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

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
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

REVIEW

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

陆璇辉黄慧琴赵承良王将峰陈和

(浙江大学光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LUXuanhmHUANGHuiqinZHAOChengliangWANGJiangfengCHENHe

(InstituteofOptics,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27,China),

摘要就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的基本特征和原理进行了概述,对其产生、传播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对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叙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涡旋光束;光学涡旋;相位奇异性;角动量;螺旋相位;光学操控

AbstractThebasicprinciple,generation,transformationandapplicationofopticalvortexbeamsandopticalvorticesarebrieflysummarized,aswellastheirprogress.Abriefoutlookaboutthefuturestudy

andapplicationsofopticalvortexbeamsandopticalvorticesisdiscussed.Key

wordsvortexbeams;opticalvortices;phasesingularities;orbitalangularmomentum:helicalphase;opticalmanipulation

?中图分类号0436

1引言

光学涡旋是随着人们对光认识的深入,特别激光产生以后才逐

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自19世

纪AiI'y{ll发现在透镜的聚焦面上

会形成一种奇异的环以后,人们才

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1973

年,WilliamH.Carter[2]根据计算

机模拟揭示:可以通过对光束的极

轻微扰动使奇异环产生或消失。

之后,G.P.Karnlan等瞰7】研究揭

示:奇异环或环的波前错位随着任

何非近轴激光束的传递而产生。

此外,光束参数的变化导致位错反

应——波前奇异性的不断产生和

消失。后来,A.V.Volyar等【8】提

出:环的主要特征和边缘位错是横

向光学涡旋的一种空间运动,这种

光学涡旋的基本单元具有相位奇

异性,这是首次用光学涡旋来解释50Jan.2008这种现象。M.S.Soskin等【9J发现

在去除很大比例的奇异性光束后,

光束在传递过程中又能恢复部分涡

旋特征。事实上,对于任何光学现

象,不管是经典的还是量子的,波涡

旋都是固有的。随着研究的进展,到

20世纪末大量关于光学涡旋的专

题论文和评论性文章发表【坩一15I。

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凭借其

复杂性和可观的应用前景,逐渐成

为近几年学术界的热门研究课题。

涡旋光束之所以应用非常广泛,特

别是在光学操控领域极具优势,是

因为涡旋光束所具有的螺旋波面

可以聚焦成环形的光陷,而这个环

形的光陷就是光学涡旋。

2涡旋光束理论基础与研究

概况

涡旋光束近几年引起了物理

VOL.45NO.1

学界的浓厚兴趣。所谓涡旋光束即

具有连续螺旋状相位的光束,换句

话说,光束的波阵面既不是平面,

也不是球面,而是像旋涡状,具有

奇异性。

涡旋光束具有柱对称的传播

性质,此种光束的涡旋中心是一个

暗核,在此光强消失lietl刀,其在传

播过程中也保持中心光强为零。涡

旋光束的相位波前成螺旋形分布,

所以波矢量有方位项,且其绕着涡

旋中心旋转【培l。而正是因为这个旋

转,光波携带了轨道角动量㈣。

L..Mien等㈣指出拉盖尔一高

斯光束具有妒=舢的螺旋相位结

构,它有显著的每光子mh的轨道

角动量。在这个螺旋相位的中心具

有奇异性,因为此处的相位是不确

定的,而且场振幅也消失了,以致

在光波的中心形成了“黑心光束”? 万方数据

螺旋模式%(r)的相位因子和沿着光轴的极角0是成比例的,1%(r)=乱(nz)e一‘秒,这里≯=mO是螺旋相位,k=眨是光束的波矢量,U(nz)是z处的光场径向分布,m是整数绕数(也被称为光学拓扑荷,注:某些粒子的特性在场变形下保持不变,这样的守恒律称为拓扑,其守恒荷称为拓扑荷】。

要实现调整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可以通过改变波前的螺旋绕数m,或者也可以通过增大光子流。由于每一个光学涡旋都具有一定的螺旋规模,若轨道角动量固定,则会给要求几何或光子密度保持不变的应用带来一些限制。为此,ChristianH.J.Schndtz等120l介绍了一种轨道角动量可调的光学涡旋,这种可调的光学涡旋是由两束涡旋光叠加而成的,而且这两共线涡旋光束具有相等的螺旋形和相反的空间螺旋特性。

涡旋光束可以简单地被看成是拉盖尔一高斯模的线性叠加。它的柱对称模式是由两个整数因子P和m来描述的,且在传播过程中P,m保持不变。涡旋光束的相位梯度沿着其暗光束中心的线性积分值等于2mn,这里的m指的是涡旋的拓扑荷。根据偏振的一般旋转角动量可知这个拓扑荷给了涡旋光束沿着传播轴方向上每光子mh的轨道角动量,所以光强才会表现出旋转的特性。涡旋光束具有p+1个径向节。任何一束带有拓扑荷m的涡旋光束,都可分解为拉盖尔一高斯模的线性组合,但是每一个拓扑荷m对应的P可能不同。参与组合的每一个模在传播过程中性质不变,所以涡旋光束的暗中心特性也得以保持。虽然由于不同P值模式,随着相位转换,涡旋光束的径向传播模式会逐渐改变,但是拓扑荷为整数的所有涡旋光束在其传播时,拓扑荷始终不

变,而且光束的中心总是空心的。

一般涡旋光束的形成可以通

过对激光束的调制来实现,如两正

交非涡旋光束的叠加或转换高斯

光束。涡旋光束沿着带有螺旋相位

波前的光轴展示了其相位的奇异

性,这个螺旋波前是由相位因子

exp(im《b)来描述的。让一平面波

光束经过一个螺旋相位板f如图1

所示1时,便可得到螺旋相位波前。

假设螺旋相位板的折射率为n,圆

盘的厚度为h,必须的梯高为s,方

位角为≯,则有方程s:m一1)2m,

龙(≯)一庇(≯=o)=.粤≥(佗一1)2m,如今

厶J‘

这一技术已在光波段川和毫米波

段[99J中用于生产这种涡旋光束。然

而,在波长未被事先设计好的情况

下,螺旋相位板会产生m为非整

数值的光束,而且此光带有相当复

杂的光学涡旋拓扑荷[z3剖。所以为

了获得理想的涡旋光束就需要再

用一个能够充当相位特征咖@,剪)

的单色项的光学元件。

目前,除了可用螺旋相位板

产生涡旋光束之外,还有许多方

法可以产生涡旋光束。如运用全

息光栅瓯删,由低阶高斯模产生涡

旋光束;也可采用一个包含球形透

镜和柱透镜的模式转换器,由高阶

厄米一高斯模获得涡旋光束127,z81;

还可选择性地直接从具有相位转

换装置㈣的激光谐振腔中产生涡

旋光束等。

涡旋光束已被广泛应用,它不

仅可用于增大激光腔的模体积12a,:舳l,

光的光导[al-as],频率移动1341,角动

量的改变㈣,而且还可以作为在自

聚焦介质中的暗孤子l匏’aS,srl。涡旋

光束所拥有的轨道角动量更可用

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信息解码[381。

不过,最为突出的还是其在光学微

操控领域中的应用,如对微粒和原

子的光陷[ap,40l,捕获和引导粒子[40A1.1,

旋转吸收的粒子【衢l等。

在现代技术中光操控被誉为

是一项非凡的技术,运用梯度力和

散射力的原理,通过这项技术我们

便可以实现控制微粒的运动。涡旋

光场在光学微控领域的应用已经

导致了人们对光场中光学角动量

的大量研究,尤其是拉盖尔一高斯

光场【衢’笆l和高阶贝塞尔光场l蛾t4l。由

于梯度力,微粒可被陷于此种涡旋

光中,而通过散射或吸收,微粒又

可因角动量转换,沿着光场的环状

光强分布旋转【匏埘l。例如在单环拉

盖尔一高斯光束的环状光强分布

场中,我们可以人为控制地装入一

定数量的胶质微粒。最近,W.M.

