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 专题六 细胞增殖与遗传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 专题六 细胞增殖与遗传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 专题六 细胞增殖与遗传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六细胞增殖与遗传

[竞赛要求]

本专题涉及的主要考点及要求:

一、细胞学说与原核细胞的二分裂

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三、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概念、染色体复制、分裂过程、细胞分裂的影响因素、癌细胞的

产生、有丝分裂的功能)

四、减数分裂与交换值(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五、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变异(21三体、减数分裂突发变故影响染色体数、性染色体异常不致死、染色

体结构异常引发先天缺陷与癌变)

[知识梳理]

一、细胞学说与原核细胞的二分裂

1、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3)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2、原核细胞的二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DNA的复制和分配,使分裂后的子细胞能得到亲代细胞的一整套遗传物质; (2)细胞质分裂,把细胞基本上分成两等份。原核细胞的DNA分子是环状的,无游离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过解旋和半保留式复制,形成了两个一样的环状DNA分子。复制常是由DNA附着在质膜上的部位开始。在DNA分子复制完成之后,便开始了细胞质分裂。当然,在开始分裂之前需要细胞生长。

细胞分裂时,先由一定部位开始。复制好的两个DNA分子仍与膜相连;随着连接处的生长,把DNA分子拉开。在细胞中部,质膜环绕细胞发生内褶,褶中产生了新的壁物质,形成了隔。隔不断向中央生长延伸,最后形成了将细胞隔下图:大肠杆菌的分裂

为两部分的完整的隔。隔纵裂为二,把母细胞分成

了大致相等的两个子细胞。

例如:细菌。细菌和其它原核生物一样,没有核膜,DNA集中在细胞质中的低电子密度区,称核区或核质体。细菌一般具有

1-4个核质体,多的可达20余个。核质体是环状的双链DNA 分子,所含的遗传信息量可编码2000~3000种蛋白质,空间构建十分精简,没有内含子。由于没有核膜,因此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的质合成可同时进行,而不像真核细胞那样这些生化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严格分隔开来的。细菌核区DNA以外的,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质粒是裸露的环状双链DNA分子,所含遗传信息量为2~200个基因,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去。质粒DNA在遗传工程研究中很重要,常用作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的载体。如图:细菌一二分裂的方式繁殖。

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是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染色体是含有许多基因的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在细菌中,染色体是一个裸露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是线形双链DNA

分子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生物的核基因组分别蕴藏在多条染色体中。不同物种染色体的数目不同,具有物种专一性的特点。

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少量RNA。上述三类组成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含量约为DNA的二倍,根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特点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RNA含量很少,还不到DNA量的10%。组蛋白是指染色体中的碱性蛋白质,其特点是富含二种碱性氨基酸(赖氨酸和精氨酸),非组蛋白是指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其它蛋白质,它是一大类种类繁杂的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2、染色体复制

(1)染色体的结构:核小体是染色体基本结构单位。染色质中的DNA双螺旋链,等距离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众多核心颗粒,各颗粒之间为带有H1组蛋白的连接区DNA.这种组成染色质的重复结构单位就是核小体。如下图:

(2)染色体复制的核心内容是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这时候,一个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各自吸收细胞内的核苷酸,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条新链,然后新旧链联系起来,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复制完毕时,原来的一个DNA分子,即成为两个DNA分子。因为新合成的每条DNA分子都含有一条原来的链和一条新链,所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在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母链并不是完全解开以后才合成新的子链,而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开边合成的,并且这种复制需要RNA作为引物,待DNA复制合成后,由核酸酶切掉引物,经DNA聚合酶的修补和连结酶的“焊接”把它们连结成完整的DNA链。DNA分子能够人工复制是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的。但是,DNA分子的人工复制不能脱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和条件,如需要原料(4种核苷酸)、能量(ATP)、酶的作用等等。

3、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关的术语

(1)染色单体:中期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两者在着丝粒的部位相互结合,每一条染色单体是由一条DNA双链经过螺旋和折叠而形成的,到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离。

(2)染色线:前期或间期核内的染色质细线,代表一条染色单体。

(3)染色粒:前期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念珠状颗粒,是DNA局部收缩形成的,异染色质的染色粒一般较大,而常染色粒的染色粒较小,在染色体上位于着丝粒两边的染色粒一般较大,而向染色体端部的染色体较小,呈梯度排列。

(4)主缢痕:中期染色体上一个染色较浅而缢缩的部位,主缢痕处有着丝粒,所以亦称着丝粒区,由于这一区域染色线的螺旋化程序低,DNA含量少,所以染色很浅或不着色。

(5)次缢痕:除主缢痕外,染色体上第二个呈浅缢缩的部分称次缢痕,次缢痕的位置相对稳定,是鉴定染色体个别性的一个显著特征。

(6)核仁组织区:是核糖体RNA基因所在的区域,其精细结构呈灯刷状。

(7)随体: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区与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随体称为端随体,位于两个次缢痕中间的称中间随体。

(8)端粒:是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其生物学作用在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不同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

三、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②S期,指DNA复制的时期,只有在这一时期H3-TDR才能掺入新合成的DNA中;③G2期,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④M期又称D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①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②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③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等。

2、分裂过程: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人为的划分为六个时期:间期、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主要进行DNA复制等准备工作。

