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36款飞机大曝光

新中国60年36款飞机大曝光
新中国60年36款飞机大曝光

新中国60年36款飞机大曝光

战斗机

歼-5

歼-5:新中国生产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

研制单位:沈阳飞机制造厂

首飞时间:1956年7月19日试飞员:吴克明

歼-5是我国生产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至1959年下半年停产,共生产767架。1956年10月1日,4架歼-5战斗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周年庆典,从天安门上空飞过。歼-5装备部队后屡建战功,捍卫了祖国的领空,有力地推动了人民空军建设。

歼6(WLHJ)

歼-6:新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

总设计师:胡淡

研制单位:沈阳飞机制造厂

首飞时间:1963年9月23日试飞员:吴克明

歼-6战斗机是第一种国产超音速战斗机,1964年进入部队服役,曾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国产喷气飞机。歼-6生产了近4000架,在近40年的服役时间里,立下了赫赫战功,曾开创世界空战史上超音速条件下击落敌机的先河。歼-6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中国航空工业已进入独立自主地制造超音速飞机的新阶段。

强5(WLHJ)

强-5:新中国第一种喷气式对地攻击机

总设计师:陆孝彭

研制单位:南昌飞机制造厂

首飞时间:1965年6月4日试飞员:拓凤鸣

强-5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第一代轻型超音速攻击机,它至今仍是唯一由第三世界国家研发成功的喷气式攻击机。该机型最初服役时曾是国内同时期战机中与世界水平最为接近的一款。

歼-7(WLHJ)

歼-7:新中国制造的2倍音速的第二代战斗机

研制单位:沈阳飞机设计所、沈阳飞机制造厂

首飞时间:1966年1月17日试飞员:葛文墉

歼-7属于第二代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区控制空权,并具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除装备中国空军外,歼-7战斗机还大批出口到国外,出口数量在各机型中名列前茅。歼-7作为中国80年代至90年代中的主力战机,对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歼8(WLHJ)

歼-8:新中国独立改进设计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

总设计师:黄志千

研制单位:沈阳飞机研究所沈阳飞机制造厂

首飞时间:1969年7月5日试飞员:尹玉焕

歼-8是在歼-7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该机的设计定型是中国航空工业更新部队作战飞机迈出的极其重要的一步。

歼8II(WLHJ)

歼-8II:新中国完全自主设计的第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

总设计师:顾诵芬

研制单位:沈阳飞机研究所、沈阳飞机制造厂

首飞时间:1984年6月12日试飞员:曲学仁

歼-8II战斗机是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种高空高速先进战斗机。1989年歼-8Ⅱ型战斗机在第38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首次展出,引起轰动,它宽大的三角机翼、颀长的机身给人以特有的美感,被誉为"空中美男子"。

飞豹(WLHJ)

"飞豹":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战斗轰炸机

总设计师:陈一坚

研制单位: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飞机工业公司

首飞时间:1988年12月14日试飞员:黄炳新

"飞豹"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发的超音速全天候战斗轰炸机,也是我国目前航程最远、作战半径最大的国产战机,可实施对地、对海目标远程精确攻击和空中格斗。改进型实现了无纸设计与制造。2000年1月20日,"飞豹"战斗轰炸机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7年首次远赴俄罗斯参加了中俄"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并得到外军同行的肯定。

歼-10(WLHJ)

歼-10:新中国第一种自主设计的第三代战斗机

总设计师:宋文骢

研制单位: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首飞时间:1998年3月23日试飞员:雷强

歼-10 是我国第一种自主设计、批量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具有高可靠性、高生存力和高机动性能,作战半径大,起降距离短,攻击能力强,综合作战效能达到国际同类战斗机的先进水平。歼-10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少数几个能独立研制先进战斗机的国家之一。

枭龙(WLHJ)

"枭龙"FC-1:新中国第一种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新一代轻型战斗机

总设计师:杨伟

研制单位: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

首飞时间:2003年8月25日试飞员:雷强

"枭龙"战斗机是新一代轻型战斗机,具有突出的机动能力、较大的航程、留空时间和作战半径,以及较好的截击和对地攻击能力。"枭龙"战机的研制充分利用了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得军工高技术出口成为我国外贸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轰炸机

轰6(WLHJ)

轰-6:新中国制造的第一种战略轰炸机

总设计师:孙志端

研制单位: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961年11月之前)、西安飞机制造厂

首飞时间:1959年9月27日试飞员:李源一机组

轰-6是在图-16轰炸机基础上研制的高亚声速中程战略轰炸机。该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大、中型飞机的研制生产能力。1965年,改装的轰-6核试验运载机首次空投原子弹试爆成功,炸心偏差仅有40米,震惊世界;1967年,该机首次空投氢弹试验成功。1969年,该机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具有威慑力的武器装备。