Lee等嘲研究了源于被陷拉盖尔一

图1螺旋相位板

中国光学期刊网、M^n^,.opticsjournal.net51

_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REVIEW

64

LPaterson,M.P.MacDonald,J.Arltet以。Controlledrotationofopticallytrappedmicroscopicparticles【J】.&冗P胁睨,

2001.292(5518):912-914

65

WeiWang,SteenG.Hanson,YokoMiyamotoeta/。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local

propertiesand

statisticsof

opticalvortices

inrandomwavefields【J】.Phys.Bey.Lett.,2005,94(10):103902

66

J.F.Nye.OpticalcausticsintheIleal"fieldfromhquiddrops【J】.Proc.RSoc.LondonSet.A,1978,361(1704):21-41

67

v.P.hl甑v.v.Pokasov.Optical

wavephasefluctuations【J】.AppLOpt.,1981,20(1):121-135

68P.Coullet,L

Gnl,F-Rocca.Opticalvortices【J】.Opt.Commun.,1989(5),73:403~40869

C.T.Law,G.A

Swartzlander,Jr.Optical

vortexsolitons

andthe

stabilityofdarksoliton

stripes【J1.0p£Lett.,1993,

18(8):586—588

70K

Staliunas.Dy删esof

opticalvorticesin

alaser

beam【J】.Opt.Commun.,1992,90(1—3):123~127

71Guy

Indebetouw.Opticslvorticesandtheirpropagation【J1.ZMod.opt.,1993,40(1):73-8772

IssacFreund.Opticalvortextrajectories[J].opt.Commun.,2000,181(1—3):19~33

73LVelchev,A

Dreischuh,D.Neshev

etal。Interactionof

opticalvortex

solitons

superimposed

ondifferent

background

beams【J】.Opt.Commun.,1996,130(4—6):385-392

74L

v.Kreminskaya,M.S.SoskiIl’A

LKrizhnyak.TheGaussian

lensesgivebirthtoop龀al

vortices

inlaserbeams【J】.

Opt.Commun.,1998,145(1-6):377~384

75AM.Deykoon,M.8.Soskin,G.ASwartzhnderetal。Nonlinearopticalcatastrophefrom

smoothinitialbeam【J】.

Opt.Lett.,1999,24(17):1224-1226

76

FilippnsStefanusRoux.Dynamical

behaviorofopticalvortices【J】.ZOpt.Soc.Am.B,1995,12(7):1215-1221

77Kevin

OTIolleran,M.J.Padgett,M.R.Dennis.Topologyofopticalvortexlinesformedbytheinterferenceofthree.

four,andfiveplanewaves【J1.Opt.Exp.,2006,14(7):3039-3044

78

Lucian-Cornel,Gabriel,Crasovan

Molina—Werriza,JuanP.Torreseta/。Globallylinkedvortexclustersintrapped

wavefields【J】.Phys.Rev.E,2002,66(3):036612

86Jan.2008

上海瞬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VOL.45

N0.1

 

万方数据

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

作者:陆璇辉, 黄慧琴, 赵承良, 王将峰, 陈和, LU Xuanhui, HUANG Huiqin, ZHAO Chengliang, WANG Jiangfeng, CHEN He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光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刊名: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英文刊名: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

年,卷(期):2008,45(1)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78条)

1.Born,M.Wolf E Principles of Optics 1999

2.William H.Carter Anomalies in the field of a gaussian beam near focus 1973(03)

3.G.P.Karman.M.W.Beijersbergen.A.van Duijl Airy pattern reorganization and subwavelength stnlcture in a focus 1998(04)

4.M.V.Berry Wave dislocation reactions in non-parnx,ial Gaussian beams 1998(09)

5.J.F Nye Unfolding of higher-order wave dislocations 1998(05)

6.A.V.Volyar.V.G.Shvedov.T.A.Fadeeva The structure of nonparaxial Guassian beam Dear the focus:Ⅱoptical votices 2001(01)

7.A.V.Volyar.V.G.Shvedov.T.A.Fadeeva The structure of nooparaxial Guassian beam near the

focus:Ⅲstabiliyty,eigenmodcs and vortices 2001(02)

8.V.A.Pas'ko.M.S.Soskin.M.V.Vasnetsov Transversal optical vortex 2001(1-3)

9.M.S.Soskin.V.Vasnetsov Singular optics 2001

10.Nye J F Natural focusing and fine structure of light caustics and wave dislocations 1999

11.W.Guttinger.H.Eikemeier Sructure stability in physics 1978

12.M.V.Vasnetsov.K.Staliunas Optical Vortices 1999

13.Y.S.Kivshar.D.E.Pelinovsky Self-focusing and transverse instabilities of solitary waves 2000(04)

14.L.Allen.M.Padgett.M.Babiker The orbit angular momentum of light 1999

15.Stephen M.Barnet.L.Alle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and nonparaxial light beams 1994(5-6)

16.Grover A.Swartlander,Jr Peering into darkness with a vortex spatial filter 2001(08)

17.David Palacios.David Rozas.Grover A.Swartzlander Observed scattering into a dark optical vortex core 2002(10)

18.D.Rozas.Z,S.Sacks.G.A.Swartzlander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fluid-like motion of optical vortices 1997(18)

19.L.Allen.M.W.Beijersbergen.R.J.C.Spreeuw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ligh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guerre-Gaussian laser modes 1992(11)

20.Christian H.J.Schinitz.Kai Uhrig.Joachim P.Spatz Tuning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in optical vortex beams 2006(15)

21.M.W.Beijersbergen.R.P.C.Coerwinkel.M.Kristensen Helical-wavefront laser beams produced with a spiral phaseplate 1994(5-6)

22.G.A.Turnbull.D.A.Robertson.G.M.Smith The generation of free-space Laguerre-Gaussian modes at

willimetre-wave frequencies by use of a spiral phaseplate 1996(4-6)

23.M.V.Berry Optical vortices evolving from helicoidal integer and fractional phase steps 2004(02)

24.Jonathan Leach.Eric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4902872.html,es J.Padgett Observation of the vortex structure of a non-integer vortex beam 2004(01)

25.V.Y.Bazhenov.M.S.Soskin.M.V.Vasnetsov Screw dislocations in light wavefronts 1992(05)

26.N.R.Heckenberg.R.McDuff.C.P.Smith Generation of optical phase singularities by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s 1992(03)

27.E.Abramochkin.V.Volostnikov Beam transformations and nontransformed beams 1991(1-2)

28.M.W.Beijersbergen.L.Allen.H.E.L O.van der Veen Astigmatic laser mode converters and transfer of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1993(1-3)

29.E.Abramochkin.N Losevsky.V.Volostnikov Generation of spiral-type laser beams 1997

30.Ram Oron.Nit.Davidson.Asher A.Friesem Efficient formation of pure helical laser beams 2000(1-3)

31.A.G.Truscott.M.E.J.Friese.N.R.Heckenberg Optically written waveguide in an atomic vapor 1999(07)

32.G.A.Swartzlander,https://www.360docs.net/doc/8214902872.html,w Optical vortex solitons observed in Kerr nonlinear media 1992(17)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4902872.html,w.X.Zhang.G.A.Swartzlander Wave-guiding properties of optical vortex solitons 2000(01)

34.J.Courtial.D.A.Robertson.K.Dholakia Rotational Frequency shift of a light Beam 1998(22)

35.H.He.M.E.Friese.N.R.Heckenberg Direct observation of transfer of angular momentum to absorptive particlesfrom a laser beam with a phase singularity 1995(05)

36.Polo Di Trapani.Walter Chinaglia.Stefano Minardi Observation of quadratic optical vortex solitons 2000(17)

37.Zhigang Chen.Mordenchal Segev.Daniel W.Wilson Self-trapping of an optical vortex by use of the bulk photovoltaic effect 1997(15)

38.Graham Gibson.Johannes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4902872.html,es J.Padgett Free-space information transfer using light beams carry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2004(22)

39.Shunichi Sato.Yasunori Harada.Yoshio Waseda Optical trapping of microscopic metal particles

1994(22)

40.Takahiro Kuga.Yoshio Torii.Noritsugu Shiokawa Novel optical trap of atoms with a doughnut beam 1997(25)

41.K.T.Gahagan.G.A.Swartzlander,Jr Simultaneous trapping of low-index and high-index microparticles observed with an optical-vortex trap 1999(04)

42.N.B.Simpson.K.Dholakia.L.Allen Mechanical equivalence of spin and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light:An optical spanner 1997(01)

43.V.Garcés-Chávez.D.McGloin.M.J.Padgett Observation of the transfer of the local angular momentum density of a multi-ringed light beam to an optically trapped particle 2003(09)

44.K.Volke-Sepulveda.V.Garcés-Chávez.S.Chévez-Cerda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a high-order Bessel light beam 2002(02)

