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从你我做起

医院内交叉感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会增加您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威胁着社会人群的健康。了解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知识,将对您和您的家人以及亲朋好友的健康十分有益。为了避免在住院期间发生交叉感染,我们分别对您及家人、探视者提出几点建议:

少感染机会。

2、讲究卫生,在病情允许时,勤洗澡、更衣、理发、剪指甲;

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保持病室清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随

地吐痰、乱扔垃圾,减少和消除疾病感染的机会。

4、尽量在院内食堂就餐或自带三餐,减少外出就餐,避免不洁

饮食。餐具、面盆、水瓶等物品要专人专用。

5、遵守医院规定,住院期间减少外出,少窜病房,减少感染机

会;听从医务人员安排,穿着医院统一的病服。

6、个人以外的一切物品都可视为污染的不洁之物,尽量不要去

摸、拿、使用,如无法避免时,接触后要用肥皂认真洗手。

7、使用完卫生间后请“去也冲冲”。

8、手术患者伤口恢复过程会出现正常痒感,请勿随意抓挠伤口,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术后切口感染。

2、照顾完患者后,若手部无可见污物,推荐用床旁的免洗手消

毒液进行揉搓消毒;如接触可见污物、蛋白样物、血液或者其他体

液,建议用肥皂或皂液加流动水彻底洗手。

3、请不要乱窜病房,交叉照顾不同患者。如帮忙照顾其他患者

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4、请勿用床头或病房外悬挂的速干手消毒剂清洗衣物、碗筷等

用品,以避免对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换洗的衣物请在病房指定地点悬挂晾干,请勿挂在窗外、走

廊或楼梯间,以免被污染。

6、使用完卫生间后请“去也冲冲”。

7、尽量减少携带私人物品,并请将私人生活用品存放在指定的

储物柜中,专柜专放。

针、导尿管、监护仪等。

2、保持医院和病床的整洁,不要随意坐、卧病床。

3、尽量不带或少带小孩、年老体弱者去医院探视患者。因为他

们的抵抗力低,最容易受感染。必要时请戴上口罩,儿童要小心看

管,不要再病房内四处攀爬、嬉戏,并尽量缩短探视时间。

4、尽量不要分享您所探访患者或者其他患者的私人物品。

5、当患者或探视者本人有感冒、咳嗽、腹泻或呕吐时,请不要

探望患者,等痊愈48小时后探望。

6、探望患者时请注意所携带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7、请尽量减少携带鲜花探望患者。鲜花不仅可能导致某些患者

过敏,也可能成为细菌寄居的理想场所。

8、探视传染病患者、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时,请按照医院规定穿

隔离衣和隔离鞋(套),戴口罩、帽子,探视前后用手消毒剂揉搓或

洗手。

9、当您在进入病房前、离开病房后、使用洗手间后、接触病房

物品后、与患者或陪护人员接触后,请及时清洁您的双手,必要时

消毒双手及更衣。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

最新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常使患者所患疾病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其发生率已列为我国医院分级操作的指标之一,为此我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 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

