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中医辩证及针灸治疗

腰痛的中医辩证及针灸治疗
腰痛的中医辩证及针灸治疗

针灸科腰痛症门诊病历(干货)

针灸科腰痛症门诊病历腰痛症 主诉:患者腰部疼痛不适时间加重时间。 现病史:患者时间前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不适,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受天气变化影响不大.时间前诱因加重,曾于家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现为求系统治疗来院。入院见症:腰部疼痛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月经及)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无外地长期旅居史,否认疫源疫区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生活作息规律,适龄婚育,家人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问、切:患者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涩。 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肿胀,双下肢无水肿。腰部压痛并左下肢放射痛,叩痛并放射痛。双“4”字试验体征,双直腿抬高试验体征。仰卧挺腹试验体征。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减弱。巴宾斯

基征体征.双下肢肌力Ⅴ级.深浅感觉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感谢聆听 辅助检查: 1腰椎CT 2腰椎X线片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及鉴别诊断 中年女性,劳作日久,筋脉不固,血溢脉外,形成瘀血,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见腰腿痛,舌淡苔薄白脉涩为气滞血瘀之象。本病与痹症相鉴别,后者以肌肉、筋脉的麻木、疼痛及关节僵硬、屈伸不利为特征,且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故可鉴别。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腿痛 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计划: 1。针灸科护理常规,完善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 2.针刺治疗为主,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日1次。取穴:腰俞、腰阳关、肾俞(双)、三焦俞(双)秩

[针灸]腰痛的分经辩证与治疗

[针灸]腰痛的分经辩证与治疗

[针灸]腰痛的分经辩证与治疗 [针灸] 腰痛的分经辩证与治疗一、概述 1.定义: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2.原因:引起本病的病因繁多,创伤、肿瘤、炎症、先天性疾患等四大类病因均可包括在内。主要原因有①腰椎间盘突出②腰椎骨质增生③骨质软化④腰肌劳损⑤腰肌筋 膜炎,此外还有肥大性腰椎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腰椎骨折、先天性腰骶结构异常、腰部肿瘤、肾脏疾病、妇女泌尿系感染等。 3.本文主要论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 神经根、马尾神经的一种综合症。 二、病因 1.外伤:可分为急性外伤和慢性劳损两种。 2.风寒湿痹:多位受风寒湿邪侵袭引起。 3.肾虚:可分为先天不足和后天滋养不足(包括自身滋养不足和损耗过多相对供养不足)。 三、临床表现 1.症状:①腰痛②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放射。③

令人腰痛......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寻之累累然,乃刺之......。今人译为:足厥阴经引发腰痛时,可刺足厥阴经之蠡沟穴进行治疗。足厥阴经引发腰痛时,可取足厥阴经穴位为主,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笔者治疗足厥阴经腰痛案列:患者王XX,男,30岁,腰部酸痛伴右下肢疼痛不适1月前来就诊,平素睡眠质量差,双目时有视物模糊,脾气不好。查体:右下肢疼痛沿右下肢内侧放射,腰3-4棘间及棘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股神经牵拉实验阳性,腰椎CT示:腰3-4椎间盘膨出。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辨为足厥阴经腰痛。予以针刺蠡沟穴放血,取肾俞、命门、腰阳关及腰3-4棘旁阿是穴,配大敦、太冲、三阴交、曲泉、阴包、太溪、复溜等穴位进行针灸,施术完毕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大半,给予配合滋补肝肾,活血止痛的中药三付水煎服。五日后前来复诊,诸症减退大半,继续按上述原则取穴治疗,配合口服滋补肝肾,活血止痛的中药三付,服完之后前来复诊,疼痛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2.足少阳经腰痛:《素问·刺腰痛》中说:少阳令人腰痛......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今人译为:足少阳经引发腰痛时,刺足少阳经之阳陵泉穴进行治疗。足少阳经引发腰痛时,可取足少阳经的穴位为主,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笔者治疗足少阳经腰痛案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实用技术简介汇总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实用技术简介 前言 平衡针灸学科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经过40多年潜心研究,数万次的针感体验,3000多家医院的临床验证,3万余人的推广培训,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特色技术正式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第一期常见病适宜技术省级师资培训班推广项目。 ○ 1995年被批准为全军平衡针灸重点专科 ○ 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平衡针灸重点专科 ○ 200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部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 2006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 2007年被列为国家科技部973课题 一根小小的银针,竟然能“扎”出16项科技成果,为数十万患者解除病痛,引来中外十多个国家的上千位学者拜师求技。这就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分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王文远主任发明的平衡针 灸所产生的巨大效果。 1970年,25岁的年轻医生王文远随部队医疗队到河北雾灵山区巡诊。他发现,当地农民由于砍柴、运货,背篓常年不离身,很多人患有严重的肩周炎。他和老医生们用传统针灸进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看不见、摸不着的疼痛”最难治。他将有关中医经络穴和西医解剖学的书刊涉及到的肩周炎穴位,逐一标在人体图上。然后在自己身上试针,用

