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核心重点笔记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核心重点笔记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核心重点笔记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

故宫全景明代永乐四年始建悉尼歌剧院约翰·伍重设计

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

一、北京故宫(建筑艺术)

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的建筑群,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后史称故宫,1988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980余座,有房屋9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紫禁城建筑分为南部前朝部分和北部后寝部分,没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其建筑与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故宫是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美都是罕见的,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

【赏析】

北京故宫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坐落北京中轴线,1406年始建,14年基本建成。作为明清皇宫,突出了皇权至高无上和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观念。以皇帝处理政务的三大殿为主,三大殿中以太和殿(金銮殿)为主,居故宫中心,太和殿红墙黄瓦,店面宽11间,进深5间,建在高约2米的汉白玉台基上。太和殿位于南北方向中轴线的中央,精心设计了三个高潮:一是从正阳门开始,穿过壮阔的天安门广场,二是长方形的午门广场,三是太和殿前气氛森然的正方形广场,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体现出皇帝作为真龙天子的绝对权威。

此外,故宫的总体布局也鲜明的体现出封建礼制。封建社会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出那个时代的伦理观念和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十分强调稳定,故宫前部宫殿宏伟壮丽、明朗开阔,后部内廷庭院深邃、建筑紧凑,这种南北纵向层层递进、左右两面对称均衡的构建方式恰恰最能体现稳定的特点,也反映出朝代君主希望江山社稷稳固、世代相传的意愿。

故宫的色彩和装饰也都渗透着儒家的观念意识,凝聚着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从色彩上

来看,总体上富丽堂皇。尤其是朱红色的围

墙、白色的台阶、金黄色的琉璃瓦顶,大红

色的柱子和门窗,使这座皇宫的色彩别具一

格。

从装饰上看,屋脊上的雕塑走兽、九九

排列的门钉体现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

特别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的内饰:金漆

雕龙宝座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气势宏伟、富

丽堂皇,体现了皇帝作为真龙天子的绝对权

威。二、悉尼歌剧院(建筑艺术)

丹麦设计师伍重设计于1957年,建成

于1973年,设计者根据班尼郎岛三面临海、

南面与陆地相连的地理特点,在歌剧院上方

设计了三组薄壳屋顶,使建筑不仅具有东、

南、西、北四个立面的造型,还获得了从上

往下看的第五个立面造型效果。悉尼歌剧院

寓意深邃的奇艺造型,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旅

游者,成为后现代建筑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赏析】

悉尼歌剧院堪称“有机建筑”或环境艺术的一个杰作,造型奇特,远看像帆船,近看像贝克,从上往下看又像是荷花,也有说像展翅欲飞的白鹤,但不管怎样都与水有关,因为悉尼歌剧院的确是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有机建筑,它巧妙地利用环境,使建筑成为生态环境的艺术。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建筑时遇到许多困难,历时16年建成,它成为一座享誉世界的著名建筑,成为悉尼市甚至整个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

1、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修长的束柱,营造出一种上升、凌空、缥缈的效果,把那些饱尝人世痛苦的信徒的目光引向苍天,使他们忘却现实,憧憬天堂。再结合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花窗玻璃,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2、罗可可式建筑(18世纪初):建筑外形富丽堂皇、装饰奇特精巧,复杂曲线故意造成不对称感,室内装饰广泛采用昂贵的壁画和巨大的镜子,表现出贵族上层阶级的审美理想。

3、新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以发国为中心的一些国家流行一种古典复兴建筑风格。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考古又使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创造了借鉴的条件。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而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影响不大。

4、现代建筑(包豪斯学派为代表):

包豪斯是建筑家格罗彼乌斯在1919年德国魏马市创办的一所建筑与产品设计学校。

包豪斯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其核心人物是格罗比乌斯,标志着现代建筑的开始,学派的建筑美学思想是:形式服从功能,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同时注意发挥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特点。

5、有机建筑:美国著名建筑家赖特(1869—1959)提出:认为建筑应当从属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就像是植物从它所在的环境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一样,赋予建筑生命力。代表作是美国匹茨堡市的流水别墅。

三、北京颐和园(园林艺术)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总面积209公倾,始建于1750年,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是我国北方大型皇家园林的代表。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园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生活区;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全园借景西山群峰,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三千多间。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体现出的铸造雕刻技术也极为精湛,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人工景观、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和谐的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赏析】

颐和园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在造园艺术

方面的巨大成就,将自然景色与人工建筑巧妙

地结合在一起,大量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从整

体上看,万寿山建筑密集、雕梁画栋,昆明湖

上碧波荡漾、长堤小岛,山与水之间形成了强

烈对比;与此同时,颐和园的前山建筑富丽堂

皇,后山景色幽静深邃,人工美与自然美之间

也形成了强烈对比;除此之外,昆明湖上的游

颐和园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画廊

拙政园香洲船戏水、来往穿梭,与昆明湖边巨大的石块雕砌而成的清晏舫,更是形成了动与静的强烈对比。

中国园林艺术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颐和园在造园时就有意采用了“借景,分景,隔景”等多种艺术手法,利用多种建筑艺术手段,创造了集雄秀为一身的和谐统一风格,体现出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四、苏州拙政园(园林艺术)