轰5(WLHJ)

轰-5:新中国制造的第一种战术轰炸机

研制单位:哈尔滨飞机制造厂

首飞时间:1966年9月25日

轰-5是在前苏联伊尔-28轻型轰炸机基础上研制的亚音速轻型战术轰炸机,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一种前线轰炸机。1967年4月,该机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开始装备空军部队。轰-5的众多改进型号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中担负了重要角色。

运-5(WLHJ)

运输机

运-5:新中国制造的第一种运输机

研制单位:南昌洪都飞机制造厂(1970年前)、石家庄飞机工业公司

首飞成功时间:1957年12月10日;试飞员:陈达礼

运-5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种运输机。1970年,运-5飞机转到石家庄红星机械厂(现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运-5系列飞机是一种活塞式单发双翼轻型多用途运输机,适于运输、空投、伞降、救护、农业、护林、航测、磁探等多种作业。

运-7(WLHJ)

运-7:新中国研制生产的第一种中短程支线客机、中国民航使用的第一种国产飞机

总设计师:龚国政

研制单位: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飞机制造厂

首飞成功时间:1970年12月25日;试飞员:李本顺机组

运-7有客运和货运两种类型,其客运型是新中国研制生产的第一种50座级中短程支线客机。运-7可改装成救护、领航教练和侦察等专用机型。1986年4月29日,运-7飞机载客完成了合肥到上海航线的飞行,结束了中国民航客运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

运-8(WLHJ)

运-8:新中国研制生产的第一代中型/中程运输机

总设计师:马凤山

研制单位:西安飞机制造厂(1975年前)、陕西飞机制造厂

首飞成功时间:1974年12月25日;试飞员:李精锐机组

运-8是我国目前批量生产的最大的飞机,主要用于装备部队,也有一定数量的飞机进入民用市场和国际市场。该机具有空投、空降、空运、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功能,一次可装载货物20吨,可同时装载两辆解放牌卡车,可运载直升机。

运-10(WLHJ)

运-10: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大型喷气客机

总设计师:马凤山

研制单位:上海飞机制造厂

首飞成功时间:1980年9月26日;试飞员:王金大机组

运-10属于100-200座级的客机,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也是至今唯一一种大型喷气式客机,对中国民机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运-10的研发成功,使我国一举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研制出100吨级飞机的国家。

运12(WLHJ)

运12:新中国第一种取得通往世界市场"绿卡"的飞机

总设计师:熊文杰

研制单位: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

首飞成功时间:1982年7月14日

运-12轻型双发多用途运输机是我国第一种取得国际权威适航机构颁发型号合格证的民用飞机,对中国飞机走向世界飞机市场、提升我国飞机的制造和管理水平具有开拓性意义。1986年,运-12飞机开始外销,开创了我国民机出口的先例。该机可用于运输、跳伞、海上巡逻和农业飞行。

新舟60(WLHJ)

"新舟"60:新中国第一个民用客机世界品牌

总设计师:吕海

研制单位: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

首飞成功时间:2000年2月25日;试飞员:邓友明机组

"新舟"60是我国目前已在航线上运营的性能最好的涡桨支线客机,该机在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维护性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同类飞机的水平。截止2009年8月,新舟60飞机已累计获得国内外订单160余架,已经交付津巴布韦、刚果(布)、赞比亚、老挝、印尼、玻利维亚等国,呈现出了飞机批量出口和多国安全运营的良好局面。

ARJ21(WLHJ)

ARJ21:新中国第一种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支线飞机

总设计师:吴光辉

首飞成功时间:2008年11月28日;试飞员:赵鹏机组

ARJ21飞机属于70-90座级的中短程支线客机,是我国首次按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25部和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25部全新设计的支线客机,并且采用全新的、国际惯用的主供应商-供应商管理模式。ARJ21飞机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航空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目前,ARJ21的海内外订单总量为208架,首批ARJ21飞机将于2010年交付用户。

直升机

直-5(WLHJ)

直-5: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直升机

研制单位:哈尔滨飞机制造厂

首飞成功时间:1958年12月16日;试飞员:钱广有、程绍英

直-5是在前苏联米-4直升机基础上发展的中国第一种直升机,用途广泛,可用于空降、运输、救援、睡眠救生、地质勘探、护林防火和边境巡逻等。直-5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掌握直升机制造技术。

直-8(WLHJ)

直-8:新中国研制的亚洲最大吨位直升机

总设计师:徐朝梁

研制单位: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昌河飞机工业公司

首飞成功时间:1985年12月11日;试飞员:霍效才

直-8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13吨级军民通用大型多用途直升机,是我国也是亚洲最大吨位的直升机,主要用于海上运输、救生、巡航等方面。作为国产运载能力最强的直升机,直-8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直-9(WLHJ)

