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婴幼儿腹泻金双歧治疗疗效观察

120例婴幼儿腹泻金双歧治疗疗效观察
120例婴幼儿腹泻金双歧治疗疗效观察

120例婴幼儿腹泻金双歧治疗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婴幼儿腹泻23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1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失衡,口服思密达保护胃肠道黏膜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腹泻服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疗效显著。

【关键词】腹泻;婴幼儿;金双歧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婴幼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特殊性,不少患儿经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若仅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不仅疗效不高,甚至部分会转为迁延性腹泻。近年来,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我院儿科自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应用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腹泻1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本组230例为我院儿科住院的腹泻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1]。并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男64例,女56例,平均年龄1.65岁。对照组110例,男53例,女57例,平均年龄1.75岁。均为急性发病,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大便次数每天15次以下,为稀水便,部分带有黏液。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均<5个/HP,无红细胞。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不高。治疗组患儿从未用过止泻剂或收敛药物。两组患儿大便次数、脱水程度和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失衡,根据病情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口服或静脉补液,口服思密达保护胃肠道黏膜。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6个月以下患儿0.5 g/次,3次/d;6个月以上患儿,1.0 g/次,3次/d。3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两组患儿均参照“19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究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2]。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PEMS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疗效比较应用Ridit分析,总有效率应

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13T15:31:27.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李金良[导读] 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增强小儿胃肠道的免疫能力。李金良(湖南省娄底卫校附属医院 417000)【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317-02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好发于秋冬季、秋季腹泻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腹泻之前常常有1-2天发热,咳嗽和流涕[1]接着出现像高压自来水样喷射而出的腹泻,一天拉10多次,严重的拉30-40次,拉出的大便像蛋花汤,稀水中飘浮着片片白色或黄色粪质。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只要护理得当,多数病孩在一周左右自然止泻,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因此,护理在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中占重要位置。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在本院儿科住院及门诊收治的腹泻小儿共112例,其中男62例,女50例。每日腹泻6-27次不等,呈蛋花样或黄色粪质,量约60-250ml,其中有30例出现中度脱水症状。 1.2治疗方法控制感染,根据脱水情况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轻、中度腹泻可采用口服补液法,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配合饮食调节,脐周围热敷、按摩等护理治疗。 2 护理 2.1饮食护理饮食护理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和节制饮食,以减轻胃肠负担,恢复消化功能、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暂不添加辅食,应少量多次喂哺。人工喂养者忌生冷、硬、油炸、高脂肪等食物。食物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定时定量,循序渐进地添加,在患儿无呕吐的情况下可食用炖苹果,炒米汤,以及维生素B类蔬菜等改善胃肠功能。 2.2补液的护理静脉补液是适用于严重脱水。(1)轻度腹泻的患儿无脱水和中毒症状,精神食欲好可让患儿继续进食,可采用口服补液调治[2](氯化钠90mmol/L,葡萄糖粉110mmol/L,氯化钾20mmol/L,枸椽酸盐10mmol/L)(2)中度脱水可给予100-150ml/kg,液量在4-6h 少量多次喂哺(3)中度以上脱水患儿应给予静脉补液。 2.3病情观察注意患儿血压、脉博、呼吸、体温的变化。密切观察患儿尿量、大便及呕吐物的次数、性质以及量,以准确估计失水情况。 2.4皮肤护理注意及时更换清洁、柔软的尿布,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臀部拭干并涂油。 2.5腹部按摩因小儿脾胃虚弱,可取脾胃经等穴位来按摩,沿着肚脐顺时针按摩20圈,再按中腔穴,足三里穴,太冲穴[3]。 2.6消毒隔离腹泻的患儿应放在同一病室,做好床旁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用具、便盆分类消毒。 3 健康指导 3.1指导患儿家长掌握口服补液盐的配制,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2嘱咐家长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 3.3服用微生态制剂时应指导家长注意与抗生素间隔24h以上,保护消化道粘膜的药应告诉患儿家长不能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4 预防措施 4.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2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增强小儿胃肠道的免疫能力。 4.3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抵抗力。 4.4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每年7-9月份接种一次。参考文献 [1]马慧,黄敬孚,林书洋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B].中国实用医学杂志出版社2010.1:52-53. 2.郭静,陈丽.国际儿科学杂志,口服补液盐的种类及其在儿童急性腹泻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出版,2010.1:62-64. 3.宋瑞华,王国勤.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03:127.

