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首先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央作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既与近几年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又与前三年中央1号文件有机衔接。2004年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年中央1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问题;2006年中央1号文件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2007年即将发出的中央1号文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则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布局和结构,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既有利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也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生产发展上来,确保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确定的方向顺利推进。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发展现代农业,既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发展,又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农产品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扩大出口的难度越来越高,进口冲击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在应对国际竞争中拓展发展空间,在促进国际贸易中分享更多利益。发展现代农业,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对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只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才能给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可靠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近几年中央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效果显著。2007年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一些实事。总的精神是认真落实六中全会关于“两个重点、两个主要、一个加大”的要求,切实做到“三个继续高于”。“两个重点”就是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就是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一个加大”就是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三个继续高于”就是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是2007年支农惠农政策的一个重点。国家着眼于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加大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的力度;着眼于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和对财政困难县乡增收节支的补助数额;着眼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着眼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了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着眼于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扩大了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

(二)务必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是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的大事,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必须紧紧把握的重点。近三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增产,总量供求状况有所好转,但区域结构、品种结构的矛盾依然突出,满足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约束日趋增强,依靠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余地日趋缩小;农民种粮收益有所增加,但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的难度仍然

不小。加上我国粮食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粮食购销行为的同步效应,粮食生产发展的滞后效应,决定了粮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任何时候对粮食生产都不能掉以轻心,任何地方对粮食购销都不能麻痹大意。

2007年,粮食生产发展起点更高、难度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务必从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力争粮食生产继续有个好收成。要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四补贴”等直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应不折不扣落实,并向主产区倾斜、向种粮农民倾斜,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保护好基本农田,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要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单产和效益。要搞好粮食宏观调控,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把握好粮食储备吞吐和进出口的时机与力度,努力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和调控,保持农资价格的基本稳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无论是主产区、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都负有责任。各地要认真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切实做好发展粮食生产、保持总量平衡、落实地方储备、保证市场供应和维护市场秩序等各项工作。主产区要继续发挥优势,稳定并逐步增加粮食生产;主销区要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主动与主产区建立产销合作机制;产销平衡区要继续稳定粮食产销平衡的局面。

(三)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围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构筑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明显增强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农业产业领域,努力把农业建设成为富民产业。要加快发展畜牧产业,认真贯彻《畜牧法》,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发展健康养殖,重点发展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和动物疫病追溯体系,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发展,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要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立足于各地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等,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要加快发展生物质产业,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的原则,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品,鼓励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发展生物质原料作物种植。要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搞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观光农业建设,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推行天然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加快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扩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覆盖范围,探索草原生态补偿办法,加强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资金投入,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着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当前要大力宣传和全面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从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合作社依法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真正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重要力量。

(四)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设施装备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必须下决心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在农田水利建设上下功夫,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强小微型水源工程和田间灌排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新机制。要在耕地质量建设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加强耕地保护的各项政策,加大沃土工程、土地复垦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鼓励农民多施农家肥,着力提高土壤肥力等耕地内在质量,建设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高产稳产农田。要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上下功夫,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示范推广,提高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努力发展高效、实用、价廉的设施农业装备,积极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地区和农垦企业要在推进农业机械化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要在发展新型农用工业上下功夫,制定有利于农用工业发展的财税、投资等支持政策,积极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机械及可降解农膜等产品,继续削减、限制

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

(五)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不足、淡水匮乏、生态脆弱的国情出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开辟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的创新能力,鼓励涉农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发挥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在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普遍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流通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减免种植、养殖专业学生学费,鼓励青年人学农务农。

(六)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发达的流通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根据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努力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要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大力推行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支持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发挥供销社和其他流通主体在农产品购销中的作用,增强农产品购销合同的公正性和约束力,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取消对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重视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快制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液态奶等农产品标识制度,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有很大改善,但问题仍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必须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下大气力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控,重点抓好源头治理,强化农药、兽药和添加剂的规范使用,让老百姓吃上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放心食品。要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抓好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改进农产品出口信贷、保险、检验检疫和通关服务,加强对大宗农产品进口的调控和管理,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内市场稳定。继续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到境外建立基地、开拓市场。

