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土壤soil: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2.土壤圈pedospere:土壤在地球表面以不连续状态分布于陆地表面,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称为土壤圈

3.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

4.农业 :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5.大气圈aerosphere :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它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越向上空气越稀薄,并逐渐转化为宇宙空间。

6.生物圈 (biosphere) :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

7.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8.土壤学soil science: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9.土壤剖面构造: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10.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

1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地核(Core):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

13.地幔(Mantle):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14.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叫地质营力。

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与过程

1.土粒密度soil particle density :单位容积(不包括土粒间孔隙容积)土粒质量。2.土壤容重 soil bulk density: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质量。

3.土壤孔隙度(孔度)soil porosity: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各种大小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4.孔隙比pore space ratio :孔隙体积/土粒体积

5.质量含水量mass water content: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又称重量含水量6.干土:指在105度条件下烘干24小时的土壤

7.容积含水量volumetric water content即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

8.土壤颗粒soil particle:是指在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及土壤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碎屑物质,它是构成土壤固相的基本组成。

9.单粒single particle :在土壤固相中单个存在的矿质土粒。

10.复粒:compound particle:是指在土壤固相中由多个单粒相互聚集在一起的的矿质土粒。11.当量粒径equivalent diameter :一般与某粒级土壤颗粒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代表土壤颗粒的大小,故称为当量粒径

12.石砾cobble、gravel: 大于2mm的土粒。

13.沙粒sand

14.粉粒silt

15.粘粒clay

16.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

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17.次生矿物secondar mineral: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形成的新矿物。

18.土壤质地soil texture: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

19.蒙金土:土壤上层的质地以砂质为主,透水通气良好,可以迅速的接纳较大的降水量,防止地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下层质地偏粘,起保水托肥作用,减少养分下渗流失,又有回润水分的能力。这种质地剖面即发育小苗又发育老苗,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调节较好,适宜于作物生长,群众称之为“蒙金土”。

20.土壤机械组成mechanical composition :土壤的不同级别颗粒的含量分布。

21.土壤结构 soil structure :土壤颗粒通过不同的堆积方式相互粘结而成土壤结构。

22.土壤结构体 soil structure types:土壤在胶结物(有机质,碳酸钙,氧化铁)的作用下,相互团聚在一起形成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

23.土壤结构性soil structure properties :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空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24.团粒结构grunular structure:是指在腐殖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

25.微团粒microaggregate :是直径小于0.25mm的土壤团聚体

26.水稳性团聚体water stable aggregate:是指土壤结构体经水浸后不立即散开,保持土壤结构体形态不破碎。

27.分散系数dispersive coefficient:为微团聚体分析中的黏粒含量与颗粒分析中的黏粒含量的百分比。

28.结构系数structure coefficient:颗粒分析中的黏粒含量减去微团聚体分析中黏粒含量然后与颗粒分析中黏粒含量的百分比。

29.力稳定性团聚体mechanical stable aggregate:指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致受到完全破坏。

30.生物稳定性团聚体biologic stable aggregate:是指结构体抗拒生物对有机物质分解使土壤结构破坏的能力。

31.当量孔径 equivalent pore diameter: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单位为毫米。

32.非活性孔隙noneffective pore:当量孔径< 0.002 mm的孔隙,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

33.毛管孔隙capillary pore:当量孔径为0.06~0.002 mm的孔隙, 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和细菌可在其中生活。

34.通气孔隙airfilled pore:当量孔径> 0.06 mm的孔隙, 其中> 0.2 mm的粗孔植物的细根可伸入其中;0.2∽0.06 mm的中孔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根毛的栖身地。

35.重量含水量mass water content: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又称为质量含水量。

36.容积含水量volumetric water content: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

37.田间持水量filed capacity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38.凋萎系数(萎蔫系数)wilting coefficient:当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叫萎蔫系数(凋萎系数)。

39.吸湿水hygroscopic water/moisture: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40.吸湿系数hygroscopic coefficient:

41.膜状水film water:土壤颗粒表面上吸附的水分形成水膜,这部分水称为土壤膜状水

42.最大分子持水量maximum molecular moisture-holding capcity:膜状水的最大量,叫最大分子持水量。(包括膜状水和吸湿水)。

43毛管水capillary water: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包括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

44.毛管悬着水capillary suspending water: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

45.毛管水断裂量: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较粗毛管中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出现断

裂,蒸发速率明显降低,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水断裂量。

46.毛管上升水capillary supporting water:在地势低洼地区,地下水位浅,地下水借助毛管作用而上升吸持保存在毛管中的水分。

47.毛管持水量capillary water holding capacity:土壤中毛管上升水的最大量称为毛管持水量。它是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上升水的总和。

48.最大吸湿量: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98%)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

49.土水势soil water potential:土壤水在各种力(土粒的吸附力、毛管力、重力和静水压力等)的作用下,其自由能与相同条件下自由纯水的自由能的差值,称土水势。

50.基质势matrix potential 由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势

51.渗透势osmotioc potential 由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土水势的变化,也成溶质势。