小儿腹泻病及其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病 考试大纲: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5)液体疗法(小儿体液特点及其平衡失调、常用溶液配制、液体疗法基本实施方法) 考点明细: 充分理解小儿腹泻病的概念 重要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 各种常见类型肠炎的鉴别要点 小儿腹泻的补液治疗 一、概念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与成人腹泻是不同的。 二、病因 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不成熟。 2)营养需求大,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低、排空快;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初乳中)均较低。 4)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2)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空肠弯曲菌等。 3)真菌 4)寄生虫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腹泻的临床分期(了解) 急性腹泻(小于2周)、迁延性腹泻(2周~2个月)、慢性腹泻(超过2个月) 三、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症状可轻可重,没有特异性。轻症往往由于饮食或肠外感染引起,重症常常由于肠内感染导致,中毒症状明显,常伴有脱水、严重的胃肠道表现和电解质紊乱表现。 (1)重点看重症腹泻的特殊表现: 1)胃肠道症状明显——上吐下泻,频繁,甚至于有消化道出血。 2)脱水:常发生等渗或低渗性缺水。 3)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低镁血症。(2)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重点) 1)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症状轻,大便蛋花汤样,量多,次数多,水分多。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相对较缓,大便臭。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临床表现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似。)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急,腹泻重(更频繁),大便黏冻带脓血。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以腹痛为初期表现,然后再出现腹泻,也有血便。 黏附性大肠杆菌肠炎 3)空肠弯曲菌肠炎,人畜共患,以侵袭性感染(中毒症状重,粘液脓血便)为主。 4)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动物或人直接传染,严重病例可发生肠穿孔或腹膜炎。 5)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 6)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暗绿色海水样便。 —真菌性肠炎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需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及性质)、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寻找病因如有无喂养不当、肠道外或肠道内感染等。 (2)鉴别诊断 首先判断患儿是属于侵袭性感染还是非侵袭性。在鉴别时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非侵袭性感染——主要与生理性腹泻、先天性肠道酶类缺乏或相对不足等进行鉴别,较简单。侵袭性感染——主要与菌痢和坏死性肠炎鉴别。 五、治疗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注意诊断准确,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调整饮食不是禁食。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问题。

