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1.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他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3.课程程次视角的课程类型:○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5经

验的课程。

4.隐性课程:(1968年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

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5.隐性课程的特点:○1隐形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2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3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6.隐性课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

○1物质-空间类○2组织-制度类○3文化-心理类

7.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计划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8.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

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

9.幼儿园课程的性质:○1基础性○2非义务性○3适宜发展性

10.幼儿园课程特点:○1启蒙性○2全面性、生活化○3活动性、间接经验性○4潜在性

○5游戏性○6整体性

11.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泰勒

12.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坦豪斯

13.泰勒原理四个基本问题(原理内容):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在得到实现

14.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15.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1普遍性目标○2行为目标○3生成性目标○4表现性目标

16.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

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目标。

17.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要求举例子

18.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也称形成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中的展开而

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19.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

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例子:参观动物园之后谈谈你对大象的看法。

2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1对幼儿的研究2 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3 对科学知识的研究

2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布卢姆)认知、情感、动作

2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1.幼儿园课程总目标

2.年龄阶段(学年)目标

3.单元目标

4.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23.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角度:1从教师角度表述2从幼儿角度表述

24.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性质:

1.普遍性目标比较宽泛,一般适宜于表达普遍的教育思想,不涉及具体的教育活动的

目标表述。

2.行为目标指的是可以通过具体观察或测量幼儿的行为来表示对教育结果预期的目

标。如:知道纸是中国的蔡伦发明的

3.一般性目标:是一种比较宽泛的、非特定性的目标,它表述的往往是幼儿作为学习

者通过学习后身心的一般变化。如: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5.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形式的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

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26.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适宜性原则(既适宜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最近发展区”的内

容是适宜的)

3.生活化原则(无意识学习)

4.兴趣性原则(促使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兴趣)

27.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易出现的问题:

1.课程目标缺失

2.课程内容超载

3.课程内容脱离、远离幼儿的生活(表现为:按成年人的经验生活选内容)

4.课程内容偏向本本

5.课程内容缺乏提升

28.课程目标缺失的表现:

1.选择课程内容时,体、智、德、美诸方面不完全,偏向智育:

2.选择各方面内容时又偏重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比重,较少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29.如何防止课程目标缺失:在课程内容选择的时候,首先,从课程目标出发,全面地选择

课程内容,其次,也要反过来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进行比照,看看课程内容是否兼顾了所有的课程目标,查漏补缺。

30.课程超载的表现:量大、难度大。

31.防止课程内容超载,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适宜性原则

2.掌握课程内容的整合技巧

3.课程内容的增加要有“听证制度”

32.幼儿园举行集体婚礼违背了适宜性原则

33.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是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

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生产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34.课程内容的组织基本方式:论理组织法心理组织法

35.论理组织法的优缺点:

优点:1.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2.教师容易掌握,有利于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3.有利于儿童思维发展

缺点:与生活联系不紧

36.心理组织法的优缺点:

优点:1.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2.能调动学习者积极性

3. 比较灵活

缺点:1.老师难把握

2. 较少考虑学科自身逻辑性

37.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

忠实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优点:强化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作用。

缺点:把课程改革视为线性地实施预定的课程计划的过程,使课程变革成为一个机械化的、技术化的程序,这就抹杀了课程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

主体价值。

相互适应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课程计划与班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木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课程创生取向:指的是把课程看成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质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优点:把处于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课程创造中的主体性解放出来。

缺点:具有弄厚的理想色彩,对实践的要求很高,推行的范围有限

37.课程评价的目的:

在课程方案形成之前评价的目的:1.需求评估 2.比较与选择课程

在课程方案实施阶段,评价的目的:诊断与修订课程

在课程方案实施结束后评价的目的:1.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判断课程的成效38.课程评价的类型:

1.从功能和进行时间上划分为:

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评价,它是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和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作

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结果评价。它是一种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的评价方式。