内窥镜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

由于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清洗消毒不彻底而引起的医源性交叉感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内镜及其附件的结构复杂,怕高温,怕腐蚀,给内镜消毒,灭菌工作带来很了很大难度。同时由于内镜检查引起的医源性交叉感染问题引起了卫生部 的高度重视。2004年卫生部正式颁发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使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有法可依[1]。确保了内镜的消毒质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1内镜医源性交叉感染状况 1.1 交叉感染源:主要有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幽 不张者,可在胸腔镜下采用双腔管进行单肺膨胀,效果更理想。 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DLT是Robertshaw系列,因无隆突钩,故有插管较简单但管端容易错位的特点。而DLT管端位置不当危险性很大,它可加重OLV时的低氧血症,如不及时纠正,可导致患者术中死亡[1]。传统的听诊定位法简单易行,但存在一定的错位率。由此可导致OLV时血氧饱和度的下降。本文中听诊组60例患者中血氧下降至90%以下的就有18例,占30%。导致其错位的原因可能有:(1)传导音与呼吸音难以区别;(2)大部分成人的主支气管直径都略粗于双腔导管的支气管部分的外径,以至导管易进入远侧管径较细的部分或下一级支气管,由此导管定位过深的比率较高,(3)气道内分泌物较多甚至堵塞气道而影响听诊。 我科自应用纤支镜对双腔管直接观察定位后,未再出现对位不良的状况,提高了双腔插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FOB能直视下完成定位过程,成功率100%[2]。有关FOB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标准大多参照PDSlingerm[3]的方法, 以后有学者为了进一步分析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位置的情况加以改进,其中导管错位为:导管较正确位置移动大于0.5cm[4]。 OLV时维持血氧更多地取决于气道通畅(即保证DLT位置 正确),而生理性因素(如分流、肺功能等)不是主要因素。开胸手术用FOB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将现代光纤维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到临床麻醉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导管定位正确为手术野获得满意肺隔离效果,保证OLV时的有效肺泡面 积,为手术操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总之, DLT定位行OLV时,听诊法因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使其定位的准确性低,且有一定的盲目性,用FOB定位更为可靠。FOB对确保DLT正确就位有很大帮助,是确认导管位置的“金标准”,如有条件应常规使用。参考文献: [1]赵 俊.新编麻醉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OO0.1122. [2]艾宇航.纤维支气管镜在麻醉领域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00,6(3):48. [3]SlingerPD.Fiberopticbronchoscopicpositioningofdoublelumen tubes[J].JCardiothoracAnesth,1989,3:486. [4]KleinU,KarzaiW,BloosF,etal.Roleoffiberoptiebronchoscopyin conjunctionwiththeuseofdouble-lumentubesforthoracicanesthe-sia:aprospectivestudy[J].Anesthesiology,1998,88:346. 收稿日期:2007-01-19 【摘要】目的:探讨进一步加强内镜的清洁消毒以及灭菌质量管理,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质量问题而导致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制定完善的内镜室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正确的内镜储存方式及严密的内镜消毒灭菌、生物学指标监测及控制;强化内镜室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结果:各项制度完善,措施到位,有效的控制了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内镜的消毒质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结论:建立健全内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医护人员的慎独精神贯穿于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预防之中,使内镜的清洗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预防内镜室 发生交叉感染的根本手段。 【关键词】内窥镜;医源性交叉感染;预防文章编号: 1009-5519(2007)10-1427-02中图分类号:R444 文献标识码:A Themeasurestopreventendoscopiciatrogeniccrossinfection HANGui-yu,JIAOXiu-zhen (EndoscopeRoom,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Dezhou,Shandong253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preventandcontrolstrictlytheiatrogeniccrossinfectioncausedbytheendoscopicdisinfectionqualityproblemsthroughfurtherstrengtheningthequalitycontrolinthecleaning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ofendoscope.Methods:Toestablishaseriesofperfectmanagementschedulesinendoscoperoom,carryoutstrictlythetechnicaloperativespecificationofendoscopiccleaninganddisinfectionaswellasaccuratestoragemode,monitorandcontrolstrictlythebiologicalindicesofendoscopicresultof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andenhancetheprofessionalsecurityandtheprotectiveawarenessofthestaffsinendoscoperoom.Results:Withstrictregula-tionsandimplementedmeasures,itcontrolledeffectivelytheiatrogeniccrossinfectionandensuredtheendoscopicdisinfectionquality,medicalqualityandmedicalsafety.Conclusion:Topreventtheendoscopicandiatrogeniccrossinfection,itisessentialtoestablishandim-provetherulesandregulationsoftheendoscopicdepartment,strengthentheprofessionalqualityeducationofthestaffsandpracticetheendoscopiccleaningworkinscientificandstandardizationtrack.【Keywords】Endoscope;Iatrogeniccrossinfection;Prevention内窥镜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 韩桂玉,焦秀贞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窥镜室,山东德州253004) 作者简介:韩桂玉(1968-)女,山东德州人,主管护师,学士,主要从事内窥镜室的护理工作。

