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设计艺术赏析

外国设计艺术赏析

————论欧洲古典时期的建筑

姓名:冯如保班级:112131A 学号:039 得分_______ 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艺术史上的古典时期,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永恒的丰碑。在建筑艺术领域内,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设计风格又有着较大的不同。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指出:“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如果说欣赏古希腊建筑像幽静的小夜曲,那么古罗马建筑则像是富丽堂皇的交响乐。

关键词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柱式

中图分类号 J59 文献标识码 E

The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art design on theconstruction of European classicalperiod

Feng Ru—bao Abestract Greek and ancient Rome is the classical period of Western art history, is two eternal monument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culture.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art, ancient Greece and ancient Rome architectural style has great different. Italy architect Bruno Zei in his "architectural space theory" pointed out: "the Greek = beautiful age, a symbol of passion surging meditation in the rest; Rome = force and the luxury of time." If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ancient Greek architecture like quiet serenade, then the architecture of ancient Rome is like a magnificent symphony.

Key words In ancient Greece;Ancient Rome; Building; Column

1、古希腊建筑

1.1古希腊建筑史发展简介

公元前11世纪,继爱琴海文明被湮没了三四百年后,在地中海地区出现了许多氏族国家,他们相互并吞、向外移民。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海岸、爱琴海诸岛以及西西里、黑海的广大地区形成了30余个城邦式的奴隶制国家,他们便是历史上的古代希腊。然而这些国家从未真正的统一过,只是地中海将各地联系起来,频繁的海上贸易发展了经济,使得各个地域的文化得以交流、融合。而充斥在这些文明之间的一次次无声的宣战,使得古希腊在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的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1.2 古希腊建筑过程及特点

古希腊建筑设计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纪念性建筑形成的古风时期;公元前5世纪,纪念性建筑成熟、古希腊本土建筑繁荣昌盛的古典时期;公元前4世纪-前1世纪,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到西亚北非地区并与当地传统相融合的希腊化时期。古希腊建筑设计遵循适当的数学比例,注重尺度原则和秩序完美,设计风格庄重典雅、精致和谐,反映出朴素的、群众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开创了欧洲建筑设计艺术的先河。从现存的神殿、剧场、竞技场等古希腊建筑遗迹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特点:第一:古希腊建筑中最大最漂亮的就是神殿,这与古希腊人的宗教观念息息相关。古希

腊早期神殿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逐步演变为由四根圆柱组成的前门廊形式,再后来又发展到前后门廊形式,公元前6世纪前后发展成为神殿平面呈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设厅堂、大殿,四周均采用柱廊环绕的环柱式,古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设计形式定型,这种开放的造型结构,使古希腊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增强了建筑整体与局部雕刻设计的艺术美感。[1]

第二:古希腊建筑反映了崇尚人体美与数学比例的设计原则,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的理论时说:“建筑物等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因此,古希腊建筑的比例和规范与其柱式的外在形体风格完全一致,都是以人体比例为尺度,以人体结构规律为根本依据,古希腊的建筑造型设计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具有一种生机盎然的崇尚美。

第三:古希腊的建筑与装饰设计均雕刻化,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设计手法,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漩涡,科林斯柱式柱头上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各个神殿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如帕提农神庙,整个神庙采用希腊最好的白色大理石建成,帕提农的雕刻是辉煌的艺术杰作,东山花上雕刻着雅典娜诞生的故事,西山花上雕刻有波塞顿和雅典娜争夺对雅典的保护权的故事。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装饰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设计艺术,使希腊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与和谐。第四:古希腊建筑除屋架外全部使用石材设计建造,柱子、额枋、檐部的设计手法基本确定了古希腊建筑的外貌,通过长期的推敲改进,古代希腊人设计了一整套做法,定型了多立克式(Doric)、爱奥尼克式(Ionic)、科林斯式(Corinthian)三种主要柱式。多立克柱式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后在希腊各地的神殿中使用,其设计特点是比例较粗壮,开间较小,柱头为简洁的倒圆锥台,柱身收分、有尖棱角的凹槽、卷杀较明显,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较厚重,线脚较少,多为直面,整体视觉追求刚劲、质朴、力量与和谐,具有男性性格;爱奥尼克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设计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的如圆形的涡卷,柱身收分不明显、有小圆面的凹槽,柱基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整体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特征;科林斯柱式是晚期形式,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类似爱奥尼克柱式。这三种柱式是在漫长的摸索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那就是和谐的设计尺度与比例。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设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设计风格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建筑的比例和规范与其柱式的外在形体风格完全一致,都是以人体比例为尺度,以人体结构规律为根本依据,古希腊的建筑造型设计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具有一种生机盎然的崇尚美。

