里程碑——首先,1992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财政部、国家体改委联合颁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然后,1996年,财政部又制定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两个会计准则,从此打破了会计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会计制度开始走向“准则导向”的道路。再有,2006年1月15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发布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标志着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大功告成。这三个里程碑,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史上的重要三笔,也使我国会计工作有制可依。这些改革成果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目前的这些制度进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的融入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是一件重大的事。建立一系列和国际会计相融的会计制度,是更好的使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说,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是还有比较大的空间的。 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一大方向。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也已经很相近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发展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市场所带来的会计制度也是不够完善的,在各方面的不

会计制度设计-阶段测评2

会计制度设计-阶段测评2 1.单选题 1.1 2.0 会计科目分类排列的设计:负债类可按()排列。 您答对了 ? a 流动性 ? b 求偿先后顺序 ? c 来源或支出的用途 ? d 先收入、利得,后费用、损失的顺序 该题考查会计科目分类排列的设计。会计科目分类排列的设计:资产类可按流动性大小、负债类可按求偿先后顺序、损益类可按先收入、利得,后费用、损失的顺序排列等。所以正确选项应选B项。 1.2 2.0 按( )可把原始凭证分为:①专用凭证②通用凭证。 您答对了 ? a 取得来源 ? b 反映内容 ? c

用途 ? d 经济业务类别 该题考查原始凭证设计的分类。1)按取得来源:①自制: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②外来2)原始凭证格式按反映内容分为:①专用凭证②通用凭证3)按用途:通知凭证、 执行凭证、计算凭证4)按经济业务类别:反映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凭证、反映购销货业务的凭证等。所以正确选项应选B项。 1.3 2.0 ()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您答对了 ? a 会计科目 ? b 原始凭证 ? c 记账凭证 ? d 会计账簿 该题考查会计科目的含义。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所以正确选项应为A项。 1.4 2.0 按( )可把原始凭证分为:反映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凭证、反映购销货业务的凭证等 您答对了 ? a 取得来源

? b 反映内容 ? c 用途 ? d 经济业务类别 该题考查原始凭证设计的分类。1)按取得来源:①自制: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②外来2)原始凭证格式按反映内容分为:①专用凭证②通用凭证3)按用途:通知凭证、 执行凭证、计算凭证4)按经济业务类别:反映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凭证、反映购销货业务的凭证等。所以正确选项应选D项。 1.5 2.0 ():平时除了要建立钱、物、帐分管的内部牵制制度外,还要加强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严格考核;期终盘存时,除认真清点全部存货实存数外,还应抽查若干种存货凭证,以上期末盘存数加上本期购入,减去本期耗用数或销售数,其结存数是否等于本期盘存数。 您答对了 ? a 永续盘存制 ? b 实地盘存制 ? c 先进先出法 ? d 加权平均法 该题考查实地盘存制。实地盘存制:平时除了要建立钱、物、帐分管的内部牵制制度外,还要加强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严格考核;期终盘存时,除认真清点全部存货实存数外,还应抽查若干种存货凭证,以上期末盘存数加上本期购入,减去本期耗用数或销售数,其结存数是否等于本期盘存数。。所以正确选项应B项。

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本 制度; 2、为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 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便于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对公司财务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公司及员工相关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财务管理细则 一、总原则 1、公司财务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按照实际发生的业务做账。 2、严格执行《会计法》和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二、财务工作岗位职责 (一)财务经理职责。 1、贯彻国家财税政策、法规,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 财务模式,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财务核算制度同时负责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降低 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4、其他相关工作。

(二)财务主管职责 1、负责管理公司的日常财务工作。 2、负责对本部门财务人员的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 6、参与公司各项资本经营活动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决策和管理,做好对本部门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 7、组织指导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财务预决算,并监督贯彻执行;协助财务经理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分析及考核。 10、负责监管财务历史资料、文件、凭证、报表的整理、收集 和立卷归档工作,并按规定手续报请销毁。 11、参与价格及工资、奖金、福利政策的制定。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会计职责 1、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复帐、报账,做到手续齐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处理及时; 2、发票开具和审核,各项业务款项发生、回收的监督,业务报表的整理、审核、汇总,业务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保管及统计报表的填报; 3、会计业务的核算,财务制度的监督,会计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4、完成部门主管或相关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出纳职责 1、建立健全现金出纳各种账册,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与完善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与完善 摘要]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宫、外延广泛的范畴,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国际化进程缓慢,规范的协调性差等方面。应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完善会计制度,加快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进程,强化约束和监督机制。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不足;对策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 (一)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 1. 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多元化经营必然使企业涉足于各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而执行现行会计规范要求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分别设置账户,并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多元化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而且难以保持口径一致与反映综合的财务会计信息。 2. 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使得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则、程序、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在行业、企业之间失去可比性,不便于投资主体对潜在投资对象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最终不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不便于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企业各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信息。然而,一方面各投资主体出于增加投资收益、回避投资风险的考虑,会不断的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经常性地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或同时分布于若干不同行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又执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要实施财务监督就必需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无疑加大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影响财务监督效率。 (二)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现代会计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会计行为,每一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适应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财政部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从2005年1月1日起在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始实行新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 该制度的颁布解决了民间非营利组织长期以来无适用会计制度的问题,新制度有利于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行为。新制度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之前适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较,笔者认为有几个明显变化。 (一)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原则 “原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民间非营利组织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虽然具有简便易行、可直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人工成本低等优点,但不利于真实、完整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难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新制度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新制度明确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会使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增加,并且有助于解脱受托责任。如在实行权责发生制下通过设置递延、应计、配比、摊销等类会计科目;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无形资产,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已经发生减值的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等主要资产项目,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费用;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进行跨期费用的摊提;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等方式核算,能正确确认各会计期间的收入、成本和费用,遵循了谨慎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也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成本管理,提高运营绩效,有效弥补收付实现制会计的不足。 (二)在会计计量基础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 新制度在坚持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交易事项,如接受捐赠无形资产、接受捐赠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人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捐赠、政府补助等,引入了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基础。这主要是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特征所决定的,其许多资产的取得并没有实际成本,比如捐赠资产、政府补助资产等都是无偿取得的,如果严格按照实际成本原则将难以进行确认和计量,从而难以实现真实、完整反映的目的。 (三)五大会计要素中在确认“支出”还是“费用”上有所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5个会计要素进行会计科目分类和设计会计报表结构的;而新制度则是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5个会计要素进行会计科目分类和设计会计报表结构的。因为民间非营利组织资源提供者既不享有组织的所有权,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