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笔记

自然笔记
自然笔记

暑期小任务――自然笔记大赛

好消息!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开始了!

自然笔记就是以手写、手绘的形式,记录在自然中观察到的物、事、人,感悟生命的伟大、生活的智慧。举办自然笔记大赛,就是想让孩子们能发现身边的美、画出这种美、表达这种美,从对身边一草一木的关爱,培养起对家乡、对祖国的爱,体悟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处之道。

现邀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用手写、手绘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思考及收获记录在画纸上。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请你详细将你观察到的生长过程用语言记录下来。并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参考以下几幅优秀作品哟!仔细欣赏,看看你能有哪些奇妙的发现呢?

要求:每件作品可由多页自然笔记构成,每张画纸为A4大小。

我们如何开发“自然笔记”课程

我们如何开发“自然笔记”课程 “自然笔记”课程是我校自主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该课程基于初中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培养目标,设置动物与植物、地质天文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又依据“主题+模块”的形式加以细分,旨在建设一门能够整合学校育人资源、彰显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自然笔记”课程开发背景 为了打造“美丽校园”。“自然笔记”课程开发力求打造“美丽校园”、“生态校园”,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植根于校园,植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 源于儿童群体的“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是美国一位作家提出的,他认为儿童亲近大自然的时间少会导致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我校试图通过开发“自然笔记”课程,创造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 开发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能够认识到其他物种或类似物种的存在,能够把几种物种之间的关系罗列出来,等等。“自然笔记”课程希望鼓励

学生亲近大自然,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发现问题,进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力。 提升初中生的观察素养。“自然笔记”课程通过在自然知识上的专业性、情境创设上的趣味性、生态物种上的丰富性,为学生观察素养提升创造良好的契机、环境和动力。 促进学校特色建设。我校以“让每一个学生在关爱中体验成功”为办学理念,把“培养知书达理,自信自强,视野开阔,拥有一定艺术与创新素养的健康少年”作为育人目标。“自然笔记”课程可以很好地承载学校特色建设需要。 “自然笔记”课程的设计 课程理念与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设计、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丰富的、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素养和实践精神。使学生通过对身边自然现象的观察,逐渐学得观察方法、培养较强的观察动机、正确的观察态度、浓厚的观察兴趣和良好的观察习惯,最终学会观察并乐于观察,在观察、记录、交流、讨论、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力、领悟力。 课程内容。以主题加模式块的形式建构内容,设立四个模块,每一个模块下面都分设了任务主题。

“自然笔记”课程实施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0415593.html, “自然笔记”课程实施策略 作者:许峰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0年第01期 自然笔记是鼓励孩子们去观察和体验自然,通过绘画、文字的形式将感知到的自然物、自然场景进行记录,可以是孩子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一切。我校百草园是校园里最吸引孩子们的地方,在百草园可以看到草长莺飞,小桥流水,总能让孩子们流连忘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地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鼓励孩子们收集第一手的资料,获得对事物直接的认识。 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 孩子们的观察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培养训练和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自然笔记的活动中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力。 根据孩子兴趣,明确观察目标观察的效果决定于观察的目标明确到何种程度。因此,根据孩子们对百草园的兴趣点,明确观察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请孩子们先列出自己最喜欢的百草园景与物的清单,并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景与物设立自己的观察目标,提高观察效果。 小组观察,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致性与全面性根据观察清单的内容,请孩子们分成四到五人的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到的事物与现象。每个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往往因兴趣与角度的不同,观察得到的結果与体验是不同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观察结果,孩子们往往会发现自己未观察到的一面,这样便培养了孩子们观察事物的细致性与全面性。 结合不同的季节观察,培养孩子们的延续性观察能力结合不同的季节、天气变化观察百草园,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孩子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习惯。百草园是一座有生命的园子,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产生不同的美。同时,通过延续性的观察,使孩子们感悟到观察生活的表面现象去捕捉生活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 视界记录大自然 孩子们面对繁杂的大千世界进行实地写生时往往会无从下手。因此,怎么样取景、选择画什么变得十分关键。 蹲下去有些物体需要走到近前才能表现出来,比如叶子、花朵、昆虫、岩石。鼓励孩子们蹲下身子亲近大地,尽可能按实物的大小进行勾勒。如果知道他们的名字,不妨在旁边进行注明。甚至不妨试着给每件自己画的事物提出一个问题,是怎样到这里的?冬天都去了哪里?

