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_安徽省_铜陵市_网优集采项目_分场景优化总结报告_20101207

WCDMA_安徽省_铜陵市_网优集采项目_分场景优化总结报告_20101207
WCDMA_安徽省_铜陵市_网优集采项目_分场景优化总结报告_20101207

WCDMA_安徽省_铜陵市_网优集采项目_分场景优化总结报告

安徽省铜陵市WCDMA分场景优化

总结报告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0-12

WCDMA_安徽省_铜陵市_网优集采项目_分场景优化总结报告

目录

1概述 (7)

1.1 分场景优化介绍 (7)

1.2 资源投入 (7)

1.2.1 优化工具 (7)

1.2.2 优化人员 (7)

1.2.3 优化时间 (7)

1.3 优化结果 (7)

1.3.1 DT类指标 (7)

2优化前后KPI对比 (10)

2.1 市区覆盖和业务质量优化 (10)

2.1.1 小区主导性分析 (10)

2.1.2 下行覆盖分析 (10)

2.1.3 上行覆盖分析 (11)

2.1.4 导频覆盖分析 (12)

2.1.5 导频污染分析 (13)

2.2 县城覆盖分析和优化 (14)

2.2.1 覆盖类: (14)

2.2.2 质量分析: (15)

2.2.3 上行覆盖分析 (16)

2.2.4 导频覆盖分析 (17)

2.3 话统指标分析 (18)

2.3.1 密集城区话统指标分析 (18)

3典型案例分析 (21)

3.1 覆盖类案例 (21)

3.1.1 【问题描述】 (21)

3.1.2 【问题分析】 (21)

3.1.3 【原因分析】 (23)

3.1.4 【解决方案】 (23)

3.1.5 【效果验证】 (23)

3.1.6 切换问题分析 (24)

3.1.7 问题点一 (24)

WCDMA_安徽省_铜陵市_网优集采项目_分场景优化总结报告

【问题描述】 (24)

【问题分析】 (25)

【优化方案】 (26)

【效果验证】 (26)

3.2 话统类案例 (28)

3.2.1 【问题描述】 (28)

3.2.2 【问题分析】 (28)

3.2.3 【优化方案】 (30)

3.2.4 【效果验证】 (30)

3.3 2G/3G互操作案例 (30)

3.3.1 【问题描述】 (30)

3.3.2 【问题分析】 (31)

3.3.3 【优化方案】 (32)

3.3.4 【效果验证】 (33)

4网络发展建议 (35)

5总结和致谢 (36)

6附录 (37)

6.1 高校优化报告 (37)

6.2 CQT测试记录表 (37)

表1 密集城区DT类指标优化前后对比表 (8)

表2 县城DT类指标优化前后对比表 (9)

图1 优化前后导频BestSC分布图 (10)

图2 优化前后导频BestServer RSCP对比图 (11)

图3 优化前后导频RSCP对比图 (11)

图4 优化前后UE发射功率分布图 (12)

图5 优化前后导频UE发射功率对比图 (12)

图6 优化前后导频Ec/Io对比图 (13)

图7优化前后导频Ec/I0对比图 (13)

图8优化前后导频污染率对比图 (14)

图9 优化前后导频RSCP分布图 (14)

图10 优化前后导频RSCP柱状图 (15)

图11 优化前后导频EC/IO分布图 (15)

图12 优化前后导频EC/IO柱状图 (16)

图13 优化前后UE发射功率分布图 (16)

图14 优化前后UE发射功率柱状图 (17)

图15优化前导频Ec/Io分布图 (17)

图16优化前后导频Ec/I0对比图 (18)

图17优化前后导频污染对比图 (18)

WCDMA_安徽省_铜陵市_网优集采项目_分场景优化总结报告

安徽省铜陵市WCDMA分场景优化总结报告

关键词:WCDMA PSC LAC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铜陵市WCDMA网络进行为期78天的分场景优化结果及优化前后的KPI对比。缩略语清单:

