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自查收官 269家企业撤单

IPO自查收官 269家企业撤单
IPO自查收官 269家企业撤单

IPO自查收官269家企业撤单

朱宝琛

2013年06月04日08:18 来源:证券日报手机看新闻

业内人士称,企图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选择退场可以更好地保证上市企业质量,并将有效化解IPO“堰塞湖”压力

666家,这是上周五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沪深两市IPO在审企业的数字。同时,在此次IPO在审企业财务大检查中,有269家企业的最终状态停留在了“终止审查”。在这269家终止审查的企业中,创业板企业有134家,主板和中小板企业共135家。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那些企图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终究不堪严厉的IPO财务核查风暴而选择退场,这可以更好地保证上市企业的质量,同时,也将有效化解IPO“堰塞湖”所带来的压力。

中路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袁志坚表示,从证监会公布万福生科、新大地、天能科技重大造假案以及5月17日证监会宣布对8家上市公司立案调查,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有史以来最重大的整肃运动,这致使IPO撤单项目日渐增多。

“从对这些公司和相关中介机构的处罚,以及保荐机构平安证券设立公开赔偿基金来看,本次处罚力度比以往严厉得多,促使了更多IPO项目慎重撤单。”袁志坚表示。

对此观点,银泰证券资深投资顾问郑虹表示认同。她表示,拟上市企业撤销IPO申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证监会目前对虚假上市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让一部分心存侥幸的企业心里发憷,最终放弃上市的幻想。

“证监会要求IPO企业开展自查工作,这是监管层为上市公司负责、为二级市场负责,更是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使市场形成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郑虹说。她同时表示通过IPO财务核查,那些鱼目混珠的企业已经主动退出,剩下的企业再经过现场抽查,基本上可以保证上市质量。

而在袁志坚看来,撤单企业的增多,无疑是为高悬的IPO堰塞湖消减压力。“如果有关法规继续修改,加大对造假上市责任人的刑事处罚力度,切实改变保荐机构荐而不保或荐而少保的现状,会使IPO秩序更加健康。”袁志坚说。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中国建材、永煤集团、中海信托等一批“准”大盘股,意外地退出了IPO的等候队伍。此外,四闯证监会发审会并且已经成功于2012

年7月过会的神舟电脑最终还是没能跨过财务核查这道坎,倒在了IPO大门之外。

“中国建材撤销材料,实属意外。”一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在他看来,中国建材虽然此前的审核状态是“中止审查”,但是,公司只要按时提交自查报告,那么,成功IPO就应该“问题不大”。因为从以往发行的情况来看,向中国建材这样从H股回归到A股的央企,很少有失败的案例。

此外,或许是受到万福生科、绿大地、新大地等涉农企业被罚的影响,在上周撤回的众多企业中,涉农企业数量就有不少,包括江西万年鑫星农牧、上海奕方农业科技、湖北银丰棉花、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福建连城兰花和安徽皖垦种业等6家。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申请终止审查的涉农企业将近30家。

虽然撤回的企业不少,但也有一些此前被“临时搁浅”的企业重新驶入正常航道。在证监会公布的最新申报企业情况表中,中国邮政速递物流、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宁波精达成形装备、北京麒麟网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耐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重新提交了恢复审查申请。根据此前资料,这5家公司原来的审核状态均为“中止审查”。

IPO自查收官撤1/4企业农业与消费类占比最大

彭洁云吕雅琼

2013年06月03日08:1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为时半年的在审IPO财务大核查,以269家企业终止审查的庞大数量而临近尾声。此前900余家的IPO“堰塞湖”已骤降至676家,1/4拟上市企业黯然退场。

“第一阶段创业板是‘重灾区’,除了财务造假,业绩下滑是最大主因。第二阶段则换成了主板、中小板来,其中更是不乏业绩造假和存在上市硬伤的公司。”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迫于近期证监会查处问题公司和保荐机构的铁腕,还有高抽查比例的震慑力,很多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终于“扛不住”了,并以造假问题最为集聚的农业、消费类公司居多。

上周主板中小板51家撤单

与3月底撤单“洪流”集中在创业板不同,本轮终止审查企业多聚集在主板、中小板。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拟IPO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上周新增75家企业终止审查。其中,拟登陆主板、中小板的企业多达51家,占比将近七成。

根据证监会的安排,3月31日是中介机构对各自IPO企业的自查截止日。

数据显示,3月的最后一周,曾有多达76家企业集体撤单,不过当时仍有107

家企业选择延期提交自查报告,补交自查报告的最后期限是5月31日晚9点。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此前称:“如果届时递交自查报告的IPO排队企业不足

10家,证监会将对其全部进行现场检查,如果超过10家,将进行抽查。”证监会5月31日公布的信息显示,已有13家企业补交了自查报告。其中,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等5家企业在最后一周才补交报告。未补交报告的企业通通进入终止审查大名单,其间不乏中国建材和永煤集团等巨型拟IPO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IPO队伍中唯一一家信托公司,中海信托也由于未提交自查报告,由初审环节,直接走向“终止审查”。