中西医结合以温中补脾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

中西医结合以温中补脾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 发表时间:2011-07-27T14:32:48.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何晓文1 都良财2 许勇2 [导读] 婴幼儿腹泻,目前仍是威胁患儿生命的一大顽症。我国原有治疗婴幼儿腹泻之法很多,但是都不太理想。 何晓文1 都良财2 许勇2 (1吉林长春市朝阳区湖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30000) (2吉林长春市朝阳区疾病控制中心 130000)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7-0407-02 婴幼儿腹泻,目前仍是威胁患儿生命的一大顽症。我国原有治疗婴幼儿腹泻之法很多,但是都不太理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引用中药,对患儿早期轻,中度腹泻治疗收到较理想的功效。对重度脱水配合补液、而缩短病程,取得可喜的前景,现对笔者在湖西社区2001年至2010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腹泻患儿进行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年龄分组(见表1) 表1 300例腹泻患儿年龄分布统计表 年龄 3月以内 3月 7月 1岁 2岁 病例数 45 87 99 48 21 2.临床分型(见表2) 表2 腹泻患儿中西医分型统计表 (1)西医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电解质紊乱程度,分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二类,腹泻病史超过一周以上为迁延性。中毒性消化不良占71,6%,单纯性消化不良占23%。 (2)中医分型:将婴幼儿腹泻概括分为二型,即实热型和虚寒型。临床多数以虚寒型为多见,约占93%。 3.方剂与治疗方法 基本方剂:藿香、丁香、赤石脂、莲肉、伏龙肝、寒水石。 随证加减:发烧虚寒者加藿香,实热者加青黛,虚寒者加草蔻、伏龙肝、实热者加竹茹、藿香、腹胀者加木香,砂仁,食少浓重者国建曲、焦术,咳嗽者加银杏、乌梅、食欲差者加草蔻、建曲,粘便便中带血者加五倍子、椿皮、抽搐者加钩藤、木瓜,鹅口疮者加青黛、金果榄,目框凹陷者、气息微弱者加黄芪。 以上为水煎一剂频服。或者压面1,5克次/岁,一日三次口服。 4.疗效分析 300例腹泻患儿中有267例就诊用中药治疗,除33例后加用抗菌素及静脉补液外,其余均单纯中药治愈、治愈率为89%。服用中药后,大便恢复正常天数,大便恢复正常标准为:每日大便4次以内,性状为非稀水便。300便患儿中,大便2灰复正常天数为:5天以上内者247例:6一10天者37例,11—5天16例。体温恢复正常天数:以液下体温在3E, 50C—370C为正常体温,300例患儿中有l63例无发烧症状,其佘发烧患儿阝温恢复正常天数为5天以内者102,例:6—10天者2G例,11—15天者9例。 二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综合症,它是包括以吐泻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小儿如感寒,受暑,伤食等外因而脾胃功能失常,胃气上逆,胃失和降,脾阳湿困,不能运化升清而作泻方中藿香,清热祛暑和胃止吐,丁香,温中健胃、调气行气、可治胃痛、止吐泻。赤石脂,酸收固涩止泻。伏龙肝,收敛止泻。莲肉,健胃养胃。寒水石用于实热型患者,取其清热之效。腹泻患儿虚寒型占93%。治疗多以温中固肠,健睥止泻为主,其中温中固肠药占比例较大,温中药理脏脏功能,而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理脾胃功能。 三小结 中药治疗婴幼儿腹有一定疗效,特别是散剂,可以节省大量药材及煎药时间,且药量少,无毒付作用,患儿容易服用。效果较理想,而且筒便、无痛苦,易得,值得进一步推广。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体会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体会 秋季腹泻又称为轮状病毒肠炎,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因其多发生在秋冬寒冷季节,故亦称为秋季腹泻。本病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蛋花样大便,大便次数多,>10次/d,亦可达数10次。病情重者可致严重脱水,酸碱平衡紊乱,对婴幼儿健康危害极大。我科自2011年9月~2012年11月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方法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59例,取得显著疗效。 1理论依据及辨证用药 《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认为泄泻主要病变在于脾胃,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寒温失调,则脾胃受伤,水谷不化以致脾虚湿盛而发生泄泻。 根据泄泻的临床表现,我科在用药上灵活加减:湿热泻,大便黃褐,气味臭秽,舌苔黄腻,多加入黄连、黄芩等清热利湿;风寒泻,大便清稀多泡沫,臭味轻,舌苔薄白,多加入防风、苏叶等祛风散寒;伤食泻,大便多夹带不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轻,舌苔厚腻或微黄,多加入鸡内金、焦山楂以消食导滞;脾肾阳虚泻,病程较长,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多加入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向患儿家属讲解本病腹泻次数多,患儿极易出现脱水,酸中毒等并发症,对婴幼儿健康危害很大,而口服药物对婴幼儿不易喂服,或者服后易吐,难以达到药效。中药直肠滴入,操作简便,无痛苦,且疗效肯定,便于患儿及家长接受。其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都应介绍清楚,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灌肠准备及操作方法取一次性输液管(带橡胶接头)l根、注射器1具、润滑油等备用。遵医嘱,将中药(茯苓,白术,白芍,木香,葛根,乌梅等)1剂煎取30~50 mL,药温在39℃~41℃,将药液倒人无菌输液瓶中。治疗前向患儿家属说明治疗意义.并介绍同类患儿的治愈情况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灌肠前嘱患儿排空二便,取俯卧位,患儿俯卧于家长双腿上,选用一次性输液管,去掉橡胶接头以下部分,连接一次性肛管并用石腊油润滑前端。分开患儿臀部暴露肛门,轻轻插入肛门约5~7 cm,至直肠壶腹部,用左手夹紧患儿臀部,缓缓滴入药液,根据患儿的年龄及耐受能力调节药液滴速,以患儿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药液滴完后嘱患儿家长协助患儿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位,避免摇晃,尽量保留药液>1 h,以利于药物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2.3观察灌肠后的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儿有无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如有上述症状应减慢滴速或停止治疗。对出现剧烈哭闹、烦躁不安者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小儿秋季腹泻的观察及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247例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小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由于轮状病毒型别繁多、交叉保护性差,目前对轮状病毒感染无有效的预防及特效药物治疗,仍以支持、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及对症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因此合理的饮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精心的基础护理等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小儿;秋季腹泻;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常发生在每年的秋季和初冬季节,故称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腹泻,但也可发生肠道外其他系统感染,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潜伏期1~3d,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1]。