直-9:新中国制造的第一种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研制单位: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哈尔滨飞机制造厂

首飞成功时间:1982年2月6日

直-9轻型多用途直升机是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引进法国专利研制生产的,主要用于人员运输、近海支援、海上救护、空中摄影、海上巡逻、鱼群观测、护林防火等,并可作为舰载机使用。军事用途包括侦察、火力支援、反坦克、搜索救护、反潜、通讯等。1997年,12架直-9随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直-9还多次

参加极地科学考察,并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海军索马里护航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直-11(WLHJ)

直-11:新中国研制的第一种轻型直升机

研制单位: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昌河飞机工业公司

首飞成功时间:1994年12月22日

直-11轻型多用途军民两用直升机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机种,也是我国第一个引进全过程适航管理取证的直升机机种。该机广泛用于教练、侦察、通信、指挥、救护、缉私、消防、旅游、科学考察等军事或民用领域。

EC120(WLHJ)

EC120:新中国首次与发达国家共同研制的先进轻型直升机

合作成员:法国欧洲直升机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

首飞成功时间:1995年6月

EC120是多国共同投资、共担风险研制的轻型直升机,迄今已取得美国、法国等35个国家颁发的适航证,并荣获《国际飞行》杂志宇航工业奖。该机可广泛用于治安巡逻、载客和公务运输、通用航空、航空医疗运输和训练。2004年,EC120在中国开辟总装生产线,在中国生产的EC120直升机改名为HC120直升机。

建国60年某乡村巨变换新颜

整洁的广场、宽阔的村道、崭新的农舍、绿树环绕的“农家书屋”、劳作之余的村民正兴致勃勃地读书看报……近日,在**市**镇##村,笔者看到了一个和谐新农村生机盎然的靓丽图景。 计划经济时代,##走的是“劳力归田,人心归队”的路子,600余劳动力全部集中在田地,“以粮为纲”种植单一的粮棉品种。农业生产基本是粗耕粗种,浇灌、收割等重活累活全靠人力,耕种技术原始,没有农机做帮手,农田单产仅有四、五百斤。“包产到户”让农民过上温饱生活的**市**镇##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却一直发展缓慢。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曾经使这里变成水乡泽国,十几年没有大变化,村民走的还是砂石路。 但农民的求索并未停止。八年前,农业种植效益下降,##村民零星外出打工,村里一些撂荒地私下流转,棉花地改成了蔬菜地,但一直沿袭着露天栽培模式,有的农民发展林间套养,但零星分散、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近年来,**市把##村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试验田”来经营,在这里建设了全省一流的蔬菜科学研究所,引进市内外种植能手,兴建了大批保护地蔬菜日光温室栽培大棚,捆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引进能人发展特色规模种养业,因地制宜兴建了水稻、水果、蔬菜、养殖四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灌溉电动化,灌渠硬底化,耕作机械化,以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蔬菜质量、产量有了大幅提高,现代特色农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结出硕果。 推进“村村通”,**市在##村兴建了13公里长的水泥路,建蔬菜产销合作社,不仅引进30多个优良蔬菜品种,还添置30多台电脑开通了“##蔬菜网”,不少农民经常在网上冲浪,推介家乡蔬菜产品,实践“网上营销”,打开了村民的眼界。镇里适时办起农民科技技能培训、订单培训、劳务公司,组织农民外出打工。如今,千余村民外出打工,或在“家门口”田头车间做“钟点工”,40多家农户依托发达的流通网络,开店经商,发展“农家乐”旅游。 农民打工挣了钱,也“解放”了家乡的土地。“留守农民”流转2600亩土地,通过兴建160余座温室大棚,吸引了外地客商投资2亿多元,创办了江西中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江西维兰蔬菜加工公司,引种火龙果、紫心芋以及日本胡萝卜等特色蔬菜,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远销台湾、香港等地区,礼品瓜、迷你小黄瓜、sod爱吉果西红柿以及无限生长的“茄子树”,各类特色蔬菜、果品琳琅满目,农民沐浴着强劲的强农惠农政策春风,规模开发设施蔬菜拳头产品,农业生产开始由刀耕火种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过渡,早春设施蔬菜成为##品牌农业和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设施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魅力日益彰显。特别是早春蔬菜的试验成功,黄瓜等蔬菜的上市时间较其他地方提前了2个多月,催生出一批“万元菜地”。仅设施蔬菜一项,全村增收600万元。绿色毛豆、莴笋、小黄瓜等特色蔬菜,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绿色蔬菜基地认证,产品“远嫁”上海、江苏、安徽等地,设施蔬菜亩均收入1.5万余元。 如今,##村规模经营土地已超过耕地总数的75%,许多农民家购买了整耕机、收割机。耕田不用牛,农民建起了生态养殖小区,房前屋后植树绿化,瘦肉猪、山地鸡布满山岗,流转坡地发展意杨套养草鸡,规模达6万羽。龙头企业、种养能人和种养大户牵头,办起了优质稻米、生态养殖、蔬菜瓜果三个合作社,向农民提供种苗,并以保护价收购,让土地承包权货币化,既给农民保障,又让流转经营接续。目前,千亩设施蔬菜基地,让村民得到500元/亩的年租金,还可在蔬菜园打工,月工资700元。 收入增,家底实。村里规划建设了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园、养殖园和创业园,农民养猪20头以上的到养殖园;投资1800余万元配套建设了机耕路、滴灌设施以及14口抗旱井,吸引能人和打工者返乡创业,开工建设了水泥砖厂、珍珠养殖场。曾经穷得丁当响的##村,高效设施蔬菜迅速崛起,村里统一注册了“##”商标,大大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村民的生活越过越滋润,全村人均年收入约4600元,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衣、食、住、行全面发展。村里