自然笔记

《自然笔记》广西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自然笔记》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所谓广义的自然笔记,包括一切用文字、绘画、摄影、声音、影像、身体感知、科普实验等方式所进行的自然记录和表达,因此 可谓品类繁多、样貌纷呈。所谓狭义的自然笔记,则主要是指用 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相辉映的方式进行自然记录与表达。现代的青少年儿童被大量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双眼,却忘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忽视了平凡又美丽的风景。最近几年,《自然笔记》引起了 国内读者的注意,逐受重视,“他们用目光、纸笔、镜头捕捉和记 录身边的自然界变化,然后把这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告诉更多人。”亲身体验亲近大自然的感受,远离城市喧嚣。 二、意义 (一)是乡土课程开发建设回归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 我校系乡土课程基地学校,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就提出:对于儿童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自然笔记》将我 校学生的学习特长与周围事物结合起来,让我校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这一切,都是基于回归自然的生态文明教育。为了更好地凸显自然生态文明教育《自然笔记》课程内容以乡土素材为来源,桂林山水、广西喀斯特地貌、壮族文化等都在课程中予以体现,力求让学生在乡

土情境中领会家乡文化建立民族自豪感。是促进完善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 (二)是促进完善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在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从青少年学生抓起,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品质,规范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的自然科学,与生态环境更有密切的联系,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是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需要教师创新,则学生创新。教师通过课程开发,能实现自身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逐步转变,为确保《自然教育》对学生、学校和地方的适应性,教师需创造性的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贴切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教育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和分析、探索,并作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以完善教学行为中,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可行性分析 这是一种以亲近自然、记录自然为宗旨的书写形式和实践活动,它既不需要崇尚技巧,也不需要追求唯美。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拿起纸笔,用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为大自然做笔

自然笔记评分标准

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之自然笔记评分标准 操作方法: 自然笔记是生物多样性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项目,建议每一位同学都能拿起画笔记录下身边大自然的变化。 自然笔记的几个要素: 1. 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2. 观察到的事物,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 3. 记录者信息:学校、年级、班级以及自己的姓名 自然笔记的常见记录方法: 1. 边走边观察边记录,把最感兴趣的那些事物逐一记录下来。 2.对某一固定地点的小生物进行统计、观察和记录。 3.按时间顺序,对观察对象有规律地进行记录。 4. 选取某一类生物,着重进行观察记录。 记录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观察对象所生活的环境,最好能够在自然笔记中用图画或文字反映出来; 2.不要急着动笔,先观察再记录; 3.安排好布局,使图画和文字和谐统一。 班级中的中队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组成自然笔记评委团,来评选本班同学们上交的自然笔记作品,根据标准中的各个项目进

行打分。(满分100分)通过评选推荐出较好的作品(5-10份)参加学校展出(其余在班级展出)。 1、绘图记录5-30分 能大致描绘出外型的绘画作品5--10分 能表现出外型和简单细节的绘画作品11--20分能体现细节描绘的绘画作品(比如叶脉、叶缘、翅膀上的花纹等)21—30分 2、文字记录5---30分 对观察到的现象能有比较简单的描述5—10分 对观察到的现象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11---20分 对观察到的现象能有详细的过程描述并能加上自己的感受或是有特别的疑问21---30分 3、特殊项加分共30分 有测量的数据(5—10分)、放大镜的模式(5—10分) 基本信息(时间、地点、记录者、天气等)(5-10) 4、排版2—10 整体感不明显、或较为凌乱2-4分 排版美观、色彩感好、具有艺术感5---10 自然笔记评分记录班级

自然笔记教案.doc

自然笔记教案 一教学资料1 作者简介:杨文丰(1957-),男,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写作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2 写作背景:(略)3 课文分析这篇文章出自一位科学家笔下。他凭卓越的想象力,以美妙而丰富的联想,华丽而灵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瑰丽雄奇的景观,描绘得美轮美奂,在传授自然科学常识的同时,又给读者一无限美好的享受。作者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对象明确,有条不紊地向我们描述了地球地色彩,晨昏的更替,空气的流动,分级的设定,年轮和位置的关系,降雨的异象等自然现象的种种奥秘,每一段落既保持了全文一以贯之的文风,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二教学设计与案例1 解题自然:自然界,一般指无机界和有机界。有时也指包括社会在内得整个物质世界笔记: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得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3分析课文朗读阅读提示:(作者以细致的科学观察和广远的艺术想象生动描述了地球的色彩,空气的流动,以及光照、降雨的作用和异象。读这篇文章,我们既能获取许多科学知识,又能得到美的享受。一位自然科学家又如此美妙的文笔,令人赞叹。我们不妨也用文学随笔的写法,来阐释某种自然科学的知识。)从阅读提示中,我们获得了什么重要信息?参考答案:阐释自然科学知识,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文章每一部分阐释的自然科学知识。蓝地球:由于太阳光的波长不同,遇到空气中的微型物质形成散射

