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表情

疼痛表情

脸谱法(Faces)

无痛稍痛有点痛痛得较重非常痛最痛

该评分量表建议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2001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疼痛进行了新的定义: 疼痛是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偷快感觉和情绪体验,或用这类组织损伤的词汇来描述的自觉症状; 对于无交流能力的个体,决不能否认其存在痛的体验,需采取适当措施来缓解疼痛的可能性。疼痛就其生物学意义来讲是一种警戒信号,表示机体已经发生组织损伤或预示即将遭受损伤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引起一系列防御反应,如果疼痛长期持续不止,便失去警戒信号的意义,对机体构成一种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严重影响学习、工作、饮食和睡眠,最终因生活质量降低而产生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现就疼痛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疼痛的解剖生理学 疼痛是由一定的刺激( 伤害性刺激) 作用于外周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换能后转变成神经冲动( 伤害性信息) ,循相应的感觉传人通路( 伤害性传人通路) 进人中枢神经系统,经脊髓、脑干、间脑中继后直到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通过各级中枢整合后产生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 伤害性感受器是游离于外周的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机体的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组织,直接接受伤害性刺激或间接被致痛物质所激活。脊髓后角汇聚来自外周的传人神经及来自脑干和大脑皮质的下行投射神经,加上后角局部中间神经元,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接受、传递和加工处理伤害性传人信息。丘脑和大脑皮质是痛觉的高级中枢,除嗅觉冲动外,任何感觉传人信号都经丘脑整合到达大脑皮质。 近年来,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功能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可以直观地观察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脑区的变化,对皮质在疼痛中的作用也有更多的认识。有研究表明,急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激活的脑区范围不同,急性疼痛激活对侧脑区,包括大脑体感区、前扣带回、脑岛和前额皮质,提示这些脑区参与急性疼痛的中枢信息加工。而下肢神经损伤所致的持续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激活双侧的脑岛、后叶、前额叶外侧下部、后扣带皮质和右侧的前扣带回,表现为区域脑血流图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

心胸外科疼痛研究进展

心胸外科术后镇痛治疗现状 元涛综述 鹏校审 (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300052) 基金项目:医科大学科学基金(2014KYM02) 通讯作者:鹏 zhp6036163. 关键词: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疼痛 摘要:心胸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如果没引起足够重视则会影响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导致如心血管、肺部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而且有可能转化为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心胸外科医师对镇痛理念认识的深入,新的镇痛技术和药物已经应用于术前、术中、术后等不同阶段以更好地管理术后疼痛,本文对心胸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正文: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1],随着医学的发展,疼痛的概念也逐渐发生着变化,1999年8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九届世界疼痛大会上提出“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而且是一种疾病”[2]。若在疼痛发生的初始阶段未给予有效处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并可间接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包括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增加心肌缺血和心梗的风险,肺功能的影响,增加肺感染、肺不等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再次入院的可能性。[3-5]其疼痛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从而发展为为慢性疼痛( 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胸外科患者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发生率高,发展为慢性疼痛比例亦高达20%-70%[6]。本文拟对近年来心胸外科术后疼痛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 1.术前阶段的管理 近年来“超前镇痛”的理念逐渐被“预防性镇痛”所取代,“超前镇痛”即术前给予镇痛药物使其在手术过程中发挥作用,减轻因手术创伤造成的疼痛。

疼痛评估记录表

疼痛评估记录表 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 日期时间部位疼痛 评分 持续 时间 睡眠 影响 处理措施签名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疼痛评估操作流程

疼痛评估操作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三节疼痛护理操作流程 一.疼痛的评估 (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基本病情、既往疼痛史,现疼痛情况,确定评估时机 评估时机:发生疼痛随时评估;疼痛干预后30分钟再次评估;疼痛评分>3分,或接受疼痛治疗,至少每2-- 4小时评估一次(清醒状态) (二)根据患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 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 1. 面部表情分级法(FPS-2R ) 2数宇分组法(NRS) 3口述词语描述法(VRS) (三)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性质。是否曾使用止痛药,了解用药后的效果。 (四)观察疼痛伴随症状:生命体征、睡眠、饮食、活动等。 二.病情告知 (一)告知患者/家属:疼痛是可以缓解的。 (二)告知患者医、护、患三者共同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患者目前的疼痛程度及预期的舒缓目标。 (三)疼痛评分>5分立即告诉医生采取措施进行止痛。 三、护理实施 (一)非药物处理 1. 安慰患者,解释病情:予以心理支持。