52.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 所有孔隙都充满水的土壤成为饱和土壤,在土壤水饱和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孔隙都充满水,并连续成水柱,土壤水由于受静水压力而产生的土水势变化。

53.重力势gravitaional potential是指由重力作用而引起的土水势变化。

54. PF

55.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oil water characterisitic curve 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同一土样并不是固定的单一曲线。它与测定时土壤处于吸水过程(如渗透过程)或脱水过程(蒸发过程)有关。从饱和点开始逐渐增加土壤水吸力,使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所得的曲线,叫脱水曲线。由干燥点开始,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使土壤水吸力逐渐减小所得的曲线,叫吸水曲线。脱水曲线和吸水曲线是不重合的。同一吸力值可有一个以上的含水量值,说明土壤吸力值与含水量之间并非单值函数,这种现象称滞后现象hysteresis。

56.土壤入渗(soil water infiltration):一般是指水自土表垂直向下进入土壤的过程,但也不排斥如沟灌中水分沿侧向甚至向上进入土壤的过程。

57.土壤水的再分布 (soil water redistribution) :土壤水入渗过程结束后,水在重力和吸力梯度影响下在土壤中向下移动重新分布的过程。

58.潜在蒸发强度 (Soil potential evaporation) :当土壤供水充分时,由大气蒸发能力决定的最大可能蒸发强称为潜在蒸发强度。

59.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由水势引起水由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60.土壤有效水(available soil water):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在田间持水量(1-2万帕)到永久萎蔫系数(150万帕)之间保留在土壤中的水分。

61.土壤水的有效性availability of soil water: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

62.达西定律(Darcy’s law):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土壤水通量与土水势梯度成正比。

63.全蓄水量:土壤为重力水饱和,即土壤全部孔隙(包括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全蓄水量(最大持水量)。

64.有效水最大贮量:(A=F-W)即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当此值最大时,即有效水最大贮量。(全溶水-多余水)。

65.土面蒸发soil surface evaporation: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遗失的现象成为土面蒸发。

66.土壤水分平衡soil water balance:是指对于一定面积和厚度的土体,在一段时间内,其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应等于其来水项与去水项之差,正值表示土壤蓄水量增加,负值表示减小。

67.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土壤从大气中吸收O2,同时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用,称为土壤呼吸。

68.对流,又称质流,mass flow: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的整体流动,它使气流冲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

69.气体扩散diffusion:是指在土壤气体组成中,CO2的浓度高于大气,而O2的浓度低于

大气,在大气浓度梯度的作用下,驱使CO2分子不断从土壤向大气扩散,同时O2的分子不断从大气向土壤扩散。

70.呼吸商RQ respiratory quatient:把土壤中CO2的释放量与O2的消耗量的体积比定义为土壤呼吸商。

71.土壤通气性soil aeration:是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

72.土壤通气量soil air flux: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压力下,进入单位体积土壤中的气体总量(CO2和O2),常用单位是毫升?厘米-2?秒-1。

73.土壤容积热容量heat capacity: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74.土壤导热率 heat conductivity,thermal conductivity:在单位厚度(1厘米)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厘米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λ)。其单位是J.cm-2.s-1.℃-1。

75.土壤热扩散率soil heat diffusivity or soil thermal diffusivity :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76.土壤的Eh :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比,而后者又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氧化压或溶解态氧的浓度,这就直接与土壤通气性相联系。

77.土壤导温率temperature conductivity:单位体积土壤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单位为cm2/s。

78.墒情

79.土壤基质soil matrix :土壤中的固相部分是土壤的骨架。

80.土壤导热率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单位厚度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过单位断面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81.土壤粘结性soil cohesion:土粒之间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能.

82.土壤粘着性soil adhesion 是指土壤在湿润状态下,土壤粘着于其他物体的性能.

83.土壤的可塑性soil plasticity:土壤在湿润状态下,受外力作用塑造成各种形状.当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其性状的性能.

84.下塑限plastic limit: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水分含量

85.上塑限liquid limit:土壤失去可塑性而开始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

86.粘着点sticky point:土壤开始不黏着外物时的含水量,叫黏着点。

87.塑性值plasticity number:上塑限与下塑限含水量之差成为塑性值

88.土壤膨胀soil swelling:是指黏质土壤在吸水时总容积增大的现象。

89.土壤膨压soil swelling pressure:土壤吸水膨胀时所产生的压力

90.土壤收缩soil shrinkage:是指黏质土壤随含水量减少而总容积减小的现象。

91.土壤抗剪性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土粒之间发生相互错动,引起土壤中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产生滑动。土壤抵抗这种滑动的性能,成为土壤的抗剪性。

92.土壤压缩 soil compression:是指土壤在荷载下总容积减小的现象。

93.土壤耕作soil tillage :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内,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加工。

94.土壤硬度soil hardness :是土壤质地、结构、含有机质与腐殖质和含水量等综合反应的一项土壤机械性状。

95.土壤压板:指耕作土壤在降(灌)水后或人、畜、农机具的重力作用下,土壤由松变紧的过程。

96.土壤耕性soil tilth:耕作过程中土壤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及在耕作后土壤外在形态的表现。

97.土壤宜耕期:适于土壤耕作的土壤水分含量所能保持的时间长短.