WCDMA_安徽省_铜陵市_网优集采项目_分场景优化总结报告

1概述

1.1分场景优化介绍

在日常优化的基础上,对全网一些特殊区域按地理位臵、建筑特征、话务负荷类型不同划分出各种场景:密集城区,县城城区,经济开发区。根据优化的优先顺序,针对不同的楼域、特殊场所及不同的通信保障需求而采取不同的优化方案。

1.2 资源投入

1.2.1优化工具

Probe数据采集工具、Assistant数据分析工具、Nastar后台分析工具及相应工具的license,Mapinfo。

1.2.2 优化人员

铜陵市分场景优化工作的人员投入:1名RF工程师、1名数据分析工程师、1名测试工程师。

1.2.3 优化时间

铜陵市分场景优化从9月28日开始,12月15日结束,为期78天。

1.3 优化结果

经过对前后台采集数据的综合分析,同时结合优化方案实施后的效果验证评估,本次优化铜陵市WCDMA网络共进行23个小区的天馈调整,。优化过程中重点处理了16个问题,包括覆盖类问题16个,,同时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小区进行了针对性的检查和处理。

1.3.1 DT类指标

2.3.1.1 密集城区优化前后DT指标对比

2.3.1.2 县城优化前后DT指标对比

WCDMA_安徽省_铜陵市_网优集采项目_分场景优化总结报告

2优化前后KPI对比

2.1 市区覆盖和业务质量优化

2.1.1 小区主导性分析

图1 优化前后导频BestSC分布图

经过此次无线环境优化,可以看出优化前后的主导小区分布更为合理,小区覆盖范围得到了更有效地控制,从而使得部分问题路段的弱覆盖、导频污染、越区覆盖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整体性能。

2.1.2 下行覆盖分析

(b)【优化前后导频RSCP分布图】

图2 优化前后导频BestServer RSCP对比图

(c)【优化前后导频RSCP对比图】

图3 优化前后导频RSCP对比图

从扫频仪RSCP统计图可以看出:优化前,市区的导频RSCP大于-85dbm比例是84.651%;优化后,导频RSCP大于-85dbm比例是94.028%,指标有有提升,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RSCP覆盖图,可以看出部分路段(铜陵家具城附近)改善明显,市区范围内WCDMA网络导频RSCP覆盖总体良好,但部分路段的弱覆盖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的RSCP总体覆盖率,需要通过后期新建站点的开通才能进一步得到解决。

2.1.3 上行覆盖分析

(d)【优化前后UE发射功率分布图】

图4 优化前后UE发射功率分布图

(e)【优化前后UE发射功率分布对比图】

图5 优化前后导频UE发射功率对比图

从UE发射功率统计图可以看出,优化前,UE发射功率小于0dbm的比例是98.36%;优化后,UE发射功率小于0dbm的比例是99.69%,优化前后UE发射功率有所提升,但总体上看,UE发射功率基本正常,个别路段由于信号弱覆盖导致UE发射功率有所攀升,需要通过解决网络内存在的弱覆盖问题,从而进一步降低UE发射功率。

2.1.4 导频覆盖分析

(f)【优化前后导频Ec/Io分布图】

图6 优化前后导频Ec/Io对比图

(g)【优化前后导频Ec/Io对比】

图7优化前后导频Ec/I0对比图

从扫频仪EC/IO统计图可以看出:优化前EC/IO大于-10db的比例是96.111%;优化后EC/IO大于-10db的比例是96.528%,指标得到明显提升,从优化前后的EC/IO分布图比较也可以看出信号质量有所改善。

2.1.5 导频污染分析

(h)【优化前后导频污染率对比】

图8优化前后导频污染率对比图

从UE测试出的导频污染统计图可以看出:优化前铜陵市区导频污染比例是1.00%,优化后导频污染比例是0.80%,导频污染路段明显较少;但优化后导频污染比例仍偏高,主要是由于部分路段的弱覆盖导致,通过RF手段优化改善不明显,已建议后期加站,相信随着后续站点的开通,导频污染问题将得到更进一步改善。