45.W.M.Lee.V.Garcés-Chávez.K.Dholakia Interference from multiple trapped colloids in an optical vortex beam 2006(02)

46.Arlee V.Smith.Darrell J.Armstrong Generation of vortex beams by an image-rotating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 2003(08)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4902872.html,w.G.A.Swartzlander Propagation dynamics of optical vortices 1997(11)

48.G.A.Swartzlander,Jr.J.Schmit Temporal correlation vortices and topological dispersion 2004(09)

49.D.M.Palacios.I.D.Maleev.A.S.Marathay Spatial correlation singularity of a vortex field 2004(14)

50.A.W.Snyder.D.J.Michell.M.Healterman Parallel spatial solitons 1995

51.N.R.Heckenberg.R.McDuff.C.P.Smith Laser beams with phase singularities 1992(09)

52.Filippus Stefanus Roux Branch-Point diffractive optics 1994(08)

53.E.Abramochkin.V.Volostnikov Spiral-tipe beams:optical and quantum aspects 1996(4-6)

54.J.Masajada Synthetic holograms for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image evaluation 1999(12)

55.Guy Indebetouw.Daniel R.Korwan Model of vortices nucleation in a photorefractive phase-conjugate resonator 1994(05)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4902872.html,nge Phase singularities via-nonlinear beam propagation in sodium vapor 1995(3-4)

57.J.F.Nye.M.V.Berry Dislocation in wave trains 1974

58.N.B.Baranova.A.V.Mamaev.N.F.Pilipetslii Dislocation of the wave-front of a speclde-inhomogeneous field 1981

59.S.Inouye.S.Gupta.T.Rosenband Observation of vortex phase singularities in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2001(08)

60.Barak Freedman.Guy Bartal.Mordechai Segev Wave and defect dynamics in nonlinear photonic quasicrystals 2006(7088)

61.Jenniefer E.Curtis.Brian A.Koss.David G.Grief Dynamic holographic optical tweezers 2002(1-6)

62.Alois Mair.Alipasha Vaziri.Gregor Weihs Entanglement of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states of photons 2001(6844)

63.Alexander Jesacher.Severin Furhapter.Stefan Bernet Shadow effects in spiral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2005(23)

64.L.Paterson.M.P.MacDonald.J.Arlt Controlled rotation of optically trapped microscopic particles 2001(5518)

65.Wei Wang.Steen G.Hanson.Yoko Miyamot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local properties and statistics of optical vortices in random wave fields 2005(10)

66.J.F.Nye Optical caustics in the near field from liquid drops 1978(1704)

67.V.P.Lukin.V.V.Pokasov Optical wave phase fluctuations 1981(01)

68.P.Coullet.L.Gill.F.Rocca Optical vortices 1989(05)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4902872.html,w.G.A.Swartzlander,Jr Optical vortex solitons and the stability of dark soliton stripes 1993(08)

70.K.Staliunas Dynamics of optical vortices in a laser beam 1992(1-3)

71.Guy Indebetouw Optical vortices and their propagation 1993(01)

72.Issac Freund Optical vortex trajectories 2000(1-3)

73.I.Velchev.A.Dreischuh.D.Neshev Interaction of optical vortex solitons superimposed on different background beams 1996(4-6)

74.L.V.Kreminskaya.M.S.Soskin.A.I.Krizhnyak The Gaussian lenses give birth to optical vortices in laser beams 1998(1-6)

75.A.M.Deykoon.M.S.Soskin.G.A.Swartzlander Nonlinear optical catastrophe from a smooth initial beam 1999(17)

76.Filippus Stefanus Roux Dynamical behavior of optical vortices 1995(07)

77.Kevin O'Holleran.M.J.Padgett.M.R.Dennis Topology of optical vortex lines formed by the interference of three,four,and five plane waves 2006(07)

78.Lucian-Cornel,Gabriel.Crasovan Molina-Terriza.Juan P.Torres Globally linked vortex clusters in trapped wave fields 2002(03)

相似文献(8条)

1.期刊论文陆璇辉.陈和.赵承良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的研究-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36(z1)

近年来,涡旋光束由于在囚禁和操控原子及其他微粒中的应用而引起了不少关注和研究.涡旋光束在光束的传播方向上有一个位相项e(ilθ),而且它拥有一个光束轨道角动量,如何从一个高斯基模变换到涡旋光束,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法,比如在腔内放螺旋位相片直接产生,用计算机得到的位相片产生,用柱面镜或楔形镜产生光学涡旋.此外,在光纤中涡旋也能产生,比如可以使用光子晶体光纤作为一个非线性的两维光子晶体来产生光涡旋孤子.而在螺旋光纤中,纯的光学涡旋或者光学涡旋和TE及TM模式一起以高阶模形式出现,纯的模式在螺旋光纤传导中,会加上一个和内禀角动量以及螺旋立体角成比例的拓扑位相,而且HE和EH模式的工和y分量的分布模式在传输时也有旋转.1997年,E Abramochkin用一个图像旋转腔来产生一个涡旋激光束,在钝角三角形腔中用一个Dove棱镜来旋转光束,随着不同的棱镜旋转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螺旋类型的激光光束.2003,Arlee V Smith在一个图像旋转腔的纳秒级光学参量振荡器里获得了涡旋光束,它的种子光和腔轴失调,在腔中形成了4个有着固定位相差的稳定模式,从而输出耦合成为一个涡旋光束.文中介绍用一种失调的多模光纤来做一个旋转腔,而把高斯基模光转换为一个涡旋光束的方法.在实验中,光源采用He-Ne的基模高斯光束,当激光束倾斜入射在光纤耦合器时,出射光场的模式会随输入位置和输入角而改变,在实验中用的是多模光纤,分别得到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涡旋光束, '还的到了环状空心光束.用光强分布仪记录了光束的分布,得到了不同尺寸光纤纤芯的光强分布图;测量了光束转换耦合效率,结果是涡旋光束的耦合输出效率达到了80%以上;空心光束的耦合输出效率达到了50%以上.另外,对于失调耦合器下多模光纤产生光学涡旋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也将进一步研究.由于这种方法产生的光束稳定性很好,不仅可以产生实验所需要的光束,还可以把这种光束传输到所需要的地方,因此,应用前景很广,如操控原子、微粒和细胞等,也是一种特殊的光镊.

2.期刊论文仓吉.张逸新.CANG Ji.ZHANG Yi-xin大气湍流中部分相干聚焦涡旋光束的传输特性-光子学报

2009,38(5)

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相位结构函数的平方近似,研究了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型涡旋光束被聚焦后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得到了焦平面上光强解析表达式.利用该表达式,详细研究了该类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焦平面上的光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大气湍流中,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涡旋光束的奇异性逐渐降低.对于拓扑荷大的以及空间相干长度较长的涡旋光束,光束奇异性的保持相对要好.在一定的焦距长度和湍流大气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光源的拓扑荷和相干长度控制焦面光强分布和焦斑大小.另外,有一定拓扑荷的涡旋光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气湍流对传输光束焦面光强分布的影响.

3.期刊论文张玉虹计算机制作产生涡旋光束的振幅全息图-内江科技2010,31(8)

采用平面波和高斯光波叠加,利用MATLAB编码的方法实现对干涉项为负的区域填充,得到包含单拓扑荷和双拓扑荷的涡旋光束的振幅全息图,然后通过拍照的方法将其复制在透明片上形成螺旋波带片.

4.期刊论文仓吉.张逸新.徐建才.CANG Ji.ZHANG Yi-xin.XU JIAN-cai大气湍流中高斯空心涡旋光束的焦面光强

分布-光子学报2009,38(8)

运用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相位结构函数的平方近似,研究了聚焦高斯空心涡旋光束通过湍流大气传输后在焦平面内的光强分布的理论模型,同时分析了不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聚焦距离、光束拓扑荷和湍流外尺度对焦面光强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焦距离的增加,焦面光强分布由中央凹陷状向高斯分布转变.弱湍流对焦面光强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高拓扑荷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光波奇异性的保持较低拓扑荷奇异光束要强;随着湍流外尺度增加,焦面光强分布的中央凹陷状变浅,光强分布变平滑.

