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28]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考核目标

(一)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文学史发展脉络及基本规律的能力。

(二)考察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重要的文学史现象、文学思潮与流派,主要文体的特征及发展演进等的掌握程度及理解、分析能力。

(三)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

1、文学史常识填空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论述题:1题,共20分。

5、综合分析题:5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核内容

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占 50%,唐宋文学占 50%,元明清文学占50%。

(一)先秦文学

1、绪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及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2、上古神话:神话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我国神话的保留情况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诗经》:《诗经》的编定、体制和流传;《诗经》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诗经》在文学中上的地位和影响。

4、先秦叙事散文:叙事散文的发展过程;《尚书》的基本内容;《春秋》的体例与笔法;《左传》的名称、体例及与《春秋》的关系;《左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国语》及《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5、先秦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地位和影响。

6、屈原与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及美人香草意象、形式和语言;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宋玉及其作品的地位及影响;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二)秦汉文学

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及分期。

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的成书、体例及文学成就;李斯的散文;贾谊的政论文;《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3、汉赋:汉赋的特征及繁荣原因;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的题材内容及艺术表现;汉赋代表作家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及其他赋家的创作及在赋史上的贡献。

4、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家世生平与《史记》的成书;《史记》的体例与思想内容;《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风格特征;《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5、两汉乐府诗:乐府与乐府诗;汉代乐府诗的分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乐府诗的发展演变。

6、《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汉书》的叙事笔法;《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

7、东汉文人诗:东汉文人诗的主要作家及创作特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情况;乱世与乱世文学;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玄学、佛教对文学的渗透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2、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曹操的文学成就;曹丕的文学贡献;曹植的五言诗成就与特色;建安七子及蔡琰《悲愤诗》;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3、两晋诗坛:太康诗风的特征;陆机、潘岳的文学成就;左思《咏史》诗、郭璞游仙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4、陶渊明:陶渊明的时代、生平与思想性格;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5、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内容及表现手法;北朝民歌内容及表现手法;《西洲曲》、《木兰诗》的特点。

6、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谢灵运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及其地位;鲍照诗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

7、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永明体”的兴起、特点及代表作家;谢朓对山水诗的贡献;沈约在诗史上的贡献;何逊、阴铿的诗歌;齐梁诗人集团;南朝“宫体”诗的特点、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8、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北朝文化与文学;南北文风的交融;庾信的创作分期及诗文成就。

9、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齐梁新变之风;《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10、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编撰及其文学成就。

(四)隋唐五代文学

1、绪论:唐诗繁荣的原因;唐代文学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唐诗坛:贞观诗风及上官体;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文章四友及杜审言的诗歌成就;沈佺期、宋之问与五律的定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3、盛唐的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王昌龄、崔颢等人的作品;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的边塞诗。

4、李白: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七言绝句的特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5、杜甫:杜甫的家世、生平与思想;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杜甫诗的地位及影响。

6、大历诗风: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风;刘长卿与韦应物的诗歌特色;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十才子与李益的边塞诗;大历时期诗歌内容与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

7、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诗歌主张及艺术风格;韩愈诗歌成就与特点;孟郊、贾岛等人的诗歌特点;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特征;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8、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白居易的生平、思想、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特点;《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白居易闲适诗及影响;新乐府运动;元和体。

9、唐代散文:唐代政治变革与文体文风改革的内在联系;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10、唐传奇与俗讲变文:唐传奇的嬗变及其繁荣的原因;唐传奇发展阶段的概貌及代表作品;唐传奇的表现艺术;俗讲与变文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11、晚唐诗歌与李商隐: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题材内容;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李商隐诗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

12、唐五代词: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敦煌曲子词与花间词;温庭筠及韦庄词;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五)宋代文学

1、绪论: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理学与宋代文学的关系;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2、宋初文学: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宋初白体诗、晚唐体诗、西昆体诗歌的特点;欧阳修的诗文革新主张及评价;.欧阳修诗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地位;王安石诗文的风格特点;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等人的创作。

3、北宋前期词:宋初词人对五代词风的因革;范仲淹、张先词对开拓词境的尝试;柳永词的新变。

4、苏轼: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诗歌;苏轼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5、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及演变;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6、北宋中后期词坛:黄庭坚、晁补之的词作;晏几道、秦观、贺铸对晏欧词风的继承与创新;周邦彦词作的艺术特色。

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的词论及其作品;朱淑真的词作;张元干、岳飞等词人及其作品。

8、陆游等中兴诗人:陆游的家世生平、爱国思想、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游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陆游的影响;诚斋体的主要特点;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弃疾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辛词的境界的拓展;辛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的地位和影响;辛派词人。

10、宋末词坛:姜夔及其词作;吴文英及其词作;宋末其他词人。

11、南宋的散文和骈文: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南宋的四六。

12、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宋末英雄诗人与遗民诗人;元好问纪乱诗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