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引导土地流转和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都可以有所作为,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又要防止一刀切、搞单一模式;既要科学规划、立足长远,又要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转载请注明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117500706.html,/zxdk/2007/200704/200907/t20090707_6369.htm

工作心得: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夯实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支撑

工作心得: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夯实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支 撑 X年,X粮食总产达到712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农民收入突破1.6万元,增幅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68%。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我省始终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57.3%,农业信息化覆盖率55.4%,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转变,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壮大主体,增强社会化服务供给能力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制定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健全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实现“五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覆盖,巩固提升基层农经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水平,实施农业信息化服务全覆盖工程。培育服务型合作组织,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6900多家、农地股份合作社近6500家、植保服务组织5200多家,探索村办合作农场和农联社,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13家,为成员提供购销、加工、储藏、信用等生产经营综合服务。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省级成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各地探索建立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或协会,提升农业科技、品牌营销等服务能力。 二、创新机制,提升公益性服务水平 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大力实施农业“三新”、科技入户、“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采取“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推广单位+示范户”模式,发布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和主推品种技术模式,形成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大推广”机制。创新农经服务机制,开展土地流转、新型主体辅导、会计代理等乡镇农经综合服务,建成56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实现农地流转服务平台乡镇全覆盖。创新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X年省级投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9.2亿元,废弃物综合利用2.5亿元,动物防疫、无害化处理等1.58亿元,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补贴3500万元。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赣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赣县共有19个乡镇,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21万吨,比去年增产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5元,同

比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甜叶菊、烟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韩坊、王母渡、大埠等乡镇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种植烤烟面积亩,收购烟叶36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4059担,均价元,比去年增加元,亩产值达2149元,烟叶收购总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50万元。以田村、南塘、茅店等乡镇为主的甜叶菊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县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收购干叶吨,比上年增长% ,实现总产万元。为赣县甜叶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五云、储潭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产量达12940吨,年产值达3896万元,稳稳打入了赣州市这个大市场,并占具40%以上。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 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常政发[2009]144号附件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15) 常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序言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自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划引导作用,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挑战;全国总体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常州农业要适应新形势,率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确保城市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拓展对城市的多元服务功能。要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科学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修订《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调整农业的功能、战略重心和发展目标,明确政策和财政扶持重点,更为科学、合理地引导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1.主要成就和发展基础 自2004年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农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加快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25.7亿元和68.3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9%和36%。水稻单产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花卉苗木、时鲜水果、茶叶、水产品、特色畜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重点和重大项目建议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重点和重大项目 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粮食、畜牧、水产、蔬菜、食用菌等传统产业。 一、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优势,农业科技支撑十分关键。 农业科研是农业发展的源泉,缺少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力度,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充种质资源,不断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以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引导,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整理和发布农产品供求状况和价格涨跌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品种,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生产活动始终沿着市场需求这条主线运行,通过对市场的准确掌握,达到设施农业效益最**。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树立“科技兴农”的理念,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民建立长期联系,实现农民、专家“面对面”,农民有地方科技咨询,专家有指导服务对象,从而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抓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训,重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管理者对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使他们尽快掌握农业科技管理技术,真正成为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行家、甚至专家。 四、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农业,以项目建设带动培植区域性现代农业增长极,逐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我市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优势特色高效农业和产业化经营,加快种养结合和多模式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全市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粮食作物研究室中长期及近5年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

学习“五个扎实”“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讨论发言 心得体会

学习“五个扎实”“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讨 论发言+心得体会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动能结构整体谋划,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为抓手,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农产品消费加快升级的发展趋势,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糖料蔗、特色水果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发展富晒农业和林业经济,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创建,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我区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肉牛肉羊、生猪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部分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高品质农产品不多,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率低,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与消费升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里,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要落实粮食安