5.期刊论文饶连周.RAO Lian-zhou聚焦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的传输和相干特性-光子学报2009,38(9)

根据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理论,研究了部分相干高斯-贝塞尔涡旋光束通过光阑透镜聚焦后的传输和空间相关性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涡旋暗核的大小和焦平面上的光谱相干度都取决于入射光的拓扑电荷n、截断参量δ、相对相干长度σg和参量α.当选择适当的参量,在几何焦点附近会出现局域空心光束.研究还发现在焦面上光谱相干度会产生一个或多个的相位奇点(相干涡旋),而且拓扑电荷和相对相干长度会对相干涡旋的位置和个数产生影响.在相干极限下,相干涡旋可逐渐演变为光学涡旋.

6.期刊论文李晓青.徐建波.王强.Li Xiaoqing.Xu Jianbo.Wang Qiang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分析-山东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

通过对二元多阶螺旋相位板的输出光场的轨道角动量计算分析,得出了拓扑荷取整数时输出主光学涡旋最大轨道角动量及次轨道角动量的条件.分析了当轨道角动量取非整数值时每个因子的密度分布及控制光束结构的Gouy相位因子的取值情况.

7.期刊论文王浩.杨德兴.甘雪涛.赵建林.任小元.姜宏振.Wang Hao.Yang De-xing.Gan Xue-tao.Zhao Jian-lin.

Ren Xiao-yuan.Jiang Hong-zhen平面涡旋光干涉的分析-光学学报2009,29(2)

光学涡旋具有独特的相位奇点和螺旋相位结构, 多个涡旋光场之间的干涉呈现出新颖的强度和相位分布特征.通过在平面波背景中嵌入涡旋相位产生平面涡旋光场,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个平面涡旋光场之间的干涉, 并分析了两个平面涡旋光场的中心间距及拓扑荷值对涡旋产生和湮灭的影响.进

一步数值研究了对称分布的多个点涡旋光之间的干涉, 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涡旋光束数目或者拓扑荷值, 可获得不同分布的对称涡旋阵列光场.利用计算全息并通过空间光调制器, 实验上实现了具有不同拓扑荷值的多个对称点涡旋光场的干涉, 其干涉图样与模拟结果吻合.实验结果不仅证实了数值模拟结果, 也为实验研究复杂涡旋光场的干涉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8.期刊论文王瑞霞.徐建波.吴同彩.李平.WANG Ruixia.XU Jianbo.WU Tongcai.LI Ping阵列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

量特性-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6)

从近轴条件下光束轨道角动量理论出发,分析光束的轨道角动量,计算矩形对称的严格周期性阵列光学涡旋的轨道角动量,得每单元格的轨道角动量是确定的,并不与测量轴有关;但是单元格的轨道角动量取决于单元格的选择.分析由三束平面波干涉而得的涡旋阵列光子的轨道角动量,并验证了结论.

引证文献(3条)

1.王涛.蒲继雄涡旋光束单缝衍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激光 2009(11)

2.李晓青.徐建波.王强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分析[期刊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

3.任煜轩.周金华.吴建光.李银妹全息光镊-光镊家族中极具活力的成员[期刊论文]-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8(1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214902872.html,/Periodical_jgygdzxjz200801009.aspx

授权使用:华南师范大学(hnsfdx),授权号:9d89d35f-993c-425d-897b-9eca00f32ef2

下载时间:2011年4月19日

大口径环形涡旋激光光束的产生和检测

大口径环形涡旋激光光束的产生和检测 摘要: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涡旋光束的产生和干涉,理论上分析了分数阶和整数阶涡旋光束与球面波的干涉,对干涉条纹进行观察发现,实验观察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合,研究表明随着涡旋光束的拓扑荷数的改变,干涉条纹也发生变化。这样利用光轨道角动量作为信息载体实现光通信,有望极大地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容量以及数据的传输速率。 关键词:大口径涡旋光束;拓扑荷数;轨道角动量;干涉;光通信 1 引言 涡旋光束是具有螺线行相位分布的光束,其表达式中带有相位因exp,在其传播方向上,每个光子携带有数值为h l(l称为光子()θil 波波束的拓扑荷)的轨道角动量,其中l称为拓扑荷数。由于涡旋光束具有轨道角动量h l,所携带的轨道角动量可以传递给微粒,驱动微粒旋转,实现对微粒的俘获、平移等等。 信息安全和大容量光通信技术一直是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涡旋光束的产生及其传输特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涡旋光束在信息编码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利用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传输。在通常的空间(大气)光通信研究中,常用的编码调制方案是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方案,所涉及的物理参量主要是光的强度、偏振态和调制频率等等。而利用涡旋光束进行的信息编码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1)光涡旋场是一种具有螺旋波前相位的电磁波(光波),在通信中若应用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进行编

码,由于光束的轨道角动量可以取1 ,2 ,3 等整数,也可以取分数,这大大地加大了信息编码的容量,并且基于涡旋光束的信息编码还具有更高的保密相对于传统的二进制编码而言,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容量,即具有更高的编码能力;(2)涡旋光束中角的位置(angular position)与拓扑荷l之间满足不确定性关系,这意味着对于测量而言,要使测得的轨道角动量误差足够小,则测量角位置的范围就应该足够大,这说明,如果应用轨道角动量编码进行通信,则任何窃听信息者都不可能接受到完整而准确的信息,也就不可能精确测得光束的轨道角动量,即运用轨道角动量进行编码的光通信有更高的保密性,具有防窃听的优点。 关于如何从一个激光高斯基模变换到涡旋光束,有关学者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法,比如在腔内放螺旋位相片直接产生,用计算机得到的位相片产生,用柱面镜或楔形镜产生光学涡旋,此外,在光纤中光涡旋场也能产生。现有的方法所产生的光束直径和光功率一般都很小,只能应用于“光学扳手”,如操控原子、微粒和细胞等。本文研究的一种大口径环形涡旋激光光束的产生和检测方法,可应用于空间(大气)光通信中。 2 实验装置及原理 图1 所示为一螺旋相位板,该相位板的作用是可以使入射光斑产生一个随方位角变化的相位延迟。这种相位板是在高温真空箱中压制而成的,光学系统有效通光孔径为a,相位板的透过率函数可表示为

光电传感器介绍

光电式传感器 1.概述 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光电式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光电传感器是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它是把光信号(红外、可见及紫外光辐射)转变成为电信号的器件。 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电器件作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工作状态的识别等。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新的光电器件不断涌现,特别是CCD图像传感器的诞生,为光电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开创了新的一页。 2.物理特性 2.1外光电效应 2.1.1光子假设 1887年,赫兹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根据普朗克量子假说而进一步提出的光量子,即光子概念,对光电效应研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爱因斯坦光子假说的核心思想是:表面上看起来连续的光波是量子化的。单色光由大量不连续的光子组成。若单色光频率为n,那么每个 光子的能量为E=hv, 动量为。 由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发展成现代光子论(photon theory)的两个基本点是:

(1) 光是由一颗一颗的光子组成的光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 hv,动量 为。由N个光子组成的光子流,能量为N hv。 (2)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即是每个光子与物质中的微观粒子相互作用。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约束得最不紧的电子在离开金属面时具有最大的初动 能,所以对于电子应有: 2.2 内光电效应 光电传感器通常是指能敏感到由紫外线到红外线光的光能量,并能将光能转化成电信号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基于一些物质的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当具有一定能量E的光子投射到某些物质的表面时,具有辐射能量的微粒将透过受光的表面层,赋予这些物质的电子以附加能量,或者改变物质的电阻大小,或者使其产生电动势,导致与其相连接的闭合回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光—电转换过程。在光线作用下能使物体电阻率改变的称为内光电效应。属于内光电效应的光电转换元件有光敏电阻以及由光敏电阻制成的光导管等。 2.2.1光电导效应 光照变化引起半导体材料电导变化的现象称光电导效应(又称为光电效应、光敏效应),即光电导效应是光照射到某些物体上后,引起其电性能变化的一类光致电改变现象的总称。当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时,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使非传导态电子变为传导态电子,引起载流子浓度增大,因而导致材料电导率增大。在光线作用下,对于半导体材料吸收了入射光子能量,若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就激发出电子-空穴对,使载流子浓度增加,半导体的导电性增加,阻值减低,这种现象称为光电导效应。光敏电阻就是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