心体会部位与针感。之后又在家人身上试针,寻找最佳行针手法与效果。终于,他发现肩周炎最敏感的穴位不是在传统的中医经络穴上,而是在西医解剖学的神经干上。经过科研立项、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王文远找到了用中西医结合的平衡方法治疗肩周炎的新穴位。经全国8省市14家医院2300多名病人的治疗验证,疗效独特且持久。此成果获得全军科技成果二等奖。 王文远认为,受中枢神经的支配,肌体内有其自然的平衡机制,发生疾病则是平衡被破坏。通过针灸刺激传递给大脑一种生物信息,由它指挥人体自身传导密码,调动能量修复平衡系统,促进肌体康复,这就是平衡针灸学。这种理论在美国《国际针灸》杂志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然而王文远并未停止探索。他汲取中医的阴阳整体学说与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将它们结合、互补,陆续在人体四肢及头部找到了38个全新的具有整体平衡作用的特定穴位,能够分别治疗颈椎病、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脑血栓后遗症等136种疾病。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研究,平衡针灸学诞生了。1995年12月,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正式挂牌,王文远任主任。 1997年11月,世界针灸联合会第四届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王文远做了专题报告之后,走向讲台开始做现场表演。一位墨西哥患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下肢坐骨神经痛。王文远轻轻地扎了一针腰痛穴,又补了一针臀痛穴,仅仅几秒钟,病人疼痛消失。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1997年4月,乒坛名将邓亚萍即将参加第44届世乒赛,突发腰椎间盘脱出症,痛得卧床不起。王文远被国家体委特邀,连夜赶到正定训

针灸辩证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针灸辩证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辨证治疗腰痛的方法。方法:采用毫针刺法予以辨证治疗腰痛60例。结论:针灸辩证治疗腰痛有效率为100%,疗效肯定。 【关键词】针灸治疗;腰痛;辨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40-01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以腰部出现一侧或双侧、或脊中部位疼痛,伴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为主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现采用针灸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至康复科门诊,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达15年,最短1天。 1.2 临床表现患者以腰部疼痛,伴有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轻

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痛,以?i软为主,喜按,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s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 治疗 治则:通经止痛。取局部穴位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主穴肾俞阿是穴委中阳陵泉腰痛穴昆仑 配穴寒湿腰痛配腰阳关、大椎;瘀血腰痛配腰夹脊、膈俞;肾阳虚者配大钟、气海、关元;肾阴虚配太溪、照海;病在督脉配后溪;在足太阳经配申脉;腰椎病变配腰夹脊。 操作:常规毫针刺法,寒湿腰痛、瘀血腰痛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腰部穴位可用灸法或针后拔罐;肾虚腰痛用补法,阴虚者不灸,腰部均可拔罐;急性痛症,痛势较剧烈者,取阿是穴、委中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 3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有效:疼

