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捕捞学试题库

淡水捕捞学试题库
淡水捕捞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渔具:用来捕捞水生经济动物的一切设备统称为渔具。

2、主要渔具:直接用来捕捞水生经济动物的渔具称为主渔具。

3、渔法:用来捕捞水生经济动物的一切战略战术均称为渔法,又称为捕捞方法。(找鱼、集

鱼、渔获)

4、纤度:单位长度的纤维所具有的重量。

5、公支:1克重量的纤维材料所具有的长度(米)即为公支。

6、旦尼尔:9000米长度的纤维材料具有的重量克数。

7、特克斯:1000米长度的纤维材料具有的重量克数。

8、结构号数:网线的结构号数用N/n来表示,N表示的是构成网线的纤维材料的纤度;n

表示的是构成网线的单纱总根数,即每股单纱数与股数的乘积。

9、捻向:捻制纱线时需要向一定方向连续捻转,使纤维抱合成纱,再由纱捻合成股,这种

连续捻转的方向称捻向。

10、捻度:网线的捻度是指1米长的网线内所加捻的次数。

11、断裂强力:是指网线被拉伸至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亦称为强力。以N作单位。

断裂强度:指网线中单位线密度的单纱或单丝被拉伸至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用

N/D或N/tex表示。

12、缩结系数:分为水平缩结系数E T与垂直缩结系数E N。网目纵向与横向的尺寸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如何使网目保持一定的形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即缩结系数。

13、缩结理论:E2T+E2N=1。

14、缩短系数:内网衣缩结后的高度,再经一次高度缩短后的一个参数称为垂直缩短系数(简

称缩短系数)。

15、理论兜长:理论兜长是指内网衣缩结后的高度与外网衣缩结后的高度差的一半。

16、多余率:多余率是缩短率的倒数,表示内网衣缩短前的面积或高度比网衣缩短后的面积

或高度大多少倍。

17、缩短率:缩短率是表示三层刺网内网衣缩结后的面积,在长度不变的条件下,仅缩短其

高度而使网衣的面积相应缩小的程度。缩短率的实际意义就是表示一块缩结后的网片高度经

再一次缩短后,该网片在高度方面的缩短程度。

二、思考题:

1、垂直缩结系数与缩短系数有何差异?

2、剪裁种类与剪裁计算、对称剪裁的计算。

剪裁种类:直线剪裁:边旁剪裁、宕眼剪裁。

斜线剪裁:全单剪裁。

混合剪裁:边单剪裁、宕单剪裁。

网片剪裁计算:剪裁斜率、剪裁循环

●一边旁多单脚:M ﹥m :C=(M-m)/2m

●一宕眼多单脚:M ﹤m :C=(m-M)/2M

对称剪裁:一块网片经一次剪裁后,两个剪裁边的反向相同的剪裁方法称为对称剪裁。

对称法则:剪裁循环为一边旁多单脚时,以边旁(锐角)开剪,收剪比开剪多一个单脚;反之,以单脚(钝角)开剪,则收剪比开剪少一个单脚。

剪裁循环为一宕眼多单脚时,以边旁开剪,则收剪必须比开剪多三个单脚;反之则然。3、网线构成、网线种类以及表示方法。

网线的一般结构:网线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单纱,由一定粗细均匀的连续纤维按一定方向捻转而成的。

单丝线是由喷丝孔直喷出来的单根粗丝,经过一系列加工而成的渔具用线。

单并线是由数根至数十根单纱平均分为2-3个相等部分经一次加捻成的线。

复并线是纤维先纺成纱,再由若干根纱纺成股,然后再由2-3股并捻成线。

网线的种类:a、按材料分;天然纤维网线、合成纤维网线。

b、按结构分:单丝线(综丝)、合股线(单并线、复并线)

网线的表示方法:网线的结构号数N/n来表示:N表示的是构成网线的纤维材料的纤度;n表示的是构成网线的单纱总根数。

R特克斯:R特克斯又称为综合线密度,其定义为1000米长度的网线具有的重量克数。通常用Rtex表示。

4、纤维纤度的换算。

公支和英支的换算:N = S/0.591 = 1.69S。

旦尼尔和公支的换算:N = 9000/D 或 D = 9000/N。

T和N、D的换算:T = D/9 或 D = 9T。 N = 9000/D = 9000/9T = 1000/T

5、网线粗度的比较。

简积号数:网线中所含的单纱的旦尼尔数(D)或特克斯数(T)与单纱的总根数的乘积。

简积号数与简约号数成反比,即简积号数越大,网线越粗;反之则细。

6、刺网捕鱼原理、刺网结构、种类、生产特点。

捕鱼原理:把水平方向很长而高度很短的刺网横截于鱼类的通道上,使鱼类在洄游或受惊时逃窜以头部钻入网目之中或触及松弛而柔软的网片,被网衣缠裹而达到捕捞的目的。

生产特点:网具结构简单、作业范围广泛、渔具投资小、捕捞对象品种多、取鱼困难、单产低。

刺网的种类:按作业方式分为定置刺网、流刺网、围刺网、拖刺网。

按结构分为单层刺网、三层刺网、框刺网。

刺网的基本结构:网衣、浮沉子、纲绳。

7、围网捕鱼原理、生产特点、分类。

捕鱼原理:察知鱼群后,渔船快速沿圆形行驶并同时放出长带形网具,网衣在水中垂直张开形成网壁,阻拦鱼群的逃逸,然后逐步缩小包围圈或收紧网具底口,迫使鱼群集中到取鱼部而捕获之。

生产特点:a生产规模大,网次产量高;b机械化程度较高,机动灵活;c适宜范围广,捕捞区域大;d对中、上层鱼类的捕捞效率高;e作业渔船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好的捕鱼机械设备;f围网渔业成本高,投资大。

围网的种类:按结构分:有囊围网和无囊围网两种型,无囊围网还可分为有环和无环围网;

按作业船只数量分:单船围网、双船围网和多船围网三个式。

8、张网结构、生产特点、设置水域选择。

张网基本结构:长方形网箱和翼网

张网设置地点的选择:a.设置张网地点的水深必须与张网网高相适宜;b.张网网基应是内宽口窄、鱼易归集的库湾,并且底质平坦、无大障碍物或挂拌;c.设置张网的区域,应保持安静;d.设置张网的地点应适宜鱼类季节洄游的习性,如冬季张网设置在深水区,春季则应设置在中上游鱼类洄游的要道。

9、联合渔法的捕鱼原理、生产特点。

捕捞原理:在任一有限的水域范围内,按照预定的赶鱼区,根据鲢、鳙等中上层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征,运用刺网、拦网等多种渔具相互配合作业,有计划的将分散在该水域中的鱼类驱赶至集鱼区内,最后用张网等渔具将集鱼区的鱼类捕获。

生产特点:a、不受水域条件限制,适应范围广;b、对中上层鱼类捕捞效率高,对底层鱼类捕捞效果较差;c、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品质好;d、主动性渔法,省时、省力;e、捕捞时间集中在秋、冬季;f、渔法所使用的渔具多,一次性投入较大。

10、联合渔法中常见的赶鱼方法。

网赶渔法:纵向设网赶鱼、横向设网赶鱼。声赶渔法。电赶渔法。

11、三层刺网设计中的特殊参数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12、舌网在张网中的作用。

可以加大水库张网的应用范围;增加诱导鱼群进网效果;有利于多次起网的作业方式。

13、影响捕捞对象活动规律的因素。

捕捞对象的活动规律与水温、饵料、水流、光照和底质等因素密切有关。

14、多余率与兜长的相互关系。 理论兜长与多余率的关系:

H K H H K H H I U U 2122-=-=-'=

淡水捕捞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淡水捕捞学:又称内陆水域捕捞学,它是研究捕捞内陆水域中各种经济鱼类和虾、蟹等名优水生动物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渔具:用来捕捞水生经济动物的工具统称渔具。

3、主要渔具:可单独使用,直接捕捉水生经济动物的工具。

4、辅助渔具:不可单独使用,必须配合主要渔进行捕捞生产的工具。

5、渔法:又称捕捞方法,指用来捕捞水生经济动物的方法。

二、填空题

1、捕捞渔业可分为海洋捕捞和淡水捕捞,而海洋捕捞又可分为沿海捕捞、近海捕捞、远海捕捞,淡水捕捞又可分为池塘捕捞、江河捕捞、湖泊捕捞、水库捕捞

2、我国捕捞已有5万年历史,捞捕工具经历了由石器(新石器时代)到金属器到网具(汉代)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些方法至今沿用。

