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曲史

古代戏曲史
古代戏曲史

名词解释

1.南戏:宋元明在浙江,福建等地流行的戏曲形式,一般称戏曲形式为南戏,称作品为戏文。因其最初流行在浙江温州,故有“温州杂剧”之称,后人为区别于北杂剧,简称为南戏。

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2.临川四梦:汤显祖的剧作主要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剧中都有梦境描写,故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汤氏的代表作,标志着明代西区创作的最高水平。

3.瓦舍勾栏:所谓瓦舍也叫瓦肆,瓦子。是宋金城市里表演各种技艺的游乐场所,瓦舍中表演不同技艺的看棚,四周围以栅栏叫勾栏。其中就有专供杂剧演出的剧场。瓦舍勾栏最突出的特点是艺人以广大市民群众为消费对象,把表演作为商品论价出售。

4.临川派:人们把追步汤显祖的戏曲家称为“临川派”又叫“玉茗堂派”他们都讲究才情与文采,剧作着重刻画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晚明剧作家属于临川派的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铖等。

5.一人永占:李玉明末作品以《一笠庵四种》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最为著名,被称为“一人永占”都表现出了强烈的道德使命感,情节架构颇具匠心,借恶写善,以善衬恶,于善恶的对照中强化戏剧冲突,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

6.诸宫调:宋金元时期流行的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唱相间的形式。

7.吴江派:以沈璟为旗帜,江南地区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的戏曲流派。其骨干成员有王骥德,冯梦龙,吕天成等,这些人有不少是沈璟的子弟或学生,因沈璟是吴江人,故称“吴江派”有因为这些人跟沈璟一样都特别强调戏曲格律的重要性,所以戏曲史,文学史上也成他们为“格律派”

8.汤沈之争:汤指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

川派,沈指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沈璟和

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的两大巨人,对戏曲

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持论相对,

发生过碰撞交锋,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

卷入其中参与讨论。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

的汤沈之争。

9.花雅之争:清代兴起的地方戏剧种,

包括四大胜强,即戈阳腔,梆子腔,皮黄

腔和弦索腔,多是在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

并发展起来的,曲调粗犷,不受宫调曲牌

限制,语言朴素自然,带有浓厚的乡村朴

野气息,故封建正统文人称之为“花部”

或“乱弹”而将昆山腔称为“雅部”以离

褒贬之意。

扎根于民间文化土壤的“花部”诸腔获得

了广大民众喜爱,迅速发展,流播各地。

并向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昆曲发起挑战,

形成了清代剧坛诸腔竞唱,共抗昆曲的

“花雅之争”共有三个回合:一是弋阳腔

与昆曲的争胜,二是秦腔与昆曲的较量,

三是各地花部群起,与昆曲的竞争。

10.苏州派:市民阶层的喜赏戏曲的阅读

期待,文人阶层借剧写心的创作惯性,再

加上明清易代血雨腥风的时代刺激,多种

因素,合力作用,成就了苏州派。

苏州派又名吴县派,吴门派,因这派作

家或流寓苏州或原著苏州而得名,代表作

家有李玉,朱佐朝等,由于他们出身寒微,

地位低下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切理解,与

民间艺人多有交往,故所作戏曲不仅有丰

厚的生活底蕴,也富有戏剧性。其中李玉

成就最高。

11.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也

叫《刘知远》)《拜月亭》和《杀狗记》

合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或“古戏

四大家”因南戏当时有传奇之名,故后来

也有“四大传奇”之称,这四本南戏创作

于元代,但今天看到的是明代本,明人做

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12.戏曲:成熟的戏曲是以代言体的言

语,动作,歌舞来表演故事。它包括三个

方面:代言体,演故事,以言语,动作,

歌舞等为表演手段。长期以来,人们对戏

曲的认识更侧重于作为表演手段的歌舞,

却忽视了戏剧的核心——故事。

13.传奇:传奇是一名源于唐人裴钅刑的

短篇小说《传奇》,唐宋文人创意好奇,

所作文言短篇小说情节大部分曲折奇异。

成为继元杂剧后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

明代传奇: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

曲,以别于北杂剧。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

发展,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昆腔,

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

为主,著名作品“三大传奇”

三、作品分析题

1. 《窦娥冤》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的分析:

窦娥性格的升华,集中体现在她赴刑场时所唱的这两支曲词中。

【端正好】抒发了窦娥无端受屈的“冤”和对天地鬼神的“怨”【滚绣球】则对这种“冤”和“怨”作了淋漓尽致的挥发:“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正是这种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黑暗现实,造成了自己善造恶报的“冤”而那向来被认为最公正无私的天地日月,竟也是“怕硬欺软”所以窦娥有对天地的深深埋怨。【滚绣球】不只是表现了窦娥内心情绪的“冤”和“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窦娥性格的新的发展;命运的遭际使她由相信官府相信社会,发展为咒骂和否定世俗观念中最公正无私的日月天地鬼神,表现了窦娥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和否定。窦娥性格的发展进入到觉醒阶段。对社会黑暗现实也进行了强烈谴责和抗议的讽刺,发出了呼唤清平政治的强烈呼声。

2.《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分析

这几首曲子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表达了杜丽娘对生命遭受压抑的怨愤与抗议,然而外在的大自然之美和她“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内在诉求的相应和,象征着主人公生命自由和自我意识的双重觉醒。杜丽娘为情而死,是生命之火不可遏止,熊熊燃烧的结界,也是发自主人公的心甘情愿。《寻梦》充分展示和肯定了人的潜意识领域生命原力的强大与女主人公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渴望,宣告了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旨归的封建狡猾的彻底破产。

3.《琵琶记》第二十出【糟糠自厌】分析

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把讨要来的粮米省给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吃糠充饥,他实际承受着内外双重压力,一方面是物质困境造成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是被丈夫遗弃的忧虑与痛苦。

作者注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多用逼真,细腻之笔,对人物的情态心里做恰切透辟的描摹。

丈夫不归,荒年歉收,公婆猜忌,这就是赵五娘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三支曲巧借眼前的糠和米为比,托物言情,把女主人公置身困境中复杂深曲的情感世界演绎的淋漓尽致。第一支一糠自喻,由糠的苦痛想到自己的经历。第二支以糠和米设设喻,发抒夫贵妻贱,夫妻分离的感慨。第三支则着重表现赵五娘知其不可为而勉力为之的精神。

汉宫秋中玩转细腻的心理描写

第三折些灞桥送别,是全局的高潮。剧作通过是十二支曲词,层次极为清楚,笔墨极为细腻的揭示了元帝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前三曲写临别之际,着力表现的是元帝心之伤,如【驻马听】发抒的是元帝欲留住昭君而不得的断肠情怀。【落梅风】以下五曲写辞别之时,着力表现的是元帝与爱人分离的痛苦,如【落梅风】、【殿前吹】二曲写元帝对昭君的魂牵梦挂和离别后的睹物思人,凸现元帝不人与昭君离别的悲痛。【七兄弟】以下的四支曲子,写分别之后,着力表现元帝思之切,如【七兄弟】,由眼前之别勾起无限思情

四.简答题

1.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元杂剧的兴旺发达,除了戏曲艺术自身进化的因素,同时也离不开元代社会所提供的外在条件。

1)政治方面:元蒙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2)经济方面: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成就了的兴盛发展。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谁还看戏?