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亿斤,确保口粮基本自给。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大力发展优质稻、地方特色粮食品种和富硒有机品种。完善粮食直补订单收购制度,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优化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蔗糖业转型升级,推进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研发和推广良种良法,推动生产全程机械化,支持蔗糖业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壮大奶水牛等优势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发展深水养殖、外海与远洋渔业。加快调整树种结构,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亚热带珍贵树种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木本油料。加快桑蚕业资源化综合利用,发展丝绸服装、家纺等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秋冬菜,优化柑橘、荔枝、龙眼等大宗水果品种结构,加快发展芒果、火龙果、百香果等南亚热带优势特色水果。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抓好农产品质量管理,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和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要积极发展生态种养,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设绿色植保技术示范区,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加快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农林结合、粮草兼顾,因地制宜推广“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

关于潍坊等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报告

关于潍坊等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报告 2009-04-20 字体:大中小 受伍杰忠副市长委托,湛江市委党校一行7人赴山东潍坊、寿光、青州、昌邑、烟台、青岛等地考察调研现代农业与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潍坊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幅员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67万,其中农业人口630万。从1993年开始,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依靠农业产业化探索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08年,潍坊市生产总值达2491.8亿元,人均GDP达到4112美元(全国人均2000美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8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种植业上,蔬菜出口占全国的20%;养殖业上,鸭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肉类总产量104万吨;特种动物养殖皮380万张,居亚洲第一;加工业上,有加工企业254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650亿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3家,肉鸡肉羊出口量占全国的28%以上。因此,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评价。其特点是: (一)思想观念新。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199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即以“以产业化提高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实施“三化(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三带动(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三变(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战略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特色产业优。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行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经营,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规模较大的经济带,全市形成了17个主导产业。例如,以寿光为中心的60万亩蔬菜种植区,以青州为中心的4万亩花卉种植区,以临朐县为中心的1.5 亿只肉鸭饲养区,以昌邑为中心的苗木种植区等有效地发挥了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该市按照“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收益”的思路,从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九届国际蔬菜博览会,第九届菜博会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接近70亿元,2007年,该市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3位。 (三)产品竞争力强。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和质检体系。该市搜集整理了61项国家标准和24项进口标准,发布实施了154项地方标准,产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同时,投资2亿多元,建立了农业、畜牧、水产三个市级检测中心,20多个市级检测站,100余处乡镇检测点,近千处企业(市场)检测室,建立起市、县、乡、企业四级检测监控网络。二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一体化和合同生产基地,实行统一管理,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三是精心培育农业品牌。该市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靠质量和诚信打造了一批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一批品牌产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等一批品牌产业;培植了得利斯等一批品牌企业;全市认证农产品品牌500余个。 (四)科技含量高。这些年来,寿光先后推广引进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个种植新模式,吸引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知名种植业公司在寿光建立了6处菜果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夯实农业基础,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修改)

夯实农业基础,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修改)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 上半年农业工作巡礼 今年以来,农牧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通过抓特色,上标准,引项目,创基地,促增收,积极应对低温灾害带来的不利因素,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中药材、畜禽标准化、特色水产养殖业等现代高效农业,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实现全年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种植业 1、迎战低温灾害,促进夏粮丰收。 今年上半年,面对特殊的气候和苗情,农牧局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小麦生产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把强化小麦春管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组织开展“百、千、万”助民增收活动和“抓春管、促转化、保夏收”小麦春管百日会战。整个会战过程中,全体技术人员牺牲节假日,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仅用一天时间就将国家省市县下拨的小麦追肥补贴51.79万元和“一喷三防”补助物资,及时发放到了农民手中。有效促进了小麦苗情升级转化,保证了夏粮丰收。上半年,夏粮预计总产30240吨,占夏季任务3.15万吨的96%,统计上报30101吨,占夏季任务的95.6%。油料总产统计上报287