(一)前期:前期的主要事件是:①染色质凝缩,②分裂极确立与纺锤体开始形成,③核仁解体,④核膜消失。前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染色质通过螺旋化和折叠,变短变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含2个染色单体。早在S期两个中心粒已完成复制,在前期移向两极,两对中心粒之间形成纺锤体微管,当核膜解体时,两对中心粒已到达两极,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纺锤体,植物没有中心粒和星体,其纺锤体叫作无星纺锤体,分裂极的确定机理尚不明确。

(二)前中期:指由核膜解体到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这一阶段。纺锤体微管向细胞内部侵入,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结合。

(三)中期:指从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到姊妹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的一段时间,纵向观动物染色体呈辐射状排列。

(四)后期:指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后,标志这一时期结束。后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①后期A,指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过程。体外实验证明即使在不存在ATP的情况下,染色体着丝点也有连接到正在去组装的微管上的能力,使染色体发生移动。②后期B,指两极间距离拉大的过程。

(五)末期:末期是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至形成两个新细胞为止的时期。末期涉及子核的形成和胞质分裂两个方面。1、子核的形成.末期子核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与前期相反的过程,即染色体解聚缩,核仁出现和核膜重新形成。2、胞质分裂.虽然核分裂与胞质分裂是相继发生的,但属于两个分离的过程。动物胞质分裂的一个特点是形成中体。末期纺锤体开始瓦解消失,但在纺锤体的中部微管数量增加,其中掺杂有高电子密度物质和囊状物,这一结构称为中体。植物胞质分裂的机制不同于动物,后期或末期两极处微管消失,中间微管保留,并数量增加,形成桶状的成膜体。来自于高尔基体的囊泡沿微管转运到成膜体中间,融合形成细胞板。囊泡内的物质沉积为初生壁和中胶层,囊泡膜形成新的质膜,由于两侧质膜来源于共同的囊泡,因而膜间有许多连通的管道,形成胞间连丝。源源不断运送来的囊泡向细胞板融合,使细胞板扩展,形成完整的细胞壁,将子细胞一分为二。

3、细胞分裂的影响因素细胞增殖受到严密的调控机制所监控。①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必须有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细胞接受信号后的传递系统及最终对信号刺激起反应的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增殖相关基因、检验点及其控制系统的共同参与,协调动作,才能对内外环境因子的影响产生相应的反应,维持其正常运转。真核细胞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种类繁多,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举例:M-

期激酶、细胞周期蛋白A、细胞周期蛋白B、G1细胞周期蛋白等等。②外界环境条件对有丝分裂的影响:

如各种物理因素(温度、射线、高渗、超声波等),化学药剂和毒气等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都有影响。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材料经过不同方法处理后,细胞的分裂会出现促进或抑制现象。一般情况下,如果处理后出现抑制现象,这个处理去除后,细胞分裂会在短期内出现超常现象,经过一个短时期才恢复正常。温度对有丝分裂的影响,表现在对分裂速率的影响上。各种射线对有丝分裂的影响依射线的剂量、强度以及照射的时间长短而定。化学药剂对有丝分裂的影响,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例如,白头翁素能将玉米幼苗的有丝分裂阻止在前期;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阻止中期染色体的移动,使有丝分裂不能进入后期。

4、癌细胞的产生:现在普遍倾向于认为肿瘤来源于恶性干细胞。

(1)肿瘤形成的内因:恶性肿瘤的形成往往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如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原癌基因的激活方式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无非是基因本身或其调控区发生了变异,导致基因的过度表达,或产物蛋白活性增强,使细胞过度增殖,形成肿瘤。

(2)肿瘤形成的外因:人类肿瘤约80%是由于与外界致癌物质接触而引起的,根据致癌物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化学、生物和物理致癌物三大类。(一)化学致癌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①亚硝胺类②多环芳香烃类③芳香胺类④烷化剂类⑤氨基偶氮类⑥碱基类似物⑦氯乙烯⑧某些金属。(二)生物性致癌因素生物性致癌因素包括病毒、细菌、霉菌等。1.肿瘤病毒:与人类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的有四类病毒:①逆转录病毒、②乙型肝炎病毒、③乳头状瘤病毒和④Epstein-Bars病毒,后三类都是DNA病毒。2.霉菌与肿瘤发生:但除黄曲霉毒素外,对其它的研究都较少。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污染的食品中,尤以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含量最多。黄曲霉毒素有许多种,是一类杂环化合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三)物理因素1.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体各部位发生肿瘤,辐射可引起染色体、DNA的突变,或激活潜伏的致癌病毒。2.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细胞DNA断裂、交联和染色体畸变,紫外线还可抑制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突变细胞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这些都有利于皮肤癌和基底细胞癌的发生。

5、有丝分裂的功能:细胞增殖是生物繁育的基础。单细胞生物,细胞增殖将直接导致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多细胞生物是由许多单细胞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生物体。细胞增殖也是多细胞生物繁殖的基础。成体生物需要细胞增殖,以弥补代谢过程中的细胞损失。如人体皮肤细胞、血细胞、肠上皮细胞等等。另外,机体创伤愈合、组织再生、病理组织修复等,都要依赖细胞增殖。

四、减数分裂与交换值

1、减数分裂过程:

一、间期有丝分裂细胞在进入减数分裂之前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间期,称前减数分裂间期。前减数分裂期也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有丝分裂不同的是,DNA不仅在S期合成,而且也在前期合成一小部分。

二、分裂期

(一)、减数分裂I

(1)前期I: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I,通常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①细线期②合线期③粗线期④双线期⑤终变期