新中国数学60年

新中国数学的六十年 一、60年来中国数学的发展史 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国科学院。 1951年3月《中国数学学报》复刊(1952年改为《数学学报》。 《数学学报》(1954年)第三卷第一期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召开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数学发展方向和各类学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现代数学开始于清末民初的留学活动。较早出国学习数学的有:190得长足进步。 1951年10月《中国数学杂志》复刊(1953年改为《数学通报》 《数学通报》(1954年) 5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华罗庚的《堆栈素数论》(1953)、苏步青的《射影曲线概论》(1954)、陈建功的《直角函数级数的和》(1954)和李俨的《中算史论丛》(5辑,1954-1955)等专着,到1966年,共发表各种数学论文约2万余篇。除了在数论、代数、几何、拓扑、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史等学科继续取得新成果外,还在微分方程、计算技术、运筹学、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许多论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培养和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数学家。

60年代后期,中国的数学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瘫痪、人员丧失、对外交流中断,后经多方努力状况略有改变。1970年《数学学报》恢复出版,并创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此外中国数学家在函数论、马尔可夫过程、概率应用、运筹学、优选法等方面也有一定创见。 1978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苏。 1978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 1985年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1981年陈景润等数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励。 1983年国家首批授于18名中青年学者以博士学位,其中数学工作者占2/3。 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吴文俊应邀作了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45分钟演讲。近十几年来数学研究硕果累累,发表论文专著的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上升。 1985年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年会上,已确定中国数学发展的长远目标。代表们立志要不懈地努力,争取使中国在世界上早日成为新的数学大国。 二、60年来,数学家们的发现与发明 (1)华罗庚(1910~1985)--数论与函数论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 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 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 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 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 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 (2)陈景润(1933—1996)--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96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病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2岁。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

新中国材料训练题

新中国材料解析训练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1949年底国营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比例 (二)1949年全国私营工商业在全国工商业中的比例 (三)另外,国营经济还包括全国铁路、大部分现代交通运输业和绝大部分银行。 ————《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二建国之初,战争还在进行,军费开支庞大;国家还要供应900万脱产的军政公教人员和救济数百万城市失业者及4000万农村灾民;重点企业和庞大,不得不多发纸币,这就是势必刺激物价上涨。这时投资本家乘机兴风作浪,一方面拒绝使用人民币,从事金银特别是银元投机买卖;另一方面大量囤积居奇,导致物价上涨,上海的粮食,棉纱等产品有时每天以20%-30%的幅度猛涨。物价的疯涨导致人民生活迅速恶化,人心浮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首先以发布了取缔金、银外币投机,禁止金银外币自由流通的命令,并自6月10日先查封了上海“证券大楼”,各地的公开和地下的首要分子,同时紧缩通货和银根,并从全国各地调一丐行动,低价抛售,这物价迅速回落,导致大批投机资本家破产,接着,中央人民政府发行折实公债(群众用实物购买),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包括严格控制粮食征调、统一收支、统一现金管理等)。至1950年5月,物趋于稳定。以后又裁减军队、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初期出现严峻经济形势的原因。 2、人民政府为什么能够控制物价,使经济形势趋于稳定? 3、结合材料及史实说明人民政府这次平抑物价行动的主要特点及实质。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土改的几组高枝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了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相合作的力量……. 材料三 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相合作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想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蔻互助的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相合作组织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材料四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