3)思想文化方面:思想文化的开放自由;在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断裂,融合,再生下,促成了元杂剧的繁荣。

4)才人作家群的形成;

5)演员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6)宋金时期戏剧的成熟

2,关汉卿杂居的艺术成就

A题材多样,内容深刻;剧作题材涉及面广,丰富多样。无论是公安洗、婚姻爱情戏还收历史系,都往往与现实社会问题或时代的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例如:《拜月亭》谢男女主人公在金末战乱、患难与共中所结成的生死爱情。;《单刀会》写三国英雄关羽,极力歌颂他的“汉家节”,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提高和完善了杂剧的形式:《单刀会》中正末扮演三个人物

B人物性格鲜明饱满及妇女观的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其中进步的恋爱婚姻观和对妓女、女奴等社会底层妇女的深刻同情与理解以及巨作中女性优于男性的表现都体现着作者进步的妇女观。

C复杂的戏剧冲突和鲜明的剧场性: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戏剧冲突密度高,力度大,角度新巧妙安排情节,关目善于设置悬念善于调控戏剧节奏,使其冷热相衬,张弛相间。

D语言本色通俗,恣肆泼辣,充满激情:本色派代表,他的喜剧语言朴实自然,奔

放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关汉卿剧作所表

现出的纯熟的语言艺术,是杂剧作为代言

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关汉

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又博采现实

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

成语、口头禅等等,融合于作品之中,形

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

这也是关汉卿对元代剧坛的一个突出贡

献。

3.《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情节结构线索清晰,波澜横生:善于运

用突转手法制造波澜。一条以老夫人一方

一条以崔,张,红之间的矛盾构成。两条

线时分时合,既互相制约又互相生发,曲

折跌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利用相反相成的原则塑造人物:崔莺莺

性格的真假两面

戏剧时空的巧妙设置:环境时间的意象

渲染;思绪时间的对比描写;心境时间的

诗意结撰

对杂剧体制的突破创新:五本二十折突

破了一本四折演述一个故事的体例;红娘

主唱第三本

以华美清丽为主的语言风格:把传统诗

词骈文的语汇,语法及其表达手法熔炼入

曲,优美工细,是其曲词的突出特征

4.《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

复仇意识的生命接力:赵孤复仇

正义精神的执着追求:韩厥放孤,公

孙杵臼救孤赴死,程婴存孤救孤

“存赵孤”故事的故宋情怀

5.《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

以一种被动卷入的方式展开悲剧冲

突,渲染加重了悲剧气氛

搜孤与救孤的惨烈斗争是故事焦点

“虎子直入豺狼穴”的戏剧性转折

“自设罗网自遭灾”的讽刺性结尾

6.《汉宫秋》抒情诗剧的特征

诗的语言,诗的意境来抒发人物的内

心情感

婉转细腻的心理描写

情与景,实感与幻觉相融合的抒情手法:

把元帝生离死别的感情抒写的淋漓尽致

唱词的音乐旋律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洪昇《长生殿》思想意蕴、主题之争

对《长生殿》主题意蕴的体认,在后世学界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或谓作品是要谴责李扬纵情误国,发抒国家兴亡之感,即所谓“政治主题”之说,或与作品是要歌颂帝妃之间的真挚爱情,寓意有作者的崇高爱情理想,即所谓“爱情主题”之说,还有以为作品加上两种倾向都有,没有主次之分,水乳交融,即“双重主题”之说等等。这诸多看法就其对《长生殿》一剧文本的解读而言,或重史,或重情,或两者兼顾,均不乏理论智慧。

一、爱情主题:1、在定情这一折戏

中“愿似他并翅交飞,劳扣同

心结合换”从而表现了李杨一

开始就超越声色之欲,希望两

人能能白头到老,感情永固,

赞美了李扬忠贞的爱情。2、再

《埋玉》这一出戏中对李隆基

撇弃贵妃独自赴蜀逃难的行径

做了道德和情谊上的修正,为

后明皇对杨妃的深深思念做了

铺垫。3、《长生殿》塑造了痴

情不改的杨玉环和钟情无限的

李隆基从而实现了对人格的升

华和对爱情的表达。

二、表达了驰了朝纲,占了清场的

历史垂戒。由于李隆基驰了朝

纲,占了清场的行为,导致了

安史之乱,可见洪昇对历史的

沉痛教训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对女色祸国思想进行了反驳。

三、对李扬悲情的悲悯与感伤,主

要表现在作品的后半部分。唐

明皇始终徘徊在充满追悔,怅

叹,抽壳,忧思的内心世界,

杨玉环也始终为眞情难随而惆

怅,这是一种无法补偿的人生

缺憾,从中我们看到剧作家的

悲悯和感伤。

四、对忠臣义士的赞美和乱臣贼子

的痛恨,如郭子仪在安史之乱

爆发后又收复两京,使乾坤重

建,在《元和令》这出戏中痛

骂了安禄山和投降的文武官

员。

五、浓重的离乱之悲和历史兴亡的

悲伤感慨。在第三十出《弹词》

中借李龟年流落南京,表达了

对历史兴亡之感慨。

7.洪昇《长生殿》艺术成就

创作手法:写实与写幻的有机结合:下卷写李杨人间天国的无尽相思,多用幻觉铺排,以突显两人生死不渝之情

人物塑造: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惊变》中,突闻兵变,手足无措,满心惊惶的唐明皇,心中挂念的却是贵妃。

戏剧结构:“排场之胜,无过于此”: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以时事政治为副线,两条线索互相关联,紧密结合

语言艺术:曲词典雅清丽,格律谨严:善于化用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名篇佳句,形式清雅,流丽的语言风格,善于运用叠字,俗语,本色烂漫,具有元人曲味,曲词浓郁,有抒情性,音韵清新,格律谨严

8.孔尚任《桃花扇》艺术成就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杨龙友为侯,阮搭桥,发生李香君“却奁”好戏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人物个性鲜明,绝少重复,善于描写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戏剧结构:以生旦为纲领:(以侯李的悲欢离合作为贯穿南明兴亡始末的线索);以桃花扇为核心,赠扇-溅扇-寄扇-撕扇;体制创新:每卷卷尾卷首各加一出

典雅光丽的语言风格:曲词刻意求工,典雅亮丽,说白整练自然,雅觞顺畅

桃花扇的主题意蕴和戏剧结构

主题意蕴:1、南王朝灭亡原因的历史反思:(1)昏君佞臣乱政。弘光帝上台不振兴邦国,反而沉溺声色。(2)忠臣贤士无为。出口了昏君佞臣祸国殃民,还有忠臣贤士无力救国,表露出作者对整个封建统治集团统治阶层的失望。2、对民间正气的讴歌。《桃花扇》写出一个一腔正气的李香君。3、对历史兴亡的悲伤感慨。戏剧结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1)以生旦为纲领。即以侯李的悲欢离合作为贯穿南明兴亡始末的线索;2)以桃花扇为线索,以一把扇子为结构核心,让其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频频出现,写来写去离不开一把扇子;3)体制创新。全部分上下两卷,每卷二十出,每卷卷尾卷首各加一出,与传统传奇剧迥然不同。

9.《琵琶记》艺术成就

双线结构的创新:一是蔡伯喈中举,封官后的豪华生活,二是赵五娘独撑门户,受尽折磨

曲尽人情的心理摩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多用逼真,细腻之笔,对人物的情态心理做恰切透辟的描摹。

本色自然,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如赵五娘糟糠自比的曲词,全是家常语言,但却是从五娘心头流出,笔笔动人。

10.《牡丹亭》艺术特色

首先是奇幻浪漫的情节构思:创造了人间,梦幻和幽冥三种境界,互相对比映照,表现主人公杜丽娘由生入死,死而复生的爱情追求,充满超现实的奇幻色彩。其次是心理写实:《惊梦》《寻梦》中,女性心理写实的深刻度,逼真度,前所未有。最后,与心理意识的描写对象相应,牡丹亭的曲词具有纤丽缥缈的朦胧美。在整体结构上存有枝蔓冗杂的毛病。杜丽娘的形象分析