1.3 古希腊建筑对历史的影响

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驱,它通过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载的绘画及雕刻艺术给人以巨大强烈的震撼,它在建筑美学法则、建筑的艺术形式和梁柱的结构方法等方面都成为欧洲建筑的典范,深深地影响了欧洲两千多年的建筑史。在历史上出现的诸多建筑风格中,古希腊建筑艺术达到了典雅和端庄的最高境界。它的建筑形象能深刻而充分地反映人们的崇高理想以及希腊人民对自由、民主与共和的强烈愿望。这种建筑形象已经成为思想的载体,普遍地存在于代表现代西方国家最高全力机构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中。[2]

2、古罗马建筑

2.1古罗马建筑发展史简介

古罗马文明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于公元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67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演变为封建制国家,于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古罗马文化在自身的传统上广泛吸收东方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精华,在罗马帝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对整个人类尤其是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

2.2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首先,在建筑设计方面,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主要是拱券技术),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于公元1—3世纪达到鼎盛。古罗马建筑的设计类型十分广泛,有古罗马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广场等公共建筑,住宅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环柱式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楼高的公寓式住宅。古罗马世俗建筑的设计形制相当成熟,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其次,在建筑材料及结构设计方面,古罗马建筑除了使用砖、木、石以外,还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以满足建筑拱卷的需求,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古罗马建筑为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设计了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及拱券平衡技术等一整套复杂的结构体系。公元1世纪中期出现了十字拱,将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柱墩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使空间变得更为开阔宽敞,将多个十字拱与筒形拱、穹窿顶相结合,创造出了更为复杂的内部空间形式,古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形式的典型代表。因此可以说,古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与拱券结构技术和复杂拱顶体系的推广是密不可分的。[4]

最后,在建筑的设计风格及艺术成就方面,古罗马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古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设计领域,丰富了建筑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古罗马建筑创新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第二,古罗马建筑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及组合柱式,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多层建筑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出了柱式与拱券相结合的券柱式与连续券式,形成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与垂直构图形式,实现了结构与装饰的完美结合,如古罗马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第三,古罗马建筑设计的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建筑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主要以公元2世纪初期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为代表。

2.3古罗马五大柱式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式﹐根据新的审美要求和技术条件加以改造和发展。他们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广泛用来建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建筑物﹐并且创造了一种在科林斯柱头上加上爱奥尼柱头的混合式柱式﹐更加华丽。他们改造了希腊多立克柱式﹐并参照伊特鲁里亚人传统发展出塔斯干柱式。这两种柱式差别不大﹐前者檐部保留了希腊多立克柱式的三陇板﹐而后者柱身没有凹槽。爱奥尼柱式变化较小﹐只把柱础改为一个圆盘和一块方板。塔斯干﹑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和混合式﹐被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称为罗马的五种柱式。其风格的差异远比希腊爱奥尼和多立克两种柱式的差异为小﹐因而失去了鲜明性。罗马人创造了新的柱式组合﹐最重要的是券柱式。[5]