98.土壤宜耕性soil workability:决定于土壤粘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等物理机械性状。

99.土壤结持性soil consistence :通常将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等综合反映的土壤性状

第三章土壤化学性质与过程

1.土壤胶体soil colloid :土壤中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具有胶体性质的土壤固体颗粒部分.

2.无机胶体soil mineral cloid:主要指土壤黏土矿物clay mineral,包括次生的铝硅酸盐黏土矿物和氧化物,前者是晶体结构,后者一般呈非晶体结构,其中次生铝硅酸盐黏土是组成土壤无机胶体的主要成分。

3.同晶置换ismorphous substitution:在黏土矿物晶体形成过程中,位于四面体或八面体中心的阳离子(Si4+或Al3+)可以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阳离子所替代而晶体构造类型不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同晶替代。

4.1:1型单位晶层: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5.2: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6.2:1:1型单位晶层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7.硅氧四面体:简称四面体。基本结构是由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所构成。其排列方式是3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为底,硅离子位于底部3个氧离子之上的中心低凹处,第四个氧位于硅离子的顶部,恰恰把硅离子盖在氧离子的下面,硅离子位于4个面的中心,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不同的连接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硅酸盐矿物。

8.铝氧八面体:简称八面体其基本结构是由一个铝离子和六个氧离子所构成。六个氧离子排列成两层,每层都有三个氧离子排成三角性。但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错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孔穴内。

9.硅铝铁率:又称“saf值”,土壤颗粒部分SiO2与R2O2分子数之比,以SiO2/R2O2表示.

10.硅铁率:又称“sa值”,土壤颗粒部分SiO2与Al2O2分子数之比,以SiO2/Al2O2表示.

11.有机胶体soil organic colloid :主要指土壤中具有明显胶体特性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12.土壤腐殖质soil humus是土壤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特殊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13.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除未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14.胡敏酸HA :是土壤腐殖物质的一种,是可溶于碱、不可溶于水和酸的,分子量中等的棕黑色的物质,有类多糖、芳香族木质素的衍生物和长链烷基部分组成。

15.有机无机复合胶体organo-mineral complex :有机胶体和矿质胶体通过表面分子缩聚、阳离子桥接及氢键合等作用联结在一起的复合体称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16.内表面internal surface area:一般指膨胀性黏土矿物的晶层之间的表面积和腐殖质分子内部的表面积。

17.外表面 external surface area :指黏土矿物、氧化物和腐殖质分子暴露在外的表面。

18.比表面soil specific surface area:指单位质量土壤颗粒所具有的表面,单位m2/g.

19.双电层diffused double layer:当静电引力与热扩散相平衡时,在带电胶体表面与溶液的界面上,形成了由一层固相表面电荷和一层溶液中相反符号离子所组成的电荷非均匀分布的空间结构,称为双电层

20.净电荷: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通常指净负电荷)。

21.永久电荷permanent charge: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同晶替代作用而产生的电荷。

22.可变电荷variable charge,pH dependent charge:这种电荷的数量和性质随着介质的pH值而改变。

23.决定电位离子层potential determining ion layer:存在于土壤胶体表面,决定着胶体颗粒所吸附的离子电荷种类和电量多少的一层。又称内离子层。

24.补偿电位离子层compensatory ion layer:存在于决定电位离子层外围,与决定电位离子层电荷电位相反,数量相等的一层离子。又称外离子层。

25.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soil absorption:指分子或离子在土壤固相表面富集的过程。

26.阳离子交换作用cation exchange:胶粒扩散层中的阳离子,能与土壤溶液中的其它阳离

子进行交换,对于这种能使相互交换的阳离子,称为交换性阳离子,而这种交换作用叫阳离子交换作用。氢离子,铝离子为致酸离子,土壤胶体吸附的其他阳离子叫盐基离子。

27.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在一定pH值时,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Kg 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即Cmol(+)/Kg.(pH为7的中性盐溶液)

28.土壤盐基饱和度(BSP):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率,叫盐基饱和度

29. 互补离子(陪伴离子) complementary ion:与某种交换性阳离子共存的其他交换性阳离子.

30. 互补离子效应effect of complementary ion:与某种交换性阳离子共存的其他交换性阳离子,又称陪伴离子.对一种离子而言,若其互补离子与胶粒之间的吸附力越大,则越能提高这种离子的有效度.