(六)元代文学

1、绪论:元代的社会概况;叙事文学的兴盛;元代文学特征。

2、元杂剧的兴盛:戏曲的起源与杂剧的出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杂剧的体制特点。

3、关汉卿: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个性;关汉卿杂剧创作概况;《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4、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故事的演进;《西厢记》的思想意义、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艺术。

5、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白朴与《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及神仙道化剧;《赵氏孤儿》的传播与影响;《倩女离魂》等元代后期杂剧。

6、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的体制特点与题材特点;《琵琶记》创作意图;《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及艺术成就;四大南戏及其他。

7、元代散曲与诗文:散曲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元代前后期散曲创作概况;马致远、张可久、张养浩等散曲代表作家及作品;元代诗文概况。

(七)明代文学

1、绪论: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2、《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章回体小说的形成与特点;《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主旨;《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影响。

3、《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传》的成书与作者;《水浒传》的主旨;《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水浒传》的影响。

4、《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西游记》的奇幻美与诙谐性;《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5、《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金瓶梅》对世情小说的影响。

6、“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话本与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贡献;三言二拍的时代特征及其意义;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明代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7、明代杂剧:明初杂剧创作;康海、王九思的杂剧创作;徐渭及其《四声猿》。

8、明代传奇:明初传奇概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汤沈之争。

9、汤显祖: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临川四梦;《牡丹亭》的思想意蕴及其成就;汤显祖的地位及影响。

10、明代诗文:明初诗歌与宋濂、刘基的散文;台阁体与茶陵派;明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唐宋派及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与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变革及局限;晚明小品文;明末复社与几社。

(八)清代文学

1、绪论: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2、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遗民诗人;清初古文三大家;钱谦益与虞山诗派;吴伟业及其“梅村体”;陈维崧和阳羡词派,朱彝尊和浙西词派,纳兰词的风格特点;王士禛“神韵说”与康熙诗坛。

3、清初戏曲与南洪北孔:清初吴伟业、尤侗的戏剧创作;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群的创作;李渔风情喜剧;洪昇与《长生殿》;孔尚任与《桃花扇》。

4、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李渔的短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5、《聊斋志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狐鬼世界的建构与内涵;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

6、《儒林外史》:吴敬梓的生平与思想个性;《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7、《红楼梦》: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思想;《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红楼梦》的思想意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艺术;《红楼梦》的影响;红学简史。

8、清中叶文学:袁枚及“性灵派”;桐城派及其流变;骈文的复兴和汪中;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李汝珍与《镜花缘》;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再生缘》及讲唱文学的盛行。

9、晚清文学:西学东渐与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龚自珍的诗文创作内容与特点;黄遵宪与“诗界革命”;曾国藩“湘乡派”与桐城古文的余响;梁启超的新文体;南社诗人与“同光体”诗歌;“清季四大词人”;小说界革命与晚清谴责小说。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袁行霈等编著:《中国文学史》(全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2、朱东润等编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全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考试科目代码:[716]

考试科目名称: 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分析

一、考核目标

1、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

2、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语言理论、艺术理论及文学史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

1、历代诗词曲名篇默写题:2-4小题(视繁简难易具体情况而定,下同),每小题10-5分,共20分。

2、古文标点题:1-2小题,每小题20-10分,共20分。

3、古文语译题:1-2小题,每小题20-10分,共20分。

4、阅读与分析题:1小题,问题设置3-6个,每问10-5分,共30分。

5、赏析与评论题:1小题,命题或自命题专题作文,共6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1、历代诗词曲名篇默写部分(20分)

熟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列诗词曲作品,繁体或简体正确默写,采用倒扣分制。

2、古文标点部分(20分)

能正确运用现行标点符号规则标点繁体古文文献,难度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引文献相当或略高,后者如《左传》、《战国策》等,采用水平考试方式并执行倒扣分制。

3、古文语译部分(20分)

具备良好的古汉语文献今译能力,难度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引文献相当或略高,后者如《史记》、《汉书》等,能识繁用简或繁简自由转换,译语文从字顺,采用水平考试方式并执行倒扣分制。

4、阅读与分析部分(30分)

具备良好的古代各体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能力,相关分析知识背景较宽大且理论化程度较高,能视具体情况折中采取有什么、有什么-如何、有什么-为什么-如何等多种思维形式,难度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引作品相当或略高,后者如《昭明文选》、《李太白集》等,采用水平考试方式并执行要点判分制。

5、赏析与评论部分(60分)

能就给定某一古代作家作品写作命题或自命题专题赏析与评论一篇,要求独立成文、题文相符、赏析精致、评论深刻、逻辑严谨、文从字顺、自成格局且字数达到 2000字左右,

给定作家作品难度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引相当或略高,后者如《昭明文选》、《李太白集》等,采用水平考试方式并执行等级判分制。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袁行霈等编著:《中国文学史》(全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二版。