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程与启示

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程与启示 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主席站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夏朝到清朝,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今天,我们迎来了建国六十周年的欢庆的日子!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这更是一个让我们回首历史、展望未来的日子! 中国是有一个凝聚力的国家,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尤其是2008年汶川的大地震,震动了全世界,震动他们的,不只是地震,更多的是对中国伟大的凝聚力的敬仰与尊重,在仅仅一天的时间里,大批志愿者和国家领导人奔赴现场,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龙”,各界人士的捐款达到百万元,一个又一个的感人的故事与人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是强大的,中国是坚不可摧的!正因为这种凝聚力,六十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刘长春一人参加奥运会,到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20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到今天,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51枚金牌,稳居金牌榜第一位,更是我们实力的见证;从不敢有上天的想法,到“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神舟七号的太空漫步;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到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正在逐渐走向强大,中国将成为最强大、最坚不可摧的国家! 60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敢地纠正错误,郑重地总结教训,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60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看,新中国60年风雨兼程所铸就的辉煌,不仅反映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成就”,更体现为凝聚着亿万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精神结晶”——我们用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条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它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强国富民的现代化梦想,演化为现实的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让一个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古老国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是新中国60年最伟大的成就。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只以一个时段的失误,去否定60年的发展,或渲染探索中的错误,无疑是割裂历史、片面孤立的形而上学,没有看到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主流。这样的观点,既无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把握已经过去的60年,从而汲取历史的智慧和力量;也无益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机遇中凝聚共识,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 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既看到成就的辉煌,也看到探索的艰辛,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

简述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 【摘要】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体现。该论文就围绕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论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数学思想的特点及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外数学文化的交流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数学;数学发展史;数学思想 一、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 1.1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这是位值制的最早使用。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这种方法称为筹算。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已有圆、方、平、直的概念。对几何工具也有深刻认识。 算术四则运算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乘法运算已广为流行。“九九表”一直流行了约1600年。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庄子》中则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其中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1.2 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分数、等差数列、勾股定理于测量术;(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比例知识。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减补充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全书编排方法是:先举出例子,然后给出答案,通过对一类问题解法的考察和研究,最后给出“术”。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初等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比欧洲早了1400多年。

新中国60周年科技发展巨变感想心得

---------------------------------------------------------------范文最新推荐------------------------------------------------------ 新中国60周年科技发展巨变感想心得 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地基、铺好路,科技部的任务就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正在接受共和国部长访谈的科技部部长**面带微笑,随手端起身边的咖啡。 “这种支撑和引领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科技无处不在。比如这杯咖啡,是海南产的咖啡豆经过科学研究、测试,最终烧制出来的具有蓝山风味的咖啡,就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成果。” “走出危机,需要依靠科技引领” “纵观人类历史,每次经济危机都促进了科技革命,每次人们走出经济危机,都是依靠科技引领。”**说。 “金融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转型。各国都意识到,经济转型的供给来源于科学技术,来源于科技的突破。”**表示,对于我国而言,要从容面对经济危机,走出低谷,需要在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领域和先进制造领域重点做好科技支撑,争取突破。 “百姓身边的科技,是衣食住行” 科技服务经济,科技同样惠及民生。 **在向爱弹钢琴的女儿解释科技到底能为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时,他这样说:“学钢琴需要使用节奏器,原始的节奏器功能单一,只能 1 / 14

起到合拍的效果;而现在的微电脑控制节拍器具有录音、调音等功能,更有助于学习和使用。” “这都是科技带来的。百姓身边的科技,是衣食住行。”以“食”为例,中国用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25%左右的人口,同时还能给其他国家以支持,没有科技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科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卫星遥感、无人驾驶飞机、北斗导航定位、网络通信等一批先进技术手段,在灾区道路不通、气候恶劣的情况下,为及时了解灾情,果断决策,有效救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科学精神激励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人才” “1964年10月16日,我正在理发馆剪头发,听到单管收音机中传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当时我对原子弹还没有深入认识,只知道不得了,有了原子弹就没人敢欺负我们国家了。”**深情地回忆当时的情景,“对科学的憧憬和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的朦胧理想,正是从那时树立了起来。” 从“两弹一星”成功带来的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到科教兴国战略对科技人才培养、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视,再到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理念的深入人心,**认为,科学精神激励和造就了一代代人才。 “老一代科学家留下了默默奉献的精神,留下了勇于牺牲的勇气,留下了把知识和命运结合在一起的文化。”**说,多年所积累的精神财富和人才资源正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所在。

新中国第一次高考数学卷

1952年试题 数学试题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注意:第一部分共二十题,均答在题纸上,每题的中间印着一道横线,将正确的答案就填写在横线上. 例题:若2x-1=x+3,则x= 4 .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4,所以在横线上填写4. 1.分解因式:x4-y4= . 2.若log102x=2log10x,问x= . 5. 6.两个圆的半径都是4寸,并且一个圆通过另一圆的圆心,则这两个圆的公共弦之长是寸. 7.三角形△ABC的面积是60平方寸,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则△AMN 的面积是平方寸. 8.正十边形的一内角是度. 9.祖冲之的圆周率π= . 10.球的面积等于大圆面积的倍.