1)细线期: 染色体呈细线状,具有念珠状的染色粒。持续时间最长,占减数分裂周期的40%。细线期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光镜下分辨不出两条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细线交织在一起,偏向核的一方,所以又称为凝线期,在有些物种中表现为染色体细线一端在核膜的一侧集中,另一端放射状伸出,形似花束,称为花束期。

2)合线期:持续时间较长,占有丝分裂周期的20%。亦称偶线期,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时期,这种配对称为联会。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间形成联会复合体。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3)粗线期:持续时间长达数天,此时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在光镜下只在局部可以区分同源染色体,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4)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变短变粗,联会复合体解体,同源染色体分开,交换部位形成交叉,且向两极移动,称为交叉端化。可看到4条染色单体。

5)终变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更高,是观察染色体的良好时期。核仁此时开始消失,核被膜解体,但有的植物,如玉米,在终变期核仁仍然很显著。

(2)中期I: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期I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一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形判别

现以二倍体生物(2N)为例,说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形判别方法:

注意:上面的图形判别方法只适合二倍体生物。

4、植物的配子发生(以被子植物为代表)

雄性配子的发生称为小孢子发生,雌性配子的发生称为大孢子的发生。

雄性孢原细胞(2n)(1个)雌性孢原细胞(2n)(1个)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

小孢子母细胞(2n)(1个)大孢子母细胞(2n)(1个)

↓减Ⅰ,减Ⅱ↓减Ⅰ,减Ⅱ

小孢子(n)(4个)大孢子(n)(1个)

↓核内有丝分裂2次↓核内有丝分裂3次

成熟花粉粒(4个)8核胚囊(1个)

(2个雄核+1个营养核)(1个卵核+2个极核+3个反足核)

双受精1个雄核+1个卵核→胚(2n)1个雄核+2个极核→胚乳(3n)

5、连锁与交换的遗传分析

①连锁: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这些基因称为连锁基因,它们可在常染色体上也可在性染色体上以连锁方式遗传。

②交换:当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在减数分裂粗线期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使基因重新组合。由交换产生的减数分裂配子,称为重组类型;未发生交换的配子称为亲本类型。

③重组频率与交换值。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为重组率(重组值),重组值也称交换值。严格意义上说交换值不能等于重组值,因为非等位基因间若发生多重交换,特别是偶数次交换不形成重组型配子,重组值小于交换值。

6、遗传作图(图距)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各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顺序排列。图距是指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基因间距离的单位(图距单位)用有关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概率表示。一个图距单位称为1cM(厘摩),等于1%交换值。

五、染色体畸变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缺失:染色体丢失了某一区段,有如下两种类型

顶端缺失:指缺失的区域为某臂的外端。若某一整臂缺失即成为顶端(1)类型着丝点染色体。

中间缺失:指缺失的区域为某臂的内段。由于没有断头外露,比较稳定,

因而常见的缺失染色体多是中间缺失。

(2)遗传效应:①大片段缺失杂合体时,配子可育率低或致死;②假显性:如果缺失一部分包括显性基因与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隐性基因的效应表现出来的现象

③利用缺失和假显性可进行基因定位。

(3)引发人类疾病:如猫叫综合症: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2、重复:指细胞的染色体组中,存在两段或两段以上相同的染色体片段,即染色体多了自己的某一区段。

(1)重复的类型:①顺接重复:某区段按照自己在染色体上正常直线顺序重复。

②反接重复:某区段在重复时颠倒了自己在染色体上正常直线顺序

(2)遗传效应:致死效应比缺失缓和,当重复区段大时,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重复可产生特定的表型

3、倒位:是指染色体某一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颠倒。

(1)类型

臂内倒位:即一侧倒位,倒位区段在染色体的某一臂的范围内。

臂间倒位:即两侧倒位,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粒,即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

(2)遗传效应:倒位杂合体,基因顺序改变,交换值变化;倒位杂合体产生半不育配子;倒位杂合体又作为交换抑制因子。由于产生重组配子是重复、或缺失配子,多数死亡,降低了重组,类似于重组被抑制;倒位杂合体可作为平衡致死品系,保留两个致死基因。

4、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节段转移的现象,即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

(1)类型:相互易位: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都折断,而且这两条折断的染色体及其断片交换重接。

简单易位: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区段,嵌入非同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2)遗传效应:易位杂合体产生半不育配子;重组率减低;改变连锁群;造成染色体融合,导致染色体数目改变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来自生物一个配子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整倍体: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整数倍进行增加或减少,称为整倍体。整倍体中包括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多倍体有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1)单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是配

子未经受精而发育起来的个体,所以又称一倍体。单倍体有正常的单倍体和非正常的

单倍体。正常的单倍体低等植物中的藻类、工蜂、雄蚁等。非正常的单倍体孤雌、孤

雄生殖个体,花粉诱导的植株等。

遗传表现:比二倍体和多倍体体态小;由配子产生的个体高度不育,原因是配子中的

染色体减数分裂时随机向两极移动,只有到达一极的染色体完全时,配子才是可育

的。

用途:有利于研究基因的性状表达;单倍体经染色体可使基因型纯合,缩短育

种年限

(2)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源于同一物种或在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加倍而成的称为同源多倍体。

(3)异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种属。如小麦为异源多倍(AABBDD)

2n=6x=42,有A、B、D三种不同的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都

有7条染色体。

3.非整倍体:染色体组内的个别染色体数目有所增减,使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成

基数的整数倍,这种变异类型称为非整倍体。

单体:二倍体基础上,某对染色体缺少了一条,使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1。往往是许多动物的物种,如许多昆虫(蝗虫、蟋蟀)的雌性为XX型(即2n),雄性为XO(即2n—1)。