31.零点电荷ZPC :当土壤溶液处于某一pH时,这时土壤胶体既不带负电荷,也不带正电荷,或者正负电荷数相等,其表面电荷数量为零,这时的pH称为零点电荷。

32.胶核:是胶粒的基本部分,由粘土矿物,含水氧化物和腐殖质等组成。

33.吸附作用:根据物理化学的反应,胶体在溶剂中呈不均一的分布状态,固体颗粒表面的离子浓度与溶液内部不同的现象称为吸附作用

34.土壤的吸收性能:土壤具有吸收保留土壤溶液中的分子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35.土壤缓冲性:就是土壤的pH值在自然条件下,不因土壤酸碱条件的改变而产生激烈的变化。

36.缓冲量soil buffer capacity:指土壤溶液每改变一单位pH值时,所需一定浓度的酸液或碱液量。

37.指示植物:对pH反应非常敏感,只能生长在特定环境下。

38.Na碱化度(ESP):交换性钠离子的数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39.总碱度total alkalinity:是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根,重碳酸根的总量。

40.碱化作用(alkalinization)当土壤碱化度达到一定程度,可溶盐含量较低时,土壤就呈极强的碱性反应,土壤理化性质上发生恶劣变化,称为土壤的“碱化作用

41.活性酸度soil active acidity:由于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离子,所表现的酸度。大小决定于土壤溶液中H离子浓度.

42.潜性酸度soil potential acidity: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离子和Al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43.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nSAR: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钠离子与钙离子、镁离子浓度之和的平方根的比值。

第四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与养分循环

1.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2.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有机质进入土壤以后,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的过程。

3.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 :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4.氨化作用ammonification: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及其分泌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这种从氨基酸中进行脱氨的作用叫做氨化作用.

5.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硝化过程——在通气条件良好时,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成硝酸,这个由氨经微生物作用氧化成硝酸的作用叫做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由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6.腐殖化系数hunification coefficient: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7.激发作用( Priming effect):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激发作用。

8.C/N比: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

9.矿化率:每年因矿化而消耗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10.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各种动、植物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在水分.温度.土壤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

11.菌根菌:许多真菌还能发育在高等植物根部表面,或者深入植物根部组织内部,与植物发生共生的关系,这些真菌统称为菌根菌.

12.灰分物质:植物残体燃烧后所遗留下的灰烬称为灰分物质。灰分中主要为钙、镁、钾、钠,磷、硅、硫、铁、铝、锰等,此外还含有碘、锌、硼、氟等元素.

13. 微生物:肉眼看不见的体形细微构造简单的一类生物体.

14. 自养型细菌:不依靠分解氧化有机质取得碳和能量,而是直接摄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吸收无机含氮化合物和各种矿物质作为养分,利用光能或通过氧化无机物质获得能量,合成自身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属于这一类土壤细菌的有: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硫磺细菌.

15. 异养型细菌:它们只能利用有机质作为碳源和能源。

第五章土壤形成与发育

1.土壤母质soil parent material是指地表岩石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形成的地质历史上最年轻的疏松矿物质层。

2.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

3.矿物mineral: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4.岩浆岩:指地球内部熔融岩浆上浸地壳的一定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

5.沉积岩:地壳表面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等作用后,在一定条件下胶结硬化所形成的岩石。

6.变质岩:是沉积岩、岩浆岩经过高温高压或受岩浆侵入的影响,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以至化学成分发生剧烈改变后形成的。

7.风化作用weathering: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逐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所产生的疏松物质就是土壤母质。

8.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指岩石在水和空气(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参与下进行的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等的总称,特点是岩石可进一步破碎成胶体状微粒,使原生矿物成分发生改变,产生在地表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次生矿物。

9.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指使岩石产生物理变化而成为碎屑状态的过程,特点是成分未变。

10.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11.残积物residual deposi:t是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的那一部分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而另一部分则被降水和风所带走,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

12.坡积体slope deposit:是山坡靠上部的风化产物,在重力和片流的联合作用下发生移动,在山坡中部或山麓处堆积的物质,常见于山地及山麓一带的高阶地。

13.冲积体alluvial deposit:风化物经河流的搬运,沉积在河流两岸,就形成了冲积体,是大多数平原土壤的成土母质。

14.湖积体lacustrine deposit:湖泊底部的沉积物称为湖积体。

15.风积体arolian deposite:由于风的作用,将风化物搬运到另外的地方,再沉积下来,就形成了风积体。

16.黄土母质loess: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沉积物。黄土为淡黄或暗黄色,土层厚度可达数十米,粉砂质地,粗细适宜,通体颗粒均匀一致,疏松多孔,通透性好,具有发达的直立性状,含有10%~15%的碳酸钙,常形成石灰质结核。

17.风化壳weathered crust: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即是风化壳或成残积物。也有人把搬运后在堆积的风化产物称为堆积风化壳。

18.土壤的的形成过程soil-forming process:是指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在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

19.土壤形成因素又称成土因素soil-former factor: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

它是一种物质、力、条件或关系或它们的组合,其已经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

20.地质大循环geochemical cycle: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产物经过淋溶与搬运,到海、湖中沉积下来,再进行成岩作用形成次生岩,并随着地壳的上升,又回到陆地上来。

22.生物小循环biogeochemistry:指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有机体,一部分作为营养物质供动物食用,而动、植物死亡后的有机残体又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矿质养分供植物吸收,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23.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称为原始成土过程。在高山冻寒气候条件的成土作用主要以原始过程为主。原始成土过程也可以与岩石风化同时同步进行。