3、我国第一部反映长江流域渔具、渔业、渔船等渔业生产面貌的文献是《淡水渔具、渔法调查报告》。

4、渔具分类依据是渔具特征:它包括渔具材料、捕鱼原理、结构特征、作业方式。

5、渔具五级分类方法的五级指:部(5)、类(12)、型(48)、式(48)、种(158)

6、渔具五级中的五部指:网渔具部、钓渔具部、箔筌渔具部、杂渔具部、特种渔具部。鱼耙属特种渔具部,笼籇属箔筌渔具部。

7、渔具三级分类方法的三级指:部(5)、类(12)、型(48)

8、渔具的命名以式、型、类名进行逆向书写命名。

9、淡水捕捞学是研究捕捞内陆水域中各种经济鱼类和虾、蟹等水产品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10、试列举出六类渔具张网、地曳网、围网、拖网、刺网。

三、简答题

1、淡水捕捞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1)弄清捕捞学对象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2)合理选择渔具材料。(3)正确设计和使用渔具渔法。(4)改进渔具,加强渔具革新,研究新渔具、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2、渔具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答:渔具的分类依据是渔具特征:它包括渔具材料、捕鱼原理、结构特征、作业方式。

第二章渔用纤维材料

一、名词解释

1、长纤维:又称连续纤维,纺丝时纺成的连续细线(强度小,伸长度小)又名纤维丝,直径<0.05 mm

2、短纤维:又称纺织纤维,纤维纺丝时纺成的不连续细线,直径<0.05 mm ,长40-120mm 的短细丝。

3、单丝:又称单纤维、胶丝或鬃丝,是一种连续透明的细丝,其直径为0.1-2mm。

4、裂膜纤维:纤维材料经牵伸或加捻后自动分裂成粗细不同、数量不等的纤维束的细长高聚物薄膜。

二、填空题

1、网渔具始用於汉代,从而使纤维材料成了渔业上主要材料,国际上50年代初,我国50

年代末,对渔业纤维材料大举革新,用合成纤维代替了大部分天然纤维。

2、常见的有六种:PA(尼龙)、PES(涤纶)、PVA(维纶)、PE(乙纶)、PVC(氯纶)等,其中以PA、PE最常用。

3、纤维材料的鉴别方法有感观鉴别法、燃烧鉴别法、溶剂溶解法、显微镜鉴别、试剂色法五种。

4、纤维材料按材料分,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5、纤维按结构分可分为单丝和长纤维、短纤维、裂膜纤维大类。

6、剑麻属植物纤维中的叶纤维;合成纤维中使用最早、使用最广的是 PA

7、我国50年代初合成纤维应用于渔业,改变了过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这是由这是由于合成纤维具有酎腐蚀,不腐烂、强度大、吸水性小的优点所至。

8、尼龙纤维的化学名称是聚酰胺纤维,英文名称是polyamide,缩写符号是PA 。

9、乙纶纤维的化学名称是聚乙烯纤维,英文名称是polyethylene,缩写符号是PE 。

10、常见的六种合成纤维中比重最大的是PVC ,比重最小的是PP 。

三、选择题

1、某纤维材料,熔化燃烧,带有火焰、白烟、黄色熔滴,熔滴滴下燃烧停止,试样一端有坚硬晶亮的小珠,热熔物可拉成长丝,纤维燃烧端硬、圆、黄色熔珠不能碾碎,该纤维是-----------------------------------------------------------------------------------------------------------( A )A:PA B:PES C:PE D:PVC

2、某纤维材料,其燃烧时迅速卷缩并熔化,不燃烧,黑烟熔化成碎裂黑物质,热熔物不能拉长,纤维燃烧端硬、黑、易碎,不规则,无熔珠,则该纤维是----------------------( D )A:PV A B:PES C:PE D:PVC

3、某纤维材料,其燃烧时卷缩、熔化并燃烧迅速,带有火焰,纤维离开火焰继续燃烧,热熔物可拉成细丝,纤维燃烧端硬、棕至黑黑色,不易碾碎,则该纤维是--------------( A )A:PP B:PES C:PE D:PVC

4、某纤维材料,其燃烧时卷曲、卷缩,燃烧迅速,带有火焰,纤维离开火焰继续迅速燃烧,热熔物不可拉长,纤维燃烧端硬、棕至黑黑色,不规则,不易碾碎,则该纤维是-----------------------------------------------------------------------------------------------------------( A )A:PV A B:PES C:PE D:PVC

5、某纤维材料,其燃烧时卷曲、卷缩、熔化、带有火焰,熔滴滴下续燃,热熔物不可拉长,冷却后似石蜡,该纤维是--------------------------------------------------------------------------( C )A:PA B:PES C:PE D:PVC

6、某纤维材料,其燃烧时溶化并燃烧、带有火焰,煤烟,黑烟熔化滴下燃烧停止,试样一端有小黑珠,热熔物可拉成细丝,纤维燃烧端硬、黑色熔珠,不易碾碎,则该纤维是-----------------------------------------------------------------------------------------------------------( B )A:PA B:PES C:PE D:PVC

四、判断题

1、PA是渔业上使用最早,数量最多的合成纤维,它具有良好的耐日光性。---------(- )

2、聚酯类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

3、PE是渔业上使用最早,数量最多的合成纤维,它具有良好的耐日光性。---------(- )

4、常见的六种合成纤维中比重最大------------------------------------------------------------(+ )

五、简答题

1、合成纤维较之天然纤维的优缺点

答:优点:(1)酎腐蚀,不腐烂,提高了渔具的渔获性能及渔获率。使用时间的延长,相对

提高了渔具渔获率,合成纤维使用寿命比植物纤维使用寿命长约1-3倍。(2)强度大,合成纤维比植物纤维强度大1.5-3倍,因而减少渔具重量和劳动强度。(3)吸水性小,合成纤维的吸水率比植物纤维小1/2-3/4。

缺点:(1)抱力小、弹性大,合抱力小、弹性大使得编织结节易变形或滑结,必须定型处理后方可使用。(2)酎日光性差,大部分合纤维需着色处理。(3)成本高於植物纤维。

第三章网线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支数:即单纱单位重量的长度(可分公制支数Nm和英制支数Ne(S)两种)。

2、Denier:纱的旦尼尔数,称之为代数,是纤度单位的一种。

3、纤度:单纱单位长度的重量。单位长度取9000米的纤度叫代数;单位长度取1000米的纤度叫tex;网线单位长度取1000米的网线纤度叫Rtex。

4、捻度:网线捻合时单位长度内的捻数(一般用1000 mm长度作为单位长度)。

5、捻缩系数:指单纱或单丝原有长度与捻合成网线后的长度的比值。

6、捻缩率(u):单纱捻合成网线后缩短的长度与原有长度的百分比。

7、吸湿性:网线空中吸收和放散水份的性能。

8、吸湿率(WΦ):又叫回潮率,网线105-1100C烘干后所失水份与网线干重的百分比。

9、吸水率(W水):网线水中充分浸湿后(24hr饱和)的净吸水量与网线浸湿前在空中重量的百分比。

10、网线的疲劳强度:网具在作业中,受到长期而间断的力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耐久强度。

11、弹性:指网线受力时发生的变形(伸长),在外力消失后变形的恢复程度。

12、绝对强力(Fd)(breaking load ,strength):又称断裂强力,指网线被拉伸到断裂时所承受的最大拉力(强度、强力),单位(N)。

13、断裂强度(Ft)(breaking ,strength):指网线中单位线密度的单纱或单丝被拉伸至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单位为N/D或N/tex)。

14、日晒牢定(抗光性、耐日光性、日晒稳定性):指渔具材料抵抗日光中紫外线破坏作用的性能。

15、简约号数(Nj):指单纱公制支数(Nm)与网线中单纱总根数(n)之比。

16、简积号数(Dj);指网线中单纱量尼尔数(D)或者是太克斯(T)与网线中单纱总根数(n)之积。

17、编线——由若干根偶数线股成对或单双股配合,相互交叉穿插编织而成的线。

18、捻向:网线的加捻方向。

19、右捻(S捻):加捻时网线或单纱上的螺线圈从上向下看自左向右。

20、左捻(Z捻):加捻时网线或单纱上的螺线圈从上向下看自右向左。

二、填空题

1、网线的号数有结构号数、标准号数、实际号数三种,常用的是结构号数。

2、通常网线直径有三种测量方法:千分尺测定、显微目测微尺测定、圆棒缠绕法。

3、、网线吸湿原理:纤维分子亲水基团形成的吸收水、表面张力的作用产生粘着水、毛细吸水、杂质吸水。

4、网线日光中老化的原因有:日光中紫外线使高聚化合物分子活化,纤维解链、空气中02的直接氧化致使纤维老化(炭化)、高温使高聚物聚合度(n)降低,致使强度下降。

5、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塑形变形(不可复变形)而弹性变形又包括急弹性变形(瞬时恢复)和缓弹性变形(1/2hr后恢复)。