涡旋光-Matlab

基于Matlab的涡旋光干涉场计算机模拟 摘要: 涡旋光束是具有连续螺旋状相位的光束,即光束的波阵面是旋涡状的,具有奇异性,其光束的中心是一个暗核,此处的光强为零,相位无法确定。对于光学涡旋,特别是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光学涡旋,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获得实验上难以准确测量干涉场分布。本文利用Matlab模拟不同拓扑荷值的涡旋光的产生,以及不同拓扑荷值涡旋光与平面光,球面光的干涉,给出了相应的干涉图样。 引言: 利用波动方程对波的传输行为进行描述时,方程的解常常具有奇点,表明波在这些地方发生了突变。当光波的相位存在无法定义的奇点且奇点处光强为零时,光波相位围绕该奇点沿垂直于传播方向呈螺旋型分布,将会形成光学涡旋。由于光学涡旋独特的相位和强度分布及新颖的拓扑特性使之可以产生较大的轨道角动量。从而在光学操控、数据存储、光学开关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光学涡旋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目前,主要产生涡旋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模式转化法、螺旋相位板法、计算全息法等。本文主要是从计算机数值模拟入手,把复杂的涡旋光产生机理以及与不同特殊光束的干涉场用图像的方法表现出来。为后续的实验验证做理论准备,以及计算全息产生涡旋光的方法提供理论方法。 2涡旋光的产生 涡旋场相位的表达是在柱坐标系r,θ,z中进行的,m为拓扑荷,z为传播距离。对于拓扑荷为m的光学涡旋,可以表示成: Ψl r→=U r,z exp??mθexp???kz=u r→+?ν r→ ?kz为相位因子,k是波数,U r,z表示振幅分布。 分析上式可以发现,涡旋场的相位分布是由光束的相位因子exp??mθ决定的,沿着光涡旋 的传播方向会形成螺旋波前的结构。并且绕涡旋中心(即奇点)运动一周,相位会改变2πm,奇点的形成是由于光线汇聚进行干涉相消最终形成暗中空的结构,此时奇点处光场的强度为零,所形成的光涡旋的位置可令上式中的实部、虚部均为零求得。在具体的函数表述中可分别令复合场振幅的实、虚部为零列方程组进而能够确定奇点的具体位置。 下图为不同拓扑和值光学的结构图: 3涡旋光与平面光的干涉

光学论文

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120131326 刘玉光 浅谈光学概论 【简介】光学已成为为现代科研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光学只研究可见光,现代光学已扩展到对全波段电磁波的研究。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物理学中,电磁波由电动力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同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需要用量子力学表达。光学将成为今后光学工程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英文译文】Optical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ntents for the 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traditional optical only research visible light, and modern optical already expanded to whole wavelength electromagnetic wave of research. Light is an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physics, electromagnetic wave by electrodynamics of maxwell's equations describ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light has wave-particle duality, need to use the quantum mechanics expression. Optical will become future opt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of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关键词】光学、现代科技、应用、研究、历史、前景 【正文】 一、光学简介 在早期,主要是基于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拓宽人的视觉能力,建立了以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光谱仪和干涉仪等为典型产品的光学仪器工业。这些技术和工业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世纪中叶,产生了全息术和以傅里叶光学为基础的光学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特别是六十年代初第一台激光器的问世,实现了高亮度和高时一空相干度的光源,使光子不仅成为了信息的相干载体而且成为了能量的有效载体,随着激光技,本和光电子技术的崛起,光学工程已发展为光学为主的,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新兴学科分支,如激光技术、光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电子和光子技术、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弱光与红外热成像技术、光电测量、光纤光学、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仪器及器件、光学遥感技术以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这些分支不仅使光学工程产生了质上的跃变,而且推动建立了一个规模迅速扩大的前所未有的现代光学产业和光电子产业。 近些年来,在一些重要的领域,信息载体正在由电磁波段扩展到光波段,从而使现代光学产业的主体集中在光信息获取、传输、处理、记录、存储、显示和传感等的光电信息产业上。这些产业一般具有数字化、集成化和微结构化等技术特征。在传统的光学系统经不断地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仍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对集传感、处理和执行功能于一体的微光学系统的研究和开拓光子在信息科学中作用的研究,将成为今后光学工程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光学膜简介

光学膜会议纪要 一、冰箱面板膜IMD膜 该膜为三层结构,将薄膜放入注射成型模腔内,使薄膜紧贴注射的塑料外面热熔合,形成光洁漂亮的面板。 二、隔热膜 对基膜的要求是高透光率和低雾度,涂布后绝对不能有划痕。在PET上涂布隔热涂层后贴在汽车窗和建筑玻璃上用于吸收、反射近红外线(波长600~2300纳米),起隔热防爆作用。 结构是36μm隔热膜和23μm离型膜,揭去离型膜后直接贴在玻璃上。 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 ⑴、干法:以美国3M为代表,先在PET薄膜表层涂防刮伤层,再真空溅射吸收、反射近红外线材料(共7种材料) ⑵、湿法:以美国龙膜为代表,将纳米分散的材料一次性涂在PET 薄膜上。主要成分氧化锆、氧化铟锡。 湿法是DOCRIV推销的技术。 DOCRIV在中恒合作生产了隔热膜PET基膜,雾度0.8%,在保定乐凯进行涂布,据DOCRIV介绍说隔热效果和美国龙膜效果相当。但存在的问题是①采用的是微凹版涂布,不能保证无划痕;②空气净化程度达不到要求。 热隔膜结构:

隔热防雾膜——既隔热又防雾 三、光学膜 1、IMO膜触摸屏膜 在PET薄膜表面涂布上抗划伤、抗静电(106~108Ω)涂层,背面真空溅射导电膜(共三层,且透明),再在导电层上印刷电路,再蚀出多余的导电层。 目前IMO只用日本生产,技术封锁。对基膜的要求非常高,雾度≤1%,透光率≥92%,厚度平整性非常高,175μm,宽度125cm。 在基膜达不到要求下,可以用作液晶屏保护膜(不加导电层)。2、光扩散膜 主要功能是提升光线亮度,并将导光板射出之光线柔散化,提供均匀的面光源;通常做法是在PET基材上,涂布光学粒子颗粒/玻璃微珠。扩散膜是通过在光学膜片材料上的微细颗粒(beads)实现光的扩散。 扩散膜要求颗粒涂布均匀,颗粒不能脱落,目前合肥乐凯生产光扩散膜,但在颗粒脱落上还未很好解决。

(整理)光学材料讲稿

光学材料 一、引言 光充满着整个宇宙,各种星体都在发光:远红外光、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以及X射线等。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整天都在和光打交道,白天靠日光,黑夜靠灯光,夜间在野外可能还要靠星光定方向。要利用光,就要创造工具,就要有制造工具的材料—光学材料。 自然界中存在一些天然或合成的光学材料,如我国的夜明珠、发光壁;印度的蛇眼石、叙利亚的孔雀暖玉等。这些材料具有奇异的发光现象,能在无光的环境下放出各种色泽的晶莹光辉。由于这些光学材料稀有,因而被视为人间珍宝,其主要作用成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研究了光的传播规律,接着出现了最古老的光学材料—青铜反光镜。17世纪,瑞士人纪南成功地熔制出光学玻璃,主要用于天文望远镜。随后,欧洲出现了望远镜和三色棱镜,人工制造的光学玻璃成为主要光学材料。19世纪和20世纪初是世界光学工业形成的主要时代,以望远镜(包括天文望远镜和军用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以及物理光学仪器(包括很多种医用光学仪器)四大类为主体,建立了光学工业。 如今,光学材料已经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如果眼睛发生了病变,只能看清近处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称近视),或者只能看清远处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称远视),达就需要配戴眼镜来进行校正。戴上眼镜后,入射光线先经过眼镜片发散(或会聚)后再进入人眼水晶体,就能使景物上的光线正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于是,一副直径5厘米左右的光学眼镜片就能消除眼疾给人带来的苦恼。现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人类文化生活等需要使用显微镜、望远镜、经纬仪、照相机、摄像机等各种光学仪器,核心部分都是由光学材料制造的光学零件。所以,光学材料已经成为人们社会必不可少的功能材料之一。 光学材料是传输光线的材料,这些材料以折射、反射和透射的方式,改变光线的方向、强度和位相,使光线按预定要求传输,也可吸收或透过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而改变光线的光谱成分。光学材料主要包括光纤材料、发光材料、红外材料、激光材料和光色材料等。光纤材料已在信息材料中介绍,这里主要介绍余下的几种光学材料。 二、发光材料 2.1、发光现象 发光是物质将某种方式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光辐射的过程,是热辐射之外的另一种辐射现象。光子是固体中的电子在受激高能态返回较低能态时发射出来的。当发出光子的能量在1.8-3.1eV时,便是可见光。要使材料发光所需吸收的能量可从较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如紫外光)中得到,也可从高能电子或热能、机械能和化学能中得到。 发光材料是指吸收光照,然后转化为光的材料。发光材料的晶格要具有结构缺陷或杂质缺陷,材料才具有发光性能。结构缺陷是晶格间的空位等晶格缺陷,由其引起的发光称为自激活发光。所以制备发光材料采用合适的基质十分重要。如果在基质材料中有选择地掺入微量杂质在晶格中形成杂质缺陷,由其引起的发光叫激活发光,掺入的微量杂质一般都充当发光中心,称为激活剂。得到实际应用的发光材