杜丽娘是因春感情,因情生梦,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至情之人。1、娴静温顺,知书达礼的娇小姐。《训女》《闺孰》两出表明,杜太守同所有家长一样,照着“为娘是女模”对女儿自由就是行者引发全方位禁锢身心的家庭教育,决议将自己女儿塑造成“知书知礼”的封建淑女与未来的贤妻良母。2、青春意识的觉醒和虚废青春的幽怨。《惊梦》与《寻梦》两处是牡丹亭的戏胆,极其真实的描绘了主人公内在生命之火逐渐喷发到毁灭一切束缚的壮丽景象。3、因情生梦,为情而死。杜丽娘渴望的唉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他在梦幻中得到柳梦梅的爱情以致杜丽娘不得不到后花园中寻梦,可惜梦中情景再也找不到了,之后杜丽娘的爱情无可依托,从而死在中秋佳节的明月之夜,可见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的徒然、美好憧憬和执着追求。4、为情而生。书生柳梦梅捡到画像痴念杜丽娘的鬼魂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柳梦梅打开棺材,杜丽娘死而复生。5、敢于捍卫来之不易的爱情。杜丽娘为了捍卫爱情,与父亲杜保进行坚决斗争。

牡丹亭的思想意义

牡丹亭正是作者情感至上注意与以情反理的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剧本通过描写花季少女杜丽娘的青春骚动以及引发的爱情历险,深刻揭示并热情肯定发生在人的潜意识领域中的本能冲动及欲望焦虑。把批判的锋芒直接对准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口号的官方理学,对封建礼教扼杀人性的普遍罪行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从而代表了时代的进步精神与呼声,体现了历史的要求,在文学艺术领域树起了一面以:“请”“理”的战斗旗帜。

11.《浣纱记》艺术成就

首先,《浣纱记》采用魏良辅改良过的新昆腔,是其搬上舞台演出的第一部传奇。其次,宏伟严整的结构:开创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结构模式,溪纱道具再剧中共出现了三次:开头赠纱,中间分纱,最后合纱,前后呼应,清晰严整再次,作者善于运用衬托对照的手法:吴王夫差的纵情声色和越王勾践的发奋图强,对比鲜明

最后,结尾荡开一笔,写男女主角泛舟五湖,意境高远,富有烟水迷离之情。

12.“后二梦”的思想意义:

一人生如梦,荣华富贵形同过眼云烟,是南柯梦和黄粱梦两个故事原型共有的本义。

二后二梦用写实手法描绘两个政治暴发户从发迹到失败或灭亡的历史,对封建官僚们欲壑难填的贪婪心态,尔虞我诈的丑行和伪君子,假道学的嘴脸,刻画的惟妙惟肖。这些新内容带有作者半生混迹官场的经历与见闻的影子,是明代“官场现形记”或明代官僚的心态史。

三后二梦批判人情世故,旨在发掘官场对人生的腐蚀和权利对人性的异化,对现实人性的堕落,扭曲,真诚的沦丧,本我的迷失等种种非人状态进行指证,抨击假道学,伪君子的矫情。

四汤显祖分别用前二梦和后二梦予以对应象征情场的真核官场的假,是对晚晴新思想富有创意的艺术阐释。

13.李渔《闲情偶寄》理论主张

一是对戏曲结构学系统思考

二是对戏曲舞台性的强调

三是从观众角度,对戏曲语言论述

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了戏曲创作与表演方面的理论,成为中国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者。

1.对比分析元杂剧和南戏的体制

元杂剧

剧本体制: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由唱词,宾白及表演说明组成;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概括剧情,交代剧名

音乐体制:曲牌连套体;北九宫即五宫四

调;用中原音韵的新四声“平分阴阳,入

派三声”按曲填词,可增添衬句也可减字

减句。

表演体制:由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角色

有旦末净杂四类。

南戏

1、是剧本结构体制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体现在篇幅上,可以根据剧情自由伸缩,

而不忘枝蔓,因此都比北剧冗长。

2、是角色比较复杂,除了净末与北剧相

同,生丑则是南戏独有。

3、南戏中的“副末开场”形式独有。

4、最根本性的还是南戏语言和音乐带有

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与北剧的高亢激昂形

成明显对比。

元杂剧的形式特征

形势:1)折、楔子和本。元杂剧剧本的

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

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2)角色行当。

角色与行当同义,中国戏曲根据剧中人物

的性别,身份,年龄与性情等因素综合概

括出各种性格类型。3)曲词:曲词是元

杂剧的歌唱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

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

来交代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

能。4)宾白:元杂剧中的道白。5)科苑:

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苑就

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

6)题目正名:结局用两句或四句对偶总

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

特征:1)完整的戏剧形式。由简到繁,

由零到整,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2)

形式固定的体制。3)出现了成熟的文学

剧本。《元曲选》

2.《窦娥冤》的分析

思想意义:(1)揭示了造成窦娥悲剧命

运的社会根源,如高利贷剥削,恶霸横行;

(2)对社会黑暗现实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和抗议;(3)发出了呼唤清平政治的强

烈呼声

窦娥形象分析:1、苦命的弱女子,三岁

丧母,七岁雨纷纷里,十七岁改嫁夫死;

2、基于孝道的善,如为婆婆还嘴;

3、基

于贞观的刚强,对张驴儿父子的无理要求

的拒绝;4、抗争精神,如职责天地,发

誓三桩,昭示清白。

主要艺术特征:写实与超写实。悲剧价值:

通过加大增强戏剧冲突的密度和力度,充

分开掘与展示女主人的内心意志和精神

力量。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表演艺术 正确答案:综合艺术 2、《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A:吴梅 B:王国维 C:王季烈 D:钱南扬 正确答案:王国维 3、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造型艺术 正确答案:时间艺术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A:表现内容的写意性

B:舞台时空的虚拟性 C: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D: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正确答案: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5、越剧是哪个省份的地方戏? A:浙江 B: 山东 C:江苏 D:广东 正确答案:浙江 第二章 1、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正确答案:大官生 2、《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A:老生 B: 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正确答案:巾生 3、《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A:小旦 B:贴旦 C:正旦 D:武旦 正确答案:小旦 4、戏曲行当中扮演奸臣形象者,称为。 A:正净 B:副净 C:白净 D:毛净 正确答案:白净 5、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A:生 B:旦 C:净 D:丑 正确答案:丑 第三章 1、中国戏曲中,生旦化妆的主要目的是。 A:夸张

B:美悦 C:虚拟 D:象征 正确答案:B 2、中国戏曲中,关羽脸谱的主色是。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金色 正确答案:C 3、中国戏曲中,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A:胡子 B:须 C:夹嘴 D:髯口 正确答案:D 4、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A:铠 B:甲 C:靠 D:盔 正确答案:C