6、网线日光中老化的改良方法有在喷丝工艺中加染色剂、耐光剂或防老剂。

7、比重的两种方法测定是液体浮力法、比重瓶法。

8、210D/4×3的涵义是网线中每9000米纤维单纱的重量是210克,由三股捻合而成,每股4根单纱,一共有12根单纱。

9、220D/5×3的涵义是网线中每9000米纤维单纱的重量是220克,由三股捻合而成,每股5根单纱,一共有15根单纱。

10、43tex/4×3的涵义是网线中每1000米纤维单纱的重量是43克,由三股捻合而成,每股4根单纱,一共有12根单纱。

11、52Rtex/5×3的涵义是中每1000米网线的重量是52克,由三股捻合而成,每股5根单纱,一共有15根单纱。

三、判断题

1、单并线的外捻与初捻一定反捻向------------------------------------------------------------(+ )

2、复并线的外捻与初捻一定反捻向------------------------------------------------------------(- )

3、复并线外捻与其上捻一定反捻向------------------------------------------------------------(+ )

四、计算题

1、有一钓鱼线作业时受承受的最大负荷为5kg,由于操作不慎,线中打一死结,问打结后的强度下降多少?(安全系数n=2)

解:若未打结,即干态无结节强力为:

Fd=nQt/k1

=2×5/0.85

=11.76kg

打结前,即湿态无结结强力为:

Fd1= Fd×0.85

=10kg

打结后,即湿态有结节强力为:

Fd2= Fd1.k2

=8.5kg

则打结后强力下隆为:

Fdx= Fd1- Fd2

=1.5kg

问2:若没有打结,应选用何种规格的PA单丝可以适应生产?

解:干态无结节强力为

Fd=nQt/k1

=2×5/0.85

=11.76kg

查表得:使用0.45mm直径的PA单丝可安全生产。

2、有一钓鱼线作业时受承受的最大负荷为10kg, 若没有打结,应选用何种规格的PA单丝可以适应生产? (安全系数n=2)

解:若未打结,即干态无结节强力为:

Fd=nQt/k1

=2×10/0.85

=23.52kg

查表得:使用1.00mm直径的PA单丝可安全生产。

五、简答题

1、网线日光中老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网线日光中老化的原因是:日光中紫外线使高聚化合物分子活化,纤维解链、空气中02的直接氧化致使纤维老化(炭化)、高温使高聚物聚合度(n)降低,致使强度下降。

2、网线质量的检验方法有哪些?

答:(1)外观网线,颜色鲜艳不黄,无不良色泽和色迹;粗细与捻度均匀,结构紧密一致(2)取0.5米试样,并施加相当于250米样重的拉力,能持续10—15秒钟断裂为宜(3)捻度检验,取10-15cm长的网线,在解捻式捻度仪上解捻,换算成捻度与标准捻度(1米长度的捻数)比较。(4)检查疵点。

第四章网片理论

一、名词解释

1、网目:网片上由等长线段和公共结节所构成的空隙称网目,网目有正方形、菱形和六边形多种,通常用符号“◇”表示。

2、目脚(网脚):指网目中相邻的两个结节间的线段。

3、缩结:为了使网片的网目张开并保持一定形状(菱形或正方形),必须将原来拉紧的网片加以缩短,这种缩短叫缩结。

4、横剪(AT):沿网片横向连续剪断结节上面或下面相邻的两个目脚(结果是宕眼)。

5、纵剪(AN):沿网片纵向连续剪断节结左边或右边相邻的两个目脚(结果为边旁)。

6、斜剪(AB):沿网片斜向连续剪断相互平行的每个目脚(结果为单脚)。

7、边旁斜裁(NB):纵剪与斜剪进行循环搭配的剪裁方法。

8、宕眼斜剪(TB):横剪与斜剪进行循环搭配的剪裁方法。

9、边旁:沿网片纵向剪断结节相邻的两个目脚所得结果。俗称“双”,常用符号“<”、“×”、“N”表示。

10、单脚:沿网片斜向剪断一个目脚所得结果。俗称“单”,常用符号“ ’”、“B”表示。

11、宕眼:沿网片横向剪断结节相邻的两个目脚所得结果。俗称“龙眼”、“宕”,常用符号“V”、“T”表示。

12、剪裁斜率(R):剪裁斜边所对应的纵向目数与横向目数的最小简约比,通常剪裁斜率的表示方法有:R=m:n或R=m◇-n◇或k=m/n。

13、剪裁循环(C):是指直剪目数与斜剪目数按一点规律配合而成的一种剪裁单位。C是合理搭配“V”与“ ’”或“<”与“ ’”,以保证剪裁边满足实际需要。

14、对称剪裁是我国发明的先进剪裁方法,有利于节约材料和保证装配工艺中缝合边受力均匀,是将一网片剪成两块网片后,其中一块网片不动,另一块网片调头,能使两块网片的剪裁边结构完全对称。

15、编缝;将两块网片的纵边或横边用与原网片相同网线、目大、和结型,缝合成一块网片的缝合方法,分横缝与纵缝两种。

二、填空题

1、结节在网片中的作用是控制网目大小,防止网目变形。

2、无结节网片包括平织网片、插捻网片、绞捻网片、模压式网片等几种。

3、结节网片包括单活结网片、双活结网片、单死结网片、双死结网片等几种。

4、网片的起编方法有半目起编、一目起编、整目起编三种。

5、网片的增目方法有:半目增目法、挂目增目法等两种。

6、网片的减目方法有:并目减目法、三脚目减目法、宕眼减目法等三种。

7、热定型目的是使网片结节更加紧密,网目尺寸得到固定。

8、网片耗线量的计算方法有:按虚构面积计算、按网片利用率计算、按万目重公式计算、按网片网线的消耗量计算、按网目耗线量计算。

9、网片缝合方法有:编缝、绕缝和活络缝合。

10、网片修补方法有:编补、嵌补两大类。

三、选择题

1、

2、

四、判断题

1、一般情况下E T 2+ E N 2

=1成立,部分网具的装配E T E N 不一定满足这关系。------( + )

2、网渔具装配中E T E N 不一定满足E T 2+ E N 2=1这一关系。-------------------------------( - )

3、编补法时的入针和收针处都在三脚目处。 ----------------------------------------------( - )

4、编补法时的入针和收针处不一定在三脚目处。 ----------------------------------------( + )

5、单死结的横向强度大于纵向强度,故大多数采用横目装配使用 ----------------------( - )

6、单死结的横向强度大于纵向强度,故大多数采用纵目装配使用 ----------------------( + )

7、主要受垂直力作用的网具,采用纵目装配使用,主要受水平作用的网具,采用横目装配使用。---------------------------------------------------------------------------------------------------( + )

8、主要受垂直力作用的网具,采用横目装配使用,主要受水平作用的网具,采用纵目装配使用。---------------------------------------------------------------------------------------------------( - )

9、水平缩结系数越大,目脚上所受的张力也越小,网衣越松弛,故刺网装配采用较大的水平缩结系数。-----------------------------------------------------------------------------------------( - )

10、水平缩结系数越大,目脚上所受的张力也越大,网衣沉降速度越快,故围网装配采用较大的水平缩结系数。----------------------------------------------------------------------------------( + ) 五、计算题

1、要编织一块图示梯形网片,求AC 边减目比i AC 和BD 边的增目比i BD (见下图)。 解: i AC =n AB -n CD

=(208◇+13◇)-13◇/208^

=1/1(目/节)

i BD =n FD -n AB /208^

=(208◇+13◇)-117◇/208^ =1/2(目/节)

2、欲编织一块图示梯形网片,求AC 边减目比i AC 和BD 边的增目比i BD (见下图)。 解: i BD =n AD -n BF

=104◇-(39◇+26◇)/208^

=1/4(目/节)

i AC =n AD -n CN /208^ =104◇-(52◇+26◇)/208^ =1/8(目/节)

3、某PE 网片,该网线断裂伸长度εp=30%,其断裂强度为30kg ,网片宽100◇,长100米,

求最小拉伸力和拉伸伸长?