FBG光学传感器简介

FBG光学传感器简介 近几十年以来,电气传感器一直作为测量物理与机械现象的标准设备发挥 着它的作用。尽管它们在测试测量中无处不在,但作为电气化的设备,他们有 着与生俱来的缺陷,例如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容易受电磁噪声的干扰等等。这些缺陷会造成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中,电气传感器的使用变得相当具有挑 战性,甚至完全不适用。光纤光学传感器就是针对这些应用挑战极好的解决方法,使用光束代替电流,而使用标准光纤代替铜线作为传输介质。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光电子学的发展以及光纤通信行业中大量的革新极大地 降低了光学器件的价格,提高了质量。通过调整光学器件行业的经济规模,光 纤传感器和光纤仪器已经从实验室试验研究阶段扩展到了现场实际应用场合, 比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应用等。 光纤传感器简介 从基本原理来看,光纤传感器会根据所测试的外部环境参数的变化来改变其 传播的光波的一个或几个属性,比如强度、相位、偏振状态以及频率等。非固 有型(混合型) 光纤传感器仅仅将光纤作为光波在设备与传感元件之间的传输介质,而固有型光纤传感器则将光纤本身作为传感元件使用。 光纤传感技术的核心是光纤–一条纤细的玻璃线,光波能够在其中心进行传播。光纤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纤芯(core),包层(cladding)和保护层(buffer coating)。其中包层能够将纤芯发出的杂散光波反射回纤芯中,以保证光波在纤芯中具有最低的传输损耗。这个功能的实现原理是纤芯的光折射率比包层的折 射率高,这样光波从纤芯传播到包层的时候会发生全内反射。最外面的保护层 提供保护作用,避免外界环境或外力对光纤造成损坏。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要强 度和保护程序的不同,使用多层保护层。

信息光学简介

信息光学是现代光学前沿阵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光学采用信息学的研究方法来处理光学问题,采用信息传递的观点来研究光学系统,这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下述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物理上可以把一幅光学图象理解为一幅光学信息图。一幅光学图象,是一个两维的光场分布,它可以被看作是两维空间分布序列,信息寓于其中。而信息学处理的电信号可以看作是一个携带着信息的一维时间序列,因此,有可能采用信息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光学系统。 然而,仅仅由于上述原因就把信息学的方法引入光学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光学中可以引入信息学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光学信号通过光学系统的行为及其数学描述与电信号通过信息网络的行为及其数学描述有着极高的相似性。在信息学中,给网络输入一个正弦信号,所得到的输出信号仍是一个正弦波,其频率与输入信号相同,只不过输出波形的幅度和位相(相对于输入信号而言)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与、且仅与输入信号的性质以及网络特点有关。在光学中,一个非相干的光强按正弦分布的物场通过线性光学系统时,所得到的像的光强仍是同一频率的正弦分布,只不过相对于物光而言,像的可见度降低且位相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亦由、且仅由物光的特性和光学系统的特点来决定。很显然,光学系统和网络系统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其数学描述亦有共同点。正因为如此,信息学的观点和方法才有可能被借鉴到光学中来。 信息学的方法被引入光学以后,在光学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诞生了一些崭新的光学信息的处理方法,如模糊图象的改善,特征的识别,信息的抽取、编码、存贮及含有加、减、乘、除、微分等数学运算作用的数据处理,光学信息的全息记录和重现,用频谱改变的观点来处理相干成像系统中的光信息的评价像的质量等。这些方法给沉寂一时的光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信息光学和网络系统理论的相似是以正弦信息为基础的,而实际的物光分布不一定是正弦分布,因此,在信息光学中自然必须引入傅里叶分析方法。用傅里叶分析法可以把一般光学信息分解成正弦信息,或者把一些正弦信息进行傅里叶叠加。把傅里叶分析法引入光学乃是信息光学的一大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空间频谱思想来分析光信息,构成了信息光学的基本特色。 信息光学的基本规律仍然没有超出经典波动理论的范围,它仍然以波动光学原理为基础。信息光学主要是在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用新的方法来处理原来的光学问题,加深对光学的理解。当然如果这些发展只具有理论的意义,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它除了可以使人们从更新的高度来分析和综合光现象并获得新的概念之外,还由此产生了许多应用。例如,引入光学传递函数来进行像质评价,全息术的应用等。

苏州大学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研究情况介绍

苏州大学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研究情况介绍 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VG Optronics)是在苏州大学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的企业,是苏州大学的下属企业。即将于2010年10正式登陆创业板。 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VG Optronics)作为世界上“干涉光刻”、“卷对卷纳米压印”技术的领先者,致力于微纳光学结构制造设备的生产、行业应用以及激光直写光刻技术的研发。产品应用领域包括: 高级印刷包装、微光学应用、Displays、光学防伪、微米与纳米技术、MEMS 以及许多相关领域。 我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研发和制造并举的基于干涉光刻、精密图形化直写、微纳结构压印方面的领军型企业。拥有行业最先进的研发条件、生产设施和一流的人才团队。在微纳光学应用做出开创性工作:在定制化镭射薄膜材料、高端光学防伪器件、微纳光学制造设备和激光干涉光刻设备方面,形成规模化制造能力,成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企业。 我公司的客户包括了全球以微米与纳米技术为研究方向的科技公司,以及在电子、防伪、信息技术和高档印刷包装方面最前沿的企业。 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VG Optronics)是中国从事微纳光学制造、激光图像与全息包装、微光学薄膜产业化领域的技术领先性公司,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定制化镭射转移材料”研发者和制造商。拥有自主研发的激光干涉制版系统,掩膜制造设备、精密电铸制版系统,精密镭射图形模压,薄膜PMMA 涂层涂布,薄膜真空镀膜(金属化、介质),UV 纳米压印系统和激光转移(复合)纸张的设备。目前,建成的定制化微结构光学薄膜的产能(1500 万平方米/月),通过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产品与业务领域: 1、新型镭射转移材料(膜、纸)规模化与市场推广。 ?定制化镭射薄膜(转移、烫金) ?无缝镭射与光学转移薄膜 ?微纳光学薄膜 2、光学防伪:中国高端安全防伪解决方案提供者。 ?法律证卡系统 ?交通安全系统 ?金融安全系统 3、微纳光学在先进显示与照明:具有表面微纳结构制造设备等完整研发、设计、打样和规模生产。 ?微透镜阵列器件 ?导光薄膜 ?微光学器件 ?LED 照明 4、微纳光学制造装备:自主研发“大型激光制版设备”“高速紫外激光干涉光刻设备”“DMD 并行激光直写系统”“纳米压印设备”拥有行业领先水平的紫外激光光刻/刻蚀设备(自主研发),幅面可达700mmx1000mm。具有检测精密图形微结构的检测条件。 ?图形化制造 ?微纳压印 ?LIGA 维旺科技属于维格光电科技控股的子公司,专注于手机与平板显示关键光学薄膜和材料

光学材料特性

光学材料特性表:

常用光学塑料-聚甲基丙烯甲酯PMMA 密度(kg/m3):(1.17~1.20)×10E3 nD ν:1.49 57.2~57.8 透过率(%):90~92 吸水率(%):0.3~0.4 玻璃化温度:10E5 熔点(或粘流温度):160~200 马丁耐热:68 热变形温度:74~109(4.6 ×10Pa) 68~99(18.5×10Pa) 线膨胀系数:(5~9)×10E-5 计算收缩率(%):1.5~1.8 比热J/kgK:1465 导热系数W/m K:0.167~0.251 燃烧性m/min:慢 耐酸性及对盐溶液的稳定性:出强氧化酸外,对弱碱较稳定 耐碱性:对强碱有侵蚀对弱碱较稳定 耐油性:对动植物油,矿物油稳定 耐有机溶剂性:对芳香族,氯化烃等能溶解,醇类脂肪族无影响日光及耐气候性:紫外透过滤73.5% 常用光学塑料-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密度(kg/m3):(1.12~1.16)×10E3 nD ν:1.533 42.4 透过率(%):90 吸水率(%):0.2 玻璃化温度: 熔点(或粘流温度): 马丁耐热:<60 热变形温度:85~99 (18.5×105Pa) 线膨胀系数:(6~8)×10E-5 计算收缩率(%): 比热J/kgK: 导热系数W/m K:0.125~0.167 燃烧性m/min:慢

耐酸性及对盐溶液的稳定性:除强氧化酸外,对酸盐水均稳定 耐碱性:对强碱有侵蚀,对弱碱较稳定 耐油性:对动植物油,矿物油稳定 耐有机溶剂性:对芳香族,氯化烃等能溶解,醇类脂肪族无影响 日光及耐气候性:紫外透过滤73.5% 常用光学塑料-聚碳酸酯PC 密度(kg/m3):1.2 ×10E3 nD ν:1.586(25) 29.9 透过率(%):80~90 吸水率(%):23CRH50% 0.15 水中0.35 玻璃化温度:149 熔点(或粘流温度):225~250(267) 马丁耐热:116~129 热变形温度:132~141(4.6×105Pa) 132138(18.5×105Pa) 线膨胀系数:6×10-5 计算收缩率(%):0.5~0.7 比热J/kgK:1256 导热系数W/m K:0.193 燃烧性m/min:自熄 耐酸性及对盐溶液的稳定性:强氧化剂有破坏作用,在高于60水中水解,对稀酸,盐,水稳定 耐碱性:强碱溶液,氨和胺类能腐蚀和分解,弱碱影响较轻 耐油性:对动物油和多数烃油及其酯类稳定 耐有机溶剂性:溶于氯化烃和部分酮,酯及芳香烃中,不溶于脂肪族,碳氢化合物,醚和醇类 日光及耐气候性:日光照射微脆化 常用光学塑料-烯丙基二甘碳酸酯CR39 密度(kg/m3):25 1.32×10E3 nD ν:1.498 53.6~57.8 透过率(%):92 吸水率(%):0.2 24h 25 玻璃化温度:

光学涡旋的最佳环带结构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1 光学涡旋的基础知识 (1) 2 常见的光学涡旋产生方法 (2) 2.1 几何光学模式转换法 (2) 2.2 计算全息法 (2) 2.3 螺旋相位板法 (3) 2.4 液晶空间光调制法 (4) 3 最佳环带结构的确定 (4) 3.1 理论分析 (5) 3.2 计算全息图法产生的最佳环带结构 (6) 4 总结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光学涡旋的最佳环带结构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崔雪梅 指导老师 韩玉晶 摘要:本论文对光学涡旋做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几种产生光学涡旋的方法。重点从理论上分析了常 见方法产生涡旋具有次级亮环的原因,提出采用环形全息图有效的消除次级亮环,并通过分析计算 确定了最佳环带结构和涡旋光场拓扑荷之间的关系式,从理论上和实验上验证了最佳环带结构的正 确性和可行性,这在光学微操控、生物医学、粒子分流等众多前沿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光学涡旋;轨道角动量;空间光调制器;螺旋相位波前;傅立叶变换 The optimal structure of optical vortices Student majoring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ui Xue-mei Tutor Han Yu-jing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optical vortex simply, and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for generation of optical vortices. The reason of secondary sub-rings of optical vortices generated by common method was analyzed in theory, the method for suppression the sub-rings by use of annular 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 was propos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optimal annular structure and the topological charge was deduced.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certified the correct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optimal structure. It has wide applications in micro-manipulation, biomedical, particle separation and other fields. Then sum up the generation methods of optical vortex systematic. The reason of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 finally focuses on the best band structure optical wraps the theory research. Optical vortex is a spiral wave with the special light field before structure; it is modern singularities optical important branch. For its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gets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ttention. Keywords: Optical vortices;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Helical wave front; Fourier transform 引言 环绕位相奇点的旋流被称为涡旋,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有涡旋现象,如水漩 涡,大气涡旋等。然而各种物理系统中也有涡旋的存在,如氦超流体的微观结构,超导 体磁通量的量子线等等。同时,涡旋也是任何波现象固有的一种属性。光是电磁波的一 种其中也存在涡旋,当平面波中存在着类似于晶体的“螺旋式缺陷”时,波前会绕在传 播方向上的一条线以螺旋方式旋转,形成螺旋形的波前,这非常类似于流体中的涡旋现 象,所以这类光波被称作“光学涡旋”(Optical Vortices ,简称OV )。 光学涡旋[1]是一种具有螺旋型波前结构的特殊光场,是现代奇点光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近年来在光学微操纵、光学信息传输、非线性光学、激光光学、微粒波导、生物医 学、原子光学和分子光学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其中光学涡旋一个最重要的特性是 具有确定的光子轨道角动量。 1 光学涡旋的基础知识 光学涡旋的特点就是具有螺旋型相位分布[2],任意一个涡旋光束的相位都包含 exp(il θ)相位因子,l 为拓扑荷,通常为整数。当光波沿z 轴传播时,拓扑荷为l 的光学 涡旋场可以简单的表述为: )exp()exp(),,(),,(0ikz il z r E z r E -=θθθ (1.1) 其中,E 0(r,θ,z )为光场在z 处的振幅分布。根据公式(1.1)可以看出,光学涡旋场的相位分 布是由相位因子exp (il θ)决定的,即沿光束传播方向横截面上,当环绕涡旋中心一周, 光学涡旋场的相位改变2l π,在螺旋相位的中心就会有一个相位奇点,由于螺旋相位波

激光物理学

第一章激光的基本概念 §1.1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1.相干时间 2.相干面积 3.相干体积 §1.2光波模式和光子状态 1.光波模式 2.光子及其状态 §1.3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过程(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2.爱因斯坦系数间的关系 3.光子简并度 4.激光器与起振条件 第二章腔模理论的一般问题 §2.1变换矩阵 1.变换矩阵的基本性质 2.变换矩阵各元素的意义 §2.2腔的稳定性问题 1.稳定性条件 2.等效方法 §2.3腔的本征模式 §2.4腔的损耗 1. 平均单程损耗因子 2.光子在腔内平均寿命 3.无源谐振腔的品质因数Q 4.本征振荡模式带宽 第三章稳定球面腔 §3.1共焦腔的振荡模 §3.2光斑尺寸和等价共焦腔 §3.3衍射损耗及横模选择 §3.4谐振频率,模体积和远场发散角第四章高斯光束 §4.1 厄米高斯光束和拉盖尔高斯光束§4.2 高斯光束的q参数 第五章非稳定腔 §5.1 非稳定腔的谐振模 §5.2 几何放大率和功率损耗率 §5.3 单端输出虚共焦腔的设计 第六章电磁场和物质相互作用 §6.1 线性函数 1. 定义 2.自然加宽和碰撞加宽N 3. 多普勒加宽

4. 综合加宽 §6.2 速率方程组 1.三能级系统 2.四能级系统 第七章增益饱和与光放大 §7.1 发射截面和吸收截面 §7.2 小信号增益系数 §7.3 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饱和 1. 反转集居数的饱和 2. 均匀加宽大信号增益系数 §7.4 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饱和 1. 加宽大信号增益系数 2. 强光作用下弱光的增益系数 第八章激光振荡理论 §8.1激光器的振荡阈值,阈值反转集居数密度 §8.2连续激光器或长脉冲激光器的阈值泵浦功率§8.3多模激光器 §8.4 频率牵引 第九章激光的半经典理论 §9.1处理方法 §9.2 密度矩阵 1.定义 2.性质 §9.3 集居数运动方程迭代解 1. 静止原子的单模理论 2. 运动原子的单模理论 3. 静止原子的多模理论 4. 环形激光器 5. 塞曼激光器 第十章激光的量子理论 §10.1 辐射场的量子化 §10.2 相干态 §10.3 相干态的几个性质 §10.4 约化密度矩阵 §10.5 原子和辐射场的相干作用 §10.6 主方程 §10.7 振荡阈值和增益饱和 §10.8 光子统计 §10.9 内禀线宽 §10.10 激光场的光强涨落 第十一章相干光学瞬态效应 §11.1 二能级系统和辐射场相互作用 §11.2 相干瞬态光学过程 §11.3 相干双光子过程