2.2 县城覆盖分析和优化

2.2.1 覆盖类:

图9 优化前后导频RSCP分布图

图10 优化前后导频RSCP柱状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优化前测试区域内信号RSCP大于-85dbm的比例仅占83.456%;优化后RSCP 大于-85dbm的比例达到97.542%,优化后指标提升显著。

2.2.2 质量分析:

2.3.1.1 EC/IO分析

图11 优化前后导频EC/IO分布图

图12 优化前后导频EC/IO柱状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优化前测试区域内的信号Ec/Io大于-10db的比例占94.929%,整体较好;优化后Ec/Io大于-10db的比例达到95.374%%,优化后指标有所提升。

2.2.3 上行覆盖分析

图13 优化前后UE发射功率分布图

图14 优化前后UE发射功率柱状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优化前测试区域内UE发射功率小于0dbm的比例为100.00%,说明测试区域不存在上行覆盖不足的问题,优化后UE发射功率小于0dbm的比例为100.00%,说明通过RF优化后该区域依旧不存在上行覆盖不足的问题。

经过本次优化后,网络的覆盖类指标和业务类指标都有所改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信号RSCP 覆盖率(>=-85dbm)提升了14.086%,信号EC/IO覆盖率(>=-10db)提升了0.418%,同时业务类的VC掉话率(3G模式和自由模式)依旧保持在0%;

2.2.4 导频覆盖分析

图15优化前导频Ec/Io分布图

图16优化前后导频Ec/I0对比图

(n)导频污染分析

图17优化前后导频污染对比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优化前测试区域内优化前后的导频污染比例明显有了改善,优化前导频污染在1.42%,优化后导频污染为1.09%,提升了0.33%..

2.3 话统指标分析

2.3.1 密集城区话统指标分析

(a)铜陵市区话统指标分析

通过比较优化前15天(9月15日~9月30日)的指标与优化后15天(11月15日~11月30日)的指标,可以看出优化前后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话务量也在增加,密集城区的KPI各项性能指标大部分都有所提升,部分指标在用户数增加的情况下,也基本保持稳定。

(b)铜陵市政府区域话统指标分析

通过比较优化前15天(9月15日~9月30日)的指标与优化后15天(11月15日~11月30日)的指标,可以看出优化前后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话务量也在增加,铜陵市政府区域的KPI各项性能指标大部分都有所提升,部分指标在用户数增加的情况下,也基本保持稳定。

(c)郊区火车站区域话统指标分析

通过比较优化前15天(9月15日~9月30日)的指标与优化后15天(11月15日~11月30日)的指标,可以看出优化前后火车站区域的KPI各项性能指标均比较稳定,保持性能指标、接入性能指标以及移动性能指标的提升也较明显。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1.Uu:UE和UTRAN(陆地无线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用户终端。 2.UE: 3G网络中,用户终端就叫做UE包含手机,智能终端,多媒体设备, 流媒体设备等。 3.ME: 4.UTRAN: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构成,NODE B相当于GSM BTS,RNC相当于GSM BSC。3g由核心网(CN)、UMTS 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用户设备(UE)三大部分组成,CN主要完成用户认证、位置管理、呼叫连接控制、用户信息传送等功能。UTRAN 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 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 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网络控制信息的处理和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 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无线信道控制、资源管理等)。UE 主要完成无线接入、信息处理等。 Node B:无线收发信机。主要功能是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化。