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1.内部评价2. 外部评价

3.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可分为:1.整体评价2. 局部评价3. 单纯评价

4.根据评价的参照体系分类分为:1.相对评价2. 绝对评价3. 个体内差异评价

39.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

1. 课程评价的主体、

2. 课程评价的客体、

3. 课程评价的标准、

4. 课程评价的方法

40.课程评价的主体: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均可以成为评价主体。

41.课程评价客体:即为评价对象

42.第一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

1.第一次制定颁布全国统一课程标准

2.幼稚园课程中国化与科学化是课程改革的主题

3.课程的指导思想受杜威的实用主义影响

4.幼稚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具体实用

5.课程研究成果很丰富,产生了一些重要著作

43.第二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

1.课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具有了统一性

2.课程“苏化”实行分科教学和分科课程模式

3.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44.第三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

1.改革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加强

2.课程价值取向转变,从分科中心向儿童中心转变

3.多元化的课程格局逐步形成

45.第三次课改的反思:(了解)

1.拿来主义——实验是桥梁,适合国情是通行证,引入外国经验的同时,努力发扬中国

传统文化中可继承的精神遗产,走本土化和科学化之路。

2.国情+发展+公益——中国幼教改革之路

3.新一代幼教工作者要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46.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当前课改的启示:——

47.学科课程的含义:所谓学科(领域)活动,就是以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的教育活动。

48.幼儿园学科(领域)活动的独特之处:

*1.幼儿园学科(领域)活动中的“学科”是一种“前学科”。

前学科:以表象或初级概念为基础和核心组织,虽然有其系统性,但是学科内容的逻辑体系比较松散。

2.强调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

3.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4.重视为幼儿终身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9.对学科(领域)活动的评价:

优点:1.操作性强

2.历史久远

3.有助于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

局限性:1.弹性不足

2.学科领域之间联系不足

3.对幼儿关注不够

4.根深蒂固

50.单元主题活动内涵:所谓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51.单元主题活动的流程:

1.选择与确定主题

2.确定单元主题活动目标

3.设计主题活动内容

4.就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环境资源”“园外资源”等方面提出建议

5.设计具体活动方案

52.选择与确定主题的影响因素:

1.儿童的兴趣、需要、生活、已有经验等。

2.主题自身特点,主题中蕴含的可能的教育价值和可能涵盖的教育内容,主题可能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3.主题的可行性研究

4.教师

5.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6.与已经开展过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53.主题网络的初步编制——头脑风暴:(联想归类连线)

围绕某一主题,如“兔子”,教师个人或与他人一起,展开丰富联想,充分调动相关知识经验,将头脑中出现的与主题“兔子”有关的东西写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条上,如生活习性、外形、耳朵、嘴巴、腿、胡须、睡眠、食物、胡萝卜、食物的种类、对环境的适应、声音、用途、兔骨、兔肉、毛的用途、毛的颜色等:然后从中选出同类的,如耳朵、嘴巴、腿、胡须都属于“外形”;此时就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的笔制作每一小组的标题,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同一组中内容过多,就可以将这些内容在分成几个小组;最后就可以在一张大纸的中央写上主题的名称,在主题周围画一些辐射状直线,与每个小组的标题相连,通过每一小组的小标题再与这些小组的内容相连。在此过程中,如果想起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再加入,进一步丰富主题网络。

54.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内容由五个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指头,是活的、是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相互连通的、相互联系的。

55.五指活动课程的五个方面: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56.五指活动课程的目标:做人、身体、智力、情绪

57.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张雪门)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58.蒙台梭利教育内容:涵盖五个领域,即感官教育、日常生活练习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及文化教育。

59.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特点:

1.感官教育的刺激应孤立化

2.强调感官教育要把握“敏感期”

3.感觉训练要通过具体步骤和程序,按照三段式练习法进行

三段式练习法:命名、确认、记忆

60.蒙台梭利课程的局限性:

1.孤立的感官训练

2.对创造力的忽视

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儿童实际生活经验

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61.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主动学习的概念:指由学习者发起的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操作物体与人、观念、情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关于现时知识的过程。

62.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可一日常规:(是特色)

1.计划时间

2.工作时间

3.整理和回顾时间(计划-工作-回顾过程)

4.小组活动时间

5.户外活动时间

6.团体活动时间

7.过渡环节时间

8.进餐和休息时间

63.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1.受意大利自身幼儿教育的传统

2.二战后左派政治改革的影响

3.布鲁纳的教学思想

4.布朗芬布伦纳的教育生态学观点

5.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64.瑞吉欧项目活动教学的特点:

1.弹性计划

2.小组活动

3.合作教学

4.记录和支持

5.视觉与图像语言的运用

65.记录的作用:

1.“记录”可以协助儿童进一步加深、拓宽学习的范畴

2.“记录”可以诠释儿童在项目活动中的想法与思考过程,也可以借此评价儿童

3.“记录”可以帮助儿童进一步回忆与记忆

4.“记录”可以协助教师作下一步的规划

5.“记录”为家长了解孩子,与孩子、互动提供了机会。

66.记录的形式:照片、录音、幻灯、录像、文字说明及实物等形式。

67.瑞吉欧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

1.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

2.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

3.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与向导

4.教师是幼儿行为记录着与研究者

5.教师还是一个实践的反思者

68.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

华德福教育思想核心植基于鲁道夫.史代纳创立的人智学。

*69.教案的基本结构:

1.活动名称【注明班级和活动领域】例:科学教育活动:两个月亮(中班)

2.活动由来

3.活动目标(三维目标:认知学习、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目标的主语一致,从孩子

角度、可操作具体)

4.活动准备(需列出物质准备和儿童已有的经验准备)

5.活动过程【核心】(1.活动过程的原则:活动性、富有逻辑性、趣味性。

2.每个步骤完成哪些内容,采用的方法)

6.延伸活动(作用:巩固新学内容或拓展活动内容)

70.教案编写中的“三问”和编写后检查:

三问:1.为什么做这个活动 2.做什么,怎么做 3.达到什么目的

检查:检查教案,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不合理,教案实施后个人反思

71.活动目标设计中常犯的错误:

1.目标内容过于狭隘

2.目标重点不突出

3.目标超难

4.目标表述过于笼统

5.目标表述方式不统一

72.好的活动目标的特征:明确、具体、针对性强、科学性、可操作

73.活动目标表述规范:

1.认知目标:学习、练习、掌握、了解、认识、尝试、感知、理解、感受、制作(技能)

2.情感态度:体验、愿意、发现、喜欢、乐于、自觉、形成、懂得、养成某些习惯

3.能力目标:能够、表达、合作、观察、交流、创编、探究、记录、操作、倾听、比较、

辨别、分析、判断、推理、分类、运用等

74.区域活动的特点:

1.自由性

2.指导的间接性

3.自主化

4.个性化

《幼儿园课程》复习题培训资料

《幼儿园课程》复习 题

12学前本《幼儿园课程》复习题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名词解释题 1、课程:其基本含义是指课业及其进程。(一)进程及学习科目和教材(二)课程及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三)课程及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四)课程及教学计划(五)课程及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综合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 4、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 5、多元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要素。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是构成幼儿园课程的必要因素和组成部分.不同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包含着不同的要素.当幼儿园课程是指一种静态的课程文本时,其要素包括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四种;当幼儿园课程是指课程的编制过程(即动态的生长过程)时,它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动态要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课程编制中的设计过程就是课程文本中理念、目标、内容、结构的形成过程.由于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对课程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课程文本的层面,所以,我们在此主要分析一下课程文本的四个要素.

2、简述古德莱德五层次课程理论。 ①观念的课程——理想的课程②社会的课程——正式的课程③学校的课程——领悟的课程④教学的课程——运作的课程⑤体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3、简述艾斯纳提出的课程类型 (1)显性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的课程。 (2)隐性课程,即学生在学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习 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3)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三、论述题 1、论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2、幼儿园中隐性课程的因素及重要作用 幼儿园隐性课程又称为潜在课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重视幼儿园显性课程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隐性

幼儿园课程概论-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一章: 一、幼儿园课程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三、幼儿园课程的分类: 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 第二章: 一、什么是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一种决定、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探讨形成、实施、评价和改变课程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二、泰勒提出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三、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 目标模式:博比特过程模式: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伊 四、幼儿园课程模式设计取向。 1、学科中心取向 2、学习者中心取向 3、问题中心取向 第三章: 一、课程目标分类。 1、普遍性目标 2、行为目标 3、生成性目标 4、表现性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四章: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 (一)基本方法 1、论理组织法 2、心里组织法 (二)常用方法 1、纵向组织法 2、横向组织法