2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和选择舒适体位。 3运用多种方注分散注意力。分最注意力的方法:松弛、听音乐、看电视、阅读、看笑话、回忆趣事等。 4物理疗法包括: 冷数、热数、理疗、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应该注意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药物治疗 1了解熟悉“三级止痛阶梯”原制使用止痛药物。 2核对医嘱、患者信息、止痛药物、制量、使用时间,使用途径。 3按时、正确给药(口服给药、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注射等)。 四、疼痛的记录 护士应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于入院评估单中。对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应将疼痛评估和给予的相应措施记录在疼痛护理单、护理记录单或特护记录单中。因疼痛已被正式定义为第五生命体征,所以近年来有专家将疼痛评估结果记录于体温表上,并将传统的体温表更名为生命体征记录单,目前此研究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应用。 (一)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二)疼痛干预后再次评估疼痛情况,使用疼痛控制效果评价法来观察镇痛效果。 (三)如使用止痛药后疼痛未缓解,提醒医生及时处理。 (四)若出现不良反应,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做好记录。 (五)使用《疼痛护理单》记录疼痛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伴随的症状及体征、活动情况等。 五,随访记录 (一)出院患者随访 1. 建立门诊疼痛患者随访制度,做好随访记录。

疼痛评估方法

疼痛评估方法 1.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将疼痛分为4级: 0级(无疼痛): 0分,指无痛。 1级(轻度疼痛):1-3分,平卧时无疼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2级(中度疼痛):4-6分,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3级(重度疼痛):7-10分,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2.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评定量表法(NR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及言语描述量表法(VRS)三种方法。 (1).数字评定量表法(NRS)(图1):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疼痛尚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为剧痛。应该询问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此方法目前在临床上较为通用。 无痛中等疼痛最痛 图1 数字评定量表示意图 (2).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FPS)(图2):FPS较为客观且方便,是在模拟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使用从快乐到悲伤及哭泣的6个不同表现的面容,简单易懂,适用面相对较广,即使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幼儿也可供临床参考。

无疼痛有一点疼痛轻微疼痛疼痛明显疼痛较严重剧烈疼痛 图2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示意图 (3). 言语描述量表(VRS):采用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极度疼痛等词语来表达疼痛程度,该方法的词语易于理解,可随时口头表达,沟通方便,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但不适于语言表达障碍患者,可分为四级。 0级:无疼痛。 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静药物,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2.评估频率 1.入院/转科病人2小时内评估。 2.所有住院病人疼痛评分≤3分,每日常规评估一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14:00)。3.疼痛评分≥4分,每班评估一次(06:00、14:00、22:00),评分<4分评满24小时后每日常规评估一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14:00)。 4.疼痛评分≥4分,报告医生处理。 5.特殊评估 (1)镇痛方法、止痛药物、止痛药剂量、止痛途径更改后必须评估(非消化道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30min必须评估;口服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1h必须评估)。(2)当病人报告疼痛,或出现新的疼痛时必须评估。 (3)昏迷、年龄<7岁和病人正常入睡时,不需要进行疼痛评估。 6.长期使用止痛药或止痛泵者,疼痛评估<4分,每日在体温单上记录一次(14:00记录)。