24.有机质积累过程:在木本或草本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

25.钙积与脱钙过程:钙积过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在季节性淋溶条件下,易溶性盐类被水淋洗,钙、镁部分淋失,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土壤胶体表面和土壤溶液多为钙(或镁)饱和,土壤表层残存的钙离子与植物残体分解时产生的碳酸盐结合,形成重碳酸钙,在雨季向下移动在剖面中部或下部淀积,形成钙积层;与钙积过程相反,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碳酸钙将转变为重碳酸钙从土体中淋失,称为脱钙过程。

26.富铝化: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流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27.脱盐:土壤中的可溶性盐通过降水或人为灌溉洗盐,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迁移到下层或排出土体,这一过程成为脱盐过程。

28.碱化:交换性钠和交换性镁不断进入土壤胶体的过程,该过程又成为钠质化过程。

29.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渍水,有机质谦气分解,而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体的过程。

30.潴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指土壤渍水带经常处于上下移动,土体中干湿交替比较明显,促使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复交替,结果在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该过程又称为假潜育化

31.灰化:灰化过程是指土体上部,特别是亚表层中二氧化硅相对富积,二三氧化物相对减少的过程。

32.白浆化:是在季节性还原淋溶条件下,黏粒与铁锰的淋溶过程,它实质是潴育淋溶。

33.熟化过程:土壤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34.粘化过程:粘化过程是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可分为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残积粘化过程多发生在温暖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而淀积粘化则多发生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中。

35.淋溶:

36.淀积:

37.泥炭化

38. 土壤剖面soil profile: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

39.发生层 soil horizon :是指在土壤的发生与发育过程中,由特定成土作用形成的具有发生学特征的土壤层次,是进行土壤分类和判断的重要依据。

40.土壤相对年龄relative age of soil: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41.土壤绝对年龄absolute age of soil: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常用年表示。

42.土纲 soil order:是土壤重大属性差异的归纳和概括,反映了土壤不同发育阶段中,土壤物质移动累积所引起的重大属性的差异。

43.亚纲 suborder:是在同一土纲中,根据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和岩性及盐碱的重大差异划分。

44.土类 soil group: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根据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由此发生的

土壤属性三者的统一和综合进行的划分。

45.亚类subgroup :土壤亚类是土类的续分,除反映土壤形成主导过程以外,还有其他附加的成土过程。

46.土属soil genus :根据成土母质的成因、岩性及区域水分条件等地方性因素的差异进行划分的。

47.土种soil local type:是土壤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它处于一定的景观部位,是具有相似土体构型的一群土壤。

48.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指土壤与纬度基本上平行的分布规律。

49.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土壤水平带因其所在大陆的外形、山脉走向、风向、海拔等地理因素的不同和干扰,使之偏斜于纬度圈而与经度基本上相平行,成为经度地带性。

50.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因山体的高度不同引起生物-气候带的分异所产生的土壤带成为土壤垂直地带性。

51.土壤区域性地带性分布:在土壤的纬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所形成的土壤类型,有别于地带性土类,而显示出土壤分布规律的区域性特征,成为土壤区域地带性,也成非地带性分布。

52.土壤的空间变异性:由于土壤是在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很容易推出如果这些外界的因素和人类活动在空间上分布有很大的不同,最终就会导致土壤的空间变异性

53.土被(Soil mantle):泛指陆地表面断续分布的土壤。由于成土因素的地域差异,土被的组成则呈现不均一性。

54.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以土壤分类为目,并能定量说明的土层。

55.诊断特性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特性。

56.土壤分类soil classification: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57.单个土体pedon:是能够代表个体土壤最小体积的土壤。聚合土体polypedon

第八章土壤管理与肥力调控

1、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指土壤能经常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2、自然肥力natural fertility:是土壤在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3、人工肥力anthropogenic fertility:是土壤在人为耕作熟化过程中培育形成的肥力,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在自然肥力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4、经济肥力(有效肥力)effective fertility:农业生产上,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能在当季作物生产中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叫做有效肥力

5、潜在肥力:耕作土壤中不能被作物直接利用或在农业生产上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那部分肥力。

6、土地生产力:或称土地潜力,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

7、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土壤肥力是现代农业动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8、土壤肥力评价(soil feitility evaluation):就是对土壤肥力高低的评判和鉴定。

9、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按田间每一操作单元土壤特性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精确细致地调整土壤和作物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

10、“有机农业”:是指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指标,在生产中部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物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11.养分平衡nutrient balance:是指维持植物最大生产速率和产量必需的各种养分浓度的最佳比例和收支平衡。

第九章土壤质量与退还

1.土壤质量soil quality:土壤在生态系统中保持生物的生产力、维持环境质量、促进动植

物健康的能力。

2.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的农

业生产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下降,即土壤质量极其可持续性下降(包括

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的过程,包括

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退化过程。包括: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3.土壤沙化soil sandification 是指因风蚀、土壤细颗粒物质丧失或外来沙粒覆盖原有土

壤表层,造成土壤质地变粗的过程。

4.土壤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是指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干旱、半

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5.土壤侵蚀soil erosion 是指土壤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

和沉积的过程。

6.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ty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在土

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7.土壤潜育化gleyization 是指土壤处于饱和、过饱和和地下水的长期浸润状态下,在1m