八年级物理反射光学作图

光学作图 1、作出电光源S 在平面镜中的所成的像 S ' 2、作出光源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B A '' 3 4、根据物体AB 及其像 B A ''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5、读出上图所示的时钟在平面镜中的时刻分别是 __________ 6、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 ,1S 是 S 在镜中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2S ,试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7、在下列反射现象中根据入射光线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S S A B A B A B A B B C A 1 S

8、作出下列反射现象中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平面镜; 13、作出点光源S 通过平面镜照亮A 点的光路; 14、作出点光源A 照亮B 点的所有光路; 15、已知点光源S 及其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 ',入射光线SA ,作出平面镜并把光路补充完整; 16 、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光源S 及其像点S ',并把光路补充完整; 17 、作出点光源S 通过平面镜MN S A S A A B S A S 'M N M S 光 屏

18、完成下列光路。 19、如图1,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标出折射角的位置; 20、如图2所示,已知一条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1、如图3所示,完成光通过玻璃的大致光路; 25、如图7所示,A O'是光线AO的折射光线,在图中大致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 一、凸透镜的特殊光线: (1)过光心不改向(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2)平轴光线必过焦(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的焦点上); 水 空气空气 1 图 3 图 B

TFTLCD光学膜介绍

一、光学薄膜简介 1、光学薄膜的定义 光学薄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精密及光学设备、显示器设备到日常生活中的光学薄膜应用;比方说,平时戴的眼镜、数码相机、各式家电用品,或者是钞票上的防伪技术,皆能被称之为光学薄膜技术应用之延伸。倘若没有光学薄膜技术作为发展基础,近代光电、通讯或是镭射技术将无法有所进展,这也显示出光学薄膜技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性。 光学薄膜系指在光学元件或独立基板上,制镀上或涂布一层或多层介电质膜或金属膜或这两类膜的组合,以改变光波之传递特性,包括光的透射、反射、吸收、散射、偏振及相位改变。故经由适当设计可以调变不同波段元件表面之穿透率及反射率,亦可以使不同偏振平面的光具有不同的特性。 一般来说,光学薄膜的生产方式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的生产工艺。所谓的干式就是没有液体出现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例如真空蒸镀是在一真空环境中,以电能加热固体原物料,经升华成气体后附着在一个固体基材的表面上,完成涂布加工。日常生活中所看到装饰用的金色、银色或具金属质感的包装膜,就是以干式涂布方式制造的产品。但是在实际量产的考虑下,干式涂布运用的范围小于湿式涂布。湿式涂布一般的做法是把具有各种功能的成分混合成液态涂料,以不同的加工方式涂布在基材上,然后使液态涂料干燥固化做成产品。在本文中仅讨论湿式涂布技术的光学薄膜产业。 2、光学薄膜种类 光学薄膜根据其用途分类、特性与应用可分为:反射膜、增透膜/减反射膜、滤光片、偏光片/偏光膜、补偿膜/相位差板、配向膜、扩散膜/片、增亮膜/棱镜片/聚光片、遮光膜/黑白胶等。相关衍生的种类有光学级保护膜、窗膜等。 2.1、反射膜 反射膜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属反射膜,一类是全电介质反射膜。此外,还有将两者结合的金属电介质反射膜,功能是增加光学表面的反射率。 一般金属都具有较大的消光系数。当光束由空气入射到金属表面时,进入金属内的光振幅迅速衰减,使得进入金属内部的光能相应减少,而反射光能增加。消光系数越大,光振幅衰减越迅速,进入金属内部的光能越少,反射率越高。人们总是选择消光系数较大,光学性质较稳定的金属作为金属膜材料。在紫外区常用的金属薄材料是铝,在可见光区常用铝和银,在红外区常用金、银和铜,此外,铬和铂也常作一些特种薄膜的膜料。由于铝、银、铜等材料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而降低性能,所以必须用电介质膜加以保护。常用的保护膜材料有一氧化硅、氟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等。 金属反射膜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工作的波长范围宽;缺点是光损大,反射率不可能很高。为了使金属反射膜的反射率进一步提高,可以在膜的外侧加镀几层一定厚度的电介质层,组成金属电介质反射膜。需要指出的是,金属电介质射膜增加了某一波长(或者某一波区)的反射率,却破坏了金属膜中性反射的特点。 全电介质反射膜是建立在多光束干涉基础上的。与增透膜相反,在光学表面上镀一层折射率高于基体材料的薄膜,就可以增加光学表面的反射率。最简单的多层反射是由高、低折射率的二种材料交替蒸镀而成的,每层膜的光学厚度为某一波长的四分一。在这种条件下,参加叠加的各界面上的反射光矢量,振动方向相同。合成振幅随着薄膜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铝箔反射膜Dike铝箔隔热卷材,又称阻隔膜、隔热膜、隔热箔、拔热膜、反射膜等。由铝箔贴面+聚乙烯薄膜+纤维编织物+金属涂膜通过热熔胶层压而成,铝箔卷材具有隔热保

_波动光学_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_文汝红

“波动光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文汝红 (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336000) 摘 要:探讨了波动光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制作双语多媒体课件实施双语教学,总结得出: 双语的比例应该视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通过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 学手段,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波动光学双语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 (2011)12-0172-03 双语教学,是指利用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讲授学科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保证学科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能锻炼英语思维、交流的习惯,掌握专业术语,为将来能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作好准备。双语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利用国内国际名校的远程教育资源,直接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科技,更好地从事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胸怀全球化精神,具备国际化视野,拥有更强的国际合作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多次号召高校推动双语教学建设 [1][2]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各高校认真积极进行双语教学 的试点和建设。为此,我校也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1波动光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 必要性。波动光学是光信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承前启后,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得好对以后有较大的帮助。 其次,波动光学的经典著作大部分是用英文写的,而且我国的光学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英美等国的研究始终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参考国外资料的频率比国内资料的频率要高很多,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应用也大部分是用英文发布的。再次,光学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专业术语的表述和理解中英文比较一致。因此,双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自如地阅读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能撰写学科方面的英文文章,有获取学科相关信息的能力,能为今后进一步从事相关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很好的英语基础。1.2可行性。波动光学是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经过中学五年物理和一年大学物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了较系统的物理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波动光学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学习了一年的高等数学,使学生具有了利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再次,近十年的英语学习,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将会促进学生对英文表达的内容的理解。最后,有一支团结合作、年富力强的教师团队,团队的每一位教师都受过研究生及以上教育,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而且都有 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这为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鉴于此,对光信息专业的波动光学课程开展了双语教学探索。 2双语教学的实践及与单语教学的比较2.1 教材的选择和课件的制作 教材问题是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既有直接引进的英语原版教材,又有国内自编和翻译的教材。原版教材语言规范,学科内容前沿与国际接轨,但与我国现行的教学体系和大纲可能不符,使用效率较低,自编和翻译的波动光学教材还很难找到。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英语相对较弱,选用外文原版教材亦不适用。基于此,仍选用中文教材,课堂上采用双语多媒体课件,并用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授课。 课件首先是以教材为主线条的,教材是纲,课件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筛选出为大纲服务的素材成为首先要做的工作。综合比较后,选用《Principles of Optics 》(Max Born ;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和《Optical physics 》(S.S.Lips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两本外文教材[3][4],以及《光学》和《物理光学教程》两本中文教材为基础,确定了四章内容。 Chapter 1:light wave ,reflection and diffrac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isotropic dielectrics of light wave Chapter 2:interference of light Chapter 3:diffraction of light Chapter 4:light propagating in crystals and liquid crystals 对每部分内容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Flash 、Matlab 等应用软件做成双语多媒体课件,附中英文字幕,配以中英文语言介绍,尽可能将讲授内容以最易为人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一些需要用抽象思维来考虑的问题,双语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用图片或动画等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在达到专业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2.2教学内容的编排 由于现有的光学教材中都涉及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 · 271·第33卷第12期2011年12月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chun College Vol.33,No.12Dec.2011 * 收稿日期:2011-09-20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XJG -08-14-25)。 作者简介:文汝红(1979-)女,江西萍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超短脉冲激光检测及光电子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