现将我科2008年7月~2010年4月收治的247例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7例中男130例,女117例,年龄5个月~4岁3个月,住院时间3~15d。临床表现:起病急,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量多,水份多,呈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个别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其中病初1~2d伴发呕吐的240例,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00例,几乎所有病例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其中,重度脱水、酸中毒47例,轻、中度脱水200例,伴发心肌酶谱异常10例,伴发惊厥3例。转归:治愈246例,死亡1例。 2 护理体会 2.1调整饮食腹泻时进食减少,吸收不良,而发热代谢旺盛,营养需要量增加,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过久,易造成营养不良,易并发酸中毒,以致迁延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因此,我们根据患儿年龄,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平常饮食习惯,给予合理的饮食。 2.1.1严重呕吐者禁食4~6个h(不禁水),其余患儿继续进食。 2.1.2由于急性期存在乳糖酶缺乏或活力下降,饮食原则应以低双糖、低脂饮食为宜。有学者认为部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有双糖酶活力下降,但并非缺乏,故可继续母乳或牛乳喂养,保证机体营养及能量的供给,防止营养不良,促进恢复。也有学者认为,母乳可抑制轮状病毒粘附及入侵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母乳中的脂肪球膜蛋白能够降低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率或减轻发病时的症状,缩短病程,故母乳是最合适的食物[2]。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2.1.3人工喂养患儿喂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但急性期尽量少喂奶制品。也可改用豆制代用品或发酵奶,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田军华等 常见的静脉溶液 ①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乳酸钠);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③1/2张液:2:3:1液二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乳酸钠);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补液的用羹及成分 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第1天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定量: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婴幼儿重度脱水约150—180ral/(kg·日),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日),轻度脱水约90—120ml/(kg·日),学龄前儿童各度补液量应少补1/4,学龄儿童则少补1/3。 定性:溶液种类有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首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低渗性脱水若血钠浓度<120mmol/L,可补高张液,常用高张液为3%氯化钠溶液。 定时: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补液速度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扩容阶段:恢复有效循环量。对重度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s,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②纠正脱水阶段:补充累积损失量。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溶液(扣除扩容量)继续静滴。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可直接从本阶段开始补液。本阶段(8一12小时)滴速宜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ml/kg。⑧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12~16小时把余量滴完,一般每小时5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各度的输液时间大约分别为24、20、16小时。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①轻度代酸患儿不另加碱性药;②重症代酸可静脉缓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时可重复1次;③已知C02结合力,可按下式计算;(40-CO2V01%)X 0.5X体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数:④已知血酸碱度,可按下式计算:(BE绝对值一3)X 0.3X体重(kg)所需碱性液数(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补充;①补钾:低钾病人一般采用10%氯化钾溶液,口服较安全,200~300mg/(Kg·日),最好分6次,每4小时1次,或配成0.15%~0.3%浓度的液体(一般在尚未输入的液体中每lOOml加10%KCl液2m1)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患儿有尿则开始补钾(有低钾血症的确切依据时,无尿亦可补钾)。又有报道,补钾必须待有尿后进行,否则易引起高血钾。短时快速由静脉给钾可致心跳骤停,必须绝对禁忌。体内缺钾完全纠正常需数日,待患儿能恢复原来饮食的半量时,即可停止补钾。 ②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每次0.5g,每日3次。补液过程中出现手足抽搐时,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5~lOml,稀释后则静脉缓慢推入,如多次用钙抽搐并不缓解,则考虑低镁血症。⑧补镁:测定血清镁,如低镁,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液0.2~0.4ml/(Kg·次),1日2次。 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主要是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如果第2天还必须静脉补液时,一般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1/5张含钠液补充。异常继续损失量是丢失多少补充多少,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鼻饲管补液