2、朱东润等编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全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加试)

一、考核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脉络,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础知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批评家和文学观点有比较深入的体会。使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色和价值,加深对祖国文学遗产的认识,提高文学理论水平,文学鉴赏和批评的专业能力,古为今用,返本开新。学习本课程要求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熟悉中国文学批评史各阶段的发展概况,准确阐释名家、名著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主张。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古代文学理论精华吸收运用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和个人审美意识修养中去,实现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4、材料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 1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萌芽期的各种文学主张与学说,重点是儒道两家的文学观。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对后世中国文学批评产生深远影响的儒道两家的文学观点和重点理论命题。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解释古典原著中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述,并用现代文艺学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

(一)儒家的文学观:

1.孔子的文学观。

2.孟子的文学观。

3.荀子的文学观与音乐观。

(二)道家的文学观:

1.老子的文学观。

2.庄子的文学观。

第二章汉代文学批评 1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起重要传承作用的汉代文学理论批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汉儒对先秦诗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各派文学批评在儒家的共同旗帜下斗争的情况。掌握《诗大序》、司马迁、扬雄、王充《论衡》的基本文学观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上述作家著作中的重点文学理论批评言论,并用现代意识给予说明和阐释。

二、考核知识点:

(一)《诗大序》的文学思想。

(二)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三)扬雄的文学观。

(四)王充《论衡》的文学观。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2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要求重点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四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名著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内容、主要理论贡献,以及颜之推《颜氏家训》的文章观。能将上述著作的重点片段译成现代白话文,并用现代意识予以说明和阐释。

二、考核知识点:

(一)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观。

(二)陆机《文赋》的文学观。

(三)南朝文笔说与声律论。

(四)裴子野、萧子显与萧统的文学观。

(五)钟嵘《诗品》的文学观。

(六)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观。

(七)颜之推的文学观。

第四章唐代文学批评 1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唐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唐代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司空图等人的诗论,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理论。能够用现代白话文和现代意识翻译阐释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并能联系文学史实际,认识唐代文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唐初史学家的文学观。

(二)陈子昂和李白的文学观。

(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

(四)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理论。

(五)司空图的诗论。

第五章宋代文学批评 1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宋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高度成熟且向

近代文化转型时期的宋代文论的特点、基本派别和斗争情况。重点掌握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古文理论,程朱理学的文学观,黄庭坚、张戒、陆游、姜夔、严羽等人的诗论。能够用现代白话文和现代意识翻译阐释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二)王安石的文论主张。

(三)苏轼的文学主张。

(四)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五)宋代理学家的文学观。

(六)宋代诗话的文学观。

(七)李清照的词论。

第六章金元文学批评 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金元两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沿袭宋代遗风的金元诗文批评和开启后世戏曲小说批评的金元肇始之作。重点掌握王若虚、元好问等人的诗论,罗烨《醉翁谈录》的话本小说理论。能够翻译简评论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王若虚的《文辨》和《滹南诗话》。

(二)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的文学理论。

(三)小说批评的萌芽。

第七章明代文学批评 1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明代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与小说戏曲高度繁荣、封建正统诗文走向没落的明代文学现实相适应的明代文学批评的特点。重点掌握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诗文理论,明代戏曲理论批评概况,吴江、临川两派斗争及王骥德的《曲律》,李贽、叶昼的小说评点和冯梦龙的通俗小说理论。能够翻译简评上述文论家的重要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明代的正统诗文批评。

1.王世贞的《艺苑卮言》。

2.唐宋派的文学观。

3.公安派的文学观。

(二)明代的戏曲批评:

1. 朱权《太和正音谱》的戏曲理论。

2. 李开先、何良俊、王世贞、徐渭的戏曲主张。

3.李贽的戏曲评点。

4. 吴江派与临川派的论争。

5. 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6. 王骥德《曲律》。

(三)明代的小说批评:

1.历史小说理论。

2.神怪小说理论。

3.李贽、叶昼的小说理论。

4.冯梦龙的通俗小说理论。

第八章清代前中期文学批评 1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清代前中期的文学批评概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封建文化没落、社会新兴力量滋长造成的清代文学批评丰富多彩的特点。重点掌握桐城派古文理论与清初王士祯、叶燮、沈德潜、翁方纲、袁枚等人的诗论,李渔的戏曲理论,金人瑞、曹雪芹等人的小说理论。能够概述和简要评论上述文论家的基本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二)王士祯的“神韵”说。

(三)叶燮《原诗》的理论主张。

(四)沈德潜、翁方纲、袁枚的诗论。

(五)李渔的戏曲理论。

(六)金人瑞的《水浒》评点。

(七)曹雪芹的小说理论。

第九章近代文学批评 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批评史。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对传统文化总结批判以及新思潮叠起给这一时期文学批评带来的新鲜境界。重点掌握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理论,刘熙载《艺概》和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词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理论和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能够概述和简要评论上述文论家的基本理论观点,识记其主要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二)刘熙载《艺概》的词论。