如何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如何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亦称为医院内感染,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威胁着社会人群的健康。了解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将会对您和您的家人以及亲朋好友的健康十分有益。 院内感染,顾名思义即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确切地说,是病人在医院内进行诊疗过程中所发生的感染现象。从管理的角度说,这种感染同病人在院外感染疾病不同。院内感染是由于医院对医疗技术、器材设备、操作方法、环境条件等管理不善造成的,这是应该避免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产生院内感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人到人的感染,叫外因性感染或交叉感染;另一种是自己本身就带有病菌,当抵抗力下降时,感染暴发,这种感染称为内因性感染。院内感染具体分为四型;一是交互感染,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受别人传染或把自身疾病传染给别人,主要原因是病人不严格遵守院内隔离消毒制度及医护人员未遵循无菌操作规程所致;二是条件性感染,即在病人患某种疾病时,因抵抗力降低,一些通常不致病的细菌,引起感染,加重了原来的病情;三是人为造成的感染,因在医院内接受检查治疗时,通过打针、输液、导尿。器械检查等所造成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操作规程,器械、敷料消毒不合格以及环境不洁而造成的;四是无菌手术中所造成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手术器械、敷料、空气消毒不合格,手术者的手污染了手术部位所致,轻则造成切口感染,重者可使手术失败,甚至造成死亡。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细菌、病毒易于传播,不仅在病人之间,而且在医务人员和伤病员之间,都可以发生交叉感染。感染的主要途径是:①在讲话、咳喇、打喷嚏时,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②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如吃了腐败不洁的食物,喝生水,食具不卫生,炊事人员带有病原体,配餐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了食物,都可能使病人发生感染;③接触感染,病人之间相互接触被污染的衣服、被褥、食具和便器等生活用品,很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④由诊疗器械造成的感染,如穿刺、导尿、注射、采用时由器械将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导致化脓性感染和乙型肝炎、性病等发生。 了解上述情况之后,您就可以提高警惕,避免在住院期间发生交叉感染。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住医院可以治病,也可能得病,千万不能大意。下面分别对病人及探视者提几点建议: 病人的自我预防: ⑴积极配合治疗,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早日治愈出院,减少感染机会。 ⑵要讲究卫生,勤洗澡、更衣、理发、剪指甲。 ⑶病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勤扫地、勤拖地,可以要求给病室地面喷洒消毒水,经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新鲜,不随地吐痰,减少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机会。

口腔科交叉感染现状及预防措施

现底物耗尽讯号者!""#$%&’试剂复溶后黄色很深(超过说明书要求者!利用#)*+,-)反应的试剂盒复溶后红色较深(超出说明书要求者!%&#$%.#$&/01’$234的起始吸光度5678或批内起始吸光度高低不一者以及9:$"&3;0:法<$ &/01&等起始吸光度=87>者! ;收稿日期?@A A B1A C1A@< #D.0E2%FG8H I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 对设置的应用 尤涛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陕西西安J688J J< K关键词L生化分析仪M交叉污染M应用 K中图分类号L N O P P Q K文献标识码L R K文章编号LS Q P S T B A U C;@A A B8883Y&<(影响&/0的测定结果!%&’试剂%和试剂2中都含有氯化镁(可能会影响XZ的测定结果!XZ试剂;9%&X%"E#[法<中含有["#%(可能会干扰9\的测定结果!#’和%&2测定时(反应中’0相差较大(会互相干扰! @设置交叉污染对程序 在W和]>号试剂位放6号清洗剂(在^和]]号试剂位放 W号清洗剂!在画面.[#9%I I_D‘[I’%E I.中设置程序!设定造成污染的项目和受污染的项目!设定用于清洗的清洗剂类型!设定进行清洗的次数! V讨论 生化分析仪一般用纯水冲洗(因此纯水的水质至关重要(当纯水的电阻小于678Xa时要更换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 全自动生化分析标本和试剂用量少(残存少量即会影响测试结果(每天应用无水乙醇擦洗并定期更换干燥棒(保证比色杯清洗后不留残液(避免比色杯的交叉污染! 参考文献? K6L李浩(缪应业(郭昭静7生化自动分析仪分析顺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K b L7临床检验杂志(W886(6c;G7 ;收稿日期?@A A B1A C1A e< 口腔科交叉感染现状及预防措施 王丽 ;运城市口腔医院(山西运城8G G888< K中图分类号L f P C K文献标识码L R K文章编号LS Q P S T B A U C;@A A B