双单体:从两对染色体各中缺少了一条染色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1-1。

缺体:某个体缺少了一对染色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2。缺体几乎都是活力较差和育性较低的。

三体:增加了一条染色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1。

双三体:增加两条来自不同来源染色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1+1。

4.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机理

在细胞分裂时,如果某一染色体的两条单体在分开后的期不能正常地分开而同时进

入某一子细胞,则必然导致该子细胞增多一条染色体而另一子细胞缺少一条染色体,这称为染色体不分离。

如不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异常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就会出现合子细胞中某一染色体的三体性或单体性。不分离可以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也可以发生在第二次减数分开。不分离产生的异常配子在受精后导致合子染色体异常,因此由合子分裂得来的全身细胞都具有该种异常。

另一情况是,合子细胞最初是正常的,但在以后的某次有丝分裂时发生不分离,这也能导致染色数目异常。这种异常细胞如能存活和继续分裂,将构成异常的细胞系,并与正常细胞系并存。具有染色体组成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称为嵌合体。

还有一种造成个别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是染色体丢失。这是由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的迟留所致。导致本应向子细胞移动的某一染色体未能与其它染色体一起移动而进入了细胞,并随后丢失,这就导致某一子细胞及其后代中该染色体减少一条。

[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某生物的肝细胞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则它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的联会期,细胞内有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依次是

A.20,40 B.20,20 C.40,20 D.40,40

解析:题目涉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欲求减数分裂的联会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日和DNA数目,必须首先知道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而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已知有丝分裂后期有40个染色体,则推知体细胞中有染色体数2n=20条。所以联会期细胞中DNA分子数为40个(已在间期完成了复制),而染色体仍为20个(与精原细胞相同)。

答案:A

2.某二倍体动物有K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遗传信息不同的配子,其种类为

A.2K B.(1/2)K C.K2D.K+

解析:在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的前提下,根据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特点,可按如下“分枝法”推理:(设A和A’,B和B’,C和C’……为同源染色体),可知产生配子为2K种。

答案:A

3.西瓜的瓜子壳,西瓜的两片仁及大豆的豆荚壳,分别由下列哪项发育而来

A.珠被、基细胞、子房壁B.子房壁、顶细胞、子房壁

C.珠被、顶细胞、子房壁D.子房壁、基细胞、珠被

解析:①明确被子植物花的结构与果实形成的关系。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受精卵经一次分裂形成的顶细胞→球状胚体→胚;形成的基细胞→胚柄。②掌握西瓜子是西瓜的种子,西瓜子壳是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西瓜两片仁是子叶,由顶细胞发育而来,大豆的豆荚是果实,豆荚壳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答案:B

4.用四倍体水稻作为母方、二倍体水稻(24条染色体)作为父方杂交产生的种子中,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的染色体个数分别是

A.24、38、46 B.48、36、60 C.36、48、72 D.48、36、48

解析:二倍体水稻有24条染色体,作为父方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为12条,四倍体水稻有48条染色体,作为母方产生的卵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种皮是由母方的珠被发育成的,珠被是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8条,经有丝分裂产生种皮细胞中染色体数仍为48条。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精子的染色体数为12条,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4条,受精卵的染色体数为36条。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成,一个精子(12)和两个极核(24×2=48)三者融为受精极核,其染色体数为60,胚乳细胞中染色体数即为60。

答案:B

二、简答题:

1.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

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间着丝点分裂(2)乙,丙甲

(3)8 1:2 减数第一次后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次极体

2.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1)此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分裂时期,此时有四分体_______个

(2)可以和1号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___染色体

(3)此细胞全部染色体中有DNA分子_______个。

(4)在此细胞分裂后的一个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

子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数第一次;2。

(2)3号或4号(答3号和4号不给分,只答3号或只答4号不给分)。

(3)8。

(4)0;1、3,2、4或2、3,1、4(“或”答成“和”不给分)。

3

4

(3)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形成子细胞

(4)受精过程精子核和卵细胞核融合

5.下图的五个细胞是某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

(2)A细胞有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个DNA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期。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

(4)染色体与前一时期比,暂时加倍的细胞有___________。

(5)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

(6)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染色体有___________条。

答案:(1)AC BDE (2)8 8 有丝分裂后期(3)ABCE (4)AD (5)AD (6)体细胞 4

6.假设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1为精原细胞的分裂间期)。

(1)请根据图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2~4时期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这细胞有____条染色体,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

②①图中8时期,是减数分裂___________________期,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4发展至5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

④图中7发展至8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其子细胞(9)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本题图的空白座标上画出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图。(2分)

答案:(1) ①初级精母细胞20 10 ②第二次分裂后次级精母细胞③同源染色体

④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精子细胞

7.高等生物的生殖发育周期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8

9

10.基因型AAaa的同源四倍体,通过四分体的随机分配只形成二倍体配子。设位点A离着丝粒很近,所以在该区的互换可忽略不计。(1)确定通过自交产生合子的频率(2)与基因型Aa的自交二倍体比较,该四倍体自交后代的隐性表现型频率减少到多少?

解析:考查同源四倍体的基因分离情况。配子的比例为:AA:Aa:aa=1:4:1。利用棋盘法:

则后代基因型期望比值为:1/36AAAA(四显性组合):8/36AAAa(三显性组合):18/36AAaa(二显性组合):8/36Aaaa(显性组合):1/36aaaa(无显性组合)。11.当进行某杂交实验时,获得下图所示结果: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42% 42% 8% 8%

[

1

2

3

4

5

A.2n,2n,4n,n,n B.4n,2n,n,n,n

C.2n,4n,2n,n,n D.n,4n,2n,n,2n

6.下列哪项叙述是同源染色体的特点?