(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四)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

(五)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

一、考核目标

(1)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文学史发展脉络及基本规律的能力。

(2)考察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重要的文学史现象、文学思潮与流派,主要文体的特征及发展演进等的掌握程度及理解、分析能力。

(3)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论述题:1题,共20分。

4、综合分析题:4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核内容

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占 50%,唐宋文学占 50%,元明清文学占50%。

(一)先秦文学

1、绪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及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2、上古神话:神话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我国神话的保留情况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诗经》:《诗经》的编定、体制和流传;《诗经》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诗经》在文学中上的地位和影响。

4、先秦叙事散文:叙事散文的发展过程;《尚书》的基本内容;《春秋》的体例与笔法;《左传》的名称、体例及与《春秋》的关系;《左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国语》及《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5、先秦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地位和影响。

6、屈原与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及美人香草意象、形式和语言;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宋玉及其作品的地位及影响;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二)秦汉文学

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及分期。

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的成书、体例及文学成就;李斯的散文;贾谊的政论文;《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3、汉赋:汉赋的特征及繁荣原因;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的题材内容及艺术表现;汉赋代表作家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及其他赋家的创作及在赋史上的贡献。

4、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家世生平与《史记》的成书;《史记》的体例与思想内容;《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风格特征;《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5、两汉乐府诗:乐府与乐府诗;汉代乐府诗的分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乐府诗的发展演变。

6、《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汉书》的叙事笔法;《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

7、东汉文人诗:东汉文人诗的主要作家及创作特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情况;乱世与乱世文学;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玄学、佛教对文学的渗透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2、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曹操的文学成就;曹丕的文学贡献;曹植的五言诗成就与特色;建安七子及蔡琰《悲愤诗》;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3、两晋诗坛:太康诗风的特征;陆机、潘岳的文学成就;左思《咏史》诗、郭璞游仙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4、陶渊明:陶渊明的时代、生平与思想性格;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5、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内容及表现手法;北朝民歌内容及表现手法;《西洲曲》、《木兰诗》的特点。

6、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谢灵运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及其地位;鲍照诗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

7、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永明体”的兴起、特点及代表作家;谢朓对山水诗的贡献;沈约在诗史上的贡献;何逊、阴铿的诗歌;齐梁诗人集团;南朝“宫体”诗的特点、产生背景及其影响。

8、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北朝文化与文学;南北文风的交融;庾信的创作分期及诗文成就。

9、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齐梁新变之风;《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10、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编撰及其文学成就。

(四)隋唐五代文学

1、绪论:唐诗繁荣的原因;唐代文学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唐诗坛:贞观诗风及上官体;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文章四友及杜审言的诗歌成就;沈佺期、宋之问与五律的定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3、盛唐的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王昌龄、崔颢等人的作品;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的边塞诗。

4、李白: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七言绝句的特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5、杜甫:杜甫的家世、生平与思想;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杜甫诗的地位及影响。

6、大历诗风: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风;刘长卿与韦应物的诗歌特色;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十才子与李益的边塞诗;大历时期诗歌内容与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

7、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诗歌主张及艺术风格;韩愈诗歌成就与特点;孟郊、贾岛等人的诗歌特点;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特征;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8、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白居易的生平、思想、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特点;《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白居易闲适诗及影响;新乐府运动;元和体。

9、唐代散文:唐代政治变革与文体文风改革的内在联系;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10、唐传奇与俗讲变文:唐传奇的嬗变及其繁荣的原因;唐传奇发展阶段的概貌及代表作品;唐传奇的表现艺术;俗讲与变文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11、晚唐诗歌与李商隐: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题材内容;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李商隐诗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

12、唐五代词: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敦煌曲子词与花间词;温庭筠及韦庄词;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五)宋代文学

1、绪论: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理学与宋代文学的关系;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2、宋初文学: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宋初白体诗、晚唐体诗、西昆体诗歌的特点;欧阳修的诗文革新主张及评价;.欧阳修诗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地位;王安石诗文的风格特点;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等人的创作。

3、北宋前期词:宋初词人对五代词风的因革;范仲淹、张先词对开拓词境的尝试;柳永词的新变。

4、苏轼: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诗歌;苏轼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5、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及演变;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6、北宋中后期词坛:黄庭坚、晁补之的词作;晏几道、秦观、贺铸对晏欧词风的继承与创新;周邦彦词作的艺术特色。

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的词论及其作品;朱淑真的词作;张元干、岳飞等词人及其作品。

8、陆游等中兴诗人:陆游的家世生平、爱国思想、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游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陆游的影响;诚斋体的主要特点;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弃疾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辛词的境界的拓展;辛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的地位和影响;辛派词人。

