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综合考法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一)“人”的形象

1.常见题型

常式: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变式:①简析这首诗中人物的特点。②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解题方法

(1)在整体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诗人形象还是主人公形象,并从诗句中确定人物的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结合注释、诗题,了解作者及其经历、创作意图等,把握作者描写和评价人物的感情色彩,分析塑造这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人物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切忌以译代析。

(3)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概括人物形象身上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4.示例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诗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性格十身份)

②他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依据)

③渔翁孤寂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思想感情。(形象意义)

(二)“物”的形象

1.常见题型

常式: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它的哪些特点?

变式:①简要概括×××意象的内涵。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的作用。③任取两个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2.解题方法

(1)要熟记一些特定物象的内涵及象征意义。

(2)鉴赏一般物象时,要结合诗人的处境,了解诗人的身世,分析诗人所塑造的物象的意义。

(3)要抓住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把握物象的外在特点、内在品质及精神。

(4)要抓住物象与诗人所言之志的相似点或相关点,弄清诗人的思想感情。

3.答题步骤

(1)抓住物象的形态、色泽、特征以及所处环境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

(3)由“物”的内在品质联想到具有这种特点的“人”,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示例

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①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写其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但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物象特点+品格)

②诗歌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所言之志)

(三)“景”的形象

1.常见题型

常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变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2.解题方法

意境,是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分析诗歌意境时,一要注意主要景物的特点,二要注意由诸多景物组合而成的画面或氛围的特点,三要注意诗人寄寓诗中的情感。

意象是诗人借以寄托情感的物象。它往往与季节有着紧密的联系。春天(特别是早春)的景物往往是很清新、充满生机的,能传达诗人愉悦的心情。如杜甫的《绝句》中写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风”“花草”“蕊子”“鸳鸯”等意象,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流露出诗人掩饰不住的欢悦之情。而暮春或秋天的景色,往往是凋零肃杀、冷落凄清的,表现的是诗人孤寂、愁苦等情怀。如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意象,描绘出萧瑟凄凉的残春景象,表现出作者伤春的无奈之情。

亮丽的、暖色调的意象往往表达诗人积极愉悦的感情,昏暗的、冷色调的意象则往往用来抒发诗人消极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白鹭”颜色明丽。而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清秋”,颜色暗淡朦胧。它们各自代表的心情一目了然。

3.答题步骤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2)用一两个专业术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说出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忌空洞,表达要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示例

林景熙《梦回》:“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①诗歌开篇便如愁云乍起,“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象,阵阵捣衣声更触发了诗人无限的愁肠。尚未人睡的鸥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正是愁肠百结、彻夜不寐的诗人的自况。(展现画面)

②景物描写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从而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离愁别恨。(总结特点十分析情感)

综合考法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

(一)炼字

1.常见题型

常式:诗中最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变式:①赏析×字的妙处。②简要分析×××句中的×字的表达效果。③×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解题方法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类题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诗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精彩的字词以诗句中的动词最为常见,要注意看到它的主语是什么,宾语是什么,关注它与整首诗歌的主题的联系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只看这个字本身意思很一般,但要把它放在句中来理解妙处就体现出来了。江南岸本来是自然变绿的,而这句话的主语是“春风”,也就是说春风把江南岸变得片葱绿、春意盎然了。诗句表现了春风的可爱以及江南春景的美丽,极富动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3.答题步骤

(1)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指出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字,或对题干的说法表示认同。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若该字运用了特殊的文言现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化静为动等,则要明确指出。

(3)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

(4)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示例

柳中庸《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人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①颈联的“独”与“空”是诗中最传神的字。(看法)

②“独”突出了孑然独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描述景象)

③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点出意境十揭示情感)

(二)诗眼

1.常见题型

常式: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变式:①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试简要分析。②有人认为××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解题方法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情趣性,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鉴赏诗眼则重在结合全诗内容和诗歌的主旨来分析。