【精品】自制中药散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36例

自制中药散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36例 首席医学网2009年05月30日22:33:12Saturday 医师杂志征稿 普通外科文献 呼吸疾病会议 网站运营 核心期刊征稿 帕金森病 国际神经再生论坛 内蒙中医药 心律失常会 危重病诊治 心血管医师 内科诊疗班 方剂组成原理 亚健康学会 风湿关节炎 作者:赵梅,王洪飞,李淑娟作者单位: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门诊部,安徽蚌埠233050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 议] ·写作技巧|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摘要】目的总结自制中药外用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经验。方法对诊断明确的腹泻婴幼儿采用自制中药(五倍子10g、花椒10g、公丁香2g)外用敷脐治疗.结果治疗36例,显效29例,占80。6%;有效6例,占16.7%;无效2例,占5.6%。结论中药外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明显,无需服药,注射,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 【关键词】腹泻;敷脐;婴幼儿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症,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异常,便下稀薄,或带有消化不良物及粘液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重者可并发全身中素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秋冬季节(10~12个月)是发病高峰。我院运用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诊断明确的门诊婴幼儿腹泻患儿,年龄6个月~2岁,病程1~6d.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有的伴轻度呕吐,少数患儿有低烧,每日大便5~10次,量中等,大便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稀便或稀水便,伴有不消化食物,并有轻度脱水,大便镜检阴性或有少量白细胞,小便次数减少或小便量减少。 1.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五倍子10g,花椒10g,公丁香2g,上药研成细末,过筛。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用醋调成糊状备用,患儿脐部清洗干净,把药膏纳入脐孔,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包扎,稍加压用热水袋敷片刻,24h换药1次.大便次数多、有脱水症状者给予相应的口服补液盐,并指导饮食治疗。 1。3 疗效标准显效:敷脐24h大便次数减少到每日2次或以下,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48~72h大便减少至每日2次或2次以下,大便性状好转;无效:敷脐96h,大便次数仍在每日2次以上或性状无明显改变。

婴幼儿秋季腹泻86例的护理分析

婴幼儿秋季腹泻86例的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07T09:57:35.1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吕静 [导读]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秋季腹泻的婴幼儿给予优质护理可加快患儿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 212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探究秋季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2014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为患儿治疗后进行常规的住院护理,观察组则在患者接受治疗后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精神和食欲的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秋季腹泻的婴幼儿给予优质护理可加快患儿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婴幼儿;秋季;腹泻;护理 婴幼儿秋季腹泻,指的是发生在10~11月份的腹泻,患者多以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为主。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而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秋季腹泻还会伴随着呕吐,部分患儿吐泻时会伴随咳嗽等呼吸道疾病,严重者甚至脱水死亡[1]。由于目前仍未有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因此患儿治疗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患儿接受治疗后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是患儿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展开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 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患儿46例,女患儿40例;平均年龄(1.5±0.8)岁;发热患儿23例,吐血患儿37例,脱水严重患儿21例,多种症状的患儿5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1.6±0.7)岁,男27例,女1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1.4±0.9)岁,男19例,女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进行常规的住院护理,观察组则在患者接受治疗后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优质护理服务。1、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的大便次数频繁和精神萎靡等症状容易引起家长的急躁和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安抚其情绪,通过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家长配合患儿的治疗。2、饮食护理:仍需母乳喂养的患儿定时给予母乳喂养,暂停其他辅食。无需母乳喂养的患儿尽量食用易消化和有营养的食物。3、臀部皮肤护理:要对肛门及肛周给予悉心护理,大便完后,一定要保证肛门部位的卫生,如果肛门有变红的现象,可适当给予抗菌素。4、口腔护理:由于腹泻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所以要及时给患儿补充水分,多喂白开水或者是淡盐水,以防脱水引起的口腔溃疡。5、常规护理:记录患儿大便的时间,形状以及每次排泄的量,有利于医师对病情的准确判断。6、卫生护理:卫生消毒,患儿的奶瓶以及餐具均需进行彻底的消毒,要求煮沸30min。患儿饭前需用肥皂洗手,家长多用肥皂洗手,保持个人卫生清洁。 1.3 效果评价[2-3]“显效”为护理两天后患儿大便次数减少或恢复正常,无脱水现象。“有效”为护理两天后患儿大便水分减少,脱水现象好转。“无效”为护理两天后患儿的腹泻情况无明显好转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3 讨论 由于多数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因婴幼儿患腹泻的高峰季多为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此病可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l~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4]。由于此病多涉及患儿,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精神和食欲的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表明婴幼儿秋季腹泻后给予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用药,可缩短患儿的病程,加快患儿身体的恢复,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儿科-小儿秋季腹泻的健康教育