解: P q = m p q

A 117◇ D 208^ 208◇ C 13◇

B A 104◇ D 208^ 26◇ F 39◇

C B 52◇ H

=100×30×25%

=1800kg

因为:εp=30% E=20%

则有:

εE=εp×E%

=30%×20%×100

=6%

所以:

L1=L0(1+εE)

=100(1+6%)

=106米

4、欲编织一块700×50—20/210D/3×3.B 的网片,所用网线直径为1.1mm的PA 单并线,试求编织该网片所需网线的重量?

解:由公式(1)得:

L=2mn.cd+2ma(2n+1)

=2×700×50×17×1.1+2×700×20(2×50+1)

G=L G H

此题关键求G H

因为:单并线捻缩系数Ku=1.05

单纱量尼示数为210克/9000米

共有9根单纱

所以:9根9000米单纱重为9×210克

9根9000米单纱捻合成单并线后的长度为:

9000/1.05=895.5米

故: G H=9×210/895.5

代入上式得:

G=2×9×210/985.5×700[50×17×1.1+20(2×50+1)]×10-3

=8610克

=8.61kg

答:编织该网片所需网线的重量8.61kg。

5、欲编织一块100×50—20/210D/3×3.B 的网片,所用网线直径为1.1mm的PA 单并线,试求编织该网片所需网线的重量?

解:由公式(1)得:

L=2mn.cd+2ma(2n+1)

=2×1000×50×17×1.1+2×1000×20(2×50+1)

G=L G H

此题关键求G H

因为:单并线捻缩系数Ku=1.05

单纱量尼示数为210克/9000米

共有9根单纱

所以:9根9000米单纱重为9×210克

9根9000米单纱捻合成单并线后的长度为:

9000/1.05=895.5米

故: G H=9×210/895.5

代入上式得:

G=2×9×210/985.5×1000[50×17×1.1+20(2×50+1)]×10

-3 =11657克

=11.657kg

答:编织该网片所需网线的重量11.657kg 。

6、有一梯形网片的斜边剪裁高度为40.5◇,其中一斜边所对应宽边目数为60◇,求R 、C (见

图)。

解: R=40.5/60

≈40/60=2/3<1(宕眼斜剪)

则有: C=3-2/2x2=1v /4’

循环次数e 为:

e=40.5/2=20次……0.5

◇ 施工时将余0.5◇变为1’,取二次循作开剪和收剪,则施工为:

开剪:4’1V 或2’ 1v 2’

续剪:4’1V ⒅次

收剪:2’1V 2’+1

7、在一高101.5◇的网片上剪一块剪裁斜率为R=5:1的网片,求对称剪裁方法。

解:因为: R=5:1>1 (属边旁斜剪)

所以: C=5-1/2×1=4/2

=2

e=101.5/(2+0.5)=40次……1.5◇

由对称剪裁原则:C=2<1’, 锐角开剪(边旁开剪),则落剪循环比开剪循环少剪一边旁,故

将1.5◇化为1<1’。

答案: 边旁开剪3<1’,2<1’(38次),2<2’

或:单脚开剪2<2’,1’2< (38次),1’3<

8、有一高47.5◇有网片,斜边的剪裁斜率R=9:10,求对称剪裁方法?

解:因为:R =9:10<1 (属宕眼斜剪)

所以:C=10-9/2×9=1∨18’

e=47.5/9=5次……2.5◇

由对称剪裁原则:C=1∨n’,若“<”开剪,落剪循环比开剪循环多剪三个单脚,则将2.5

◇化为5’。

施工方法: 18’1∨+1’ 开剪

18’1∨ 续剪3次

18’1∨+4’ 落剪

答案: 19’1∨,18’1∨(3次),21’1∨

或:1<1∨19’,1∨18’(3次),1∨

施工时将余0.5◇变为1’,取二次循作开剪和收剪,则施工为:

开剪:4’1V 或2’1v 2’

续剪:4’1V ⒅次

收剪:2’1V 2’+1’

9、在一高191.5◇的网片上剪一块剪裁斜率为R=7:2的网片,求对称剪裁方法?

解:因为:R =7:2>1 (属边旁斜剪)

所以: C=7-2/2×2

=5

60 40.5

e=191.5/(2.5+2)=42次……2.5◇

由对称剪裁原则:C=5<4’, 锐角开剪(边旁开剪),则落剪循环比开剪循环少剪一边旁,故将2.5◇化为1<3’。

答案:边旁开剪6<7’,5<4’(42次),5<4’

或:单脚开剪5<4’, 5<4’ (42次), 6<7’

施工方法为:

边旁开剪

开剪:(1<1’,1<1’,1<1’,1<1’,1<1’,1<2’)

续剪42次:( 1<1’, 1<1’, 1<1’, 2<1’)

收剪:(1<1’,1<1’,1<1’,2<1’)

单脚开剪

开剪:(1<1’,1<1’,1<1’,2<1’)

续剪42次:(1<1’,1<1’,1<1’,2<1’)

收剪:(1<1’,1<1’, 1<1’, 1<1’,1<1’,1<2’)

10、291◇与173◇的两块网片编缝,求缝合比?

解:

fn=291-173=118次

a=291/118=2◇……55◇

b=173/118=1◇……55◇

则缝合比:

in1=a/b=2◇/1◇缝合63次

in2=a+1/b+1=3◇/2◇缝合55次

缝合施工:

in1、 in2交替进行。

11、287◇与165◇的两块网片编缝,求缝合比?

解:

fn=287-165=122次

a=287/122=2◇……43◇

b=165/122=1◇……43◇

则缝合比:

in1=a/b=2◇/1◇缝合79次

in2=a+1/b+1=3◇/2◇缝合43次

缝合施工:

in1、 in2交替进行。

六、简答题

1、拉伸定型的目的是什么?

答:拉伸定型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将网片拉紧,使结节勒紧,目脚长度得到调整,以保证目脚受力均匀,强度一致,同时使纤维线型高分子定向排列,形成一个个结晶区,提高强度,降低伸长度。

2、热定型的目的是什么?

答:热定型目的:使网片结节更加紧密,网目尺寸得到固定。

第五章渔具装配

一、名词解释

1、渔具图:表示渔具形状、结构和规格的图纸叫渔具图。渔具图常有渔具总装配图、网衣展开图、渔具局部结构图、渔具作业示意图等四种。

2、总装配图:表达渔具各组成部分的形状、数量以及装配关系的图纸。总装配图应按比例绘制。

3、网衣展开图:是表达网渔具网衣和纲索平面展开形状的图纸。网衣展开图应按比例绘制。

4、渔具局部结构图:是将渔具部分构件,用大于原图形比例绘制的图纸。渔具局部结构图放大时也应按比例绘制。

5、渔具作业示意图:是表达渔具在作业状态下的形状、各部件连接方式或装配关系的图纸,可不按比例绘制。

6、纲索:纲索也是一种普通绳索,在捕捞上,凡是装配在渔具上并能适用于水中作业的绳索统称纲索(纲绳)。

7、浮率﹝q﹞:单位重量浮子的静升力。即: q = (1-ρ浮) /ρ浮

8、沉率(q’):单位重量沉子的沉降力。即:q’=(ρ沉-ρ沉)/ρ沉

二、填空题

1、常作检查纲索直径的标准是生产直径。

2、网渔具的装配方法有:单纲花扣式、双纲花扣式、单纲直接式、双网直接式、吊纲式。

3、渔具图:表示渔具形状、结构和规格的图纸叫渔具图。

4、浮率﹝q﹞:单位重量浮子的静升力。即: q = (1-ρ浮) /ρ浮

5、沉率(q’):单位重量沉子的沉降力。即:q’=(ρ沉-ρ沉)/ρ沉

三、、判断题

1、变水层刺网作业水层是通过调节沉子和浮子的个数来确定的----------------------(- )

2、变水层刺网作业水层是通过调节吊纲长度来确定的----------------------------------(+ )