3.答题步骤

(1)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指出诗眼是哪个字(词),或对题干的说法表示认同。

(2)指出该字(词)在表达主旨上所起的作用。

(3)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4.示例

王寂《日暮倚杖水边》:“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①全诗的诗眼是“羁绪”。(看法)

②这两个字直接点明了诗人在漂泊旅途中的愁绪。(作用)

③首联诗人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纷乱愁思,写出漂泊的旅思。颔联用屈原和白居易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被贬的愁思。颈联写自己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尾联表达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和对宦海浮沉的厌倦。全诗就是这样层层抒发了诗人的“羁绪”。(梳理内容)

(三)炼句

1.常见题型

常式: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联。

变式:①本诗第×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句的妙处。③×××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简要赏析。

2.解题方法

这种题型综合性较强,不可只简单地翻译诗句,而须在理解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并多角度赏析、全方位分析诗句的精妙之处

3.答题步骤

(1)先理解诗句的表层含意,分析诗句所表现的意境或情景;抓住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发掘诗句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2)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特点、诗句位置等角度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或谋篇构思上的作用。

4.示例

张镃《竹轩诗兴》:“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櫥。”第二联描写精妙,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表层含意十深层内涵)“梢影细从茶碗人”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多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四)语言风格

1.常见题型

常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变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题方法

这类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首先,要知人论世,可以依据不同诗人的不同创作风格来帮助判断;其次,鉴赏的主要根据是作品本身。当然,对于不熟悉的诗人,则更需要细读诗歌。

3.答题步骤

(1)概括语言特色。常用的鉴赏用语是: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华美绚丽、明白晓畅、雄浑豪放、委婉含蓄、简练生动、笔调婉约、多用口语。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语言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这样的语言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4.示例

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①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概括特点)

②“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具体分析十表达效果)

综合考法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常见题型

笼统式:①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是怎样的?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③本诗有什么独特的手法?请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

针对式: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②诗中×联是怎样借助想象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③举例分析诗中虚实相生的手法。④本诗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赏析。⑤×××句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

2.解题方法

(1)储备知识,明确内涵,了解相关术语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四大方面:

①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之类。其中描写和抒情是重点,而抒情中的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融情于景、借典抒情等)是重中之重。

②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偶、用典、借代等。其中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借代是最常见的,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一首诗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

③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象征、联想、想象、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其中对比、反衬、虚实结合最为常见。

④结构技巧,主要有开门见山、伏笔、铺垫、曲笔、照应、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等。

(2)整体把握,认真分析,明确表达技巧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运用是为了凸显主旨,因此,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生需要先对诗歌的内容做整体把握,需要结合诗歌主旨以及诗作情感来进行分析。

如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首词写的是亡国之痛,该词并没有对当时的个人处境做正面描写,而借梦境重现昔日的欢乐情景。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就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由此可见,这首词采用了以乐写悲的手法,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

(3)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立足典型手段

对于笼统式的题型来说,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表达技巧来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

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中,“候馆梅残,溪桥柳细”“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是严整的对偶;“草薰风暖”化用江淹《别赋》中的句子,是用典;“辔”本义是驾驭牲口的缰绳,以之代马是借代;“迢迢不断如春水”是化虚为实、形象贴切的比喻;上阕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借助想象写“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上阕是实写,下阕是虚写,整首词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在这众多的表达技巧中,最能突显人物情感和诗作意图的显然是虚实结合,分析评价这首词应当主要围绕这一点。

3.答题步骤

(1)明手法,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阐运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说说这种手法所表现的内容。

(3)析效果,分析诗人选用这种手法的妙处,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出怎样的旨趣。

4.示例

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

②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出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析效果)

综合考法4 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1.常见题型

常式: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变式:①有人认为×××,有人认为×××,你的观点呢?

②有人认为本诗是表达×××的,有人则认为是表达××的,你同意哪种看法?