中小型美容会所预防“交叉感染”措施预案

中小型美容会所预防“交叉感染”措施预案 一、预防交叉感染 随着美容业的不断朝着科技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各项美容技术基础的预防“交叉感染”应得到美容界的高度重视,并应进行严格规范。 一些私人会所应缺乏起码的消毒知识和无菌观念,而使客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使用没有消毒的毛巾、脸盆、各种仪器等,污染和传播“接触性传染病”;使用没有消毒的纹眉机,通过血液传播乙旰、丙肝、爱滋病病毒等;使用没有消毒的暗疮针以及不正确的挤压暗疮,可导致皮肤感染、化脓甚至败血症的发生。因此预防交叉感染作为私人会所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美容师们应予高度重视。 预防交叉感染,首先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保持美容室的空气通畅,上下班时用消毒液拖地、擦拭桌椅、喷空气清新剂;工作人员应衣帽整齐,治疗前应先洗手,客人使用的脸盆应每日用消毒液浸泡,毛巾每周高压消毒或煮沸及浸泡法消毒,取护肤品时不能用手挖取,而应使用专门的调具,文刺做到一人一针一色料,文刺前应对皮肤进行消毒,直接接触皮肤的仪器用前应用酒精消毒,手术应在专门的手术室进行,严格无菌操作。 二、私人会所中常规消毒步骤及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私人会所的卫生状况达到标准,在日常工作中,消毒是

必不可少的一环,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私人会所常规消毒步骤及注意事项。 1、消毒步骤 ①、用肥皂与热水彻底清洗工具。 ②、用清水把工具上的残留肥皂泡冲洗干净。 ③、将工具浸入杀菌液中,浸入的时间一般为70%的酒精或新洁而灭液体均需10分钟以上。 ④、取出工具,用清水冲洗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⑤、将消毒过的工具分别以塑胶套包起来,并放入消毒柜中备用。对美容地板、抽水马桶消毒可使用一般的家用消毒品。 2、消毒前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①、遵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保持工作环境的安全。 ②、注意保质,计量化学药剂时要小心准确。 ③、稀释化学药剂时要注意通风,同时戴上胶手套与护目镜。 ④、每一容器都要帖上标签。 ⑤、详读并依照说明书使用。 ⑥、不要吸入化学药剂或溶液所散发的烟。 ⑦、稀释化学药剂时应避免溢出。 3、使用消毒剂及杀菌剂的注意事项 ①、工作前必须先洗手并作消毒。 ②、工作场地以及所有使用的工具都要保持清洁与卫生。 ③、东西要放好,避免意外溢出或打破。

预防艾乙梅交叉感染制度

预防艾乙梅交叉感染制度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发放宣传册、小折页等宣传材料,开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提高大众防治知识水平。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妇产科、围保门诊、孕妇学校、等多种服务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服务对象对预防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服务的认识和利用。为感染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帮助其制订适宜的家庭生育计划,指导其正确避孕、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和使用安全套,减少非意愿妊娠和疾病传播。 二.提供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结合孕产期保健(产前检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尽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能够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服务。 1. 检测前信息提供 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所有孕产妇提供乙肝母婴传播的检 2. 测前咨询,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3. 提供乙肝检测

为孕产妇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有条件的机构要为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乙肝病毒病原体血清学(乙肝两对半)检测。 4. 检测后咨询 为孕产妇提供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三.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加强对乙肝感染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 为乙肝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四.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1.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 - 4 -