5.Lub:逻辑单元块 6.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是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它是接入网的组成 部分,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7.Lu:逻辑单元(LU)连接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和CN(核心网) 8.Lur:用于呼叫切换的RNC到RNC连接,通常通过OC-3链路实现。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0603731.html,:核心网将业务提供者与接入网,或者,将接入网与其他接入网连 接在一起的网络。通常指除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之外的网络部分。10.Msc: 移动交换中心。核心网CS域功能节点。MSC/VLR的主要功能是提 供CS域的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鉴权和加密等功能。 11.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VLR动态地保存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 的相关数据,如位置区信息及补充业务参数等,并为已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建立呼叫接续的必要条件。VLR从该移动用户归属的HLR中获取并保存用户数据,并在MSC处理用户的移动业务时向MSC提供必要的用户数据。VLR一般都与MSC在一起综合实现。 12.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存放着所有归属用户的信息,如用户的有关号 码(IMSI和MSISDN)、用户类别、漫游能力、签约业务和补充业务等。 此外,HLR还存储着每个归属用户有关的动态数据信息,如用户当前漫游所在的MSC/VLR地址(即位置信息)和分配给用户的补充业务。13.AUC是GSM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单元,存储用以保护移动用户通信不受 侵犯的必要信息。AUC一般与HLR合置在一起,在HLR/AUC内部,AUC 数据作为部分数据表存在。 14.OMC:操作维护中心。包括设备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

WCDMA系统概述

WCDMA是目前全球两种主要的第3代移动通信体制之一,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目前,WCDMA系统标准规范的制订者—3GPP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其商用化的规范。全球各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研究,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世界著名电信公司如Erics-son、DoCoMo等都斥巨资开发了实验系统,在2002年左右将会推出商用系统。中国对WCDMA的研究始于1998年中国评估组(ChEG)对IMT-2000的几种体制的评估。 此后,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和公司投入到对WCDMA的研究中。 1WCDMA系统结构 WCDMA系统由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UTRAN)和用户装置(UE)3 部分组成。 CN与UTRAN的接口定义为Iu接口,UTRAN与UE的接口定义为Uu接口。 1.1通用协议结构 Uu和Iu接口协议分为两部分?押 用户平面协议 这些协议是实现真正的无线接入承载业务的协议。 控制平面协议 这些协议是用于在移动终端和网络间在不同的方面(包括请求业务、控制不同的传输资源和切换等)控制无线接入承载和连接,还包括非接入层(NAS)的透明传输机制。 1.2UTRAN结构 UTRAN包括许多通过Iu接口连接到CN的无线网络子系统(RNS)。一个RNS包括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一个或多个NodeB。NodeB通过Iub接口连接到RNC上,它支持FDD模式、TDD模式或双模。NodeB包括一个或多 个小区。 RNC负责决定UE的切换,它具有合并/分离功能,用以支持在不同NodeB之间的宏分集。UTRAN内部,RNSs中的RNCs能通过Iur接口交互信息,Iu接口和Iur接口是逻辑接口。Iur接口可以是RNC之间物理的直接相连或通过适当的 传输网络实现。 1.3UTRAN功能 UTRAN的功能如下: 系统接入控制功能包括:接入控制、拥塞控制、系统信息广播、无线信道加密和解密。 移动性功能包括:切换、SRNS重布置。 无线资源管理和控制包括:无线资源配置和操作、无线环境调查、宏分集控制、无线承载控制、无线协议功能、RF功控、RF功率设置、无线信道编码和译码、随机接入检测和处 理。 2WCDMAUTRAN接口协议 WCDMAUTRAN主要涉及Uu、Iub、Iur和Iu这4个接口。

(华为WCDMA系统基本原理)第1章_WCDMA系统概述

第1章WCDMA系统概述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现代的移动通信发展至今,主要走过了两代,而第三代现在正处于预商用阶 段,不少厂家已经在欧洲、亚洲进行实验网的商用试运行。 第一阶段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 期。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 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 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 TACS,以及NMT和NTT等。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使用模拟蜂窝 传输的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 (总接入通信系统)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 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 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其主要弊端有: (1) 频谱利用率低 (2) 业务种类有限 (3) 无高速数据业务 (4) 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 设备成本高 (6) 体积大,重量大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 生,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从八十年 代中期开始。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 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TDMA 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GSM使用900MHz 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 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 DAMPS (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 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指定使用TDMA 多址方式。