三、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 2、相互适应取向 3、课程创生取向 四、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1、课程计划因素 2、一线教师因素 第六章: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及过程。 原则: (一)从课程评价的目的看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2、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从评价的主体看 1、应以教师自评为主 2、重视家长的参与 3、要鼓励幼儿参与评价过程 (三)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看 1、评价过程应客观、真是、自然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四)从评价结果看 1、正确的看待评价结果 2、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 过程: (笔记)一般过程:集中问题→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分析评价方案→解释资料、得出结论 (书本) (一)评价方案制定阶段 1、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 2、确定评价的程序、指标及标准 3、选择评价方法 4、确定评价人员的分工及合作 5、撰写评价方案 6、对参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 (二)评价方案实施阶段 1、搜集信息 2、整理信息 3、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4、撰写评价报告 专题: 一、陈鹤琴物质活动课程中心思想。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方面,即或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或教育的方法论。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幼儿园课程论 期末复习材料

教案1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词源 汉语当中“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在英语当中,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1859年)。 二、课程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定义 (一)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教材说)。 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最代表传统课程的一种观念。一般认为,课程是“科目”、“学科”或“教材”的代名词,课程可以指一个科目或所有科目。也有的人把教材看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认为课程可以是一本教科书、一套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等。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二)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全部学习经验(经验说)。 学习经验是学生在和学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生成物,不仅包括学生学校生活中获得的认知方面的经验,同时心理生成物还包括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体验,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一种感悟,一种体会等等,所以,把课程理解成学生的学习经验,最大的好处是能扩大教师及研究者的视野,转化他们注意的中心,使老师从过去的主要关注我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为什么而教,怎么教,就是我教这个东西,对于学习者有什么价值,同时也要关注我怎么教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呢?相同的教学内容,我用这种方法教和用那种方法教,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三)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活动说)。 儿童的学习经验,是通过儿童和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主动的行为产生的。而活动是儿童和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因此,儿童采取什么行为,获得了什么学习经验,取决于他参加了什么活动。因此,认为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四)课程就是教学计划(计划说)。 这个观点把课程看成是一个培养人的蓝图,一个计划。计划通常包含了多种要素,如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等。把课程看作是教学计划,既然是一个计划,是一个培养人的蓝图,它必然包含“培养什么样的人(课程目标)、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课程内容)和如何组织这些经验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课程的组织),以及如何去检验育人的意图是否达到(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决策。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的几个基本的要素,是比较全面的。既不局限于科目、教材(克服了教材说的窄视野),计划所提供的经验也是经过选择的(克服了经验说定义太宽泛),并且是经过缜密思考计划的(克服了活动说的太表浅) (五)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课程的重心应该是“教学目的”,也就是指“希望学习者通过课程而获得的学习结果”。有了这样一个预期的目标后,我们就可以围绕着这个“预期的目标”去选择内容、组织课程,同时,这个“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又是我们监控、评价教育过程的标准。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论 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研究》课题组经反复讨论认定的。 二、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一)基础性(二)非义务性(三)发展适宜性 第三节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幼儿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我国幼儿园课程经历了由产生到发展的过程,其间经过了3次较大的改革。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整理.docx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是通过课程实现的,“没有课程,教育便没有借以传递其要旨、转达其意义、传播其价值观的媒介或工具”。止因为其重要性,课程被称为教育的“心脏”。 《幼儿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它既具有宏观性与理论性,乂具有具体性与应用性,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它既是幼儿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原理的具体化,乂是学前各领域教育的统整和综合,是一门 从理论到实践的”中介性”课程。 课程问题是教育系统中最繁难的问题之一。 概念的不确定性 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涉及的面广而多。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对于课程,存在着许多种定义。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収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 (一)课程的词源 汉语中,课程一词始于唐代:课业及进程。英语中来自于拉丁语的"curriculums即 “跑马场”,据此,课程最常见的含义为“学习的进程”。课程的含义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 (二)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 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课程就是教学计划 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 这种课程定义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既代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是以往学校教育实践的真实反应。