和漫射,形成“蓝地球”。“晨昏线”寓言:白天和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包容一切的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她的特征和作用。蒲福风级:英国海军大将蒲福18XX年以海陆之上的自然景物的“表现”来划分的风级。位置:树木生长位置不同,生长状况很不同。黄花雨:形形色色,略显异常的雨。问一个问题:你最欣赏哪一段?再问一个问题:最打动你的是哪几句话?学生自由发挥参考:有关“蓝地球”和“蔚蓝色苍穹”的提法,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作者以诗化的语言、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一种流传广泛的“错觉”。“笼罩地球的一片蓝,是阳光与空气精心写作的‘魔术’。”在这一段,作者将比喻和比拟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把光学的一些知识描写得灵动飘逸,使七色阳光、空气与地球具有了人格化的含义。相对于“蓝地球”,晨昏线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但作者的巧思妙想和妙笔生花却使晨昏线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剪辑,深深地映入读者的脑海。“晨昏线过处,无非是白绸缎刚刚飘然过去,黑披风就急急拂脸而来。沧海桑田,云去云飞。黑夜和白天,对自己体下的江山万物,施行着轮回的恩泽和压迫。”作者在这里的用意并不仅仅局限于解释自然现象,他还从晨昏线引申出了光明与黑暗相互依存、互有攻守的哲理,由于有自然宇宙的大境界作铺垫,因此,文章极具感染力。“包容一切的空气”是地球和人类最忠实的保姆,作者用生动的拟人手法和流云般的排比句式把“包容一切的空气”写得如诗 如画,如梦如幻。作者先用“抽象得像光,缥缈得如雾,飘泊得似水”概括了空气的特点,然后强调了空气和你我的关系:她中有你,你中有她。接着又用一连串的比喻,对地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着重介绍了空气是如

《实用语文》课程体系描述

《实用语文》课程体系描述 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职业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说明: 实用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语文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继续进行语文教育,对中等职业学生学好各科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以及日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语文课程体系中根据我校五个部系特点分为A、B两个教学类。A类以服务类专业为主,包括有艺术部、管理部、计算机部;B类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包括有机电部、汽车部。 A、B教学类的教学内容在每学期后20学时区分。其中A教学类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又分为A1、A2两层(即A1、A2层授课内容相同,但其授课方法及达标要求不同);B教学类亦同A教学类。 分层要求: A类教学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借文化经典名篇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诵读技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A1层教学目标: 流利地口头表达能力,熟练的写作功底,扎实的阅读基本功,简要地进行研究性阅读。 A2层教学目标: 熟悉掌握基本的口头表达方式,了解一般写作方法及阅读方法,积累语文综合知识,能进行简单的欣赏性阅读。 B类教学以培养学生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为主,借基础阅读篇目培养学生品味文章,理解文意等技能,提高学生的主观意动表达能力。 B1层教学目标: 熟悉掌握得体的口头表达能力。了解写作方法及阅读技巧,比较、分析、综合文意,进行简单的欣赏性阅读。 B2层教学目标: 基本掌握口头表达方式,明确写作方法及阅读技巧,达到以理解为主的阅读能力。 课程安排: 根据我校各专业实际情况,本课程开设两学期。第一学期68学时按模版一(17周*4课时),另有10学时做为机动学时。其中,艺术系、管理系、计算机系、汽车系、机电系的前40学时授课内容和计划相同,后20学时分A、B两层,艺术系、管理系、计算机系为A 层,其授课内容相同,汽车系、机电系为B层,其授课内容相同。如图示:

东边小学自然笔记比赛方案

东边小学20XX年自然笔记展评活动方案 举办自然笔记大赛,就是要提倡"爱物知恩、节用惜福”的价值观,就是想让孩子们能发现身边的美、画出这种美、表达这种美,从对身边一草一木的关爱,培养起对家乡、对祖国的爱,体悟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处之道,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体内心的道德需要。 (一)、主题:奔向大自然记录真世界 (二)、项目实施: 比赛对象:1一6年级每班上交作品共10幅 (三)、参赛要求: 1、自然笔记作品内容为对于任何自然物的观察记录。自然物包括植物、动物、地质、天文; 2、自然笔记作品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一组紧密关联的作品; 3. 画纸规格限定为A4大小 4、自然笔记涉及的绘画部分:画材不限、画种不限,可以是国画、素描、线描、彩铅、水彩、水粉、圆珠笔、丙烯等等;实事求是为第一,如实描绘观察亲眼所见,切忌不切实际的艺术发挥; 5、自然笔记涉及文字部分: a.必须注明自然观察记录的时间、地点、天气(气温)情况等; b.主体文字自由发挥,注重个人体验和真情实感的记录表达,切忌简单抄录现有资料。 C.作品要选送到区上参展,请在作品下方备注学校、班级、姓名、指导教师 (四)、收集时间: 作品收集时间:10月21日(教学楼5楼美术办公室) 作品评比时间:10月22日 (五)、奖励办法: 本次比赛设个人奖和指导奖两个奖项。①个人奖:每个年级按参赛学生人数的20%、30%、50%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一、二等才有奖状)。②教师指导奖:每幅画只认一位指导教师奖,指导的学生获一等该教师为指导一等奖(一等奖才有奖状)大赛组织评审机构 组长:张毅 评审成员:美术组全体教师 东边小学教务处