10、宋末词坛:姜夔及其词作;吴文英及其词作;宋末其他词人。

11、南宋的散文和骈文: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南宋的四六。

12、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宋末英雄诗人与遗民诗人;元好问纪乱诗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

(六)元代文学

1、绪论:元代的社会概况;叙事文学的兴盛;元代文学特征。

2、元杂剧的兴盛:戏曲的起源与杂剧的出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杂剧的体制特点。

3、关汉卿: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个性;关汉卿杂剧创作概况;《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4、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故事的演进;《西厢记》的思想意义、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艺术。

5、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白朴与《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及神仙道化剧;《赵氏孤儿》的传播与影响;《倩女离魂》等元代后期杂剧。

6、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的体制特点与题材特点;《琵琶记》创作意图;《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及艺术成就;四大南戏及其他。

7、元代散曲与诗文:散曲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元代前后期散曲创作概况;马致远、张可久、张养浩等散曲代表作家及作品;元代诗文概况。

(七)明代文学

1、绪论: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2、《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章回体小说的形成与特点;《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主旨;《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影响。

3、《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传》的成书与作者;《水浒传》的主旨;《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水浒传》的影响。

4、《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西游记》的奇幻美与诙谐性;《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5、《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金瓶梅》对世情小说的影响。

6、“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话本与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贡献;三言二拍的时代特征及其意义;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明代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7、明代杂剧:明初杂剧创作;康海、王九思的杂剧创作;徐渭及其《四声猿》。

8、明代传奇:明初传奇概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汤沈之争。

9、汤显祖: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临川四梦;《牡丹亭》的思想意蕴及其成就;汤显祖的地位及影响。

10、明代诗文:明初诗歌与宋濂、刘基的散文;台阁体与茶陵派;明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唐宋派及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与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变革及局限;晚明小品文;明末复社与几社。

(八)清代文学

1、绪论: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2、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遗民诗人;清初古文三大家;钱谦益与虞山诗派;吴伟业及其“梅村体”;陈维崧和阳羡词派,朱彝尊和浙西词派,纳兰词的风格特点;王士禛“神韵说”与康熙诗坛。

3、清初戏曲与南洪北孔:清初吴伟业、尤侗的戏剧创作;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群的创作;李渔风情喜剧;洪昇与《长生殿》;孔尚任与《桃花扇》。

4、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李渔的短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5、《聊斋志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狐鬼世界的建构与内涵;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

6、《儒林外史》:吴敬梓的生平与思想个性;《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7、《红楼梦》: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思想;《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红楼梦》的思想意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艺术;《红楼梦》的影响;红学简史。

8、清中叶文学:袁枚及“性灵派”;桐城派及其流变;骈文的复兴和汪中;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李汝珍与《镜花缘》;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再生缘》及讲唱文学的盛行。

9、晚清文学:西学东渐与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龚自珍的诗文创作内容与特点;黄遵宪与“诗界革命”;曾国藩“湘乡派”与桐城古文的余响;梁启超的新文体;南社诗人与“同光体”诗歌;“清季四大词人”;小说界革命与晚清谴责小说。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袁行霈等编著:《中国文学史》(全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2、朱东润等编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全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2014修订)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418003、418004 学分: 3学分、3学分 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85;实验学时:11;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考试目标和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等主要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运用,指学生能较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要求考生能: 1.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2.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 4.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6.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7.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二、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三、神经回路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学说;四、模块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什么是内分泌腺;二、内分泌腺的分类与机能;三、神经-体液调节 要求考生能: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新闻采访实务内容

开座谈会的作用 ●1、可以迅速掌握资料,提高工作效率。 把一些当事人、知情人,以及有关专家集中在一起,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上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记者可以避免单枪匹马地对许多部门逐个进行采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2、可以集思广益,弄清事实真相 有些复杂的问题,单靠个人访问还很难解释原委,但是当“知情人”聚在一起时,问题就会谈得更透彻些,对弄清事实的真相也大有裨益。特别是了解面上的情况或者分析一些没有定论的问题时,运用这种方法比较可行。 ●3、可以全面认识事物,能够及时验证材料 记者可以广泛地听取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全面地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当场请教有关专家、学者,或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从而迅速核实资料的准确性。 记者主持调查座谈会方法和技能 ●1、事先出“安民告示” ●记者要在采访前把座谈的内容、目的和要求告诉对方,以使对方早有准备,保证 活动的有效性。 ●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通常记者应选择两类人员参加:——具有代表性和对某事物持不同意见的人员。这些人员的观点、意见和谈话,能促使记者对某一事物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兼听则明,确保记者思维的正确性。——了解情况、热心支持报道的人员。保证座谈会的活跃和充实。 ●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 每次座谈会以3-7人为宜,使座谈的议题谈得深、谈得透,记者也容易主持。 ●4、不要轻易下结论 调查座谈会上,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甚至发生争执,记者只能因势利导,千万不可轻易表态或作结论。否则,既堵塞言路,破坏采访对象的积极思维和真实看法的表达,又妨害了自己对事物全方位的了解。 ●5、做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记者要善于观察采访对象:观点、语态、细微表情等等。 记者要及时捕捉采访对象:话外之意、弦外之音、难言之隐。 如果记者捕捉到了,要将它们存储在记忆里,待座谈会一结束,再一一作个别、深入的采访,往往就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强化视听功能 ●强化视听功能,就是突出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现场观察的重要意义。 ●现场观察:记者的大脑及五官同时运用、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在客观实际中进 行检验的现场采访形式。 ●观察是用眼睛看,但看不一定就是观察。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 ●观察是比看有着更深思维意蕴的人类认知活动。 ●观察,不仅要看,而且要“察”,要考察、思索、鉴别,要观其形而察其意,知其所以 然。 ●记者要通过观察,了解到真实情况,在纷繁的客观事物中,以敏锐的新闻嗅觉,获得 有价值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并且要向受众进行报道,这是由记者的职业和职责所决定的。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新闻实务写作概述