基本观点 一?般认为,课程是科目和学科的代名词,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日的总和。也有人把课程与教材合二为一,视教材为课程的具体体现。这使得通过课程而进行的教育被简化为“教书”(教教材、教课本)。于是,教师就成为“教书匠”,学生也就成为“读书郎”。 2、评价 这种课程定义虽然把握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把教师的视线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圈子里,使得教师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定义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认知方面的学习,而非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対课程内容本身的理解也过于狭窄,仅局限于外在的间接经验,而忽略了学习者在校获得的直接经验。所以,这一定义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涵盖课程的全部内容。 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这种课程定义是针对传统教育屮的课程观念以及它所导致的“教材屮心"、“教师屮心”、“课堂中心”的弊端,从学习者的角度而提出来的。市于这一课程定义强调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所以它始终成为20世纪课程改革中的一面旗帜。 基本观点 由于学习经验是学生在与学校相互作用屮形成的心理生成物,所以,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验,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扩大研究者的视野,转换研究者注意的屮心,使教师从过去主要关注“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为什么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等这样的问题。 评价 这种课程概念让教师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以及所学东西对他们的个人意义。所以,有人将这一转变称为课程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其核心就是界定这一概念的视角的转移,即从关注书本到关注学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贴近它的本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这一概念有其合理的一面,是一种教育观的转变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反应。但它真正的影响范围较多地局限在学者的圈子和理论的层面上,它能够真正地被广大的教师接受并形成共识还尚待时原因Z—在于学习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带有主观性、个人性和模糊性,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1、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层次把课程分为:观念层次课程、社会层次课程、学校层次课程、教学层次课程、体验层次课程 5、美国斯坦福教授艾斯纳从课程内容出发,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悬缺课程。 6、隐形课程发挥的作用:从物质空间方面:学校的建筑、活动场地、绿化设施、设置等物质条件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从组织制度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无形中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联;从文化心理方面:学校的文化价值、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其行为表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开放的正规课程。 7、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依立足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实践,对目标模式进行详尽而透彻的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并系统的确立了过程模式。 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9、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 2 页共 6 页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容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意、 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 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 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 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 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 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 发展,课程容应随学生的变化而 有所改变,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 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过 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这一 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和 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课程容随 学生变化而改变,让学生参与课 程的设计,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 习,全面发展。这类课程具有开 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能。 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识 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 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 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他 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 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 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 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 类型。活动课程本质上是属于经 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它集中体 现着经验中心课程的思想和特 点。它以学生、问题和实践活动 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与个性发 展为教育过程的重心,注重养成 教育,注重教育过程,注重问题 解决,课程评价以主观综合评定 为主,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 验。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 (五)隐性课程是那些在学校政 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 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 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 育实践和结果。隐性课程有如下 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 道:(1)物质一空间。(2)组织一 制度。(3)文化一心理。 (六)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 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 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 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定义的涵义:1.幼儿 园课程是“活动”。 2.幼儿园课 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 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的活动。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 活动的总和”。 (七)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基本 属性:1.基础性。2.非义务性。 3.适宜发展性。 (八)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启蒙性。2.生活化。3.游

幼儿园课程复习资料全

《幼儿园课程概论》思考题 一、概念(23个) 1.P5幼儿园课程: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P12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内容,依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文、音乐等。 3.P12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4.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所有体系的完整性。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综合课程并不以牺牲学科体系为代价。 5.P12显性课程: 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隐性课程: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6.P 3 9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7.P40生成性目标 :也称形成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8.P41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提出的。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 9.P66 幼儿园课程内容: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10.P89课程组织: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11.P97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2.支架教学: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就是通过教师的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的过程。 13.间接教学: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教育意图不直接通过教师,尤其是不直接通过教师的语言而借助于教学环境的中介作用传递给幼儿,是间接教学的最大特点。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发现学习为主。14.直接教学: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学 习。 15.P132形成性评价 :也称过程评价。它是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和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作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

3513+《幼儿园课程论》期末复习指导

3513+《幼儿园课程论》期末复习指导

2012年春期成人教育(专科)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2.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看实践中的多元智能理论。 3.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发展——互动。 4.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 5.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 6.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表现性

目标。 7.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教什么问题。 8.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中间系统。 9.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心理顺序。 11.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12.认为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熟,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的心理学家是格塞尔 13.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 14.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15.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

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16.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17.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 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8.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 19.现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有以学科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 20.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华师幼儿园课程论期末复习题