自然笔记评分标准审批稿

自然笔记评分标准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之自然笔记评分标准 操作方法: 自然笔记是生物多样性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项目,建议每一位同学都能拿起画笔记录下身边大自然的变化。 自然笔记的几个要素: 1. 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2. 观察到的事物,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 3. 记录者信息:学校、年级、班级以及自己的姓名 自然笔记的常见记录方法: 1. 边走边观察边记录,把最感兴趣的那些事物逐一记录下来。 2.对某一固定地点的小生物进行统计、观察和记录。 3.按时间顺序,对观察对象有规律地进行记录。 4. 选取某一类生物,着重进行观察记录。 记录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观察对象所生活的环境,最好能够在自然笔记中用图画或文字反映出来; 2.不要急着动笔,先观察再记录; 3.安排好布局,使图画和文字和谐统一。 班级中的中队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组成自然笔记评委团,来评选本班同学们上交的自然笔记作品,根据标准中的各个项目进行打分。(满分100分)通过评选推荐出较好的作品(5-10份)参加学校展出(其余在班级展出)。

1、绘图记录5-30分 能大致描绘出外型的绘画作品5--10分 能表现出外型和简单细节的绘画作品11--20分 能体现细节描绘的绘画作品(比如叶脉、叶缘、翅膀上的花纹等)21—30分 2、文字记录5---30分 对观察到的现象能有比较简单的描述5—10分 对观察到的现象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11---20分 对观察到的现象能有详细的过程描述并能加上自己的感受或是有特别的疑问21---30分 3、特殊项加分共30分 有测量的数据(5—10分)、放大镜的模式(5—10分) 基本信息(时间、地点、记录者、天气等)(5-10) 4、排版2—10 整体感不明显、或较为凌乱2-4分 排版美观、色彩感好、具有艺术感5---10 自然笔记评分记录班级

自然笔记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

“自然笔记”校本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 (序言) (一)自然笔记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 1.自然笔记课程与学校特色建设 建议结合学校规划、结合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校、全国环境教育示范校 2.自然笔记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 生、地、物、化等学科跨学科整合、自然笔记课程又是桥梁、或能打通学科间的隔阂,课程回归自然,可以在程红兵的“红树林课程”和“湿地研究课程”进一步深化,我们做的比他们好,但没有他说的好。 3.自然笔记课程与学生创新素养 4.自然笔记课程与学生生态素养 培养学生有“内省”的心态观察自然的能力,结合“风景”和“心景”观察自然。人的内心与自然的互动。 课程三个层面:了解。。。产生。。。行动。。。 5.自然笔记课程与教师团队发展 理科教师团队为主,闾老师的稿件修改 6.自然笔记课程与校园文化培育 偏于德育的层面? (二)自然笔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参考自然笔记课程指导纲要或展开 1.自然笔记课程的目标设计; 2.自然笔记课程内容的确定; 3.自然笔记课程的实施; 4.自然笔记课程的评价反馈;

(三)自然笔记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案例及分析)5.自然笔记与艺术教学; 美术、生态情景剧(狼爱上羊)、舞蹈(同在蓝天下)等案例 6.自然笔记与语文教学; 作文、编写故事、古诗词学习等 7.自然笔记与科学教学; 与生物、地理、化学、物理共性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 不能叫“观察素养”,有一个词叫“视觉素养” 8.自然笔记与体育教学; 生态远足、自然探宝等活动课程 9.自然笔记与信息技术; 微电影、二维码 (三)自然笔记课程与校外优质资源整合 勘探、开采、提炼、整合 1.自然笔记与社区资源; 动物园的动植物资源、沪杏图书馆视频资源 2.自然笔记与场馆资源; 3.自然笔记与科研院所资源; 农科院 4.自然笔记与高校资源; 5、自然笔记与社会团体、NGO资源: 上海野保协会、上海绿洲等 附录:自然笔记课程的优质资源链接 自然笔记教材 自然笔记学生作品

首届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大赛参赛说明

附件1: 首届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大赛参赛说明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学生以手写、手绘的形式,记录在自然中观察到的物、事、人,记录从大自然中受到的熏陶与启迪;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 主办单位: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儿童中心 支持单位: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 二、参赛要求 请认真填写大赛报名表,上传文件以省份、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来命名。 大赛只接受单人作者的作品,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须保证所提交的作品版权属于作者本人所有,我中心有权以非营利目的,在有关媒体、网站、宣传品中使用所有参赛作品。具体要求如下: 1、走进自然中细致观察,用文字和绘画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不包括温室和盆景情景。 2、作品记录在A4大小的白纸上,扫描后上传至大赛网络平台。作品应包括绘画、文字描述(150字以内)、感悟(100