第一章消息与通讯写作 一、本章知识框架图 消息分类动态消息 评述消息 综合消息 标题的类型多行标题 双行标题 单行标题消息写作 消息头主要有“讯”和“电” 消息的结构写作方法导语导语的类型叙述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 议论型导语 消息躯干 消息结尾结尾方式自然结尾法 拾遗补阙法 卒章见义法 背景类型烘托性背景 说明性背景 揭示性背景 消息与消息的叙事策略时间顺序式结构 通讯写作悬念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 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 语言精准和语言生动的关系 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 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对动态消息个案的分析 对述评消息个案的分析 特点内容的延展性 手法的多样性 效果的多层性 通讯写作分类按报道对象分 按表达方式分 按报道方式分 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 通讯文体主题的确立 通讯文体主题的提炼 通讯文体的表达方式 通讯作品的文本结构结构的多样性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 通讯文体各部分的写作导语的写作 核心段落及其展开 结尾的写作 通讯文体的语言运用 各种类型的通讯写作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 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 二、本章考点与解析 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又被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一)消息写作★★★★ 1、消息 (1)含义:消息,即指新闻体裁的名称,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历来是新闻报道的正宗。 (2)起源:世界上最早的消息雏形是公元前59年的罗马执政官恺撒下令抄发的《每日纪闻》(又称《罗马公报》)上的文告性消息。该体裁的成形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报纸正式问世之后。在中国,“消息”一词始见于《易经·消息卦》。 (3)分类 ①动态消息:最常见的消息,是就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作的最具有时效性的消息。应当抓住动态进行报道,让受众获知最新发展动向——一是关注事实从无到有;二是关注事实的从有到变。 ②评述消息: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关键在于促成“述”和“评”的有机结合。 ③综合消息:带有综合性的报道,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阔的空间范围进行采访基础上的综合。 2、消息的结构与写作方法 (1)标题 ①含义:就是新闻的题目,用以揭示、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常常还起美化版面作用。 ②标题的类型: A多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副题组成 胡锦涛出席美国友好团体午餐会并发表讲话(引题) 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重要支柱(正题)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大纲及参考教材

北师大心理学院2015年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5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考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相关心理学概念、实验与实践结合的深入论述。 四、考试内容 考试分为《心理学导论》、《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五部分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学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 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 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 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 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新闻采编实务第十一讲

新闻采编实务第十一讲

新闻采编实务第十一讲 网络专题的栏目设计 网络专题的内容策划,是针对选定的主题与角度,设计相关的栏目并用合理的结构将它们组织起来,同时选择最合适的手段来表现各个方面的内容。这种策划,最终体现在栏目的设计上。 由于背景资料、相关知识、同类专题等信息内容有一定的模式,因此,栏目策划的重点在核心信息部分。策划是在报道角度的引领下进行,故维度的设置与表现,与角度的选取直接相关。最终形成栏目时,应该通过栏目名称的设计体现出指向性,指向性越明确的栏目,越能体现出事件的特色。 1)以时间为维度: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当前状态、历史背景、未来趋势等方面设置栏目。2)以空间为维度:从地理上划分事件发生或波及地区,将每一个地区作为报道的一个栏目。3)以人物为维度:从事件中的人物命运、人物的感情状态等方面设置栏目。 4)以社会环境为维度:从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社会影响、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设置栏

目。 5)以意见态度为维度:从当事人的态度、相关人物的意见、社会舆论反响、专家的评论等方面设置栏目。 栏目设计的结构方式 在设计栏目时,需要有一种“结构”的思想,即要使栏目之间遵循某种线索或者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随意地将一些材料拼凑在一起。用结构的思路来设计栏目,不仅可以使专题的内容更完整、更有条理,也便于快速地组织起一个专题。 一、平行聚合式 采用得最多的一种栏目结构方式。 总体思路是: 每一个栏目反映主题的一个侧面,多个角度的栏目集成后,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全貌或某个突出的局部。各个栏目之间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顺序是自由的。结构主要的目标是完整地表现主题或某个特定的角度,比较适合信息十分丰富、事件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客观性专题。 二、层层递进式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 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 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 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注意的品质。