内的土体中某些层段Eh小于200mv,并出现Fe、Mn还原而生成灰色斑纹层或腐

泥层或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

8.土壤次生潜育化secondy glegization 是指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从非潜育型转

变为高潜育型的过程;

9.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 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土壤,其

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的现象。

10.土壤自净: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

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

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11.土壤环境容量:被定义为:“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

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

数量或负荷量”。

12.土壤资源soil resources 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从事农、林、牧业等的所有土壤类型的数量和质量。

13.土壤管理soil mangagement是指对土壤资源利用的途径和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以及保持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稳定的措施。

14.土壤流失:是土壤物质由于水力及水力加上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的侵蚀过程,也称水土流失作用

15.3S: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技术的信息技术,其发展为土壤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土壤资源评价和监测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16.SSSA

17.粘粒矿物的概念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叫粘粒矿物。

18.HA/FA值:表示胡敏酸与富里酸含量的比值。是表示土壤腐殖质成份变异的指标之一。

19.根圈(rhizosphere)或根际,泛指植物根系及其影响所及的范围。根圈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更加密切。

20.根/土比值(R/S):即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非根圈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根土比一般在50~20之间。

21.菌根真菌的菌丝侵入植物根部后,和植物根组织生活在一起,称为菌根。

22.外生菌根---菌丝侵入根部后,只在表皮细胞间隙扩展,并不侵入根细胞内部,这种菌根称为外生菌根。

23.内生菌根---- VA菌根是内生菌根的主要类型,主要由真菌中的内囊霉科侵染,形成泡囊—从枝菌根(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ihiza,VAM)。

24.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2,NO等的过程

25.土壤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26.适宜容重:指耕性良好的土壤(适宜于耕作和植物生长)的容重。

27.土壤粘闭湿耕湿耙会减少犁耕阻力,但也会破坏土壤的团聚化程度,严重时土壤转变为单粒状的均质土体,这种状态称为土壤粘闭。

《地质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20%)

1.地壳:

2.风化作用:

3.岩溶:

4.地质构造:

5.死火山:

二、填空(20%)

1.地球内部层圈划分依据是(),从外到内可分为()、()、()。

2.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式分为()、()、()。

3.地磁场要素有()、()和()。

4.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三次大规模冰期。最早(),其次(),最晚()。

5.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6.荒漠的类型有()、()、()、()。

三、是非题(10%,对:√,错:×)

1.我们日常生活所见到的各种自然现象就是地质现象。()

2.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为磁倾角。()

3.地球表面形态是由外力和内力两大地质作用造成的。()

4.所有的向斜两翼倾向都是向内倾斜的。()

5.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四、选择题(10%,在括号填上所选的序号)

1.河流底蚀作用产生地质现象是()。

A.曲流

B.急流瀑布

C.牛轭湖

2.地壳的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

A.1.55%

B.0.8%

C.0.95%

3.在侵入体中见到围岩的残留体,称其为()。

A.结核

B.透镜体

C.捕虏体

4.滨海沉积的砾石长轴与海岸()。

A.平行

B.垂直

C.斜交

5.蘑菇石是()产物。

A.风蚀作用

B.冰蚀作用

C.潜蚀作用

五、问答题(25%)

1.简述浅海沉积作用特征。

2.火山喷出物有哪些?

3.何谓河流底蚀作用?它产生哪些地质现象?

六、图解(15%)

1.图示河流阶地的类型。

2.由老到新写出图中地层名称

3.判断上图中构造变形、变位,并标出它

3.(1)首先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都是土壤的母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都含有相同的矿物:石英、长石和云母。

不同点:见下表,主要从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区别。

(2)说明花岗岩和砂岩的风化特点。

花岗岩:在南方湿热地区,易发生球状风化,其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石英硬度大,难风化,以机械破碎为主,主要风化为沙粒;长石在湿热条件下可风化为高龄石等黏土矿物,因而形成砂中带粘的风化产物;

砂岩: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难风化,其风化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胶结物,胶结物为硅质、铁质则风化难,形成风化层薄,为钙质、泥质则易于风化,在南方砂岩风化成沙粒。

(3)花岗岩比砂岩更容易风化。因为:花岗岩里含有大量长石,在南方湿热条件下易于风化,另外,花岗岩是岩浆岩,而砂岩为沉积岩,沉积岩形成于地表常温常压环境,相比于岩浆岩高温高压的地下生成环境更稳定。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2)

2012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 简答及论述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土壤腐殖 太奇考研2016年早起计划咨询热线:4000-855-866 在线咨询YY: 86489962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 土壤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矿化率、腐殖化作用、激发效应、土壤基质、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比、土壤粒级、当量孔径、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分类、土壤质地剖面、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孔性、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通气孔隙、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土壤水分有效性、重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壤水贮量、相对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土壤饱和流、土壤非饱和流、土壤导水率、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凝结、土壤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SPAC、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溶质运移、对流、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土壤空气状况、土壤呼吸、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胶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土壤电荷数量、土壤电荷密度、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互补离子效应、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活性酸、潜性酸、水解性酸、交换性酸、石灰位、碱化度、土壤缓冲性能、土壤缓冲容量、土壤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点、脱粘点、土壤塑性值、土壤塑性指数、土壤抗压性、土壤抗楔入性、土壤硬度、 土壤坚实度、土壤耕性、土壤压板、土壤宜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粘闭、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壤质量、全球土壤变化。 三、简答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简述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3、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 4、简述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5、简述褐腐酸和黄腐酸在性质上的异同点? 6、土壤腐殖质是如何形成的? 7、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如何? 8、国际制和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的要点如何? 9、比较砂粒、粉粒和粘粒组成和性质的区别? 10、肥沃土壤要求的良好土壤孔性指标如何?