③诗人对某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④这首诗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

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2.解题方法

(1)体悟要深入。作者写诗一般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必须结合原诗诗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剖析,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作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一是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机械地对诗歌进行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用不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

3.答题步骤

(1)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2)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4.示例

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①有人批评这首词的下阕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其实不然。(明确观点)

②及时行乐仅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词人借饮酒来抒发政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愤世之意,并以此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其体分析)

综合考法5 把握古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1.常见题型

常式: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①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②××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2.解题方法

(1)直接确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定位。

①看题目。

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出塞》《从军行》《思远人》,《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中的“送”,《金陵怀古》中的“怀古”,这些诗题或诗题中的某个字即反映出诗歌的内容或作者的情感。

②看作者。

第一,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有助于准确把握其相对应的时代的诗歌艺术特点。如建安到两晋时期,大多是咏怀诗,思念远人、感叹人生短暂、表达的感情是常见内容;唐代诗人多描写在自然和社会背景下的感情;宋代诗人比较注重文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而南宋更是侧重收复山河的壮烈情怀。第二,看作者的创作风格。先看体风格,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后看个体风格,一个作家的整体趋向和凤格基本上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特例作品的存在,如李清照、陆游等人的部分作品。第三,注意了解作者的概况。鉴赏时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的内容,阅读时要留意诗歌下面的注释。

③看意象。

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松”“梧桐”“残月”等意象,表达的感情往往比较固定。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④看小序、注释。

出现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作有效信息,包括小序和注释。小序或交代创作年代,或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它对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至关重要,鉴赏时不能忽视。注释或提供背景材料,或介绍作者、朝代,或解释词语,这些对解读诗歌很有帮助,有时甚至会暗示考题答案。

⑤看关键词。

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中的“好”,李白《秋浦歌》“缘愁似个长”中的“愁”。

⑥看关键句。

关键句指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如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悲”为作者心情,“秋”“作客”是悲的原因,一句诗就表明了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的伤感;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不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

(2)明确诗歌思想内容的分类,从表达方式上分类概括诗人的感情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杈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悠然闲适、登高览胜、伤春悲秋、思乡怀人、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推测一下古诗的创作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缘事生情、因景说理、因物说理、因事说理等。于是,形成写景诗、叙事诗、咏物诗、哲理诗等几个类别。

写景诗,要先把意象一一找出来,概括这些意象叠加所构成的意境,这样诗人的心情才得以显现。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十个字里面有四个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四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雄浑苍凉的意境,在这样的意境中可以推断出诗人的情感是孤寂的。

叙事诗,要把诗里面的事情概括出来,结合写作背景,看看这件事情对诗人心情的影响。如吴伟业《遇旧友》:“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移家就吾,白首两遗民。”诗中之事即题目“遇旧友”,而背景是“乱离”年代,作者遇到老朋友一定会感慨万千又格外高兴,所以“衔杯笑语频”,最后希望“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这些是见到朋友后的庆幸、喜悦。

咏物诗往往是诗人托物言志,一定是此物的特点与人有某些相似点,引发了诗人的联想。理解这类诗时,要先从诗句中概括出“物”的特点,推物及人,把此“物”的特点放到具有这种特点的“人”身上。如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墨梅的特点是朴素、淡雅、清香,使人联想到诗人甘于清贫,淡泊、高雅、清高等品质。