四、绘图题

1、试绘单纲花扣式装配图。

2、试绘吊纲式装配图。

3、试绘双纲花扣式装配图。

4、试绘单纲直接式装配图。

5、试绘双网直接式装配图。

五、计算题

1、某渔具定置作业水域的水流速度为0.5m/s,渔具为长100m,高10m的单死结网片,E T =0.6,目大200mm,要求使用网线规格为PA 200D/10×3,网线直径d=1.0mm,试求应配置50g的铁沉子和100g的浮子各多少个?(计算时不考虑网片纲索的浮力,结节耗线系数为16,摩擦系数取1,浮力储备(K)为1.5,铁的比重取8g/mm2)

解:

该种网线的线密度为:

G H =200×10×3/9000×1.05

=2/3×1.05(g/m)

该网渔具网目数为:

n = 100/(0.8×0.2)

= 10000/16

m = 10/(0.6×0.2)

= 1000/12

该网渔具耗线长为:

L= 2mncd+2ma(2n+1)

L =[2×107/(12×16)×16×0.001]+[2×103/12×0.1×(2×104/16+1)

L= 104/6×+106/48+102/6(m)

该网渔具耗线重为:

G网= 2/3×1.05×(104/6×+106/48+102/6)

= 15763(g)

= 15.8(kg)

该网渔具所受阻力为:

R90=(180d/a)SV2

=(180×1/100)100×10×(0.5)2

= 1200(N)

= 122.5kg

网具所受阻力与其和水体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而又不考虑网片纲索的浮力,则有:

R90=f(P’+ G网)

P’= R90/f- G网 = 122.5/1-15.8

= 106.7 kg

铁沉子的沉率为:

q’=(8-1)/8=7/8

该网渔具所需沉子空中重为:

G沉= P’/ q’=106.7/(7/8)

=84.7 kg

单个50g的铁沉子个数为:

n沉= G沉/0.05 =84.7/0.05

=1694个

该网渔具所需静升力为:

P=K P’=1.5 P’=84.7×1.5

=127100g

单个静升力为100g的浮子个数为:

n浮= P/100=127100/100

=127个

答:应配置50g的铁沉子1694个和100g的浮子127个。

六、简答题

1、渔具保养方法有哪些?

答:(1)储藏前淡水洗净晾干,并拆下属具(沉、浮子)分别贮存,防锈防潮。(2)贮存场所空气流通,无日光直射,仓库建在高位地面,小渔具悬挂保存。(3)贮藏期间勤检查,晴天开窗通风,阴雨高温严闭,杀虫灭鼠,必要时喷杀菌剂。(4)合成纤维渔具防止高温、潮湿、日光曝晒、以及过分析叠弯曲,以防减少使用年限(特别是晴纶、锦纶)。(5)作业中或作业暂停,应注意清杂,以防影响捕捞效果和网片受力不匀而被撕裂。

2、纲索的使用与保护方法有哪些?

答:(1)新使用纲索必须进行捻度调整和拉伸定型(防止起捩)。(2)绳索应堆放成轮盘状,左捻顺时针,右捻逆时针盘放。(3)使用负荷不能超过其断裂强力“F d”的1/4~1/6。(4)绳索不宜屈曲过甚,绳索通过的滚筒直径应为绳索直径的9~10倍,传动机械的直径

不应小于绳索直径的20倍。(5)截断绳索时,在预定点两侧先细线缠扎,然启截下,合成纤维纲索应用火熔化截端,以防松散。(6)纲索使用后要及时清整,合成纤维纲索应阴干,植物纲索纤物晒干。(7)网具装配时邻两根平行纲索应反捻向。

第六章刺网类渔具理论

一、填空题

1、刺网按业方式分有定置刺网、流刺网(流网)、围刺网、拖刺网等四几种。

2、刺网按结构及捕鱼原理分有单层刺网、双层刺网(重刺网)、三层刺网、框刺网、混合刺网、散腿刺网等六几种。

二、判断题

1、刺网长指上纲长,刺网下纲比上纲一般长5~10%,甚至长20~30%。---------------(+ )

2、刺网长指上纲短,刺网下纲比上纲一般短5~10%,甚至短20~30%。---------------(- )

3、单刺网网目大小常用a=K1·L和a=K2·3√G两个公式确定。---------------------------(+ )

4、有一刺网由三种不同的网目的网衣上下排列组成,则该刺网属三层刺网----------(- )

5、单层刺网作业时以刺为主,框刺网作业时以缠为主。-----------------------------------(+ )

6、单层刺网作业时以刺为主,三层刺网作业时既刺也缠。-----------------------------------(+ )

三、绘图题

1、试绘单层刺网的装配图。

2、试绘三单层刺网的装配图。

3、试绘框层刺网的装配图。

四、简答题

1、刺网的捕鱼原理是什么?

答:刺网又叫丝网、挂网,将网片横截於鱼类洄游路线或运动通道,使鱼类自动或被动地刺、缠於网具上而被捕获。

2、刺网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刺网结构简单,网具轻巧,操作方便;作业灵活机动,适应水域广(可浅水、可深水、可静水、可流水等各种水域);捕捞对象多;采用适宜网具可捕大留小,保护资源;可与其它渔兼作轮作,常年作业;取鱼困难。

3、刺网材料的普遍要求是什么?

答:刺网材料的普遍要求是强度大、细而柔、水中透明无色最好(颜色对材料加工有难度)。

第七章围网类渔具理论

一、名词解释

1、缔括装置:围网中由环纲、底环和括纲共同组成的装置,是有环围网收绞的有效构件,该装置的作用是起网时,能迅速收绞下纲封闭底口,防止鱼群下潜逃逸。

二、填空题

1、围网按鱼类栖息水层分:起水鱼围网、瞄准捕捞围网、灯光围网等三类。

三、绘图题

1、试绘有翼单囊围网的装配图。

2、试绘缔括装置图。

四、简答题

1、围网的捕鱼原理是什么?

答:围网是一种过滤围旋性渔具,它是利用长带形网具,依靠渔船动力或人力使网具在水中垂直展开成圆围墙,包围鱼群,并迅速收绞底环中的括纲或翼网,封闭网门和下底纲,逐渐缩小围圈,使网具盆形或碗形(圆锥形),迫使鱼群进入取鱼部或囊网而捕获。

2、围网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围网类渔具的生产规模大,网次产量高;要求捕捞对象具有较稳定的集群性;机动灵活,操作方便,主动性强;生产技术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机械化程度要求高,成本高,投资大。

第八章拖网类渔具理论

一、填空题

1、拖网按结构分有单片型、单囊型、多囊型、有翼单囊型、有翼多囊型、桁杆型、框架型等七种。

二、绘图题

1、试绘有翼单囊拖网的装配图。

三、简答题

1、拖网的捕鱼原理是什么?

2、答:拖网是一种过滤性主动渔具,依靠船的动力、风力或人力拖曳网具,迫使在网口范围内的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内而达到捕捞的目的。

3、拖网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1)拖网的捕捞对象极为广泛,规模大、产量高、产值大。(2)拖网作业水域必须具有一定的面积,对作业水位也有一定的要求。(3)拖网的结构决定于捕捞对象的生态习性,活动力强又分散的鱼类采用多囊式;集群性鱼类,采用单囊式。(4)拖网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要求高。

第九章地曳网类渔具理论

一、填空题

1、地曳网按结构分类的种类有:有翼无囊和单囊型、翼状多囊和网兜型、无翼扇形多囊和网兜型三大类。

2、岸曳式地曳网的作业方式有:全包围、平行岸边包围、垂直岸边包围三种。

二、绘图题

1、试绘有翼无囊地曳网的装配图。

三、简答题

1、地曳网的捕鱼原理是什么?

答:地曳网的捕鱼原理是利用长带形网具保卫一部分或全部水域后,通过人力、物力或其它动力在岸边、冰上或停泊的船上引曳网具两端,逐渐缩小包围圈,迫使鱼群进入囊网或取鱼部而达到捕捞的目的。

2、地曳网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地曳网的生产特点是(1)地曳网属主动性渔具,兼有拖、围两种作用,包围水面大,捕捞对象广。(2)地曳网作业时要求水面开阔,底质平坦无障碍物。(3)作业灵活机动,适应水域广。(4)可作为轮捕轮放的渔具。(5)能发挥起网、曳拉等机械作用,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

3、比较地曳网与拖网捕鱼原理的异同。

答:地曳网:有拖、围两种作用,网具作业时封闭整个水体,适用于浅水水域,其生产规模大,但人力、物力多(大的多达70-100人)。

拖网:水中拖行,水中取鱼,只拖不围,适用于深水水域,其生产规模大,所费人力少,但机械化程度高。

第十章陷阱类渔具理论

一、填空题

1、陷阱渔具的结构分有:插网、建网、箔筌渔具三类。

二、绘图题

1、试绘建网的结构图。

三、简答题

1、陷阱类渔具的捕捞原理是什么?