A.同对两染色体上必含等位基因B.形态、大小基本相同

C.有丝分裂后期会分离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会分离

7.利用精巢作实验材料,不能观察到的是

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C.极体的形成D.分化的细胞8.人的体细胞有23对同源染色体,在下列情况中,你预料有多少条染色体?

(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精原细胞(d)极体

A.a:46,b:23,c:23,d:46 B.a:23,b:46,c:23,d:23

C.a:46,b:23,c:46,d:23 D.a:23,b:23,c:46,d:23

9.青蛙的一生中,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后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和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四分体时期

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

C.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四分体时期

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

10.动物卵细胞与精子形成不同之处是

A.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的是普通有丝分裂

B.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的时期

D.卵细胞不经过变态阶段

11.卵巢中5个卵原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形成以下哪种结果

A.20个卵细胞B.10个卵细胞和10个极体

C.5个卵细胞和5个极体D.5个卵细胞和15个极体

12.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次级精母细胞与体细胞相比

A.染色体数减少一半,DNA含量不变

B.染色体数减少一半,DNA含量也减少一半

C.染色体数不变,DNA含量也不变

D.染色体数不变,DNA含量减少一半

13.某动物的体细胞中基因组成如右图,此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种类和数目分别是

A.四种和四个B.一种和四个

C.两种和四个D.两种和两个

14.下列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精子细胞B.极核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

15.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16.只有在减数分裂中发生,而在有丝分裂中不发生的现象是

A.DNA的复制B.纺锤体的形成C.着丝点分裂D.同源染色体配对

17.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A.人的原肠胚 B.家兔胚胎C.绵羊肝脏D.牛卵巢

18.下面是水稻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几个步骤:

①联会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交叉互换④染色体复制⑤细胞质分裂,其正确的

顺序是

A.④③①②⑤B.④①③②⑤C.④②①③⑤D.①④②③⑤

19.假设雄蜜蜂的精子细胞中有20个染色体,那么它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所含的姐妹染色体的数目是

A.20 B.40 C.60 D.80

20.高等动物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四分体数目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A.4︰1 B.2︰1 C.1︰2 D.1︰4

21.被子植物减数分裂发生在

A.合子萌发时B.雌雄配子形成时

C.精卵形成时D.大小孢子形成时

22.银杏茎尖细胞含12条染色体,种子中胚乳染色体为

A.6条B.12条C.18条D.24条

23.植物的配子体世代是由什么产生的

A.卵细胞和精细胞的受精作用B.孢子体细胞有丝分裂

C.单倍体孢子经有丝分裂D.通过减数分裂

24.玉米生长点细胞在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则玉米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A.20 B.15 C.10 D.5

25.一个减数分裂前期的花粉母细胞有12个二价体,其体细胞2n为

A.8 B.16 C.24 D.32

26.右图出现在减数分裂的哪一时期

A.第一次分裂前期B.第一次分裂中期

C.第二次分裂前期D.第二次分裂中期

27.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D.卵细胞

28.在被子植物生活史中,其细胞属于单倍体的是

A.胶囊细胞B.大孢子母细胞

C.受精卵D.受精极核

29.植物的世代交替生活史中,配子体寄生于孢子体的植物和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生活的植物依次是

A.种子植物、苔藓B.藻类植物、苔藓

C.团藻、种子植物 D.地衣、蕨类植物

30.下图中(一)代表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图中(二)的哪一种图型不可能是这种生物所产生的配子?

31.花生种子中贮存养料的结构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

A.受精极核B.受精卵C.胚柄细胞D.泡状细胞

32.胚和胚乳都在何处发育

A.胚珠 B.子房 C.果实 D.种子

33.荠菜的受精卵经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中,继续分裂形成胚的细胞是A.顶细胞B.泡状细胞C.基细胞D.胚柄细胞

34.在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的起点是

A.合子 B.配子C.孢子D.孢子母细胞35.在玉米的个体发育初期,最早出现的是

A.胚B.胚乳细胞 C.球状胚体D.游离的胚乳核36.一个二倍体的配子(AA,A为一个染色体组)与该物种正常的单倍体配子(A)相结合,其后代是

A.异源三倍体 B.同源三倍体 C.三体D.二倍体

37.果蝇中隐性基因a、b和c是性连锁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F1是a+b+c+和abcY 。

若将这两个F1个体杂交,则正确的结果是:

A.交换值不能根据产生的F2估算;

B.1234。5678 1256。4378 8734。5612 1256。4321

C.1234。5678 1265。4321 8734。5678 1265。4378

D.1234。5678 1265。4321 1234。5678 8765。4387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

B.引起白化病的直接原因是人皮肤、毛发等处的细胞中缺乏酪氨酸酶

C.先天愚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D.无脑儿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病因与孕妇妊娠期接触的环境密切相关

2.右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1个子细胞具有生殖功能

3.下列4种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

..的是

A.在某一个体中,从父亲传下来A、B、C、D四个着丝点,从母亲传下来a、b、c、d四个着丝点,某一配子从这样的个体随机获得A、b、C、D四个着丝点的概率应是1/16

B.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个体才能进行减数分裂,可以进行无性生殖的个体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C.在高等动物体内只有性腺中存在着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在观察一种植物组织时,发现其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可以判定这是植物花的一部分