字以内)、有趣的发现(100字以内)、时间、地点和天气。 3、作品应为学生独立完成。 三、评奖标准 自然笔记大赛非绘画大赛。作品应体现作者认真观察过大自然,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在此基础上兼顾图画及文字记录的准确性、设计合理美观。 大赛对作品评选设臵了5个方面指标: 1、素材真实科学30分; 2、观察细致,文字描述详实10分; 3、有独特的思考和感悟20分; 4、有有趣的发现20分; 5、图画优美、设计合理20分。 四、法律事项 参赛者须保证参赛作品著作权为参赛者本人所有,如主办单位发现有法律问题的任何参赛作品将不能获奖。

“画笔绘自然”自然笔记绘制

“画笔绘自然”自然笔记绘制 一、活动内容 以“画笔绘自然”为主题,在这个特别的暑期,走出家门,漫步小区、绿地,绘出一份自然笔记。用手中的画笔以手绘的形式,在A4纸上图文并茂地描绘出自然中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并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做一份自然笔记,是探索自然之路上最美好的一种方式。 二、参加对象 本市中小学生(含中职校) 三、组别设置 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别 四、报名截止时间 2020年8月15日 五、活动要求 1.活动任务 爱上自然界的万物,从享受自然给我们带来的资源,到学习如何回馈自然、保护自然。在这个特别的假期,同学们可以走出家门,到社区、公园内,用手中的画笔以手绘的形式,在A4纸上图文并茂地描绘出自然中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并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画出你眼中的自然的美,记下当时的震撼和感动。 2.活动成果 需填写报名信息并将手绘的自然笔记作品以图片形式进行提交。

图片要求: (1)对身边的如社区、公园内的动植物进行观察,采用图画、文字等类似于日记的方式,手绘在A4尺寸的纸上。 (2)绘画能体现细节描绘,文字对观察到的现象能有详细的过程描述并能加上自己的感受或是有特别的疑问并有基本信息(时间、地点、记录者、天气等),排版美观、色彩感好、具有艺术性。 (3)作品以高清图片jpg格式报送,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像素/英寸)。 3.安全提示 (1)根据市教委和市未保办联合发布的《2020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42条》要求,做好安全防护。 (2)在进行自然笔记时,应有家长陪同,如有需要请注意戴好口罩,做好安全防护,与周围陌生人保持距离。 六、参与方式 下载并打开网址选择“画笔绘自然”,即可报名上传。 活动联系人:林老师、张老师,(请于工作时间 9:00-17:00 联系)。 七、奖项设置 所有参与作品经初评后可获得活动参与证书,证书以电子证书形式发放,定期推荐部分作品在指定线上平台进行公益展示。

什么是自然笔记

什么是自然笔记? *采用图画、文字等形式; *有规律的,类似于日记性质的; *对身边的大自然进行的记录。 自然笔记中 绘画的作用 1.一笔一画的描绘,有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沉稳的性格。 2. 2. 耐心的观察和描绘,有助于学生探究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 3.珍藏大自然的礼物 4.什么人适合做自然笔记? 自然笔记是所有人都可以用来亲近自然的方式,不论你是否拥有扎实的绘画功底。 婆婆的自然笔记 婆婆的自然笔记 细致的观察,是做好自然 笔记的关键 做自然笔记的工具 自然笔记的几个要素 1.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记录) 2. 观察到的事物,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 观察到的细节 眼睛看到的; ★耳朵听到的; ★鼻子闻到的; ★手指摸到的 心里想到的 3. 记录者信息:学校、年级、班级以及自己的姓名(以文字形式进行记录) 学习自然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学习观察叶子 叶脉 叶缘和叶序 学习观察昆虫 学习观察自然现象 雨1.尝味道,观察雨滴的形状 2.雨水的张力实验 3.雨水的酸碱度测试 4.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 5.小动物应对下雨的策略 6.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口头交流 记录雨水的自然笔记 花的色彩

1.拾取落花,把花汁涂在白纸上 2.2.观察涂在白纸上的颜色,思考: 3. 4.a.有哪些常见的色彩在“彩虹”上找不到? 5. 6.b.有哪些花的颜色涂在白纸上发现了变化? 3.小实验:把花汁同时涂在酸、碱纸上进行对比,观察哪种颜色的花汁稳定性最 好,并思考原因 调皮的花青素的应用 稳定的类黄酮的应用 学习更多的自然观察和记录方法 自然笔记在学校探究型课程中的运用现状 1. 作为校本课程中的一环:自然笔记既是探究方法,又是成果报告 “触碰自然多发现描绘自然享乐趣”荣获了第2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一等奖 2.作为特色校本课程:自然笔记既是课程内容,又是实施方法 创建绿色校园 (自然笔记作为课程主要实施手段) 初中研究型课程举例 菜市场里的野味 开启发现之帆