宋元戏曲史 读书笔记

《宋元戏曲史》读书笔记 《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史料详赡、论证严密的戏曲史,该书原名为《宋元戏曲考》,是王国维在戏曲研究方面带有总结性的最重要的著作。 《宋元戏曲史》以宋元戏曲为主要考察对象,追溯了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探讨了一些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王国维将《人间词话》中的“意境论”成功地运用于戏曲学理论之中,原文如下:“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王国维认为元剧最佳不在思想结构而在文章,实乃知言。并将“意境”这一美学范畴运用于曲学,也是发前人所未发之论。就《宋元戏曲史》中所体现的审美取向而言,从《人间词话》到《宋元戏曲史》,王国维的美学观基本无甚变化。所变化的是王国维的研究兴趣由西学转移到了国学,由纯思辨哲学转移到文史考证之学。《宋元戏曲史》正是王国维运用乾嘉考证之学得出的研究成果,钩沉故实,颇多创见。 《宋元戏曲史》的学术意义,一方面来自于作者对戏曲艺术的构成及发展时序的独特体察和描述,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作者对中国古代戏曲学在文学史上的准确定位。王氏之前,中国虽有不少曲论著作,但客观而言,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戏曲史学。戏曲在古代文论中尚未取得独立的文体地位。而《宋元戏曲史》的首要贡献在于将戏曲从传统的诗歌中剥离出来,确定了戏曲本体观念。在王国维看来,戏曲是具有独立发展历史的艺术样式。王氏一反历史之偏见,将戏曲提高到与传统文学诗词同等的地位。不仅在事实上钩沉前人所鄙弃的戏曲,为之树碑立传,而且从理论上挖掘了戏曲的崇高价值。对戏曲学这一新兴的学科门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建构,确定了戏曲学的本体观念和学科品格。就这一意义而言,《宋元戏曲史》可谓是中国戏曲学的开山之作。 《宋元戏曲史》还对戏曲的起源和流变过程进行了冷静而科学的探索,在中国学术史上首次较为正确地回答了戏曲艺术的起源与形成等诸问题。进而得出结论,中国戏曲是由某种单一的形式发展而来,到了宋代歌舞方才合一而形成戏剧。“至于元杂剧出,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将戏曲的形成视为动态发展并不断综合的过程。王氏对中国戏曲起源的探索考辨,至今仍为学术界所重视。 《宋元戏曲史》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充分肯定了元杂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如王氏认为“若元之文学,则固未有尚于其曲者也”,对元代文坛曲文学独领风骚的格局进行了准确判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元曲的审美特质作出体认:“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以“自然”二字概括了元曲的文学特色,可谓真知灼见。 王国维确定了戏曲的本体观念,描述了戏曲形成和流变的大致历程,重新对元杂剧的文学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进行评估,由此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戏曲史学的完整框架。因此,《宋元戏曲史》的问世,标志着戏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王国维为国人开辟了曲学研究的门径。梁启超曾评价:“曲学将来能成为专门之学,则静安当为不祧之祖矣。”(《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就这一意义而言,王国维实为当代戏曲学的开山祖师。

中国古代戏曲

1.中国戏曲和西方戏曲有何异同?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他戏剧形式。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着一种“似与不似”的写意性,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中国戏曲蕴涵有特别的古老东方文化意味。戏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有的戏剧形式。它是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综合演唱戏剧形式。“唱”指歌唱,戏曲唱腔一般有固定的曲牌以及板式,象京剧中的导板、慢板、快板等。“念”指说白,说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十分动人。“做”指表演,讲求身段、工架,象整冠、理髯、趟马等都有固定的程式。“打”指武打,有各种套路。总之,中国戏曲文武相杂,有说有唱,载歌载舞,和西方戏剧形成根本区别。 一、表现形态上不同。相对而言,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而东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呈现多元化。因为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是歌舞结合,戏剧原本是从祭祀性的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但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 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 相比起来,东方戏剧则保留着古老的歌舞结合的传统。东方戏剧的典型代表类型——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几乎无一例外包含有唱、念、做、打各要素。如果看过京剧《打渔杀家》、评剧《花为媒》等剧目,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就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特征。其实,从“戏曲”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戏”指舞蹈与动作,“曲”指歌唱部分。“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戏剧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同属东方的日本歌舞伎、印度梵剧等也是如此。 二、对于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同。东方戏剧侧重“写意”,西方戏剧侧重“写实”。“写实”是指在舞台上从表演到布景,都要使看戏的人感觉到如同生活的真实形态,象《雷雨》等经典话剧的布景与音响都逼近生活形态。“写意”是东方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而重在表现意境,这是戏曲的绝妙之

中国古代戏曲史模拟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戏曲史模拟题(共100分) 一、简述题:(共40分) 1、中国戏曲程式化的表现及出现的原因。10分 就戏曲艺术来说,给艺术形式设立一定的标准,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形式就叫做程式。实际上,不独戏曲,中国传统的文艺形式都存在程式这一问题,如律诗、绝句、词、等对平仄、韵角、字数的严格要求,骈文的上四下六,书法、绘画的点线组合都有一定的标准,只不过戏曲在程式化的运用上更广、频率更高,所以我们称之为程式化。戏曲的程式化包括剧本创作的程式化、戏曲舞台表演的程式化。 剧本创作的程式化表现在: 第一,故事情节的雷同化。 第二,人物性格的类型化。 第三,结构形态的定型化。 舞台演出的程式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动作的规范化. 脸谱的模式化。 服装的同一化。 出现的原因: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极度稳定和社会生活的缓慢发展是戏曲程式化产生的外部原因。 中国戏曲虚拟化的艺术原则是程式化产生的内部原因。 2、论述元明水浒戏主旨上的差异及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15分 水浒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颗奇葩。由于元明两代社会意识形态和文人政治地位的不同,导致元明水浒戏主旨上的巨大差异和不同追求,即元代水浒戏对义的实践与明代水浒戏对忠的努力。 元代水浒戏:义的实践。 作品中梁山好汉行义的出发点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一是朋友间互相帮助、见义勇为。第二种类型是为了报恩而行义。第三种类型便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义。作为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了集团利益而舍生忘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表现在元代水浒戏中,他们反对的都是作恶多段的衙内、恶棍,但三者之间却又品格的高低之分。最后一种值得大书特书,因为他抛开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害得失,偏重于行为真正的正义性,甚至为了大义而灭小义。 惩善扬恶、行侠仗义是元代水浒戏中梁山英雄形象最突出的特征。作品中,戏剧冲突的展开、戏剧主题的完成都是借助于他们的义举才赖以进行下去的,而这种义,在元代特殊历史条件下,具有极其现实的进步性。 明代水浒戏:忠的努力。 明代的水浒戏既写出了梁山好汉的义,更写出了他们对朝廷的忠,行义只是尽忠的铺垫和手段,是达到忠的途径和阶梯;它们也有对伦理道德的维护,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义军与官军的对立,通过对官府中人的争取,从而实现与封建国家、与皇帝政治上的一致。 按照作品中人物极其行动划分,梁山好汉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除《水浒记》(许自昌)中宋江是作为受害者而被逼上梁山,戏剧动作多一些之外,其余的作品都是将其作为发号施令的山寨之主来塑造的。作为义军的首领,宋江虽不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但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这是因为,第一,出于水浒英雄以义相聚和山寨的纪律严明他对其他人有绝对的支配力量,这就使得宋江的意志能够毫不费力地转化为这一武装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答案:综合艺术 2、《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答案:王国维 3、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答案:时间艺术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答案: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5、越剧是哪个省份的地方戏? 答案:浙江 第2章单元测试 1、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

2、《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答案:巾生 3、《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答案:小旦 4、戏曲行当中扮演奸臣形象者,称为。 答案:白净 5、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答案:丑 第3章单元测试 1、中国戏曲中,生旦化妆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美悦 2、中国戏曲中,关羽脸谱的主色是。 答案:红色 3、中国戏曲中,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

4、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 答案:红色 5、中国戏曲中,官生所穿的鞋子叫做 ____ 。 答案:厚底靴 第4章单元测试 1、明代前期的“四大声腔”指的是。 答案: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2、“四大声腔”中,哪一种成为明清最盛行的声腔? 答案:D 3、改良昆山腔的曲师是。 答案:D 4、以下几点钟,不属于南曲特点的是。 答案:字多腔少 5、昆曲的主奏乐器是。

