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注解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详细注释:

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照见五蕴皆空(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舍利子(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色不异空(形相不异乎空间)

空不异色(空间不异乎形相)

色即是空(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空即是色(空间等于形相)

受想行识(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亦复如是(都是一样的)

舍利子(舍利子呀)

是诸法空相(一切法则都是空的)

不生不灭(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

无受想行识(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无色声香味触法(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无眼界(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乃至无意识界(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无无明(没有不能了解的)

亦无无明尽(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乃至无老死(直到没有老和死)

亦无老死尽(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无苦集灭道(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

无智亦无得(不用智慧去强求)

以无所得故(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

菩提萨陲(菩萨觉悟之后)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照心经)

心无挂碍(心中没有碍)

无挂碍故(由于没有碍)

无有恐怖(所以不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最后达到彼岸)

三世诸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照心经)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说心经)

是大神咒(是变幻莫测的咒语)

是大明咒(是神光普照的咒语)

是无上咒(是无上的咒语)

是无等等咒(是最高的咒语)

能除一切苦(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不是骗人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所以说心经)

即说咒曰(其咒语曰)

揭谛揭谛(去吧,去吧)

波罗揭谛(到彼岸去吧)

波罗僧揭谛(大家快去彼岸)

菩提娑婆诃(修成正果)

般若心经注讲

般若心经注讲 观自在菩萨。 阿难说。我教有观自在者。变化从心达观自得也。观听圆明。智慧无碍。观有不住有。观空不住空。心不能动。境不能随。动随不乱其真。得大自在圆通也。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省文。菩提曰觉。萨埵曰有情。谓能觉一切有情。自觉以觉众生也。曰菩萨。曰大士。皆尊称佛号之名也。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大士也。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深者。谓清净因地之法行已深也。功行最深。具大智慧。造到彼岸之时。多者定也。时者时候也。菩萨妙觉圆明。超出世间。具足三昧慧定之时也。 照见五蕴皆空。 照者。本心智慧。妙觉明照也。见者。本心智慧。明圆真见也。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空即本心性体。寔相之真空也。照见蕴空。则本心妙明。而性体洞见也。 度一切苦厄。 谓解脱一切执着。生死烦恼之苦厄。成就一切圆通也。 舍利子。 即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名。乃佛之弟子舍利弗。于佛弟子之中。智慧第一。而不能如观世音菩萨。究竟得证圆通。而成正觉者。盖因滞于智慧也。滞于智慧。有我相我见。空相空见。佛故觉观自在菩萨之行深般若真空无相之法。以证菩提彼岸。得为圆明普照之标榜。呼舍利子而告之欲其不滞于我相我见。空相空见。而究竟于人空法空空之境界。以证无上道也。 色不异空。 色乃梦幻泡影。故不异于空也。 空不异色。 空乃一真显露。故不异于色也。 色即是空。 色有形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终有坏期。故色即是空也。

空即是色。 空性虚无。无形无声者也。道以虚无之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能生有色有声之天地万物。故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因色而有六根之领受。六根领受于心。而生思量拟度之想。悬相六尘。而生运用施为之行。行动迁流。而生分辨精粗美恶之识。色受想行识五者相因也。色有坏时。而受想行识终归虚妄。亦复如是。色即是空也。能了悟色即是空。逢色不受。则无受想行识诸杂念。一心清净。空若太虚。以无相而生真空之寔相。亦复如是。空即是色也。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佛呼舍利子之名。进一层以告之也。意谓。不但五蕴皆空。一切修证菩提之法。莫不皆空。 不生不灭。 真性累劫不坏。故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真性本来无染。故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真性不着一物。自然恰好。不增不减也。 是故空中无色。 是故承上起下之词。是故真空之中。本无我相。何色之有。 无受想行识。 既无我相。自无我见。一切声色。何能入我真空妙明之心。自无受想行识矣。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既无我相。则六根亦非我有。无耳鼻舌身意矣。 无色声香味触法。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八种汉译本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八種漢譯本。附梵文原本 叡之 編撰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 羽 《麗》第五冊一零 三七頁,羽字函。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 譯 叡之 校注 觀丗原本作“世”,按《麗》藏本多作“丗”,《說文》“丗,三十年爲一丗。从卅而曳長之。”今依《說文》及《麗》藏體例更正。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見”,讀作 “現”。“見”,古文“現” 也。 五陰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 故無惱壞相;受空,故无本書“无”字,諸家皆作“無”,譌 也。今從《麗》、《金》藏本作“无”。《說文》“無,亡也。从亡,無聲。无,奇字无,通於元者。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按,“無”者,有無之無也。“无”者,通於元者。元者,本也。謂本來無有也。餘 仿此。 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无覺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无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聲香味觸法。无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无無明,亦無 玄奘本此處作“无”,宜从之。无玄奘本此處作 “無”,宜从之。 明盡,乃至无老死、亦

《麗》本無“亦”字,《金》本有,諸家本多無此字, 按本書例當有“亦”字為是,今依《金》本補正。 無老死盡,无苦 集滅道,無智亦无得。以無所得故,菩薩依 般若波羅蜜,故心无罣?。“?”,《麗》、《金》本作此,後 世諸家多作“礙”,譌也。按《說 文》“礙”,止也。古文釋典多作“?”,謂止而不前,無疑也。今釋典皆作“礙”,葢淺人據他書竄改。非也。餘仿此。無諸家多同此,玄奘本此處作 “无”, 宜从之。 罣?,故无有恐怖,離一切顛倒夢想苦惱,究竟涅槃。三丗諸佛依般若波羅蜜,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呪,無上明呪,无等等明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呪。即說呪曰:竭帝,竭帝,波羅竭帝,波羅僧竭帝,菩提僧莎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