初一上册生物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 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5.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 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7.(探究步骤)提出问题f做出假设f制定计划f实施计划f得出结论f表达和交 8.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9.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 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此外,还有竞争关系(杂草,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昆虫往往生活在一起)等等 10.在自然环境中,各自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 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2.生物部分①植物②动物③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1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 14.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15.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了食物网 1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7.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8.生物圈中的七大生态系统:①森林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③海洋生态系统④淡 水生态系统⑤湿地生态系统⑥农田生态系统⑦城市生态系统

STEAM 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docx

STEAM 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课为例 STEAM 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是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于一体的学科间融合的综合教育。但STEAM 教育不是只学习这五个学科知识,也不是这五个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更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旨在打破学科疆域,通过对学科素 养的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性人才,是国际未来教育的必然走向。 一、STEAM 教育理念融入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意义 长久以来的分科教育造成了学科人才培养的分离局面,教师的教育专业化和从教专门化的结果就是:让他们丧失学科的整合能力或者从心理上抗拒学科的整合。但教育的发展趋势昭示着这样的抗拒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的。在美国《下一代科学课程标准》中,跨学科概念、学科概念以及科学与工程实践一起被作为课程的三大维度。其中,跨学科概念是搭建各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它主要包括系统和系统模型、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稳定性与变化、模式、规模、比例和数量等。作为科学课程的组成部分,生物学越来越从定性、观察性的学科发展为定量、预测性的学科,新生物学的学科范畴已经覆盖了物质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内容[1]。因此,近几年来有学者国为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都对STEAM 进行了解释,并倡导跨学科的学习,同时,跨学科资源的开发也逐渐成为有学者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在此背景下,STEAM 课程以其创新、灵活 和开放等特点也逐渐引起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注意,它开始帮助师生参与到国内外各类生物学科技创新活动中去。而广东省开展生物科技活

自然笔记教案

自然笔记教案 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0415593.html, 一教学资料 作者简介: 杨文丰,男,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写作理论研究.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2写作背景:(略) 3课文分析 这篇出自一位科学家笔下。他凭卓越的想象力,以美妙而丰富的联想,华丽而灵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瑰丽雄奇的景观,描绘得美轮美奂,在传授自然科学常识的同时,又给读者一无限美好的享受。 作者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对象明确,有条不紊地向我们描述了地球地色彩,晨昏的更替,空气的流动,分级的设定,年轮和位置的关系,降雨的异象等自然现象的种种奥秘,每一段落既保持了全文一以贯之的文风,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二教学设计与案例 解题 自然:自然界,一般指无机界和有机界。有时也指包括

社会在内得整个物质世界 笔记: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得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3分析课文 朗读阅读提示:(作者以细致的科学观察和广远的艺术想象生动描述了地球的色彩,空气的流动,以及光照、降雨的作用和异象。读这篇,我们既能获取许多科学知识,又能得到美的享受。 一位自然科学家又如此美妙的文笔,令人赞叹。我们不妨也用文学随笔的写法,来阐释某种自然科学的知识。)从阅读提示中,我们获得了什么重要信息? 参考答案:阐释自然科学知识,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每一部分阐释的自然科学知识。 蓝地球:由于太阳光的波长不同,遇到空气中的微型物质形成散射和漫射,形成“蓝地球”。 “晨昏线”寓言:白天和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 包容一切的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她的特征和作用。 蒲福风级:英国海军大将蒲福1805年以海陆之上的自然景物的“表现”来划分的风级。 位置:树木生长位置不同,生长状况很不同。 黄花雨:形形色色,略显异常的雨。

第六届上海青少年STEMx实践展示交流活动

附件1 第六届上海青少年STEMx实践展示交流活动 项目规则 【创意叠纸】 创意叠纸分小学组与中学组,创意叠纸得分由两部分组成,即长期题和现场题组成。长期题随通知事先在网上公布,现场题在活动当天公布,从公布的题中随机选择进行活动。 创意叠纸长期题 (展示当天,该项目评审组从以下4个长期题中选择1-2题作为测试项目) 1、请用6条纸带(1:5)完成一个正立方体的建构 2、请用纸带完成多个正方体并插接组合成6个四连方和1个三连方 四连方: 三连方: 3、正立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面组成,请用一张A4纸,通过折叠在平面上进行合理的图形分割,完 成正立方体展开图形组合(例:),动手实践看能找到几种组合?