答案:A 第5章单元测试 1、魏良辅云“曲有三绝”,以下不属于“三绝”的是哪一个?答案:启口轻圆 2、老生演唱时,使用的是。 答案:A 3、在演唱时,“收音”称为一个字的。 答案:字尾 4、以下不属于“五法”的是。 答案:建筑 5、站立步式属于“五法”中的。 答案:步 第6章单元测试 1、下图属于哪种舞台样式? 答案:芍药

中国戏曲史简要

第一章戏曲的起源与成熟 第一节中国戏剧的起源 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以歌舞演故事”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超越时空,虚拟手法,程式化,但遵循一个原则:美。 一、中国戏剧的艺术形式,追溯其来源。一般认为,戏剧源于模仿。1、仪式拟态:交感巫仪、图腾拟态、傩仪2、人化拟神:雩祭、腊祭、葛天氏之乐、《九歌》祭仪 二、先秦歌舞和宫廷演艺,以西周辉煌的《大武》为代表。 巫与优:宗教剧演员与非宗教剧演员1、《九歌》作为楚地的祭祀歌,本身就潜存了许多后来的戏剧因素。 2、“优孟衣冠”(1)优戏之始:“优孟衣冠”。优戏因“善肖人形容”,因而有了戏曲因素中最终要的“装扮性”,因而被很多古代研究戏曲的人认为是戏曲的重要源头,尤其是战国时期楚国宫廷乐人优孟,被我国古代戏曲研究家认为是我国戏曲表演的“始作俑者”。后世很多戏班也将优孟视为“戏神”加以供奉。 (2)“优孟衣冠”之于戏曲史的意义。A扮演之始:演员装扮人物进行化身表演是戏剧的主要特征之一。优孟扮演楚相孙叔敖,惟妙惟肖,扮演的非常成功,但是,这种扮演并不是戏曲扮演,因为戏曲不仅要演人之形容,更要在规定情景(戏剧情景)中“化身表演”。但是优孟是用自己的语气在“讽谏”,而非用孙叔敖的语气表演孙叔敖的生活,所以,优孟衣冠不是戏剧之始。B影响了后世戏曲的功能:后世很多人将“优孟衣冠”作为戏曲的开端,“优孟衣冠”的讽谏精神和政治目的为戏曲所继承,很多戏曲非常注重戏曲的讽世功能,主张戏曲应当起到积极的现实批判和劝诫功能。 第二节自秦汉至五代的戏剧 一、秦汉的百戏角抵戏 1、百戏。“百戏”一次出现在汉代。参考p13-14 2、角抵戏。《东海黄公》:产生于西汉时期,演出时一人扮演黄公,一人扮演老虎,按照预定的情节进行打斗,是角抵戏的代表剧目,也是我国戏剧形成于汉代的重要标志。《东海黄公》成为中国戏剧史上首次见于记录的一场完整的初级戏剧表演。 《西京赋》,以歌舞表演为主的“总会仙唱”,使各种技艺融汇形成了后来戏曲容唱、念、做、打、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二、唐代歌舞戏和优戏 1、唐代乐舞的背景知识及对“梨园弟子”的认识 唐代戏曲发展条件之一:宫廷乐部机构p18 条件之二:唐代的家班。P19 梨园弟子:梨园弟子在中国戏曲史上是戏曲从业人员的总称。名称始于唐玄宗时期,由于李隆基本人热爱表演艺术,他挑选太常寺坐部伎子弟三百人,亲自教授“丝竹之戏”,将他们安置在禁苑梨园旁边,所以他们被称为“梨园弟子”。后来又设宫女数百人,置于宜春北院,也称梨园弟子。 2、唐代优戏。唐代优戏演出频繁,最有代表性的是弄参军戏。 参军戏:唐代称为“弄参军”,是以表演当时官职卑微的“参军”的故事的雏形戏曲。最初在军队流行,后来流传至民间。上场人物有妻妾、参军、苍鹘等,人物形象鲜明,多以插科打诨、讽喻吏治为主要内容。中晚唐发展成为“陆参军”,戏剧性更为突出。 3、唐代歌舞戏。突出歌舞因素的歌舞戏有《大面》、《钵头》、《踏摇娘》、《秦王破阵乐》等。其中,《踏摇娘》是唐代歌舞戏的突出代表。P21 《踏摇娘》的表演,最初男扮女装,扮妻子的演员徐徐入场,边走边唱,以评说心中的苦,唱时还要不断的摇动身子,每唱完一段,有人合唱帮腔,扮丈夫的上场后,两个人作斗殴表演。丈夫虽然很凶残。但却醉步踉跄,丑态百出,从而形成一种滑稽表演,舞蹈,角抵相结合的舞台艺术。

戏曲专题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要求:会背戏曲种类,代表作,特色,能写出戏曲名段大意等。 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一、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①昆剧 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昆剧(昆曲),因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腔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 代表作:《牡丹亭》 ②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京剧,它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五种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传统京剧:多表现历史题材,如《铡美案》《玉堂春》等。 《铡美案》----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中状元后被招为驸马。秦香莲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不让步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玉堂春》----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王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苏私赠银两使回南京。王走后,鸨儿把苏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毒死沈,反诬告苏。县官受贿,判苏死罪。提解去太原复审的途中苏三诉说自身的遭遇。 现代京剧:多反映现实题材,如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 《沙家浜----故事发生在1939年秋。新四军某部转移后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留下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组织上将掩护伤病员的任务,交给了地下联络员“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奎和参谋长刁德一暗中与日本侵略军勾结,进驻沙家浜,搜捕新四军伤病员,阿庆嫂将新四军伤病员藏在芦苇荡中,并利用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矛盾与之周旋。 ③黄梅戏 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通俗易懂,委婉流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代表作:《天仙配》《打猪草》 ④越剧 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 代表作:《红楼梦》 ⑤豫剧 旧称河南梆子。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质朴通俗、本色自然。

中国戏曲史考点

中国戏曲史考卷 一、名词解释(共7题) 1、优孟衣冠 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典故《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叫孟的杂戏的艺人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后来就用"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 “优孟衣冠”具有浓厚的扮演色彩,但仍属于生活中的作戏,缺乏艺术情境和情节设置。 2、傩 傩,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作为古代原始宗教文化。傩戏是古老傩文化的一个载体,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贵州、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傩戏的主角是方相氏,表演时,演员戴柳木面具,蒙熊皮,一手持戈,一手持盾,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3、角抵戏 角抵戏又称百戏,传说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种较量技艺的杂耍表演。表演者头戴牛角,互相抵触,旁立一裁判以裁决高低。汉武帝时,扩大了乐府,收集巷陌歌谣,推动乐舞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各民族的艺术汇合。使得这种表演形式进一步戏剧化了,产生了像《东海黄公》这样既有简单故事情节,又有一定拟态表演的舞剧。 4、踏谣娘 唐代盛行的民间歌舞戏。属于踏歌的一种,本是一种巫歌、巫舞,后来发展成极具观赏性的歌舞和戏剧表演,其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踏谣娘》取材于民间故事,讲的是北齐河朔人苏某,烂鼻貌丑,常在醉后殴打他的妻子。苏妻貌美善歌,将满怀悲怨谱为词曲,倾诉自己的不幸。其创新之处不仅在于“以歌舞演故事”的“情节化”突破,更在于男演员对于女性角色

