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式构建

第20卷第4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0,No.4

收稿日期:2017-12-19

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078);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二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项目(PJHYYB17106)

作者简介:佟玉东(1968-),女(满族),辽宁兴城人,副教授。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714283326.html,/kcms/detail/21.1566.C.20180717.1236.017.html

DOI :10.15916/j.issn1674-327x.2018.04.039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引领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式构建

佟玉东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中的引领作用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实践模式。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石,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育人模式:互动性为主的课堂实践、参与性为主的校园实践、体验性为主的社会实践、虚拟性为主的网络实践。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化与内化的结合,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 “知”与“行”的合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8)04-0127-03

新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与大学生思想变化的需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石,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模式,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丰富灵活的方式、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中的引领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即是在马克思实践观引领下的育人模式的具体应用,真正实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1]。

(一)坚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育人观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育者,只有自身先行成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定的信仰者和积极的践行者,才会成为大学生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榜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学习,提升自我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认知,在教学中,做到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将实践

的观念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活动中,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简单的理论上的强行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定实践育人观念,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树立大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1]。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完善的人生关键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对社会生活判断能力和对社会问题思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树立大学生实践意识,促使大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切理论皆是源于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环节中,向学生强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的主体是大学生,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