腰痛的针灸治疗

腰痛的针灸治疗 发表时间:2019-09-05T17:38:27.86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5期作者:张怀东[导读] 以及生产的腰痛主要是密切相关的肾脏。清代医家张锡纯也指出肝肾亏虚是引起腰痛的内在根本原因。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100 【摘要】腰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因素很多,大多由于人体受到外部压迫、内伤、劳累等导致腰部血液不流畅或腰椎受损,又称为“腰脊病”。针灸作为我国医学的精华,在腰痛病症中被广泛应用。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是很明确的,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被医学界所认可的。本文就针灸在腰痛中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病因病机 对于病因和腰痛的发病机理,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内部和外部原因造成的。内部原因主要是肝肾不足,如缺乏先天禀赋不足,或不一致的房室,或过于劳累,导致肾精亏损,损血,肝虚,经络失养,气血不能在经脉中得到提升,发生(2)骨骼和肌肉和腰痛。因此,中国医学认为,腰是肾之府,肾是主骨,以及生产的腰痛主要是密切相关的肾脏。清代医家张锡纯也指出肝肾亏虚是引起腰痛的内在根本原因。 外部因素主要是跌落和粉碎造成的,超负荷的劳累,导致骨关节屈伸受阻。造成的损害是长期受伤,或风寒,湿邪侵入经络,气血阻断气体,长时间内,形形成气凝血瘀,经脉失养,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中医认为,由于穿刺的摔倒,腰部的经络,肌肉的血液运行不顺畅,并形成气滞血瘀,经络气血是腰背的外因。风寒湿热邪气常为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其中大多数是寒湿之邪导致。《素问?痹痛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隋代巢元方认为,腰痛是由于体内肾气本虚,又复感风寒之邪气而引起的本病。 2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腰痛总的原则为热者疾之、寒者留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陷下者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1盛者泻之腰痛为实证的情况用泻的方法,如采用泻的针刺手法或点刺放血。 2.2虚者补之腰痛为虚证的情况用补的方法,如用补的针刺手法或温灸。 2.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腰痛虚实不明显时常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 3选穴规则 腰痛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 通用穴:肾俞、委中、志室、腰阳关、环跳、秩边。督脉病证者,加后溪;足太阳经证者,加申脉。 3.1循经取穴经过腰部的经脉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督脉,也是治疗腰痛最常用的经脉,选穴多取这些经脉上穴位为主。 3.1.1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经过腰背部,故治疗腰痛时多采用局部和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取膀胱经穴位,以疏通腰部经络,激发太阳经气。 3.1.2足少阳胆经其经脉的循行路线经过腰部的两侧,总结一般的治疗经验发现,腰痛常伴随腿部症状的或者腰痛牵引少腹或胁下的多取胆经的穴位。常用的穴位有肩井,环跳,阳陵泉,风市,悬钟等。 3.1.3 督脉督脉上达颠顶,下止尾尻,循行于腰背正中,督脉经气阻滞不通时,则易导致腰痛的产生。《脉经》:“督之为病,脊强而厥”“腰痛不能转者,针人中立愈”。这些都是取督脉的穴位治疗腰痛的依据。常用督脉的穴位有人中,水沟,命门,腰俞,长强等。 3.2异经取穴腰痛的病因很多,分为内因和外因,并且腰痛的病因与其它脏腑经络之间有相互关联。因此,在选取本经穴的同时,还应兼顾相关经络的脆穴。 4治疗方法 4.1单用针剌法 针灸的方法有很多,就单独针刺而言,也有体针、头针、平衡针、脚踝针、腹针等不同种类。如哈力旦氏等运用腹针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选用40-60 mm的毫针,对准穴位直刺,采用只捻转补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留针30 min,l次/日,10次为1疗程。结果34人中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到97.1%O张氏⑵运用平衡针疗法对17例腰痛患者进行即时止痛治疗。使用3英寸针头将主要点作为腰痛点。如果疼痛位于一侧,则针尖朝向另一侧。如果背部疼痛未分开,则针尖朝下。如果下肢一侧有放射性疼痛,那么髋关节疼痛点的另一侧,膝关节疼痛点,如果两侧下肢放射疼痛,两侧均加入刺痛臀部疼痛点,膝关节疼痛点。腰部疼痛点为扁刺,臀部疼痛点和膝关节疼痛点为直刺,刺穿L5~2寸,插入方法需要局部针刺感而不留针。统计结果表明,第一次平衡针治疗后,症状缓解非常明显。苏氏用脚踝治疗30例急性下腰痛患者,观察立即镇痛效果,用25毫米长的针头,用拇指轻轻旋转针柄进入针头,针头和皮肤是30°。角度穿透到远端皮肤,然后将针头平放,将针体缓慢推入皮肤下,针刺入皮肤约23毫米,并保留针头30. mino统计结果显示:针插入术后10,15,30分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呈负相关,踝针明显减轻急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起效迅速。用电针治疗慢性腰痛90例,分为3组,穴位选择双侧肾俞,大肠俞,秩边、委中,电针连续稀疏波。针保留时间为5,15,30分钟,每天一次,和8次治疗。结果表明,电针时间越长,效果越显着。 4.2毫针刺法 取穴:相应病变颈椎夹脊、大椎、风池、肩井、肩髃、外关、养老等穴。 针法:中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针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颈椎用针头0.5~1英寸。插入针头时,针尖略微向脊柱倾斜。当触摸椎体时,针稍微抬起,然后针体向中心弯曲,使针尖垂直穿透。辐射到颈部和肩部可以温针灸。大椎穴用2寸针刺穿。穿刺时,针尖略微向上倾斜,深度为1~1.5寸,局部酸痛被释放到肩部或背部和肩胛。风池点为2寸针刺,针尖向对侧眼眶斜刺,眼睑斜刺,1~1.5英寸深,使局部感觉肿胀并释放到头顶,脚踝,额头和眼睑;外关用3寸针向上倾斜,1.5至2寸进针,当酸胀时上肢扩散,针的数量再增加,使针感传递到肘部和肩部;当穴位取自旧穴位时,肘部必须弯曲,手掌应向胸部倾斜。进针1 ~1.5寸,使手腕产生产生麻木感,并尽量向肘、肩传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