.barthel指数评分表、疼痛程度分级表.doc

一、住院患者自理能力(Barthel 指数)分级评定表 (护理部2017 年)姓名:性别:男口女口年龄:岁床号:住院号: 项目评定时间 评分标准 1.进食 2.洗澡 3.修饰 4.穿衣 5.控制大便 6.控制小便 7.如厕 8.转移(床椅) 9.活动(步行) 10.上下楼梯10 分 =可独立进食, 5 分=需部分帮助(夹菜、盛饭、对碗的把持),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5 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洗澡过程,0 分 =在洗澡过程中 需他人帮助。 5 分=可自己独立完成洗脸、刷牙、梳头、剃须,0 分=需他人帮助。 10分 =可独立完成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 系鞋带等, 5 分=需部分帮助, 0 分 =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10 分 =可控制大便, 5 分=偶尔失控(每周< 1 次),或需要他人提示, 0分=完全失控失禁或昏迷 10 分 =能控制, 5 分=偶尔失禁或需要他人提示,0 分 =完全失控,或留置导尿管 10 分 =可独立完成, 5 分 =需部分帮助, 0 分 =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15 分 =自理, 10 分 =需少量( 1 人)辅助, 5 分 =能坐,但需大量( 2 人)辅助, 0 分 =完全依赖他人,不能坐 15 分 =可独立在平地上行走45m,10 分 =需 1 人辅助步行(体力或语言指导),5 分 =在轮椅上能独立行动,0 分=不能步行 10 分 =自理, 5 分 =需要帮助, 0 分 =不能 Barthel指数总分 自理能力分级 评估者签名 自理能力分级 自理能力等级等级划分标准需要照护程度A 重度依赖总分≤ 40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心胸外科疼痛研究进展

心胸外科术后镇痛治疗现状 崔元涛综述 张鹏校审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天津,300052) 基金项目:天津医科大学科学基金(2014KYM02) 通讯作者:张鹏 关键词: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疼痛 摘要:心胸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如果没引起足够重视则会影响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导致如心血管、肺部等相关并发症得发生率升高,而且有可能转化为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得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心胸外科医师对镇痛理念认识得深入,新得镇痛技术与药物已经应用于术前、术中、术后等不同阶段以更好地管理术后疼痛,本文对心胸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相关领域得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正文: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得组织损伤引起得不愉快感觉与情感体验[1],随着医学得发展,疼痛得概念也逐渐发生着变化,1999年8月在维也纳召开得第九届世界疼痛大会上提出“疼痛不仅仅就是一种症状,而且就是一种疾病”[2]。若在疼痛发生得初始阶段未给予有效处理会严重影响患者得生理功能并可间接导致相关并发症得发生率增加,包括对心脏功能得影响、增加心肌缺血与心梗得风险,肺功能得影响,增加肺感染、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发生得风险,延长了患者得住院时间增加了再次入院得可能性。[3-5]其疼痛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从而发展为为慢性疼痛( 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严重影响患者得生活质量。心胸外科患者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发生率高,发展为慢性疼痛比例亦高达20%-70%[6]。本文拟对近年来心胸外科术后疼痛得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 1、术前阶段得管理 近年来“超前镇痛”得理念逐渐被“预防性镇痛”所取代,“超前镇痛”即术前给予镇痛药物使其在手术过程中发挥作用,减轻因手术创伤造成得疼痛。预防性镇痛所包括得疼痛管理范围更广,其时间范畴包括从手术切口到伤口愈合得这段时期,药物种类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焦虑药、抗惊厥药等,可明

疼痛评估量表(通用)

市人民医院疼痛评估量表 住院号姓名床号性别年龄岁科室:

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法): 0———1———2———3———4———5———6———7———8———9———10 0无痛1-3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 4-6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7-10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疼痛性质□刀割痛□酸胀痛□闷胀痛□撕扯痛□压榨痛□牵拉痛□烧灼痛□针刺痛□电击痛□切割痛□暴裂痛□绞痛□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瘙痒□口干□眩晕□麻木□抑郁□焦虑□抑郁□发热□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疾病诊断: 简要病史: 简要查体: 斜线阴影标示疼痛部位 三 阶 梯 止 痛 用 药 非甾体 (1.1)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1.2)双氯芬酸钠:英太青(1.3)适洛特缓释胶囊:萘普生 (1.4)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芬必得(1.5)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1.6)氨基比林:去痛片 (1.7)吲哚美辛控释:消炎痛(1.8)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1.9)帕瑞昔布:特耐弱阿片(2.1)盐酸曲马多:奇曼丁(2.2)氨氛待因(2.3)可待因双克因强痛定强阿片(3.1)盐酸哌替啶:杜冷丁(3.2)氨酚羟考酮:泰勒宁(3.3)地佐辛丁丙诺啡(3.4)吗啡控释片:奥施康定美施康定(3.5)吗啡缓释片:美菲康(3.6)芬太尼舒芬太尼 WHO疼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第一阶梯:非甾类抗炎药+辅助止痛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三阶梯原则给药 用药个体化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 第二阶梯:弱阿片+非甾类+辅助止痛药 第三阶梯:阿片类±非甾类+辅助止痛药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袁维秀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解剖学病因神经病理性疼痛起源于神经系统的损伤,其本质是一种伤害感受,包括骨关节炎和炎性疼痛等。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性神经痛)、感染(如带状疱疹)、血管性疾病、创伤和肿瘤等。并非所有涉及伤害感受通路的损伤都能引起疼痛,单纯切断脊神经背根几乎不会引发持续性疼痛[1],但脊髓损伤确实有诱发疼痛的风险。Vireck等发现灵长类动物切断脊髓丘脑外侧束,仅损伤脊髓白质时不产生异常疼痛行为,而损伤脊髓灰质部分则产生疼痛[2]。脑干和丘脑损伤涉及伤害感受通路时可引起疼痛[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疼痛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伴有疼痛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或痛觉过敏,一些病人轻微的四肢温度降低即出现痛觉过敏现象。Mitchell 称之为“皮肤烧灼痛”的临床表现为:水肿、异常出汗、皮肤温度升高或降低,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不伴有明确神经损伤的称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1 型”,伴有神经损伤的称为CRPS2型。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面部发作性剧烈疼痛,发作间歇期无或仅有轻微疼痛,轻触皮肤可诱发疼痛发作,其病因与神经根进入脑干部位的机械变形有关,神经根受压部位出现脱髓鞘现象。血管变异引起神经受压也是常见病因之一[4]。糖尿病性神经痛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双侧足趾的烧灼样痛。水痘病毒感染后激活带状疱疹病毒,后者侵犯脊髓背根神经节,该神经节支配区域皮肤出现持续性疼痛,即使切断支配该区域的c纤维疼痛依然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自从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松结扎模型后,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Chung等发明了脊神经切断大鼠模型(SNL),保留支配足趾的部分神经,记录相邻脊神经的传入冲动。糖尿病模型是通过注射连脲酶素,动物表现与人类神经痛相似。最近又发明了紫杉醇-长春新碱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动物持续性疼痛的测定较为困难,大鼠后肢去神经支配后可出现自残行为,采用细胞内标记物神经元活性的增加,如脊髓背角即刻早期基因蛋白c-fos表达的增加,可用以评估持续性疼痛。功能性核磁成像(fMRI)和/或PET 成像技术将成为可能的测定手段。继发性痛觉过敏及中枢敏感化皮肤损伤后产生持续性疼痛和痛觉过敏,原发性痛觉过敏发生在组织损伤部位,部分由初级伤害性感受器调节,表现为热刺激的反应增强。继发性痛觉过敏发生在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表现为对机械刺激的反应增强,如轻触刺激诱发疼痛,与人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觉过敏相似,与中枢敏感化有关。有研究发现触痛来自 Aβ纤维出入冲动引发的中枢敏感化,而刺痛来源于对辣椒素不敏感的Aδ伤害感受器[5]。触觉纤维聚集在脊髓背角,该部位接受初级神经纤维的伤害性冲动传入。初级传入纤维的作用药理学研究发现初级传入纤维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静脉?予AM1241,一种选择性大麻素受体(CB2)激动剂,可以逆转 SNL损伤后的机械和热痛觉过敏。由于CB2在CNS 不表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外周机制[6]。反义寡核苷酸(6DNs)可直接拮抗Nav1.8,从而逆转机械性痛敏。Nav1.8 是一种河豚毒素拮抗钠通道,仅在初级传入小细胞上表达,即使神经损伤6-14d,应用6DNs 仍然有效,说明持续性外周神经冲动的传入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过程。神经损伤的局部会形成神经瘤,已经证实对机械、热和化学刺激产生的自发性和异常电位活动起源于创伤性神经瘤[7]。有报道SNL 大鼠L5 背根A 纤维出现自发性活动,这种自