中海信托是时隔19年距离IPO最近的信托公司。继1994年1月陕国投A

和安信信托先后在深交所和上交所挂牌上市以来,信托业IPO一直被视为“一块坚冰”。2012年2月,IPO预披露新政正式实施,中海信托进入初审阶段,却就此止步不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海信托退出IPO主要还是受阻于行业原因,监管机构迟迟没有放行信托公司上市,主要是顾虑作为资产管理类公司的信托公司,通过管理资产收取信托报酬的盈利模式是否可以保持持续增长。此外,信托公司上市募集资金投向并不明确。

农业、消费类企业占比最大

统计显示,在上周撤回材料的51家主板、中小板企业中,农业和消费类企业出现大比例撤回。投行人士称,涉农企业大比例撤回,与万福生科、绿大地和

新大地等涉农企业近期的频频出事不无关系。而不少消费类企业因为供应商、经销商繁杂,导致自查时间较长,有问题的公司则都聚集到第二阶段集中撤回。

据统计,上周撤回的涉农企业就有江西万年鑫星农牧、上海奕方农业科技、湖北银丰棉花、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福建连城兰花和安徽皖垦种业6家。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申请终止审查的涉农企业将近30家。

而在撤回材料的消费类企业中,也不乏社会大众熟知的品牌企业,包括富贵鸟、拉夏贝尔、江苏云蝠、宁波凯信等服饰公司,千禧之星珠宝、艺华珠宝等珠宝首饰公司,顺峰饮食酒店集团、北京嘉和一品企业管理等餐饮企业。

也有不少公司曾存在“前科”,千禧之星珠宝就曾在2011年11月上会被否。河北养元智汇饮品于2011年5月被“取消审核”,曲靖博浩生物科技2010年11月首次冲击创业板,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落实”而“临阵脱逃”。而福建归真堂药业因为活熊取胆的争议而一直处于审核停滞状态,此番也终于退出IPO申请行列。更值得一提的是,神舟电脑第四次IPO闯关折戟,也因不能按时提交自查报告而遭终止审查。

证监会:IPO财务第二轮自查报告结束2013年06月01日11:53 来源:钱江晚报

证监会昨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今年前3个月,有124家企业撤单,4月以来又有97家,IPO大陆上市排队企业一下子就减少了221家,而去年全年的撤单一共才60多家,今年前5个月的撤单量已经是去年的3倍以上。

证监会同时宣布新一届发审委换届完成,15届发审委正式成立。发言人表示,这是属于例行环节,没有特殊含义。不过市场认为,这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PO重启进程。

证监会还公布今年新一轮券商现场检查已完成。同时,通报了新大地、山西天能科技最新处罚情况。

华锐风电涉嫌虚增收入等问题,正被立案调查,有最新情况将会及时公布。河南证监局正在对雏鹰农牧进行现场检查,地方证监局正对康芝药业进行现场检查,但两个公司均未进入立案调查程序。

针对最近关于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计划调整部委职能,拟将PE/VC的监管职能划并至证监会一事,证监会称该事项属于中编办权责,证监会不便回应。

证监会发言人还表示,近期未批准新设证券公司,也未向大智慧、东方财富等颁发证券资格行政许可。据《证券时报》

(来源:钱江晚报)

5月中企IPO融资额激增 "终止审查"项目或借壳上市

2013年06月03日07:09 来源:国际金融报

由于境内IPO重启时间仍不确定,5月中资企业IPO依旧低迷。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只有两家中资企业实现IPO,上市地均为香港主板,合计融资为28.66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4.33亿美元。

由于4月份没有中资企业上市,所以与3月份相比,上市公司数量持平,融资额却大大提升;而与去年相比,上市个数只有去年同期的1/11,但融资额却高出去年同期融资额的31.6%,主要是因为上市的两家企业银河证券和中石化炼化工程皆为实力雄厚的巨型企业,分别募集资金83.09亿港元、139.44亿港元。

根据私募通统计,截至5月23日,证监会公布的拟IPO企业名单显示,730家排队企业中,有77家企业因尚未递交自查报告而处于“中止审查”状态。按照证监会此前的要求,5月31日是补交自查报告的最后期限。证监会称,截至5月30日,4月份以来有9家公司提交了IPO财务自查报告,97家提交终止审查的申请。

另外,有消息显示,兰亭集势IPO将发行830万股美国存托股(ADS),并预计于今年6月登陆美股市场,加之目前美股市场整体趋好,中资企业赴美上市或将解冻。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尹文宣指出,在目前IPO整体环境低迷、首发上市融资受阻、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VC/PE)退出渠道缺乏的双重压力下,不少“终止审查”的项目转向并购重组之路,拟借壳上市。

一般情况下,如果首发融资渠道畅通,拟上市企业通常不会选择借壳上市,因为借壳上市不像IPO可以立马获得融资,同时还要支付高昂的买壳费用。而在当前状况下,拟上市公司首发融资受阻但仍有融资需求,其VC/PE股东也需要寻求退出渠道,因此寻求以并购重组方式借壳上市成为部分拟上市企业的现实选择(来源:国际金融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