4、纸船承重 用一张A4纸,在规定时间内(30分钟内)设计完成折叠纸船作品,不限形式。 在指定场地内完成纸船的水面负重任务:a)在三分钟内完成负重测试;b)将完成的的纸船放到水中不能倾覆;c) 在水面中的纸船内依次放置玻璃球,使纸船继续保持浮在水面上不倾覆;d) 在纸船不倾覆的情况下,看谁的在纸船内放的玻璃珠最多。 评审要素: 1、长期题、现场题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用时长短、作品的完整性及现场测试来评判成绩。 2、小组团队合作,进行现场综合能力答辩,可以以不同形式对完成作品进行综合描述。 【自然笔记】 “自然笔记”是对自然界观察后的描述和记录。科学散文《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将“自然笔记”阐述到了极致。“自然笔记”已被更多的自然爱好者甚至崇拜者们演绎成自然观察速描加随笔的形式,以科学的观察方法加上艺术的表现形式,让人们感悟一种形神和谐、益智益美。为鼓励青少年朋友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激发探索兴趣,感悟环境之美、生活之美,通过“自然笔记”活动社实践,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索的方法、采取笔记加速画的形式,近距离的观察、发现、描绘、记录各种动植物及其它环境因素,抒发情感,分享乐趣,培养科学素养。 项目要求: 1、本项目设小学组、中学组:同一学校若同时有小学组、中学组,申报作品总数不超过15份。 1、作品要求图文并茂,有明确的时间、地点、气候等物候信息记录。用A4纸完成作品。 2、寄送至组委会的自然笔记作品,请参赛单位在作品背面标注好参展信息(包含作品名称、学校、组别、作者、指导教师)或贴在作品背面,样式如下:(如下图) (参展作品背面) (参展作品背面) 或 3、作品为学生原创,如若抄袭,作品作者和指导教师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4、作品一经提交,无论获奖与否,都不予退回。

我们如何开发自然笔记课程

我们如何开发自然笔记 课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自然笔记”课程是我校自主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该课程基于初中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培养目标,设置动物与植物、地质天文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又依据“主题+模块”的形式加以细分,旨在建设一门能够整合学校育人资源、彰显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自然笔记”课程开发背景 为了打造“美丽校园”。“自然笔记”课程开发力求打造“美丽校园”、“生态校园”,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植根于校园,植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 源于儿童群体的“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是美国一位作家提出的,他认为儿童亲近大自然的时间少会导致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我校试图通过开发“自然笔记”课程,创造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 开发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能够认识到其他物种或类似物种的存在,能够把几种物种之间的关系罗列出来,等等。“自然笔记”课程希望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发现问题,进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力。

提升初中生的观察素养。“自然笔记”课程通过在自然知识上的专业性、情境创设上的趣味性、生态物种上的丰富性,为学生观察素养提升创造良好的契机、环境和动力。 促进学校特色建设。我校以“让每一个学生在关爱中体验成功”为办学理念,把“培养知书达理,自信自强,视野开阔,拥有一定艺术与创新素养的健康少年”作为育人目标。“自然笔记”课程可以很好地承载学校特色建设需要。 “自然笔记”课程的设计 课程理念与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设计、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丰富的、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素养和实践精神。使学生通过对身边自然现象的观察,逐渐学得观察方法、培养较强的观察动机、正确的观察态度、浓厚的观察兴趣和良好的观察习惯,最终学会观察并乐于观察,在观察、记录、交流、讨论、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力、领悟力。 课程内容。以主题加模式块的形式建构内容,设立四个模块,每一个模块下面都分设了任务主题。 模块一为“绿色的家园”,下设四个任务主题。任务一:设计和制作书签——植物界的图形(3课时),通过观察叶的形态结构,以叶为主题制作一张书签。任务二:设计植物台历——多彩的岁月(3课时),仔细观察校园内的各类植物,将自己所感兴趣的植物记录下来,并制作一本植物台历。任务三:种子成长录——播种的季节(3课时),通过亲自