黄昌勇版-土壤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其基本特性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3.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成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为土壤剖面。 4.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5.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6.人为肥力:耕作熟化过程中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7.有效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在当季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8.潜在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9.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10.土壤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分为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11.矿物:指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2.风化作用:是指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裂和分解的过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13.土壤母质: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又称土母质。 14.土壤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15.土壤次生矿物:在风化及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新矿物。 16.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7.硅铝率:土壤粘粒部分的SiO2和Fe2O3含量的分子比。 18.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9.土壤腐殖质: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20.土壤腐殖物质:是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非晶形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21.矿化率:每年因矿化而消耗的有机质的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22.腐殖化系数:把每克干重的有机物施入土壤1年后所能分解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23.有机质土壤:一般把有机质含量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24.矿质土壤:把有机质含量20%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 25.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同时释放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的过程。26.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27.C/N(碳氮比):有机物中碳素总量与氮素总量之比。 28.有机质的周转: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由其一系列转化和矿化过程所构成的物质流通称为有机质的周转。 29.激发作用: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新鲜有机物质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激发作用。 30.腐殖化作用: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过程。 31.菌根:存在于一些树木根的活性部分的真菌菌丝,是真菌和植物根的共生联合体。32.联合固氮:有些固氮微生物在植物根系中生活,这时的固氮作用比单独生活时要强的多,这种类型称为联合固氮。 33.根际(根圈):泛指植物根系及其影响所及的范围。 34.根际效应: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此,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实用上多以重量代替,克/厘米3)称为土壤密度。 35.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克/厘米3或吨/米3),称为土壤容重。 36.土壤孔隙度(总孔度):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 37.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38.固相率:土壤固相的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固相率。 39.液相率:土壤液相的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液相率。 40.气相率:土壤气相的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气相率。 41.三相比:土壤固、液、气三相的容积分别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固相率、液相率(即容积含水量或容积含水率,可与质量含水量换算)和气相率,三者之比即是土壤三相比。 42.土壤粒级(粒组):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和性质不同分成若干级别(按土粒的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 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 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 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 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方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6、建设性冲突(P175): 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17、定规维度(P195):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18、管理幅度(P146):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9、组织文化(P177):

土壤学名词解释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如各种盐类CO32-、SO42- 、SiO42- 、Cl- 四面体: 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不同的连接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硅酸盐矿物。 八面体:由六个氧原子环绕着一个中心铝离子排列而成,氧原子排列成两层,铝原子居于两层中心孔穴内。 同晶替换: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型:晶层与晶层间距离稳定,连接紧密,内部空隙小,电荷量少,单位个体小,分散度低。多出现于酸性土壤。如高岭石类。 2:1型: 胀缩性大,吸湿性强,易在两边硅氧片中以Al3+代Si4+,有时可在硅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带正电→吸附负离子。 粘粒矿物: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叫粘土矿物。 土壤质地:据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划分的土壤类型。种类:砂土、壤土、粘土 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分解和崩解的过程。永久电荷: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土壤吸湿水**: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土壤膜状水**:土壤颗粒表面上吸附的水分形成水膜,这部分水称为土壤膜状水。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 凋萎系数: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凋萎系数。土壤毛管水***: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包括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这部分水作物可以利用。 毛管悬着水**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含水量,也称为土壤全持水量。 重力水**:临时存在于土壤大孔隙(通气孔隙)中的水分,与土壤养分的淋失有关。 土水势: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温度和气压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常用(Ψ)来表示。基质势 (Ψm);压力势(Ψg);溶质势(Ψs);重力势(Ψg)。 基质势(ψm)***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体系统移到另一个没有土壤基质(纯水),而其它状态完全相同的水池时所做的功。或由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 势。 压力势(ψp)***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体系移到另一个压力不同,而温度、基质、溶质等状态完全相同的参比系统时所做的功。或在土壤饱和水的情况下,由于受压 力而产生土水势变化。 溶质势(ψS)***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体系统中移到另一个没有溶质而其它状态均相同的水池时所做的功。或指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的土水势 的变化。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