简明疼痛评估量表 BPI

附件 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 患者姓名:病案号:诊断: 评估时间:评估医师: 1.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有过疼痛经历(如轻微头痛、扭伤后痛、牙痛)。除这些常见的疼痛外,现在您是否还感到有别的类型的疼痛? ⑴是⑵否 2.请您在下图中标出您的疼痛部位,并在疼痛最剧烈的部位以“X”标出。 3.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最剧烈的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4.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最轻微的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5.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的平均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6.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您目前的疼痛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7.您希望接受何种药物或治疗控制您的疼痛? 8.在过去的24小时内,由于药物或治疗的作用,您的疼痛缓解了多少?请选择下面的一个百分数,以表示疼痛缓解的程度。 (无缓解)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完全缓解) 9.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疼痛对您的影响 (1)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10(完全影响)(2)对情绪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10(完全影响)(3)对行走能力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10(完全影响)(4)对日常工作的影响(包括外出工作和家务劳动) (无影响)012345678910(完全影响)(5)对与他人关系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10(完全影响) (6)对睡眠的影响

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

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 科室 ___________ 床号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 年龄 _______ 体重 住院号 _________ 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 入院日期 ________ 入院时疼痛评分量表 分值 ________ 分 请在对应的脸普疼痛评分表下()里打“V” 一、 入院时评估: 1、吸烟史 ________________ 2、饮酒史 __________________ 3、胃病史 4、心血管疾病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肝肾疾病史 ________________ 6、疼痛史 ________________ 持续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 7、手术史 8、 有无使用止痛药物 ______________ 止痛药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 10、药物过敏史: ____________ 二、 住院时评估: 心肺功能检查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肝肾功能检查情况 ___________ 手术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术中使用止痛药物名称、剂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无带镇痛泵 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剂量 术后返回病房疼痛评分量表 分值 分 有无使用止痛剂 疼痛评怙啟农 逸择 0 无疼稱 轻度疼楠 申.雯明显 剧烈严重 4 无法忍空 F o I T 7 +00 9 m 无诵(0)轻度疼诵(1?2〕中喪疼黑⑴?旅 至度疼務C1-6)刷烈疼喘f 8)无法忍嘴<8 '10