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预防措施探究

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预防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13-06-04T17:30:48.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赵亚萍鲁晓红[导读] 环境污染通常来说,医院的感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病原体经空气传播所引发的。 赵亚萍鲁晓红 (浙江省湖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门诊部 313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门诊换药8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预防措施。结果:未有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结论:通过对门诊换药室环境的控制、保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对医护人员严格管理等措施的执行,能有效预防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现象发生。【关键词】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无菌原则医源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79-02 交叉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机体的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的体温界限(口腔温度>37.8℃或直肠温度>38.2℃)。目前,因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造成的医疗事故频频发生,受到了民众的普遍关注,这不仅给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对医院的声誉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推动我国医疗改革的健康发展,已是迫在眉睫。 1 临床资料 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换药832例患者,其中男性483例,女性349例,年龄在2-75岁之间。感染伤口换药351例,无菌伤口换药481例,无1例有交叉感染现象发生。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污染通常来说,医院的感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病原体经空气传播所引发的。在很多医院的门诊换药室,人员流动大且复杂,各种病菌微粒随着空气流动传播迅速。一般情况下,病菌在室内的存活时间较长,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消毒,可导致换药病人受到交叉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 2.2 医疗器械和设备污染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无菌意识逐渐加强。但是,仍然有个别医护人员专业素养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只为完成任务而往往忽视了对医疗器械和设备无菌保护,用过的废旧注射器等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甚至随处放置,也可能引发门诊换药室的交叉感染。 2.3 医源性感染第一,医护人员未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对病人进行护理,如不戴口罩或给病人输液时未洗手;第二,缝合伤口前,未进行清洗,容易引起伤口感染甚至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第三,无菌意识不强,当对多个患者进行护理时,中间并未进行有效的消毒工作,造成多个患者的交叉感染;第四,没有执行双手执镊换药法,两镊混用,不及时清理污染敷料,污物桶不能经常保持封闭状态,污染空气;第五,脓肿切开引流时,因引流切口不通畅或未能及时拔除引流条,引起窦道形成,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机会;第六,皮裂伤缝合前不备皮,造成毛发严重污染创面而致使伤口感染。 3 预防措施 3.1 保证门诊换药室的环境具体措施有:第一,对进出换药室的人员进行严格控制,无关人员不得入内;第二,可明确设置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要保持室内的空气通畅和光线亮度;第三,严格进行空气消毒处理,尽量让病原体经空气传播的几率降到最低;第四,对于门诊换药室的人员构成,要使用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同时配备年轻药师,这样既能保证换药室的安全运作,又能为医院培养未来的可造之才。 3.2 注重医疗器械的消毒和处理第一,换药室经常换药所用的换药碗、镊子、敷料、手术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使用,换药碗严格执行一人一碗,不得合用或者重复使用;第二,室内有菌物品与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做好标志;第三,定期检查无菌包、敷料桶、换药碗、消毒凡士林油纱条以及各种引流条的有效期,保证不用过期用品。 3.3 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在医院,与患者接触得最多的就是医护人员,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明确各项规章制度,有功比赏,有错必罚,树立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定期对他们进行组织培训,或聘请高级护理人员授课,或分批组织他们参观学习,总之,要让最优秀的护理人员服务在第一线。 3.4 无菌原则处理伤口不断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意识的培养,在缝合伤口,换药等具体操作时,要保证肢体的清洁,务必戴上口罩,防止病原体经空气传播。 3.5 完善换药室的各项登记制度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种登记制度,如紫外线灯消毒登记制度、各种消毒液更换时间登记制度、物品清洁消毒登记制度等。 4 结论 通过对我院门诊换药室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832例患者的具体分析发现,保证门诊换药室的环境,注重医疗器械的消毒和处理,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无菌原则处理伤口和完善换药室的各项登记制度等预防措施的顺利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能极大的阻止交叉感染的事故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本君,刘涛.预防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重要性[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95-1097. [2] 邹华定,胡辉东.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1,30(35):127. [3] 章秀芳,聂翠叶.如何预防门诊换药室的交叉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122-123. [4] 耿青.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1(12):166.

防止交叉感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感染控制程序 1 目的 搞好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因交叉污染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2 范围 适用于产品生产全过程。 3 职责 3.1质量技术部负责车间的布局工艺流程图的制定。 3.2生产部负责对员工进行规范操作及卫生培训,负责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常规维护与清洗消毒以及维修改造。 3.3 品控室负责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的监督检查。 4 工作程序 4.1 防止车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污染 4.1.1 控制要求 a)保证车间建筑设施的完好。 b)根据产品加工工艺流程,按照车间布局图、设备布局图做好车间设备 c)按照车间分区图保证清洁区与其他次清洁区严格分开;保证加工工序相互隔离;保证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在加工储运过程中严格分开。 4.1.2 监视要求 a)每班开工前/生产、储存过程中随时监视。 b)班组日常监控,品控室不定期抽查。 4.1.3. 纠正措施 检查中发现问题,由抽查员跟踪解决。存在交叉污染隐患的车间布局或加工流程由质量技术部重新调整或改造。 4.2 防止新员工培训不合格造成的交叉污染 4.2.1 控制要求 办公室安排各部门对新进员工进行岗位的安全生产操作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2.2监视要求 生产车间和部门对新人上岗时检查其有无上岗证。 4.2.3 纠正措施 没有经过安全生产操作培训的员工不得上岗。需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4.3防止员工行为不当导致的交叉污染 4.3.1 控制要求 a)进入生产现场的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服、鞋、帽,生产人员不得佩带首饰、手表及化装,不得留长指甲和擦指甲油,不得在生产场地晾衣服。 b)个人物品和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车间。 c)在生产区内,禁止吃东西、吸烟、随地吐痰。 d)各工序人员尽量减少串岗;在生产期间不得打开未装有窗纱的窗户或门。 e)清洁区员工工作服、帽每天集中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f)员工要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入厕后必须洗手。 . 3.2 检测要求 每班组长在开工前/生产中随时进行抽查。