WCDMA基本网络结构

2008-04-08 12:26 WCDMA是3G三种主流标准的一种。WCDMA系统可以分为无线接入和网络结构两部分,本文介绍其网络结构部分。WCDMA网络结构可分为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本文首先重点阐述了无线接入网的结构,对Iu、Iur、Iub接口协议模型进行了分析;接着对R99的核心网和全IP的核心网结构和相关功能实体进行了概述。 引言 WCDMA是目前全球三种主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体制之一,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WCDMA系统是IMT-2000家族的一员,它由CN(核心网)、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和UE(用户装置)组成。UTRAN 和UE采用WCDMA无线接入技术。WCDMA网络在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功能尽量分离。即对无线资源的管理功能集中在无线接入网完成,而与业务和应用相关功能在核心网执行。无线接入网是连接移动用户和核心网的桥梁和纽带。其满足以下目标: -允许用户广泛访问电信业务,包括一些现在还没定义的业务,象多媒体和高速率数据业务。 -方便的提供与固定网络相似的高质量的业务(特别是话音质量)。 -方便的提供小的、容易使用的、低价的终端,它要有长的通话和待机时间。 - 提供网络资源有效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无线频谱)。 目前,WCDMA系统标准的R99版本已经基本稳定,其R4、R5和R6版本还在紧锣密鼓的制订中。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WCDMA系统结构 WCDMA系统由三部分CN(核心网)、UTRAN(无线接入网)和UE(用户装置)组成。

CN与UTRAN的接口定义为Iu接口,UTRAN与UE的接口定义为Uu接口。 本文将重点阐述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其网络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核心网从GSM的核心网逐步演进和过渡;而无线接入网则是革命性的变化,完全不同于GSM的无线接入网;而业务是完全兼容GSM的业务,体现了业务的连续性。 无线接入网 UTRAN包括许多通过Iu接口连接到CN的RNS。一个RNS包括一个RNC和一个或多个Node B。Node B通过Iub接口连接到RNC上,它支持FDD模式、TDD模式或双模。Node B 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 UTRAN内部,RNSs中的RNCs能通过Iur接口交互信息, Iu接口和Iur接口是逻辑接口。Iur接口可以是RNC之间物理的直接相连或通过适当的传输网络实现。UTRAN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UTRAN结构 Iu、Iur、Iub接口分别为CN与RNC、RNC与RNC、RNC与Node B之间的接口。图3所示为UTRAN接口通用协议模型。此结构依据层间和平面间相互独立原则而建立。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知识介绍解析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知识介绍技术研发部毕猛 内容提要 1. WCDMA导论 2. 物理层 3. 移动性管理 4.无线资源管理 Section 1 W-CDMA 导论 主要内容 多址接入及双工技术 WCDMA新特点 WCDMA与GSM的主要区别 业务分类 UMTS系统结构 DS-CDMA 码字 Rake接收机 发射分集 频率

时间功率 频率 时间功率 频率时间功率FDMA TDMA CDMA 通信系统中有三种多址接入技术:?频分多址Fre ?时分多址Fre+Ts ?码分多址Fre+Code 多址接入 双工间隔:190MHz FDD 时间 频率 功率 5 MHz 5 MHz 码复用& 频分双工UL DL UMTS 用户1 UMTS 用户2 时间

频率 功率 TDD 5 MHz DL UL DL 码复用&时分双工 DL 666.67 μs UL UMTS 用户2UMTS 用户1 W-CDMA: FDD or TDD 双工技术 WCDMA的新特点 WCDMA的新特点 9提供高速的数据速率,最高可达到2Mbps,将来如果采用HSDPA将提高到8~10Mbps(甚至到20Mbps,如果采用MIMO 天线技术。 9可变比特速率。(可变扩频因子 9采用异步方式,无需GPS精确定时,方便室内规划。 9支持上、下行不对称的业务,如视频点播和网页浏览,下 行业务远大于上行业务。