中传戏剧真题

中传2000到2009真题 2000戏剧评论写作试题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20分): 1、戏剧四要素 2、体验派 3、表现派 4、关汉卿 二、作品分析评论(各40分,共80分): 1、洪昇《长生殿》的主题内容。 2、试选一部当代话剧进行分析评论。 2001戏剧评论写作试题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20分): 1、幕表制 2、悲喜剧 3、契诃夫 4、舞台时空 二、简答题(各10分,共20分): 1、剧本是“一剧之本”吗?谈谈你的理解。 2、就王国维的“戏曲”定义,谈谈你对戏曲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论述题(各30分,共60分): 1、联系实例,比较舞台剧与影视剧在观演关系上的差异。 2、评论一部悲喜剧作品(中外皆可)。 2003戏剧戏曲史论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30分): 1、梅兰芳 2、文明戏 3、戏剧GC 4、易卜生 5、《俄狄浦斯王》 6、样板戏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明清传奇有何特征?请与元杂剧相比较来谈。 2、结合具体作品,简述戏剧情境的重要性。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第1、2题选做一题,第3题必答。): 1、谈谈新的传播媒介(如唱片、广播、电视等)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变革的积 极意义。 2、结合自己的观剧体会,谈谈舞台剧的美感魅力。 3、联系实际,选取你认为典型的事例,分析近年来戏剧艺术演进中的一个或 若干突出之点。 04戏剧戏曲史论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30分):

1、四大徽班 2、南洪北孔 3、发现与突转 4、南国社 5、《安提戈涅》 6、梅特林克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戏剧艺术有哪些基本要素?试分述之。 2、关于戏剧的规律,有“冲突”说、“激变”说、“观众”说等多种,还有人认为 演员表演技术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你倾向于哪一种(或几种)意见?试述理由。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第1、2题选做一题,第3题必答。): 1、就你所熟悉的一个戏曲剧种,描述其形态特征、评述其代表性剧目和演员 (举例一二即可)。 2、任选西方戏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试述其创作和艺术实践成就及 对后世的影响。 3、悲剧和喜剧各有那些基本特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论述。 05戏剧戏曲基础 一、名词解释(各6分,共30分):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3、荒诞派戏剧 4、李渔 5、四功五法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戏剧是“综合艺术”? 2、简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 1、略论戏剧的本质特性。 2、《牡丹亭》评析(原作与改编作品均可) 06戏剧戏曲基础 一、名词解释(各6分,共30分): 1、百戏 2、“四大传奇” 3、《雷雨》 4、《茶花女》 5、存在主义戏剧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布莱希特演剧理论 2、谈谈你对元杂剧《西厢记》的了解和评价。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 1、你认为21世纪的戏曲会怎样处理程式?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论述。 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你对中国戏剧流派的看法 07戏剧戏曲基础 一、名词解释(各6分,共30分):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 [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表演艺术 正确答案:综合艺术 2、《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A:吴梅 B:王国维 C:王季烈 D:钱南扬 正确答案:王国维 3、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造型艺术 正确答案:时间艺术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A:表现内容的写意性 B:舞台时空的虚拟性 C: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D: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正确答案: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5、越剧是哪个省份的地方戏? A:浙江 B: 山东 C:江苏 D:广东 正确答案:浙江 第二章 1、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 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正确答案:大官生 2、《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A:老生 B: 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正确答案:巾生 3、《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A:小旦 B:贴旦 C:正旦 D:武旦 正确答案:小旦 4、戏曲行当中扮演奸臣形象者,称为。 A:正净 B:副净 C:白净 D:毛净 正确答案:白净 5、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A:生 B:旦 C:净 D:丑 正确答案:丑 第三章

1、中国戏曲中,生旦化妆的主要目的是。 A:夸张 B:美悦 C:虚拟 D:象征 正确答案:B 2、中国戏曲中,关羽脸谱的主色是。 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金色 正确答案:C 3、中国戏曲中,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 A:胡子 B:须 C:夹嘴 D:髯口 正确答案:D 4、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 A:铠 B:甲 C:靠

中国古代戏曲史 题库

填空题 1.戏曲是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京剧、各种地方戏的总称。 2.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歌舞性。 3.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优说,此外还有印度梵剧说、影戏 傀儡戏说、原始歌舞说、宗教仪式说等观点。 4.构成戏曲的主要来源是古代歌舞、说唱艺术、滑稽戏。 5.世界上民族戏剧的源流归结主要有三大源流它们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6.希腊的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它们的代表作分别是《普 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美狄亚》。 7.印度戏剧家首陀罗迦的代表作是《小泥车》,迦梨陀娑的代表作是《沙恭达罗》,跋娑的 代表作是《惊梦记》。 8.优孟衣冠: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载了著名的“优孟衣冠”的故事。 9.西汉角抵戏的代表作是《东海黄公》。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主要有《代面》(兰陵王)、《踏摇娘》和《拨头》。 11.唐代参军戏的两个主要角色是参军和苍鹘。 12.说唱艺术完全成熟的代表作是金代出现的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 13.北宋时期,“变文”被“鼓子词”所继承,用以说唱长篇故事。 14.宋杂剧是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歌舞、多种表演技艺,并将其进一步综合形 成的。 15.宋杂剧一般是“一场两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16.金院本是金朝在燕山(今北京)建都时逐渐形成的北方派杂剧。 17.金院本与宋杂剧的不同点在于金院本中用大曲歌唱的节目很少;在属于艳段的节目形式 上更加丰富;还存在着一类称为“院幺”的特有节目。 18.院本是金代所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院本”指行院艺人的演出脚本。院本是宋杂剧与 元杂剧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 19.宋杂剧的结构特点是“全以故事,务在滑稽”。 20.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南曲、戏文。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又名永嘉)地区,故又称“温 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21.宋元南戏是指北宋末叶至明初时期在中国南方流行的戏曲艺术。 22.宋元南戏中描写爱情婚姻、家庭内容的作品中包含的两种主题是 1.以歌颂爱情自由、婚 姻自主的2.描写婚变、以谴责男子发迹变泰负心的。 23.早期南戏不少剧目关于结局的处理不外乎以下两类,一类是给负心汉严厉的惩罚如《赵 贞女蔡二郎》、《王魁》和《负心汉陈叔文》;一类是负心丈夫同受害妻子言归于好如《张协状元》。 24.南戏是公元12世纪在南方温州等地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一般认为南戏产生是中国戏 曲形成的标志。 25.《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现存最早的三个宋元南戏剧本,包括《小孙屠》《张协状元》 和《宦门子弟错立身》。 26.南戏的表演是由歌唱、念白、科介、舞蹈等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一种戏剧表演形态。 27.南戏在化妆上继承了宋杂剧的艺术传统,采用了“洁面”和“花面”化妆两种基本形式。 28.南戏的角色行当共有七种:生、旦、净、丑、外、贴、末。 29.元代后期南戏发展出现复兴的局面,产生了五大南戏,分别是《琵琶记》、《荆钗记》《白 兔记》、《杀狗记》、《拜月亭》。