1.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课程目标体系属于(A.以学习领域为框架结构的目标体系) 2.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这样课程内容的是(A.瑞吉欧教育体系) 3.目标模式认为课程开发的核心是(A.确定教育目标)。 4.不属于游戏活动中游戏动作基本类型的一项是()。D.肢体类动作 5.为师幼互动提供一个“平台”,让师幼在相互“抛球”与“接球”中促进幼儿的发展的教育活动是()D.方案教学活动 6.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关系是()A.平等 7.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的目标取向是()。C.生成性目标 8.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创编的课程是()A.五指活动课程 9.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核心是()。A.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C.交流作用 11.在课程方案形成之前的评价目的是()D.需求评估 12.目标模式的创始人是()。A.博比特 13.在我国,普遍性目标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A.《大学》 14.不属于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类型的一项是()A.游戏 15.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学、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性规范或总括性指的目标()A.普遍性目标 16.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的一项是()。 B.目标取向 17.导致教师教育理念无法落实到教育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课程计划的编制 18.CIPP评价模式的第二个字母“I”代表()A.输入 19.对幼儿园课程内涵的理解,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C.活动论 20.生成性目标的根本特点是()。A.过程性 21.开放教室设计的价值选择应属于()B.学习者中心取向 2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常用的纵向组织法,其组织排列呈现是()B.螺旋递进式 2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B.单元主题活动 24.编制了《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从而开创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先河的教育家是()A.陈鹤琴、张宗麟 25.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应首先要从()中寻找富含教育价值的内容D.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26.“幼儿园之父”福禄倍尔对学前教育的最大贡献是()B.创制了名为“恩物”的一套玩具 27.“计划的课程”采用忠实的取向,其制定课程计划的课程专家和行政人员是课程变革的()B.核心、主体 28.幼儿园课程评价的重点是()C.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水平 29.单元主题活动中影响主题选择与确定的首要因素是()A.儿童的需要、兴趣、生活、已有经验 30.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形成的标志是()A.泰勒模式 31.《设计教学法》一文提倡的方案教学法的倡导者是()B.克伯屈 32.学习者中心设计的端倪见于()的教育思想。A.卢梭 33.最流行、使用最广泛的课程设计是()A.学科中心设计 34.选出不属于区域活动特点的一项()B.集体性 35.选出不属于“课程开发”概念界定的一项()A.课程计划准备阶段 36.评价者收集被评价的对象的数量性实证信息,用数量化指标来显示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是()B.定量评价 37.我国81年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将课程内容分为六科,是按照()。A.学科结构分类 38.核心课程这类课程的组织方式是()A.心理组织法 39.核心课程是对活动课程的改造,它属于()C.儿童本位课程 40.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三次,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都与之相关的活动设计是()B.单元主题活动 41.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A、生活是教育、行为即课程 42.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特点()B.情感化 43.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方面,选出不属于其44.中的一项()B.活教育的儿童论 45.表述课程目标时使用“感受”、“理解”等字眼的角度是()。B.教师的角度 46.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属于()B.行为目标 47.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的观点被称为()A.建构主义认识论 48.反对将教育作为工具,主张教育中实现“人的回归”的课程模式是()B.过程模式.0 49.第一个竖起“幼儿教育”大旗,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 50.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教师的一言一行均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这些体现出幼儿园课程性质的()。C.潜在性 51.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继承发扬了五指活动课程,形成了()D.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 52.下面哪个选项不被认同是课程目标确立时需要考虑的依据()D.学习者父母的需要 53.生活情景设计的价值选择应属于()A.学科中心取向 54.下列不是五指课程编制方法的是()C.演示法 55.幼儿游戏时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的游戏言语属于()C.自我为中心的独白语言 56.一个完整的评价工具应该包括()A.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57.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的确立始于()A.博比特 58.1923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开启探索中国化幼儿教育的改革之路的试验园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 59.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与班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的取向是()B.相互适应取向 60.对课程实施后在幼儿和教师身上所引起的发展变化做分析和判断的课程效果评价是()C.终结性评价 61.无论视课程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计划的认识论都是()B.客观主义认识论 62.教师规划并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称之为()D.教学层次课程 63.教师从游戏的外部,引导幼儿把游戏和现实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游戏参与方式属于()D.真实发言人式参与 64.开展单元主题活动的第一步是()A.选择确定合理的主题 65.斯塔克提出的评价模式是()C.外观评价模式 66.表述课程目标时使用“鼓励”、“引导”等字眼的角度是()B.教师的角度 67.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叫做() B.伦理组织法 68.教师在幼儿身边玩相同的游戏,没有直接与幼儿发生交往的游戏参与方式属于()A.平行式参与 69.选出不属于区域特点的一项()B.静态性 70.园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是()B.自下而上的模式71.目标模式的指导思想是()C.实用主义哲学 72.我国幼儿园常见的课程类型有()A.分科课程、相关课程 73.第一个提出了系统的学校体系,强调人类知识是支撑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支柱的,是近代分科课程的鼻祖的()。D.夸美纽斯 74.美国学者布鲁纳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认为知识的组织相应地分为()三种水平C.动作——映像——符号 75.幼儿园课程内容超载的原因是()。A.课程失去独立价值判断,选择缺乏适应性思考 76.1907年蒙台梭利开始她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方案,在罗马创办了()A.儿童之家 77.蒙台梭利感觉训练要通过具体步骤程序,要按照“三段式”练习进行,它们是()A.命名—确认—记忆 78.造成教师对课程内容理解有偏颇的主要因素是()D.社会因素 79.人本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是()C.罗杰斯 80.五指活动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主要采用()A.单元制 81.教育评价实施的最基础性工作就是()A.搜集信息 82.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应学习者需要的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叫做()。A.心理组织法 8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建立共同的关系,但各科仍保持其原来的独立状态,84.我们称之为()。C.核心课程 85.可以作为目标评价模式的附加补充模式的是()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86.目前我们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A.分领域课程 87.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我们称之为() C.悬缺课程 88.(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新的规定性A.教学活动游戏化 89.教师和儿童真正变成“我和你”的对话的关系,实现教育中“人的回归”的90.幼儿园教育活动是()。C.方案教学活动 91. High/Scope的早期教育课程的实施中儿童每天例行活动的三个环节是()B.计划——操作——回忆 92.意大利艾米莉亚市市立幼儿园---戴安娜学校是世界十大最佳学校,它的重要特色是()D.方案教学 93.通常被看做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是()A.目标模式 94.在课程方案实施阶段,评价的目的是()B.诊断与修订课程 94.我国1981年10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将课程内容分为()类。C.6 95.幼儿园课程所研究对象主要是()A.3—6岁儿童 96.五指活动课程以“五指”来规定课程的内容,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A. 97.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98.