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及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

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及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18T10:33:27.4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作者:刘平芹[导读] 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的降低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并且在采血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方式预防交叉感染,可以防止给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带来伤害,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意义,值得展开广泛的推广。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采血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例门诊需静脉采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 基础上采用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静脉采血后,观察组患者中淤青1例,静脉炎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患者中皮下渗血4例,静脉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的降低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并且在采血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方式预防交叉感染,可以防止给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带来伤害,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意义,值得展开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门诊;静脉采血;护理措施;交叉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in outpatient clinic and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cross inf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blood collection.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200 patients who needed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in outpatient clinic.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ofess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blood collec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venous blood collection,there were 1 case of congestion and 0 cases of phlebit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4 cases of subcutaneous bleeding and 3 cases of phlebitis,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7%.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Professional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grea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blood collection,and in the process of blood collection,adopt a certain way to prevent cross-infection,can prevent harm to patients and health care personnel,has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and is worthy of extensive promotion. [Key words] Outpatient service;Venous blood collection;Nursing measures;Cross infection 门诊作为一个医院人流量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综合部门,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门诊也同时作为一个静脉采血的集中区,患者数量多,身体、年龄方面都各具明显的差异,这就使得护理工作繁重而巨大。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那么很容易导致出现疼痛、皮下渗血、静脉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1]。交叉感染作为一个导致并发症发生的源头,护理人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防止患者与护理人员,患者与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从而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本院选择200例静脉采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对照分析研究静脉采血的护理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4~2016年收治的门诊需静脉采血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没有出现带有因其他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等症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0.5±4.4)岁;对照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1.3±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两组患者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分别对其展开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专业静脉采血观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穿刺位置选择具体了解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采血的目的以及采血量。只有正确了解这一系列的信息才能够掌握好最佳的穿刺位置,一般来说主要选择前臂正中静脉,如果患者身体较为肥胖,那么就必须要扎止血带,先轻轻的拍打静脉,注意观察静脉的膨胀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清晰扎针。 1.2.2 穿刺前护理在静脉穿刺前,对患者皮肤的清洁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体力劳动的患者和首次做穿刺的患者,必须先用清水对穿刺部位进行深度清洁,以减少穿刺处的感染率,从而有效的避免穿刺过程中微粒物质进入造成的血管感染现象。手作为一个交叉感染的直接源头,必须要大力防治,在进行静脉采血前,护理人员必须仔细的清洁自己的双手,先用清水做一个简单的清洗,然后再使用洁肤柔速干手消毒剂仔细的清洁,做到彻底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并且必须穿工作服,佩戴口罩从源头上就切断交叉感染的可能[2-4]。 1.2.3 穿刺护理医护人员需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爭取提升自己的穿刺技巧,努力做到一步到位,如果没有,那么可能会直接导致血栓形成、静脉炎的产生,所以提升自己的穿刺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除此,还应避免重复穿刺导致感染率增加。当首次穿刺没有成功时,就要更换针头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另外,在采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针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针头是静脉采血能否一步到位的关键,一般来说静脉采血采用小号的针头,如果遇有一些其他的特殊部位,可酌情考虑采用大号针头。重复穿刺、针头过大均会导致一些微小细菌进入到皮肤下或血液中,所以选择使用大号针头就应该减少皮肤的损伤,否则容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出现交叉感染,对血液循环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所以在静脉采血前,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部位和情况做出最佳选择[5,6]。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静脉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静脉采血后,观察组患者中淤青1例,静脉炎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患者中皮下渗血4例,静脉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流程