吨,占全年任务600吨的48%。同时,抓好秋粮生产,为夺取全年粮食丰产奠定基础,全县已种植秋作物面积21万亩,加上小麦面积13.5万亩,占全年任务34万亩的101.5%。预计秋作物种植面积23.5万亩,全年总面积37万亩,占任务的109%,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已种植面积2万余亩,占任务的80%,夏秋种植面积预计在0.5—0.6万亩。 2、围绕百里漳河,打造绿色走廊。 投资660万元,重点建设了新桥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石岗村设施蔬菜标准园。为推动新桥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牧局领导、技术人员与新桥村干部多次深入农户进行调研沟通,现场测量规划,帮助该村将280户400余亩土地进行了合理流转,扶持该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了产品绿色认证,注册了“崇桥”牌商标,入社人员达到160余人。为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难题,积极争取县主要领导支持,多次协调有关金融部门为该村解决资金65余万元。县委书记范保平、县长郝巍吏、市农业局局长暴长青等多位领导多次到该区调研指导工作,对该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农牧局的帮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目前新桥村4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期工程已完成新建高标准温室38座,主题建设已接近尾声,配套渠网、田间道路正在抓紧建设中,园区内日光温室、无支架大棚数量已达到85座以上,日光温室平均亩效益达2万元、无支架大棚平均亩效益达1万元;石岗蔬菜标准园已完成园区道路渠网建设,建成了园区无公害蔬

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报告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 (修改稿) 江省农业委员会 二○○九年八月

目录前言 第一章发展背景 1.1 自然条件 1.1.1地理区位 1.1.2 土地资源 1.1.3 地形气候 1.1.4 土壤状况 1.1.5 水资源 1.1.6 生物资源 1.2 社会经济 1.2.1人口及其分布 1.2.2 综合经济实力 1.2.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4基础设施条件 1.2.5 优势高效特色产业 1.2.6 农业产业化经营 1.2.7 农村居民生活 1.3 制约因素 1.3.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

1.3.2农业投入不足 1.3.3自然灾害频繁 1.3.4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第二章总体规划 2.1 指导思想和原则 2.1.1指导思想 2.1.2基本原则 一、现代高效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产业化发展原则 四、体制机制创新原则 2.2 发展定位与战略 2.2.1科技创新战略 2.2.2体制与机制创新战略 2.2.3企业化经营战略 2.2.4可持续发展战略 2.3 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3.1 优质粮棉油产业带 3.1.1 发展思路 3.1.2 发展目标 3.1.3 建设容与布局

一、优势粮油主产区 二、沿海高品质棉区 3.2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 3.2.1 发展思路 3.2.2 发展目标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2.3 建设容与布局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3 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 3.3.1 发展思路 3.3.2 发展目标 3.3.3 建设容与布局 3.4农产品加工基地 3.4.1 发展思路 3.4.2 发展目标 3.4.3 建设容与布局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doc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 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在“十一五”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

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从XX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 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 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也正在确立,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建设现代市场农业的大潮中形成了一种敢闯、敢干、敢拼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正在逐步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方向转变。 2、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全县农民依托传统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蔬菜、畜牧、林果、小杂粮四大产业,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蔬菜基地的生产上,按照“中增绿”产业发展的规划,稳定发展箕城、西马、社城、北寨、郝北、云竹6个中部乡镇的早春、延秋蔬菜和以芦笋、朝天椒为特色的露地蔬菜1万亩,以发展温室大棚,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彬县农牧局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各位主任、委员: 根据人大安排,近期,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现场观摩、向有关部门、群众和技术人员询问了解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通过多方面走访了解,基本掌握了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分为以下7种类型:新农村家园、农村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城市型生态农业园、生态餐厅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近年来,在彬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依托资源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县已建成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4个;建成以本地现有资源为依托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个;建成以弘扬彬县人口文化为主的新农村家园1个;