答:陷阱类渔具的前身是箔筌类渔具,又叫迷魂阵或网箔。

陷阱类渔具的捕捞原理是将渔具固定设置在某一水域中,利用拦截、诱导等方式,迫使捕捞对象陷入渔具内而达到捕获的目的。

2、陷阱类渔具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1)陷阱类渔具为定置性渔具,其作业渔场较为固定,而且多数渔具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定置于一处,保持一定的形状而不移动。(2)制造陷阱类渔具的材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廉,一般可由竹、木、芦苇、合成纤维等制成。(3)陷阱类渔具的渔获机制是利用阻断、诱导、分区、陷阱等渔法手段,对多种洄游性产卵、索饵鱼群,拦截其洄游通道,诱导其陷入取鱼部而被捕获。(4)陷阱类渔具捕捞范围广,可长年捕捞作业。(5)陷阱类渔具劳动强度低,产量较高。(6)陷阱类渔具种类繁多,适合在河流、水库、湖泊等多种水体中作业。(7)陷阱类渔具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形式多样,部分还需手工编结,在水域中设置或迁移时需耗用较多的时间和人力,劳动强度较大,有的需采用多种渔具进行兼作、轮作等配合作业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陷阱渔具的捕捞效果。

第十一章笼壶类渔具理论

一、填空题

1、笼壶类渔具按结构分倒须型、洞穴型两大类,按作业方式分有漂流延绳式、定置延绳式、散布式三类。

二、简答题

1、笼壶类渔具的捕捞原理是什么?

答:将笼壶状器具设置在水产动物经常活动的静水或流水水域,利用鱼类洄游和运动进入笼壶,或在渔具内装饵设巢(如产卵巢),引诱捕捞对象误入笼壶而被捕获。

2、笼壶类渔具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1)笼壶渔具为小型渔具,作业渔场广,可常年作业。(2)笼壶渔具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作业安全,劳动强度小,单个笼壶渔具产量不高,但群体产量高。(3)笼壶渔具材料取材容易,来源丰富,成本低廉。(4)笼壶渔具要求渔场水位浅,通常设置在水域底部。(5)笼壶渔具的结构因捕捞对象而异,每一种笼壶渔具的捕捞对象相对单一。(6)笼壶渔具的渔获物鲜活,质量高。

第十二章钓渔具理论

一、填空题

1、钓渔具按结构特点分有真饵单钩型、真饵复钩型、拟饵单钩型、拟饵复钩型、空钩型 、弹卡型等几类。

2、钓渔具按作业方式分有漂流延绳式、定置延绳式、曳绳式、垂钓式等几类。

3、钓竿的普遍要求是直、轻、牢固、弹性好。

4、钓线普遍要求是细、透明、高强度、柔软性为好。

二、绘图题

1、试绘建网的结构图。

三、计算题

1、在水深50m 的渔场从事底延绳钓作业,干线锦纶制,长100m ,作业时要求干线的中央支线钓钩刚接触海底,其他钓钩均悬垂于海底附近,浮标绳长42m ,支线锦纶制,长1m ,50根,干线和支线每100m 重1.5kg ,钓钩50枚,每枚重5g ,试求干线端张力? 解:按式g b l f l H ++=干线中央垂度

)(714250m l l H f g b =--=--=

按s f /=7/100=0.07,查悬链线因素表可得S L /=0.975,因此,)(5.97975.0100m L =?=。

干线和支线的水中重量为:

)(23.014

.1025.114.1015.0)150100(kg =-???+ 钓钩的水中重量为:

)(22.08

.718.7015.050kg =-??

因此,干线载荷Q=0.23+0.22=0.46(kg )

因14.007.0/<=s f ,使用式(22-10)或(22-12)可得:

)(89.710077410028.946.0N T =??

? ??-??= )(85.77

85.978.946.00N T =???=

四、简答题

1、钓渔具的捕捞原理是什么?

答:用钓线结缚钩、卡、饵来引诱捕捞对象吞食而达到渔获的目的。

钓渔具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2、答:(1)钓渔具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2)技术易掌握推广,劳动强度小。(3)作业水域不受限制,灵活机动。(4)捕捞对象广,但生产规模小。

第十三章 耙刺类渔具理论

一、绘图题

1、试绘建网的结构图。

二、简答题

1、刺耙类渔具的捕捞原理是什么?

答:耙刺类渔具是利用锐利的钩耙箭叉等物直接剌捕鱼类或铲捕贝类,达到渔获目的。

2、刺耙类渔具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耙刺类渔具通常生产规模小,种类繁多,是沿海历史悠久的传统渔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它既可在岩礁带和潮间带滩涂铲捕贝类,又可在开阔海域以延绳方式钩刺多种鱼类,规模小的仅使用小船一人作业,规模大的使用船队用捕鲸炮发射箭锸刺捕鲸鱼。

第十四章敷网类渔具理论

一、填空题

1、敷网按其结构特征分有箕状型、撑架型两大类;按其作业方式分有岸敷式、船敷式、拦河式三类。

二、绘图题

1、试绘建网的结构图。

三、简答题

1、敷网的捕鱼原理是什么?

答:捕捞时预先将敷网网具埋伏敷设在水中,等待、诱集或驱赶捕捞对象进入敷网网区,然后迅速将其提出水面捞取渔获物,从而达到捕捞的目的。敷网是一种被动性、定置式渔具。

2、敷网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1)捕捞对象广泛。(2)适宜在各种淡水水域中作业。(3)经济效益较高。(4)某些敷网网具可作为轮捕轮放渔具。

第十五章掩网类渔具理论

一、填空题

1、掩罩类渔具可分掩网和罩架两大类。

二、绘图题

1、试绘建网的结构图。

三、简答题

1、掩网类渔具的捕捞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渔具从上而下罩扣鱼类,下纲迅速沉降,起网时随着网衣拉出水面,下纲包围圈缩小,迫使鱼类落入褶边形网兜而被捕获。

2、掩网类渔具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掩罩渔具是沿岸性作业渔具,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小,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多作为兼作轮作渔具。

第十六章电渔具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鱼体电压:鱼在电场中,它的吻端至尾柄端(即体长)之间的电位差,称为鱼体电压。其表达式为:V L=g·L ,式中:V L——鱼体电压(伏),g——电场强度(伏/厘米),L——鱼体体长(厘米)。

2、状态电压:当鱼在电场中时,鱼体电压最低值,称为阈值,称作状态电压,状态电压不

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所变化。

3、初始反应(也称第一反应):这是鱼在电流强度最小时的最早反应。不问电流的这个反应特征基本相似。这个反应的特征主要是鱼类感到惊慌,不安地窜游,但它始终保持着判别方向的能力。如果是群体,这时仍保持着集群性。电拦,电驱,电导鱼,就是应用这个反应状态。

4、定向反应(也称第二反应) :这是鱼在初始反应的电流强度增加后出现的反应。它的动态特征是它的运动有一定的方向性。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定向反应特征不同

在直流电、直流脉冲电里,鱼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达到一定的电流强度,鱼头总要朝向阳极,以至游向阳极。这就叫做“趋阳反应”。直流电捕鱼主要就是应用这个反应。

5、昏迷反应(也称第三反应) :当第二反应电流强度继续加强时,鱼就进入这个反应阶段。这个反应的特征是鱼全身僵直,失去游动能力,失去平衡,侧翻或腹部朝天,沉入水底,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在交流电或脉冲电里,鱼嘴和鳃盖张开,直流电里没有这种现象。停电后,根据所受的电流型式,电流强度和受电时间的不同,鱼或快或慢地恢复正常。如果电流强度太强而且时间又过长,鱼会死亡除了电驱,电拦等需避免这个反应外,其它电捕都要应用这个反应。

6、脉冲电:电流不持续,时断时续的电流。

7、脉冲宽度(T) :指单个脉冲的通电时间,在一定范围内脉冲宽度愈宽,对鱼的作用愈强烈电拦为2.0-2.5毫秒,电赶或电捕—般为0.2-1.0毫秒。

8、脉冲重覆频率(H Z):指每秒钟的脉冲数。在100Hz范围内,频率愈高,对鱼的作用愈强。电捕一般为30-60Hz,电赶或电拦约为0.5-10Hz。

9、脉冲幅度:指每个脉冲的峰值电压。幅度愈高,对鱼的作用愈强。

二、填空题

1、电渔具的种类有赶鱼设备、探鱼设备、捕鱼设备、拦鱼设备四类。

2、状态电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鱼的种类、鱼的体长、鱼的生理状态、水的电导率、水温等因素的影响。