选出不是园本课程开发的特点的一项()A.典型性 99.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定了过程模式是()A.斯坦豪斯 100.下列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B.表现性目标 101.单元主题活动本质上是一种()。A.学科课程 102.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分别是()C.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 103.赞同“学校如工厂”的隐喻,强调教育目标的统领作用的课程模式属于()A.目标模式 104.学科课程是以客体为核心的,它属于()B.知识本位课程 105.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中心内容是()A.幼儿园课程评价 106.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教育活动设计的组织形式是()A.学科活动 107.幼儿园课的目标与中小学课程目标相比,应具有()A.整合性、一般发展性 108.幼儿园学科活动的长处在于()A.操作性强 109.游戏活动的实施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D.教师认真观察、再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游戏 110.西方国家如美国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的主要采用()C.以儿童发展领域111.为结构框架表述的课程目标体系 112.活动课程这类课程的组织方式是()C.心理组织法 1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内容必须涵盖的内容()B.教师素质 114.方案教学的活动组织的主线是()B.按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 115.幼儿在游戏活动时摆弄方向盘扮演司机的角色类型属于()A.机能性角色 116.1987年的美国纽约瑞吉欧展览名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其深刻含义是()B.成人对儿童特点、精神世界的承认 117.目标评价模式是由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提出D.泰勒 118.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称之为()。C.悬缺课程 119.下面关于幼儿园的“学科”课程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幼儿园的学科活动是服务于幼儿“精英”发展 120.以“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为基本思想的是() A.行为课程 121.选出不属于蒙台梭利儿童观的一项()B.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人 122.我国古代提倡的“格物、致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属于()A.普遍性目标 123.以行动为中心,实施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创立了幼稚教育崭新的课程模式的是()。D.张雪山 124.下列哪组是瑞吉欧课程的实施特点()A.弹性计划、小组活动、合作教学、125.记录的支持、视觉和图像语言的运用 126.在传递知识与技能的时候,人们认为最经济有效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类型是()A.学科课程 127.选出不属于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的编制时应采用的策略的一项()D.社会调查 128.表现性目标的提出者是美国课程论专家()A.艾斯纳 129.幼儿园的“学科活动”中的“学科”是指()。B.经验层次的“前学科”体系 130.普罗佛斯提出的评价模式是()。B.差距评价模式 131.1927年创办的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其创办者是()B.陶行知 132.学科课程这类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是()B.伦理组织法 133.选出不属于区域活动指导方式的一项()C.中介式干预 134.反对课程是科目,认为课程是学习者经验的观点属于()A.建构主义认识论 135.幼儿园学科活动中的“学科”是以()为基础和核心的“前学科”。B.表象和初级概念 136.下列哪一项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C.游戏 137.选出不属于教师个体营造的隐性课程的影响因素一项()A.教育观 138.来自自然科学和心理学的实验传统,强调实证的求知方法,具有科学主义的139.价值判断倾向的课程评价类型是()A.定量评价 140.集体活动是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单位时间内,以集体的形式由教师引导组织开展的活动,选出不属于该活动特点的一项()D.个性化 141.教师是课程的消费者,依据专家的课程“使用说明”实施教学的课程实施的取向是()A.忠实取向 142.针对传统教育书本万能的现象,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观点的著名教育家是()。C.陈鹤琴 143.一线教师接受新的课程变革理念的重要载体是()。B.教材 14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幼儿园课程改革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图文稿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内容按其自身的逻辑 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 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 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这 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 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 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 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 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 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 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 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 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 性轻个 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 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 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 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 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 随学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的设 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过 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 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 程,课程内容随学生变化而 改变,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 计,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 习,全面发展。这类课程具 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 多方面潜能。它的局限性在 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必 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 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变 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 他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 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 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 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 一种课程类型。活动课程本质 上是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 的,它集中体现着经验中心课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 1.五大领域: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隐性课程: 即教学方法、奖励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环境的“副产品”。即非预期的影响。 3.园本课程: 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4.单元主题活动: 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5.五指活动课程: 课程内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分别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两个水平,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的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7.维果斯基“心理工具”: 指的是认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能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 8.有准备的环境: 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 二、选择/判断: 1、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的标志)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 (1)确定教育目标 (2)选择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 (4)评价教育计划 2.高瞻理论(High/Scope)的来源: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注重如何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智力。《认知中心课程》的出版,标志着High/Scope课程模式的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调整阶段:20世纪70-80年代。1979年,High/Scope课程模式的著作《活动中的儿童》诞生,它进一步发展了High/Scope课程,第一次把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