遂宁安居颐寿养老院传染病预防制度及流程 养老院原则上拒绝接收感染传染病的老年人,本措施针对老年人住院期间突发感染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现及时转上有传染病病房的上级医院治疗。现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隔离办法: 将传染病的老人或带有传染性病菌的老人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隔离病室,与健康的老人分离开,防止病原体扩散。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蔓延、保护易感人群。 二、隔离别类及流程: (一)、严密隔离 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非典型肺炎也须采取严密隔离。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老年人应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门上挂有明显隔离标志,禁止探视、陪护及老年人出病室。 B、接触老年人时必须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密。 C、.老年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须严格消毒处理。 D、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进行焚烧处理。 E、病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二)呼吸道隔离 呼吸道隔离适用于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百日咳、流脑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同一病原菌感染者可住同一病室,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B.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老年人离开病室时需戴口罩。 C.护理员进入病室时需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 D.为老年人准备专用的痰杯,口、鼻分泌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丢弃。

E.病室内空气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三)肠道隔离 肠道隔离适用于由老年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隔离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不同病种老年人最好分室居住,如同居一室,须做好床边隔离,每张病床应加隔离标记,老年人之间不可互换物品,以防交叉感染。 B.接触不同病种老年人时需分别穿隔离衣,接触污物时戴手套。 C.病室应有防蝇设备,并做到无蟑螂、无鼠。 D.老年人食具、便器各自专用,严格消毒,剩余食物及排泄物均应消毒处理后 遂宁安居颐寿养老院

肺功能检查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及效果

肺功能检查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及效果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中对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控制效果。方法:对2010年2-8月笔者所在医院肺功能检查采取的感染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并观察控制效果。结果:检查室空气污染及检查仪感染情况明显改善,本次观察的患者无一例因肺功能检查而传播传染性疾病。结论:采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能明显降低肺功能检查中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标签:肺功能检查;交叉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6-0163-01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肺功能检查时患者的呼吸道与检查仪器的管道直接接触,存在导致交叉感染的危险[1],故工作人员提高预防意识是首要的关键问题,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十分重要。自2010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肺功能室针对检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采取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检查中的交叉感染危险性,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美国森迪斯公司产2200型肺功能仪,2010年2-8月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结核、外科术前检查等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86例,男67例,女19例,年龄39~76岁,平均(52.6±7.2)岁。 2控制措施 2.1工作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在进行肺功能测定前、后开窗通风,保证足够的循环通气,可有效减少检查室内的微生物浓度。使用空气过滤器,联合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在每日检查结束之后,检查室使用紫外线照射1 h进行空气消毒,并选择适合的消毒液对物品表面进行清洁,擦拭消毒,减少垃圾的暴露,对暴露的垃圾要及时清理[2]。 2.2定期对检查仪器进行清洗与消毒 根据制造商推荐的肺功能仪清洗与消毒方法,对鼻夹、呼吸管道、阀门和其他连接部分定期拆开进行清洗、消毒及灭菌,对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在肺功能检查过程中,患者须用最大力进行吸气和呼气,有时会引起患者咳嗽,此类动作均会造成患者的飞沫、痰液、唾液等直接喷洒、沉积在仪器表面,造成了污染,故如遇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咳嗽,则应消毒仪器表面后再检查下位患者。 2.3一次性口含嘴及呼吸过滤器的使用 每个受检者使用一次性口含嘴,在受检者与肺功能仪之间放置呼吸过滤器,使用后用75%的乙醇擦拭,晾干后用胶袋封好,送供应室消毒。 2.4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检查前详细询问受检者病史。对有活动性结核、近期咯血、乙肝、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疾病患者原则上不做肺功能检查,如必须进行肺功能检查,则应将此类患者安排在当日所有检查者最后进行,检查后立即开窗通风,对仪器、检查室内物品表面、地面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后,使用紫外线照射1 h。对于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如化疗、器官移植等,尽可能不做肺功能检查,如确需进行检查者,则应安排在当日所有检查者之前进行。 2.5工作人员的感染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