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进行性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丧失,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常伴有继发性滑膜炎,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硬、肿大、畸形及功能障碍,其中关节疼痛为最突出的症状。骨关节炎疼痛为慢性痛[1, 2],常持续3至6个月,初期疼痛昼轻夜重,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缓慢进展,呈轻度至中度间歇性疼痛,最后发展成为持续性疼痛,骨关节炎疼痛是一种非保护性疼痛[3],患者夜间可痛醒,受累关节被动活动时可诱发疼痛。在英国的一些横断面研究中[4],发现有10–15%的患者的疼痛呈现持续性和广泛性,但是呈现局限性疼痛则更为常见(占患病人群的25%),疼痛的部位常发生在膝关节或者后背。另有学者发现[5],有X 线改变的OA患者其疼痛有时并不比无X线改变的OA患者重,有些甚至有严重的X线改变的患者并没有疼痛症状,X线明确显示有关节破坏的OA患者会诱发疼痛,但是关节破坏的严重程度与疼痛的严重程度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尽管OA有许多致病因素,但是其疼痛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朗,因此没有任何一种机制能够完全解释OA疼痛。现代的观点认为,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并不完全是局部的病变造成的,它与神经病学,神经肌肉和心理等因素有关。 本文旨在通过对骨关节炎的疼痛机制的阐述,对OA疼痛的治疗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1.关节的神经分布 关节附近的肌肉,关节囊,滑膜,肌腱,韧带和软骨下骨虽然有丰富的神经分布,但在关节透明软骨中未发现伤害感受性神经纤维,而该区域恰是OA主要病变部位[6, 7]。伤害感受性神经纤维主要是特异性传导伤害性信息的Aδ和C纤维,以及Aβ纤维[6, 7],而Aβ纤维主要分布在关节周围组织,如滑膜和骨,是产生神经病理痛的重要神经纤维,Aβ纤维对伤害及无伤害性的机械刺激或化学性刺激(炎症介质的释放)均起反应,但其放电频率并不能准确表明刺激是伤害性刺激还是非伤害性刺激,主要原因是关节和肌肉的刺激通过各自的传入纤维汇聚至脊髓同一神经元所导致的。支配关节的传入纤维的感受野常限于关节,而支配膝关节并将痛刺激传导到脊髓的神经纤维,大部分也支配其他的深层组织,比如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因此,在关节处具有相应感受野的脊髓内神经元对关节内压力及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压力均起反应[8]。支配关节的Aδ和C纤维具有小的感受野,可以被关节的伤害性刺激所激活,这些感受器能够感受关节的机械刺激,也能感受关节的化学刺激(如释放的炎性介质),此外,关节内还有一些其他的神经纤维,不能够被正常的伤害性刺激所激活,这些纤维被称为静止感受器,只有在关节内损伤和炎症已经形成,才能被激活并应答、敏化,从而形成痛敏[5]。 2.外周机制

(完整word版)疼痛评估记录单.doc

NRS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 疼痛评估单 无痛最痛0 1-2 3-4 5-6 7-8 9-10 WONG---BAKER 应用疼痛评估表:() NRS () WONG---BAKER 初次评估: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诊断吸烟史用药史入院方式门 /急 疼痛麻醉恢 处理措施睡不 评分复情况 日时疼痛眠良签 期间部位 未已 冰心理影反 备注动态 静抬高 用药 名恢恢 敷护理响应 息患肢 复复 ABCD药名剂量 1、动态:A外出检查B伤口换药C功能锻炼D改变体位 2、疼痛对患者睡眠的影响:A不影响睡眠B间断睡眠,醒后体力可恢复 C间断入眠,醒后体力不能恢复D不能入眠或从睡眠中痛醒3、疼痛部位: A 手术部位 B 受伤部位 C 头部 D 胸部 E 腹部 F 四肢 G 背部 H 其它 (注明部位 ) 4、疼痛常用药物:A高乌甲素B盐酸布桂秦C氨酚曲马多D杜冷丁E止痛泵 F其它(注明药物名称) 5、吸烟史; A 长期吸烟B偶尔吸烟C不吸烟 6、用药史;A长期服用安眠类药物,如:安定、舒乐安定等B长期服用止痛类药物C无任何用药史 7、不良反应:A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B嗜睡C便秘D抑制呼吸

疼痛麻醉恢 处理措施睡不 评分复情况 日时疼痛眠良签 期间部位静未已 冰心理影反 备注 动态恢抬高 用药 名 息 恢 敷护理响应复 患肢 复 ABCD药名剂量 1、入院新患者在入院后8 小时内进行首次疼痛评估,此后每日评估一次(每日14:00 ),将评估的结果记录于体温单上。 2、疼痛筛查和评估中,若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 5 分的患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 由医生决定处理措施,启用疼痛护理评估单。 3、疼痛评分≥ 5 分时,通知医生,给予干预措施。如通知医生,未给予干预措施,护士q4h 评估疼痛,直至疼痛评分<5 分。 4、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 镇痛治疗方案更改后;非消化道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30min;口服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 1 小时;护士应再次评估患者对疼痛治疗的反应及是否有疼痛治疗相 关并发症并在疼痛记录单上记录。 5、疼痛控制目标:疼痛强度评分≤ 5 分; 24 小时内突发疼痛次数≤ 3 次; 24 小时内需要解 救药的次数≤ 3 次。