11.直圆锥之底之半径为3尺,斜高为5尺,则其体积为立方尺. 12.正多面体有种,其名称为 . 14.方程式tan2x=1的通解为x= . 15.太阳仰角为30°时塔影长5丈,求塔高= . 16.三角形△ABC之b边为3寸,c边为4寸,A角为30°,则△ABC的面积为平方寸. 17.已知一直线经过点(2,-3),其斜率为-1,则此直线之方程式 为 . 18.若原点在一圆上,而此圆的圆心为点(3,4),则此圆的方程式 为 . 19.原点至3x+4y+1=0之距离= . 20.抛物线y2-8x+6y+17=0之顶点之坐标为 . 第二部分 注意:第二部分共四题,均答在后面白纸上. 1.解方程式x4+5x3-7x2-8x-12=0. 2.△ABC中,∠A的外分角线与此三角形的外接圆相交于D,求证:BD=CD. 3.设三角形的边长为a=4,b=5,c=6,其对角依次为A,B,C.(1)求cosC.(2)求sinC,sinB,sinA.(3)问A,B,C三个角各为锐角或钝角? 4.一椭圆通过(2,3)及(-1,4)两点,中心为原点,长短轴重合于坐标轴,试求其长短轴及焦点.

从歌曲看中国六十年沧桑巨变

从歌曲看中国六十年沧桑巨变 陈五洋化基一班200731040006文化娱乐是人民生活和心理的最真实的一中反映。其发展趋势既反映了人民群众文化心态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主流文化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越发达,越开放,人民的文化娱乐越多样化,越丰富多彩。歌曲无疑是文化娱乐的典型代表。基于此,我搜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代的一些代表性歌曲,并分析其与时代的联系。 五十年代: 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父辈们脑海里抹不去的记忆。雄壮激昂的进行曲、革命歌曲是时代的强音,鼓舞祖辈们为建设强大的新中国而不断奋斗。连着政治主旋律的音符,抒发人们对于祖国、对于领袖、对于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我的祖国》是其中最令人热血沸腾的篇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在六十周年国庆大典上,它被多次传唱,这充分体现了它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歌唱祖国》,这首由王莘于1950年国庆前夕创作的歌曲气势豪放,热情雄壮,使人联想到新中国的蒸蒸日上,朝气蓬勃,凝聚着中国人的爱国之情,爱党之情和民族之魂。每当我们听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时,心中都会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六十年代: 红色的年代让激情燃烧,人们怀着单纯执着的理想,有着崇拜革命领袖崇拜英雄的情结,有着勇于献身的精神,有着投入工作的无限热情。虽然这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悲惨的十年,但是人们创作的部分歌曲却被尊为“红色经典”。 《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气势激昂、琅琅上口,已经传唱了40多个春秋,十几亿中国人几乎都唱过或听过,甚至有外国人也在唱,可见一首经典之作的生命力、影响力之大。歌曲的魅力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泯灭,那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歌曲,始终提醒我们终于党忠于人民,为了新中国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 《小燕子》相信是每个儿童都唱过的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它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对新生活的歌颂和赞美,激发了人们对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心。 七十年代: 一个融合了太多悲伤与喜悦的年代,一个让人们疯狂的年代,一个几乎改变新中国的的年代。“红卫兵”、“下乡”、“改革开放”、“检验真理”、“两个凡是”……..它给那个年代的人留下太多的记忆,也给很多人留下终生的遗憾或痛苦。和2008年一样,这十年充满的太多的让人不忍直视的苦楚,充满发现的喜悦,充满美好的向往。70年代涌动着物质和精神的渴望,这是中国非凡变化的前夜,一个多世纪以来沉郁的辛酸代价,终将有所获得。 那时候的歌曲多为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的,且多为多人合唱。譬如战友歌舞团创作的著名组歌《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由一帮作曲家大腕执笔),其中的《毛主席啊,我们永远忠于您》相信今天40岁以上的人都听过,演唱者张振富、耿莲凤就是首唱此曲而一举成名的,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歌:“毛主席,天上的群星永远朝北斗...”。文革歌曲自有它的主旋律,只是它们太多的承载了人们对于毛主席的狂热的激情,对于“非我族类”的批判。勤劳勇敢、无私贡献着血

新中国60周年成就演讲稿

新中国60周年成就演讲稿 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们心潮难平,多少次,我们辗转难眠,多少次,我们都是为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祖国母亲五十年华诞!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积薪自焚,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即使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环宇,