9更高的频谱利用率,频率复用度为1。 91500Hz的快速功率控制,更好地克服快衰落的影响。 0.5、1、1.5、2 dB (可变 功率控制步长1500Hz 功率控制频率软切换,更软切换,硬切换切换 666.7us 时隙长10ms (包含15个时隙帧长2Mbps (for Release99&Release4最大业务速率 3.84Mcps 码片速率上行BPSK ,下行QPSK 调制方式分组和电路交换数据类型Node B :-121dBm ,MS :-117dBm (BER 为10-3接收机灵敏度Rake 接收机 接收机异步方式同步方式卷积编码,Turbo 编码(对高速业务信道编码8种速率的AMR 编码(4.75~12.2kbps语音编码 4.4~5.2MHz 载波间隔1 频率复用度2×5MHz 最小频率需求上行:1920~1980MHz,下行:2110~2170MHz 规划频段频率栅格与定标频率 WCDMA 的主要参数 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理论最大171.2kbps ,实际几十kbps AMR 语音(4.75~12.2kbps、CS64kbps 、最大2Mbps 的分组数据业务。 业务 硬容量,不受覆盖和干扰的影响软容量,受覆盖和干扰影响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W C D M A系统网络结构 图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1.Uu:和(陆地无线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用户终端。 2.UE: 3G网络中,用户终端就叫做UE包含手机,智能终端,多媒体设备,流媒 体设备等。 3.ME: 4.: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构成,NODE B 相当于GSM BTS,RNC相当于GSM BSC。3g由核心网(CN)、UMTS 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用户设备(UE)三大部分组成,CN主要完成用户认证、位置管理、呼叫连接控制、用户信息传送等功能。UTRAN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 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 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信息的处理和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 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控制、资源管理等)。UE 主要完成无线接入、信息处理等。 Node B:无线收发信机。主要功能是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化。 5.Lub:逻辑单元块 6.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是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它是接入网的组成部分, 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7.Lu:逻辑单元(LU)连接陆地无线接入网()和CN(核心网) 8.Lur:用于呼叫切换的RNC到RNC连接,通常通过OC-3链路实现。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0603731.html,:核心网将业务提供者与接入网,或者,将接入网与其他接入网连接在一 起的网络。通常指除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之外的网络部分。 10.Msc: 移动交换中心。核心网CS域功能节点。MSC/VLR的主要功能是提供CS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2. UE: 3G网络中,用户终端就叫做UE包含手机,智能终端,多媒体设备, 流媒体设备等。 3. ME: 4. UTRAN :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Q 构 成,NODE B相当于GSM BTSRNC相当于GSM BSC3g由核心网(C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用户设备(UE)三大部分组成,CN主要完成用户认证、位置管理、呼叫连接控制、用户信息传送等功能。UTRAN 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网络控制信息的处理和 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无线信道控制、资源管理等)。UE主要完成无线接入、信息处理等。 Node B:无线收发信机。主要功能是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 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化

5. Lub:逻辑单元块 6.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是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它是接入网的组成部分, 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7. Lu:逻辑单元(LU)连接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和CN(核心网) 8. Lur:用于呼叫切换的RNC到RNC连接,通常通过0C-3链路实现。 9. CN:核心网将业务提供者与接入网,或者,将接入网与其他接入网连接在一起 的网络。通常指除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之外的网络部分。 10. Msc:移动交换中心。核心网CS域功能节点。MSC/VLR的主要功能是提供 CS域的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鉴权和加密等功能。 11. V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动态地保存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相 关数据,如位置区信息及补充业务参数等,并为已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建立呼叫接续的必要条件。VLR从该移动用户归属的HLR中获取并保存用户数据,并在MSC处理用户的移动业务时向MSC提供必要的用户数据。 VLR—般都与MSC在一起综合实现。 12.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存放着所有归属用户的信息,如用户的有关号 码(IMSI和MSISDN、用户类别、漫游能力、签约业务和补充业务等。此外,HLR还存储着每个归属用户有关的动态数据信息,如用户当前漫游所在的MSC/VLR地址(即位置信息)和分配给用户的补充业务。 13. AUC是GSM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单元,存储用以保护移动用户通信不受 侵犯的必要信息。AUC一般与HLR合置在一起,在HLR/AUC内部,AUC 数据作为部分数据表存在。