3、鱼受电时的动态反应有初始反应(也称第一反应) 、定向反应(也称第二反应)、昏迷反应(也称第三反应) 三种,在实际中,电场都是不均匀的,所以鱼可根据当时在电场中的位置,而出现单一的或者连续的多种反应。

4、常见的脉冲波形有指数波、方形波、1/2正弦波、1/4正弦波等。

5、超声波遇到硬或密集物体时反射强,记录色彩浓,借此可以识别水底情况。

6、超声波遇泥砂底时记录线有两种色彩,上淡下浓;超声波遇浮游生物时记录是很薄的带状记录;超声波遇跃温层时记录有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而出现一层弱带状记录(此记录稳定)。

7、影响记录映象的因素有:超声波分辨范围、船速、记录纸卷送速度、记录笔往返速度等。

三、绘图题

1、试绘建网的结构图。

四、简答题

1、电渔具的捕捞原理是什么?

答:应用鱼类对电流产生的各种反应,采取相应的渔具渔法,而达到渔业利用的目的,称之谓“电渔法”。电渔法包括电捕鱼、电驱鱼、电拦鱼和探鱼等多种渔法。

2、电渔具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答:在一定条件下,电渔法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等突出优点;但目前主要适用于浅水、小水面,而在大水面和深水区效果较差。电渔法的应用,特别是电捕鱼,应该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高差、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 2、知识点: (1)测量学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测定、测设)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基准线、基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 (4)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面分别是什么? (5)高程系统 (6)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7)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1.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定即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绝对高程 H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简称高程、海拨、正高。 相对高程 H′: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检查和验 收测绘成果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轴,向为正,以赤

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

①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显生宙划分为代、代和代。 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冰川和 冰川两个基本类型。 3.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纪。 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岸进行侵蚀,在岸进行沉积的主要原因。 6.地球上的内能包括、和。 7.海洋环境可分为带、带、带和带。 8.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和三种。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变质作用;2.岩石圈;3.层间水;4.地质构造;5.岩浆作用; 6.冲积物;7.潮汐;8.风化作用;9.泻湖;10.冰川。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 2.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 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和。 2.地面流水根据流动特点可分为、和三种。 3.类地行星包括、、和。 4.岩浆岩按SiO2含量划分为、、和。 5.岩层产状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含盐度小于18%的湖和含盐度为1—35g/L的湖。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地质作用;2.潮汐;3.滨海带;4.熔浆;5.沼泽; 6.矿物;7.三角洲;8.冰川;9.构造运动;10.地缝合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 2.何谓冲积物?其有哪些特点? 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那几大类? 5.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 6.简述土壤污染源及其主要物质。

《传热学期末复习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传热学试题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二、填空题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热流量是指,单位是。热流密度是指,单位是。 (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W,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W/m2) 3.总传热过程是指,它的强烈程度用来衡量。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总传热系数) 4.总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是。 (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的传热量,W/(m2·K)) 5.导热系数的单位是;对流传热系数的单位是;传热系数的单位是。 (W/(m·K),W/(m2·K),W/(m2·K))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绪论一填空题 1 圈。 2 内部圈层。 3 4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 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698.74%,称为造岩元素。 7 8、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温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但不均匀。 9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 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 12、 先后关系。 13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4、地表形态地貌始终处于不断的剧烈的运动变化中(F) 5、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F) 6、地质作用既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T) 7、野外观察是直接观察自然界的地质现象(T) 8、绝对地质年代又称同位素地质年龄(T)

最新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Alan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绘: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

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 该点的相对高程。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 轴,向为正,以赤道为y轴向为正。北,东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经度,纬 度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一般用h表示。A,B两点之间的 高差记为。高差, h AB 7.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 km。椭球体,6371 8.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首子午面,二面 9.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与所组成的角度。球面法线, 赤道平面 10.测量工作的程序是、。先控制后 碎部,步步检核 11.测量学的任务是、和监测。测绘,测设 12.某点的经纬度为123°28', 45°12',该点在高斯6°投影带的带号为, 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51,123° 13.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向移动

2008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安庆师范学院 2008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地质学基础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学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大题 2、考生答题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等 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 一、判断是非题(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每空1分, 共10分) ()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 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3.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4.我国76年唐山地震成因属于火山地震,今年的汶川大地 震属于构造地震。 ()5.超基性岩浆岩中,SiO2含量为65 %以上。 ()6.地层是一层层沉积而成的,因此,较新的地层在任何情况 下,总是位于较老的地层之上。 ()7.地壳总质量最多的是沉积岩,占地壳表面积最多的是火成 岩。 ()8.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 A 卷) 院系 姓名

)9.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180 ° )10.背斜的核部都是新岩层,向两翼地层逐渐变老。 1 ?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 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 .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 ?岩浆:岩浆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 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2 .岩浆岩: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 石'。 3. 断层: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3.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 裂构造。 4. 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其 两侧为上升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堑。 ( )。 2. 矿物比较硬度计中,硬度为 5,7,9 的矿物分别是( )、 ( )和( )° 3. 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 )和( )° 4. 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 )、( )和( )° 5. 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 )、( )和( )° 6. 晚古生代是由( )、 ( )和( )三个纪 1.地球内部层圈从外到内可分为( )和 组成。 (每空1分,共20分) 7.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 八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以及 三、名词解释: 分,共15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

《测量学》试题库含详细答案

《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 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 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19、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对中和敕平两方面。 20、三角高程测量中所讲的“两差”改正指球差和气差两项改正。 21、通常把外界环境、测量仪器和观测者的技术水平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2、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3、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传热学总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五版】【精】【_必备】

总复习题 基本概念 : ?薄材 : 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 , 若物体内温度分布均匀 , 在任意时刻都可用一个温度来代表整个物体的温度 , 则该物体称为 ----. ?传热 :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 , 凡是有温差的地方 , 就有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 , 这种由于温差引起的热量转移过程统称为 ------. ?导热 : 是指物体内不同温度的各部分之间或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时 , 发生的热量传输的现象 . 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依靠物体内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成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对流 : 指物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输现象 . 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渗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对流换热 : 指流体流过与其温度不同的物体表面时 , 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发生的热量交换过程称为 ------. ?强制对流 : 由于外力作用或其它压差作用而引起的流动 . ?自然对流 : 由于流体各部分温度不同 , 致使各部分密度不同引起的流动 . ?流动边界层 : 当具有粘性的流体流过壁面时 , 由于粘滞力的作用 , 壁面附近形成一流体薄层 , 在这一层中流体的速度迅速下降为零 , 而在这一流层外 , 流体的速度基本达到主流速度 . 这一流体层即为 -----. ?温度边界层 : 当具有粘性的流体流过壁面时 , 会在壁面附近形成一流体薄层 , 在这一层中流体的温度迅速变化 , 而在这一流层外 , 流体的温度基本达到主流温度 . 这一流体层即为 -----. ?热辐射 : 物体由于本身温度而依靠表面发射电磁波而传递热量的过程称为 ------. 物体由于本身温度而依靠表面发射电磁波而传递热量的过程成为热辐射 ?辐射力 :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 , 由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的总量 . ?单色辐射力 :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 , 由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的波长在λ -- λ +d λ 范围内的辐射能量 . ?立体角 : 是一个空间角度 , 它是以立体角的角端为中心 , 作一半径为 r 的半球 , 将半球表面上被立体角切割的面积与半径平方 r 2 的比值作为 ------ 的大小 . ?定向辐射强度 : 单位时间内 , 在单位可见面积 , 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量称为 ----. ?传质 : 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流体内部 , 如果有浓度梯度存在 , 则每一种组分都有向低浓度方向转移 , 以减弱这种浓度不均匀的趋势 . 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转移过程称为 ----.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就是多少? 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编号点 号 后 尺 下 丝前 尺 下 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数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 (m) 红 (m) 视距差 d ∑d 1 BM1 ZD1 1、5710、793后51、3846、171 K5= 4、787 K6= 4、687 1、1970、417前60、551 5、239 后—前 2 ZD1 2、1212、196后61、9346、621 1、7471、821前52、0086、796 后—前