4.下列生物中,胚或胚胎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是

A.细菌B.葫芦藓C.地衣D.团藻E.钟虫F.猪G.海蜇H.玉米I.病毒

5.4位学生画下了减数分裂Ⅰ期中的染色体(下图),在哪些图中会发生交换

6.在下列有关蛙胚胎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卵裂是指卵的分裂

B.第三次卵裂之后,胚胎细胞的大小开始出现差别

C.囊胚的体积和受精卵的体积一样大

D.原肠腔的出现一定在囊胚腔形成之后

E.蛙的器官和系统一定在三胚层分化之后才能形成

7.下列增加个体数的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范畴的有

A.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

B.蜜蜂的孤雌生殖

C.蟾蜍未受精的卵细胞经人工刺激后发育成新个体

D.克隆羊—一多莉产生的过程

E.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8.下列有关生物个体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个体发育是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B.高等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种子

C.个体发育是精子和卵结合,并发育成具有繁殖能力的新个体的过程

D.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三、简答题:

1.粗糙型链孢霉属于真核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通常由单倍体菌丝杂交形成二倍体合子,合子先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终形成8个孢子。已知子囊孢子大型(R)对小型(r)显性,黑色(T)对白色(t)显性。下图表示某一合子形成子囊孢子的过程。请回答:

(1)该合子的基因型是。

2

3

4

(1)预期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预期a: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I能分辨出1轻1重两条带,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

是。

预期b:如果子代I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预期c:如果子代I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鉴定,①若子代Ⅱ可以分出50%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的可能。②若子代Ⅱ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和的可能。

(2)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下: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

分析实验数量结果可知:结果与预期中的相吻合。

5.下列为几种生物新个体的产生方式的图解

6

条染色体的倍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后期;B图表示含

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图表示含4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细胞进行减数第图表示含2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细胞进行

分裂的后期。

7.下图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或DNA分子的数目,请据图回答:

(1)表示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图,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是图。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doc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 高中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时期,此时接触生物辅导书的相关资料有助于我们在高中生物竞赛中脱颖而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竞赛考纲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生物联赛。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学生物学奥赛是分为以下五个赛程的:各省的初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冬令营、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即IBO)。就是通过这层层的严格选拔,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出高手中的高手作为国家对选手参加IBO,为国争光。而当下由于很多高校都把学科竞赛省赛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之一,所以作为第二阶段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也就获得更多的关注了。 其次,要知道生物联赛的考核内容。我们都知道该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会扩展至高校普通生物学内容,具体考核点与分值分布是这样的: 1.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25%) 2.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0%) 3.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20%) 4.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 (25%) 最后回归主题吧,到底该准备些什么备考资料呢?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

吴相钰著《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看过之后对生物有个大致的概念) 尹长明著《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基础生物教程(上、中、下册)——军事谊文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习题专集——军事谊文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资料 刘凌云著《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凌云、郑光美著《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玢、左明雪著《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时万著《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尚玉昌著《动物行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尚玉昌著《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余瑞元著《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祖洞著《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宏鑫著《高中生物奥赛讲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赛题分析——军事谊文出版社方淳、叶建伟著《冲刺——全国高中生物联赛》——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真题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试题解析——军事谊文出版社奥狐教育天科学堂研究院主编《2016版高中生物学联赛历年真题及解析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方法总结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 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 直接观察类应选有颜色的材料;染色观察类应选取无色的材料 ①滴水或染液→取材→盖片

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细胞分裂) ①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②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始终用低倍镜 依据原理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2.盐酸在实验中的应用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五个鉴定类实验(填表) 2.熟记常用化学药品及作用(填表)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 应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 | 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 ? ? 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 ? ? 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2.关于颜色反应的实验归纳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模拟调查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几种调查类实验(填表) 2.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填空)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第一章生物学的学习策略和解题技巧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考试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理科综合下生物学科高考在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和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教材基 础实验)。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验 证实验)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实验)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评价和修改)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中的实验及实验设计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重要题型,每年都作为大 题出现。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是许多考生的弱点,应引起充分重视。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率很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得高分,实验的复习,应该立足于对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实验思维的强化和巩固着手,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等实验能力。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熟悉实验器材;(5)确定实验思路;(6)设计实验步骤;(7)预测实验结果;(8)得出实验结论。 二、如何运用基本方法分析实验题: ㈠了解题目要求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给出了什么样的材料用品?要求回答什么问题? ㈡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实验目的关键在明确题目中的实验是验证型还是探究型的。验证型实验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论往往只有一个;探究型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结论也往往有多个。实验目的是解实验题的方向,原理阐述、步骤设计、结果预测、实验分析、实验结论等都需要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实验的结论要和实验的目的相对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也就是实验的目的。 ㈢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理论基础,要分析实验中用哪些基本科学理论知识(源于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㈣分析实验器材认真分析所提供的仪器、药品、试剂等,从中选出实验的必备条件。实验的器材也会给实验变量的确定和对照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步骤的设计提供启示。高考时,为让考生的试验设计及分析能有一定的范围,命题者往往通过给出实验用具来进行限制,同时,有些命题背景学生并不熟悉,命题者会通过给出实验用具加以提示。因此,分析实验用具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可以让实验题的解答(尤其是实验步骤的描述)严密不丢分。解题时,可将实验用具可以分为三类:生物材料;一般用具和药剂;特殊用具或药剂。在分析实验用具的过程中,会使考生的实验设计逐渐清晰明了。 ㈤确定实验设计的思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而进行的思维过程,构建实验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实验设计的蓝图。 ㈥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步骤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要应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起什么作用和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免费)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包含全部内容)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一章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本章包括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器,细胞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通过膜的运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部分。根据1BO考纲细目和近几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 尽管自然界细胞形态多样,功能各异,但其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类等。 一、糖类 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总称,一般可用Cm(H20)n化学通式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结构相似,故又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又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还有些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糖蛋白的成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糖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如果糖类化合物中尚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为糖复合物,例如糖蛋白、蛋白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 (一)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单糖通常含有3—7个碳原子,分别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天然存在的单糖一般都是D-构型。单糖分子既可以开链形式存在,也可以环式结构形式存在。在环式结构中如果第一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第二位 碳原子的羟基在环的伺一面,称为α-型;如果羟基是在环的两面,称β-型。