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2012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 土壤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矿化率、腐殖化作用、激发效应、土壤基质、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比、土壤粒级、当量孔径、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分类、土壤质地剖面、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孔性、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通气孔隙、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土壤水分有效性、重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壤水贮量、相对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土壤饱和流、土壤非饱和流、土壤导水率、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凝结、土壤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SPAC、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溶质运移、对流、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土壤空气状况、土壤呼吸、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胶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土壤电荷数量、土壤电荷密度、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互补离子效应、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活性酸、潜性酸、水解性酸、交换性酸、石灰位、碱化度、土壤缓冲性能、土壤缓冲容量、土壤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点、脱粘点、土壤塑性值、土壤塑性指数、土壤抗压性、土壤抗楔入性、土壤硬度、 土壤坚实度、土壤耕性、土壤压板、土壤宜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粘闭、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壤质量、全球土壤变化。 三、简答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简述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3、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土壤学考试试题1

一、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0分,每题2分) 1.同一种土壤对于不同的林木其肥力是一样的…………………………() 2.辉长岩和流纹岩同属基性岩类,花岗岩和玄武岩同属酸性岩类………() 3.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它比矿物本身的颜色更具有鉴定意义……() 4.饱和条件下的土壤导水率Ks对特定土壤为一常数……………………() 5.一般地,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总孔隙度要小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 6.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率() 7.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有电荷价和离子的半径,据此,Ca2+的 交换能力应大于Mg2+……………………………………………………() 8. 用水制备悬液比用中性盐溶液制备悬液测得的土壤pH值要低………() 9.“最小养分”就是指土壤中含量最低的养分……………………………() 10.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 二、填充题(20分,每题2分) 1.一个成熟的典型土壤剖面一般包括、、、四个层次。 2.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 3.高岭石是型粘土矿物,蒙脱石是型矿物,其中 所带负电荷较少。 4.粘土矿物的基本构造单元是和。 5.卡庆斯基划分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界限是mm。 6.氮素肥料,根据其中氮的存在形态可分为、和三大类。 7.氢氧化铝是两性胶体,当pH 值高于时,带电荷,反之则带电荷。 8.硫酸铵一般为生理肥料,而硝酸钠为生理肥料。 9.影响土壤形成的五大成土因素是、、、 、。 10.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共分为7级,其中土纲、亚纲、、 属于高级分类单元,、和亚种属于基层分类单元。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土壤肥力: 2.土壤腐殖质的矿质化过程: 3.交换性酸: 4.土壤密度: 5.土壤诊断层: 6、土壤有机质: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名词解释 1、组织的概念:所谓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将组织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军事组织、经济组织、教育组织、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概念: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3、领导的概念:所谓的领导是指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利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4、控制的概念: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系统按预定要求动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包括根据计划标准,检查和监督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判断工作结果与计划要求是否发生偏差。 5、决策的概念: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解决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从确定行动目标到拟定、论证、选择和实施方案的整个活动过程。(网上查的) 6、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的总和。 7、计划的概念: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要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8、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9、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0、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土之特色的价值观念、管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11、法律的方法的概念:通过各种法律法例条件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为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12、行政方法的概念: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13、经济方法的概念: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14、战略性计划的概念:只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较长时间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 15、部门化的概念:部门化是将整个管理系统分解,并再分解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它是在管理劳动横向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江西农大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安全农产品:指在当今认知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安全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全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现象和生态学原理,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而秤出来的农产品。 有机农业:是指按照有机农业标准,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为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

的能量循环。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破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土壤流失:是指土壤物质由于水力及水力加上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的侵蚀过程,也称水土流失作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称作自然侵蚀。 土壤盐渍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土壤潜在盐渍化的表象化。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使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岩浆岩:地球内部呈熔融状的岩浆上侵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和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土壤次生潜育化:是指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主要是水稻土)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常表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土壤侵蚀模数:是指系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 土壤分类:是指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单个土体:是指能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所有土层的特性和排列,以及其他一系列特征变异的最小土体。 土壤分类学:是指土壤分类学是研究和描述土壤和它们之间的差别,探讨这种差别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

名词解释简答题事业单位管理学试题库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管理学 2.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执行管理和经济模式的体制。3.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是在组织结构上,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3分) 4.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统称为“保健因素”。5.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 6.前馈控制 又叫预先控制,是主管人员运用所能得到的最新信息,包括上一个控制循环中所产生的经验教训,反复认真地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将其同计划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在必要时调整计划或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7.现场控制 它是一种主要为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的控制工作方法,即主管人员通过深入现场来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3分) 8.管理运动 管理运动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过程。(2分)它以科学管理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并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框架。(1分) 9.指挥链 指挥链是指从组织上层到下层主管人员之间所形成的一条权力线。10.激励原理 激励原理,是指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足,他就越是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11. 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是指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主管人员的方法越是完善,主管人员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12.时距判定法 时距判定法是用分析某个职位所承担的工作来衡量该职位判定问题需花费的时间长度,判定时距越长,该职务所要付出的时间也越多。13.“T”字形知识结构 “T”字形的知识结构中‘T”字形的一竖指的是管理学的知识,要求之方面知识越深越好:“T”字形的一横指的是管理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求越广越好。 14. 德鲁克 美国人,1954年他在《管理实践》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15.战略 战略是一个组织为全面实现目标对主攻方向以及资源进行布置的总纲.(2分)总目标与总战略要通过分目标、分战略逐步实施(1分). 16. 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为达到一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 1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