儿科-小儿秋季腹泻的健康教育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是一种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 哪些孩子容易患秋季腹泻 6个月~3岁的婴幼儿最多见。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生秋季腹泻 常见的四个原因: 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因轮状病毒适合在初秋气温下降这样的温度下滋生),轮状病毒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由于小儿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体的免疫功能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天气的突变,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有哪些临床症状 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热,病程为自限性,一般病程为5—8天,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 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体温一般为38℃~39.5℃)、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平均一天5至6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进食又少,所以

(完整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浅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黄莉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6个月~2岁的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轻型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偶有溢乳及呕吐,轻微腹胀等;重症腹泻:每天十次以上,多达数十次,水样便,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惊厥,伴有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甚至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少尿等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由腹泻所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治疗腹泻主要是:控制感染、调整饮食、消除病因、纠正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因此除合并细菌感染外,一般不用抗生素。对腹泻患儿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可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阐述如下: 1.饮食护理 要想取得满意的疗效,合理的饮食是重要环节之一。对呕吐、腹泻严重患儿可禁食6~8小时,以利肠道休息,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从稀薄到浓稠,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少食脂类和蛋白质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剧腹泻,导致胀气。对于母乳喂养者延长喂哺的间隔时间。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2. 严格消毒隔离 护理患儿前后及更换尿不湿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奶具每日应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要洗净,在用时开水烫一下。不要用不洁净的手去摸奶具,注意消毒隔离和患儿卫生,病房每天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防止感染。 3.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3.1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日计算,分数次服用口服补液盐。 3.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必须尽快补充血容量及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尽快补充血容量,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补钾浓度应小于

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按摩在治疗婴儿腹泻中的作用。方法对520例患有腹泻疾病的婴儿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90%的患儿得到痊愈。结论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有重要的影响,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推拿按摩;腹泻;脾胃虚弱 婴儿腹泻,又名消化不良,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本病四季皆可发生,而尤以夏秋两季为多。本病为小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尤其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常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如病症较轻,及时处理会很快获得痊愈。重病可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预后较差,可能出现“伤阴”、“伤阳”若迁延不愈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1 病因病机 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与大小肠。《幼幼集成》中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引起泄泻以湿盛为多,慢性泄泻以脾虚为多。湿盛和脾虚二者常互为因果。而导致湿盛和脾虚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一为感受风、寒、湿、暑外邪;二为饮食所伤;三为久病脾弱及小儿本身“脾常不足”。

2 常见腹泻分类及临床表现 (1)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2)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3)伤食泻: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4)脾虚泻: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淡,苔脉濡,若腹泻日久不愈,进而可损及肾阳,症见面色白光白,大便水样,次数频多,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软无力,甚至出现腹泻不止,完谷不化,四肢逆冷,脉微欲绝,昏不识人等津竭阳脱之症。 3 治疗 寒湿泻(1)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处方:补脾经300,推三关50,补大肠150,揉外劳宫300,揉脐20,推尾骨200,揉龟尾50,按揉足三里100。(2)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体虚者加捏脊10,惊惕不安加清肝经50,揉五指节50,拿肚角20圈。 湿热泻(1)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2)处方:清脾胃