哲理诗是诗人看到某物或经历某事联想到相关的生活道理。理解此类诗,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提炼诗句中所包含的人生、社会哲理。如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 (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教学提纲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 1.结合练习掌握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2.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学会赏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2.教学难点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学会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会遇到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面对这些题时,我们有时候会无从下手,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说一下表现手法以及这类题的答题技巧。 二、关于表现手法 1.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2.常见的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2)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三、结合练习,掌握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1.阅读《乱后》,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想一想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宿荒草”与“动新烟”对仗工整,“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 2.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 (2)具体写出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宿荒草”与“动新烟”对仗工整,“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3)分析该手法表达的效果以及所蕴含的感情。 3.解题的注意事项 (1)注意试题中出现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不同概念。(2)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联系。 区别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喻、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 在具体的语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技巧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分析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 (3)对比。 (4)白描。 修辞手法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得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 一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分析意境型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杜甫 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分析技巧型 ?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 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一、诗歌内容分类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 )、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长调(96 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 、“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从题材角度分 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胸中积愤 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 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一、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应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通过描写凉气、月光、重露、飞萤、宿鸟等意象展现出深秋月夜的景象。(步骤一) 渲染了幽清冷寂的氛围。(步骤二)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步骤三) 江宁夹口(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请问,诗人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月黄昏”三字为这首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小店、半死枫树,这些形象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显得暗淡朦胧(步骤一),从而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技巧。表现技巧一般分为抒情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此外还有结构特点)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两种。 表现手法主要有: ·衬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联想想像: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 ·用典:借用历史故事或化用前人诗句,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 表现力和感染力。 ·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烘托:以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心绪、形象 ·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虚实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象生动。

古代诗歌赏析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赏析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

(完整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修辞方法 【设问示例】 1、本诗歌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方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x句或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方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修辞方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 本诗歌(x句或x联)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描写手法 【设问示例】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得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 (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2)再对相关诗句作简要解说; (3)最后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抒情方式 【设问示例】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中的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首先确定诗歌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2)然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3)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答题模板】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思想感情 【设问示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 (1)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2)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3)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答题模板】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观点品评 【设问示例】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 (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或形式、整体或局部表现手法); (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的观点的依据。 【答题模板】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比较鉴赏 【设问示例】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题步骤】 (1)首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2)然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答题模板】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

初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初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一、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二、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最新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总结篇)

总结篇古代诗歌鉴赏之规范答题 古诗鉴赏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要求: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 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要求: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阅读理解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下面是六类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 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近大——小高——低俯——仰虚——实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1)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1)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 A、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B、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触景生情、乐景写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C、其他方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④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⑤远近结合;⑥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⑦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班级为文科平行班,在一轮复习后的两次段考中,本班学生在本 专题的得分率较低。分析他们的答卷,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懂诗歌,但表 达不出或表达不准确;在答题时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导致答非所问或者答 题不全面;也有许多学生是因为答题层次不清,且没有分点答题。所以我认为在 二轮复习时更应加强规范答题的指导。 【教学目标】 1、审清题干要求。剖析安徽高考诗歌真题,明确设问特点,审清题干要求。 2、学会分点答题。进一步明确诗歌鉴赏答题步骤,分层分点答题。 3、优化书面表达。能准确使用诗歌鉴赏术语,合理组织语言,避免出现病句。【教学重点】 1、结合一些典型真题进行训练,进一步明确设问特点,审清题干要求。 2、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采分点,理清答题思路,分层分点答题。 3、强化精细意识,组织答题语言时要使用诗歌鉴赏术语,力求简明扼要。【教学方法】 1、例证法:剖析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和答案,给学生一个示范的例子。 2、讨论法:审读真题题干要求并变换设问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答题策略。【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试卷或作业,分析在诗歌鉴赏题答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 二、教学环节2:真题展示 (对比) 欧阳修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规律总结: 1、考查的内容:思想情感(4次)、艺术技巧(5次); 作品形象(3次)、诗歌语言(1次)。 2、问题指向明确,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如“分别”“异同”等。 三、教学环节3:剖析讨论 (一)、(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试题答案】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二)、(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①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②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评分细则:有两处得分点,每答对1处,得2分。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及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及答题技巧 一、诗歌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二、诗歌鉴赏表达要求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三、诗歌鉴赏测试题型 (一)填空型 1、记住考查内容要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2、审查题干,锁定关键词。 3、按图索骥,寻找答题语。 练习一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此词抒写了,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2、“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而则隐寓其中。 3、前四句里,,,,四个意象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对表现作者的乡思旅愁起作用。 练习二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诗。首联两句既点明了诗题中的“”二字,又照应了诗题中的“”一字。 2、这首诗采用一种的表现方法,除了诗的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学习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 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