6古代戏曲小说

古代戏曲小说专题考题 一、填空题 1、《南村辍耕录》的作者是陶宗仪,《宋元戏曲史》作者是王国维。《录鬼簿》的作者是钟嗣成。 2、关汉卿的《单刀会》、《望江亭》。《教坊记》作者是唐代的崔令钦。《梧桐雨》作者是白朴,《汉宫秋》作者是马志远。《太和正音谱》作者是朱权。 3、《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李逵负荆》的作者是康进之。《琵琶记》的作者是高明。 4、汤显祖是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曲律》的作者是王骥德。 5、李玉的作品《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战花魁》最为著名,被称为“一人永占”。《清忠谱》是李玉的代表作。《风筝误》作者是李渔。 6、《桃花扇》的主题:借候、李离合之情,写南明兴亡的历史。 7、四大奇书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8、《北宋志传》的作者是熊达木。《西游补》的作者是董说。《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许仲琳。 9、《新齐谐》作者是袁枚。《略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纪昀。 10、《水浒后传》的作者是明代遗民陈忱。《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是西周生辑注。 11、《绿野仙踪》的作者是李百川。《镜花缘》的作者是李汝珍。 二、名词解释 1、代言体是与叙事体相对而言的,叙事体是叙事人站在本故事之外讲述故事,代言体则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模拟、表演故事。 2、汉代百戏: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期,曾从民间征集了一批杂戏到首都进行汇演,其中多为杂技、杂耍一类的节目,如同后世的魔术、摔跤、举重、武术格斗、气功表演、舞龙舞狮之类。当时叫做“角抵”,后来又叫“百戏”。 3、参军戏:是由两个演员合演的滑稽小戏,内容以调笑为主,被调笑者叫“参军”,调笑者叫“苍鹘”。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与马志远、白朴、郑德辉(一说郑霆玉)被并成为元曲四大家。 5、科范: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做“介”,或统称科介。 6、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一般取末句作为全剧的剧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 7、《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初编辑的《永乐大典》,收录戏文33种,计27卷。今存最后一卷,为《张协状元》、《小孙屠》和《宦们子弟错立身》3种,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8、“荆刘拜杀”或“四大南戏”:在《琵琶记》前后产生的南戏作品中,负有盛名的还有《荆钗记》、《白兔记》(也叫《刘知远》)、《拜望亭》与《杀狗记》,合称“荆刘拜杀”或“四大南戏”。 9、四大声腔:明传奇的繁荣与辉煌,与南曲声腔的繁兴与改良有直接关系。宋元南戏原用温州地方腔歌唱,在流传到江南各地之后,即与当地的曲乐与方言结合,于元末明初之际逐渐形成种类繁多的地方性声腔系统。其中最为流行的有“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 10、联曲体:由多支曲子连缀起来说唱故事,称为联曲体。 11、《四声猿》:徐渭的代表作是《四声猿》,包括《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狂鼓史》四本杂剧。郦道元《水经注》引渔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徐氏名其剧为《四声猿》,盖出于此,意谓猿鸣四声更属断肠之歌。 12、明中叶三大传奇:明传奇的成熟与振兴是以嘉隆年间问世的三部名作为标志的,这就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合称明中叶三大传奇。

宋元戏曲史

读《宋元戏曲史》有感 撰写此书(《宋元戏曲史》)之前,王国维以为戏曲在中国文学诸样式中成就最低,以为中国戏曲水平远低于西洋同类艺术。这是他的两个“偏见”,也是他撰写本书的起点。 写完之后他的想法变了:他发现戏曲并非中国文学中之“最不振者”,而是能代表最高水平的“大文学”;他以为戏曲并未“末技”,元曲可作为元代文学之代表;以为元杂剧中的已存在“最有悲剧之性质的”悲剧;他以为《窦娥冤》》、《赵氏孤儿》完全可列于世界大悲剧之林,毫不逊色于西洋之大悲剧;...... 他奠定了戏曲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亦奠定了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中的地位。——摘自《宋元戏曲史》书序 在我的意识里,我不喜欢戏曲。很小的时候戏曲就给了我这个印象:低俗老套、服装怪异繁琐、声音......所以有了这个印象后,我就很少看看有关戏曲的东西了。甚至,当我的同学们看到我选到《戏曲赏析》课的时候,都不禁为我可怜,但我始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人们称京剧为“国粹”。直到今天我没明白了,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认识戏剧那样...... 书中内容包括:第一章上古至五代之戏剧,第二

章宋之滑稽戏,第三章宋之小说杂戏,第四章宋之乐曲,第五章宋官本杂剧段数,第六章金院本名目,第七章古剧之结构,第八章元杂剧之渊源,第九章元剧之时地第十章元剧之存亡,第十一章元剧之结构,第十二章元剧之文章,第十三章元院本,第十四章南戏之渊源及时代,第十五章元南戏之文章,第十六章余论,附录元戏曲家小传后记。 第一章略论上古至五代的戏剧,认为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最初肇源于上古3歌舞和春秋时代的古优笑谑。汉代优角抵百戏,其“总会仙唱”是“假面之戏”,“东海黄公”则已是“敷衍故事”。只北齐的《兰陵王入阵曲》和《踏摇娘》,唐代的歌舞戏和滑稽戏都很发达,“参军戏”则是此二者的“关纽”,而且是有了“参军”和“苍鹤”两种脚色。 第二至第七共六章,着重阐述宋金戏曲面貌。王国维认为宋金戏曲之结构“实综合前所有之滑稽戏及杂剧、小说为之”,其乐曲始有南曲、北曲之分,此二者“亦皆综合宋代各种乐曲而为之者”。为此,他特地分别写了(宋之滑稽戏)、《宋之小说杂戏》、《宋之乐曲》这样三章。所谓“宋之滑稽戏”,指宋杂剧。王国维经过历史材料排比后,得出结论说:“宋人杂剧,固纯以诙谐为主,与唐之滑稽剧无异,但其中脚色,较为著

中国古代戏曲史(简版)(编导艺考学习资料)

第一章元曲概说 一、名词解释 1、戏曲:它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是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美术艺术等众体皆备的综合艺术。 2、戏剧:它是一种由演员通过说、唱、歌、舞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艺术。 3、曲:可以歌唱的乐谱,具体讲是金元时期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词、词余、乐府。 4、散曲:是宋金时期吸收民间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5、小令:原名叶儿,是文学上的一支曲或一首词,具体地说是独立的一支曲。 6、套数:和小令相对,是两组以上(不包括两组),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相邻而成的组曲。(特点:有尾声,曲子只能在同一宫调中选用) 7、带过曲:是由两组曲组成的曲子。 8、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吸收了其他多种表演形式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吸收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被称为“第七艺术”。 9、曲词:是在诗、词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一般都本色自然而又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一面有严格的韵律,一符合演唱的要求;一面又可以增句或加衬字,有利于比较自由地表情达意。 10、曲调:旧乐府音调的总称。 11、唱词:旦本戏,末本戏。 12、宾白: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 13、科范:是剧本规定的主要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简称为“科”,如“把盏科”、“做眼泪科”、“调阵子科”、“内作起风科”等。 14、折:既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又是故事情节的自然单位。 15、楔子:是一折戏,放在一本戏的开头叫开场戏,放在中间叫过场戏(用来简单介绍人物和故事情节)。 16、角色:表现不同类型的人类。由于杂剧以正色为主角,形成“一角众脚”。正末、正旦就分别成了末本和旦本的角色。此外,视剧情的需要,还有净、副末、贴旦、搽旦、孤、卜儿、孛老、倈儿等。 二、曲和词的异同 异:(1)音乐不完全一样,词有词牌,曲有曲牌,只有一小部分相同,大部分不同。 (2)曲有衬字 (3)曲韵加密,句句押韵,必须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平、上、去互叶,韵字可以重复 (4)曲没有双调、三迭、四迭 同:(1)都是长短句(2)都可以配乐(3)都讲究声韵 三、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四、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 五、元曲前后期不同特点 前期为元杂剧的鼎盛时期,作家主要活动活跃在大都、平阳、东平。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现存的元杂剧有80 种属前期,著名的悲剧名著都产生在前期。