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 从那以后,一代新的天之骄子站立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了祖国一度冰冷的身躯,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祖国曾经暗淡的灵魂,用激越的歌声纺织了祖国的一身彩霞。 置身历史,我们溶于其中,分享着那过去的兴奋与悲痛;放眼未来,我们会发现,面前的道路更遥远更艰难。新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始,实验中学又迎来它的又一批骄子,让我们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把科学、理性、民主,进步作为自己的伟大目标,让我们用高尚的品德,优异的成绩献给祖国。迎接澳门,将中华儿女的豪气与龙的传人的胆魄融于自己青春,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爱,让我们在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我们将努力奋斗,为了美丽的祖国我们将竭尽全力,为了祖国美丽的永生!闪光的足迹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新中国成立60年人才工作综述:凝聚富民强国的八方英才

新中国成立60年人才工作综述:凝聚富民强国的八方英才 2009年09月28日16:11:26 来源:新华网 凝聚富民强国的八方英才——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才工作综述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谭浩)从“任人唯贤”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到“科学的人才观”,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新中国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 这6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公认辉煌成就的60年,也是人才工作蓬勃发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60年。 60年来,党和国家爱才、识才、用才、聚才,造就了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谱写出“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三峡工程、载人航天等一曲曲恢弘乐章。 党的人才观在实践中逐步成熟,人才政策紧扣时代发展日趋丰富--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才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1949年9月19日,全国政协会议召开之前,毛泽东邀请国民党起义将领程潜、民主人士张元济等一同游览天坛,谈笑风生的共产党领袖,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世人-- 初生的新中国政权,欢迎愿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各类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培养和吸引大批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才投身祖国建设,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广泛的人才支持。 当年年底,中共中央下发《关于保护与争取技术人员的指示》,中央政府对旧有的200多万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和职位。为了适应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国家还制定从工人、农民骨干中培养亟需人才和关于军队转业干部、留学生回国和派遣留学人员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 党的人才政策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工人、农民比学成才,神州大地迅速涌现出王崇伦、孟泰等22.3万余名劳动模范,成为新中国建设骨干人才。从1949年到1966年,共有近87万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大批转业干部成为新中国各条战线上的管理者。 上世纪50年代,国家派出1.6万名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苏联和东欧国家留学、进修、培训实习,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成为我国党政军领导干部、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和科学技术领域领军人物。从1950年开始,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筹分配,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围绕“一五”计划和其他重大工程,全国的专门技术人才不断被统一调配到建设一线,第一汽车制造厂、大庆油田、人民大会堂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成功,成为新中国的骄傲;“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更是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60年的风雨砥砺,新中国无法忘却那一个令人难忘的“科学的春天”--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先声。

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讨论稿) [摘要]巨大成就:成立头29年,在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同时,成立后31年,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由此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国际影响日益显著。 根本原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根本原则,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保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掌全国政权的60年,是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60年,是党和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的60年。全面认识60年来党和人民走过的道路,科学总结和运用获得伟大成就的主要经验,能够启迪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的胜利。 一、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 (一)新中国从落后农业国起步,达到比较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并逐步成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工业状况,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走向合理的格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先后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奠定了我国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作为世界大国地位的基础。同时,中国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工业建设起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十倍、上百倍地增长。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棉花等各类农产品成倍增产。农业机械化有了初步基础。 成立后31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处于世界第10位,2008年提升到第3位,中国从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逐步向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迈进。30年来最突出的变化是解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短缺经济商品和服务,实现由短缺向总体基本平衡或略有结余的重大转变,工农业产品长时期内稳定地增产高产,满足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围绕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党中央从对外开放总方针出发,从80年代中期起为入世进行了长达15年的谈判,

浅析中国数学发展史

浅析中国数学发展史 摘要: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体现。本文围绕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论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数学思想的特点及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外数学文化的交流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历史 一、中国古代数学 数学在中国历史久矣。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一些是记录数字的文字,包括从一至十,以及百、千、万,最大的数字为三万;司马迁的史记提到大禹治水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而且知道“勾三股四弦五”;据说《易经》还包含组合数学与二进制思想。2002年在湖南发掘的秦代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大约2200多年的九九乘法表,与现代小学生使用的乘法口诀“小九九”十分相似。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它在春秋时期已经很普遍;使用算筹进行计算称为筹算。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这与西方及阿拉伯数学是明显不同的。 大约在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这些运算只是一些结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乘除的运算规则在后来的"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内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古代是用筹来计数的,在我们古代人民的计数中,己利用了和我们现在相同的位率,用筹记数的方法是以纵的筹表示单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等;用横的筹表示十位数、千位数等,在运算过程中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孙子算经"用十六字来表明它,"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和其他古代国家一样,乘法表的产生在中国也很早。乘法表中国古代叫九九,估计在2500年以前中国已有这个表,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以九九来代表数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木简(公元前一世纪)上面写有九九的乘法口诀。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 中国数学发展繁荣时期大约在西汉末期至隋朝中叶。这是中国数学理论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高峰的标志就是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诞生。至少有1800年的《九章算术》,其作者是谁?由谁编纂?至今无从考证。史学家们只知道,它是中国秦汉时期一二百年的数学知识结晶,到公元1世纪时开始流传使用。中国数学的全盛时期是隋中叶至元后期。在

