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教学设计

《猫》

本文是文学家郑振铎的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及其家人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猫亡失的愧疚和无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污涩、红绫、怅然、蜷伏、惩戒、怂恿、妄下断语?等词语;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怂恿?、?怅然?造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考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致入微。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思想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1、学生:想想自己与小猫之间发生的故事。

2、教师:搜集猫的图片、与课文情境相吻合的音乐、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个可爱的朋友要来拜访我们。不过,它说在跟大家见面之前,先跟大家打声招呼,让大家猜猜它是谁?

请看——(多媒体展示猫的图片)大家猜出它是谁了吗?它就是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猫。我们一起用猫的语言向它打声招呼吧。(学生学猫叫)课前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家里都养过猫,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猫?(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大家说的都是自己家的猫。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3、知识链接,郑振铎的短篇小说。

郑振铎的《家庭的故事》(共16篇)是一部写实短篇小说集。他的写实小说历来被文学评论家所忽略,大概是人们觉得?他写那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更有悖于‘血和泪的文学’的主张?。

《猫》是《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当我们读过《猫》后,在潜意识里会把它当作记叙文或者散文。的确如此,因为在《猫》中讲述的家庭生活,叙述时间与故事发展的时间同步(并没有把故事时间采用插叙或倒叙等手法扭曲着来表现);文本反映的生活也不复杂,只是记写了家养?三只猫?的生活片段,似乎更像?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然而这正是郑振铎小说的特别之处,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一种尝试。

3、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落雪等,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也是我国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19年?五四?运动中,成为该校学生代表和福建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从此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与沈雁冰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后、历任燕京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并主编《世界文库》。抗日战争期间留居上海,坚持进步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物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等职。1958年出

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逝世。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词。(出示生字:污涩、红绫、怅然、蜷伏、惩戒、怂恿、妄下断语)

2、重点指导?妄下断语、畏罪潜逃?等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主要情节:写自己一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2、总领全文的句子是:?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3、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一2):记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从隔壁要来的,花白的毛,活泼的习性,最终病死。)

第二部分( 3—14):记叙了第二只猫的故事(母亲带回来的黄色的猫,过于活泼,终被一个过路人捉去。)

第三部分(15—34):记叙了第三只猫的故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自己来的,毛色难看,忧郁不活泼,终含冤而死。)

4、自主学习,完成下面问题(完成表格)

(1)作者一共养了三只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的各自的来历、外貌、性情及?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

(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的亡失?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四、当堂训练:

1、阅读文章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完成下面问题: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神态?

——从?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神态。

主要写了猫的两种神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刚来时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

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根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3)这只猫的结局怎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的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完成下面问题: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情感。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3)这只猫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咒骂?。

(4)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第二课时

一、了解目标:

1、了解课文重点与写作手法。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还要写另外两次呢?

——第三次是详写。用了对比、铺垫的手法。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

2、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为什么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而至追悔莫及?

——?我?主管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使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惨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挽救的。

3、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应该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一定要弄清事实真相后再作结论,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要学会宽容,要有仁爱之心……

拓展延伸

1、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第二只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更令人喜爱。假如此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源于对这只猫的偏爱,?我?可能不会认为是这只可爱的猫咬死的,即使真是这只猫咬死的,?我?大概也不会责罚它(而是把责任归咎于张婶不小心)。这说明了人的主观态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对事情的处理方式。

3、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

三、当堂训练:

1、阅读第三只猫的部分,回答:

(1)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2)?我?一家人都不大喜欢那只花白毛色的猫,原因是什么?

——那只花白猫不活泼,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

——因为这只猫喜欢?凝望鸟笼?

(4)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5)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6)?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似乎?一词不能删。因为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2、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

——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2只猫是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

3、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

4、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

——开门见山,总括全文(下文的三次养猫及其不同的结局均与这句话相呼应),照应结尾,奠定基调。

5、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

——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6、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不能主观臆断而应根据事实来判定。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