第1章 WCDMA系统概述分析

第1章 WCDMA系统概述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现代的移动通信发展至今,主要走过了两代,而第三代现在正处于预商用阶 段,不少厂家已经在欧洲、亚洲进行实验网的商用试运行。 第一阶段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 期。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 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 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 TACS,以及NMT和NTT等。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使用模拟蜂窝 传输的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 (总接入通信系统)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 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 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其主要弊端有: (1) 频谱利用率低 (2) 业务种类有限 (3) 无高速数据业务 (4) 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 设备成本高 (6) 体积大,重量大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 生,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从八十年 代中期开始。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 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TDMA 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GSM使用900MHz 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 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

wcdma技术简介

WCDMA技术简介 一.通信系统概述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模拟制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 (总接入通信系统)等。AMPS使用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FDMA 模拟制式,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第一代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 (1)频谱利用率低 (2) 业务种类有限 (3) 无高速数据业务 (4) 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 设备成本高 (6) 体积大重量大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T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it/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200kHz ,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其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DAMPS(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使用TDMA多址方式。 IS-95是北美的另一种数字蜂窝标准,使用800MHz或1900MHz频带,使用CDMA多址方式,已成为美国PCS 个人通信系统网的首选技术。 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从1996年开始,为了解决中速数据传输问题,又出现了2.5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如GPRS和IS-95B。 CDMA系统容量大。相当于模拟系统的10~20倍,与模拟系统的兼容性好。美国、韩国、香港等地已经开通了窄带CDMA系统,对用户提供服务。由于窄带CDMA技术比GSM成熟晚等原因,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远不及GSM ,国内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地的窄带CDMA系统在运行。但从发展前景看,由于自有的技术优势,CDMA技术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移动通信现在主要提供的服务仍然是语音服务以及低速率数据服务。由于网络的发展,数据和多媒体通信有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所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就是宽带多媒体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

WCDMA简介

WCDMA WCDMA全名是WidebandCDMA,中文译名为“宽带分码多工存取”,它可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的状态,可提供384Kbps的传输速率,在低速或是室内环境下,则可提供高达2Mbps 的传输速率。而GSM系统目前只能传送9.6Kbps,固定线路Modem也只是56Kbps的速率,由此可见WCDMA 是无线的宽带通讯。在同一些传输通道中,它还可以提供电路交换和分包交换的服务,因此,消费者可以同时利用交换方式接听电话,然后以分包交换方式访问因特网,这样的技术可以提高移动电话的使用效率,使得我们可以超过越在同一时间只能做语音或数据传输的服务的限制。 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一个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它是从码分多址(CDMA)演变来的,从官方看被认为是IMT-2000的直接扩展,与现在市场上通常提供的技术相比,它能够为移动和手提无线设备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基于Release 99/ Release 4版本,可在5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W-CDMA能够支持移动/手提设备之间的语音、图象、数据以及视频通信,速率可达2Mb/s(对于局域网而言)或者384Kb/s(对于宽带网而言)。输入信号先被数字化,然后在一个较宽的频谱范围内以编码的扩频模式进行传输。窄带CDMA使用的是200KHz宽度的载频,而W-CDMA使用的则是一个5MHz宽度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源于欧洲和日本几种技术的融合。WCDMA采用直扩(MC)模式,载波带宽为5MHz,数据传送可达到每秒2Mbit(室内)及384Kbps(移动空间)。它采用MC FDD双工模式,与GSM网络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作为一项新技术,它在技术成熟性方面不及CDMA2000,但其优势在于GSM的广泛采用能为其升级带来方便。因此,近段时间也倍受各大厂商的青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