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

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患儿家长对治疗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6.7%;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率为98.4%,对照组为86.7%;观察组患儿治疗和护理后总体效果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并对症严格治疗,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整体治疗效果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小儿;腹泻;相关因素;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由轮状病毒引发,临床一般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呈现为蛋花汤以及水样,并常伴有腹胀、腹痛、血便、发热、呕吐等症状,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相对更高。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腹痛剧烈,部分小儿难以耐受,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会出现脱水以及心肌炎等症状,甚至并发肠出血、肺炎以及脑炎等严重的疾病,直接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1]。如能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同步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作用。笔者所在医院即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92例秋季腹泻患儿在治疗的同时进行了有效护理,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92例秋季腹泻患儿,均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患儿采用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男34例,女28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1.7±0.2)岁。对照组30例患儿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男17例,女13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8±0.4)岁。所有患儿中,70例出现呕吐;31例出现发热;83例出现脱水,7例重度脱水,58例中度脱水,18例轻度脱水。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儿均参照腹泻临床病理学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均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5次/d以上,呈现蛋花汤状或水状;多数伴有发热和呕吐以及腹部不适等症状;均于秋季发病,且起病急;大便行镜检一般无脂肪球等异常征象。 1.3 方法 纠正患儿体内电解质、水以及酸碱度的平衡,并纠正饮食,根据患儿情况合理用药,重度脱水患儿补充血容量,并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好严密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11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113例【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汤配合西药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3例腹泻婴幼儿采用参苓白术汤配合西药治疗,3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率75.22%,总有效率98.23%。结论用参苓白术汤配合西药治疗婴幼儿腹泻有较好治疗作用。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 ; 中西医结合 ; 参苓白术汤 ; 西药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是因为消化功能紊乱,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喂养不当引起。自2006年3月以来,我们在临床中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3例患儿均为2006年3月~2010年4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61例,女52例。平均年龄14.9个月,平均病程 2.7天;其中伴中重度脱水者14例,伴电解质紊乱者15例,无贫血者。 1.2 治疗方法 113例患儿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为参苓白术汤:党参、白术各6g,茯苓、扁豆、山药、苡仁各8g,甘草、