拙政园,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也是江南小型私家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布局因地制宜,全园包括东、中、西三个部分和部分住宅,每部分各具特色。主要景点有香洲、留听阁、浮翠阁、雪香云蔚亭、秫香管、天泉亭、三十六鸳鸯馆、荷风四面亭等。

在设计思想和艺术手法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园中的许多景点大量采用借景、分景、隔景的办法形成一种变化丰富的艺术美感,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赏析】

拙政园作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怡园、网师园)之首,始建于明代,由东部的归田园、中部的中园、西部的补园三部分

组成。拙政园以水为主,水面积约占全园面积

的3/5,建筑群多邻水而建,别有情趣。园中

的亭台楼阁大半临水,造型玲珑活泼,游人漫

步观赏周围各种景色,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尽

收眼底。拙政园的造园艺术通过以少胜多的方

法,在不大的天地里创造出美妙的空间,真正

体现出“虽由人工,宛自天成”的境界,创造

出一种重含蓄、重神韵,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中国园林艺术由自然美、建筑美、文化美三部分构成,拙政园真正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富有意境。将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三者融为一体,也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主张情景交融、心物一元、

“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

彭吉象编着《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2011完美版

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章小结 三、本章小结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因此,我们主张第6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 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模仿说 2.游戏说 3.表现说 4.巫术说 5.生产劳动说 五、本章的 思考与练习”” 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①“模仿说”、②“游戏说”、③“表现说”、④“巫术说”、⑤“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2)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 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要有具体阐述(略) (3)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4)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 本章的内容概要 一、本章的内容概要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一)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 1.审美认知作用 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 2.审美教育作用 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 16 -

彭吉象_艺术概论重点难点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2)主体性。 3)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 三、本章小结 (“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再现说) 4.形象性

5.主体性 6.审美性 五、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回答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3) 4)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六、“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 3)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 )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 )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3 )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4 )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5 )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2.艺术起源的归结 程。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本章小结 “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因此,我

《艺术学概论》综合复习题_参考答案---打印 - 副本

艺术学概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艺术体验 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3.形象思维 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4.灵感 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9.综合形象 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其中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有文学形象。它们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这些门类中的艺术形象,可以统称为综合形象。 10.艺术意蕴 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11.典型 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12.意境 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 25.旋律 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 26.和声 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指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此外,复调、曲式、调式、调性,以及速度、力度等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也都是通过有规律的变化与组合,共同将乐音在时间中展开来塑造出音乐形象。 32.蒙太奇 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四、问答题 2、简述艺术的主要特征。 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艺术概论考研 论述题

●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根据艺术批评的着重点不同,艺术批评的形态可以分为:(1)社会批评;(2)传记批评;(3)心理批评;(4)文化批评;(5)读者批评。 ●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性: (1)具象性:形象思维始终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 (2)情感性: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 (3)创造性: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结合具体的文艺流派,须得出以下观点。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

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从以下六论去学习认识艺术学概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艺术的门类、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六论。 客观精神说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主观精神说 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的本质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斯艺术生产理论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形象性 艺术的特征主体性 审美性 情感性 艺术起源于“模仿”:最早提出者是谁 艺术起源于“游戏”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起源于“表现” 艺术起源于“巫术” 艺术的起源艺术起源于“劳动”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审美认知 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教育 审美娱乐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美育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与艺术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艺术与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 文化系统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中的艺术艺术与宗教 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艺术与道德 艺术中的道德内容 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艺术与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建筑艺术:什么是建筑艺术,建筑的三个基本原则,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园林艺术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实用艺术 什么是实用艺术?实用性与审美性 实用艺术的特点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性与形式美 名族性与时代性 绘画艺术:什么是绘画,绘画的分类,中国画的特点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雕塑艺术 摄影艺术 书法艺术 艺术的种类造型艺术 什么是实用艺术造型性与直观性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瞬间性与永固型 再现性与表现性 音乐艺术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舞蹈艺术 表情艺术 抒情性与表现性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表演性与形象性 节奏性与韵律美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呕血精修订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呕血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1.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着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5.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 ③寓教于乐3.审美娱乐作用力。 6.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7.“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彭吉象《艺术概论》核心笔记 1.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5.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③寓教于乐3.审美娱乐作用力。 6.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7.“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8.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

(精选)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 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