2019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篇章征文 范文

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篇章征文 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这是三峡大坝全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为全面展示新中国60年来的辉煌成就,新华社从7日起根据国家统计局连续发布的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开设“数据见证60年辉煌”专栏,以统计数据梳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取得的伟大进步。 经济总量实际增加77倍,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翻番,贫困发生率降至1.6%,文盲率降至6.67%…… 国家统计局7日发布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首篇。一连串的数据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gdp年均增长8.1%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

入国家. 图表:2008年我国民族地区gdp总量突破3万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1952年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 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gdp为3.8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当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2770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人民群众。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2000年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

60年来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历史沿革与启示——以人教版为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60年来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历史沿革与启示——以人教版为 例 作者:杨慧娟, 裴昌根, YANG Hui-juan, PEI Chang-gen 作者单位:杨慧娟,YANG Hui-juan(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山东青岛266071;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裴昌根,PEI Chang-gen(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刊名: 数学教育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年,卷(期):2011,20(2) 参考文献(9条) 1.李润泉;陈宏伯;蔡上鹤中小学数学教材五十年 2008 2.曾天山教材论 1997 3.李善良论中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期刊论文]-数学教育学报 2007(01) 4.田载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简介 2004(06) 5.杨慧娟数学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姜伯驹先生谈数学课程改革[期刊论文]-数学教育学报 2010(04) 6.郑毓信数学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简论教材编写的恰当定位 2003(10) 7.曲铁华;于桂霞中国近代中小学教材改革[期刊论文]-教育研究 2006(04) 8.曹飞羽;李润泉四十年来小学数学通用教材的改革 1989(10) 9.魏佳清末小学数学教科书编写:史实与借鉴[期刊论文]-课程·教材·教法 2009(11) 引证文献(3条) 1.陈铤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论高中数学的理论研究[期刊论文]-数字化用户 2013(24) 2.赖弋新.杨慧娟.朱黎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历史沿革与启示[期刊论文]-数学教育学报 2013(2) 3.杨慧娟.刘云.孟梦高中数学新教科书中“拓展性课程资源”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期刊论文]-数学教育学报 2013(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a17807952.html,/Periodical_sxjyxb201102004.aspx

腾飞中的祖国,60年沧桑巨变

腾飞中的祖国,60年沧桑巨变 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辉煌成绩举世瞩目。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华诞。 1949年10月1日,一个雄浑的声音在天安门上响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主席的声音震惊了亚洲,震惊了世界。 饱经战争沧桑与历史屈辱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如一头觉醒的雄狮,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建国初期,民生凋敝,经济落后,百废待兴。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绝不畏缩勇往直前,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国民经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央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建国的前30年,经过三大改造和近五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国民经济取得了显著地增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严重限制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向前进的,也许有时候会迟缓,但是绝不会停止。 1978年12月份,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我们坚持对外开放,进出口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万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农村60年发展巨变

中国农村60年发展巨变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国农业农村在这60年中经历了深刻的制度变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近代以来,中国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生产停滞,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从19世纪40年代起,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这一理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得以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也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我国农业农村60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华民族早就认识到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广大人民却时时处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困状态中,这种现象到近代愈演愈烈。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1318万吨,人均占有量仅为209公斤,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温饱需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世代追求,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要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到1952年,我国粮、棉、油、糖的总产量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44.8%、193.7%、63.5%、168.1%,人均占有量分别提高了37.9%、179.3%、55.8%、155.3%。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2020年,我国粮、棉、油、糖的总产量比1978年分别增加了73.5%、245.6%、465.9%、463.4%,人均占

有量分别增加了25.2%、151.1%、308.4%、306.7%。农业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民自身的生活,而且为实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除了农业以外,整个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是农业生产结构更趋合理。农、林、牧、渔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80%、3.44%、14.98%、1.58%,转变为2020年的48.35%、3.71%、35.49%、8.97%。其次是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从无到有,2020年的增加值达到8.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8%。再次是农村就业结构深刻变化。在农林牧渔各业中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比重,由1978年的92.4%下降到2020年的64.8%;除了有近亿农村劳动力在本乡镇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外,更有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到2020年6月底外出农村劳动力已超过1.5亿人,不仅拓宽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而且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农民收入显著提高。1978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134元,2020年为4761元,扣除物价因素后,30年来的年均实际增速为7.1%。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进展。1978—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总数减少了2.35亿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30.7%降至1.6%。2020年,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按照新标准统计的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6%。农民的消费水平随收入的增长而不断提高。2020年,农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