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NRS

页脚内容 费县中医医院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NRS (2018年2月试行) 科室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诊断 入院日期 分值 分 一、入院时评估: 吸烟史:□有 □无 饮酒史:□有 □无 胃病史:□有 □无 心血管疾病史:□有 □无 肝肾疾病史:□有 □无 疼痛史:□有 □无 持续时间 手术史:□有 □无 使用止痛药物:□有 □无 止痛药名称 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药物过敏史:□有 □无 日 期 时 间 部 位 类 型 性 质 疼痛分值 持续时间 患者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 非 药 物 治 疗 心理疏导 卧床休息 分散注意力 体位摆放 冷 敷 热 敷 耳穴压豆 穴位按摩 其 他

注:1.本表适用于病人疼痛评估及护理效果评价,遵医嘱或护嘱,在进行疼痛治疗或护理前后填写,但不适用于昏迷、麻醉未清醒者 2.请在相应的栏目中打“√”或填写对应的代码符号 3.疼痛对患者的影响:a.影响睡眠b.翻转不安、无法入睡c.食欲低下d.生活能力低下e、 4.疼痛性质:a.钝痛(酸、胀、闷痛)b.锐痛(刺痛、切割样痛、绞痛、烧灼样痛、撕裂样痛、爆裂样痛)c.其他(跳痛、压榨样痛、 牵拉样痛) 5.疼痛类型:a.持续性b.阵发性c.间隙性 d.进行性加重e 6.药品名称:a.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b.非阿片类药物(水杨酸类药物等)c.其他辅助类(激素、解痉类)d.镇痛泵 7.治疗途径用缩写表示:a.PO口服 b.IM肌注 c.静滴 d.IV静推e其他 8.评估频率;中度及以下1次/天,中度以上2次/天,剧痛或观察用药情况者,应根据疼痛变化随时评估。 9.效果评价:①完全缓解;疼痛完全缓解②部分缓解: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③轻度缓解:疼痛有些减轻, 但仍感到明显疼痛,睡眠及生活仍受干扰④无效:疼痛没有减轻。 页脚内容

评价疼痛常用采取语言评价量表

评价疼痛常用采取语言评价量表(VDS)、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视觉模糊评分(VAS)、数字评价量表(NRS)等。 1)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让病人根据自身感受说出,即语言描述评分法,这种方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具体方法是将疼痛划分为4级:1)无痛2)轻微疼痛3)中度疼痛4)剧烈疼痛, 0级:无疼痛。 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2)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痛最痛 划一条长线(一般长为100mm),线上不应由标记、数字或词语,以免影响评估结果。保证病人理解两个端点的意义非常重要,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评估者根据患者划X的位置估计患者的疼痛程度。部分病人包括老年人和文化教育程度低的病人使用此评分法可能有困难,但大部分人可以在训练后使用。 3)数字分级法(NRS) 数字分级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应该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或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标准为: 0:无痛; 1-3:轻度疼痛; 4-6:中度疼痛; 7-10重度疼痛 此方法在国际上较为通用。 4)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er脸 对婴儿或无法交流的病人用前述方法进行疼痛评估可能比较困难。可通过画有不同面部表情的图画评分法来评估。 0:无痛 : 2:有点痛 4:稍痛 6:更痛 8:很痛 10:最痛 临床观察如叹气、呻吟、出汗、活动能力以及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也会提供疼痛程度评估的有用信息。