北京林业大学727心理学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727心理学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设有心理学学硕,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心理学基础综合,其中727心理学基础综合由院校自主命题,院校给出了大纲和参考书,这为同学复习提供了方向,备考同学可以根据大纲和参考书进行复习,博仁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出727考试大纲便于同学了解。 I考查目标 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心理学基础知识考查普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考查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和能力;心理学学科知识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课程知识的了解与运用。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1.心理学基础知识 包括心理学导论内容,总分约100分,其中普通心理学部分约80分,变态心理学部分约20分。 2.心理学研究方法 包括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内容,总分约100分,其中心理统计与测量约60分,实验心理学约40分。 3.心理学学科知识 包括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三部分内容,总分约100分,每部分约30-40分。 四、试卷题型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 III考查范围 心理学导论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大纲目录-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的基本结构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2.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4.人的心理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特点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研究 1.自然观察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二)相关研究 (三)实验研究 (四)其他研究方法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三)精神分析的研究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 2.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1.什么叫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3.神经冲动的化学回路 (三)神经网络 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一)大脑的结构 (二)大脑的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 2.初级运动区 3.言语区

4.联合区 (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 (四)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第三章感觉 一、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 2.幂定律 二、视觉 (一)视觉的传导机制与中枢机制 1.视觉的传导机制 2.视觉的中枢机制 (二)色觉及其理论 1.什么是颜色 2.色觉理论 (三)几种重要的视觉现象——视觉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 1.视觉对比 2.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3.视觉适应 4.后像 三、听觉 (一)听觉基本现象 1.音高 2.音响 3.声音的掩蔽 (二)音高听觉理论 1.频率理论 2.位置理论 第四章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二、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新闻传播实务

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对新闻传播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是地方政党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媒体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摆阔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主要体现在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编辑方针三个方面。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即一群记者访问同一采访对象,这就是新闻发布会。 新闻标题: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其作用是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接不同的分类标准标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制作方式也多种多样。新闻标题从种类上来分共有9种,即:主题、引题、副题、插题、提要题、边题、尾题、栏目题和通栏题等。依据标题所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分为实题和虚题。实题是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虚题是新闻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 隐性采访: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这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的。这种采访方式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的原来面貌。 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它包含三个要点:1.代表媒体编辑部2.对当前时事和重大问题有所解释、批判及主张3.目的是指导广大受众。 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编者按的目的是画龙点睛,吧新闻报道或文章中最精彩的、结论性的意见点出来,以引起读者注意,提高宣传效果,常常被人们称为阅读报刊的“导游”。主要形式有:1.文前按语,居于文章报道之前。2.文中按语。3.编后,是对新闻报道或文章的一点联想和发挥,用于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 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是编辑人员在选择新闻、修改稿件、制作标题、组织版面时的指导和约束。编辑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凭个人志趣、爱好,随心所欲地处理事务,他要遵照编辑方针的要求来决定取舍、增删、褒贬、扬抑,来把报纸的立场、观点、态度、品格和风貌等,通过版面、标题、新闻、言论、文章、图片等反映、体现出来。编辑方针是办报方针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编辑工作的灵魂。 论述题 怎样选择新闻稿件: 选稿大致有三道程序:一是初选,主要由编辑完成,就是对稿件进行通读和分类。二是复选,主要由版面主编完成,是对初选稿件根据版面要求再做一次挑选。三是定选,主要由编委会完成,定选是对涉及重大问题的报道、重要批评稿件、重要存疑稿件以及对报道后果较难把握的稿件做最后的权衡和选择。选稿的主要依据有两个,一个是编辑方针,一是中心工作。选稿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要“重”。就是分量要重。二是要新,要新鲜。三是要多,数量要多,信息量要大。 怎样修改新闻稿件: 修改稿件的重点是思想内容好、写作技巧差的稿件。修改稿件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订正事实,使稿件所记述的事实达到真实、清楚、准确、科学、统一。二是校正思想政治上的误差。三是修饰词章,要字斟句酌,一字不苟。简称为把好三关——事实关、政治关、文字关。新闻稿件修改的程序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通读全文,分析稿件;二是设计方案,着手修改;三是检查复读,精益求精。新闻稿件修改的方法是新闻分析法。第一,删去无用的非新闻事实和非新闻议论。第二,如果稿件篇幅要短些,那么再删去有用非新闻事实和虽有用但非必须的新闻议论。第三,如果稿件篇幅再短些,那么再依次删去第五重要新闻事实、第四重要新闻事实,并再考虑有无必要保留原先保留下的新闻议论。第四,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新闻稿要求非常简短,最后的处理就是留下第一重要新闻事实,把其他所有东西统统去掉。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doc