主要涉及6个村,累计投资5259.5万元。还有1个规划100亩的高智能型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区,正在设计当中。 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特点是: (一)规划设计合理,突出特色。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为了确保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和标准,各相关单位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调查,反复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全县5个现代农业园区亮点纷呈,炭店乡林家堡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渭北窑洞居住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底店乡侍郎湖休闲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内陆淡水湖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山间鸟语花香等乐趣;香庙乡程家川村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充分展示了古豳流传千年的传统民俗风情、文化底蕴、清代古民居建筑群独特风采;润杨休闲农业观光园,是由彬县润杨开发责有限任公司建设的,主要展示的是大棚晋枣高效栽培技术、柿子栽培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等;龙高镇龙马村循环农业示范园,主要以当地苹果树枝为原料制作菌棒,生产优质平菇、香菇、金针菇,废弃的菌棒再循环利用到苹果园中,形成大棚蘑菇循环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大棚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太峪乡寺家庄村新农村家园,主要展示我县别墅型新农村建设成果、首家村级人口文化园,在品尝彬县特色小吃的同时,感受彬县村级人口文化的淳朴、厚道,体验彬县传统民俗表演。 (二)以科技为先导,园区基础坚实。以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以增强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功能为目标,全

(完整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讲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农业发展的阶段分析 一、原始农业阶段 1、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 动机:环境变化引起新的食物来源的需要 产生:驯化野生动植物 标志:“神农氏”的出现(约6000年前) 过程: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 2、原始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刀、石斧之类,这些都是用来砍伐树木。 3、原始动物的驯养 (1)由于狩猎的需要,最先驯养的动物可能是狗。(2)到四、五千年前,家畜饲养进一步发展,狗、猪、牛、羊的数量增加。(3)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和鸡在成了饲养的家畜、家禽,后世所称的“六畜”此时都已被人们驯养了。(4)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始发展。 二、传统农业阶段 (1)产生:奴隶制后期至蒸汽机发明之前时期。 (2)内涵: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利用自然环

境条件进行生产经营;不使用合成农用化学物资,充分利用有机肥进行地力培肥,保持土壤良好的结构性和耕性,延长土壤的使用寿命;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如多种种植、增加天敌、人工捕捉、合理倒茬和换茬、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进行病虫草害防治,逐步地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业耕作体系。 (3)特点: 1、铁制农具和畜力的广泛使用。 2、畜牧业出现以放牧或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 3、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的自然经济为主体。 三、石油农业发展阶段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 特点:追求产量,不计成本和环境破坏。 后果: 1、破坏土壤,加速水土流失。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亿吨,由土壤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 2、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美国31个州存在化肥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农村钦用水中63%被农药污染。 3、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单一作物种植造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退,病虫害加重。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江苏省大丰市的实践和启示 大丰市位于苏北沿海中部,总面积30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5万亩,境内海岸线长112公里,沿海滩涂面积150万亩,另有100多万亩的辐射沙洲,人口72.41万,其中农业人口45.92万。该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港口城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强市。近年来,大丰市一手抓工业发展,实施“以工强市”发展战略;一手抓“三农”工作,注重加快农村基层科技服务创新建设,提高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自2003年起连续九年居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之列,2011年为第56位。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4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 一、做法和成就 ⒈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推广。在这方面,大丰市的历任领导认识都很一致,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从未放松、从未摇摆。1998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事业单位改革,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农技站进行了定编定员定岗。2004年,又按照江苏省、盐城市相关文件精神,对镇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进行新一轮改革,重新核定了编制,聘用了人员。基于这一基础,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市)。实施这一项目后,又按照中央决定、国务院文件精神,结合乡镇综合改革,重点对镇农技推广中心内部运行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体现为,一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健全,人员稳定。其公益性服务功能的地位长期保持,人员编制确定并得到落实,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持平,从而保证了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和功能的发挥。二是内部管理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 18年2月21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现就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一区三园两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234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即:突出节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两个重点”,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个关键”,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四个提升”,巩固提高啤酒原料、无公害蔬菜、专业化制种、食用菌、优质肉羊肉牛“五大产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持续稳定,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形成园区带动、区域联动、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积极推进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预期目标: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82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5万吨,增长3%;农机总动力达到98万千瓦,增长2%;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9%。到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84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万吨,增长4%;农机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增长2%。把我市建成全国标准化啤酒大麦、全国高原无公害蔬菜、全省草食畜牧业、全省专业化制种、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