疼痛评估记录表

绥化市第一医院 骨二科疼痛管理病房 疼痛评估记录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室 床号 住院号 主要诊断 基本资料 职业 学历 婚姻状况 民族 入院日期 手术日期 麻醉方式 出院日期 手术名称 镇痛泵:□是□否 创伤:□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联合□外固定架□PVF □其他: 疼痛评估标准:□NRS □WONG-BAKER 手术史 手术前疼痛史:□有□无 急诊是否给止痛药:□是□否 若给药:给药时间为住院前 小时 术前评估 非选择性NSAIDs 不能用的 1、高龄(年龄大于等于60岁) 2、消化性溃疡史(上胃肠道出血及穿孔史、单纯消化性溃疡史) 3、使用抗凝剂 4、使用NSAIDs 5、使用糖皮质激素 6、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7、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8、酗酒 9、吸烟 ○1年龄 高龄(≥60岁) □是□否 ○2胃肠道 使用阿司匹林或皮质类激素 □是□否 既往胃/十二指肠溃疡史/出血史 □是□否 ○3心血管 外周动脉血管或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 □是□否 ○4出凝血 凝血障碍 □是□否 使用抗凝药物 □是□否 (1) 如1、2一项选择“是”存在胃肠道风险,建议不要用非选择性NSAID ; (2) 如3一项选择“是”存在心血管风险,建议不要用非选择性NSAID ; (3) 如4一项选择“是”存在出血凝风险,建议不要用非选择性NSAID ; 选择性NSAIDs 不能用的(特耐) 1、 磺胺类过敏的; 2、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 )围手 术期疼痛的治疗; 3、 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 4、 严重肝功能损伤(血清白蛋白 <25g/L 或Child-Pugh 评分≥10) 5、 已确定的缺血性心脏疾病,外周 动脉血管和/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禁用; 评估结果 存在胃肠道风险,建议不要用非选择性NSAID ; 存在心血管风险,建议不要用非选择性NSAID ; 存在出血凝风险,建议不要用非选择性NSAID ;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日期 时间 疼痛原因 疼痛评分 患者影响 通知医生 处理措施 给药天数 签名 静息 活动 术前 术后

疼痛评分量表

P u b l i s h e d b y M a n e y P u b l i s h i n g (c ) W . S . M a n e y & S o n L i m i t e d INTRODUCTION Physical therapists use tests and measures to evaluate patients on a daily basis: tests and measures are the ‘heart and soul of good clinical practice’.1As the pro-fession of physical therapy continues to evolve toward full professional autonomy, clinicians must develop an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using specific clinical measures;additionally, physical therapy treatment approaches must be demonstrated to be clinically effective, as part of which observed changes in patient status as a result of physical therapy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demon-strably clinically meaningful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hysical therapists must go beyond the routine of performing specific tests or measures, but rather must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ea-surement; understand what the instrument is measur-ing; know how to ch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tool;understand potential sources of error; know how to interpret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obtained; and understand measurement issues, including concepts o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1,2 Pain is one of the primary reasons patients seek medical attention; therefore, patient perceived pain levels are commonly used as an outcome measure and indicator of clinical change. Unlike measurements of physical impairments such as range of motion or strength, pain is a subjective and multidimensional phenomenon, its presentation depending upon a vari-ety of aetiolog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3–6The sub-jective nature of pain leads to some of the difficulty encountered in its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must translate subjective information into objective mea-sures.4Numerous pain measurement tools are com-monly used by both clinicians and researchers.4–18As a result of the subjective and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ain, most clinical studies use a combi-nation of pain measures in an attempt to ensure a tru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atient’s pain experience. The purpose of this literature review is to explore,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 W . S. Maney & Son Ltd 2005 DOI 10.1179/108331905X55776 VISUAL ANALOGUE SCALE, 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 AND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AN OVER VIEW O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CRISTIANA KAHL 1AND JOSHUA A. CLELAND 2,3 1 Division of Physical Therapy, Long Island University, Brooklyn, New York, USA 2 Physical Therapy Program, Franklin Pierce College, Concord, New Hampshire, USA 3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of Concord Hospital, Concord, New Hampshire, USA ABSTRACT It is essential for physical therapists to use outcome measures that identify and measure a change in patient status; however, pain is a multidimensional experience that is often difficult to measure. A variety of instrum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an attempt to obtain an accurate measure of patients’ perceived level of pain. Three of the most common outcome measures utilised by physical therapists include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the 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 and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describe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including reliab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of these outcome measures. Keywords : Outcome measure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pain, V AS, NPRS, MPQ Physical Therapy Reviews 2005; 10: 123–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