砂仁各4g。临床加减:伤食腹胀者加山楂、神曲各5g;湿热蕴结,便黄味臭者加黄连、黄芩各4g;久泻形寒肢冷者,加熟附片、干姜3g;腹痛较剧者加木香、元胡各4g;呕吐较甚者加生姜、半夏各3g。以上剂量为2岁左右小儿1日量,根据年龄大小调整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服用。西药用氨苄青霉素,剂量50mg/kg.d,分2次静脉注射。蒙脱石散2~4g,分3次口服。根据患儿脱水程度及性质给予口服ORS液或静脉补液,对症处理,3天后观察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按照中国有关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的标准[1]。痊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好转:治疗72小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2.2 治疗结果 113例中,痊愈85例,占75.22%;好转26例,占2 3.01%;无效2例,占1.77%;总有效率98.23%。 3 讨论 小儿腹泻在我国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祖国医学认为,腹泻关乎脾胃,《景岳全书.泄泻》曰: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较高的常见病之一,多发于秋季,以病毒感染为主。重症腹泻并呕吐可致大量体液丢失,出现脱水,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症,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儿健康,甚至威胁生命。通常10次/d,黏薄水分多,伴有呕吐﹑纳差﹑精神萎靡﹑嗜睡,常可引起脱水,表现为口干唇燥,眼眶和前卤凹陷﹑哭时无泪﹑尿少。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既深且快,甚至可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少尿等休克症状。更甚至还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病毒性心肌炎而危及生命。治疗腹泻一般以调整饮食﹑控制感染﹑消除病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原则。针对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症状,护理要点如下。 1严格消毒隔离 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婴幼儿前后及更换尿布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病室紫外线照射30 min/d,用具﹑便盆分类集中消毒,污物放入污物桶内统一处理。 2饮食护理 ①调整饮食。腹泻患儿存在着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目的。②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母乳喂养者缩短每次母乳时间,并在喂奶前喂适量的开水;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或稀释牛奶,由少到多,由稀渐浓。吐泻严重者暂时禁食8~12 h,以利肠道休息。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3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3.1根据脱水情况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吐泻频繁者多有口渴、唇干、明显烦躁,在不宜口服时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润湿润口唇。 3.2静脉补液吐泻严重者必须按量、按时、正确输入,及早纠正电解质紊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30 min)补充血容量。②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0.3%,补钾总量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 h/d,严禁直接静脉推注。③加强巡回:密切观察临床症状,鉴别脱水程度及类型,输液量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3.3正确记录24 h出入量。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分析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29T13:55:28.8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0期作者:罗德梅 [导读] 采用小儿推拿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对患儿的病症起到缓解与改善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 401320) 【摘要】目的:研究在对婴幼儿腹泻病症治疗过程中,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方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婴幼儿腹泻病症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以小儿推拿。比较患儿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腹泻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小儿推拿可以对患儿的病症起到缓解与改善的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小儿推拿;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168-01 婴幼儿腹泻疾病不仅会对婴幼儿患儿的消化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且如果在患儿病症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给予患儿有效的方式缓解患儿的病症,患儿腹泻次数较多,就会导致婴幼儿出现脱水或者虚脱的症状,如果在继续放任患儿症状不断的发展而不给予及时的缓解,极有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正常的营养吸收等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酸中毒的症状,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因此应该给予婴幼儿腹泻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缓解患儿的病症,直至治愈。为了探究在对婴幼儿腹泻病症治疗时,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本文对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78例婴幼儿腹泻病症患儿,并采用分组治疗的方式给予患儿常规治疗以及加以小儿推拿治疗,对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婴幼儿腹泻病症患儿的诊疗信息。并将其中的78例患儿进行此次的实验研究。依据患儿就诊时间将所有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中均有患儿39例。对照组的39位患儿中,患儿的性别组成为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比例为19:20。患儿的年龄组成中,年龄最大在24个月,最小在9个月,患儿的年龄平均值为(11.24±1.22)个月。患儿的患病时间中,最长为2天,最短为0.66天,患病时间平均值为(1.05±0.49)天。研究组的39,例患儿中,患儿的性别组成为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比例为21:18。患儿的年龄组成中,年龄最大在23个月,最小在7个月,患儿的年龄平均值为(12.01±0.98)个月。患儿的患病时间中,最长为2.4天,最短为0.54天,患病时间平均值为(1.24±038)天。组成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患儿性别组成与年龄组成等基本的数据信息存在一定差异,但数据分析P>0.05。此次实验研究前已经对患儿家属讲解相关的知识与研究的目的,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研究。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治疗方式,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给予研究组患儿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以小儿推拿治疗方式。常规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依据患儿病症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它方面的身体因素给予患儿适宜的药物治疗,常规的护理,主要是指导患儿家属给予患儿用药,进一步的对患儿家属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与重视程度,并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给予患儿饮食等。 小儿推拿治疗,在治疗前应该指导家属使患儿保持坐立的姿势,推拿师一手握住患儿的双手,另一只手对患儿腹部大肠与小肠位置进行推拿,采用按揉的方式对患儿的肚脐周围进行推拿治疗,推拿的时间要维持在3分钟左右,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按摩,并且要维持在6分钟左右。在对患儿进行推拿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室内的温度不能过低,并且推拿治疗的时间要依据患儿的身体承受程度以及病症的发展状况等进行适宜的调整[2]。 1.3 评价标准 在治疗后依据患儿病症的恢复情况对治疗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以及无效,统计治疗总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x-±s)进行有效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通过χ2进行检验,数据分析得出(P<0.05)。 2.结果 研究组的39例患儿中,治愈、显效以及无效分别有24例、13例以及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的39例患儿中,治愈、显效以及无效分别有18例、15例以及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当前在临床中婴幼儿发生几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属于一种消化道疾病,在临床发病时具有较为显著的季节特征,在春季与秋季是婴幼儿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主要的致病原因是患儿在生活中受到外界空气中寒气的侵袭或者暑热的影响,由于婴幼儿患儿的身体素质较差,抵抗力较弱,因此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患儿的脾胃功能异常,不能正常的发挥功能,最终导致其出现腹泻的症状。 小儿推拿之治疗方式是以中医的治疗理念为理论依据,主要的治疗方式是以按摩的方式对患儿的相应部位进行刺激,进一步的达到对患儿病症缓解的效果。小儿推拿治疗的方式相对于药物治疗方式,可以显著的减低药物对患儿身体内菌群的平衡状态,进一步的降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患儿的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3]。此次实验中,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对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小儿推拿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对患儿的病症起到缓解与改善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梁瑞芬,梁凤好.小儿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8(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