重要的单糖有以下几种: 1.丙糖如甘油醛(醛糖)和二羟丙酮(酮糖)。它们的磷酸酯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2.戊糖戊糖中最重要的有核糖(醛糖)、脱氧核糖(醛糖)和核酮糖(酮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成分,核酮糖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3.己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都是己糖。所有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06,但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 (二)寡糖 由少数几个(2—6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称为寡糖。最多的寡糖是双糖,如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 1.麦芽糖麦芽糖是由一个α—D-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α-D-葡萄糖C4上的醇羟基缩合脱去一分子水,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麦芽糖是淀粉的基本单位,淀粉水解即产生麦芽糖,所以麦芽糖通常只存在于淀粉水解的组织,如麦芽中。 2.蔗糖一分子α-D—葡萄糖和一分子β-D-果糖缩合脱水即成蔗糖。甘蔗、甜菜、胡萝卜以及香蕉、菠萝等水果中都富含蔗糖。 3.乳糖乳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乳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 4.纤维二糖纤维二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分子的p-D-葡萄糖通过β-1, 4-糖苷键结合而成。

高中生物 竞赛辅导资料 专题五 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

专题五:光合作用 [竞赛要求]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 5.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 6.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光合作用概述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和环境保护为三方面。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应注意吸收光谱只说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段,不能进一步说明这些被吸收的光段在光合作用中的效率,要了解各被吸收光段的效率还需研究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即不同波长光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称为作用光谱。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的现象。 3.光合作用的发现

● 17世纪,van Helmont ,将2.3kg 的小柳树种在90.8kg 干土中,雨水浇5年后,小柳树重76.7kg ,而土仅减少57g 。因此,他认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所需的物质。 ● 1771年,Joseph Priestley ,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污染了空气,使放于其中的小鼠窒 息;若在密闭容器中放入一支薄荷,小鼠生命就可得到挽救。他的结论是,植物能净 化空气。 ● 1779年,Jan Ingenhousz ,确定植物净化空气是依赖于光的。 ● 1782年,J.Senebier ,证明植物在照光时吸收CO 2并释放O 2。 ● 1804年,N.T.De Saussure 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后增加的重量大于吸收CO 2和释放O 2所 引起的重量变化,他认为是由于水参与了光合作用。 ● 1864年,J.Sachs 观察到照光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的积累,显然这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 葡萄糖合成的。 ● 20世纪30年代,von Niel 提出光合作用的通式: ● 1937年,R. Hill 用离体叶绿体 培养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 来自H 2O 。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光诱导的电子传递以及水的光解和O 2的释放(又称希尔反应);这一阶段之后才是CO 2的还原和有机物的合成。 ● 1940年代,Ruben 等用18O 同位素示踪,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来自H 2O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和暗反应 根据需光与否,可笼统的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 2的释放和ATP 及NADPH (还原辅酶II )的生成。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需要光。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 和NADPH ,将CO 2还原为糖。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不需光。从能量转变角度来看,光合作用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前两个步骤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①原初反应:为光合作用最初的反应,它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将光 能转换为电能的具体过程(图5-1)。 H 2O+A AH 2+1/2O 2 6CO 2+2H 2O (C 6H 12O 6)+ 6H 2O +6O 2 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光 绿色细胞 CO 2+2H 2A (CH 2O)+2A+H 2O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第一部分简要归纳 一、植物学部分 1、高等植物具有世代交替,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孢子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精子和卵)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2、吃的海带是孢子体,苔藓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是孢子体发达。 3、裸子植物的胚乳是雌配子体(n),被子植物胚乳是多倍体(多为3n) 4、导管只在被子植物体内出现,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体是管胞。 5、筛管只在被子植物内有,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中是筛胞。 6、在种子植物体内的(导管、管胞)和(纤维、石细胞)是成熟后死去,但具有功能的组织。 7、在种子植物体内的(筛管、筛胞)是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但仍是生活的细胞。 8、药用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孢子侵入昆虫幼虫体内,形成菌核)而形成的。 9、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出现异孢现象的是(卷柏)植物。这一现象的出现,在系统发育上对(种子)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10、水绵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没有世代交替。11、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也是,茎的初生韧皮部也是外始式,但茎的初生木质部是内始式12、花程式13、买麻藤科植物是没有颈卵器的颈卵器植物,茎内次生木质部有导管,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性状14、部分科的典型特征(以前发过的资料) 15、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及代表植物 二、植物生理学部分1、暗反应也是需要光的,因为有些酶没有光不能产生,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是不能产生的。2、光合作用产生ATP有环式和非环式,非环式通过光系统Ⅱ到光系统Ⅰ,势能下降的过程产生ATP。环式在光系统Ⅰ用还原辅酶剩余的能量来形成ATP。3、红降现象也称增益效应和Emerson(爱默生)效应,证明有两个光系统。4、水总是从水势高的区域向水势低的区域移动。5、硝酸还原酶是诱导酶,只有在硝酸盐存在的情况下才大量的出现。6、固氮酶除了有固氮作用外,还有放氢的作用,可使乙炔变成乙烯。7、光呼吸是在下列哪些细胞器中进行的:ADE。A、过氧化物体B、乙醛酸体C、高尔基体D、叶绿体E、线粒体8、自叶绿体中输送出来,大量用于蔗糖合成的光合中间产物是:D A、果糖 B、葡萄糖—6—磷酸 C、果糖1,6-二磷酸 D、磷酸二羟丙酮 9、西瓜和西红柿成熟后,其种子并不在有充分水分的果实中萌发,这是因为果实中: A、PH不合适 B、(有抑制剂存在) C、溶质浓度太大 D、胚没有成熟