0矗絆範乂孳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学院名称(盖章):心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2012年8月15日

《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2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FI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而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 3.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 ) 个案法 (四) 1.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3.心理测验的信效度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人格测验

5.智力测验 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描述统计 2.推论统计 (六)研究屮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知觉组织 1.知觉组织原则 2.形状知觉 3.深度知觉 4.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

贵州师范大学考研717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试) (科目:717普通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基础心理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普通心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任务与对象、人的信息加工、行为调节与控制、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四)试卷样题 1、单选题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A. 詹姆斯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冯特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故本题选D。 2.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 性格的理智特征 C. 性格的情绪特征 D. 性格的意志特征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性格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性格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故本题选ABCD。 3. 简答题: 什么事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答案要点】 (1)定义: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品质: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注意含义及品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时,将注意的含义准确表述出来,然后把注意的四个品质表述出来。此

电视新闻实务答题

《电视新闻实务》(课程代码10542)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一个老记者说,“作为记者,除了睡觉,他的头脑始终在工作”指的是B.记者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热点 2、关于新闻时效性,以下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C ) A.为了时效性可以忽略其他新闻要素 B.新闻时效就是新闻发生时间与记者采访时间的时间差 C.时效性要服从时宜性 D.没有时效性的事件不能够成为新闻 3、对于电视新闻摄像的初学者来说,应该记住(B ) A.内容为形式服务 B.少用推拉摇移,多拍固定镜头 C.多用推拉镜头 D.镜头越多越好 4、斯大林同志在一次谈话中,称新闻记者是社会活动家,他指的是记者哪种能力( D ) A.采访能力 B.写作能力 C.现场发挥能力 D.公关能力 5、服装也是一种非言语传播符号,关于出境着装,应做到(D ) A.全凭个人喜好 B.突出个人气质 C.无论何时都要庄重大方 D.要与采访主题与环境和谐一致 6、有时候为了从群体中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对象,拍摄时应使用哪种镜头(A ) A.推镜头 B.拉镜头 C.摇镜头 D.移镜头 7、“横看成岭侧成峰”是苏轼的诗句,在电视新闻拍摄中,指的是拍摄的什么应不同( A ) A.角度 B.距离 C.景深 D.景别 8、电视新闻的时间和篇幅有限,为深化主题,则应该更加注重( C ) A.时效 B.画面感 C.细节 D.冲击力 9、场记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A ) A.记录拍摄的主要内容、拍摄地点、姓名等 B.写作新闻稿 C.记录采访对象的话 D.参与拍摄与谈话

10、由摄像机运动、镜头组接以及音乐音响等技巧运用形成的节奏称为( B ) A.叙述性节奏 B.造型性节奏 C.声画节奏 D.内容性节奏 11、新闻的生命指的是新闻的( A ) A.真实性 B.重要性 C.接近性 D.客观性 12、电视新闻以及专题片的后期包装除了配音,还有(A ) A.字幕 B.剪切镜头 C.配乐 D.编辑 13、被称为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活的晴雨表的是( C ) A.政治新闻 B.经济新闻 C.头条新闻 D.深度报道 14、出版界有句口头禅,买书看皮,读报看题.运用到电视新闻中指的是( C ) A.电视语言 B.节目标题 C.文字上的好导语,画面上的第一个镜头 D.出境记者 15、赵忠祥在《岁月随想》中说,采访提问要像迷路时问了,不能像公堂上的“审贼”,指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要做到(D ) A.把握提问时机 B.以自己为主导 C.善于控制情绪 D.平等待人 16、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作为电视新闻,则应该( D ) A.刻意追求轰动效应 B.直接传达所有事实 C.注重经济效益 D.刻意追求真、善、美 17、画面视野开阔,景物范围大,容量也大,属于拍摄中的( A ) A.远景 B.中景 C.全景 D.近景 18、有些记者习惯坐在屋里想一些东西,再出去找例子验证,这属于(B ) A.有预见性 B.先入为主 C.走捷径 D.新闻敏感 19、电视新闻的文字稿很重要,关于文字稿,应该( B ) A.多用单音词 B.多用双音词 C.多用书面语 D.用多义字 20、电视新闻的同期声除了现场人物采访之外,还包括( D )

2017年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7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脊髓和脑)。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就是通过反射活动实现的。 无条件反射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射。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少数特定的刺激发生反应,具有刻板、固定的性质,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一切学习的基础一切学习的基础,人和动物出生后所学习的一切行为从生理机制上说都是条件反射。 4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引发或加强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抑制是制止或减弱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是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二者性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以保证机体活动的完整和统一。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有了神经过程的扩散,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有了神经过程的集中,才能形成对刺激物的精确反映。 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即为诱导。 6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②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8个体心理包扩: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9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揭示了人心理活动的共性。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10个性心理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