A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 ′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 ″ 一测回值 ° ′ ″ 平均值 ° ′ ″ O 1 左 A0 12 00 B91 45 00右 A180 11 30 B271 45 00 2 左 A90 11 48 B181 44 54右 A270 12 12 B 1 45 12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14、228m,Y M=77、564m,X A=47、337m,Y A=73、556m,试计 五、计算题 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传热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传热学》试题库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四、简答题 1.试述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差别,并各举1~2个实际例子说明。 (提示:从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定义及特点来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 2.请说明在传热设备中,水垢、灰垢的存在对传热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防止? (提示:从传热过程各个环节的热阻的角度,分析水垢、灰垢对换热设备传热能力与壁面的影响情况) 3. 试比较导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的差别,它们各自的单位是什么? (提示:写出三个系数的定义并比较,单位分别为W/(m·K),W/(m2·K),W/(m2·K))4.在分析传热过程时引入热阻的概念有何好处?引入热路欧姆定律有何意义? (提示:分析热阻与温压的关系,热路图在传热过程分析中的作用。) 5.结合你的工作实践,举一个传热过程的实例,分析它是由哪些基本热量传递方式组成的。(提示:学会分析实际传热问题,如水冷式内燃机等) 6.在空调房间内,夏季与冬季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2℃左右,夏季人们可以穿短袖衬衣,而冬季则要穿毛线衣。试用传热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提示:从分析不同季节时墙体的传热过程和壁温,以及人体与墙表面的热交换过程来解释这一现象(主要是人体与墙面的辐射传热的不同))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习题及其参考答案(第1~11章共79题)

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 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306579.210m ,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 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0L 。 6.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7.某宾馆首层室内地面±0.000的绝对高程为45.300m ,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 ,女儿墙设计高程为+88.200m , 问室外地面和女儿墙的绝对高程分别为多少? 8.已知地面上A 点的磁偏角为-3°10′,子午线收敛角为+1°05′,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 的磁方位角为为 63°45′,试求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AB α? 并绘出关系略图。 答案: 1.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测量坐标系的X 轴是南北方向,X 轴朝北,Y 轴是东西方向,Y 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 轴,赤道投影为Y 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5.Y=20000000+(-306579.210m+500000m)=20193420.790。 ?=?-?=11732060L 6.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用方位角描述)称为直线定向。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X 轴)方向。由坐标纵轴方向(X 轴)的北端,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度,称为直线坐标方位角 7.室内地面绝对高程为:43.80m.女儿墙绝对高程为:133.50m 。 8./ AB 3059?=α

最新工程传热学试题及其答案

工程传热学试题及其 答案

传热学试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级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概念题(34分) 答:非周期性的加热或冷却过程可以分为初始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2分)。前者的温度分布依然受着初始温度分布的影响,也就是说热扰动还没有扩散到整个系统,系统中仍然存在着初始状态,此时的温度场必须用无穷级数加以描述(2分);而后者却是热扰动已经扩散到了整个系统,系统中各个地方的温度都随时间变化,此时温度分布可以用初等函数加以描述(2分)。 答:时间常数是从导热问题的集总参数系统分析中定义出来的,为 A cV αρτ= 0,(1分)从中不难看出,它与系统(物体)的物性、形状大小相关,且与环境状况(换热状况)紧密相联(3分)。因此,同一物体处于不同环境其时间常数是不一样的(2分)。 答: 四个无量纲准则的物理量组成为: 23 Re;Pr ;Pr ;Re νβννTL g Gr Pe a L u ?=?=== ∞。(各1分) Re ――表征给定流场的流体惯性力与其黏性力的对比关系;Pe ――表征给定流场的流体热对流能力与其热传导(扩散)能力的对比关系;Pr ――反映物质的动量扩散特性与其热量扩散特性的对比关系;Gr ――主要表征给定流场在浮升力作用下产生的流体惯性力与其黏性力的对比关系。(各1分) Bi=αL s /λs 而Nu=αL f /λf 。从物理量的组成来看,Bi 数的导热系数λs 为固体的值,而Nu 数的λf 则为流体的值;Bi 数的特征尺寸L s 在固体侧定义,而Nu 数的L f 则在流体侧定义。从物理意义上看,前者反映了导热系统同环境之间的换热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圈。 2、地球是由若干不同状态和成分的物质呈同心圈层所组成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我们主要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作为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其中莫霍面、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地壳元素中的氧、硅、铝、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含量最高,占地壳总量的98.74%,称为造岩元素。 、地壳由一个不连续面康拉德面分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上下两层。 8 9、地球内部的三个基本圈层是薄的,铝镁硅酸盐地壳,铁镁硅酸盐地幔和铁镍为主的地核。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质学上采用相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绝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根据地之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 12、相对低质年代是根据地质时期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古生物阶段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相对先后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时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解性等特点。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2.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 中的水。 3. 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 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 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 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 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 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 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 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 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 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 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 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 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永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 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 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违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 环。 4 .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 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蓮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 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_蒸J 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厂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v) 2. 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X ) 3. 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 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V ) 4.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 循环。(X ) 5. 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V ) 6. 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V ) 四、简答题 1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 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 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 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 成,转换速度缓慢。 4. 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地表水、 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 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 形成降水。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 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 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地表 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 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5. 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区别? 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海洋或大 陆内部的水分交换为小循环。 6. 水循环的作用? 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方 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第二章岩石 中的空隙与水分 1. 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 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 隙。 3. 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 的体积。 4. 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 隙。 5. 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 比值。 6. 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 的比值。 7. 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 洞。 8. 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 的那部分水。 9.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 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 .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 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 有地下水面支持。 12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 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13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 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4 .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 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15 .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 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16 .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17 .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18 .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19 .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 用而保持的水。 20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 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 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1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 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量。 22 .残留含水量: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 发、蒸腾消耗时的含水量。 23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24 .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 二、填空 1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多 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 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 岩石空隙可分 为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 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3.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 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 响孔隙度。 4. 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 化裂隙。 5. 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 水、和岩溶水。 毛细现象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 的。——— 7. 通常以容 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 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 石性质。 8. 岩性 对给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隙的大小 与多少。 9. 松散岩层中,决定透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 孔隙大小;只有在孔隙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孔隙度才 对岩石的透水性起作用。— 三断题 1 .松散岩石中也存在裂隙。(V ) 2. 坚硬岩石中也存在 孔隙。(V ) 3.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形状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X ) 4. 两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圆球状岩石,排列 方式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V ) 5.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分选程度对孔隙度的大小 有影响。(V ) 6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情况对孔隙度的大小没影 响。(X ) 7. 松散岩石中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 (V ) 8.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方式对孔隙大小没影响。 (X) 9. 裂隙率是裂隙体积与不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 的比值。(X ) 10. 结合水具有抗剪强 度。(V ) 11. 在饱水带 中也存在孔角毛细水。(X ) 12. 在松散的砂层中,一般来说容水度在数值上 与孔隙度相当。(V ) 13. 在连通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岩石的空隙越大, 给水度越大。(V ) 14. 松散岩石中,当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 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后,给水度偏小。 (V ) 15. 对于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地下水位下降速 率较大时,给水度的值也大。(X ) 16. 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中,重力释水并非瞬时完 成,往往滞后于水位下降,所以给水度与时间有关。 (V ) 17 .松散岩石中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V ) 18. 松散岩石中,孔隙直径愈小,连通性愈差, 透水性就愈差。(V ) 19. 在松散岩石中,不论孔隙大小如何,孔隙度 对岩石的透水性不起作用。(X ) 20. 饱含水的砂层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 孔隙压力恢复后,砂层仍不能恢复原状。(X ) 21. 粘性土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孔隙压 力恢复后,粘性土层仍不能恢复原状。(V ) 22. 在一定条件下,含水层的给水度可以是时间 的函数,也可以是一个常数。(V ) 23. 在其它条件相同而只是岩性不同的两个潜水 含水层中.在补给期时,给水度大,水位上升大,给水度 小,水位上升小。(X ) 24. 某一松散 的饱水岩层体积含水量为30%,那 么该岩层的孔隙度为0.3。(V ) 四、简答题 1. 1. 简述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并说明如 何影响?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分选程 度、和颗粒排列方式。 当分选性较好时,颗粒愈大、孔隙也愈大。 当分选性较差时,由于粗大颗粒形成的孔隙被小颗粒 所充填,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细小颗粒的 直经。排列方式的影响: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