《幼儿园课程论》年月期末考试指导(0001)

0085《幼儿园课程论》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幼儿园课程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幼儿园课程论》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如下: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4、活动设计 5、案例分析 二、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1. “学问中心”课程 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 2. 活动课程 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其本质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 3. “经验”中心课程 “经验”中心课程指的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关心的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4.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对学校,乃至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等;教室空间的大小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太小会给人压抑感,而太大又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等。 5.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启蒙性;(2)生活化;(3)游戏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1.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和依据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1)对幼儿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3)对人类知识的研究;通过这三个来源,可以获得大量的目标信息,这就需要先进行“可能性”筛选,然后依据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价值性”筛选,以确定适当性目标。2. 制订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5)缺失优先原则;(6)辨证性原则。 3.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答案优选资料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二 一、填空题 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_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2. 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_、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_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_。 4、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二、选择题 1.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B )。 A.博比特B.泰勒C.惠勒?D.斯坦豪斯 2.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B)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预设性目标 3、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 )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4.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C),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预设性目标 5.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C )的价值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D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 三、名词解释 5、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6、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7、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 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8、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四、简答题 5、简述行为目标的运用价值和局限。 (1)运用价值:行为目标使目标的表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提高了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行为目标的精确和具体还便于教育评价的进行。(2)局限:一些高级心理素质,如情感、态度等,很难用具体化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来反映;具体、精细的行为目标对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利。 6、简述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对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作用。 (1)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课程内容看作是向儿童传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强调儿童主动参与各种活动。(3)课程内容即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