(新)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一、选择题 1.(2010·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 面的实验步骤错误 ..的是(A ) A.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片→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2.(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 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 变化,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B A.物质C是尿素,其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细胞代谢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 B.转氨酶是肝细胞代谢所需的酶,若在细胞培养液中被检测到原因是细胞膜胞吐所致 C.小鼠肝细胞体外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D.培养小鼠肝细胞时,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对细胞进行分散 3.(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列对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C A.用苏丹III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存在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使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变小 C.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容易 4.(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对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C A.用苏丹III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存在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使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变小 C.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容易 5.(2010·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过氧化氢酶的溶液中,溶液呈紫色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细胞中的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姓名: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X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B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实验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3.判定从植物体榨出的液体是否含有脂肪,酵母菌洒精发酵是否彻底,酪蛋白是否充分水解成氨基酸,最好依次选择的试剂(A ) ①苏丹Ⅲ②Ca(OH)2 ③斐林试剂④双缩脲试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 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 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5. 下列可以作为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的是( D ) A.神经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人的成熟红细胞 6.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 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推测( D ) A.a>b,细胞渗透吸水 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7.若要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在不伤害细胞内部结构的 条件 下,利用哪一组酶除去细胞壁效果最好( B ) A.果胶酶和蛋白酶 B.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第十二章植物【生物奥赛(竞赛)辅导材料专题】

生物奥赛(竞赛)辅导材料专题第十二章植物 一、单项选择题 1.(河南97预赛)下列关于菜豆种子萌发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种子萌发需要外界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B 种子萌发必须具有完整的活胚 C 菜豆是由于下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出土的植物 D 菜豆是由于上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出土的植物 2.(广东99初赛)下列的各种生长条件中,哪一项不是种子萌发时的必要条件A 适宜的温度 B 含有氧气的空气 C pH值合适的土壤 D 适当的水分 3.(广东98初赛)下列条件中,哪项不是所有种子萌发都需要的 A 水 B 氧气 C 光 D 温度 4.(陕西99)右图是萝卜,在外形上可分为根头、根茎和根部,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3个部分分别由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 A 胚芽、胚轴、胚根 B 上胚轴、下胚轴、胚根 C 胚轴、胚根、胚芽 D 胚根上部、胚根、胚根下部 5.(广东99初赛)在下面几种结构:①皮层②中柱③凯氏带④外始式木质部⑤五壁增厚⑥中柱鞘,哪些结构是只有根的结构中才会有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6.(广东99初赛)从根毛区来看,水分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后以渗透的形式通过组织最后进入导管或管胞。指出水分先后通过的组织和名称是 A 皮层→中柱→木质部 B 中柱→皮层→木质部 C 皮层→木质部→中柱 D 木质部→皮层→中柱 7.(上海99)玉米茎基部产生的根属于 A 呼吸根 B 支持根 C 侧根 D 气生根 8.(河南97预赛)植物根的增粗主要是由于什么分裂活动的结果 A 中柱鞘 B 形成层 C 凯氏带 D 维管形成层 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9.(福建99初赛)滩涂受周期性潮夕浸润又缺氧时,某红树植物从滩涂匍匐根向上伸出幼笋状的分支根,此类根为 A 支柱根 B 板状根 C 呼吸根 D 寄生根 10.(广东98初赛)在根尖生长过程中,各段的细胞群出现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分化最明显的是 A 根冠 B 生长点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11.(福建99初赛)小麦种子萌发期间,种子内部矛盾运动非常激烈,首先是物质转化,然后为形态变化,试问在小麦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是 A 胚乳与胚中的物质以合成为主,重量不断增加 B 胚乳与胚中的物质以分解为主,重量不断减少 C 胚乳的物质以分解为主,形态由大变小,胚中的物质以合成为主,重量不断增加 D 胚乳的物质以合成为主,形态由小变大,胚中的物质以分解为主,重量不断减少 12.(河南97预赛)蕨类植物的输导组织中,运送水和无机盐的结构和运送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试大纲 (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 实验能力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如: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顺序问题。 2.2 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试题强化材料(2)

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试题强化材料 高三生物强化训练(2) 一、选择题 1、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0C降至50C,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2、下列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具有快速和精细的特点 B、动物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而中枢神经系统不受内分泌腺的影响 C、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只有激素调节,动物和植物激素都由特定的器官分泌 D、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具有相对快速和广泛的特点 3、图1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菌,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 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为抗体 4、下列对有关图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阶段的淋巴细胞内,能进行的生理过程中都有图2a中的①②③ B、图2b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C、图3d中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为A=B,两植物有机物合成速率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