“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彭吉象艺术概论笔记(艺术硕士考研精品资料)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 上编 艺术总论 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i é ——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知识提要与学习任务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是《艺术学概论》的重点章节之一,本章通过全方位、详细细致的学科探究,明确了艺术学在社会性、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等方面的本质特征。同时,此章节在论述"艺术本质"问题的过程中,首先从历史出发,列举了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等,进而把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引入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中,明确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本章节内容在历年考试中以各种题型多次出现,希望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本章重要知识点: ( 1)艺术与社会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掌握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与真实性特征。 ( 2)艺术以特有的方式反映和"掌握"世界,艺术形象及其特征,运用艺术典型和意境等概念分析优秀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教材的知识点组织顺序不同,如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就将有关"典型"、"意境"等知识点几种归纳到"艺术作品"这一部分中;而王宏建的《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和杨琪的《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则列入到"艺术本质"这一部分中。请考生注意,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灵活掌握这些知识点。 ( 3)艺术与美的关系,艺术的审美特征,学会分析与鉴赏艺术作品中艺术美与现实美、现实丑的关系。 ( 4)情感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情感的艺术表现,艺术的主体性特征。 ( 5)掌握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的主要观点。 ( 6)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看作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要掌握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思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这是提出的著名论断。 2. 推动艺术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3. 在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和 (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4. 艺术再现所强调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生活真实,也包括。

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1

1、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艺术作品的情节?由哪几部分组成? 情节是叙事性艺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所以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在一些大型作品中,有的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序幕是故事发生前对故事的因由、背景、人物关系或作者意图作简要交代。开端是故事发生的起点,矛盾冲突的开始,一般以主要人物的出场为标志。发展是矛盾冲突的逐渐激化,是故事的演化进程,它是情节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高潮是矛盾冲突的白热化,故事发展到顶点,原有的平衡再难以维系下去。结局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故事的收场。尾声是故事结束后对人物事件发展的补充交代,或给读者、观众留下回味深思的余韵。 3、试比较艺术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与意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4、简述表现发生说。 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故此说又称“情感表现说”或“心灵表现说”。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和心理学家的拥戴。如托尔斯泰主张“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苦闷的象征”等。影响较大的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人的心理变化的表现,把文艺的起源归根于人的潜意识活动,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变相满足,是一种“白日梦”。持这类观点的还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和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特别是抒情的表现。科林伍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表现情感。因此,只有表现情感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1.游戏说 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 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 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 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 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 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2.巫术说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3.劳动说 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 (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 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力。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 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 3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 (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 2 “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3 “准艺术”的繁荣 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风格的产生 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1)“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完全可以这么讲,“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个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特点;3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点 审美性:1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3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历代的理论家们对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了种种探索,产生了许多不同体系,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 1:艺术起源于摹仿。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文艺都是摹仿,不管何种样式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现实的摹仿。这一理论具有合理之处,但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真正原因。 2:艺术起源于游戏。主要有席勒和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人类没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把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席勒进一步认为,认得这种游戏本能和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但这种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真正原因。 3:艺术起源于“巫术”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不同,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认为周围的世界非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考古发现,早期的造型艺术和原始歌舞都与巫术有密切联系,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首次提出。他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这种理论在西方美学界和艺术界都具有一定影响。毫无疑问,艺术确实表现感情,艺术家确实是通过作品向他人,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把艺术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了社会实践,仍然是把现象当本质,把结果当原因,不能科学阐述艺术的起源。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3.

1.艺术批评同艺术鉴赏有何联系和不同? 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艺术鉴赏构成着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对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都必然是空洞的。 两者的不同在于: (1 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 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 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3 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芝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4 艺术批评的目的是做出科学的评判,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5 此外,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还包括其他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艺术 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鉴赏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艺术鉴赏的对象则比较单一,就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2.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它往往关系到艺术的广衰成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

介。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3.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以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 (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建筑艺术虽以个体形式出现,但它同周围环境实际上是分不开的。而它同环境的谐调往往体现出人的意志,品格,成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在所有艺术中,建筑艺术最具有稳定性、长久性,一旦建成往往可以保存千年 (如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长城。建筑又以它那巨大的体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分外引人注目。正因此,建筑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完美,还需注意它同周围环境谐调,,构成一种建筑群体的整体美。 (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建筑艺术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一种宽泛、笼统的象征性。建筑艺术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以观赏为主的政治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之中。例如古今中外统治阶级所建的宫殿、会堂之类;大多曲折地反映出统治阶级的意志、权势和气派,其规模、形式、结构大多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北京的故宫,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4.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完整版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二章 第三章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第四章“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第五章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第六章 第七章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第八章(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第九章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十章(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第十一章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第十二章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第十三章2、社会意识形态 第十四章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第十五章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B卷及答案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Array 《艺术学概论》期末试卷 B卷考试时间_100_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要素。 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_____、_____,以及________,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3、造型艺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4、表情艺术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 5、综合艺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艺术学之父”是谁?艺术学包括哪三方面? 2、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3、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4、什么是艺术流派? 5、什么是艺术思潮?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 2、艺术的特征有哪些?有哪些表现?

答案: 一、填空 1、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2、东方园林欧洲园林阿拉伯式园林 3、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4、音乐舞蹈 5、戏剧、戏曲、电影艺术、电视艺术 二、简答 1、19世纪末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极力主张讲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他们应当是两门相互交叉而有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也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艺术学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2、第一,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第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3、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4、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术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很多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统称艺术流派。 5、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三、论述 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2、“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