第七章 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

第七章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 现在我们明白,任何具有永久用处的东西,必须费力得来才会持久,所谓“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是一句在财富知识上同样适用的话。 仔细观察是一切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艺术家、科学家需要它,医生诊断需要它,工程师需要它。 在所发生的一切教育的变革中,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把知识的获得当成一件快乐的,而不是苦恼的事情。 在儿童表现出疲倦之前功课就应该停止。 写下这个题目时,连我自己也被吓了一跳,“难道这些规律以前没有被认识到吗?”“难道以前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有问题吗?” 是的,事情的确如此,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太惊奇的。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白所有事物的规律的。比如雷电,当人们不知道它的成因时,只认为那是神在发怒。比如十五世纪的人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样有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更多的孩子有了受教育和受到科学教育的机会。 各个时代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与这个时代的社会形态不可能没有关系,特别是官方教育和由官方决定的教育研究。每一个部分在大体上总会反映整体。 在专制政治下面,命令严峻,靠威力和知识、舆论的垄断来统治,并用一套荒唐的逻辑来驾驭人们的思想。这时就必然产生同样粗暴的学校纪律,一种禁令繁琐、言出法随的纪律,一种棍棒、戒尺、禁闭来维护的专制纪律。遗憾的是,这种教育制度竟然变成了教育思想,许多家庭的父母居然争相效仿,尽管他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要让孩子也和他们一样成为专制制度下痛苦不堪的臣民。 1 心智不可能按模式定做 随着专制的结束,教育也随之改变。现在已逐渐把幸福看成一个合法的目标。劳动时间缩短了,公共娱乐也合法了。在教育方面,家长和教师开始认为孩子的许多愿望并非不合理,儿童的游戏也得到鼓励。 在专制时代,必然形成的一种看法是,儿童的心智可以定做,他们的能力主要靠老师和学校给予,孩子是一个可以把知识装进去的器皿。 随着专制的结束,我们也渐渐发现,心智演化有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合理地去干扰它就会损害它,我们不能把人为的形式硬加在一个正在发展的心智上。 这些变化如此巨大,以致我不得不把它告诉给父母和老师们。 2 心智发育和身体发育同样重要 在身体和心智方面,一个时期只注重身体的发育,而忽视孩子心智的发展,另一个时期又特别注重心智而忽视身体。现在,这两个方面走到一起:人们开始看到生活成功和幸福,必须依赖这两个方面。有了好的脑子,如果没有足够的生命力去使用它,也是无用的。许多神童长大后并无成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同样的道理是,一个无论多么健壮的身体,如果没有心智的成长,也是无用的。因此我们发现,教育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知道怎样聪明地在身体和心智上花时间”。 3 发现知识比灌输知识更有效期 在记忆力方面,从前流行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已经过时,并证明这对孩子无用而有害。相反,注重原理和运用被证明是有益的。比如乘法表也应经常从运用中来让孩子记忆;比如语法也应尽量让孩子在语言的自发环境中学习。即使一定要硬记,也只选择那些被长时间证明是不朽的格言才让学生背。 在法则和原理方面,以前是先讲法则,然后才让孩子明白原理,也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现在注重从特殊再到一般,比如,讲解“任何生命离开了水都无法生存”这个法则时,应该先让孩子说出他们所知道的生命离开水后会死去的实例,最后才让孩子明白这一法则。现在我们明白,任何具有永久用处的东西,必须费力得来才会持久,所谓“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是一句在财富和知识上同样适用的话。孤立地记忆尽管是件容易的事,但很快就会忘记,而那些知识如果被孩子所理解,就会永远归他所有。如果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了这些知识,则解决新问题同解决老问题一样容易(当然,并不真是让孩子自己从无到有地去发现,那样知识的积累就太慢了,而是给予帮助他去发现)。一个只能记忆规则的孩子一旦离开规则就无所适从,而一个发现过知识的孩子就会形成孩子有效手段去研究的习惯。智力培养成功与否决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王怀玉:用博物课程点亮学生心灯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王怀玉:用博物课程点亮学生心灯 王怀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班主任。 王老师长期致力于家校协同教育研究,以“阅读和运动”为核心,与家长一起打造“体育健康、与人相处、博物学入门、情绪管理”四类系列课程,逐层递进,交叉相融,初步形成班本课程塔式图谱。她开发的“博物学启蒙”班本课程及班级特色活动在教育中取得显著效果。 王老师是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深圳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广东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深圳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她多次参与并主持国家、省市级德育课题研究,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30余篇,并出版个人专著3本。简介用博物课程点亮学生心灯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今天,在钢筋水泥森林里长大的孩子,与自然万物越来越疏离了。如何在自然与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课程的方式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万物久违的感动?这个愿望来自一次特别的际遇。课程缘起——偶然之于必然的课程“预见”五年前,我和一位朋友走在那条我天天上班必经的人行道上。朋友欣欣然向我介绍路边哪棵树最先发芽、哪棵树最后落叶、哪株花先开放、哪簇花今年开迟了。看她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我愣住了。

这条路,我来来去去已经行走了七个春秋。可是,暗问自己,路旁这些茂盛可人的植被,我能叫上名儿的真不多,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在朋友的眼中,它们却是那样美,与她有着仿佛朋友般的情感链接,推而广之,这个世界在她的眼里该是何其美好呀!而我呢?天天面对这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却视而不见,只因脑子里塞满了现实生活中各种琐细。 不止我如此,那些原本对自然应该有着天生好奇的孩子,似乎也无视自然之美。1为什么如此美好的自然世界在孩子眼里黯淡无光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家长都会带着学生到各地旅游抑或回老家度假,孩子的假期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多年来,我的开学第一课,都是从分享假期见闻开始的。遗憾的是,孩子们在分享过程中,大多只记得和父母外出旅游时有哪些刺激的游戏项目或可口的美食,表达感慨时总是“那里的景色太美了,太好玩儿了,太有趣了”等概述性语言,很难细致描述一处小景物或准确形容某种美食的具体味道。 曾经,我从语文教师角度思量孩子们只是不善于观察,不会表达。直到那次,和朋友面对同样的植物,两人的感受却大相径庭时,我才意识到这不只是不会表达的问题,而是孩子们缺少对万物深层的了解热情和细致的观察体味。 其实,这怨不得孩子。无孔不入的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网络信息,周末各类培训班,必然让他们与大自然这个最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