2.3.1五种柱式的比较

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里给柱式本身和柱式组合作了相当详细的量的规定﹐用柱身底部的半径作量度单位。他注意到这些规定要根据建筑物大小﹑位置等具体条件作必要的调整。柱式作为基本的建筑造型手段﹐在罗马帝国流行﹐形成统一的罗马建筑风格。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后﹐欧洲大多数地区柱式建筑不再流行。在意大利虽然流风尚存﹐但

细部和组合方式等都不很严格﹐与罗马柱式有很大差别。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柱式,根据新的条件招它大大地加以发展。逐渐形成了五种成熟的柱式。[6]

罗马人与希腊人有所不同 ,希腊人以抽象的思维寻求人与宇宙的和谐 ,并在最能体现意念的艺术中来表现他们的宇宙观念而罗马人似乎没有时间来抒发这种理想主义 ,他们是意志坚强而实际的人,且有敏捷的逻辑头脑 ,擅长制定法律 ,精于工程技术和管理 ,他们所寻求的不是精神上和天国中的理想 ,而是存在于居民环境中活生生的现实。因此,古罗马展示的完全是一幅世俗化,权力化的城市文明画面。古罗马的五柱式鲜明地反映了这些特征。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都是在原来古希腊柱式的基础上进行细微的修改和完善。塔司干柱式是罗马最早的建筑形式 ,它是多立克式的一种更粗短的变体。而混合柱式则是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组合体。

仔细发现可以看到罗马多立克柱式和希腊多立克柱式的不同,罗马多立克柱式增加了柱础,装饰性增强。不仅是多立克柱式,其它几种柱式的装饰性都有所增强,混合柱式更是具有装饰性了。雕刻装饰日趋复杂,柱式趋向华丽,浓密,一方面说明了罗马人审美情趣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古罗马雕刻技艺的提升。但是古罗马柱式失去了是希腊柱式的简洁、典雅和端庄。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后,欧洲大多数地区柱式建筑不再流行。在意大利虽然流风尚存,但细部和组合方式等都不很严格,与罗马柱式有很大差别。[7]

2.4古罗马建筑对历史的影响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重新使用罗马柱式作为基本的建筑造型手段,追求风格的纯正。16世纪下半叶的手法主义,产生了两种潮流。一种是刻意求奇,不惜破坏柱式的结构逻辑来创造新的建筑形象,如螺旋式柱身、断折的额枋、不均匀的开间、成组的柱子等,这种潮流被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继承。另一种是刻意求同,给五种柱式厘订死板的规范,消除古罗马时期普遍存在的变体,作出苛细的量的规定,这种教条化的潮流被17世纪的古典主义建筑继承。巴洛克建筑流行于意大利等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古典主义建筑流行于法国和北美等地。它们都创造了一些新的柱式组合。[8]但二者在个别手法上互有渗透。后来,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响比巴洛克建筑的大。尤其是法国成了欧洲建筑教育的中心以后,教条化的柱式就在欧洲成了主流,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但装饰仍多用巴洛克手法。

结束语:

古希腊与古罗马这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名词,它们各自拥有其相应的兴衰期。古希腊建筑具有简洁典雅的设计风格,大量采用大理石及各种石柱,从流传后世的帕提农神庙和雅典卫城可见一斑。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建筑的设计成就,鼓罗马建筑多采用圆形拱顶的营造方式与科林斯式圆柱。如建于公元前27年的古罗马万神殿,整体形象呈一个巨大的鼓状,建筑风格庄严华美、气势恢宏。总的说来,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对后世西方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育东.《建筑的涵意》.天津大学出版社.

[2] [法]丹纳 .张伟译.《艺术哲学》.北京出版社.

[3]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肖勇章曲李强《中外建筑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章迎尔徐亮蒋巍《西方古典建筑与近现代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 [3]张夫也肇文兵腾晓铂《外国建筑艺术史》湖南大学出版社

[6]徐兴海,从“神本”到“人本”——兼谈西方古典柱式艺术特征[J]滁州学院学报,2009(03).

[7]李金龙《外国古建筑图释》同济大学出版社

[6]陈志华《外国古建筑二十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