古代文学史 第三版 第一卷

古代文学史 一. 填空 1.林传甲在京师大学堂编写的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最具代表性的滥觞之作。 2.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分体文学史中是最早、 最有影响力的著作。 3.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 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 4.神农时《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5.《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6.《吕氏春秋·音初》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yi”是夏代歌谣 的遗文。 7.夏商时代和西周初七,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覡 8.《春秋》的基本精神是“道名分”(《庄子·天下》) 9.《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说 10.孔子特别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他提出“兴、观、群、怨”说。 11.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留在《淮南子》中 12.在所有的古代文献当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13.《诗经》的编集有“献诗”“采诗”“删诗”说 14.今文是齐、鲁、韩三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15.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精神概括为“风雅”精神。 16.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17.《商书·盘庚》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18.《左传》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我国的最高成就为《史记》 19.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风格,对《战国策》借鉴 20.《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21.荀子的《成相》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22.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23.楚国的文化为“信巫鬼,重淫祀” 24.《橘颂》是屈原早期作品 25.“天问”,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天问》以一个‘曰’字领起,全诗几乎都由问句组成 26.《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 27.鸿都门是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 28.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29.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30.《新序》《说苑》采集群书中的逸闻轶事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编纂而成,上乘《韩非子》,下开六朝的《世说新语》类小说先河。 31.《孔丛子》是孔子后裔孔鲋所作 32.《七略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学著作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唐传奇《李娃传》的作者是()。 A.蒋防 B.元稹 C.白行简 D.白居易 2.下列作品不属于白话小说的是()。 A.《碾玉观音》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C.《虬髯客传》 D.《新编五代史平话》 3.下列作品中在题材类型上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的是()。 A.《封神演义》 B.《杨家府演义》 C.《新列国志》 D.《荡寇志》 4.十三妹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A.《三侠五义》 B.《儿女英雄传》 C.《好逑传》 D.《醒世姻缘传》 5.中国戏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的作品。 A.马致远 B.康进之 C.尚忠贤 D.纪君祥 6.下列作品中属于关汉卿的是()。 A.《救风尘》 B.《东堂老》 C.《陈州粜米》 D. 《王粲登楼》 7.蔡伯喈是戏曲()塑造的一个文人形象。 A.《拜月亭》 B.《琵琶记》 C.《五伦全备记》 D.《荆钗记》 8.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 A.梁辰鱼 B.汤显祖 C.沈璟 D.阮大铖 9.《狂鼓史渔阳三弄》是明代戏曲作家()的代表作。 A.徐渭 B.王衡 C.康海 D.杨显之 10.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 A.《西京杂记》 B.《后搜神记》 C.《传奇》 D.《世说新语》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古代文言小说集《搜神记》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分别是()和() 2.唐代沈既济的小说()描写了贫士郑六与狐精幻化的美女任氏的爱情,开《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先河。 3.明代拟话本()借年轻商贾蒋兴哥与妻子王三巧的离合遭遇,表达了一种新的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 4.清代李宝嘉的小说()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中国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

中国戏曲通史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 种类:狩猎、战争、农事祭典(“蜡”、“雩”)、节日舞、娱乐舞 歌舞 古代歌舞与古优特点:全民性;奴隶主贵族专用;国家祭典仪式之一。 时间:西周末年出现了由贵族豢养起来,专供他们声色娱乐的职业艺人。 古优 A.最早见于文献。《国语·郑语》“侏儒、戚施皆优笑之人。” 代表 B.“优施”。《国语·晋语》,优施劝里克杀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做太子。 戏 C.“优孟”。《史记·滑稽列传》,楚国的优孟模仿孙叔敖。 曲 D.“优旃”。同上,谏秦始皇勿扩大园林。 的 A.据说来源于与蚩尤有关。[宋]陈旸《乐书》 起发展过程 B.“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秦因而广之······”同上。 源 C.进入宫廷,和俳优同演。《史记·李斯传》 角抵戏 A.汉初,《西京杂记·东海黄公》。两个演员有了特定的服装和化妆;按故事的预定竞技;以打斗为兴趣。 B.角抵戏进入宫廷以后和优以及歌舞等结合起来,称“百戏”。同台演出,并未融合;外表华丽;西域 汉代角抵戏诸国的表演、杂技对于汉代优戏的影响。 ①《拨头》民间艺术,成为专业艺术家的节目。 角抵戏与参军戏②踏摇娘。从原先的“丈夫著妇人衣···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 C.带有故事的歌舞。主要在于夫妻殴斗。“今则妇人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调弄 又加典库,全失旧旨···或呼《谈容娘》,又非”——[唐]崔令钦《教坊记》 A.最早记载。《资治通鉴》③兰陵王。“软舞” 参军戏 B.安史之乱后,出场的人数不限于二人。[唐]赵璘《因话录》 C.“女优有弄假官戏···谓之参军桩”,戏中扮演的人物多样。 D.陆参军。把歌唱和音乐拿到参军戏中间来表演。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1.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2.唐朝崔令钦《教坊记》 3.钟嗣成《录鬼簿》 4.杂剧一般分为历史剧、婚姻爱情剧、公案剧、英雄传奇剧和家庭问题剧等几个主要题材类型。 5.关汉卿《拜月亭》、《单刀会》、《望江亭》、《蝴蝶梦》、《窦娥冤》 6.元。马致远《汉宫秋》——元杂剧中的“五大历史剧”之一。写的是王嫱字昭君。7.元杂剧中最出色的历史剧是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8.婚姻恋爱剧中除了关汉卿、王实甫的作品外,比较著名的有白朴的《墙头马上》、杨显之的《潇湘夜雨》、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以及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张生煮海》 9.高明的《琵琶记》,作为南戏第一部最成功的文人作品,在明清两代流传极广,影响甚大,被誉为“南曲之宗”,今传版本仅明代的就有十余种。 10.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也叫《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合称“荆刘拜杀”或“古戏四大家”“四大传奇” 11.明初杂剧的代表人物是身为皇子的朱权和朱有燉,朱权还是一名著名的曲学家,著有《太和正音谱》 12.明中期政治时事居《鸣凤记》王世贞 13.汤显祖与临川派,他的著作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居中都有梦境描写,所以合称“临川四梦” 14.沈璟与吴江派,王骥德《曲律》 15杨潮观《吟风阁杂剧》 16.李玉的作品:《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清忠谱》是他入清后的作品。 17.李渔的戏曲理论收在《闲情偶寄》,还写有《风筝误》 18.《桃花扇》借侯、李离合之情,写南明兴亡的历史。 《长生殿》的主题意蕴: 借写李杨的爱情来写家国兴亡,也就是把爱情主题与政治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 洪昇对李杨情事的净化处理与爱情主题,对唐明黄李隆基,洪昇从两个方面予以净化处理。一是感情净化。洪昇删除了前人笔记里有关李隆基引诱国夫人等情节。即便对无法回避的马嵬之变,洪昇也从钟情角度对李隆基百般回护。二是人格升华。洪昇不仅删除了杨玉环原为寿王妃的史实,洗刷了李隆基抢夺儿妇的丑名,而且还从多个侧面描写李隆基的勤政恤民,将之刻画成一个名君形象。 以情构史与借史融情,浸润着作家身世感伤的李杨悲情,对李杨悲情的浓重渲染,寄寓其中的其实是洪昇本人的生命悲怆。渗透着作家家国兴亡之感的天宝遗史,《长生殿》一方面以高度概括的笔墨叙述着历史的进程,另一方面又从纷繁复杂的天宝历史中提炼出一个个富蕴诗意的画面,并将自身对天宝那段哀史也是对自己时代历史的种种体悟融入其中。《长生殿》可说是安史之乱失事、情事的大收煞。在某种程度上使作品的主题意蕴更为丰厚。 《桃花扇》的主题思想: 《桃花扇》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离合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历史,即“借离合之情,写南明兴亡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